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成本管理公式总结
第07讲_第8章重难知识点
第八章成本管理框架第一节成本管理概述(略)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量本利分析概述——端午卖粽子【分析】假设没有固定成本分析本量利考虑固定成本会发生什么?再来看看公式吧,还要背算我输分析的假设公式汇总·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单价×(1-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例题】【例8-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售价为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4元,固定成本总额100000元,当年产销量20000件。
计算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及利润。
单位边际贡献=60-24=36元边际贡献总额=36×20000=720000元边际贡献率=36÷60=60%利润=720000-100000=620000元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例题】【例8-2及3】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假定正常经营下销售量为5000件,要求计算甲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保本作业率边际贡献率=(100-50)/100=50%保本销售量=130000/50=2600件保本销售额=130000/50%=260000元保本作业率=2600/5000=52%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安全边际分析【例题】【例8-4】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假定正常经营下销售量为5000件,要求计算甲产品的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5000-130000/50=2400(件)安全边际率=2400/5000=48%利润=50×2400=120000元练习【单选题】根据量本利分析原理,下列计算利润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CPA《财务成本管理》科目公式大汇总(七)
CPA《财务成本管理》科目公式大汇总(七)CPA《财务成本管理》是公式多、计算量大的科目。
要通过考试,除了要记忆这些公式外,还要灵活运用于解题思路中,因此财管被认为是CPA考试难科目之一。
为让考生更好的进行公式记忆,也能省时省力找到公式,浦江财经决定汇总《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中的公式。
第8章期权价值评估一、期权1、类型看涨期权:固定价格买入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固定价格卖出资产的权利①买入期权:锁定最低到期净收入(0)和最低净损益(-期权价格)卖出期权:锁定最高到期净收入(0)和最高净收益(期权价格)②计算公式;买:多头,卖:空头2、期权的投资策略股价S0执行价格X看涨期权C看跌期权P到期日股价ST①保护性看跌期权:股票+买看跌期权组合。
做法:购买一份股票,同时购买1份该股票的看跌期权。
保护性看跌期权,锁定了最低净收入和最低净损益,但是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收益。
·最低净收入=X·最低净损益=X-S0-P②抛补看涨期权:股票+卖看涨期权组合。
做法:购买一股股票,同时出售该股票一股股票的看涨期权(承担到期出售股票的潜在义务)。
缩小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是机构投资者常用的投资策略(如养老基金)。
·最大净收入=X·最大净损益=X-S0+C③多头对敲:同时买进一只股票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它们的执行价格和到期日都相同。
股价偏离执行价格的差额大于期权购买成本,才有净收益。
适用于预计市场价格将会发生剧烈变动,但是不知道升高还是降低。
·最小净收入=0·最大净损失=期权购买成本·组合净损益=|S-X|-期权购买成本④空头对敲:同时卖出一只股票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它们的执行价格、到期日都相同。
②只要股价偏离执行价格的差额小于期权出售收入之和,空头对敲就能给投资者带来净收益。
适用于预计市场价格将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
·净损益=-|S-X|+期权出售收入二、金融期权价值评估1、期权的影响因素期权价值=内在价值+时间溢价内在价值,是指期权立即执行产生的经济价值。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1.成本公式
-总成本(TC)=直接成本(DC)+间接成本(IC)
-直接成本(DC)=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IC)=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
2.成本单价公式
-成本单价(CP)=总成本(TC)/产量(Q)
3.单位产品成本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UPC)=总成本(TC)/产量(Q)
4.边际成本公式
-边际成本(MC)=总成本(TC)-上一个产量的总成本
5.正常成本公式
-正常成本(NC)=实际产量(AQ)*标准单位成本(SC)
6.标准成本差异公式
-标准成本差异(SCH)=实际成本(AC)-标准成本(SC)
7.盈亏平衡点公式
-盈亏平衡点(BEP)=固定成本(FC)/(单位销售价格(SP)-变动成本(VC))
8.投资回收期公式
-投资回收期(PIR)=投资金额(IA)/年度现金流入(ACF)
9.投资回报率公式
-投资回报率(IRR)=年度现金流入(ACF)/投资金额(IA)
10.每单位边际贡献公式
-每单位边际贡献(CMU)=每单位销售价格(SP)-每单位变动成本(VC)
11.变动成本率公式
-变动成本率(VCR)=变动成本(VC)/销售收入(SI)
12.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公式
-盈亏平衡点销售量(BEPQ)=固定成本(FC)/每单位边际贡献(CMU)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
具体应用这些公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另外,成本管理
会计还涉及到成本控制、成本评估、成本预算、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的知
识和技巧,这些也是成本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二建管理和实务计算公式总结
二建管理和实务计算公式总结
1.成本管理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量
-可变成本=边际收益率*产量
-固定成本=总成本-可变成本
2.运营管理公式:
-生产效率=生产总量/生产时间
-运营周期=原材料购买周期+生产周期+销售周期
-净运营资本=营运资本-非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周转率=营运资本/净运营资本
-工作效率=完工物料成本/工作单位数
3.供应链管理公式:
-供应商选择指标=供货总量*质量*价格*综合评分
-预测时效误差=(实际运输时效-预测运输时效)/预测运输时效*100% -客户服务水平=(正常交货数/要货数)*100%
4.资本预算公式:
-净现值=∑[现金流量/(1+折现率)^n]-初始投资
-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内现金流量净现值为0时的折现率
-投资回收期=投资额/年净现金流量
-投资回收期内现金流量净现值=∑年净现金流量/(1+折现率)^n
5.人力资源管理公式:
-绩效评价=完成工作量/应完成工作量
-增长率=(终期人数-初始人数)/初始人数*100%
-流动率=离职人数/平均人数*100%
-员工满意度指数=(平均满意度得分/完美分值)*100%
6.项目管理公式:
-项目总时长=紧急时长+递延时长+等待时长
-进度偏差=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
-成本偏差=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项目风险值=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
以上是二建管理和实务计算公式的总结,这些公式能够帮助二建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数据计算、决策分析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指导。
在学习和运用公式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注意数据准确性和合理性。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1、三角分布:可用来估算时间和成本期望=(乐观+最可能+悲观)/3;2、贝塔分布、PERT三点估算:可用来估算时间和成本均值/期望值=(乐观+4*最可能+悲观)/6,;标准差=(悲观-乐观)/63、进度偏差:SV=EV-PV;SV<0进度落后;SV=0符合进度;SV>0进度提前;4、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SPI<1进度落后;SPI=1符合进度;SPI>1进度提前;5、成本偏差:CV=EV-AC;CV<0成本超支;CV=0符合成本;CV>0成本结余;6、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CPI<1成本超支;CPI=1符合成本;CPI>1成本结余;7、完工偏差:VAC=BAC-EAC;8、ETC 完工尚需估算:1)非典型偏差:ETC=BAC-EV;2)典型偏差:ETC=(BAC-EV)/CPI;9、EAC完工估算:EAC=AC+ETC1)非典型偏差:EAC=BAC-CV;2)典型偏差:EAC=BAC/CPI;10、利用SPI预测完工时间:1)典型:EACt =原计划完工时间/SPI;2)非典型:EACt=当前实际时间+剩余工作的计划时间;★关于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分:1)非典型偏差:未来绩效将会改进,接下来的工作按时、按预算完成;2)典型偏差:继续保持目前绩效,按目前趋势;(题目没有特殊说明默认典型偏差)11、T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完工尚需绩效指数=剩余工作/剩余资金。
1)基于BAC:TCPI=(BAC-EV)/(BAC-AC);(没有特殊说明默认基于BAC)2)基于EAC:TCPI=(BAC-EV)/(EAC-AC);例1:在项目预计工期中途,项目经理发现实际成本为75,000美元,但项目总预算为100,000美元。
经过详细的分析,项目经理发现项目活动已经完成了60%。
委员会决定未来的开支应保持在当前的绩效水平上。
该项目的完工估算是多少?A.135,000美元B.166,667美元C.175,000美元D.125,000美元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关键字“保持在当前的绩效水平上”,说明这是典型偏差,我们利用典型偏差的公式来计算此题:EAC=BAC/CPI。
成本管理公式记忆方法
