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附子毒性
附子轻度中毒治疗方案

附子轻度中毒治疗方案引言附子,又称乌附子,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草药之一。
它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寒湿痹痛、水气肿胀等疾病。
然而,不正确使用或过量使用附子可能导致中毒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附子轻度中毒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及医护人员正确应对中毒情况。
中毒症状轻度中毒是指患者在使用附子后出现中毒症状,但症状不严重的情况。
常见的轻度中毒症状包括: - 腹痛、腹泻 - 口干、口苦 - 呕吐、恶心 - 头晕、心悸 - 肌肉酸痛、乏力治疗方案中毒初期处理1.立即停止使用附子: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附子,并告知医生或药师有关情况。
2.清除残留毒素:饮用大量清水有助于排除体内残留的毒素,促进毒素的排除。
中毒症状缓解1.肠道解毒:可使用中药制剂进行肠道解毒。
具体药物和用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或药师进行指导。
2.支持治疗:根据中毒症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例如,对于腹泻症状,可补充电解质溶液以防止脱水;对于恶心呕吐症状,可给予口服抗恶心呕吐药物。
加强身体康复1.休息养生:中毒期间,患者应尽可能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的休息和养生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2.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肠胃。
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康复。
注意事项1.注意剂量使用:使用附子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正确使用,并注意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2.注意个人体质:个体体质等差异因素可能导致对附子的反应不同,应根据自身体质慎重使用。
3.孕妇及儿童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附子,以免对胎儿或儿童带来危害。
4.不宜久煎:附子性温,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性增强,患者应避免久煎以减少毒性。
结论轻度中毒是使用附子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康复措施,患者通常可以顺利康复。
然而,为了避免中毒发生,患者在使用附子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并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和用药指导。
此外,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也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手段。
谈谈我服用附子中毒的感受

谈谈我服⽤附⼦中毒的感受本⼈⾝体虚弱,患有⼄型肝炎、前列腺炎、胸中部关节长年疼痛等疾病,最近感觉精神⾮常不好,经常瞌睡,⾃⼰把脉,两尺沉弱⼏尽⽆,两⼨⼝浮,且常腰酸痛难耐。
我本⾮学医之⼈,只是求治病⼼切,多⽅搜寻,于去年得访《民间中医》,学习不少中医知识与理论,也通过三七⽣先⽣的⼀段调理,感觉中医对我⾝体的康复很有帮助。
于是,我开始对中医的学习⾮常感兴趣,也买了不少相关的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新释》、《郑钦安医书阐释》、《思考中医》等,慢慢的学习。
⾃⼰也对中医开始略懂⽪⽑。
我感觉⾃⼰是阳虚很甚。
由于⾃⼰最近⾝体状况不好,就决定尝试“四逆汤”,⼀则,想试试其效果,⼆则,⾃⼰的好奇——想试试附⼦的毒性。
通过⾃⼰的推敲,⾃⼰拟定“四逆汤”如下:⿊附⼦:30克、⼲姜:35克、炙⽢草:40克 5碗⽔煎剩1碗半多,分两次服,服⽤了8剂第1剂的时候,感觉服⽤完后,⾝体发热,浑⾝感觉热⽓蒸腾,微微出汗;第2剂,服⽤完后不到⼀个⼩时,腹泻,便黄⿊稀烂,⾃⾝感觉⾝体有⼒,精神好转;第3剂⾄第6剂,其中也拉过⼀到两次肚⼦,除感觉精神好了以外,⽆明显感觉。
于是⾃⼰将药量加了些:⿊附⼦:45克、⼲姜:40克、炙⽢草:50克吃第7剂到第8剂的时候,突然感觉⼝苦,腹胀⽓严重,看书本及相关资料,觉得是附⼦之热留恋中洲,导致出现⼝苦,腹胀⽓等少阳经症状。
于是,决定不喝“四逆汤”,改吃“⽩通汤”,去⽢草,加4到5根葱⽩。
⿊附⼦:45克、⼲姜:35克、葱⽩4到5根“⽩通汤”喝了两剂,感觉腰酸痛有改善,但不明显,但⼝苦和腹涨严重的症状消失。
接着再喝了两剂,昨天上午喝了后,半⼩时左右,感觉⾆头开始⿇⽊,接着,⼿开始⿇⽊,时有感觉⼼跳加速,⼼悸等症状,我想这就是附⼦中毒的表现了吧,昨晚再喝完⼀碗,有同样感觉。
今天早上,⼜煎⼀剂喝下⼀碗,感觉更加强烈,⼝⾆⿇⽊明显,⼿脚全⿇,⼼跳更强,⽽且汗出很多,中午饭后时候腹泻⼀次,后感觉腹部⿇⽊,到下午4点左右,症状慢慢消失。
附子中毒问题:药理研究表明生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消

