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审计》课程标准

《审计》课程标准

《审计》课程标准《审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审计二、课程定位审计在会计职业中处于监督的地位。

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审计,来评价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鉴证,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审计是会计职业其他课程的拓展,学习该课程应在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在学习了出纳业务操作、会计制度设计、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计算、编报等课程后,掌握了会计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该课程的学习。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胜任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助理的工作,并能为学生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财经法规的内容;2.能签定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3.能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4.能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5.能与管理层、治理层进行有效沟通;6.能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7.能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8.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9.能撰写审计报告;10.能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四、设计思路审计课程的设置是以注册会计师助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形成的行动领域为依据,以审计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会计行业实践专家对审计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为手段,详细的描述审计的全过程。

首先,设计了审计典型工作任务集合而成的审计行动领域,推导出了满足学习场所特性和高职教育特点的学习目标,确定了审计业务操作的工作与学习内容。

其次,以审计工作的四大典型工作任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的编制、业务循环的审计、审计报告的出具为载体,设计了四个并列的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将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效的贯穿于工作过程操作步骤中,最后,形成基于审计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

审计课程学习情境划分及课时分配五、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审计教学内容六、教学条件(一)教师任职条件1.专任教师(1)具有民间审计岗位工作经历,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财经法规的内容;(2)能够示范操作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全过程;(3)能够指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进行民间审计工作流程的演示。

《审计学》课程标准(新)

《审计学》课程标准(新)

《审计学》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42038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教学时数:64学时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财政与税收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熟知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能够熟练应用审计方法,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具有强烈的诚信、客观和公正、团队合作等意识并具有较高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

本课程的前驱课程为会计学基础、财务岗位核算、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纳税认知、财务管理等课程;后继课程为岗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为该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性质《审计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核算方向的必修课程;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是在中专《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理论层面和分析判断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审计基础》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与审计组织和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等问题,并着重介绍了国际、国内审计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以及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形成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课程理念《审计基础》的课程目标追求理论和应用并重的理念。

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技术的教学中强调一致性,而在方法的具体应用方面则强调发散性,即在应用审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利用审计方法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本课程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以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使学生对审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体会到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审计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显得相当必要。

审计说课

审计说课

BEA Confidential. | 9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将面授与“问题式”、“讨论式”、“案例 式”等“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形成互动
BEA Confidential. | 10
(二)考核手段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 价方法,过程考核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 态度、操作能力、课堂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 目标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 体掌握情况的评价。
七、今后改革的思路
1)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完善主、辅教材。 2)开发课程网络资源,争取实现网上学习、答疑和训练 3)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法
BEA Confidential. | 13
BEA Confidential. | 14
BEA Confidential. | 6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审计学》,俞静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教学参考书: 《审计学》 李瑛主编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04 《审计》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社会审计学》 彭彦敏 哈宁主编 哈尔滨工业 大学出版社
1 2 3 4 5 6 7
课程标准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学情及学习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实施条件
今后改革的思路
BEA Confidential. | 2
一、《审计学》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审计学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必修
课)。 本课程为学生将来能在各级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 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审计实际工作和审计教学、科研 工作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标准

《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标准

《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标准企业财务审计课程标准
1. 引言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财务审计的重要性,掌握审计的方法和过程。

2.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 财务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审计法规和审计准则
- 审计信息系统
-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 报告编制和沟通
3. 课程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
- 理解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审计的方法和过程
- 了解审计法规和准则
- 掌握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
- 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方法- 学会编制审计报告和沟通
4. 课程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
- 课堂作业和案例分析
- 中期考试
- 期末考试
5.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 讲授课件和案例分析
-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
- 带领学生实践案例分析
- 观摩企业财务审计实践操作并撰写体验报告
6. 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参考教材包括:
- 《审计学》
- 《企业财务管理》
- 《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
7. 结语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企业财务观念,为未来从事企业财务工作打好基础。

审计学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审计学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审计学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3. 理解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和难点;4. 熟悉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评价。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审计学原理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初步分析;2. 能够独立设计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3. 能够运用专业判断评价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4. 能够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审计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对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程度的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对审计学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审计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审计的定义与分类- 审计的目标与原则- 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2. 审计程序与方法- 审计计划与审计程序设计- 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 审计抽样方法3.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审计要点- 财务报表附注及披露事项的审计4.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与审计报告5. 审计报告与审计结论- 审计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达- 审计结论及其运用6. 审计案例分析- 典型审计案例分析与讨论- 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案例启示与防范措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审计学基本概念与原则第3-4周:审计程序与方法第5-6周: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第7-8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第9-10周:审计报告与审计结论第11-12周:审计案例分析与实践教材章节关联:《审计学》第1章 审计概述《审计学》第2章 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学》第3章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审计学》第4章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审计学》第5章 审计报告与审计结论《审计学》第6章 审计案例分析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科的基础框架。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学科。

