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四节.doc
第三章第四节民事责任(二)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备课笔记第三章民法第四节民事责任的概述(二)一、侵权行为民事责任(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概念,是研究侵权行为法必须首先予以明确的概念。
在不同的语种中,侵权行为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
但不管哪种表述方式,都含有侵犯他人权利之意。
在古罗马法中,就有“公犯”与“私犯”之分,私犯是相对于公犯而言的,大致相当于后来的侵权行为。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民法上的侵权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虽无过错,但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害行为,也属侵权行为。
前者为一般侵权行为,后者为特殊侵权行为。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1、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行为首先表现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这种合法权益表现为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人身权、物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
这里应指出的是,侵权行为主要是侵害私权,亦即是对私人利益的侵害。
至于其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作为,也可能是不作为。
2、侵权行为的构成一般以主观上存在过错为前提一般情况下,致人损害的行为是否为侵权行为,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有过错则构成侵权行为,无过错则不是侵权行为。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考虑到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以使有过错者承担其过错责任。
当然,在法律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3、侵权行为是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权行为与民事责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制裁侵权行为并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法律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弥补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致的损失。
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一般以承担民事责任为主要责任形式。
2022届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羧酸衍生物
第2课时 羧酸衍生物[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酯基和酰胺基的成键方式的角度,了解酯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理解酯和酰胺的化学性质。
2.能结合乙酸乙酯和酰胺水解反应的原理,能推理出酯类物质水解反应后的产物。
一、酯1.酯的组成与结构(1)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 被—OR ′取代后的产物,其结构可简写为。
其中:①R 和R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②R 是烃基,也可以是H ,但R ′只能是烃基。
③羧酸酯的官能团是酯基。
(2)饱和一元羧酸C n H 2n +1COOH 与饱和一元醇C m H 2m +1OH 生成酯的结构简式为 C n H 2n +1COOC m H 2m +1,其组成通式为C n H 2n O 2(n ≥2)。
(3)命名: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命名为某酸某酯。
如:CH 3COOCH 2CH 3乙酸乙酯; HCOOCH 2CH 2CH 3甲酸正丙酯。
2.酯的存在与物理性质(1)存在: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低级酯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如苹果里含有戊酸戊酯,菠萝里含有丁酸乙酯,香蕉里含有乙酸异戊酯等。
(2)物理性质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比水小,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3.酯的化学性质 (1)酯的水解反应原理酯化反应形成的键,即酯水解反应断裂的键。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的原理:△。
(2)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①在酸性条件下,酯的水解是可逆反应。
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OOC 2H 5+H 2O稀硫酸△CH 3COOH +C 2H 5OH 。
②在碱性条件下,酯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水解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存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 +C 2H 5OH 。
③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1)分子式相同的羧酸和酯类互为同分异构体( )(2)有酯类的性质也有醛类的性质( )(3)所有的酯类物质均有果香味,均可作为香料( )(4)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中都有碳氧双键,因此都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 答案 (1)√ (2)√ (3)× (4)×1.分子式为C 4H 8O 2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1)属于酯类的有 ________种,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第四节-派工)讲解
第三章第四节-派工讲解派工的定义派工是指根据任务和人员的需要,计划和安排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具体的人员去完成的过程。
在项目管理中,派工是项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派工的重要性在项目管理中,派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合理的派工能够: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派工,能够避免工作重复和紊乱,提高每个人员的工作效率。
2.精确的时间管理:派工能够为每个工作任务和项目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工作进度,有效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3.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合理的派工,可以将工作合理地分配给相应的人员,让每个人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潜力,提高工作的质量。
4.完善项目管理:通过派工能够有效地达成项目的目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派工的方法在项目管理中,派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派遣工作派遣工作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和人员能力的要求,将任务分配给具体的人员。