附子中毒问题:药理研究表明生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
乌头碱、消
附子中毒问题:药理研究表明生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消旋去甲乌药碱类脂等。
毒理研究表明附子的毒性主要针对心脏。
其水解后形成的乌头原碱类毒性大大降低。
(傅延龄《张仲景医学全书药物学》)
中毒反应:轻者服药10-20分钟后,舌麻,唇麻,唾液多,说话不太灵活,心慌,脉加速,呼吸粗,神志清楚;重者唇、舌、四肢发麻加重,恶心,呕吐,头昏,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或出现休克。
附子中毒院外的解救方法:蜂蜜200-300g化水服用,简单有效。
或生甘草100-200g煎水服用,或绿豆汤频服。
笔者见到两例附子中毒情况:其一,1963年,王子瑜、杨甲三、魏我权三位老师,带我们班去延庆县永宁公社完成期中实习。
晚上急诊来了一位白天就诊的病人,女,30多岁,服中药第一煎后约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舌麻、口水多、头昏心慌,神志清楚。
经过对症处理,诸症逐渐好转,留卫生院观察。
老师惊奇,查当日中药处方,有附子三钱,感到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反应。
马上把煎药锅取来,发现附子量很多,放在炉上连夜烘干,称后有近三两(约90g)。
最后确定是中药房抓药时,错把三钱看成三两,使人大惊一场。
其二,1972年自治区中草药普查课题组来玛纳斯斯县,进行实地采药调查时,在清水河镇听当地哈族长者指着一种草说,这种草牛马都不吃,一点点根能毒死一匹马。
在场的卫生厅一位民族领导有点儿不信,就把刚挖出来的鲜根,用舌头舔了一下,很快感觉舌发麻,跑过来的专业人员一
看,是野生乌头,马上找车回到县上,在县医院输了5%的葡萄糖500mL,尿量增多,一切如常,有惊无险。
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中药麻黄的根茎和发芽的芽。
附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建议用于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附子也有一些副作用和潜在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在使用中予以警惕。
首先,附子有一定的毒性。
附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剧毒的神经性麻痹和心脏毒素——美药氏毒碱。
如果剂量不当或使用不当,附子中的毒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剧烈的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情绪波动等。
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使用附子时必须慎重,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其次,附子可能引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附子中的神经药物成分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阻断神经传递、影响药物代谢酶或改变药物的分布。
因此,在使用附子之前或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需要患者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此外,附子在中药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识别难度较大的副作用。
例如,由于附子的神经药物成分可能导致人体肌肉瘫痪,患者在使用附子时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另外,附子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口干、恶心、头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附子并咨询医生。
总之,附子是一种潜在有毒物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患者在使用附子前,应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病史、过敏史、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判断使用附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使用附子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及时就医。
另外,患者在购买附子时要选择有资质的医院、药店或制药企业的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只有在合理的使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附子的药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附子,又称附子乌头、赤乌、乌头附子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附子既是中药材,也是一种有毒植物。
附子的主要功效有醒脑、舒经、痛经、祛风湿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附子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在应用中充分了解和把握。
一、附子的功效中医认为附子的性味为辛、苦、热,归心、肾经,具有温阳、补肾、活血通络等功效。
1. 温阳补虚: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对阳气不足、寒凝、阳痿、阳不纳气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2. 活血通络:附子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治疗各种疼痛、淤血、瘀血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3. 舒经止痛:附子具有舒经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寒型痛经、风湿痹痛、寒痹等疾病。
4. 祛湿逐水:附子有祛湿作用,能够利尿,对于湿气重、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上是附子的主要功效,但是附子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附子本身带有毒性,用量不当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出现副作用。
二、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化合物。
乌头碱是一种高毒物质,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 中毒反应:因为附子具有毒性,过量使用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中毒反应。
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肢体麻木等,甚至出现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厥等严重症状。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附子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收缩力等。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慎重使用。
3. 其他副作用:附子还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包括口干、嗳气、恶心、呕吐等。
由于附子的刺激性作用,还可能引起口舌疮、口腔溃疡等病症。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三、附子的应用注意事项1. 用量控制:附子作为一种有毒植物,用量需要慎重控制。
附子中毒解救方法