成本管理公式记忆方法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提高利润率。
在成本管理中,记忆成本管理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成本管理公式的记忆方法。
1.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总成本公式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总成本公式为:
总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我们可以使用“MDM”这个简单的助记词来记忆这个公式。
其中“M”代表直接材料成本,“D”代表直接人工成本,“M”和“D”相加得到“MD”,再加上制造费用得到“M,D,M”。
2. 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公式为:
单位产品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产品数量
我们可以使用“CUP”这个简单的助记词来记忆这个公式。
其中“C”代表单位产品成本,“U”代表单位数量,“P”代表总成本。
所以这个公式可以记忆为“C等于P除以U”。
3. 制造费用率的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率公式为:
制造费用率 = 制造费用÷生产总成本
我们可以使用“MCR”这个简单的助记词来记忆这个公式。
“M”代表制造费用,“C”代表成本,“R”代表比率。
所以这个公式可以记
忆为“M除以C等于R”。
以上就是几个成本管理公式的记忆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记忆成本管理公式有所帮助。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方面。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是指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对各项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以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管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的成本管理计算公式。
一、直接材料成本计算公式直接材料成本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它是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成本=原材料单位价格×原材料用量其中,原材料单位价格是指每单位原材料的价格;原材料用量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到的原材料的数量。
二、直接人工成本计算公式直接人工成本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由直接劳动所产生的成本,包括工资、加班费等。
直接人工成本计算公式如下: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劳动单位工资×直接劳动时间其中,直接劳动单位工资是指每单位劳动所需支付的工资;直接劳动时间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的劳动时间。
三、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外所发生的费用,包括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等。
制造费用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分配其中,间接材料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非直接材料所发生的费用;间接人工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非直接人工所发生的费用;制造费用分配是将各项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分摊。
四、单位产品成本计算公式单位产品成本是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总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其中,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需要考虑到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累加。
五、总成本计算公式总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财务成本等各项费用。
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总成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财务成本其中,生产成本是指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经营成本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财务成本是指企业在资金筹措和使用过程中所支出的各项成本,包括利息、手续费等。
中级财管第八章成本管理
第八章成本管理第一节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成本管理的意义1、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2、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二、成本管理的目标(一)总体目标----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二)具体目标-----1、成本计算的目标(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2、成本控制的目标(降低成本水平)②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表现为对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控制。
③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在保证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1、成本规划;2、成本核算;3、成本控制;4、成本分析;5、成本考核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2、经济效益原则;3、例外管理原则成本分析的方法---1、对比分析法;2、连环替代法;3、相关分析法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一、量本利分析概述(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假设:①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②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③产销平衡;④产品产销结构稳定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EBIT=M-F=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1、保本分析;2、量本利分析图;3、安全边际分析(一)保本分析----是量本利分析的核心内容保本点:1、以实物量来表现,称为保本销售量;2、以货币单位表示,称为保本销售额。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降低保本点的途径:1、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降低幅度相同);2、降低单位变动成本;3、提高销售单价(降低幅度不一致)。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1.直接材料分配率=量(或定额成本)之和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或实际成本)材料实际总消量直接材料分配率=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实际成本)材料实际总消+量甲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甲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直接材料分配率乙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乙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直接材料分配率 2. 直接人工分配公式=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直接人工分配率=乙产品生产工时甲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甲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甲产品的生产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乙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乙产品的生产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3. 制造费用分配公式=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乙产品生产工时甲产品生产工时制造费用总额+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甲产品的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乙产品的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4.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分配率=劳务量对其他辅助部门提供的提供劳务总量-辅助生产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劳务量总和对辅助部门以外提供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2)交互分配法 进行两次分配。
