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必要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监测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为决策提供参考。
3.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定期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三、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包括固定点采样法、均匀网格采样法和目视找样法等。
2.分析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3.质量控制在监测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加标回收率、空白平行试验和质控样品检测等。
四、内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污染物对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潜在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有机溶剂和多环芳烃等。
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铬等。
2.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等理化性质进行监测,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3.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样性。
五、实施计划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需求和实施能力,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环境质量的保护和监测变得十分重要。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含量,评估土壤的污染状况,并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设计一套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旨在提供全面、准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二、目标和内容1.目标:获取准确、全面的土壤质量监测数据,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1)确定监测指标:根据土壤污染的特点和环境需求,确定监测指标,包括土壤常规化学指标(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等)、有毒有害物质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理化性质指标(土壤结构、质地等)。
(2)确定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包括实验室分析方法和现场测试方法。
实验室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性质分析、元素含量分析等;现场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土壤pH值测试仪、土壤湿度仪、土壤电导率仪等。
(3)确定监测点位:根据土壤污染源分布、土壤类型分布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点位,保证监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4)样品采集和处理: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包括样品数量、采样深度、采样方法等。
样品采集后,进行样品处理,包括干燥、粉碎和分装等。
(5)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对监测样品进行分析,统计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状况,并形成监测报告。
(6)结果的应用和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建议,指导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三、实施方案1.预先准备工作(1)研究和了解研究区域土壤环境状况,包括土壤类型、地质背景、土壤污染源等。
(2)制定监测计划和样品采集计划,明确监测指标、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等。
(3)准备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和测试仪器,包括土壤分析仪器、实验室试剂等。
2.监测方案实施(1)样品采集:按照事先制定的样品采集计划进行样品采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布设原则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覆盖不同土壤类型: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
杨凌地区农业设施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现状监测一、监测目的1、监测杨凌东部地区大棚土壤肥力和污染情况。
2、监测杨凌东部地区大棚蔬菜中部分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
3、通过对大棚土壤和蔬菜的监测,对杨凌东部地区大棚土壤和蔬菜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并对生产中施肥现状提出建议,为生产实际服务。
二、环境现场调查1、自然环境资料1.1地理环境杨凌地处“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中部,位于东经108°~108°07′,北纬34°12′~34°20′之间,南望秦岭山脉,紧邻渭河之滨。
区域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行政管辖面积94.10平方公里。
东距西安市中心82公里,西距宝鸡市中心86公里。
杨凌的北部的土壤结构为黄土,南部为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的秦岭山脉,秦岭植被以森林、灌木为主。
秦岭是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岭,为杨凌构成了天然气候屏障。
1.2地质地貌杨凌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
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
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
渭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南界,因此,区内自南向北分布着渭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等河谷地貌单元,构成本区北高南低,倾向渭河的地形大势。
目前,示范区22.12平方公里的用地主要位于二、三级阶地。
1.3气候条件杨凌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多年平均气温为13℃,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8小时,年总辐射量114.8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635.1—663.9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9月份为两个降水高峰期;年均植被蒸发量993.2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13天,最大积雪厚度23厘米,最大冻土深度24厘米;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风,最大风速21.7米/秒,干燥度为1.56%。
1.4生态环境杨凌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主体南部边缘,渭河冲积平原上,南依秦岭山区,渭河东西方向穿过,区内及周边水资源极其丰富。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以保障土壤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了解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等的污染程度;(2)评估土壤对农作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3)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2. 原则:(1)科学性:方案设计应基于有效的科学方法与技术;(2)系统性:监测范围要全面,包含各种污染物;(3)可行性:方案应可行,社会经济成本可控。
三、监测内容1.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1)土壤质地:采用标准的土壤颗粒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土壤质地;(2)pH值:使用准确的pH测试仪测定土壤的酸碱程度;(3)有机质含量:采用经典的乌斯特法进行测定;(4)土壤湿度:通过测量土壤含水量来评估土壤湿度。