附子中毒解救方法附子,又称为毒参、砒霜,是一种极其有毒的中药材。
在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中风、心绞痛等疾病,但由于其剧毒性,若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中毒事故。
一旦发生附子中毒,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的解救措施,以避免造成严重危害。
一、中毒症状。
附子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口鼻干燥,口舌灼热,出汗,四肢厥冷,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气促,脉弦数等。
严重中毒可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二、解救方法。
1. 立即就医。
一旦发现附子中毒症状,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清醒,避免发生意外。
如果患者中毒后不久,可以采取呕吐的方法,帮助患者将体内的毒物排出。
但是,呕吐处理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操作,以免加重患者的伤害。
3. 洗胃排毒。
对于严重中毒的患者,可以通过洗胃的方法将胃内的毒物排出。
洗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时应轻柔细致,避免对患者的胃黏膜造成伤害。
4. 给予解毒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予患者一些解毒药物,帮助患者尽快排除体内的毒物,减轻中毒症状,保护重要器官。
5. 对症支持治疗。
在解毒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给予氧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等,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在解救患者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预防措施。
1. 合理使用附子。
在使用附子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
2. 注意存放。
附子属于剧毒药材,应该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3. 学会急救知识。
对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应该学会附子中毒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能力,避免发生意外。
四、结语。
附子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病,一旦发生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的解救措施。
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加强对附子中毒的预防和急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
☆☆☆附子中毒的表现及救治方法

☆☆☆附子中毒的表现及救治方法
附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中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少量的乌头碱不会导致中毒反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一旦服用附子过量,则会导致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胃肠道表现。
对于附子中毒的救治,以排出毒物、药物治疗等为主。
一、附子中毒表现:
1、迷走神经兴奋:主要症状包括口舌麻木、四肢僵硬、头晕心慌,严重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低血压、视物模糊、晕厥,甚至昏迷等,检查心电图可提示心律不齐、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2、胃肠道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等,导致电解质紊乱。
二、附子中毒救治方法:
1、排出毒物:一旦发现附子中毒症状,可以自行催吐并前往医院急诊科进行洗胃;
2、药物治疗:对于呕吐、腹泻、低血压、心律不齐等患者,需要针对性予以输液治疗,以保持正常的生命体征;
3、气管插管:对于症状严重,出现严重心律不齐、意识不清、呼吸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
4、透析治疗:对于摄入量大,症状严重且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可以给予透析治疗,透析可快速清除体内毒素,对重症患者较为适用。
附子中毒症状较多,危害较大,一旦发现可疑附子中毒,即便是催吐后,仍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诊治,避免出现严重的中毒损伤。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辨析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辨析本研究主要论述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应对措施,附子的药理分析以及炮制对附子所含生物碱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笔者对附子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标签:附子;中毒;排病附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草药,系毛茛科植物乌头侧根(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
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
”李时珍谓:“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附子其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经。
其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有升压及弱的强心作用等,对于元阳不足所致的各种病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如抢救急性心衰及众多慢性疑难疾病如恶性肿瘤、再障等疗效明确,是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
近现代,火神派中医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用量也超出常用剂量,最多可达每剂200 g。
1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1.1 临床表现虽然附子的功效巨大,但其毒性反应也是令人畏惧的。
历代本草都有附子有毒的记载。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口唇及肢体发麻,恶心、呕吐、心悸、气促、烦躁不安,甚至昏迷,间或抽搐,严重者心跳、呼吸暂停,心电图显示室性过早搏动,而呈阿-斯综合征。
另一方面,古籍及现代临床报道中也可见附子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排病反应。
所谓排病反应是药物进入体内,推动正气与病邪斗争,欲将病邪排出体外的过程。
《尚书》中说:“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就是说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排病反应是病情向愈的佳兆。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中有白术附子汤,方后注说:“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而。
”从本院的临床应用中,通过医生及患者的反馈情况来看,排病反应最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头昏,可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左右,可间断出现。
1.2 鉴别1.2.1毒性反应以身体麻木为首要表现,可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于服药后数分钟内即出现;排病反应以头昏为首要症状,一般没有或轻微麻木感,常出现于服药1 h以后,且无进行性加重表现。
附子中毒解救方法

