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的护理-3
中暑病人护理措施

维持呼吸道通畅
五,对症护理 I.
对症护理
护理: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 清洁 ,防止溃疡形成和感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肤护理:更换衣被 ,清洁卫生 ,定时翻身 ,防皮肤破损
高热惊厥护理 :做好约束 ,防坠床和碰伤 ,防止舌咬伤
八 雷教育
健康教育
夏天尽量减少外出 ,户外活动避开正午时间 必须外出则穿透气浅色衣服 ,戴宽边帽子 ,涂防晒霜 高温环境工作时 ,改善条件 ,防暑降温 ,每天补充水 分 ,饮用渗透压 200m0sm / L的钾、镁和钙盐防 暑饮料 ,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 老人、产妇、体弱病人改善居住环境 保证充足睡眠 ,锻炼耐热能力 ,学会适应热环境
谢谢
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

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中暑是由于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剧烈运动导致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
中暑患者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以及病情观察。
一、中暑患者的护理要点1.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首先,应迅速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以避免进一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可以将患者移至空调房间或使用电扇进行降温,并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
2. 降温散热:接下来,应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患者降温散热。
可以为患者用冷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手臂和小腿等易散热部位,或用凉水喷洒患者的皮肤,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3. 补充体液:中暑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大量失水,因此及时补充体液至关重要。
可以给患者适量喝水,或给予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剂,以迅速恢复体内的水分平衡。
4. 观察病情: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以及皮肤的湿度和颜色等指标。
如有需要,应随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
二、病情观察1. 体温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
中暑后,体温通常会升高,甚至出现高烧的情况。
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采取退热措施。
2. 神经系统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神志不清等。
若出现昏迷或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 呼吸和心率:观察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中暑会导致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
正常情况下,中暑患者的呼吸和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
4. 皮肤状况: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湿度和颜色。
中暑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变得干燥,出现潮红或红斑。
如皮肤湿度下降或出现苍白、发绀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5. 尿液排出情况: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
中暑会导致体液丢失过多,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等情况。
如患者尿液颜色深黄或排尿困难,应尽快就医。
综上所述,中暑患者需要得到恰当的护理和病情观察。
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产褥中暑病人的护理

产褥中暑病人的护理
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 尽量提 供凉爽的环境,避免暴露在高 温和潮湿的环境中。
保持通风和透气: 确保病人所 在的房间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以减轻热应激带来的不适。
产褥中暑病人的护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给予病 人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预防产褥中暑
预防产褥中暑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尽 量避免在烈日下停留或长时间在高 温环境中工作。
注意室外活动时的防护措施: 使用 太阳伞、戴宽边帽等,减少阳光直 射。穿着透气、亲肤性好的衣物, 避免过度出汗。
预防产褥中暑
保持室内通风和透气: 在室内 保持空气流通,打开窗户或使 用空调等措施提供适宜的室温 。
饮食调理: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 和维生素B的食物,如蔬菜、水 果和全麦食物。
预防产褥中暑
注意休息和放松: 适当安排休 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 间的紧张工作。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产褥中暑病人 的护理
目录 引言 产褥中暑病人的护理 预防产褥中暑
引言
引言
中暑是一种由于高温环境和过度出 汗引起的热应激反应,其发病率在 产褥期中较高。为了确保产褥中暑 病人的安全和康复,需要进行适当 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产褥中暑病温和生命体征: 定期测 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和 血压,以及观察是否出现其他 不适症状。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正确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中暑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轻则头晕、口渴,重则呕吐、昏迷等情况。
中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深入了解中暑的症状十分重要,同时必须清楚急救措施以免出现严重的状况。
以下是一些中暑急救措施应该如何正确实施。
第一步:将患者放在阴凉处休息无论何时,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出现了中暑的症状,首先要做的是将患者搬到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
避免让他们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你可以选择一块草地或树阴下等地让患者躺下,并尝试为其提供足够的遮阳和凉爽的环境。
这是急救的第一步,是确保患者得到挽救的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步: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暑引起的症状之一是水分和电解质的严重丢失,因此要确保患者充足地喝水和补充电解质。
