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注射用阿奇霉素致静脉炎病例分析
注射用阿奇霉素致静脉炎病例分析阿奇霉素是氮杂类化合物,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用化学方法在红霉素A内酯环上插入一氮原子而衍生得到的。
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与敏感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阿奇霉素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体外试验证明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a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
2 .病例资料患者姜兆桐,男,16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于2013-09-03收入我科,入院后根据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初步考虑入院诊断为:肺炎(右下)。
查体体温:36.8℃,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
入院前门诊查血常规:WBC 5.33×109/L,NE% 53.8%,MO% 11.4%,胸片:右下肺野感染。
入院后查血常规血常规:白细胞:5.09(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27.6(%),单核细胞百分比:13.2(%),中性细胞百分比:58.4(%),血红蛋白含量:140(g/L),血小板计数:224(109/L);血沉:28(mm/h),C反应蛋白:42.50(mg/L),血气:PH 7.44,PCO2 39mmHg,PO2 90mmHg,BE(B)2.3mmol/L,SO2 97%。
入院后治疗立即予头孢呋辛钠1.5gbid联合阿奇霉素0.5gqd抗感染,强力枇杷露化痰止咳,今日加用复方鲜竹沥及口炎清颗粒止咳,改善口腔溃疡;入院治疗第3天,患者阿奇霉素输注约半小时后出现静脉炎表现,患者左手背延伸至左前臂可见一长约10cm发红静脉,停止静脉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后好转,怀疑为静脉炎,当日立即给予停止注射用阿奇霉素,改为口服序贯治疗。
入院治疗第7天,患者诉咳嗽较前明显好转,无咳痰;胸片(2013-09-09)对比2013.9.2日片,右肺感染基本吸收。
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防治
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防治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对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
由于可达龙针剂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易引起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重者出现静脉硬结、疼痛明显,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可引起上述症状。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
我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使用可达龙患者发生静脉炎逐渐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使用可达龙患者分为两组,甲组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5岁,均使用普通钢针,乙组21例。
其中男14例,女7例,均使用浅静脉留置针。
两组均使用微量泵0.9%NS44毫升加可达龙300毫克持续浅静脉用药3~5天。
两组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如下:静脉穿刺点周围皮肤红肿,静脉呈凹陷周围皮肤留置用药后最早费用压痛静脉出线红线条索状肿胀呈暗红色时间发生时间甲组21例21例 4例 1例 0例 0例每天更换 12小时每天5元乙组21例21例 18例 10例 1例 1例 2~3天 10小时每天5元+3元+更换安舒妥6元,必要时更换留置针60元上表可明显看出普通钢针组比浅静脉留置针的浅静脉炎发生的症状要轻,患者的经济费用也明显要低。
2 原因分析2.1 药物因素:血液正常pH值为7.4,若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液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静脉炎症。
可达龙为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酸,可能是致静脉炎原因之一。
2.2 输液工具的选择:静脉留置针时间较长,3至5天,药物更易外渗。
即使无药液外渗,药物长时间刺激血管壁,也易引起上述症状。
普通钢针因费用较低,至少每天更换一次注射部位,致使发生的静脉炎症状较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要轻。
2.3 操作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再次穿刺时,选择的部位距离上一次穿刺部位太近,使药物外溢。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发静脉炎10例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2期
[] 4 刘微. 丙 酚在 IU的用 [ ] 国外 医学 : 醉与 异 C J. 麻
复苏分册 ,9 6 1 ( ) 13 19 ,7 3 :6 . ( 稿 日期 :07—0 — 5 收 20 1 0)
必须重视气管导管拔除后给氧及呼吸道管理。氯胺
酮作 为 临床使 用多 年 的dJ麻 醉 用药 , 格低廉 , ,L 价 使 用方 便 , 呼吸 管理相 对简 单 , 因此 目前仍 不 失 为小儿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由江苏某药业集 团生产 , 批
作者 简介 : 李光韵 (9 0一) 女 , 16 , 主管护师
肿型: 静脉周围有红肿 , 沿静脉走行发红 , 触痛 明显 ;
普外 科手 术理 想 的麻醉 用药 。
参考文献 :
本 资料 显示 应用丙 泊 酚和氯 胺酮 引起 低 氧血症 发 生率基 本 相 同 ( <00 ) P .5 。 丙 泊 酚产 生 呼 吸抑 制 作 用 与 苯 二 氮 卓 类 药 相 似 , 吸抑制 的发 生率 与注 药速 度 和剂 量 有关 ; 呼 注速
关键词 : 左氧 氟沙 星注射 液 ; 静脉 炎 ; 药物不 良反应 中图分 类号 :5 36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0— 29 2 0 )2— 0 5— 2 R4 . A 10 2 1 (0 7 0 05 0
左氧氟沙星注射 液是氟喹诺 酮类抗菌药 , 具有 广谱、 高效、 低毒 的特点和明确 的抗分支杆菌活性。 国外文献报道 , 左氧氟沙星在人体 内对结核杆菌有 早期杀菌活力 , 可使痰中菌落数下降 , 具有抗结核杆 菌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 于结核分支杆 菌的脱氧 J 核糖核酸( N ) D A 旋转酶( 拓扑异构酶 2 , ) 抑制 D A N 旋转酶 A亚单位 , 从而抑制细菌 D A 的复制 和转 N
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导致静脉炎一例