附子中毒解救方法附子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症状,常常会导致丧失生命。
尽管附子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药材,但若使用不当,便可能引发中毒。
因此,学会如何应对附子中毒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了解附子中毒的症状。
附子中毒通常会在服用后的30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
初期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口渴和食欲不振。
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可能会经历剧烈的腹痛、腹泻、寒战和全身乏力。
更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昏迷以及呼吸困难。
如果怀疑有人中毒,应立即采取行动。
急救附子中毒的第一步是立即停止服用附子或任何附子制品。
随后,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以便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患者度过这个危险的阶段。
首先,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以保持新鲜空气流通。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因中毒而可能引发的头晕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其次,给患者大量饮用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但需注意,只有在患者仍然有意识和反应能力的情况下,才可给予水分。
同时,尽可能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中毒可能导致体温异常上升或下降,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若患者发热,可以使用冷毛巾或冷敷物来降低体温。
而如果患者体温过低,可以给予保温措施,确保患者保持温暖。
此外,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尽可能获取相关信息。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期间,了解患者服用附子的情况,包括药物剂量和可能的服用时间点,可以为医疗人员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中毒情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家庭急救措施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处理。
附子中毒是一种严重疾病,具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诊治。
提供急救只是为了在等待医疗援助期间保持患者的稳定。
在预防附子中毒方面,人们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是购买正规渠道出售的附子制品,最好是在医院或药店购买。
其次,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示使用附子制品,并注意药物的剂量。
不应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发生中毒。
附子 毒成分

附子毒成分
附子,又称附子毒,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中药材。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雄萜类物质,包括附子碱、附子酯等。
然而,在合适的使用条件下,附子也可以发挥药效,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本文将从附子的毒成分、使用条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由于其中的附子碱。
附子碱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具有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的作用。
因此,附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使用附子的条件非常苛刻。
通常情况下,附子需要经过炮制处理,去除其中的毒性成分,使其能够发挥药效而不产生毒性反应。
此外,使用附子的剂量也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附子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
首先,附子能够温阳散寒,特别适用于寒冷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胃痛、寒痹等。
其次,附子具有麻醉
作用,可用于镇痛和局部麻醉。
此外,附子还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对一些慢性疾病与癌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附子的毒性成分较多,使用时需要格外慎重。
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强烈建议患者在使用附子前,要咨询医师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综上所述,附子作为一种有毒中药材,在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尽管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效果,但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大家在选择中药疗法时,一定要谨慎,避免对自身健康造成损害。
辨证认识附子的“效”与“毒”

表1 2 0 1 6 年3 0 例 医案病症 与附子用量范 围
赴 多彩 , 比如 : “ 君 臣佐 使 ”、 “ 七 情合和 ”等 。最 具代 表 的属 四逆汤 。方 中记载 附子相 关属 性 ,辛、热 、若 回阳 救逆则 视为君 药 ,若只 是回 阳通 脉 则看作 为臣药 。大 多数 人 已经 知 道 附 子 之 毒 可 被 甘 草 所 解 , 也 有 许 多 关 于 此 的 实 验证 明p 】 。四逆汤方 中君臣佐使 的经 典搭配 ,使其功效 明 确 ,疗效 确切 。可见配 伍用 药 的意义极 其重大 ,既 可增 强 附子 药用 成分 的价值 ,又能产 生新 的疗 效 ,最 具代表 的 即 附子配伍甘草 ,疗效确切 。
不 恰 当 使 用 , 即 便 如 : 参 、 芪 、 鹿 茸 、 枸 杞 , 都 有 似 砒 霜 夜 , 时 间 到 后 再 次 放 食 盐 ,浸 泡 ,每 天 风 干 , 直 至 表 面 析 的毒性 。所 以说 ,药 物毒性 是普 遍存在 的 ,但 是 其 “ 效” 出大量盐霜 ,质地变硬。 和 “ 毒 ” 这 两 个 方 面 往 往 是 对 立 统 一 的 ,其 中包 含 朴 素 唯 3 . 2 黑 顺 片 用 大 小适 中 的 子 根 ,经 溶 液 数 天 浸 泡 后 ,共 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关理论 。 煮至透 ,取 出,清洗 ,纵切片 ,清水浸漂 ,加入调色液 ,至
( 丰县中医医院药剂科 ,江苏 徐州
2 2 l 7 0 )
【 摘要 】 “ 药 效”与 “ 毒 性”是 中药的 双重属性 。 附子 “ 为 回阳救逆 第一品 药” 。 主治 :用于 阴盛格 阳 ,大汗亡 阳等 。 自古 以来,附子毒性较 大 ,人 人 皆知 。随便使 用,均可产生较 严重的后果 。可喜的是 ,作 者意识到 附子兼有 - “ 毒”和 “ 药”两重属性 ,且他们具有辩证性 ,重点掌握 其 “ 减毒的有效 改善 ”和 “ 降低 毒 性” 两方 面的研 究,及 附子 “ 暝眩反 应”机制的价值 。同时做好 附予毒 性反 应的预防救治 ,为附子 的临床 应用提 供参考。 【 关键词 】附子 ;中药毒性 ;辨证预 防 【 中图分 类号 】R 2 8 5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6 . 5 6 . 1 1 2 5 6 . 0 2
01附子的处理与毒性变化

