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鉴赏 第四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9e878ee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4.png)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目录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当代艺术(116)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当代美术(134)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研究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首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课件)(26ppt)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课件)(26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7246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2.png)
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并表现生活
课后拓展
思考 结合本课谈谈咱们雷山苗族服 饰的哪些元素来自于生活?
REN JIAN SHENG HUO
谢谢
填表 《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所描绘的
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体 型
服饰特点 丰 腴
款
色头
式
彩饰
长领 裙口
低
艳 丽花
生活风气
社会风气开化,女人以丰腴为美,在着装上 确实很开放,皇宫中就更是这样。
——表现贵族官员生活的作品——
顾闳中,五代时期南唐画家。作品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通过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客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形。
二、平民生活 ----宋代风俗画
到北宋时期,美术 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 业画家的出现,画家开 始关注平民生活,风俗 画出现了,最具代表性 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卖字店
——诗一首——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振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第五段 道别 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道别的情状,结束
了整个画面。
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 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 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 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与性 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教案1 湘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教案1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f7932a02768e9950e73851.png)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1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绘画历史发展,对比传统和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2、把握一些现代绘画派,变化特征,了解现代绘画艺术语言.3、尝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情分析能够初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3重点难点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难点:运用不同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4教学过程4.1 活动4.1.1新设计4.1.2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活动22、讲解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在现代主义艺术里,抽象和意象是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其绘画语言的表述方式与之前时期的绘画艺术截然不同,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象空间和联想思维。
3、尝试绘画表现结合学习的创作方法,学生绘制命题创作草图。
根据一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学生选择更加独特、具有个性的表现手法绘制作业。
在学生绘制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学生阐述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启迪与拓展他们的表现思路。
作业完成后,教师可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肯定学生的创作,并提出一些极积中肯的建议和提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
4、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现代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
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毕加索、康定斯基、莱热等。
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
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现代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
八、师生总结我的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学会了什么?2、写实手法和变形手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从哪些角度入手赏析一幅现代绘画作品?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专家及评委老师对本节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6d8514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73.png)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
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象美术是美术作品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并能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鉴赏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爱意象美术作品中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概念、特点、表达手段。
理解三种基本美术语言的形态。
难点:根据意象艺术的形态特征正确认识、辨别意象艺术作品。
3、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图片便于学生课堂查阅。
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出示图片,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吗?“答: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提问法、观察法提问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疑惑,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
引导学生初步得到结论,得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形象怪异出示图片《向日葵》问:1.是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再现?2.是不是艺术家主观加工处理了的?思考:画中的景象和真实的景象一样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哪里不同?思考:1.画中表现了什么?2.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的?演示画中的场景,分组讨论:此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朱耷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表现呢?这样表现的意图是什么? 欣赏:星月夜》 梵高(荷兰),问:是不是真实的客观再现,是不是真实的心理感受? 再次欣赏《呐喊》,问:和真实的照片作对比,那个更能体现画家想表达的目的? 欣赏:《内战的预感》达利(西班牙),思考: 这张作品有没有受到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得出蒙克的名言—我并不按照自然绘画,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收。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四课走进博物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四课走进博物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40b62cc281e53a5802ff46.png)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然、环境《第四课走进博物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
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看法,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和两岸文化的同源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网络查询,了解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及藏品概况,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博物馆的功能和参观方法课后通过实地参观强化学习动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师生讨论来完成,让学生了解文化上同根同源的两岸故宫的特点以及两岸故宫藏品作为一个整体的互补性,使课堂教学由博物馆及美术作品的介绍导向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感激发。
第二个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参观方法并建议学生课余参观本地的博物馆。
鉴于在目前的课时安排等客观条件下组织集体活动不太现实,因此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同学或家长一起参观博物馆这种组织形式在活动中缺少教师适当的引导,但也有时间比较充分欣赏,路径可以自己设计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集体活动中容易发生的不确定因素。
3重点难点
了解美术馆的功能和世界著名的美术馆的特色。
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认识与评述美术馆的社会价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第四课人间生活ppt课件公开课
![第四课人间生活ppt课件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0906a5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6.png)
游园图 (油画 约1719) 法国 乔托
厨妇 ( 油画 约1660)荷兰 维米尔
思考与交流 荷兰画家维米尔在《厨妇》中向我们展示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与法国画 家乔托在《游园图》中展示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相同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这种差异呢?