(1)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2)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1)对内交互分配率=或劳劳务总辅助生产提供的总产品辅助生产费用总额(2)对外分配率 =产品或劳务总量的其他部门产车间对辅助交互分配-提供的以外生转出的成本费用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二、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分配标准完工产品分配标准待分配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分配标准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分配标准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在产品成本为零) 月末在产品成本=0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年初固定数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他费用4.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 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产成品产量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费用分配率×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成本=费用分配率×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的完工程度:(1)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累积工时消耗定额+本工序工时消耗定额×50%)÷产品工时消耗定额(2)原材料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1)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累积材料消耗定额+本工序材料消耗定额×100%)÷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2)若原材料陆续投入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累积材料消耗定额+本工序材料消耗定额×50%)÷产品材料消耗定额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6.定额比例计算 材料费用分配率=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三、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公式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Q实×(P实-P标)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Q实-Q标)×P标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1)价差: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2)量差: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1)价差: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2)量差: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1)价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量差: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补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发生制造费用/(实际工时)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一)二因素分析法(二因素可不掌握,了解即可)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1)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2)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二)三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1)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2)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四、盈利能力与安全性分析P-单价;Q-销量;V-单位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S-销售额一、本量利方程式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P×Q-V×Q-F=(P-V)×Q-F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关系公式: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二、单一品种的保本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与安全边际保本量(Q0):Q=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F/(P-V)保本额(S0):S=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Q0/Q或S/S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Q-Q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S-S安全边际率=(Q-Q0)/Q或(S-S)/S关系公式: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提示】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盈亏临界点所提供的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1.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总成本包括企业运营过程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是不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房屋租金、固定资产折旧等。
变动成本是随生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2.单位成本公式:
单位成本=总成本/产量
单位成本是指企业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通过计算单位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效益和成本控制情况。
3.平均成本公式:
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
平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平均成本,通过计算平均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效益和成本节约程度。
4.边际成本公式:
边际成本=总成本n–总成本n-1
边际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增加的成本,通过计算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判断是否继续增产。
5.固定成本率公式:
固定成本率=固定成本/总产量
固定成本率是指企业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通过计算固定成本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6.变动成本率公式: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产量
变动成本率是指企业变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通过计算变动成本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会计中级财务管理第八章成本管理记忆重点(参考Word)
1.CVP量本利分析利润=P*Q-V*Q-F=(P-V)Q-F, 其中P-V=边际贡献。
2.边际贡献率=(P-V)/P,变动成本率=V/P,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3.保本点作业率=Q0/Q=S0/S,安全边际率=(Q-Q0)/Q=(S-S0)/S 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4.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5.在成本差异分析中,价差量实际,量差价标准。
价差时乘以实际用量,量差时乘以标准价格。
6.固定成本差异分析中,实际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预算产量标准工时。
7.两差异法三差异法8.对投资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有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9.可控成本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可以预计、可以计量、可以施加影响、可以落实责任。
10.敏感系数是反映各因素变动而影响利润变动程度的指标。
其公式: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若目标值变动的百分比一定,敏感系数越大,说明该因素的变动幅度越小。
敏感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目标值(利润)对该参数愈敏感。
11.可控边际贡献也称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12.成本规划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指成本管理战略制定。
成本核算分为财务成本核算和管理成本核算。
财务成本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管理成本核算可以采用历史成本,又可以是现在成本或未来成本。
成本核算的精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
成本领先战略对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比差异化战略要高,成本核算是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基础。
13.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一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表现为对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的控制;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中,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在保证企业实现差异战略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持续性的成本节省,表现为对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生成本的控制。
成本管理公式范文