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导致静脉炎一例杨靓靓;杨婷【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2(040)006【总页数】1页(P617)【关键词】头孢呋辛钠;扁桃体;静脉炎;病例报告【作者】杨靓靓;杨婷【作者单位】836500 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内科;836500 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
主因咽痛剧烈、吞咽困难伴发热3 d,于2011年3月20日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
查体:体温(T)38.5℃,脉搏(P)98次/min,呼吸(R)25次/min,血压(BP)125/75 mm Hg(1 mm Hg=0.133 kPa)。
神志清,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达咽后壁中线,表面可见点状分布的脓苔,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余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2.4×109/L、红细胞(RBC)3.17×1012/L、血红蛋白(HGB)116 g/L、血小板(PLT)167×109/L,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正常。
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20709)4.5 g溶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内缓慢静脉滴注,1次/d。
4d后患者主诉在右前臂沿所穿刺的静脉出现胀痛、灼热,查体见右前臂沿注射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无局部皮肤破溃及外伤感染征象。
排除因消毒不严格和注射器具受到污染引起的静脉炎,考虑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导致的静脉炎。
即用25%硫酸镁注射液进行局部热敷、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等对症处理,更换静脉穿刺部位,3 d后右前臂条索状红线变成紫褐色,疼痛消失。
2 讨论输液性静脉炎是由于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引起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但多不严重,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可缓解[1]。
关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关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我院骨科在临床使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在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发生。
输液性静脉炎的出现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干扰正常的临床治疗,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因此药剂科联合护理部对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从婆罗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到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的钠盐,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此外还有少量的糖元、苷元、脱酰基的降解产物和其他杂质。
该药具有抗炎、抗渗出、抗水肿、增强静脉张力、抗氧自由基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的作用。
常用于颅内水肿、脑功能失调、骨折、烧烫伤、脊椎骨关节病、静脉血回流障碍等疾病,以及各种创伤和手术后水肿、血肿。
由于其疗效确定,临床上应用较广泛。
口服该药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肌内注射易引起组织坏死,故仅供静脉注射或滴注使用。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非常高。
据报道80%以上的病人使用该药3-5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红肿、疼痛,对药物较敏感的病人甚至在用药当天即出现症状,反应严重者出现血管硬化。
30%的病人因疼痛难忍终止治疗。
一、七叶皂苷钠导致静脉炎的原因1、pH值正常人体血液pH 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均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低pH值的溶液更容易引起输液性静脉炎,是输液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七叶皂苷钠溶液pH 4.6,明显低于人体正常的pH值,可能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2、微粒因素七叶皂苷钠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B,是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属大分子物质。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元、核苷、脱酰基的降解产物和其他杂质。
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有可能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炎性反应。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_(1)
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最普遍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简称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
“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热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药剂学)微粒异物: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病菌或灰尘:没经滤过的空气携带进入输液输液器具操作因素药物因素病人因素明确溶媒pH值,药物特性,对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青霉素水溶液在pH 6.0-6.5 稳定如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糖注射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盐酸吡柔比星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1 静脉炎大多数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如果浓度过高或滴速过快常可导致静脉炎,表现为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静脉变硬。