2. 污染物监测(1)重金属:采取仪器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监测;(2)有机污染物:运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检测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3. 微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学方法,如微生物菌落计数、基因测序等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以评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功能。
四、监测方案1. 采样方法(1)根据监测点分布情况,制定采样网格,采用系统采样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2)采用干净的不锈钢锹或抽样器具,避免污染;(3)根据监测需求,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应取30厘米以下的土壤。
2. 样品处理按照土壤性质和监测要求,将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加工处理,去除杂质,并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样品的保存、封存与运输。
3. 数据分析与评估针对监测得到的数据,利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污染物浓度的计算与分析,制作监测报告,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监测结果。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报告——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土壤环境监测方案1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简介1.1 基地概况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重要平台的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位于溧水县白马镇,南连宁杭高速公路,北临白马湖水库,总面积1218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
原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满足粮、油、棉、菜、果、花等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院本部到基地交通便捷,全程高速公路,行长70公里。
基地生态条件优越,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
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基地功能定位及规划设计溧水植物科学基地拟建成软硬件条件达国内一流水平,同时具备科技创新、示范培训、产业带动、旅游观光等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平台。
基地田间试验、实验办公、会议食宿等设施配套齐全:试验地全部格田成方,整理推平,水田、旱地齐全,露地、大棚兼备,沟、渠、路、网标准配套,灌、排系统相互独立,水田自流灌溉,旱地喷滴灌溉。
试验地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等6个大区,为农科院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作物试验展示平台。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于2006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经科学设计、公开招标、精心施工,到2008年底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总投资1.13亿元,其中土地费用4600万元,建设费用6700万元。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高标准试验地1000亩,其中水田约450亩,旱地约550亩。
共挖运土方80万方,修筑机耕路11.2千米、灌渠4250米、排沟9000米、护坡3万平方米、涵闸400多座,并建成了大门及主干道、配电房、蓄水塘、泵站、泄洪沟桥、设施大棚、喷灌设施、围栏、绿化带、草坪等一系列附属工程。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共建成实验培训区、东挂藏区、西挂藏区3个建筑群,总面积约 1.3万平方米。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 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Ⅰ类Ⅱ类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2对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 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二、土壤的背景资料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3到5年。
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三、监测项目的确定《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
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
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和郊区的土壤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各地都纷纷采取了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首先要对土壤环境进行考察,实施调查性地面考察和动态监测。
考察可以收集有关土壤环境的历史情况、污染源及其入渗及散播路径等信息,并数量化定量分析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及分布情况,准确判断污染的严重程度。
动态监测,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实现定期监测土壤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文特征、污染物含量等参数变化情况。
监测数据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和地理环境背景,可以形成适合各地解决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案。
此外,还可建立土壤环境数据的信息库,根据发展趋势分析,判断污染物迁移规律,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采取的是比较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政府政策,采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整体考虑,结合实际推荐具体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方案实施措施,时时了解环境质量变化,针对性地调整该技术方案,完善技术措施,使各小面积污染应急处理、清洁土壤、处置渗漏的污染以及社会卫生等抛尽可能地发挥最大作用,以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
此外,土壤环境监测方案还需要加强监管机制,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对行业执行标准的落实执行和有效性监督评估,还要给予企业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跟技术发展与实施的联系,更好地指导企业积极采取有效的办法,有效治理土壤污染。
总之,土壤环境监测方案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污染的方案,目的是科学的监测环境质量变化,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迁移、蔓延和积累,从而有效地维持土壤环境的稳定性。
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监测方案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对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进行监测。
以下是具体的监测方案:一、空气质量监测1. 监测点位设置:在城市的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点,包括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等,以全面了解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2. 监测指标:主要监测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
3. 监测频率:每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并实时上传数据到环保部门的数据中心。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空气质量日报和周报,同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