成本管理公式范文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成本管理公式是用来计算和分析成本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实际成本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本管理公式及其应用。
1.总成本公式总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总成本公式为: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等。
通过计算总成本,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为制定合理的价格和利润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总成本和销售收入,评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
2.单位产品成本公式单位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或提供一单位服务所需的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公式为: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量通过计算单位产品成本,企业可以评估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进而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
同时,也可以作为制定合理价格和利润的基础。
3.直接成本率公式直接成本率是指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直接成本率公式为:直接成本率=直接成本/总成本*100%通过计算直接成本率,企业可以了解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进而分析和评估直接成本的变化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同时,也可以作为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参考指标。
4.间接成本率公式间接成本率是指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间接成本率公式为:间接成本率=间接成本/总成本*100%通过计算间接成本率,企业可以了解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进而分析和评估间接成本的变化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同时,也可以作为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参考指标。
5.边际成本公式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销售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额外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新增成本-原有成本通过计算边际成本,企业可以评估新产品或服务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进而决定是否进行生产或销售。
同时,也可以作为经营决策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成本管理公式汇总
成本管理公式汇总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提示】上述核心的公式必须记住,后面的公式可以由此推导得出。
如计算保本点,令利润=0即可;如计算特定的利润,把等式左面用特定的数值替代即可。
【应用】1.保本分析(P226);2.安全边际量(率)的计算(P229);3.多品种量本利分析(P231);4.目标利润的分析(P235);5.以成本为基础的产品定价方法(P275~276)。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提示】注意是变动率之比,而不是变动额之比。
另,分析指标在分子,影响因素在分母;用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判断敏感性,绝对值越大越敏感,反之亦然。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用量;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提示】1.上述差异分析均针对实际产量;2.括号外面记住“价标量实”,即价格用标准,用量用实际;3.不同的费用差异有不同的名称:价差和量差分别为,直接材料为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直接人工为工资率差异和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为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实际固定制造费用(1)预算工时标准分配率(2)实际工时(3)(4)【提示】(1)-(2)=耗费差异;(2)-(3)=产量差异;(3)-(4)=效率差异;(2)-(4)=能量差异。
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量预算责任成本(实际产量下的预算成本)-实际责任成本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量预算责任成本×100%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可控边际贡献(也称部门经理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部门边际贡献(又称部门毛利)=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备注】可控边际贡献考核部门经理,部门边际贡献考核利润中心。
投资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平均经营资产=(期初经营资产+期末经营资产)/2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P268:销售预测分析中的趋势预测分析算术平均法:销售量预测值=(∑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期数加权平均法:销售量预测值=∑(第i期的权数×第i期的实际销售量)移动平均法:Yn+1=(Xn-(m-1)+Xn-(m-2)+…+Xn-1+Xn)/m;n+1=Yn+1+(Yn +1-Yn)★★★P275:以成本为基础的产品定价方法成本利润率定价成本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成本总额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销售利润率定价销售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销售总额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成本/(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1-适用税率)目标利润法单位产品价格=(目标利润总额+完全成本总额)/[产品销量×(1-适用税率)]=(单位目标利润+单位完全成本)/(1-适用税率)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备注】以上的几个公式可以由量本利基本模型的核心公式推导得出,即利润=销售收入-成本。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
成本管理计算公式:1、三角分布:可用来估算时间和成本期望=(乐观+最可能+悲观)/3;2、贝塔分布、PERT三点估算:可用来估算时间和成本均值/期望值=(乐观+4*最可能+悲观)/6,;标准差=(悲观-乐观)/63、进度偏差:SV=EV-PV;SV<0进度落后;SV=0符合进度;SV>0进度提前;4、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SPI<1进度落后;SPI=1符合进度;SPI>1进度提前;5、成本偏差:CV=EV-AC;CV<0成本超支;CV=0符合成本;CV>0成本结余;6、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CPI<1成本超支;CPI=1符合成本;CPI>1成本结余;7、完工偏差:VAC=BAC-EAC;8、ETC 完工尚需估算:1)非典型偏差:ETC=BAC-EV;2)典型偏差:ETC=(BAC-EV)/CPI;9、EAC完工估算:EAC=AC+ETC1)非典型偏差:EAC=BAC-CV;2)典型偏差:EAC=BAC/CPI;10、利用SPI预测完工时间:1)典型:EACt =原计划完工时间/SPI;2)非典型:EACt=当前实际时间+剩余工作的计划时间;★关于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分:1)非典型偏差:未来绩效将会改进,接下来的工作按时、按预算完成;2)典型偏差:继续保持目前绩效,按目前趋势;(题目没有特殊说明默认典型偏差)11、T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完工尚需绩效指数=剩余工作/剩余资金。
1)基于BAC:TCPI=(BAC-EV)/(BAC-AC);(没有特殊说明默认基于BAC)2)基于EAC:TCPI=(BAC-EV)/(EAC-AC);例1:在项目预计工期中途,项目经理发现实际成本为75,000美元,但项目总预算为100,000美元。
经过详细的分析,项目经理发现项目活动已经完成了60%。
委员会决定未来的开支应保持在当前的绩效水平上。
该项目的完工估算是多少?A.135,000美元B.166,667美元C.175,000美元D.125,000美元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关键字“保持在当前的绩效水平上”,说明这是典型偏差,我们利用典型偏差的公式来计算此题:EAC=BAC/CPI。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公式总结
1.总成本公式:
总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
2.单位产品成本公式: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量
3.直接材料成本公式:
直接材料成本=开始库存直接材料+本期购进直接材料-结束库存直接材料
4.直接人工成本公式: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工资+直接工时单位费用
5.制造费用公式: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间接制造费用
6.间接材料成本公式:
间接材料成本=开始库存间接材料+本期购进间接材料-结束库存间接材料
7.间接人工成本公式:
间接人工成本=间接工资+间接工时单位费用
8.间接制造费用公式:
间接制造费用=工厂租金+水电费+工厂修理费+设备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福利费+其他制造费用
9.平均成本公式:
平均成本=(开始库存成本+本期发生成本)/(开始库存数量+本期发生数量)
10.盈亏平衡点公式: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利
11.边际贡献率公式:
边际贡献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12.边际贡献分析公式:
边际贡献分析=销售数量*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13.折旧费用公式:
折旧费用=资产原值*(1-去除残值比例)/使用年限
14.制造业成本率公式:
制造业成本率=制造费用/营业成本*100%
15.权重平均成本公式:
权重平均成本=各类资本成本×对应权重之和
以上是成本管理会计中常见的公式总结,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实现成本控制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但需要注意
的是,公式只是工具,处理成本问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角度进行分析。
第八章 成本管理(主要考点总结)
第八章成本管理1.量本利分析①基本原理②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③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2.目标利润分析3.利润敏感性分析4.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① 价格P实际价格(P 实标准价格(P 标标准用量(Q标)实际用量(Q实)实际产量下的用量Q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P实Q实-P标Q标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Q实(P实-P标)量差=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用量)= P标(Q实-Q标)②固定制造费用两差异法实际金额预算金额标准成本金额①②③耗费差异能量差异①-②:耗费差异②-③: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③固定制造费用三差异法实际金额预算金额实际工时×P标标准成本金额①②③④耗费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①-②:耗费差异②-③:产量差异③-④:效率差异5.作业成本相关概念与计算①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②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计算(1)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待分配的作业成本/作业动因合计数(2)计算各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Σ(该产品耗用的作业动因量×作业成本分配率)(3)计算各产品的总成本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人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其中: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6.责任成本种类、特点及考核指标①成本中心②利润中心③投资中心。
成本管理公式
1.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2.工业净产值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3.积累率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4.固定资产需要量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5.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6.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 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式中: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7.固定资产折旧率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8.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9.固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10.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11.固定资产更新率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2.固定资产退废率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3.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率/综合折旧率14.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5.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6.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7.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净值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摊销率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已经摊销数分期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计可使用数产品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定使用期内的预计产量×计算期月产量五五摊销法:领用时耗销额=在用低值易摊品计划成本×50%报销时消耗额=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150%-残值18.材料需要量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计划废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废料数量=[计划产量/(1-废品率)]×材料消耗定额-(1-回收废料率)19.辅助材料需要量辅助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辅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单位产品产值(或工时)辅助材料消耗量×计划期产品产值(工时)×(1-压缩系数)20.工具需要量工具需要量=计划期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末工具周转量-计划期初工具周转量某种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该单位产品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制造一定数量的产品使用某种工具的时间/某种工具的寿命(分)21.材料供应量材料供应量=材料需要量+计划期末储备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22.材料储备量材料经常储备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保险储备量=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最高储备量=(供应间隔日数+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或=经常储备量+最低储备量材料最低储备量=(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平均储备量=(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2材料季节性储备量=季节性储备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23.材料采购量材料订购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订货点订购量=订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24.材料采购次数材料采购次数=材料年需用量/经济采购批量25.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天)=材料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26.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100%27.材料的平均单价移动加权平均法:材料平均单价=[(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数量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材料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数量28.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累计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100%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价格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按当月发生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收入材料价格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价格)×100%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按月初结存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100%按材料价格差异率和调整率的关系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1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月末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100%或=[(月初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发出材料应分配的价格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29.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该种材料单价×材料保管费率材料保管费率=(材料年保管费/材料平均储备价值)×100%材料消耗总量:某种产品材料总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退料量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结存量×材料消耗定额30.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31.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32.原材料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33.