附子的处理与毒性变化
20190612
概述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旁 生块根(子根),主产于四川、山西等地因盛产于我国四川而被称为 川附,其中又以四川江油地区出产者为优。附子于每年冬至栽种, 夏秋季采挖,除去主根、须根及泥沙,以不同的加工方法制成盐附 子、黑顺片、白附片等其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其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临床治疗阳衰阴盛、风 寒湿痹、水湿肿满、寒凝疼痛等病症,尤能救治亡阳重症,拯救生 命于垂危,为中医治病救命之第一品药。
《中华本草》指出,黑顺片、白附片因加工方法类似,其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下降为原生药的1/6-1/9,而毒性双酯 型乌头碱含量只相当于原生药的1/100;盐附子因加工条件比较温和,总生物碱与上述附片类似,而毒性双酯型乌头碱比 上者高得多。可以看出,经过炮制,总生物碱含量只是原生药的1/6-1/9,那么附子药效流失则为83.4%-88.9%,其流失的比 例是惊人的。
如何解附子的毒?

如何解附子的毒?
喝了乌头毒酒,基本上人就完了,药力太快太猛,来不及救了。
如果中了附子的毒,还有救治的余地。
怎么办呢?
附子大热,我们用寒药来平它,或者用甘草来缓它,因为寒就可以清热,甘就能缓急。
寒药如黄连、犀角,黄连大苦大寒,犀角是灵物,最能清阳明的热,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当气血涌动的时候,阳明首当其冲,必先保住。
黄连能清心火,犀角也能清心热,二味同用,对心脏是一种保护。
这时候情形十分危急了,先保心脏。
过去,解附子毒的方子就三味药;黄连、犀角、生甘草,煎汤。
甘草能解百药之毒,还有甘缓之用,能让毒性发作别那么迅猛急速。
还有,用黄土水也可以,因为土性平和,万物归土,黄土最能解毒。
黄土,北方很少见到,南方才有。
南方的土,在表的一层是脏的,发黑或者发灰,往里面一挖就是黄土了,取出来,用水搅和匀了,然后让它沉淀,等它完全沉淀以后,上面的那一层水也叫地浆水,能解很多毒,比如说毒蘑菇的毒、水婭的毒,也可以用它来解附子的毒。
附子的去毒方法和用量及解毒方法

附子的去毒方法和用量及解毒方法
一、附子的去毒方法
1、生附子的去毒方法:生附子切片后,放入高压锅中,隔水蒸1.5小时,就可以去除附子的大部分毒性。
使用时,蒸过的生附子放凉后,要先煲6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一起煲。
蒸过的生附子,如果晒干后使用,也要参照制附子的去毒方法去毒。
2、制附子的去毒方法:先用温水浸60分钟以上,然后,洗净,加足够的水先煲60分钟(如果水不够的中间只能加开水,不能加凉水---加凉水会增加毒性),然后,再加其他药一起煲。
(其他药在放入与附子一起煲之前,应先浸60分钟左右)
二、附子的用量
生附子的用量要比制附子少,因为制附子在制作过程中已损失了部分有效成分。
20克生附子相当于60克制附子,按此比例换算即可。
三、附子中毒的解毒方法
附子中毒的解毒药:防风20克,炙甘草50克。
这二味药煮开即开始服用,随煮随喝。
服后十五分钟左右,牙龈可能有大量清稀液体流出,接着或有呕吐、腹泻等排毒现象,休息半小时后,中毒症状一般能消失。
浅谈影响附子毒性的影响因素

