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计Zemax实例教程2016-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和正透镜2共焦点,此时正透镜2放置在正透镜1的 焦点位置,因而需在正透镜1和正透镜2之间插入一个虚拟面Surface 3, 虚拟面位于正透镜1和正透镜2共焦点位置,Surface3 的厚度(到正透 镜2的距离)与正透镜2正向设计时的后顶焦距。
Surface 3的厚度输入正透镜2的后顶焦距98.67 mm,透镜数据中M表示通过追迹边缘 光线求解厚度,因为缩束系统出射的光束为平行光,焦点位于无限远,Surface 5的 厚度为Infinity。 • 取消两个边缘光学追迹M,改为Fixed • 将Surface 5的厚度改为 100 ,即表示在正透镜2后方100 mm位置处放置像面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 课件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新建:缩束系统-正透镜1-初始结构.zmx
4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
评价函数: 1.控制系统焦距EFFL=400 mm,权重为1 2.控制系统波像差RMS值,权重为1 变量: 透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R1 和R2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打开:缩束系统-正透镜1-优化结果.zmx 然后另存为:伽利略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30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复制负透镜的两个面至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的两个面之后
选中缩束系统-负透镜-优化结果.zmx中的Surface1和Surface2, Ctrl+C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2-优化结果.zmx
10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修改评价函数,将EFFL目标值改为100,优化获取新的透镜结构: • 焦距设计值100.09 mm • 波像差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2-优化结果.zmx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19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完整的评价函数: 操作符1 :EFLY,目标值400,权重1; 操作符2 :EFLY,目标值100,权重1; 操作符3 :REAY,目标值-10,权重1; 操作符4 :REAY,目标值-10,权重1;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操作符5及以后 :系统波像差控制,权重1
1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 • • 单独设计正透镜1和正透镜2时均为正向设计,即平行光入射经 正透镜后会聚; 在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为正向使用,正透镜2为反向使用; 将透镜1与透镜2组合为缩束系统,透镜1与透镜2之间的间距为 单独正向设计时透镜1与透镜2的顶焦距之和
打开:缩束系统-正透镜1-优化结果.zmx 然后另存为:开普勒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
Surface 2和3之间的光学系统的EFLY,即正透镜1焦距,Target输入 400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EFLY,即正透镜2焦距,Target输入 100 Surface 5和 6之间的光学系统的
18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Hx Hy Px Py为追迹光线的选择控制符,Py=1表示选择入瞳平面内 (位于正透镜1的前表面,即Surface 2),Y向归一化高度为1的光线, 见下图中红色光线,系统成倒像; 评价函数中分别控制了Surface 6和7的光线高度,即在正透镜2后表面, 以及往后100 mm位置控制光线高度,因缩束系统目标出射光束口径 为20 mm,所以REAY的Target为-10。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12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复制透镜2的两个面至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的两个面之后
选中缩束系统-正透镜2-优化结果.zmx中的Surface1和Surface2, Ctrl+C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选中开普勒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中的像面, Ctrl+V,将透镜2数据放置 在透镜1数据之后
源自文库
平面波前与理想平面波相比较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平面波前经近轴透镜转化为球面 波模式再与理想的球面波相比较
22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在像面前插入一个面,Surf7, 将Surface Type由Standard 改成Paraxial。即表示插入一 个近轴面。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原有透镜焦距400.36 mm,在Focal length里输入100, 表示对透镜结构进行缩放,满足焦距为100 mm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2-初始结构.zmx
7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Make focal 后,因为透镜比例是按400.36/100进行缩放, 所以透镜数据、入瞳口径等都需重新规整
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
袁群 电光学院A628房间
yuanqun@njust.edu.cn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D2
D1
开普勒式
f1 f2 f2
D1 f1 D2 f 2
伽利略式
2
D1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设计步骤
开普勒式 • 正透镜1 • 正透镜2 • 组合形成缩束系统 伽利略式 • 正透镜1 • 负透镜1 • 组合形成缩束系统
20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优化设计结果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对于ZEMAX2005版本,没有像方无焦模式( Afocal Image Space ),分析波 像差时不能分析平面波的质量,只能分析球面波的质量。只有在ZEMAX2008 以上版本内有像方无焦模式,可勾选后直接分析平面波质量。 在ZEMAX2005版本中分析平面波质量的方法,是加上一个理想的透镜,将 平面波转化为球面波去分析波面质量。 理想的透镜用一个近轴面表示(Surface Type: Paraxial),可以设置焦距值。 无焦模式 采用近轴透镜