在派遣工作时,需要考虑每个人员的能力和特长,将最适合的任务分配给对应的人员。
2. 团队共同工作团队共同工作指让每个人员各自发挥专长,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在团队共同工作时,需要在特定领域和技能上让每个人员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能力。
3. 集中分工集中分工是指将整个工作任务分为单一的部分,然后将每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人员去完成。
在集中分工时,需要将整个工作任务分配给对应的人员,有效地分解任务和领域。
4. 手机分发手工分发是指通过人工分配任务的方法来实现派工的效果。
主要应用于紧急的任务分配,需要快速的响应处理。
派工的过程派工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任务分析在派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整个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对于每个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任务的性质和难度等方面。
通过分析任务,能够确定最适合的派遣方式。
2. 人员分析在确定任务后,需要对每个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最适合任务的人员,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特长和优势。
《外科学》教案第三章:第三节 第四节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外科学专业班级09三年临床3、6班授课教师殷峪授课序次3授课类型理论授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与外科补液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第四节体液失衡的综合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及防治原则,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综合防治教学重点与难点代谢性酸中毒诊断及治疗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板书、举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张建中《外科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2月第6版贺银成《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原子能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教案续页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第三节代谢性酸中毒减少增多代谢性碱中毒(HCO3-)(H2CO3)呼吸性酸中毒增多减少呼吸性碱中毒一、代谢性酸中毒病因:①HCO3-丢失过多,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③肾功能不全,④高钾血症病理基础:1.肺呼出作用:HCO3-↓, H2CO3相应↑→离解CO2、PCO2↑刺激呼吸中枢、加速呼出CO2→PCO2↓→HCO3-/H2CO3重新接近20/1→维持pH值正常范围: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2.肾脏的调节作用:肾小管生成H+和 NH3↑→H+与Na+交换和H+与NH3形成NH4→H+排除↑、NaHCO3再吸收↑临床表现:1 神经系统:疲乏、眩晕、嗜睡、感觉迟钝或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对称性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 呼吸系统:呼吸深快,有时可达50次/分,带有酮味。
3 心血管系统:面部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低4 其他:常伴有严重缺水症状,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度,易发生心率不齐、急性肾功衰和休克,尿呈酸性。
治疗:1 轻度:HCO3->16~18mmol/L消除病因、肺肾调节、纠正脱水后酸中毒自行纠正,不用碱剂。
2 重度:HCO3-<10mmol/LHCO3-量(mmol)= HCO3-正常值-HCO3-测的值×体重(kg)×0.45min 20min5%NaHCO320ml 含Na+和Cl-各12mmol,稀释成1.25%应用*2~4小时内输一半,以后酌情补给*纠酸时注意补钾*酸中毒时离子化Ca2+,纠酸后,注意补Ca2+以防手脚抽搐二、代谢性碱中毒病因:1、酸性胃液丧失过多:失H+、Na+、Cl-和细胞外液,HCO3-重吸收↑;肾小管K+和Na+交换及H+和Na+交换,H+、K+丧失过多,碱中毒和低钾血症。
第三章 第四节 第2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
第2课时 逆合成分析法[学习目标定位] 熟知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规律,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和逆合成分析方法,学会有机合成推断题的解答方法。
一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1.烃和烃的衍生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将有机反应类型填在横线上。
(2)若以乙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HOOC —COOH),则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是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或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2.某有机物A 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A 、B 、C 、D 、E 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已知C 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22倍,并可发生银镜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与银氨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D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H 5OH CH 2===CH 2 CH 3CHO (2)C 2H 5OH ――→浓硫酸170℃CH 2===CH 2↑+H 2O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CH 3CH 2OH +CH 3COOH 浓硫酸△CH 3COOCH 2CH 3+H 2O 解析 分析题目所给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由A ――→氧化C ――→氧化D ,且C 可发生银镜反应,可知C 为醛,则A 为醇,D 为羧酸,E 应是酯。
再根据题意,C 的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22倍,可得M r (C)=44g·mol -1,所以C 为乙醛。
人教版选修5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知识点练习含复习资料
第四节 有机合成人教版选修5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学问点练习含答案学问点一 有机合成的过程1.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是指利用简洁、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响,生成具有特定构造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目的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的过程4.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1)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①卤代烃的消去,②醇的消去,③炔烃的不完全加成。