性休 克及肠 系膜上动脉夹 闭性休克 等均能提 高平均 动脉 压, 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 率[] 4。 1 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 . 4 去 甲乌药碱对异搏定所致小 鼠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显防治作 用, 能改善房室传导 , 加快心率 , 恢复窦性心律。 附子剂量
参 考 文 献
[1 1 朱林平 , 徐宗佩. 附子增效减毒 配伍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 0 5 J 】 20 ,
(7 . 0 )
【】张硕峰. 2 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 的心脏毒效关系及甘草苷的 干预作用[ S京 中医药大学, 0 7. DIL 20
[ 王付. 3 ] 经方附子的煎煮与用量田. 中医杂志,0 0 ( ) 2 1, 3 . 0 【] 4周友红, 张红伟, 张振凌. 白附子炮制前后双( 5 一甲酰基糠基) 醚含 量的测定『. J 中华 中医药学刊,0 0 ( ) J 2 1, 6 . 0 [ 周海燕, 赵润怀, 羊 勇, 5 】 孙兰, 张蕾, 常琪. 附子膨大充实期干物质及 有效成分积 累规律研究 . 中药材,0 0 ( ) 2 1, 4 . 0 【1远颖, 6 张增瑞, 徐宗佩 , 刘伟 平. 附子大黄配伍 的毒 副作用研究 [.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00 (1 : 2 — 6 6 】 2 1 , ) 6 5 22 2 2 【 佳群, 7 闶 来建琴 , 王小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附子中毒体会叨. 江西
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的。附子除兴奋垂体 一肾上腺皮质 系统外 , 本身可能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附子所含 乌头 碱是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 既是毒性 的成分 , 又是镇 痛作用 的有效成分。 . 2 影 响 附子 毒 - 陛的影 响 因 素
伍、 服药方法 、 患者个体差异等在 附子给药过程 中均要 给予 重视 , 尽量避免给患者带来的毒性伤 害。
附子中毒用附子解救看中医辨证论治

为起 点 , 讨 中 医“ ” “ 的 内部 联 系, 而加 深 探 证 和 药” 从
对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的 理 解 , 未 来 中 医发 展 前 景 的 对 展 望。
关键 词 : 附子 ; 证论 治 ; 辨 中医 药
痰 声 漉 漉 … … 甚 则 大 小 便 失 禁 , 肢 痉 挛 或 抽 四
瞳孔 散大 , 脉搏 不规 则 ( 弱而缓 )皮 肤冷 而粘 , , 面色 发 白 , 能 突然死 亡 _ 。《 子 的药 理及 临床应 用 问题 》 可 2 附 ]
也提 到 , 度 附子 中毒 的表现 为 : 识朦 胧 或 昏迷 , 重 意 皮 肤 苍 白而 冷 , 口唇 指 端 发青 , 多粘 汗 , 口噤 不 开 , 间 喉
中图分类号 : 2 R4
文献标识码 : A
搐E 。《 伤寒论》 2 1 :少阴之为病 , 第 8条 “ 脉微细 , 但
欲寐也 。第 33条 : 大 汗 出 , 不 去 , 拘 急 , ” 5 “ 热 内 四肢
疼 , 下利 厥逆 而 恶 寒者 , 又 四逆 汤 主之 。 和 附 子 中毒 ”
始渐达全身 )流涎 , , 恶心, 可能呕吐 , 疲倦 , 呼吸困难 ,
与 不孕 症 的理 解 。补 肾 中药 在 治 疗 不 孕 症 中通 过 对
神经、 内分 泌 、 免疫 网络 多成 分 、 多环 节 、 多途 径 、 层 多
之妙 , 附子中毒后出现 了附子汤类方 的适应证 , 因此
林 中医 ,0 7 2 ( ) 2  ̄3 . 2 0 ,7 5 :9 0
2 1 年第 3 卷第 5 02 3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附 子 中毒 用 附子 解 救 看 中 医辨 证 论 治
附子中毒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渴疽洗方由大黄 、 梅 、 乌 五倍 子 三 味 中药 组 成 。 中 大 黄 味 其 苦 、 , 清热泻火 , 糖尿病足 局部坏疽感 染之毒 , 有破积 寒 能 泄 并 滞 或瘀 血 之 功 。乌 梅 酸 涩 , 有 收 敛 、 肿 、 血 之效 。 五 倍 子 具 消 止 酸 、 、 , 中有 清 , 清 热 泻 火 , 助 大 黄 泻 热 毒 之 力 , 有 涩 寒 涩 能 以 又
浴足 , 通过热 、 的双重 作用取得疗效 , 药 临床经验证 实 , 在常规
附 子 中毒 原 因及 对 策 的探 讨
刘 亚 平 苗 万
( 轩 岗 煤 电公 司 医 院 , 西 原 平 0 4 4) 1 山 31 1
( 山 西省 人 民 医 院 , 西 太 原 0 0 1 2 山 3 0 2)
【 摘要 】目的 分析附子 中毒机 制及 中毒 原 因,探 讨防止 附子毒性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 , 分析附
子的 中毒机制 , 总结、 归纳附子的 中毒 原 因, 出相 应对策。结 提 果 引起 附子 中毒的原 因是 多方面的 , 防止 附子 中毒 需要 准确 辨证 , 严格 掌握 适应证 , 把握给 药剂量 , 范炮制方 法, 规 合理 配
大, 口服 02m . g即 可 中 毒 ,~ g即 可致 死 。 其 毒 性 约 为 士 的 2 4m
宁的 2 5倍 , 与氨化 物相较 , 其致死速 度虽较慢 , 但其 致死剂量
则 远 较 后 者 为 小 … 。 附子 中 毒 症 状 一 般 在 服 药 3 i 出现 , 者 1 - 0m n后 长 2h左 h 右 。常 表 现 为 : 心 , 吐 , 泻 , 痛 , 昏 目眩 , 恶 呕 腹 腹 头 口舌 、 四肢 及
附子中毒的表现和处理的方法