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34.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35.废料利用率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36.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37.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38.原材料节约量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39.原材料代用节约额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40.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入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材料储备量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材料储备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储备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41.生产设备需要量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生产任务/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100%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的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42.设备的生产能力某设备的生产能力:某设备的生产能力=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该类设备的数量×规定的全年开动时间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的作业时间数×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每一台产量定额=(同类设备允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日历天数-节假日)×日制度工作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额×改进压缩系数)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代表产品台时定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日历日数-节假日)×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修率)43.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的生产能力设备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设备的年生产能力×(自投入生产到年底的日历日数)/365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的年生产能力44.锻锤生产能力锻锤生产能力=锻锤每小时锻件产量(吨/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化铁炉生产能力(吨/年)=化铁炉每小时产量(吨/小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改改进系数=1-(自然损耗率+浇胃口残头等消耗率+废品率)45.电弧炼钢生产能力电弧炼钢生产能力(吨/年)=炼钢炉容量(吨)×(全年有效工作时间/炼钢周期)×改进系数46.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现有生产面积×制度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47.生产面积负荷系数生产面积负荷系数=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现有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设备的全年计划总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计划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利用率×制度台时数利用率48.设备台时平均产量设备台时平均产量=按定额工时计算的产品产量/(设备平均数量×每台设备工作小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49.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时间50.设备的时间潜力设备的时间潜力(台时)=使用设备台数×平均每台不必要的停台时间51.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设计能力的台时产量-设备的实际台时产量52.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时间潜力×实际平均台时产量53.设备能力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每台设备能力潜力×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实际运转台时数+设备时间潜力(台时)54.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时间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55.设备平均数报告期设备平均数=∑报告期每日拥有的设备数量/报告期日历日数=期初设备数量+(报告期增加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减少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56.实用设备安装率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台数/实有设备台数×100%57.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58.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的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59.完好设备使用率完好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完好设备台数×100%60.设备时间利用率设备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时间/最大可能利用时间×100%工业会计常用公式(三),设备日厉台时利用率,设备日历台时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100% =实际使用台时/已安装设备或实际使用设备的日历台时数×100%61.设备日厉台时利用率设备日历台时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100% =实际使用台时/已安装设备或实际使用设备的日历台时数×100%平炉日历时间利用率=炼钢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冷炉大修理时间)×100%62.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时数/制度工作台时数×100%制度工作台时数=已安装设备台时数(或实际使用设备)×制度工作日数×工作班次×每班次工作小时63.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数/计划使用台数)×100%计划使用台数=计划使用设备×设备计划使用的时间64.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时间利用指标×设备能力利用指标65.高炉综合利用率高炉综合利用率=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立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实际作业昼夜数)]×[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高炉生产效率×高炉时间利用率66.平炉综合利用率平炉综合利用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炉底面积(平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修理昼夜数)]=平炉生产效率×平炉时间利用率平炉生产效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昼夜数)平炉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67.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出厂价格-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增加的产量68.设备修理工作量设备修理工作量=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一个修理复杂系数的工时定额69.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修理工作量(工时)/(一个轮班参加修理的工人数×每个轮班工作时间×轮班次数)70.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用于设备大修理的材料实际消耗量/单台设备修理复杂系数71.设备平均在修日数设备平均在修日数=各台设备在修日数之和/修完设备的台数72.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设备维修费用/产品生产量73.设备维修费用效率设备维修费用效率=(产品生产量/设备维修费用)×100%74.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报告期累计完成检修台数/本年计划检修台数)×100%75.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质量等级×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76.设备修理返修率设备修理返修率=(修理设备返修台数×/修理设备送检台数)×100%77.设备泄漏率设备泄漏率=(泄漏点总数/静密封点总数)×100%78.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停歇时间/设备开动总台时)×100%79.设备事故率以设备事故次数与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对比,其计算公式为: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次数/报告期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以设备因事故停开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对比,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报告期设备实际开动台时)×100%80.