(2)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①醇(酚)的取代,②烯烃(炔烃)的加成,③烷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取代。
(3)引入羟基的方法①烯烃、炔烃及水的加成,②卤代烃的水解,③酯的水解,④醛的复原。
1.推断正误(1)乙醇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响都生成乙烯,且反响条件也一样。
( )(2)制取氯乙烷时,可以用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时反响,也可以利用乙烯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响。
( )(3)乙烯及氯化氢、水能发生加成反响,说明可以利用烯烃引入卤素原子和羟基。
( ) (4)加聚反响可以使有机物碳链增长,取代反响不能。
( ) 答案:(1)× (2)× (3)√ (4)×2.化合物丙可由如下反响得到:C 4H 10O ――→浓硫酸,△C 4H 8――→Br 2溶剂CCl4丙(C 4H 8Br 2),丙的构造简式不行能是( )A .CH 3CH(CH 2Br)2B .(CH 3)2CBrCH 2BrC .CH 3CH 2CHBrCH 2BrD .CH 3(CHBr)2CH 3答案:A3.以H 2O 、H 218O 、空气、乙烯为原料制取,写出相关反响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有机合成中常见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1.卤素原子的引入方法(1)烃及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响。
例如: CH 3CH 3+Cl 2――→光照HCl +CH 3CH 2Cl(还有其他的氯代苯甲烷)CH 2===CH —CH 3+Cl 2――→△CH 2===CH —CH 2Cl +HCl (2)不饱和烃及卤素单质、卤化氢的加成反响。
第3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羧酸
第四节 羧酸 羧酸衍生物第1课时 羧酸〖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 能从羧基的成键方式的角度,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优化乙酸乙酯制备的方案,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一、羧酸的结构与分类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1)羧酸: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为—COOH 或。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 —COOH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 n H 2n O 2或C n H 2n +1COOH 。
2.羧酸的分类(1)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羧酸⎩⎪⎨⎪⎧脂肪酸:如乙酸、C 17H 35COOH 芳香酸:如(2)按分子中羧基的个数分类羧酸⎩⎪⎨⎪⎧一元羧酸:如乙酸二元羧酸:如草酸HOOC —COOH 多元羧酸:如柠檬酸(3)按分子中烃基所含碳原子数多少分类 羧酸⎩⎪⎨⎪⎧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C 17H 35COOH 软脂酸C 15H 31COOH 油酸C 17H 33COOH低级脂肪酸:如甲酸、乙酸等3.常见的羧酸典型羧酸 物理性质主要用途甲酸(蚁酸)HCOOH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是合成腐蚀性,能与水、乙醇等互溶医药、农药和染料等的原料苯甲酸(安息香酸) 无色晶体,易升华,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用于合成香料、药物等,其钠盐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乙二酸(草酸) HOOC—COOH 无色晶体,通常含有两分子结晶水,可溶于水和乙醇化学分析中常用的还原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羧酸的物理性质甲酸、乙酸等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羧酸能够与水互溶。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甚至不溶于水,其沸点也逐渐升高。
高级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蜡状固体。
羧酸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其他有机化合物相比,沸点较高,这与羧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有关。
(1)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所以乙酸属于四元酸()(2)乙酸可看作乙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羧基取代后的产物()(3)软脂酸C15H 31COOH属于饱和高级脂肪酸()(4)羧基官能团可以简写成—COOH或者HOOC—()(5)乙酸、草酸、硬脂酸和石炭酸均属于羧酸类有机物()〖答案〗(1)×(2)×(3)√(4)√(5)×1.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大到小排序。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四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含解析)3物理教案
热力学第二定律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但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不一定能发生,因为它不能说明自然界过程进行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反映自然界过程进行方向和条件的定律。
2.热传导过程中,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但人们从来没有发现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这说明热传导过程具有方向性,要想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必须借助外界的作用。
3.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而相反过程不能自发进行,要将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必然会引起其他影响。
4.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它是指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又不引起其他变化,把得到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效率达到100%的热机。
5.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有两种表述,克劳修斯的表述是按照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的,开尔文的表述是按照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的,两种表述是等价的。
6.从微观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即熵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1反映自然界过程进行方向和条件的定律。
2.自然过程的方向性(1)热传导: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发地将热量传给高温物体,要实现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热量,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2)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因摩擦而逐渐停止下来,但绝不可能出现物体吸收原来传递出去的热量后,在地面上重新运动起来。