二、水质监测1. 监测点位设置:在城市的主要河流、湖泊和饮用水源地等设置监测点,以了解城市水体的水质状况。
2. 监测指标:主要监测pH值、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
3. 监测频率: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并实时上传数据到环保部门的数据中心。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水质月报和年报,同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
三、土壤质量监测1. 监测点位设置:在城市的工业区、污染源周边、农田等区域设置监测点,以了解城市土壤质量状况。
2. 监测指标:主要监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农药残留等主要污染物指标。
3. 监测频率:每年进行一次监测,并实时上传数据到环保部门的数据中心。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土壤质量年报,同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监测工作,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状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共同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判断土壤被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
2、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情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
二、资料收集1、土壤污染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一一土壤类型、土壤环境背景值;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质条件、水土流失等2、土壤污染与社会环境有关,特别是工业生产与废弃物排放密切相关;与污染源分布、工农业空间布局有关3、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施用农药、化肥的累积情况和农业机械的使用(油料、电池)等三、监测项目1、背景值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水平,要求测定项目多。
2、污染事故监测仅测定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
3、土壤质量监测测定那些影响自然生态和植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4、必测元素:镉、总汞、总碑、铅、总铭、pH四、采样点的布设(一)布设原则1、合理的划分采样单元。
2、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并根据技术力量和财力条件,优先布设在那些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4、采样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在调查采样时,注意采集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不同镇、区的采样点尽可能选在相同类型土壤上以避免因土质不同而产生差异。
(二)采样点数量采样点数取决于监测目的、范围大小、环境状况、监测单元数量、经费和时间等。
中国土壤背景值调查研究”提出的监测点数估算公式st2n二(——)d式中:n:每个采样单元最少采样点数s: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即变异系数t:置信因子,置信水平95%tt=1.96d:允许偏差,抽样精度A80%td=0.2(三)采样点布设方法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可采用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田块的梅花形布点法。
土壤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稳定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土壤监测成为了保护土壤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土壤监测方案设计,旨在对土壤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和评估。
二、目标与目的1. 目标:建立一个有效的土壤监测体系,全面了解土壤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及时发现土壤污染和破坏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护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2. 目的:- 确定土壤监测的主要目标和范围,明确监测内容和方法;- 建立土壤监测网络,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时效性;- 评估土壤质量,发现和预警土壤污染和破坏的问题,推动土壤修复与保护措施;- 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为土壤修复、农业生产和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建立土壤监测数据库,形成长期的监测数据,为土壤研究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方法与步骤1. 监测内容:- 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水分、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养分含量等;- 土壤污染与破坏: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土壤酸化、土壤侵蚀等;- 土壤生物活性:包括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土壤动物等;- 土壤水分与流动性:包括土壤持水能力、渗透率等。
2. 监测方法:根据监测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包括采样方法、实验室分析技术等。
应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监测网络: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范围,建立土壤监测网络,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应覆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特征,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4. 数据处理与评估: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评估,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划定土壤质量等级和污染风险区域,形成土壤质量评估报告。
5. 技术支持与数据应用:根据监测数据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为土壤修复、农业生产和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评估土壤质量;2. 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类型,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3. 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2. 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3. 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监测,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区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2. 分析方法,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3.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监测结果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监测结果。
五、监测要点。
1. 选择监测点,根据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监测点位;2. 采样时机,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采样时机;3. 样品保存,采集样品后,要注意合理保存,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监测结果的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土壤环境质量;2. 污染治理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3. 修复方案制定,针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案。