它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审计的定义、分类、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的撰写等。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审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审计概论1、审计的定义、分类与特征(1)理解审计的定义,明确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如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目的等进行分类。

(3)了解审计的特征,如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审计的特点和主要审计方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理解审计的职能,如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等。

(2)认识审计在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1、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2)了解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审计职业道德(1)理解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熟悉审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等。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1)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掌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的含义和内容。

2、审计计划(1)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和编制要求。

(2)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和特性。

审计课程标准

审计课程标准

《审计》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企业审计实务》属于职业能力支撑课程,适用于财务会计专业、税务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其基础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政策性强、知识层面需求宽的应用型课程。

应体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岗位技能应用能力、夯实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日后的职业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审计助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其一,熟知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审计准则,能熟悉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并能设计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二,掌握如检查、函证、分析性程序等审计方法,收集评价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其三,能正确操作审计软件,在团队合作中能建立其责任感、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教学为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符合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特点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在课程改革中遵循以下原则:1. 以“理实合一,突出实践”为原则,体现高职高专的特色;2.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课程的职业性;3. 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模式,突出课程的开放性;4.课程主体、过程、场所逐步由“教、学、做”相分离向一体化转变;5.课程结构由传统学科体系向基于审计工作过程的“项目化”结构转变。

(三)课程设计总体思路:首先深入市场和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其次确定课程应培养的能力目标、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制订课程标准——第三步设计满足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包括基于审计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设计——第四步建立开放式、过程化、标准化教学评价,最后根据教学评价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进行不断的更新、改革与建设,形成课程的闭路循环,不断改进课程质量。

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标准

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标准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审计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审计学二、课程代码:03010187三、适用专业:会计四、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五、计划学时:60学时六、教学条件:课件;多媒体;教案;案例等。

七、课程定位:会计专业是我校经济管理系的骨干专业,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对行业、企业及职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明确清晰,即:本专业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类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共有15个公共基础学习领域,13个职业基础学习领域,14个职业技能学习领域、3个专业选修学习领域和18个公共选修学习领域。

审计学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中专业选修学习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专业选修课。

《审计学》课程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以会计报表审计为重点,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审计风险和审计目标为导向,以审计实务操作能力培养为根本,阐述审计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基本技能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开课时间为一学期,理论课为60学时。

八、课程设计思路:围绕着学校的高职办学特色,根据会计人才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经过长期总结和凝练得出我院的审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和会计人才特质的创业型人才。

所谓具有信、敏、廉、毅素质和会计人才特质的创业型人才,是指具有优良的会计职业操守、较高的会计知识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理财技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或贡献的人。

这类人才应当包括大批事业有成的财务实际工作者,如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及从事会计财务理论研究的人员。

审计学课程标准

审计学课程标准

《审计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属于理论加实践类课程。

面向高职非审计专业,理论阐述凸显“必须与够用”之宗旨,增强“职业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既能适应财务与会计工作,也能适应审计及相关管理工作,为拓展高职学生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审计助理岗位所必需的财务报表审计知识和技能。

通过一些主要报表项目的审计,训练学生能够运用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掌握检查、函证、分析性程序等审计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会编制简单的审计工作底稿,并能得出审计结论并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培养学生的诚信、独立、敬业、团队合作精神与终生学习能力,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

三、课程设计(一)原理与实务相融合作为非审计专业的“审计”课程承载着审计原理与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

审计原理部分从审计的定义及相关基本概念出发,带过审计规范(职业道德与执业准则等),然后安排审计基本理论模块: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最后用审计流程这条线把基本原理动态地串起来,变一个个孤立的理论为相互融通的整体。

按照审计流程组织初步业务活动、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与应对、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审计抽样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融入风险应对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之中。

审计实务部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即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为脉络,按业务循环安排审计,在每个业务循环内再按照报表项目安排实质性程序,以求业务循环法与报表项目法的统一。