要想将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必然会引起其他影响。
(3)气体的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气体可以自发地进入对方,最后成为均匀的混合气体,但这种均匀的混合气体,决不会自发地分开,成为两种不同的气体,除非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但这必然要引起其他的变化。
(4)气体向真空的膨胀:气体可自发地向真空容器内膨胀,但绝不可能出现气体自发地从容器中流出,使容器内变为真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第三章第四节 离子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1.理解离子晶体的概念、构成及物理性质。
2.能用离子键的有关理论解释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3.了解几种常见的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
4.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意义。
离子晶体[学生用书P49]1.离子晶体(1)定义:离子晶体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2)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离子和阳离子。
(3)离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
2.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1)硬度较大,难于压缩。
(2)熔、沸点较高,难挥发。
(3)不导电,但是在熔融态或水溶液中可导电。
(4)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和CCl4)。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离子晶体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晶体中只含离子键。
()(3)含有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4)由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5)离子晶体的熔点一定低于原子晶体的熔点。
()(6)离子晶体受热熔化,破坏化学键,吸收能量,属于化学变化。
()(7)NaCl和CsCl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带相反电荷离子的数目分别是6和8,由此知离子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答案:(1)√(2)×(3)×(4)×(5)×(6)×(7)×2.下列关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熔、沸点都较高,难以挥发B.硬度很小,容易变形C.都能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D.密度很小解析:选A。
离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通过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离子键的键能较大,且极性很强,除了有些在极性溶剂中容易断裂外,其他的必须在高温下才能断裂,所以其熔、沸点都较高,不易挥发,硬度较大,不易变形,难溶于有机溶剂。
又因为在离子晶体中,较大的离子采取密堆积形式,较小离子填空隙,所以密度一般都较大。
1.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1)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难挥发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要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熔化和沸腾,就需要较多的能量。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讲义课件全考点第四节气瓶安全技术一、气瓶概述(一)瓶装气体分类(二)气瓶常识1气瓶的分类2.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包括耐压试验压力和气密性试验压力,耐压试验压力和气密性试验压力不得低于下表的规定。
(三)气瓶附件气瓶附件的范围:1气瓶安全附件(1)瓶阀1)基本要求①制造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②燃气瓶阀制造单位应当具有瓶阀自动装配线以及进出气口螺纹检测、气密性检验等自动检测线。
③制造单位应当对所制造的瓶阀产品安全性能负责,确保其瓶阀产品安全使用至少一个气瓶检验周期。
④制造单位一般将瓶阀设计成不可拆装的结构(低温绝热瓶阀除外),并且注明瓶阀设计使用年限,瓶阀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时应当报废。
⑤制造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瓶阀进行修理、改造或者更换受压零部件。
⑥低温绝热气瓶阀出现泄漏等异常情况时,可以维修,但只允许原瓶阀制造单位更换瓶阀总成(阀门中部分零部件的组合件,简称瓶阀总成)0⑦接触氧或者强氧化性气体的瓶阀应当进行脱脂处理。
⑧对于盛装可燃、有毒或者剧毒介质气瓶的瓶阀,制造单位还应当在瓶阀上装设电子识读标志,建立瓶阀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用于公示瓶阀的电子合格证,方便公众查询。
2)瓶阀材料瓶阀材料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充装气体接触的金属或者非金属瓶阀材料,与充装气体具有相容性。
②溶解乙快气瓶阀材料,选用含铜量(质量比)小于65%的铜合金。
③盛装易燃气体气瓶瓶阀上的手轮,选用阻燃材料制造。
④盛装氧气或者其他强氧化性气体的气瓶瓶阀上的非金属密封材料,具有阻燃性和抗老化性。
3)瓶阀结构①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与瓶口螺纹匹配,保证密封可靠。
②瓶阀出气口的连接型式和尺寸,采用能够防止错装、错用气体的结构。
(盛装助燃和不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右旋,可燃气体瓶阀的出气口螺纹为左旋)③工业用非重复充装焊接气瓶瓶阀,采用不可重复充装的结构,并且瓶阀与瓶体的连接采用焊接形式。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3章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
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微观角度理解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表示方法,能判断常见的配合物。
2.能利用配合物的性质去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从而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
3.了解超分子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一、配合物1.配位键(1)概念: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孤电子对,而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化学键,即“电子对给予—接受”键。
(2)表示方法:配位键常用A—B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叫给予体,B是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叫接受体。
如:H3O+的结构式为;NH+4的结构式为。
(3)形成条件形成配位键的一方(如A)是能够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另一方(如B)是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的原子。