第四课 人间生活
神奈川冲浪图 ( 版画 1823)日本 葛饰北斋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最后的审判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大卫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达. 芬奇
第四课 人间生活
蒙娜丽莎 意大利 达. 芬奇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厨妇 ( 油画 约1660)荷兰 维米尔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农民的婚宴 ( 油画 1568)德国 布勒哲尔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根据这两幅图,结合 本课想像北宋老百姓的日 常生活(集市、娱乐、体 育等)状况,并简单地表 述。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外国部分 授课:蒙勇
2011年3月
第四课 人间生活
西方美术不断发展修正之路
古希腊 理想的美学
《断臂维纳斯》 《帕提侬神庙》
古罗马 世俗美术 追求个人的感官放纵 《万神殿》《凯旋门》《斗兽场》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第四课 人间生活
盐井 弋射 收获画像砖 东汉
这三幅图是关于什 么内容的图?
用美术的方式来表现人们的风俗习 惯,及日常的劳作,生活,喜怒哀乐。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养鸡女 大足石窟 南宋
宗教的世俗化
随着佛教在我国深入地传 播和发展,它越来越呈现 本土化和世俗化的趋势。
第四课 人间生活 随着时代变迁,隋唐时期大量出现反映现实生活的美 术作品,唐代出现哪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364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3.png)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课件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1edfa06529647d2728523a.png)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1475年----1564年) 《最后的审判》 《哀悼基督》 建筑成就 《奴隶》 《大卫》
如此高成就
耶稣与他的十二位门徒共进晚 餐 ··· ···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壁画《最后的晚餐》
圣玛利亚·格拉契修道院
壁画484x880cm
1495-1497年
探索:达·芬奇密
-------匠心独运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大卫》4.1米
《创世纪》13.14x36.54米
圣彼得教堂穹顶
大卫是基督教 圣经中的少年 英雄 以简单的投石 器击败了巨人 哥利亚
《大卫》 大理石雕像 像高4.1米 米开朗基罗 创作于公元 1501-1504年 现收藏于佛罗 伦萨美术学院
体会并总结米开朗基罗《大卫》的特点
绘画语言
构图形式
视觉形象在画面空间中的位置安排
中心式构图
三角形构图
弧线构图
圆形构图
绘画语言
写实手法
造型手法
变形手法 抽象手法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扬·凡埃克
《梦》
毕加索
《百老汇》
蒙德里安
绘画语言
透视线 焦点
透视方法
西方作品中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 空气透视法 如生活中所见近景清晰远景模糊
焦点透视法 如生活中所见近景偏大远景偏小
列奥纳多·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拉斐尔·桑西
深沉、含蓄 理性、深奥
思想解放
雄健有力 充满激情
··· ···
幽雅、秀美 清新、宁静
新技法的发明
学习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中古典写实
多纳泰罗《大卫》意大利
波提切利
《春》
意大利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bd18961a37f111f0855b05.png)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导语: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下面是整理的高一美术说课稿教案。
欢迎阅读。
一、课题本课为国家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的必选课程《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第二部分”外国美术鉴赏”中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二、课型鉴赏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美术鉴赏》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学习领域”欣赏与评述”的进一步延续,是依据国家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的必选课程,涵盖了古今中外各种美术门类的知识。
”外国美术鉴赏”单元是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第二部分,共分9课,包括了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等各方面,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内容含量已经很大。
前三课侧重了外国建筑、雕塑,本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将侧重于绘画,围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家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展开鉴赏活动,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了解。
使用教材的构想:依托教材,进行适当省略与概括和必要的补充与拓展,以点带面,面面俱到。
五、学情分析作为高中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外国历史,因此为学习高中”美术鉴赏”已经奠定了基础知识。
但是高中新课程各学科内容数量加大了,学业负担很重,相对学习美术课程的时间、兴趣、精力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深入浅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家及代表作品的画种、题材、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欣赏和评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尝试鉴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入文主义内涵,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总之,通过”以点带面,面面俱到”,努力全面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ae5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4.png)
(三)改进措施
1. 针对教学组织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2. 为了提高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我将加强对学生创作作品的观察和分析,给出具体、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创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1. 课堂小结:
- 意象艺术是艺术家运用主观情感,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
- 意象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色彩、笔触、构图等形式元素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 意象艺术与写实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描绘程度和艺术家的情感介入。
2. 当堂检测:
- 请同学们选择教材中的一幅意象艺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主题。