附子中毒的表现和处理的方法
附子我们也叫做是附片或者叫做是乌头,附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附子不但可以起到扩张血管以及降低血压等功效而且还能治疗阳痿呢,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附子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我们过度服用附子的话是很容易导致我们中毒的,下文我们介绍一下附子的中毒表现以及处理的方法。
附子中毒的表现:
①、先有唇、手、足麻,之后出现唇歪、流涎,手、足肌肉痉挛、抽搐,胸闷,心慌,心悸,头昏,眼花,咽、喉、
食管、胃部有烧灼感。
②继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烦燥,脉缓慢,神志呆滞,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
③进而出现昏迷,抽搐,呼吸暂停,严重者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附子中毒的治疗措施:
1、冷水冲服生绿豆粉:大人2调羹,约40g,小孩用1调羹,约20g。
2、冷水冲服蜂蜜:大人一次约120g,小孩约40g。
3、嚼食生白萝卜片:一次约3片,每片约0.5cm厚,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斟酌服用。
4、冰绿豆沙或凉绿豆沙:一杯,约200ml左右,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斟酌服用。
5、急煎生甘草水:可温服,大人用甘草60g,小孩用甘草20g。
6、急煎防风、黑豆水,亦可温服,大人用防风30g,小孩用防风15g。
7、冲服肉桂粉:轻度中毒者用30克(小孩用10克),入沸水200ml(小孩70ml),密闭5分钟后,1次顿服。
重度中毒者,连服3~6次,每次均用肉桂粉不少于30克。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附子,我们知道附子不但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而且还有很好的补
肾功效,但是附子有毒副作用,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附子中毒的表现以及处理的几种方法。
附子的毒性与安全用药研究