①孤电子对: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就是孤电子对。
如、、分子中中心原子分别有1、2、3对孤电子对。
含有孤电子对的微粒:分子如CO、NH3、H2O等,离子如Cl-、CN-、NO-2等。
②含有空轨道的微粒: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
一般来说,多数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数目基本上是固定的,如Ag+形成2个配位键,Cu2+形成4个配位键等。
2.配合物(1)概念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或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如[Cu(NH3)4]SO4、[Ag(NH3)2]OH等均为配合物。
(2)组成配合物[Cu(NH3)4]SO4的组成如下图所示:①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
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此时又叫中心离子),最常见的有过渡金属离子:Fe3+、Ag+、Cu2+、Zn2+等。
②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阴离子或分子,如Cl-、NH3、H2O等。
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
配位原子必须是含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原子等。
③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的数目。
第三章第四节__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构造圈闭与油气藏[内容提要]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
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等。
关键词:构造圈闭油气藏一.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1.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它实际上只是表明其中能够有油气,但无论其中是否有油气,都可以称为圈闭)圈闭的形成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1)储集层(2)盖层(3)一定的遮挡条件(封闭条件)。
而遮挡条件的形成,即可以是背斜,也可以是断层、不整合或岩石的物性变化引起。
这样,当组成圈闭的这三部分配合良好时,其中的储集层便处于上方或四周被不渗透岩层所包围或阻隔的状态。
一旦油气通过这里,它便能够起到捕获油气的作用,从而在其中形成油气聚集。
2.油气藏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油藏、气藏)。
其定义为: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即使位于同一面积上的油气聚集也不能看作是同一油气藏。
由此可见,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同时,圈闭的类型还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勘探方法;圈闭的位置和埋藏深度是设计井位和井深的依据;圈闭容积的大小又直接影响其中油气的可能储量多少。
这正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十分重视寻找和研究圈闭的原因。
二.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油气藏AAA一、背斜圈闭和油气藏1、概念背斜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所覆盖遮挡,底面或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即为背斜圈闭,聚集油气后,成为背斜油气藏。
人教版选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教案(人教版选修1)教案2、纤维(1)天然纤维:棉花、羊毛、蚕丝、麻等(2)合成纤维:如腈纶(人造羊毛) 、锦纶(尼龙)、维纶、氯纶、涤纶(的确良)和丙纶等“六大纶”(3)合成纤维原料:石油、天然气、煤等3、橡胶(1) 天然橡胶的化学组成是聚异戊二烯:(2)合成橡胶: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3) 硫化橡胶: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良好的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二、复合材料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投影][引入]你能找出有那些物品是合成材料吗?[板书]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一、合成材料[讲]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塑料、合成纤维、黏合剂、涂料等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合成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人工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史上的一次飞跃,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合成材料的三大主要成员: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板书]1、塑料(plastic)1、塑料(plastic)(1)成分:主要成分和添加剂,合成树脂、增塑剂、防老化剂[ 投影][板书](2)制备:聚合反应[ 投影][板书](3)分类:①热塑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稀)受热熔化成流动的液体,冷却后成固体,这种现象叫热塑性。
[ 投影][板书]②热固性:有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加工成型后受热不会熔化,这种现象叫热固性。
如酚醛塑料。
[板书]③线型结构和体型结构[问]教师用力拉一下食品袋或橡皮筋,然后放松,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弹性),又问为什么会具有弹性呢?在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中原子间、链节间是以共价键结合。
淀粉、纤维素是C—C、C—O单键,蛋白质是C—C,C—N单键,聚乙烯是C—C单键,这些键可以自由旋转,所以高分子是蜷曲的长链,弹性就可以证明了这一点,小分子短就不会具备这种性质。
[问]长链分子又怎样组成物质的呢?橡皮筋和硬橡皮的区别?[讲]①线型结构(直链或带支链),如淀粉、纤维素、聚乙烯等。
第三章第四节定性预测法及第五节常见专业领域市场预测35
第四节定性预测法一、类推预测法类推预测法是根据市场及其环境的相似性,从一个已知的产品或市场区域的需求和演变情况,推测其他类似产品或市场区域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的一种判断预测方法。
它是由局部、个别到特殊的分析推理方法,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非常适用于新产品、新行业和新市场的需求预测。
根据预测目标和市场范围的不同,类推预测法可分为产品类推预测、行业类推预测、地区类推预测。
二、专家预测法(一)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个人判断法,是指专家凭借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等,对预测目标作出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这种方法一般先征求专家个人的意见、看法和建议,然后对这些意见、看法和建议加以归纳、整理而得出一般结论。
专家判断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专家个人所掌握的资料以及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通过会议的形式,对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然后在专家判断的基础上,综合各位专家意见,得出市场预测结论。