七、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和应用建议等内容,报告应准确、清晰、客观。
八、结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才能有效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实现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土壤监测方案
土壤监测方案
制定一个土壤监测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和目的:明确监测的目标和目的,比如是为了检测
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重金属、营养物质含量等,还是为
了评估土壤的质量和适宜度等。
2. 监测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的目标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资源开发状况等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监测。
3. 监测参数:确定需要测量的土壤参数和指标,比如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可以根据相关的土壤质量标准和法规进行选择。
4. 监测频率:确定监测的频率,可以选择定期监测或根据
需要进行不定期监测。
5. 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工具,确保采样点的代表性。
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网格抽样方式。
6.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确定采样后的样品处理和实验分析方法,比如土壤样品的干燥、研磨、筛分等处理方法,以及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分析方法。
7.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比如计算均值、标准差、相关性等,以评估土壤质量和变化趋势。
8. 报告撰写和信息发布:整理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信息,以提供决策参考。
以上是制定土壤监测方案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方案的制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一、引言土壤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频繁的农业活动,土壤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因此,建立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本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对所监测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土壤环境问题,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方法与步骤1.确定监测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包括城市、农田等不同土壤用途的区域。
2.土壤采样:根据土壤类型和监测需求,在监测区域内选择代表性样点进行土壤采样,采样点要保证充分代表性,避免人为干扰。
3.采样方案设计:根据监测目标和需要分析的参数,设计采样方案,确定采样深度、样品数量和采样间距等。
b.样品数量: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样品数量,样品数量要能够保证统计学的可靠性。
c.采样间距:根据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和最小检测单位确定采样间距,一般可以选择10-50m。
4.采样方法:采用标准土壤采样器进行采样,每个采样点进行多次重复采样,混合样品作为实际样品,避免采样误差。
5.样品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处理,包括干燥、研磨和筛分等步骤,然后根据监测目标进行分析。
6.分析参数选择: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土壤分析参数,包括化学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7.分析方法选择:根据土壤分析参数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包括ICP-OES、草皮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8.数据处理与评价:将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根据现行土壤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得出土壤质量状况。
9.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采用无金属工具进行土壤采样和处理。
2.采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享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2019年东莞市省控土壤监测分包实2019年东莞市省控土壤监测分包实施方案根据《广东省土壤环境质量点位布设和现状调查》(粤环函〔2016〕1011号)、《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粤府办〔2017〕19号)和2019年广东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今年我市新增共96个省控土壤风险点位,要求今年内完成采样监测和数据报送工作。
为顺利完成采样、分析、数据报送工作,我站制定了2019年东莞市省控土壤监测分包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具体如下:一、目的加强省级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构建我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为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包工作,加强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过程的监测及质控,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实施对象2019年我市省控土壤监测任务拟由1家社会检测机构承担,监测及质控任务对象为土壤省控风险点位96个。
三、监测项目(一)土壤理化指标:土壤pH、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二)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三)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和多环芳烃(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苯(1,2,3-cd)芘、二苯并(a,n)蒽和苯并(ghi)苝)。
四、实施依据(一)分析方法执行《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总站生字〔2011〕161号),没有列入的项目执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技术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
(二)评价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三)《2013年土壤例行监测质量控制方案》(总站生字[2013]89号),由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统一开展监测,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及时完成相应的质控报告。
(四)实验室内部质控执行《关于印发《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等四项技术规定的通知及四附件合定本》(总站土字[2018]407号),进行空白试验、平行样测试、标样质控分析、全程加标回收测定等质控措施开展实施。
土壤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土壤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健康。
因此,对土壤进行检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土壤的质量,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的质量,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三、实施步骤。
1.确定检测区域。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土壤检测的区域,包括农田、工业用地、城市绿地等。
2.采集土壤样品。
根据检测区域的不同,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分区采样的方法,将同一区域内的土壤混合成一个样品。
采集土壤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进行采集。