静滴红霉素乳糖酸盐时尤易发生。
再如万古霉素浓度过高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滴速过快可发生红斑样或荨麻疹样变态反应皮肤发红(称红人综合症)。
2 胃肠道反应喹诺酮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颜面潮红等反应,故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hr. 临床上也有过快滴注青霉素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报道。
红霉素本身具有促胃肠动力的作用,即使以常规浓度和滴速静滴,胃肠道反应也较常见,若滴速过快,可加重其胃肠道反应。
3 心血管系统反应两性霉素B滴速过快有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的可能。
青霉素大剂量快速静滴偶可引考,试大网站收集起一过性心电图变化。
林可霉素滴速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电图变化,甚至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而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咪康唑注射过快可发生心律不齐,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万古霉素静滴速度过快也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反应,曾有报道静滴万古霉素过快,引起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可引起心肌抑制、外周血管扩展、血压下降和呼吸衰竭等。
4 肾功能损害静脉输注过快,使单位时间内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浓度过高,可致药物性肾损害。
如氨基糖苷类和万古霉素等药物。
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抑制、干扰肾小管细胞酶活性,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而这类现象在小儿,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尤易发生,故在大剂量、快速静滴时应密切注意。
在使用两性霉素B疗程中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故应注意选择适当剂量,缓慢静滴,必要时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阿糖腺苷、膦甲酸钠等静脉滴速也宜缓慢。
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过快可发生肾小管内药物结晶沉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可达10%。
5 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类药物静滴给药时,由于剂量过大和(或)滴速过快时,可对大脑皮质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出现“青霉素脑病”。
胺碘酮发生输液反应(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胺碘酮发生输液反应(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胺碘酮注射液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疗效显著,但容易引发静脉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在使用该种药物时,护理人员要熟悉药理特点及其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趋向严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1) 穿刺技术的因素:在患者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加大对静脉的损伤;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易导致药物外渗;输液结束拔针的时候按压不当,没有按至静脉穿刺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导致药液外渗;患者长时间卧床或者是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情况下,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容易使药液随着针孔外渗。
(2) 药物因素: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为6.5,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为2.5~4.0,小于6.5,呈酸性,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易损伤内皮细胞;且胺碘酮含碘,同样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损伤血管内膜,患者静脉输注浓度>2mg/mL则易发生静脉炎。
(3)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胺碘酮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缺乏系统的了解;此外,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时巡视,观察不仔细,使得药物外渗发生之后未能及时发现。
(4)其他因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过度依赖报警系统,不能及时发现回血及药物外渗等情况;药物滴注速度不均、输液时间过长、针头位置固定不良、输注速度过快、环境温度不当等。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胺碘酮注射液为强酸性,对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易损伤血管内膜。
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要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配置浓度不可>2 mg/L,使其pH值及含量趋向稳定。
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使用不同部位连续静脉滴注,同一个部位连续给药超过6 h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而不同部位6 h连续给药其静脉炎发生率为0%,胺碘酮输注6 h时,要与其他静脉通路液体互换。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化学结构中有两个碘原子,占其分子量37.2%,此药口服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为31%~65%,4d~7d起效,3周达高峰,消除缓慢,停药后2个月仍可测出血药浓度,并可保持4周~6周疗效。