9.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意象艺术的内涵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创意实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创作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课后自主完成)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推荐阅读:《美术鉴赏》教材中提到的意象艺术作品的相关研究书籍,如《现代艺术的故事》、《意象与抽象》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艺术史背景和理论支持。
内容逻辑关系
① 知识点阐述
1. 意象艺术的定义:艺术家运用主观情感,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造,形成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2. 意象艺术的特点: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表达,色彩、笔触、构图等元素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情感色彩。
3. 意象艺术与写实艺术的区别:意象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忽略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写实艺术追求真实描绘客观事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318ab9b192e45361066f5fc.png)
学法——注重培养独立精
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 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 和文化内涵。主要指导学生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自主
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老师准备:视频片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搜集有关“三杰”
设计意图: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画家及其他作 品的愿望,很自然的引出本课的 课题。
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
设的计参意与《图热最:情进后,一的充步晚分激餐激发》活学课生堂美,术使鉴教赏师课 上课和学生学习过程成为轻松自然、 充分享受的过程!并能充分锻炼学生 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不同层次的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审美方
法的锻炼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创世纪》
1、三件作品分别《带椅给中你圣何母种》感觉?
2、你们组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认为 哪件作品最优秀?
教 学 过 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 3.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整合一: 整合二: 整合三: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欣赏三杰的作品,深入分析作品及其艺术 风格。
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
教学难点 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
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
情境教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 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 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 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 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 自主讨论、体会美术的文化
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4fc15e0912a2161479298e.png)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参考教案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204 时间:2007-09-27 16:14:45参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美术史上审美风气的变化,以及美术作品的不同审美取向;美术家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审美观念之间不断塑造、调整、选择、更新的关系;培养开放、多元的审美心态,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审美风尚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策略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有所侧重。
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历史知识的传授。
主要运用对比的办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必要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材图片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出示图片:中山装、军装、西服、牛仔服、休闲装。
1.提问,举手回答:你喜欢哪一种服装?如果你穿,会选哪一种?(4~6个学生回答。
)2.根据情况进一步提问:a.为什么喜欢?b.为什么没有人喜欢中山装?c.你觉得现在的人(或你的父辈、祖父辈)会选哪一种?为什么?(说明讲解:中山装曾经是流行的服装;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
)二、新授1.出示图片《果熟来禽图》。
什么是“没骨法”?画面哪些地方运用了“没骨法”?这一技法是怎样出现的?(说明社会审美风气对画家的影响。
)2.出示图片《枯木竹石图》。
提问:此图跟《果熟来禽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讲解:画得不细致,很随意,这是文人们非常喜欢的风格,在历史上流行了很长的时间。
)3.进一步比较《枯木竹石图》(吴镇)、《黄甲图》(徐渭)、《玉壶春色图》(金农)、《三千年结实》(吴昌硕)。
提问:它们跟《果熟来禽图》相比有什么区别?后两幅作品的“市俗气”表现在什么地方?谁能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金农所在的扬州和吴昌硕所在的上海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收藏者也大多是商人。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课件(共39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85822b48d7c1c709a1452b.png)
形容男子很潇洒的词有哪些? 形容女子很漂亮的词语有哪些?
朱耷
• 朱耷《鹌鹑图》
• 朱耷(1626—1705),名统 ,号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江西南昌人。八 大的祖、父两代皆工书画,使他从小受到家 学熏陶,开始涉足诗画翰墨。八大山人身为 明朝宗室,正当其意气风发之时,却遭遇国 破家亡,一落为布衣平民,绝望中郁闷不已, 一度削发为僧,期间致力于精研佛理和吟诗 作画。
文艺复兴
现实主义
后印象主义
现代主义
具象艺术与意象艺术的区别
具象艺术———— 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艺术形象具有典型性,情节性。
意象艺术———— 更重要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艺术形象更典型,更集中,超越了时空的
限制。
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二、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
异?
一、什么叫意象艺术?