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设备事故的修理费总额+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各种设备事故减产数量×单位产品价格设备事故造成减产数=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每台时平均产量81.设备换班系数设备换班系数=设备工作的总台班数/实际使用的设备总台数82.工艺用燃料需要量工艺用燃料需要量=(单位产品标准燃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折算系数折算系数=实际使用的燃料每千克发热量(千焦)/700(千焦)标准燃料=非标准燃料×(每千克非标准燃料发热量(千焦)/700(千焦))83.铸造焦炭需要量铸造焦炭需要量=炉料总重量×熔炼每吨金属的焦炭消耗定额84.焦铁比焦铁比=化焦总量/焦炭消耗量85.标准煤量标准煤量=∑[煤炭数量×每千克煤炭发热量(千焦)]/700(千焦)86.单位产品耗煤量单位产品耗煤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耗煤量=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该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该种产品定额消耗量/总的应耗煤量)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87.锅炉用煤需要量锅炉用煤需要量=锅炉计划开动日数×煤炭日耗定额或=计划产量(产值)×单位产品(产值)耗煤定额88.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计划铸件产量(产值)×单位产量(产值)耗油定额每万元产值耗煤量=标准耗煤量/总产值(万元)节约煤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产品产量×每千克燃料计划价格89.单位产品耗电量单位产品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90.每万元产值耗电量每万元产值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91.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单位产品耗电量/消耗定额)×100%92.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产品产量×每度电费93.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改进前耗电量(度)-改进后耗电量(度))×使用时间×推广台数×每度电费94.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报告期实际发电总量(千瓦时)/报告期实际作业时间总数(小时)发电机的年平均能力=一年发电总量(千瓦时)/8760(小时)95.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报告期发电总量/报告期被利用设备能力总和(千瓦)96.发电机时间利用率发电机时间利用率(粗放负荷单)=(报告期发电机的实际作业数/报告期日历时数)×100%97.发电机能力利用率发电机能力利用率(集约负荷率)=(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发电机的最大长期有效能力)×100%发电机平均实际能力=报告期实际发电量/报告期实际作业时间发电机的综合利用率(综合负荷率)=[(报告期发电总量(千瓦时))/报告期发电机最大可能发电量(千瓦时)]×100%或=发电机的时间利用率×发电机的能力利用率98.劳动的潜在动力装备系数劳动的潜在动力装备系数=用于工业生产的动力设备总能力(千瓦或马力)/企业最大班工人数用于工业生产的动力设备的总能力=(用于工业生产的全部原动机能力-劳动发电机的原动机能务)+(用于工业生产的全部电动机能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器械能力)=机械传导设备能力+电力传导设备能力99.劳动的实际动力装备系数劳动的实际动力装备系数=用于工业生产的总动力(千瓦时)/平均工人数或实际工作工日数)用于工业生产的总动力=(全部原动机发生的动力-原动机用以劳动发电机的动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动机消耗的动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器械消耗的动力)=机械传导的动力+电力传导的动力100.劳动的固定资产装备系数劳动的固定资产装备系数=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元)/企业最大班工人数101.劳动机械化程度劳动机械化程度=(报告期从事机械化操作的工人数/报告期全部工人数) ×100%102.生产机械化程度生产机械化程度=(报告期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报告期全部产量) ×100%或=劳动机械化程度×(机械化工人劳动生产率/全部工人劳动生产率)103.生产自动化程度生产自动化程度=(报告期自动化设备生产的产量/报告期全部产量)×100%或=设备自动化程度×(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全部设备的平均生产效率)设备自动化程度=(报告期自动化设备台数/报告期全部设备台数)×100%104.在途日数。
cpa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1-8章公式
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的增加=股东权益的市场增加值=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股东投资资本公司价值=股东权益市场价值+债务市场价值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营运资本配置比率=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1−营运资本配置比率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率)=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款项)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产权比率=负债股东权益=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1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长期资本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全部利息费用=净利润+费用化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全部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全部利息费用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营运能力比率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某资产周转天数=365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总资产=∑各项资产周转天数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营业收入=∑各项资产与营业收入比★盈利能力比率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市价比率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净利润−优先股股息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股东权益−优先股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营业收入每股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杜邦分析体系权益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管理用资产负债表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经营性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负债)=经营营运资本+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净负债=净金融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净投资资本=净经营资产=净负债+股东权益★管理用利润表税后经营净利润=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管理用现金流量表营业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资本支出=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折旧与摊销实体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金融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股权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股东权益增加=股利分配-股本增加★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税后利息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净财务杠杆=净负债股东权益★销售百分比法各项目销售百分比=基期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基期营业收入融资总需求=净经营资产增加=净负债增加+股东权益增加=△经营资产-△经营负债预计外部融资额=净经营资产增加-预计可动用的金融资产-留存收益增加留存收益增加=预计营业收入×预计营业净利率×(1-预计股利支付率)★内含增长率(外部融资额为零)0=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1+增长率增长率×预计营业净利率×(1−预计股利支付率) 内含增长率=预计净利润预计净经营资产×预计利润留存率1−(分子)=预计营业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预计利润留存率1−(分子)★可持续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本期增加期初股东权益可持续增长率=营业净利率×期末总资产周转次数×期末总资产期初权益乘数×利润留存率 可持续增长率=期末权益净利率×预计利润留存率1−(分子)第三章 价值评估基础★利率利率=纯粹利率+风险溢价=纯粹利率+(通货膨胀溢价+违约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名义)无风险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溢价计息期利率=报价利率每年复利次数有效年利率=(1+报价利率m )m −1 连续复利的有效年利率=e 报价利率−1★货币时间价值复利终值系数(F P,i,n ⁄)=(1+i)n复利现值系数(P F,i,n ⁄)=1(1+i)n年金终值系数(F A,i,n ⁄)=(1+i)n −1i年金现值系数(P A,i,n ⁄)=1−(1+i)−n i偿债基金系数(A F,i,n ⁄)=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投资回收系数=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预付年金终值系数=[(F/A,i,n+1)-1] 期数+1,系数-1预付年金现值系数=[(P/A,i,n-1)+1] 期数-1,系数+1永续年金现值=A i★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期望报酬率预期值=∑(第i 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第i 种结果的报酬率)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的自由度=n-1变异系数(标准差率)=标准差σ均值★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报酬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组合中各种证券期望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两种证券方差σ2=投资比例12σ12+投资比例22σ22+2r 12投资比例1投资比例2σ1σ2(2个方差项+2个协方差项) 三种证券方差=3个方差项+6个协方差项(3个计算了两次的)协方差σxy =相关系数r xy 标准差σx 标准差σy相关系数r xy =σxy σx σy ★资本市场线总期望报酬率=Q ×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Q =投资于风险组合的资金自有资金1−Q =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资金自有资金 总标准差=Q ×风险组合的标准差★系统风险βi =σim σm 2=r im σi σm ★证券市场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 =R f +β(R m −R f )风险价格=市场风险溢价率=(R m −R f )第四章 资本成本★风险调整法(估计税前债务资本成本)税前债务成本=政府债券的市场回报率+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率税后债务成本=税前债务成本×(1-所得税税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普通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名义现金流量=实际现金流量×(1+通货膨胀率)期数n★股利增长模型(估计普通股资本成本)r s=D1P0+g股利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期初权益预期净利率×预计利润留存率=期末权益净利率×预计利润留存率1−(分子)★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估计普通股资本成本)r s=税后债务成本+股东比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考虑发行费用的普通股资本成本r s=D1P0(1−发行费用率F)+g★优先股、永续债资本成本r=D、IP(1−F)第五章投资项目资本预算★独立项目评价方法净现值NPV=∑各年现金净流量现值=∑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未来现金流量流出的现值净现值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折旧现值指数PI=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1+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内含报酬率=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折现回收期=现金流入量现值累计到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年限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利润原始投资额★互斥项目优选问题净现值的等额年金额=NPV (P A ⁄,i,n)永续净现值=等额年金额资本成本★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NCF=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同一时点)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现金流出总现值(P A⁄,i,n)税后费用=费用金额×(1-税率)税后收入=收入金额×(1-税率)折旧抵税=折旧×税率营业现金毛流量=营业收入-付现营业费用-所得税营业现金毛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营业现金毛流量=营业收入×(1-税率)- 付现营业费用×(1-税率)+ 折旧×税率资产处置NCF=变价收入-(变价收入-账面价值) ×T★投资项目资本成本(可比公司法)β资产=β权益1+产权比率×(1−T)β权益=β资产×[1+产权比率×(1−T)]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股东权益成本=无风险利率+β权益×风险溢价加权平均成本=税前债务成本×(1−T)×负债资本+股东权益成本×股东权益资本★投资项目敏感分析(敏感程度法)敏感系数=目标值NPV变动百分比选定变量变动百分比第六章债券、股票价值评估★债券价值评估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债券的价值=未来各期利息的现值+到期本金(或提前出售的售价)的现值★固定增长股票P0=D1 r s−gr s=D1P0+g股票的总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第七章期权价值评估期权价值=内在价值+时间溢价★复制原理上行乘数u=1+股价上升百分比下行乘数d=1-股价下降百分比组合投资成本=购买股票支出-借款B ★套期保值原理购买股数:套期保值比率H=C u−C dS u−S d=C u−C dS0×(u−d)借款数额B=HS d−C d 1+r期权价值C0=HS0−B★风险中性原理期望报酬率=上行概率p×股价上升百分比+下行概率(1-p)×股价下降百分比(负数) →p和(1-p) 期权期望价值=p×C u+(1−p)×C d★单期二叉树定价模型p=1+r−d u−d期权价值C0=C u×p+C d×(1−p)1+r★多期二叉树模型u=1+上升百分比=eσ√td=1−下降百分比=1÷u布莱克斯科尔斯★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平价定理看涨期权价格-看跌期权价格=标的资产价格-执行价格现值PV(X)第八章企业价值评估企业实体价值=股权价值+净债务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净负债增加-新借款+还借款(债权人角度)股权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股东权益增加=股利分配-股本增加-发行股票+回购股票(股东角度)★相对价值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成本管理公式集合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成本项目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人工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耗用的标准工时)工资率标准
(每小时的工资率)
制造费用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耗用的标准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每小时的制造费用分配率)
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P实Q实-P标Q标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Q实(P实-P标)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Q实-Q标)P
标
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公式: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实际总人工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成本
(1)价差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资率–工资率标准)×实际人工工时
(2)量差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工资率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1)价差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量差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二差异分析法
(1)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2)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2.三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耗费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产量差异
=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3)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成本中心考核和控制主要使用的指标:
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量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预算成本节约率=预算成本节约额/实际产量预算责任成本×100%
实际产量预算责任成本(费用)=实际产量×预算单位成本(费用)
利润中心考核和控制主要使用的指标:考核指标公式特点
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反映了该利润中心的盈利能力,但它对业绩评价没有太大的作用。
可控边际贡献(部门经理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
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
本
是评价利润中心管理者业绩的理想指标。
部门边际贡献(部门毛利)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
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
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反映了部门为企业利润和
弥补与生产能力有关的成本所作的贡献,
它更多的用于评价部门业绩而不是利润
中心管理者的业绩。
投资中心考核和控制主要使用的指标:
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
剩余收益=平均营业资产×(投资报酬率-最低投资报酬率) =营业利润-(平均营业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