静脉输注后10min起效,作用维持1h~2h,主要经过肝脏代谢,由胆汁分泌随粪便排出。
临床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治疗价值,但是直接经外周静脉途径给药后易引起浅表静脉炎。
对42例心律失常病人静脉使用胺碘酮注射液引起的静脉炎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的42例心律失常病人,男28例,女14例;年龄38岁~72岁;轻者37例,表现为穿刺点或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疼痛可自穿刺点沿静脉走行向远处放射;重者5例,表现为穿刺点沿静脉上行5cm-30cm静脉呈条索状改变,皮肤有红、肿、热、痛表现,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穿刺点以上静脉塌陷,穿刺点可触及硬结。
2 原因分析2.1 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临床上常用胺碘酮盐酸盐,其pH值偏酸,常将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2.2 选择血管不当选择上肢外周静脉过于细小或选择下肢静脉应用此药,由于该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较大,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
选择的静脉脆性大、弹性差、有结节性瘢痕,或者所选择的静脉在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2.3 穿刺技术不熟练技术不熟练,造成多次穿刺;再次穿刺时,选择的部位距离上一次穿刺部位太近。
2.4 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易致静脉炎药品及药物外渗致组织坏死药品目录
阿奇霉素:溶媒250~500ml,250ml液体1h内滴完,500ml液体3h内滴完;
七叶皂苷:5~10mg+10%GS或%Nacl 250ml静脉注射或滴注,不能肌注和皮下注射,宜选用较粗血管;
蔗糖铁:溶媒为%Nacl,1ml最多稀释到20ml溶媒,输注速度不宜过快;
前列地儿1~2ml+10ml生理盐水或5%GS静推或注入滴壶进行滴注。
备注: 输注用具原材料应为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TFE(特氟龙聚四氟乙烯);
评估患者的皮肤、血管及药物性质(腐蚀性、非腐蚀性、刺激性),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如留置针、CVC、PICC、输液港等输液工具用药;
临床常用易致静脉炎的药品目录及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分类
药品目录
注意事项
抗肿瘤化疗药物
柔红霉素、多柔比星、氮芥、达卡巴嗪、顺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奥沙利铂
循环系统药物
盐酸多巴胺、可达龙(乙胺碘呋酮)、爱倍(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注射液)、异舒吉(硝酸甘油异山梨酯注射液)、硝普钠、硝酸甘油、前列地尔、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静脉选择:选择粗大静脉穿刺,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强的液体,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液体,等渗生理盐水冲管;
合适的给药浓度和速度: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其它高渗性药物
脱水剂:20%甘露醇、甘油果糖
扩容剂: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
刺激性药物
阿奇霉素、七叶皂苷、蔗糖铁、前列地尔
配制好的前列地尔应在2小时内使用,1-2ml(前列地尔2-10ug)+10ml生理盐水(5%葡萄糖)缓慢静注,,或直接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
PH值
酸性药物:异丙嗪、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 (1)
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最普遍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简称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
“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热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药剂学)微粒异物: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病菌或灰尘:没经滤过的空气携带进入输液输液器具操作因素药物因素病人因素明确溶媒pH值,药物特性,对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青霉素水溶液在pH 6.0-6.5 稳定如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糖注射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盐酸吡柔比星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临床常用易致静脉炎药物
临床常用易致静脉炎的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药物分类药名注意事项
心血管药物
升压药盐酸多巴胺建议使用粗大的静脉做静注或静滴,最好应用中心静脉导管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龙(乙胺碘呋
酮)
宜用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稀释或采用中心静脉用药
抗心
绞痛药
爱倍(硝酸甘油异
山梨酯注射液)
静脉滴注最适宜浓度: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得到50mg/ml或100mg/ml
异舒吉(硝酸甘油
异山梨酯注射液)
输注用具原材料应为PE(聚乙烯),pp(聚丙烯)或PTFE(特氟龙聚四氟乙
烯),如采用PVC(聚氯乙烯)或PU,则会吸附本药,而引起剂量丢失
抗高血压药硝普钠1、将本品在避光注射液输液瓶中静脉滴注
2、溶液的保存与应用,不应超过24小时
血管
扩张剂
硝酸甘油1、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2、患者对本品的个体差异很大,,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根据个体的血压、
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剂量
前列地尔1、2h没使用;2、1-2ml(前列地尔2-10ug)+10ml生理盐水(5%葡萄糖)缓慢
静注,或直接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
强心剂重酒石酸去甲肾上
腺素
1、小儿应选粗大静脉注射,并需更换注射部位
2、药液外漏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重视的反应包括静脉输注时沿静脉径路
皮肤发白,注射局部皮肤破溃、皮肤紫绀发红。
这些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要小心!