• 在《新华词典》中:“意”为愿望、料 想“象”为形状、样子。意象艺术是对 物象加于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 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关于野兽派
•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以后,最早形成的艺术 运动之一。
• 野兽派的画家受后印象主义影响,认为绘 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不作明暗表现,常 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色和弯曲起伏 的轮廓线,并将描绘的景物予以简化,画 面颇富于装饰性。
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呐喊(油画,91厘米×74厘米,1893年,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藏) 蒙克(挪威)
名家简介:蒙
克
蒙克(1863—1944)是表 现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出生在挪 威洛顿的一个名门望族。5岁时母亲 去世,15岁时姐姐去世,成年后, 父亲和一个弟弟又相继离世,一系 列的家庭不幸,给蒙克的心灵留下 了一道深而黑的疤痕,对他的艺术 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019-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教案1湘美版
![【2019-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教案1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e52eb7941ea76e58fa046e.png)
【2019-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教案1湘美版1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绘画历史发展,对比传统和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2、把握一些现代绘画派,变化特征,了解现代绘画艺术语言.3、尝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情分析能够初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3重点难点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难点:运用不同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4教学过程4.1 活动4.1.1新设计4.1.2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活动22、讲解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在现代主义艺术里,抽象和意象是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其绘画语言的表述方式与之前时期的绘画艺术截然不同,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象空间和联想思维。
3、尝试绘画表现结合学习的创作方法,学生绘制命题创作草图。
根据一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学生选择更加独特、具有个性的表现手法绘制作业。
在学生绘制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学生阐述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启迪与拓展他们的表现思路。
作业完成后,教师可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肯定学生的创作,并提出一些极积中肯的建议和提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
4、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现代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
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毕加索、康定斯基、莱热等。
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
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现代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
八、师生总结我的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学会了什么?2、写实手法和变形手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从哪些角度入手赏析一幅现代绘画作品?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专家及评委老师对本节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的突出成就。
2、了解和研究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风格。
3、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研究和挖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从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欣赏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美术作品。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211400:
一、交流感受
1、学生回答外国美术作品的多种形式。
师:同学们,你平时看过外国哪些美术作品?研究过哪些外国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式的外国美术作品。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外国美术作品可分为:壁画、雕刻、板上油画等多种形式,你最喜欢看哪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外国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些名人名作。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
[板书]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二、学生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
1、达·芬奇(1452年-1519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发明家和科学家,他的两幅最著名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奠定了他在世界美术上的重要地位。
(1)《最后的晚餐》(壁画,484×880cm,1495年-1497年米兰圣马利亚·格拉契修道院)(参见P177页样画)这是一幅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耶酥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的宗教故事,是欧洲中世纪流行的绘画题材。
这幅画以怎样的表现形式?人物的姿态和心理反应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构图?采用一种什么透视法?你对这幅壁画总体感受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人物姿态各自不同”、“心理反应当然也不同,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爱憎鲜明,犹大与众不同”、“体现多样统一构图原则方法”、“表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平行透视法”。