每个循环内的报表项目不求全,而是精选典型项目,以点带面,重在引领学生形成审计思维。

(二)教学做一体化模拟真实的审计工作实务,设定统一的审计大环境,在整个审计流程中,审计原理部分同时融合了审计实务的内容,审计实务部分则时时刻刻体现审计原理在实务中的运用。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审计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概念、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审计工作。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审计实务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审计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概念、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基础知识,了解审计历史和发展趋势。

2. 审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方法,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审计。

3. 审计实务: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财务报表审核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审计实务操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审计实务操作,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财务报表审核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10%。

2. 小组讨论:小组表现及讨论成果,占总评成绩的20%。

3.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作业完成质量、是否按时提交等情况进行评分,占总评成绩的30%。

《审计学》课程标准

《审计学》课程标准

《审计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时长:18周二、课程目标1. 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熟悉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3. 能够独立完成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具备职业判断能力;4.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审计基本理论:包括审计概念、目标、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等;2. 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的审计;3. 内部控制体系: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熟悉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模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和环境1. 教材:《审计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2. 课件:PPT课件,包括教学大纲、案例分析等;3. 实践操作工具: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模拟软件或相关软件,供学生实践操作;4. 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或实习,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1. 定期收集学生、教师和行业专家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2. 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要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行业需求的审计人才。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审计思维和审计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2)掌握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熟悉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4)了解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5)培养学生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审计的基本理论(1)审计的定义和特征;(2)审计的起源和发展;(3)审计的目的和作用。

2.2 审计程序和方法(1)审计计划和准备;(2)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2.3 财务报表的审计(1)资产负债表的审计;(2)利润表的审计;(3)现金流量表的审计。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审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审计学》教材,作者:张红军。

4.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

4.3 案例资料收集或编写一些审计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5.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分别为4个学时/周,共8周完成。

6.2 教学计划(1)第1-4周: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方法;(2)第5-8周: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

七、教学活动7.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等形式进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的讲授。

审计学 课程标准 48学时

审计学  课程标准  48学时

《审计学》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审计学所属院部:会计学院制定教师:主讲教师:制定时间: 2021-1-30《审计学》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定位审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经管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遵循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结合案例分析,阐述审计基本原理与实务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继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专业课程之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后续课程有审计模拟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

本课程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审计及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掌握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线的审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训练学生初步形成审计思维;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审计案例分析的能力。

训练学生财务报表审计技能,以便快速适应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岗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沟通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财务报表审计的初步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审计的本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流程。

(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怀疑、职业道德、职业判断的基本职业素养,养成审计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

三、课程整体教学内容四、首次课及结课设计(一)首次课设计通过引导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审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出对什么是审计的思考。

然后对审计环境进行介绍,并搭建各单元知识间的关系框架。

使学生对审计职业、审计学原理课程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二)结课设计回顾各个单元,引导学生总结绘制各项审计基本原理的关系图,绘制整个审计流程图,借助业务循环将二者构建立体思维图,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使学生对审计工作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与全方位的认识。

五、考核方案课程考核注重多元评价,综合考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各方面的考核,过程考核、阶段目标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审计原理与实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具备实际操作审计实务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胜任审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审计基本原理、审计方法、审计实务操作等。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包括审计概念、审计目标、审计程序等;2. 熟悉审计方法,包括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性复核等;3. 掌握审计实务操作,包括编制审计计划、实施风险评估、编制审计报告等;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审计工作。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

理论授课将采用PPT、视频、案例等形式,实践教学中将采用分组实践、模拟审计等形式。

此外,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安排了课程设计、课堂讨论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视频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实践成绩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审计原理和实务的掌握情况。

六、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动态。

同时,学校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室、审计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还将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本课程的学生管理将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力。

《审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审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审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课程)名称:审计综合实训学时:12学时适用学制:高职高专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一、学习领域(课程)性质审计综合实训是学生上岗前的一次“仿真”演练,是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践课,既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又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亦即学生就业能力扩展训练。

通过本实训,旨在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与税务审计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助理审计师职业要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习领域(课程)目标通过本次实训,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加强学生对审计工作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全过程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一)学习目标1.能力目标:熟练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会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2.知识目标:平行结转分步法与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3.德育目标:培养团体协作精神(三)具体实施内容1.实训组织准备(1)实训前一周将小组分配情况和实训材料发放到班级和学生。