23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将近轴面(Surf7)的厚度改为200, 焦距改为200。表示采用了一个焦 距为200 mm的理想透镜将平面波 会聚后分析波面质量。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4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近轴面f=200
缩束系统部分
为了分析波前 质量,额外加 入的近轴面会 聚球面波部分。 优化设计完成 后去掉。
25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上述内容是在ZEMAX2005低版本软件软件中,无Afocal Image Space选项时,通过加入近轴面,将平面波转化为球面波,实现 波面质量分析,用于替代无焦模式。 定义完成后跳转回PPT第17页,进行评价函数定义与优化设计。 本章PPT在采用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时亦可采用此方法进行波 面质量评价。
以D1=80 mm,f1=400 mm;D2=20 mm, f2=100 mm;工作波长λ=800 nm为例。 缩束比 4:1 ,相对孔径 1:5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 CAD 课件
3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
• • • • General: 入瞳直径 80 mm, 玻璃库CDGM Fields: 0° Wavelength: 0.8 μm 入瞳位于surface 1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6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为正透镜+负透镜结构,以前 面设计的正透镜1为正透镜,还需设计焦距为100mm的负透镜
f=-100 mm 负透镜设计
• • • • General: 入瞳直径 20 mm, 玻璃库CDGM Fields: 0° Wavelength: 0.8 μm 入瞳位于surface 1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缩束系统为无焦系统,系统整体 焦距为无限大,将系统设置里 Afocal Image Space勾选上,表示 像方无焦,此时分析波像差时, 以平面波为参考;未勾选时,系 统有焦点,分析波像差时,以球 面波为参考。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ZEMAX05版本转第21页PPT
17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选中伽利略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中的像面, Ctrl+V,将负透镜数据放 置在正透镜1数据之后
3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此时缩束系统中正透镜和负透镜均为正向光路,应将 负透镜转化为反向光路
选中透镜2数据(Surface3和Surface4),Tools>>Modify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Reverse Elements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1-优化结果.zmx
5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结果: • 焦距设计值400.36 mm • 波像差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6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以f=400 mm 正透镜1的优化结果构建正透镜2的初始初 始结构 Tools>>Modify >>Make focal
保存原文件,另存为:缩束系统-负透镜-优化结果.zmx
28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负透镜设计
优化结果,EFFL=-100.093 mm; 3D Layout中表示的是负透镜虚焦点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9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与开普勒式缩束系统组合方式类似,正透镜与负透镜组合 • • • 单独设计正透镜1和负透镜时均为正向设计,即平行光入射经 正透镜后会聚,平行光入射经负透镜后发散; 在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为正向使用,负透镜为反向使用; 将正透镜1与负透镜组合为缩束系统,正透镜1与负透镜之间的 间距为单独正向设计时正透镜1与负透镜的顶焦距之和(正透 镜的定焦距为正值,负透镜的定焦距为负值)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新建:缩束系统-负透镜-初始结构.zmx
27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负透镜设计
评价函数: 1.控制系统焦距EFFL=-100 mm,权重为1 2.控制系统波像差RMS值,权重为1 变量: 透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R1 和R2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将透镜厚度改为2.5 mm 半口径改为11.5 mm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8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将入瞳口径改为20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9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修改评价函数,将EFFL目标值改为100,优化获取新的透镜结构: • 焦距设计值100.09 mm • 波像差
15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 在正透镜1前方插入一个面,Surface 1厚度为100 mm,用作观察平行光入射用; • 将正透镜1与正透镜2之间的间隔作为变量;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保存文件,另存为:开普勒式缩束系统 -优化结果.zmx
16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缩束系统整体优化,评价函数控制以下几个因素: • 正透镜1焦距目标值400 mm; • 正透镜2焦距目标值100 mm; • 出射光束口径20 mm; • 出射波前波像差
评价函数的操作符 • EFFL:系统的整体焦距 • EFLY:两个面之间的光学系统在YZ平面上焦距(子午焦距) • REAY:光线追迹在YZ平面上的高度
13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此时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和正透镜2均为正向光路,应 将正透镜2转化为反向光路
选中透镜2数据(Surface3和Surface4),Tools>>Modify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Reverse Elements