在急救箱里肯定会有用于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药物,你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药物过敏的情况,然后确定是否使用这些药物。
同时,还可以向患者提供水果或者其他高水分含量的食品,这样可以更快地帮助患者摄入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第三步:冷却身体中暑时温度过度升高,因此需要立即给患者进行冷却。
有人可能选择使用吹风机,但是这样做可能导致患者的体温更加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躺在地上,抬起双腿,然后用湿毛巾等物体轻轻地擦拭患者身体。
或者使用喷雾器和蒸发器等降温器材,气压冷却系统和换气无害系统可同时降温和去蒸发补充潮湿度,快速降温,减轻中暑症状。
第四步:紧急送往医院最后一步是将患者快速紧急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请确保患者继续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电解质和紧急状态。
由于中暑可能影响心率,呼吸和疲劳等症状,正确的急救措施通常需要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要让患者平躺、不要吃东西、不要喝酒、不要吸烟等。
结论中暑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症状,因此在容易出现中暑的高温环境中,例如烈日下工作,登山,其他需要暴露在高温太阳下的行业或活动等等情况下,我们必须了解中暑的症状,掌握正确的中暑急救措施。
121系统精讲-损伤中毒-第九节 中暑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29岁,在高温下外出办事跑路过久,喝了很多水,流的汗水把衬衣浸透,病人感到乏力后突然腹痛不能走路,病人出现了哪种情况A.中暑先兆B.热射病C.热痉挛D.热衰竭E.急腹症【答案】:C【解析】:考察热痉挛的表现。
该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大量流汗,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2.某农民在夏收劳动中突然头晕、耳鸣、口渴、恶心、四肢无力,体温37.5℃,首要的处理是A.头部、腋下放冰袋B.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C.给予氧气吸入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E.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答案】:B【解析】:考察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应该首先帮助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再进行后续的急救。
3.对热射病的治疗方式不包括A.对症治疗B.吸入高压氧C.物理降温D.药物降温E.预防感染【答案】:B【解析】:考察热射病的治疗措施。
对于热射病患者应采取各种方式降温,对症治疗,但无需吸入高压氧。
4.患者女性。
20岁,盛夏在田间采茶,大量出汗。
出现头晕,P120次/次。
血压下降。
以中暑入院,请问关于中暑的治疗措施中不妥的是A.治疗首选原则为迅速降温,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B.热射病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并用C.热痉挛静脉补充葡萄糖液D.注意纠正酸中毒E.可用10%的水合氯醛控制抽搐【答案】:C【解析】:考察重度中暑的治疗措施。
治疗首选原则为迅速降温,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
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
热痉挛:给予含盐饮料,若痉挛性肌肉反复发作,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
热射病: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①物理降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②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为氯丙嗪③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5.患者男性,45岁。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较长时间,患者突然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厥,考虑患者出现热衰竭,首选的措施是A.升压药的应用B.呼吸中枢兴奋剂C.抗生素预防感染D.皮肤、肢体保暖E.纠正血容量不足【答案】:E【解析】:考察热衰竭的首要治疗措施。
高温中暑怎样护理病人身体

高温中暑怎样护理病人身体高温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系统失灵,无法有效冷却身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高温中暑发生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身体的护理,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
首先,了解高温中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
高温中暑患者常常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皮肤热红、脉搏快而弱等症状。
在护理中,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护人员。
此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特别关注。
在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中,最重要的是降低患者的体温。
首先,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冷却设备如空调或风扇。
同时,使用湿毛巾或冰袋放置在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附近,以帮助降低体温。
此外,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冷饮水,但要避免过度饮水引起水中毒。
在高温中暑患者的身体护理中,还应注意控制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由于高温中暑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等情况。
因此,应当保持患者体位平卧,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如果患者出现昏厥或呼吸暂停等紧急情况,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中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和补充体液。
由于高温中暑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患者往往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应该为患者提供高渗食物如含有盐分和糖分的食物,以促进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平衡。
如果患者无法口服,应考虑静脉输液。
在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由于高温中暑的症状较为严重和不适,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
综上所述,高温中暑患者身体护理的核心是降低体温、控制呼吸循环、营养补充和心理支持。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中暑病人体液不足的护理评价

中暑病人体液不足的护理评价概述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引发的病症。