这些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要小心!导语药物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静脉给药时,由于液体外渗、外漏,或某些药物对血管的直接毒性作用,使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造成血管不通畅或闭塞,甚至坏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影响治疗[1]容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有: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主要由于药物酸碱性超出血液的正常PH值范围,导致血管内膜生理功能异常,最终引发静脉炎[2]。
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多见,其中单品种数最多见的分别是环丙沙星、前列腺素制剂,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①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两性霉素B、红霉素、青霉素、洛美沙星等。
②抗肿瘤药:长春瑞滨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前列地尔等。
④循坏系统药物:普罗帕酮、七叶皂苷钠等。
⑤利尿脱水药:甘露醇。
⑥免疫调节药:胸腺肽。
药物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有:①滴入静脉的药物浓度过大或在同一血管内输注时间过长,则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强度增加,发生局部静脉炎机会也相应增大[3]。
老年人血管管腔狭窄,血流缓慢,药物对血管的局部刺激更强;②一般认为,药物滴速越快,静脉炎发生概率越大,且反应程度越重,这主要因为输注时间过短,药物局部积聚量越多,对局部血管的刺激越强;③用药时间间隔短或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针头斜面并未完全刺入血管壁内,输注完毕拔针按压不当或按压时间过短等情况时,易造成药物外渗情况发生;④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结晶及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中产生的微粒等也是引发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⑤选择穿刺的血管细小、弯曲,限制了药物在体内的扩散速度,致使药物在血管内局部浓度较高,刺激相应增强[4],易引起静脉炎;⑥注射部位温度过低而使局部微循环不良;⑦选择穿刺部位时应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避开关节处,如以下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则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将增加等。
药物引起静脉炎的防治措施包括: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在临床分为红肿型、栓塞型和溃疡型三种。
医技----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赵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技师苏乐群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胺碘酮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盐酸胺碘酮,主要用于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胺碘酮临床效果显著,但经静脉给药时,药品不良反应明显,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
现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收到的胺碘酮致局部静脉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制订防治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一、用药因素药物pH:血液正常pH为7.35~7.45,如输入的药液pH过低,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从而引起静脉炎。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呈酸性(pH为2.5~4.0),低于人体血液正常的pH,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炎。
1.给药浓度不当静脉滴注胺碘酮浓度超过3g/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质量浓度为6g/L胺碘酮液体从外周静脉泵入,当泵入时间大于48h时,静脉炎发生率达88.2%。
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由于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大,易引发静脉炎,故上肢外周细小静脉不适于作为该药静脉给予的途径;而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较长,也易导致静脉炎。
3.穿刺技术原因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拔针时按压不当,都可造成药液外渗引起静脉炎。
4.药物输注持续时间过长静脉输注胺碘酮引起局部静脉炎与药物连续在同一血管输注时间的长短有关。
连续输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发生,且程度越严重,这与局部血管长时间受强刺激有关。
5.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消毒面积小,皮肤消毒不彻底,也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二、患者原因1.患者对药品的了解程度患者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认识不足,给药过程中未能很好配合,从而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精心整理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4.????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5.????6.????7.????8.????9.????10.??11.??当处理;12.??;13.??14.??15.??16.??17.??18.??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19.??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20.??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21.??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22.??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23.??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 加入10ml 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 ,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 ,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 ,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24.??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25.??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26.??注射用细辛脑:可引起用药部位损害:如注射部位皮疹、注射部位麻木、静脉炎等;27.??注射用泮托拉唑:极个别病例出现血栓性静脉炎;28.??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可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或烧灼感;罕见外周局部缺血,血栓静脉炎/静脉炎;29.??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本品在静脉推注使用时,可能出现疼痛、静脉炎等血管刺激症状,建议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30.??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引起浅表静脉炎;31.??32.??33.??浓度在2mg/ml,34.??35.??36.??37.??38.??39.??40.??41.??42.??43.??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药物浓度过高可引起静脉炎;44.??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本品静脉注射前应确保输液管通畅,严格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发生渗漏,可能产生血管痛、静脉炎、注射部位硬结坏死,建议迅速回吸药液,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必要时硫酸镁湿敷合用激素治疗;45.??注射用盐酸阿柔比星:个别患者出现静脉炎;46.??替加氟注射液:局部注射部位有静脉炎;47.??紫杉醇注射液:在持续监测过程中偶见静脉炎;部分病例中,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可能在一个长时间输注过程中,或者输注后1周或10天后发生;48.??注射用硫酸长春地辛:有局部组织刺激反应:可引起静脉炎,应避免漏出血管外和溅入眼内;49.??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有时可发生静脉炎;50.??