14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和正透镜2共焦点,此时正透镜2放置在正透镜1的 焦点位置,因而需在正透镜1和正透镜2之间插入一个虚拟面Surface 3, 虚拟面位于正透镜1和正透镜2共焦点位置,Surface3 的厚度(到正透 镜2的距离)与正透镜2正向设计时的后顶焦距。
Surface 3的厚度输入正透镜2的后顶焦距98.67 mm,透镜数据中M表示通过追迹边缘 光线求解厚度,因为缩束系统出射的光束为平行光,焦点位于无限远,Surface 5的 厚度为Infinity。 • 取消两个边缘光学追迹M,改为Fixed • 将Surface 5的厚度改为 100 ,即表示在正透镜2后方100 mm位置处放置像面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 课件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新建:缩束系统-正透镜1-初始结构.zmx
4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
评价函数: 1.控制系统焦距EFFL=400 mm,权重为1 2.控制系统波像差RMS值,权重为1 变量: 透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R1 和R2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打开:缩束系统-正透镜1-优化结果.zmx 然后另存为:伽利略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30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复制负透镜的两个面至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的两个面之后
选中缩束系统-负透镜-优化结果.zmx中的Surface1和Surface2, Ctrl+C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2-优化结果.zmx
10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修改评价函数,将EFFL目标值改为100,优化获取新的透镜结构: • 焦距设计值100.09 mm • 波像差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2-优化结果.zmx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19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完整的评价函数: 操作符1 :EFLY,目标值400,权重1; 操作符2 :EFLY,目标值100,权重1; 操作符3 :REAY,目标值-10,权重1; 操作符4 :REAY,目标值-10,权重1;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操作符5及以后 :系统波像差控制,权重1
1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 • • 单独设计正透镜1和正透镜2时均为正向设计,即平行光入射经 正透镜后会聚; 在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为正向使用,正透镜2为反向使用; 将透镜1与透镜2组合为缩束系统,透镜1与透镜2之间的间距为 单独正向设计时透镜1与透镜2的顶焦距之和
打开:缩束系统-正透镜1-优化结果.zmx 然后另存为:开普勒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
Surface 2和3之间的光学系统的EFLY,即正透镜1焦距,Target输入 400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EFLY,即正透镜2焦距,Target输入 100 Surface 5和 6之间的光学系统的
18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Hx Hy Px Py为追迹光线的选择控制符,Py=1表示选择入瞳平面内 (位于正透镜1的前表面,即Surface 2),Y向归一化高度为1的光线, 见下图中红色光线,系统成倒像; 评价函数中分别控制了Surface 6和7的光线高度,即在正透镜2后表面, 以及往后100 mm位置控制光线高度,因缩束系统目标出射光束口径 为20 mm,所以REAY的Target为-10。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12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复制透镜2的两个面至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的两个面之后
选中缩束系统-正透镜2-优化结果.zmx中的Surface1和Surface2, Ctrl+C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选中开普勒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中的像面, Ctrl+V,将透镜2数据放置 在透镜1数据之后
源自文库
平面波前与理想平面波相比较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平面波前经近轴透镜转化为球面 波模式再与理想的球面波相比较
22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在像面前插入一个面,Surf7, 将Surface Type由Standard 改成Paraxial。即表示插入一 个近轴面。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原有透镜焦距400.36 mm,在Focal length里输入100, 表示对透镜结构进行缩放,满足焦距为100 mm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2-初始结构.zmx
7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Make focal 后,因为透镜比例是按400.36/100进行缩放, 所以透镜数据、入瞳口径等都需重新规整
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
袁群 电光学院A628房间
yuanqun@njust.edu.cn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D2
D1
开普勒式
f1 f2 f2
D1 f1 D2 f 2
伽利略式
2
D1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设计步骤
开普勒式 • 正透镜1 • 正透镜2 • 组合形成缩束系统 伽利略式 • 正透镜1 • 负透镜1 • 组合形成缩束系统
20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优化设计结果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对于ZEMAX2005版本,没有像方无焦模式( Afocal Image Space ),分析波 像差时不能分析平面波的质量,只能分析球面波的质量。只有在ZEMAX2008 以上版本内有像方无焦模式,可勾选后直接分析平面波质量。 在ZEMAX2005版本中分析平面波质量的方法,是加上一个理想的透镜,将 平面波转化为球面波去分析波面质量。 理想的透镜用一个近轴面表示(Surface Type: Paraxial),可以设置焦距值。 无焦模式 采用近轴透镜