(2)实训前一周将实训计划发放给每个学生。

(3)实训前一周实训指导教师与实训学生见面。

(4)要求学生组建立组织机构A.担任被审计单位角色的学生组选出总经理、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出纳各一名,其余为相关账户记账会计.B.担任会计师事务所角色的学生组选出事务所负责人、项目经理各一名,负责审计任务的分配和组织,其余组员为审计人员。

C.各小组选出记录员一名。

并将人员安排名单在实训前一周周五前上交实训指导负责老师 2.实训操作步骤(1)操作基本要求按照审计工作过程标准顺序进行实训。

即按照接受审计委托、审计风险评估与计划、业务循环审计、汇总整理分析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打印装订审计档案。

指导教师在学生一开始实训前,通过网中网(或审计之星)实训平台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审计工作有个初步和粗略记忆。

《审计学》课程标准

《审计学》课程标准

《审计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审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对学生的会计知识是一个检验,同时也为日后从事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程序、审计组织体系、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基本理论,掌握各个循环的业务审计,为编制审计报告奠定基础,同时,要能够通过《审计学》这门课的学习,掌握验资、资产评估、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程序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审计学》作为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审计学,是我国审计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客观要求。

因此,本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主线,结合我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结合典型的审计案例,全面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奠定审计基础理论和知识。

(一)知识目标(支撑毕业要求2)(1)对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方法、审计的程序、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审计准则、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内部控制等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审计学的计量方法即审计抽样技术;(3)在技术方面,熟练掌握各循环业务的审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支撑毕业要求3)(1)熟练运用审计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掌握编制审计报告、验资和提供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基本技能;(三)素质目标及课程思政目标(支撑毕业要求1、2)(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3)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42038
课程名称:审计学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时数:64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财政与税收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熟知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能够熟练应用审计方法,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具有强烈的诚信、客观和公正、团队合作等意识并具有较高素养的会计师事务所助理审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

本课程的前驱课程为会计学基础、财务岗位核算、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纳税认知、财务管理等课程;后继课程为岗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为该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必修课。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审计学,是我国审计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客观要求。

因此,本课程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主线,结合我国会计、审计的新内容,借鉴国际审计惯例和经验,结合典型的
审计案例,全面讲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会计审计专业人才奠定审计基础理论和知识。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审计学的具体业务流程即风险评估程序职业道德框架思路;
(2)掌握审计学的计量方法即审计抽样技术;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审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关键能力目标
(1)自主学习能力
(2)职业沟通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
(4)自我管理能力
(5)解决问题能力
(6)信息处理能力
(7)创新创业能力
(8)管理服务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教学资源配置
1.学习场地和设施要求
学习场地主要在多媒体教室。

主要配套的教学设施是计算机媒体方式。

即计算机结合大屏幕的方式传授课程教案、课程ppt模板的模式运行。

案例分析采用多媒体播放影片结合分组讨论的模式运行。

2.教师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师应具备审计方面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技能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还应具有较强的施教能力,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能力和应变能力。

3.教材教参及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的原则
a.适用性原则。

教材选用必须遵循高职高专教育与教学的基本规律,选用新教材应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深浅恰当、难易适中。

b.科学性原则。

所选教材的体系、编排符合认识规律,概念的说明、原理的论证、数据的引用、公式的推导等必须准确无误。

c.优先性原则。

应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

d.突出实践原则。

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专业课程应积极选用理论够用、实用性强的技能实训教材及案例分析教材。

e.多样性原则。

有条件的课程、专业应尽可能多的选用电子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等,以配合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推荐教材
a.《审计学基础》ISBN978-7-5106-0955-4戴生雷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社2012-1
(3)教学参考资料
a.《审计学》ISBN978-7-5017-9631-1王娜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1
b.《审计学:实务与案例》ISBN978-7-300-13291-4 李晓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
c.《审计》 ISBN978-7-5141-1700-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4
六、指导性教学原则和考核评价建议
1.指导性教学原则
(1)本课程的制定是按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设置,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内容授课,教学采用案例分析、传统讲授、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通过课上讲解,理论联系实践,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让学生体验审计业务处理的部分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2.考核评价建议
(1)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突出职业、方法和社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作业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2)课程考核标准
附: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学习情境 1:总论
任务 1
任务 2
学习情境 2: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
任务 1
任务 2
学习情境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任务 1
学习情境 4: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任务 1
任务 2
任务 2
学习情境 5:计划审计工作、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任务 1
任务 2
任务 3
学习情境 6: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任务 1
任务 2
任务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