中暑会导致体液不足,严重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对中暑病人进行及时的护理评价非常重要,以确保其体液平衡并加速康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暑病人体液不足的护理评价进行介绍:体液不足的原因、护理评估的内容、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护理评估的重要性。
体液不足的原因中暑引起体液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温环境导致大量出汗: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但长时间的高温暴露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从而引起体液不足。
2.饮水不足: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补充出汗导致的流失。
如果饮水不足,就会导致体液不足。
3.高温环境下的剧烈运动: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从而增加体液的流失。
4.高温环境下的长时间暴露: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即使没有剧烈运动,也会导致体液的流失。
护理评估的内容对于中暑病人体液不足的护理评估,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病人的体液摄入量:评估病人的饮水量,包括水分摄入量和摄入途径,例如口服、静脉输液等。
2.病人的体液排出量:评估病人的尿量、出汗量等,以了解体液的排出情况。
3.病人的体液质量:评估病人的体液质量,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判断体液的电解质平衡情况。
4.病人的体征和症状:评估病人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口渴、干燥的口腔黏膜、低血压、心率增快等,以判断体液不足的程度。
5.病人的心理状态: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烦躁等,以了解病人对体液不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护理评估的方法护理评估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与病人交流: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其饮水情况、排尿情况、出汗情况等。
2.观察病人的体征和症状:观察病人的口渴程度、口腔黏膜的湿润程度、心率、血压等指标,以判断其体液不足的程度。
3.进行体液检查: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体液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了解体液的电解质平衡情况。
一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个案护理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以夏季(即6~8月份)发生为主。
夏季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30摄氏度,或相对湿度>73%,当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中暑发生的机率将会显著升高,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
这几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
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1病例介绍本病例患者为70岁老年男性,未婚,无直系亲属,住院期间主要有护工进行照护,2022-8-9日患者因突发意识障碍4小时余入院,患者4小时前被路人看到突发意识障碍倒地不起,呼之不应,无口吐白沫,无恶心、呕吐,联系患者家属随即将患者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当地医院未予特殊处理,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急诊来我院就诊,急诊血示:本院【总胆红素】示:[总胆红素]42.6umol/L↑本院【直接胆红素】示:[直接胆红素]17.0umol/L↑本院【胰腺功能】示:[淀粉酶]62U/L,[脂肪酶]26U/L,本院【急诊八项】示:[尿素]4.7mmol/L,[肌酐]93.6umol/L,[葡萄糖]9.48mmol/L↑[钾]2.34mmol/L,本院【心肌酶谱】示:[谷草转氨酶]252U/L↑酸激酶]648U/L↑。
急诊拟热射病收住入院,2022-8-9日患者因病情变化,予置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置入深静脉置管一根,予镇静镇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持续泵入中,予置入留置胃管一根,持续胃肠减压中,留置尿管一根,治疗上予以人工冬眠疗法治疗,人工冬眠可降低机体对各种病理刺激的反应,提高各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
中暑病人的护理PPT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体温检测: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病人症状观察:注意病人是否有头晕、 乏力等症状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舌下温度测量:使用舌下体温 计进行测量
中暑病人的急 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转移到阴凉处:将病人迅速转移到阴凉 的地方 补充水分: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清凉水或 电解质饮料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 理PPT
目录 介绍中暑的症状和原因 如何判断中暑病人的病情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介绍中暑的症 状和原因
介绍中暑的症状和原因
中暑症状:头晕、恶心、乏力、呼 吸急促等 中暑原因: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 体温升高
如何判断中暑 病人的病情
降温措施:使用冷毛巾、喷雾器等 方法降低病人的体温
中暑病人的护 理方法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病人的体温,确保 体温不再升高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中暑病人的护理方法
提供适当的饮食:给予病人易 消化的、富含营养的饮食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确保病人 所在的环境温度不过高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病人的体 温和症状变化,确保病情稳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预防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适时避免高温环境:避免在炎热天气暴 露在阳光下 多饮水:增加饮水量,及时补充水分
如何预防中暑
穿透气服装:选择透气性好的服装 ,减少汗液蒸发不畅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高温天气进 行剧烈运动
中暑病人的复 原期护理
中暑病人的复原期护理
休息:为病人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恢 复体力 膳食调理: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饮食,促进病人康复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有:
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中暑通常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所导致,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身体的体温会持续上升,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此时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让患者转移阴凉处进行休息,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2.补充水分:中暑后体内热量较高,患者身体里的水分会通过汗液大量排除体外,此时机体处于缺水状态,患者通常会出现口渴、多汗等症状,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从而补充身体所缺失的水分,可以缓解口渴、脱水的情况。
3.按压:患者不慎中暑后,如果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患者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
4.送医:重症中暑的病人,也就是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治疗。
中暑的急救护理 中暑怎么急救护理

中暑的急救护理中暑怎么急救护理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哪些?炎热的夏天容易因为高温而中暑,中暑严重的话怎么办?高温中暑怎么急救护理呢?一起来看看中暑急救的小知识吧。
中暑的急救护理措施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
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
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中暑常规急救处理1、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敷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
3、促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4、浸将患者躯体呈450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先兆中暑只需采取下列方法救治:(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3)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5)用冷水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让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
中暑病人护理查房ppt

运动康复
运动评估
根据中暑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当的运动康复计划。
运动方式
中暑病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方式进行康复锻炼,以增强身 体素质和免疫力。
预防中暑宣传
提高防暑意识
向中暑病人宣传防暑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暑意识,使他们能 够更好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宣传途径
可以通过病房宣传栏、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进 行防暑宣传,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效果。
体征评估
体温
脉搏
中暑患者的体温往往会升高,通常在38℃ 以上。
中暑患者的脉搏会加快,通常在100-120次 /分。
血压
皮肤
中暑患者的血压可能会下降,导致低血压。
中暑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变得干燥、潮红或苍 白,有时会出现痱子或晒伤。
02
中暑病人的急救措施
降温
快速降低体温
01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使用湿毛巾、冰袋等物品辅助降温。
02
采用冰毯、冰帽等新型降温器具,提高降温效果,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护理流程创新
03
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提高
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THANKS
吸氧
吸氧治疗
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可采用鼻塞、面罩等方式进行吸氧。
吸氧注意事项
吸氧时应确保氧气来源清洁,避免氧气中毒等情况。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03
中暑病人的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变化
01
观察生命体征
中暑病人护理查房ppt
中暑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中暑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一、概述二、临床表现类型特点备注热衰竭(中暑衰竭)最常见,多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衰竭头痛+头晕+口渴+BP↓+晕厥或意识模糊+体温正常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血中钠、氯↓→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热射病(中暑高热)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体温>40℃+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抽搐+脉搏加快+BP↓三、治疗原则首选原则迅速降温,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等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热痉挛予含盐饮料,肌肉反复疼痛者可静滴生理盐水热射病物理降温冰袋或酒精擦浴,肛温降至38℃时暂停降温四、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脱水与中暑衰竭引起血容量不足有关。
2.疼痛:肌肉痉挛性痛与中暑后补充钠、氯不足引起中暑痉挛有关。
3.急性意识障碍:昏迷与中暑引起头部温度过高有关。
4.体温过高与中暑高热有关。
五、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2.症状护理3.保持室温以20~25℃为宜,要有良好通风。
4.要注意输液速度,对老年人及原有心脏病者,输液速度要适中,避免发生左心衰。
六、健康教育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外出戴防晒帽,对高温气候耐受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更应做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
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
3.夏季要补充大量水分,并适当增加食物含盐量。
患者男,30岁。
夏天在田地里劳作时,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继而出现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感淋漓、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后晕倒在地。
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A.急性心肌梗死B.脑血管意外C.中暑D.低血糖休克E.农药中毒『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暑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现象,体温达到40。
以上,皮肤干热无汗、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
该患者夏天在地里劳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是中暑。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1. 保持有效降温
(1) 室温:20~25%℃.