(2)《蒙娜丽莎》(板上油画,53×77cm,1503年-1506年巴黎卢浮宫藏)
这幅被称为“神秘的蒙娜丽莎”的世界名画,画中人物画的是谁,说法不一,永远是后人讨论的重要话题,我们无法说清,而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出色运用的透视法则以及表现人文精神绘画手法是我们永远讨论的重要话题。
(让学生自由组合,交换自己赏画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梦幻般的风景”、“成角与平行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蒙娜丽莎的微笑和她耐人寻味的形象体现了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
教师小结:达·芬奇的作品深沉、含蓄、富于理性,犹如深不可测的大海
2、米开朗基罗·波那罗帝(1475年-1564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巨人。
他的雕刻名作《大卫》和《摩西》,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以及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拱顶,体现了他在美术领域中的突出成就。
(1)《大卫》无论是青铜像还是大理石像都是世上一绝,你们喜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作简单介绍)
米开朗基罗雕刻大卫是基督教圣经中的少年英雄。
他以全新的艺术形象,体现了高度的人体造型技巧,它一直被列为人体造型的范本。
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青铜像是先制模再铸造,大理石先选石材,造型,再雕刻成型,工艺非常精巧。
(2)《摩西》(大理石,高225cm,1545年,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藏)
摩西是基督教圣经中的英雄人物,是带领犹太人摆脱埃及人奴役的解放者,是犹太人崇敬的最伟大的先知。
作者创作的摩西雕像是教皇朱利安二世陵墓中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雕像作品,一是要看雕像的整体造型;二是要看雕像的工艺;三是要看所雕人物的气势。
”(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大胆发表自己欣赏作品的感受和艺术品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整个雕像有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和威严”、“凝视的目光和垂胸的美髯进一步衬托出他大义凛然的气概”“右手紧紧地保护着象征‘摩西十诫’的石板,意味着他对保卫人民的忠诚的信心”、“极其复杂的衣纹和质感的处理,摩西的双臂肌肉和静脉的刻画,使人忘记了这是冰冷的大理石,分明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显示了高超的雕刻技巧。
”(3)《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壁画,13×36m,1508年-1512年,罗马梵蒂冈宫内的西斯廷教堂)
教堂天顶画:面积468平方米,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花了四年时间完成,天顶中部长方形共画了九个场景,按照先后是:光与夜的分离、创造日月、创造天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诺亚祝祭、大洪水、诺亚醉酒等九个画面。
长方形画面四周画的是圣经中的先知、女神、祖先等。
如此宏大而复杂的画面,与教堂天顶的复杂结构融为一体,这是史无前例的的伟大创造。
画面中所画的人物和事件虽然源于宗教传说,但这些人物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而是身强力壮、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先知、英雄,是对人的创造力的歌颂,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作者对宗教传说的再创造和再造化。
教师引导学生对P182页部分放大作品欣赏、品味,从而挖掘米开朗基罗创作的深刻内涵。
教师小结: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犹如高山峻岭的雄伟。
3、拉斐尔·桑西(1483年-1520年),从多才多艺这一点来讲,拉斐尔不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但从善于吸取名家之长集于一身,创造出清新、宁静而又幽雅秀美的艺术风格来讲,却又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何况他又是英年早逝(只活了37岁)。
拉斐尔创造的一系列圣母像,体现了古典艺术所追求的理想美,成为西方古典美术女性美的典型。
他为罗马梵蒂冈宫签字大厅创作的三幅大型装饰壁画,即《小考佩尔圣母》、《椅中圣母》、《雅典学院》,显示了年轻的拉斐尔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
这里我提示同学们的是《雅典学院》又称《雅典学派》或《哲学》,画中描绘了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五十多名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以真实写照歌颂人类对智慧的真理和的追求和向往,赞美人的创造力。
教师小结:拉斐尔的作品优雅、秀美,犹如广阔而又明朗的原野。
4、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1390年-1441年),论知名度,扬·凡·埃克显然不如意大利的“三杰”,但谈及欧洲油画发展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扬·凡·埃克,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发明了油画颜料的新配方,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解决画家运笔流畅、色彩更加丰富的问题”、“他的肖像画有重大创新意义不受前人的影响。
”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木板油画,81.8×59.7cm,1434年伦敦国立美术馆藏)
扬·凡·埃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这幅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你能说与前面欣赏“三杰”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男女组合的全身双人肖像是史无前例的”、“肖像的背景是极其真实的室内景也是罕见的”、“这幅画不仅极其写实,而且充满象征意味,如,新娘的白头巾表示纯洁,小狗象征对爱情的忠诚,红色的帐幔代表性的和谐,室内的吊灯和烛光象征上帝之光,壁上的镜子代表基督教宣扬的天堂等。
”
5、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年-1528年)
恩格斯把丢勒看作是和达·芬奇一样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说:“阿尔布莱希特是画家、铜牌雕刻家、塑像家、建筑家,此外还发明了一种筑城学体系。
”
《四使徒》(木板油画,单幅215×75cm,1523年-1526年,德国莱尼黑志绘画馆藏)
师简述:这是丢勒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四使徒”指的是基督教的四个门徒即约翰、彼得、保罗和马可。
丢勒将他们也作为“使徒”,显示出他强烈的新教色彩,同时,画中的四使徒,实际上代表了四种性格:乐观、冷静,暴躁和忧郁。
从画面上你们能辨别四种性格的人吗?
三、课堂总结
文艺复兴美术界辈出的名画家很多,如意大利波提切利,代表作《春》、《维纳斯的诞生》;乔尔乔内,代表作《入睡的维纳斯》;提香,代表作《花神》;尼德兰·彼得·勃鲁盖尔,代表作《雪中猎人》等等。
这些都是文艺复兴美术界精品之作,是我们欣赏研究的永恒话题。
一、拓展
选择一作品进行鉴赏练习,阐述作品内涵,字数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