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地实验的室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篇商品试剂和设备
第三章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1-3- B -D-葡聚糖测定
1、1-3- B -D-葡聚糖测定(G试验)浊度法及显色法检测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浊度法检测原理:1,3- B -D-葡聚糖能特异性激活鲎试剂中的G因子,活化的G因子使凝固酶原转变成凝固酶,凝固酶作用在凝固蛋白原上,通过酶切的作用,产生凝固蛋白,发生凝固反应,从而引起检测溶液透光率变化,根据检测被测溶液透光率变化对真菌1,3- B -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
显色法检测原理:1,3- B -D-葡聚糖能特异性激活鲎试剂中的G因子,活化的G 因子使凝固酶原转变成凝固酶,凝固酶作用在显色底物上,通过酶切的作用,将寡肽和显色基团(PNA分离,显色基团的量和1,3- B -D-葡聚糖的量呈正比,根据检测其溶液吸光度变化对真菌1,3- B -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
2、G试验显色法检测较浊度法有哪些优势?
答:(1)有效的排除干扰,特异性明显提高;
(2)显色基质使其灵敏度大为提高;
(3)适用于血清标本的检测。
3、为什么同一份标本在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不一致?
答:这与检测系统有关。目前G试验没有行业标准,只有企业标准。而不同厂家设计生产的检测系统(包括试剂和仪器)的性能不同,这里涉及到使用的标准品、试剂来源等,故检测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4、G试验结果提示病人有真菌感染,而真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如何解释?
答:这主要与培养法和非培养法检测的原理不同和对疾病诊断的窗口期不同
有关。真菌进入人体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1,3- B -D-葡聚糖,因此,在
感染早期就可能呈现阳性结果。而培养则需要细菌在体内有一定的增殖过程,因此在感染的咼峰期培养阳性率咼。有文献报告血浆1,3- B -D-匍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症状出现前5天就可呈检出。
方法学上讲,内毒素和1,3- B -D-葡聚糖检查多采用鲎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定量的特点,而培养则需要时间,细菌和真菌的体外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例如培养基、温度、时间等)如掌握不好,则难于培养成功。根据
文献报告,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血浆1,3- B -D-葡聚糖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于培养,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也大于培养方法。
5、血培养阳性,G实验为什么是阴性?
答:(1)病人存在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如粒细胞缺乏症等,真菌进入血液但是没有被吞噬细胞处理,1,3- B -D-葡聚糖没有释放出来,或释放的很少,故G试验阴性。(2)进入血液内的真菌数量很少,1,3- B -D-葡聚糖释放的很少,没有达到G试验检测最低限。(3)使用了抑制1,3- B -D-葡聚糖释放的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类等。
6病人甲的临床表现比病人乙的轻,可病人甲的检测值比病人乙的检测值高?
答:这里有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病人免疫功能有差异。真菌进入人体后,需要在吞噬细胞作用下,才能将细胞壁上的1,3- B -D-葡聚糖释放到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被检测出来。如果病人吞噬细胞功能减低,真菌不能被吞噬破坏,细胞壁上的1,3- B -D-葡聚糖不能释放出来,也就无法检测出来。这时病人病情可能更为严重。第二,疾病的不同阶段,1,3- B -D-葡聚糖水平是有变化的。一般来说,随着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感染的控制,1,3- B -D-葡聚糖水平也会相应下降。因此,如果两个病人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其检测结果是不可比较的。
此外,不同的真菌1,3- B -D-葡聚糖水平也不同。如念珠菌感染者血清1,3-
B -D-葡聚糖平均值为755 p g/mL,曲霉感染者1,3- B -D-葡聚糖平均值为1 103 pg/ mL,镰刀霉感染者1,3- B -D-葡聚糖平均值为1 652 pg/ mL,接合菌(毛霉、根霉)细胞壁不产1,3- B -D-葡聚糖,感染接合菌的患者血清1,3- B -D- 葡聚糖值为0,隐球菌细胞壁外有荚膜包裹,因此不易检测到细胞壁上的抗原,但是
在一定条件下荚膜自身可释放出极微量的1,3- B -D-葡聚糖到血清中,所以检测值可大于0,但仍小于阳性判断标准。而对于口腔和其他器官的真菌定植患者,1,3- B -D-葡聚糖值也较低,一般不超过20 pg/ mL (或者其他检测热体系的阳性诊断值)。
7、G试验为什么要强调连续检测?
答:1,3- B -D-葡聚糖水平是随着疾病过程而变化的。因此,在感染的最早期,细菌或真菌刚刚进入人体,数量较少,因此检测不出来。或者由于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1,3- B -D-葡聚糖的产生速度和量也有变化,或者由于某些干扰因素存在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不能只靠一次检测结果就判定有无感染,我国许多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中都要求2次检测结果均大于诊断值才有诊断意义。此外,检测应覆盖整个疾病过程,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更应重视连续检测,以免出现漏诊或误诊。
8、为什么G试验的重复性不理想?
答:1,3- B -D-葡聚糖自身一些理化性质就可以影响G试验。反应易受葡聚糖的分子量、分支度,特别受到三维结构的影响。发现平均分子量在 6.8-216.0kDa之间的1,3- B -D-葡聚糖,随其分子量增加和分支度减少,激活G 因子的能力越强;分子量在 6.75-27.50 kDa之间的1,3- B -D-葡聚糖的裂褶菌多糖对G 因子的级联反应有抑制作用。Aketagawa等发现单股螺旋的1,3- B -D- 葡聚糖在G因子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Nagi等在研究试验条件时发现三股螺旋的1,3- B -D-葡聚糖不与G因子反应。故该法测定之前常用NaOH寸1,3- B -D- 葡聚糖进行预处理,使其转化为单股螺旋的1,3- B -D-葡聚糖,已减少实验误差。会不会真菌释放的1,3- B -D-葡聚糖发生上述变化,尚不清楚。
不同批号的鲎试剂标示值相同,但试验结果不尽相同,尤其是接近失效者的灵敏度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所以在更换批号或者用接近失效期鲎试剂的时候,应对灵敏度进行复核,以确定本批鲎试剂的实际灵敏度。
9、哪些抗菌药物对G试验有正干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