专家会议预测法包括三种形式:头脑风暴法、交锋式会议法、混合式会议法。
(三)德尔菲法(2006-2010-2014年考点)——是在专家个人判断法和专家会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专家调查法,它广泛应用在市场预测、技术预测、方案比选、社会评价等众多领域。
1.德尔菲法的程序(1)建立预测工作组,负责调查预测的组织工作。
(2)明确预测范围和种类,依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专家。
专家组由技术专家、宏观经济专家、企业管理者、行业管理者等构成,数量一般为20人左右。
(3)设计调查表。
(4)组织调查实施。
一般调查要经过2~3轮。
对第一轮专家调查表进行收集统计后,须将结果表发送给专家,要求其对第一轮调查的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意见,经工作组整理统计后,形成初步预测意见;如有必要再进行第三轮预测。
(5)汇总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
2. 德尔菲法的利弊3.德尔菲法的应用范围(1)缺乏足够的资料,如新产品的市场预测;(2)长远规划或大趋势预测;(3)影响预测事件的因素太多;(4)主观因素对预测事件的影响较大。
2021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3章 第4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含解析)
第四节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厘清对比实验的设置。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一、细胞呼吸1.呼吸的概念呼吸是指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
2.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气体交换过程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在气体交换过程中获得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供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则通过气体交换排出体外。
二、细胞呼吸的本质是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1.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探究问题①酵母菌在有氧或者无氧环境中进行呼吸的产物是什么?②酵母菌在有氧或者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呼吸具有什么特点?(2)设计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方案时,特别要考虑下列两个问题:①保证酵母菌有氧或者无氧的生活条件。
②检测酵母菌在有氧或者无氧条件下呼吸的产物的方法。
(3)实施活动方案实验过程中,需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讨论以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4)实验结果分析 对实验现象以及获得的数据归纳、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活动报告。
2.需氧呼吸(1)概念 需氧呼吸必须有氧参加,氧气把糖分子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特点 需氧呼吸是在常温下发生的,所产生的能量逐步释放,其中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转化成热能,没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
(3)过程第一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又称为糖酵解。
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个三碳化合物——丙酮酸和少量的氢(用[H]表示),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
第三章 第四节 第3课时 Ksp的计算
第3课时K sp的计算[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溶解度和K sp的换算,建立相关模型。
2.掌握K sp计算的常见类型,了解利用K sp在化工、实验中的重要应用。
一、溶度积、溶解度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1.溶解度(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度积(K sp)、溶解度(S)和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都可以用来衡量沉淀的溶解能力或溶解程度,它们彼此关联,可以互相换算。
1.常温下,CaCO3的溶解度为S g。
求K sp(CaCO3)=。
答案S2 100解析100 g水中所含CaCO3的质量为S g,则n(CaCO3)=S100mol;溶液的质量为(100+S)g≈100 g,因溶液浓度很小,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 g·cm-3,故溶液的体积为0.1 L,c(Ca2+)=c(CO2-3)=S100 mol0.1 L=S10mol·L-1,K sp=S2100。
2.常温下,CaCO3的溶度积为K sp,求CaCO3的溶解度S=g。
答案10K sp解析已知K sp,则c(Ca2+)=c(CO2-3)=K sp mol·L-1,S=m(溶质)m(溶剂)×100 g=c(Ca2+)×0.1 L×M(CaCO3)100 g-m(CaCO3)×100 g≈0.1 L×c(Ca2+)×M(CaCO3)=10K sp g(100 g溶液中水的质量近似为100 g)。
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C.60 ℃时溴酸银的K sp约等于6×10-4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答案 A解析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则AgBrO3的溶解是吸热过程,A错误;温度升高,溴酸银溶解在水中的微粒运动速度加快,扩散的更快,B正确;60 ℃溴酸银的溶解度大约是0.6 g,则c(AgBrO3)=0.6 g236 g·mol-10.1 L≈0.025 mol·L-1,K sp=c(Ag+)·c(BrO-3)=0.025×0.025≈6×10-4,C正确;由于硝酸钾溶解度比较大,而溴酸银溶解度较小,所以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D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四节第三章第四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四节详细规定了公民在社会中享有的权利和应担
负的义务。
这一章节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等
自由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可以通过言辞或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公民有责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和稳定。
另外,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
这些权利表明每个公民都有权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人权保护。
同时,公民也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不损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权益。
宪法还细致地界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公民有权自由选择职业、劳动,
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和社会保障。
同时,公民也有义务履行职业道德,完成工作任务,并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宪法承认公民的学习和创造的权利。