(2) 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①冰袋放置位置准确,及时更换,防止冻伤,乙醇擦拭时应顺着动脉方向走行。
②乙醇全身擦浴为拍打式擦拭背、臀及四肢。
③使用控温仪(降温毯)时,应注意各管道衔接严密,病人宜平卧。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降温效果的观察。
(2) 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和皮肤出汗情况,防止虚脱、衰竭发生。
(3) 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生给予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指脉氧、动脉血气及呼吸形态。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5.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适宜,限制探视,减少感染因素。
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征。 肺 栓 寒 的栓 子包 括血 栓 、 脂盼 、 羊水、 空气 、 肿 瘤等 。 肺血 栓栓 2 . 1 . 2 监测 呼吸 及 和重 要 脏器 的功 能状 态 : 对 高 度怀 疑 或 确诊 为 塞( P T E) 为( P E ) 的最 常 见内 型 , 且( P T E ) 已成 为继 肿瘤 和心 血 管 P T E的病 人 , 需住 监 护病 房 , 严 密监 测病 人 的 呼 吸 、 血 氧饱 和 度 、 疚痫 之 后笫 3 佗致 死 性病 变 … 。 动 脉血 气 、 心率 和 肺部 体征 等 , 口 乎 吸加 速 、 浅表 , 动脉 血 氧 饱 和度 i 诊 断要 点 降低、 心率 加快 等 表现 , 提 示 呼吸 功能 受损 、 机体缺氧。 如 烦躁 不 有 诱发 本 病 的基础 病 及各 种 闪 素 : 如外伤 , 骨折 、 分娩 , 心 脏 安 、 嗜睡、 意 识 模糊 、 定 向力 障 碍 提 示 脑 缺 氧 , 如 颈 静 脉 允 盈 增 病 及其 他 跌 病 卧 味 1 — 3 周 以上 者 ; 突 然 发 生 的呼 吸 困 难 , 窒息 , 高、 肝 颈静 脉 回流 征 阳性 , 则右 心功 能 不全 , 及时 给予 溶 栓治 疗 胸痛, 咯血, 休克 , 心律失常 , 昏厥 , 心 悸 或 紫绀 而 无 其 他 原 因 可 2 . 2 急 性期 护 理 : 患者 在 急 性期 住 监护 病 房 , 密} 刀 监测 外 、 心 率、
时 间在 高温 下 工作 , 保 持情 志 舒畅 , 心 情愉 悦 , 使 之 气血 通 畅 , 出
在 阴凉 通风 处 安 静休 息 , 并 服 3 . 3 准 备 好抢 救 用 的药 械 ,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 遵 医嘱 用 药 , 注 现 中暑 先兆 应 迅速 脱 离高 温环 境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多食 清 暑 水 果 、 蔬 意滴 速 神 昏者 , 头 偏 向一 侧 , 保 持呼 吸道 通 畅 , 放置 牙 垫 以避 免 用 清 凉饮 料 及 解暑 药 物 , 忌 食油 腻 、 肥甘、 刺 激 之 品。 舌 咬伤 ; 抽 搐 者 四肢 用约 束 带保 护 , 松 紧适 宜 , 床边 设 床栏 防护 ; 菜 和绿 豆 汤等 , 虚 脱者 取 头低 足高位 , 注意 保 暖 , 切 忌 冷敷 , 宜 用 热毛 巾敷关 元 、 5 总 结 气 海 穴或 艾 灸 百会 穴等 。 随着夏 季 天气 愈 加炎 热 , 重症 中暑 的发 病率 也 会 随 之增 多 , 应 积极抢 救 及采 用 有效 的 降温 措 施 , 密 切 观 3 . 4 J J I J 强病 情 观 察 : 密切观察体温 、 脉搏、 呼吸 、 血压 , 降 温 时 每 对 于 重症 中暑 患 者 , 1 0~l 5分 钟 测 量 体 温 1 次, 测量 体 温一 般 采 用 肛 表 测 量 , 插 入 察 病 情 等 , 预 防 并 发症 , 使 患 者 早 日康 复 , 同 时 应积 极 做 好 健 康 深度适宜 , 使 之 能 正 确反 映 直肠 温 度 , 肛 温低 于 3 8  ̄ C 时 应 暂 停 宣教 , 降 低 发病率 。 降温 , 避 免 体 温 过 低 及虚 脱 , 如体 温 回升 则 再次 降温 , 同 时观 察 参考 文献 瞳孔大小, 对光 反应 , 了解 意识 情 况 , 发现 异 常及 时 汇报 , 注意 呕 『 1 ] 中医护 理 常规 l J 1 . 技 术操 作 规程 , 2 0 0 6 , ( 5 ) . 『 2 ] 将桂 云, 帅蔚 萍. 1 例 中署 患者 的抢 救 与 护 理 f J 1 . 中华现 代 护 理 叶物 、 大 小便 颜 色 、 性 质及量 。
中暑病人的护理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复习提问】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答:11mmol/L2.共济失调的表现?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新课导入】【案例】(图片)李先生, 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40.5℃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思考:1. 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是?2. 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一、定义(图片)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图片)(一)病因1. 环境因素在高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
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一、中暑概念: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日射病四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室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若环境温度偏高,但
空气中湿度又大,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
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
体温在37℃左右。