23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将近轴面(Surf7)的厚度改为200, 焦距改为200。表示采用了一个焦 距为200 mm的理想透镜将平面波 会聚后分析波面质量。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4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近轴面f=200
缩束系统部分
为了分析波前 质量,额外加 入的近轴面会 聚球面波部分。 优化设计完成 后去掉。
25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上述内容是在ZEMAX2005低版本软件软件中,无Afocal Image Space选项时,通过加入近轴面,将平面波转化为球面波,实现 波面质量分析,用于替代无焦模式。 定义完成后跳转回PPT第17页,进行评价函数定义与优化设计。 本章PPT在采用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时亦可采用此方法进行波 面质量评价。
以D1=80 mm,f1=400 mm;D2=20 mm, f2=100 mm;工作波长λ=800 nm为例。 缩束比 4:1 ,相对孔径 1:5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 CAD 课件
3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
• • • • General: 入瞳直径 80 mm, 玻璃库CDGM Fields: 0° Wavelength: 0.8 μm 入瞳位于surface 1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6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为正透镜+负透镜结构,以前 面设计的正透镜1为正透镜,还需设计焦距为100mm的负透镜
f=-100 mm 负透镜设计
• • • • General: 入瞳直径 20 mm, 玻璃库CDGM Fields: 0° Wavelength: 0.8 μm 入瞳位于surface 1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缩束系统为无焦系统,系统整体 焦距为无限大,将系统设置里 Afocal Image Space勾选上,表示 像方无焦,此时分析波像差时, 以平面波为参考;未勾选时,系 统有焦点,分析波像差时,以球 面波为参考。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ZEMAX05版本转第21页PPT
17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选中伽利略式缩束系统-初始结构.zmx中的像面, Ctrl+V,将负透镜数据放 置在正透镜1数据之后
31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此时缩束系统中正透镜和负透镜均为正向光路,应将 负透镜转化为反向光路
选中透镜2数据(Surface3和Surface4),Tools>>Modify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Reverse Elements
另存为:缩束系统-正透镜1-优化结果.zmx
5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 f=400 mm 正透镜1设计结果: • 焦距设计值400.36 mm • 波像差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6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以f=400 mm 正透镜1的优化结果构建正透镜2的初始初 始结构 Tools>>Modify >>Make focal
保存原文件,另存为:缩束系统-负透镜-优化结果.zmx
28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负透镜设计
优化结果,EFFL=-100.093 mm; 3D Layout中表示的是负透镜虚焦点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29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伽利略式缩束系统设计
与开普勒式缩束系统组合方式类似,正透镜与负透镜组合 • • • 单独设计正透镜1和负透镜时均为正向设计,即平行光入射经 正透镜后会聚,平行光入射经负透镜后发散; 在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为正向使用,负透镜为反向使用; 将正透镜1与负透镜组合为缩束系统,正透镜1与负透镜之间的 间距为单独正向设计时正透镜1与负透镜的顶焦距之和(正透 镜的定焦距为正值,负透镜的定焦距为负值)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新建:缩束系统-负透镜-初始结构.zmx
27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负透镜设计
评价函数: 1.控制系统焦距EFFL=-100 mm,权重为1 2.控制系统波像差RMS值,权重为1 变量: 透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R1 和R2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将透镜厚度改为2.5 mm 半口径改为11.5 mm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8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将入瞳口径改为20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9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f=100 mm 正透镜2设计
修改评价函数,将EFFL目标值改为100,优化获取新的透镜结构: • 焦距设计值100.09 mm • 波像差
15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 在正透镜1前方插入一个面,Surface 1厚度为100 mm,用作观察平行光入射用; • 将正透镜1与正透镜2之间的间隔作为变量;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保存文件,另存为:开普勒式缩束系统 -优化结果.zmx
16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缩束系统整体优化,评价函数控制以下几个因素: • 正透镜1焦距目标值400 mm; • 正透镜2焦距目标值100 mm; • 出射光束口径20 mm; • 出射波前波像差
评价函数的操作符 • EFFL:系统的整体焦距 • EFLY:两个面之间的光学系统在YZ平面上焦距(子午焦距) • REAY:光线追迹在YZ平面上的高度
13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
开普勒式缩束系统设计
此时缩束系统中正透镜1和正透镜2均为正向光路,应 将正透镜2转化为反向光路
选中透镜2数据(Surface3和Surface4),Tools>>Modify 南京理工大学 袁群 光学CAD课件 >>Reverse Elements
14
设计案例4-缩束/扩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