2 9 6
药物 与人 2 0 1 4年 7月第 7期 第 2 7卷 总第 3 1 9期 M d l i &p e 0 p 1 J u l y 2 o 1 4 v 。 1 2 7 N O . 7
附子 的毒 性 与 安 全 用 药 研 究
刘 开 心
( 新 乡市 中 医 院 河南 新乡
关键词 : 附子 ;毒 性 ;安 全 用 药 【 中 图分 类 号 ] R2 4 9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2 —3 7 6 3 ( 2 0 1 4 ) 0 7 —0 2 9 6 —0 1
4 5 3 0 0 0 )
2 . 5煎 煮 时 间 :附 子 的毒 性 大 小 与 煎 煮 时 间 长 短 密 切 相 关 。附 子 的 毒 性 成 分 乌 具有回阳救逆 , 补火助 阳, 散 寒 止 痛 的 功效 j 。 自古 以来 在 临 床 上 极 为 常 用 。但 附 子 头 碱 经 煎 煮 可 水 解 成 乌 头 次 碱 进 而 水 解 成 乌 头 原 碱 , 使 毒 性 降 低 。 若 煎 煮 时 间 不 够 的毒性反应在临床上也时常可见, 为 了减 少 不 良反 应 , 现分 述 如下 : 可 致 毒 性 反 应 。有 临 床 报 道 某 一 病 人 用 附 子 6 g只 煎 煮 5分 钟 便 内 服 , 结 果 发 生 了恶
附子的饮食禁忌_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饮食禁忌一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第一:附子带有一定的毒性专家告诉我们,附子本身所含有的毒性并不小,所以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否则有可能小命不保。
附子中的主耍毒性成分就是乌头碱了,这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之后毒性将会降低。
想要去除掉大量的附子毒性,那么就需要将附子放在大约120摄氏度中的开水中煎煮四十分钟,这样毒性才能够下降到身体所可以承受的程度。
另外室温以及寒冷夭气中的附子毒性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认为寒冷的温度能够降低附子中含有的毒性。
第二:附子中毒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服用附子中毒的第一步是神经中毒,这个时候身体出现了口舌发麻甚至是全身发麻的情况,并II精神上也感觉到头晕头痛以及神志不清的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阵发性抽搐以及双目失明,对健康非常的不利。
消化系统中毒的症状则表现为腹泻腹痛、肠鸣以及恶心想吐等。
循环系统中毒则是表现为血压下降以及心率不正常的,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循环呼吸衰竭以及心率失常的情况,严重则会导致死亡。
如果身体出现附子中毒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呢?如果是比较早期的中毒,可以输入葡萄糖水等,一定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同时保温工作也需要进行。
第三:不适合服用附子的人群怀孕期间的女性以及月经期间的女性都不适合服用附子。
除此之外,体质属F阴虚阳热以及真假热患者也不应该服用附子,避免不舒服症状加重。
如果你身体的肌肤出现了破溃的情况,也不应该服用附子。
第四:附子不能与这些东西同食在服用附子的过程中,还应该适量的加入一些甘草以及干姜,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毒性。
不过千万不能够和麻黄以及白酒一起服用,否则附子的毒性将大大增强,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将附子和其他中药材一起搭配的时候,白芨、贝母、瓜萎、半夏以及恶娱蚣、白薮等药材都不能够加入,避免出现中毒。
第五:附子泡水的时候不应该加入冷水附子在煎煮以及泡水的过程中都不能够加入冷水,这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犯的附子泡水喝的错误。
如果是含有附子的药方,那么应该将附子提前煎煮一两个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附子毒性
【汉中附子研究之一】
“是药三分毒”是对中药毒性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客观的表述。
“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人亦将药物称为“毒药”。
附子历来被认为属大辛、大热、有毒之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然而中医药界对附子毒性问题的认识却一直存在争议。
更有甚者,医师以及病患都因惧怕附子的所谓毒性,而避而远之,或敬而远之或废弃不用。
事实上,附子所含的乌头碱成分确实是剧毒成分,2-4毫克就可以致人中毒甚至休克死亡。
国家药典也规定,即使经过加工处理的熟附片的乌头碱含量应在千分之二之内。
然而,附子又被中医界认为是百药之长,对虚寒等病症有着极好疗效,甚至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鉴于附子的卓著疗效以及对其应用不当又极易发生毒副作用,故恽铁樵云:“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
因而,客观辩证地认识附子毒性十分重要。
第一、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
众所周知的有毒矿物性中药雄黄(砷制剂)在我国有效地用于治疗白血病,就是很好利用其毒性作用的例子。
这表明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如何利用毒性作用并使其转化为治疗作用。
不加限
定地将某药视为有毒或无毒,并将其绝对化,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有违科学。
第二、药物的毒性具有普遍性,其“效”与“毒”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对待附子毒性的正确态度应当是,充分重视附子毒性普遍性,明确其具有毒物的性质和药物的双重属性;在具体用药时,合理采用各种措施消除或降低附子毒性反应,在充分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最佳疗效。
第三、凡是药物均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用之得当,可以调偏扶正,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可产生一定的毒副反应,甚者有致命的危险。
故在临证用药时,首先强调的不是药物的有毒或是无毒,而在于辨证是否准确,用药是否对证。
“毒”并非都是有害无益的,恰当利用“毒”的某些特殊治疗作用,可以避免其毒性反应而成为治病的良药。
对附子“药”与“毒”关系的论述,早在《淮南子》中即有记载:“天雄、乌喙最凶险,但良医能活人。
”《医法圆通》亦谓:“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第四、药物的毒性因病患差异有所不同反应。
研究表明,附子生品与炮制品对多种病证动物模型与对正常动物所表现出的综合毒性比较,前者毒性表现明显减轻。
正所谓,病症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毒性,附子的毒性以毒攻毒,力量相互
对抗,其附子的毒性就不会伤害其它正常器官或组织。
反之,在正常机体条件下,附子的毒性则容易表现反应出来。
因而,病症的辩证识别也十分重要。
第五、对于药物本身而言,毒性强弱与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如剂量过大,即使被认为是无毒的药物,也可能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而根据规定剂量辨证运用时,即使是被视为大毒的药物也不致出现毒性反应。
现代毒理学也认为“药物的任何作用对健康人和非适应症的人都是有毒性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药物具有毒物的性质。
”
第六、生附子含有大毒,制附子则安全有效。
附子经过传统炮制方法后,已经减少毒性在200-800倍。
现在,经过科学方法加工的炮制附子和附子饮片,几乎达到毒性在生附子的千分之几或者完全无毒化。
因而,附子已经进入到无毒化有效化的科学结合,完全可以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