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时,出汗减少使散热受阻。
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高热对人体系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体温调节障碍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使病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
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穿透头皮和颅骨引起脑组织损伤、充血。
大脑温度可达到40~42℃,体温不一定升高称为日射病。
3、心脏负担加重散热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血流加速,心排出量增加,而且大量出汗引起血液浓缩及粘稠度增高,均造成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4、水、盐代谢紊乱高温工作出汗是主要的散热途径,而汗液中氯化钠含量为0.3%~0.5%,排汗增多引起盐及水丢失,导致脱水,此时血管扩张,血容量更加不足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称为热衰竭;丢失盐过多且补充不足引起肌肉痉挛,可发生热痉挛。
三、中暑的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
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
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度中暑
1、热衰竭(中暑衰竭)为最常见的类型。
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
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
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
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
体温多不升高。
4、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昏迷,为严重类型。
四、辅助检查
热射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可见蛋白及管型,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等增高。
热痉挛血清钠、氯降低。
热衰竭可有血液浓缩、高钠血症。
五、治疗原则
(一)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
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休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口服十滴水、人丹等。
(二)重症中暑
1、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
一般数小时可恢复。
2、热痉挛给予含盐饮料,若痉挛性肌肉反复发作,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
3、日射病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4、热射病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5%~30%。
(1)物理降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同时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散热。
肛温降至38℃时应停止降温。
(2)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为氯丙嗪,其作用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降低器官代谢及耗氧。
(3)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搐时肌注地西泮或用10%水合氯醛
10~20ml保留灌肠。
昏迷者应保持呼吸通畅并给氧,酌情用抗生素。
防治感染。
积极处理并发症。
六、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脱水与中暑衰竭引起血容量不足有关
2、疼痛:肌肉痉挛性痛与中暑后补充钠、氯不足引起中暑痉挛有关
3、急性意识障碍:昏迷与中暑引起头部温度过高有关
4、体温过高:与中暑高热有关
七、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热衰竭者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
2、症状处理
(1)中暑高热者进行降温治疗时,每10~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
(2)室温应保持在20~25℃,通风良好。
(3)物理降温时,无论擦浴或冰袋冷敷,均要同时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使之潮红充血促进散热。
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深插,使之能够反映直肠温度,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4)降温使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时,滴速要求严格按医嘱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5)循环衰竭或原患心脏病者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6)昏迷者应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定时翻身,做好口腔护理、皮肤卫生。
八、健康教育
(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外出戴防晒帽,对高温气候耐受性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更应作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
(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