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药液不能外漏,否则可引起局部坏死,反复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51.??甘露醇注射液: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52.??丙泊酚注射液:血栓形成及静脉炎少见;53.??咪达唑仑注射液:成人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时静脉炎少见;54.??地佐辛注射液:血栓性静脉炎少见;55.??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本品与所有高渗性输液一样,如采用周围静脉输注有可能发生静脉炎;建议已输注本品的静脉不再用于其它输液或添加剂注射使用,并建议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的位置;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康莱特注射液:偶见轻度静脉炎;74.??荧光素钠注射液:有注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报道;荧光素溶液外渗可发生浅层静脉炎;75.??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各种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坏死、注射部位血栓性静脉炎、注射部位静脉炎、注射部位炎症、注射部位外渗)少见;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罕见。
甘露醇静脉滴注引起静脉炎的防治ppt课件
使用烫伤膏具有收缩局部血管,减轻局部水肿和 药物扩散作用
29
通过热效应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稳定细胞 膜,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达到止痛,消肿的作 用
30
甘露醇是理疗科的常用药物,但其引起的静脉炎 又明显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严重影响着病人 的身心健康和治疗进展,对甘露醇静脉炎的防治 已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强调预防胜于 治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 防护方式将成为未来防护静脉损伤的发展方向。
4
(一)穿刺静脉的损伤 (二)穿刺频率过多 (三)给药速度过快 (四)输液总量过多 (五)给药温度过低 (六)年龄的影响
5
甘露醇通过激活炎性递质和丝分裂素-活化蛋白 酶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药物浓度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6
连续使用一条静脉8次以上,静脉炎发生率达 45﹪,静脉滴注20﹪甘露醇4~8次,血管壁增厚 或破损,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纤维组织 增生,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及水肿
1
一.静脉炎的概念 二.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机制 三.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四.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五.甘露醇静脉炎的预防 六.甘露醇静脉炎的治疗 七.总结
2
静脉炎是由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 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 较大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化学性反 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 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 药物因素、机械损伤、微粒污染及物 理因素等均可引起静脉炎。
31
谢谢!
32
7
长期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使大量微粒在短时间内 进入血管,使血液粘稠度增加,造成局部阻塞和 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发生水肿和炎症
微粒的碰撞作用是血小板减少,易出血,局部供 氧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
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
4.????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
5.????
6.????
7.????
8.????
9.????10.??
11.??当处理;
12.??;
13.??14.??15.??16.??
17.??18.??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19.??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20.??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
21.??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
22.??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23.??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 加入10ml 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 ,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 ,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 ,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24.??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
25.??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26.??注射用细辛脑:可引起用药部位损害:如注射部位皮疹、注射部位麻木、静脉炎等;
27.??注射用泮托拉唑:极个别病例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28.??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可引起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或烧灼感;罕见外周局部缺血,血栓静脉炎/静脉炎;
29.??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本品在静脉推注使用时,可能出现疼痛、静脉炎等血管刺激症状,建议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
30.??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引起浅表静脉炎;
31.??
32.??
33.??
浓度在2mg/ml,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药物浓度过高可引起静脉炎;
44.??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本品静脉注射前应确保输液管通畅,严格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发生渗漏,可能产生血管痛、静脉炎、注射部位硬结坏死,建议迅速回吸药液,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必要时硫酸镁湿敷合用激素治疗;
45.??注射用盐酸阿柔比星:个别患者出现静脉炎;
46.??替加氟注射液:局部注射部位有静脉炎;
47.??紫杉醇注射液:在持续监测过程中偶见静脉炎;部分病例中,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可能在一个长时间输注过程中,或者输注后1周或10天后发生;
48.??注射用硫酸长春地辛:有局部组织刺激反应:可引起静脉炎,应避免漏出血管外和溅入眼内;
49.??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注射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有时可发生静脉炎;
50.??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有局部组织刺激作用,药液不能外漏,否则可引起局部坏死,反复静脉注射,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51.??甘露醇注射液: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52.??丙泊酚注射液:血栓形成及静脉炎少见;
53.??咪达唑仑注射液:成人单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用于镇静/抗焦虑/记忆缺失时静脉炎少见;
54.??地佐辛注射液:血栓性静脉炎少见;
55.??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本品与所有高渗性输液一样,如采用周围静脉输注有可能发生静脉炎;建议已输注本品的静脉不再用于其它输液或添加剂注射使用,并建议每日更换输液针刺入的位置;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康莱特注射液:偶见轻度静脉炎;
74.??荧光素钠注射液:有注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报道;荧光素溶液外渗可发生浅层静脉炎;
75.??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各种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坏死、注射部位血栓性静脉炎、注射部位静脉炎、注射部位炎症、注射部位外渗)少见;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