3.实验室分析。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有机物质含量等。
实验室分析需要选择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解读。
根据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对土壤的质量进行评价,判断土壤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土壤改良方案,提高土壤的质量。
5.报告编制。
将实验室分析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土壤的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良措施等。
报告需要清晰、准确地反映土壤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改良方案。
四、注意事项。
1.采集样品时要避免污染,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进行采集;2.选择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制定科学的改良方案;4.报告编制需要清晰、准确地反映土壤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可行的改良方案。
五、总结。
土壤检测工作是保障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合理的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希望本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确保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莲花山废弃矿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对该地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
2.对废弃矿废渣、废水排放对周边的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3.在废水、废渣处理过程中,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被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
4.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土壤背景资料莲花山钨矿始建于1956年,地处澄海、饶平、潮安三县(区)交界处,主矿区位于澄海区盐鸿镇境内,面积约4000亩。
开采过程中,莲花山矿区大片植被遭破坏,山体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在露天开采中,大片植被被铲除,闭矿后未进行复绿治理,矿区裸露面积达50万平方米。
采空区塌陷造成地面建筑、道路等设施变形,土地面貌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采矿还引起矿区一系列地表变形和破坏,矿区表土性质改变,加速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贫瘠化、盐渍化和受固体废渣污染等现象出现。
此外,矿区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稳定,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极易发生,大量的地下水涌入采空区,存在诱发采空区地表塌陷的潜在环境危害。
矿区堆放的废渣在暴雨下容易引发泥石流。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属类、农药类及pH值共11个项目。
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
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较多、对植被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强的污染物。
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
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铁、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分、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a)芘、全盐量等项目。
环境监测土的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土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监测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对土壤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掌握土壤污染监测、土壤质量评价等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土壤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土壤监测和评价能力;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参与土壤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土壤概述:土壤的组成、土壤的功能和土壤环境问题。
2.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3.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4.土壤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土壤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技术。
5.实践操作: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传授土壤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土壤环境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土壤污染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环境监测土》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土壤环境监测的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土壤环境问题。
4.实验设备:准备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整理)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 经过对该地特种玉米栽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展望发展变化趋势,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 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 、会集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域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周边等地的农田土壤 ( 蔬菜地除外 ) 。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Ⅰ类Ⅱ类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2对长远采用未经办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浇灌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检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根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对策供给科学依照。
3 在污水办理过程中,把好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其实不断地累积,它们的含量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远动向监测,以既能充足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备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 经过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认识元素的丰缺和供给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商议与防治供给依照二、土壤的背景资料该地域为特种玉米栽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域长远采用未经办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杂浇灌,并用污水浇灌3 到5 年。
特种玉米栽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三、监测项目确实定《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