公民有权接受
教育,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公民还有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宪法第三章第四节的规定旨在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同时
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与维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只有通过共同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他人权益,才能建设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第三章第四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1.“人妖”是泰国的特色旅游之一。
在泰国,法律规定“人妖”的性别为男性,是通过药物催促,手术辅之,生理机能改变而成。
这里的“药物”主要指的是()A.雌激素B.雄激素C.神经递质D.细胞因子解析:选A。
“人妖”是使用了雌激素,使男性表现出女性的第二性征。
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②直接进入血液③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④体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B。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和其他腺体的区别是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
激素在血液里的含量极少,但对动物的调节作用是很重要的。
激素的化学成分很复杂,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3据此判断激素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答案:C4.(2012·南宁二中高二检测)以下动物生命调节过程都属反馈调节,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水盐平衡B.血糖平衡C.体温平衡D.血液凝固解析:选D。
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都属于负反馈调节,而血液凝固属于正反馈调节。
5.(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解析:选C。
因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所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该肾上腺素为动物激素,是通过血液(体液)运输到心脏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内脏神经支配)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完成调节)。
6.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教学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和要求
主讲:韩南南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备课——上好课的前提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
(二)钻研理解教材
准确的理解教材,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分析研究学生
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结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上课——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科学性、思想性)
3、教学方法恰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语言清晰
6、双边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以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教育知识与能力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加以辅导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内容包括: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按照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2、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五、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一)教学评价的种类
1、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
(1)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测定与预测。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
2、根据评价的标准
(1)相对评价
以被评价对象集合内部的某一状态或标准样组的水平作为参照标准进行的评价。
(2)绝对评价:
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根据一定的目标和准则确定一个标准,在评价时,将每一个评价对象与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
(3)个体内差异评价
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
3、根据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
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教学活动价值观和管理机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教学评价。
(2)他人评价
与自我评价对应,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两个主体。
教育知识与能力
4、根据评价的方法
(1)定量评价
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收集数据材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作出定量结论的评价。
(2)定性评价
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分析方法,评价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通过思维判断进行的描述性评价。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1、教师自编测验
2、标准化测验
3、非测验评价
观察法
学生成长记录袋:
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的将各科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反映学生在学习及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发现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即是否测出了他所要测出的东西。
2、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3、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4、区分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与难度有关。
教育知识与能力
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解析:A。
考查对信度概念的理解。
教育知识与能力
●恭喜,你已经完成本节的学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