关于制度的故事:之海恩法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制度的故事:之海恩法则

导读:本文关于制度的故事:之海恩法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制度的故事:之海恩法则

1995年2月26日,一条消息震惊了世界金融市场。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因进行金融期货投机交易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巴林银行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由弗朗西·巴林爵士于1763年在伦敦创建。巴林银行曾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业绩,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一个28岁的"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利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1992年,尼克·利森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新加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当年夏天,根据伦敦总部的要求,利森设立了一个"88888"的"错误账户",用于记录较小的交易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有差错记录仍经由"99905"账户向伦敦报告,"88888"账户被要求停止使用。

然而,由于制度执行不到位,"88888"账户并没有被撤销。从首次承接错误合约2万英镑损失开始,"88888"账户亏损额一步一步地

增加到了2000万、3000万、5000万英镑,19 95年2月23日激增至令人咋舌的8.6亿英镑——超过了4.7亿英镑的股本金,导致巴林银行的最终垮台。

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个小小的"88888"账户成为改写巴林银行历史的道具。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这个法则旨在说明,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前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该法则强调两点:

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完美的制度,不落到实处都将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从巴林银行倒闭的过程可以知道,巴林银行在制度安排上存在严重缺陷:利森即是首席交易员,又负责交易的清算工作,集交易与清算业务于一身。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利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结算业务,这与让小学生给自己改作业、打分数没什么区别。

巴林银行虽然也有内部审计制度,但实际审计工作极其松散,形同虚设。在新加坡分行的业务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总部也曾派人调查,资产负债表也明显反映了这些亏损,但银行高层对此却视而不见。

利森后来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一开始是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在已整个包围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

把我培养成这个样子的。

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犯罪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这种没有监管、严重失控的经营状态,客观上创造了做坏事的条件,或早或晚总要导致做坏事的结果,没有利森,也会有"张森""王森",这就是"海恩法则"揭示的真理。

巴林银行以自己的破产实践证明了"海恩法则":任何细小的问题,都可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甚至是"定时炸弹".

"海恩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项制度、一条规定、一个流程,都要按章办理。怕麻烦、图省事,工作中就会想办法超近路,能省就省,心存侥幸。或许一次、两次操作没有问题,但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不规范的操作就会带来极大的隐患,一旦被外部因素触发,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我们要有"从中见大"的敏锐眼光,重视每一个征兆、苗头和隐患,及时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落到实处,努力减少甚至避免事故发生。(《权力的笼子》)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