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
选择必测项目是依照监测地域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累积很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
4、土壤背景值调查
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
1、自然环境
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
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
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
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
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
布设原则
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覆盖不同土壤类型:
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
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
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
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
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
采样点布设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布点法;田块的进水口向对角引一直线,将对角线划为若干等分(一般3-5等分),等分点采样
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
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
采样点:5-10
3、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范围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土壤较不均匀。
采样点>10,也适合于固体废物污染,采样点>20。
4、蛇形布点法:面积较大、地形不平坦、土壤不均匀。
布点法: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5、放射状布点法,适合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网格布点法:地形平缓。
采样点:交叉点或方格中心布点,适用农药污染、背景值
五、监测方法(包括预处理和分析测定两部分)
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土壤样品的类型、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1、混合样品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对于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0~60cm耕作层土壤。
将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样,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通常为5~20个。
混合样量往往较大,需要用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1~2kg,装入样品袋。
2、剖面样品:(污灌超过一年需采剖面样品)同层混合,1kg
每个剖面采集A、B、C三层土样。
过渡层(AB、BC)一般不采样。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挖至地下水出露时止。
现场记录实际采样深度,如0~20、50~65、80~100cm。
在山地土壤土层薄的地区,B层发育不完整时,只采A、C层样。
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土壤,采集表层(0~20cm)、中土层(50cm)和底土层(100cm)附近的样品。
在各层次典型中心部位自下而上采样,切忌混淆层次、混合采样。
注意采样深度和取样量一致
3、采样时间与频率
了解土壤污染状况:随时采集掌握作物受污染状况:依季节变化或作物收获期采集。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一般土壤在农作物收获期采样监测,必测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每3~5年测一次。
4、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将现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土壤剖面形态特征、采样深度等做详细记录;
(3)现场填写两张标签,写上地点、土壤深度、日期、采样人姓名等,一张放入样品袋内,一张扎在样品口袋上。
(4)用于重金属项目分析的土样,尽量采用竹器采样,或将和金属采样器接触部分弃去。
六、土壤样品加工与管理
样品加工处理( 会考风干,要把加工程序写出来)
目的:除去非土部分,满足分析要求、利于保存、代表性
测定不稳定的项目用新鲜土样(如游离挥发酚、NH3-N、NO3--N、Fe2+);
测定多数稳定项目用风干土样。
程序是:风干磨碎过筛混合分装
风干:在风干室将潮湿土样倒在白色搪瓷盘内或塑料膜上,摊成约2cm厚的薄层,用玻璃棒间断地压碎、翻动,使其均匀风干。
在风干过程中,拣出碎石、沙砾及植物残体等杂质。
土样管理
1、严格制度保障
2、土壤保存
A.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
B.避免日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
C.玻璃材质容器,聚乙烯塑料容器
D.低温保存:低于4℃的冰箱存放,测定挥发性和不稳定组分的新鲜土样
七.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和测定方法(要写出定性与定量)
预处理:需要处理成液体状态和将欲测组分转变为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以及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前者用于元素的测定,后者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
1、土壤样品分解方法有:酸分解法(考试大题)、碱熔分解法(选择)、高压釜分解法(选择)、微波炉分解法(选择)等。
a.酸分解法: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HCl-HNO3-HF-HClO4)分解土壤样品。
作用:①破坏、除去土壤中的有机物;②溶解固体物质;③将各种形态的金属变为同一种可测态。
b.碱熔分解法:
高温熔融,熔剂有Na2CO3、K2CO3、NaOH、Na2O2等。
特点:分解样品完全,不产生大量酸性蒸汽
缺点:试剂用量大,引进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损失
c.高压釜密闭分解法:
优点:低温(<180℃)密闭,用酸量少,易挥发元素损失小,可批量分解
缺点:分解完全?试样量少(<1.0g),爆炸
d.微波加热分解:
优点:热效率高、加速分解
2、土壤样品提取:
有机物、受热不稳定物、组分形态分析需要采用提取方法
A.有机污染物:振荡提取、索氏提取
B.易溶无机污染物、有效态:酸或水浸取
3、净化和浓缩
净化:层析、蒸馏
浓缩:K-D浓缩、蒸发
氰化物、硫化物:蒸馏-碱溶液吸收法
土壤监测常用方法
1、重量法:测土壤水分(样品在105 ℃烘干、称重、计算。
)
水分(分析基)%=〔(m1-m2)/(m1-m0)〕×100
水分(烘干基)%=〔(m1-m2)/(m2-m0)〕×100
2、玻璃电极法:PH 测定要点:称取通过1 mm孔径筛的土样10 g于烧杯中,加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5 mL,轻轻摇动后用电磁搅拌器搅拌1 min,使水和土充分混合均匀,放置30 min,测量上部浑浊液的pH值。
影响因素:土粒的粗细;水、土比例。
酸性土壤的水土比保持5∶1~1∶1。
碱性土壤水土比以1∶1或2.5∶1为宜,水土比增加,测得pH值偏高。
风干土壤>潮湿土壤
3、可溶性盐分:用一定量的水从一定量土壤中经一定时间浸提出来的水溶性盐分。
4、金属化合物
预处理方法和测量条件差异
铅、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铜、锌、总铬、镍:火焰原子吸收法
总汞、总砷
定性:原子外电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即能量只能处于某些特定的值,所以这些电子只能吸收某些特定频率(或波长)的光波。
定量:外标法定量,测峰面积或峰高。
5、有机化合物测定
A.六六六和滴滴涕:气相色谱法
提取:丙酮-石油醚硫酸净化处理ECD测定
定性分析:色谱峰进行两种物质异构体的;
定量分析:峰高(或峰面积)
B.苯并(a)芘的测定
测定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适于苯并(a)芘含量>5μg/kg的土壤
荧光分光光度法:苯并(a)芘含量<5 μg/kg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要点:1土壤样品于索氏提器内用环己烷提取苯并(a)芘;2提取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并(a)芘程序:
紫外分光光度法:适于苯并(a)芘含量>5μg/kg的土壤.定量385nm,定性365、385、403nm
六、质量控制
七、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