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一、背景说明在医疗机构中,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可以避免混乱和错误,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并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因此,制定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二、目的和范围1.目的: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保障患者权益。

2.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流程。

三、制度要求1.患者登记(2)登记人员应将患者的身份信息与患者本人进行核对,并将核对结果记录在登记表上。

2.住院患者的身份识别(2)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身份信息与患者本人进行核对,并在患者住院记录中进行记录。

3.门诊患者的身份识别4.出院患者的身份识别5.患者信息管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并确保信息安全。

(2)患者信息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密,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向外泄露。

6.制度落实(1)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工作人员了解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2)医疗机构应进行定期的审核和评估,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责任分工1.登记人员负责患者登记和身份核对工作。

2.医务人员负责住院和门诊患者的身份核对工作。

3.监管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的审核和评估。

五、违规处罚对于未按照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要求操作的人员,医疗机构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解聘等。

六、制度宣传医疗机构应通过内部会议、培训、患者告知等方式,对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进行宣传,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遵守。

七、制度效果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制度效果评估,了解制度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八、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的部分,应及时进行修订,并经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批准。

综上所述,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确保患者权益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1、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的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前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3、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5、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6、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论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7、关键流程识别(1)急诊科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登记簿上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班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急诊科护士电话通知病房,并携带病历、转科登记簿,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论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簿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2)病房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簿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转出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簿,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与程序一、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患者预约挂号2.提交证件3.注册信息4.绑定就诊号码医疗机构会为每位患者绑定一个就诊号码,该号码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会使用该号码作为身份识别。

5.身份验证6.信息核对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开具处方、进行手术等过程中会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操作针对该患者。

在开具处方时,医生会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二、患者身份识别程序1.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明确相关的流程和程序。

2.培训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包括制度的内容、流程和程序,以及如何正确核对患者身份信息。

3.设立登记注册窗口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登记注册窗口,患者在就诊时需在该窗口进行身份识别和信息登记。

4.建立身份验证机制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如询问患者相关信息、验光验尿、录制患者声音等。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医疗机构制定的身份验证机制进行验证。

5.信息保密医疗机构应当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6.系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记录和管理患者的身份信息。

系统应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设有权限控制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或篡改患者身份信息。

7.监督与检查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总结: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流程与程序包括患者预约挂号、提交证件、注册信息、绑定就诊号码、身份验证和信息核对等环节。

在制度方面,医疗机构应建立制度、培训医务人员、设立登记注册窗口、建立身份验证机制、保护信息安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进行监督与检查。

这些措施能够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识别并管理患者身份,提高医疗安全。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范本,以提供给各医院参考和应用。

二、目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内患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防止患者信息混淆、误诊、错药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所有与患者身份识别相关的活动,包括挂号、就诊、药房配药、检验检查等环节。

四、主要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医院应为每位患者提供一个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如电子健康卡、就诊号码等,并将其与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

2. 患者身份核实:医院工作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其提供的证件进行比对,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3. 患者信息收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就诊记录等,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 就诊流程管理:医院应设立患者就诊流程,包括挂号、分诊、就诊等环节,确保患者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就诊,减少混淆和遗漏。

5. 患者身份确认:医院工作人员在每次接待患者时,应核实并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并与患者所持的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6. 匹配患者信息:医院工作人员在患者就诊时,应匹配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与患者信息,确保患者信息与就诊人一致。

7. 误诊和错药预防: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品配发和注射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会因为混淆身份而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

8. 患者信息保密:医院应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五、实施步骤1. 建立专门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岗位,负责患者身份信息的核实和管理工作。

2. 针对每位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其个人信息和就诊历史,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3. 给予患者电子健康卡或就诊号码,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4. 在每个就诊环节中,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其身份证件进行比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精选3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篇1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详细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兰色纸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糊涂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粉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4、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使用“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与措施一、各病区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力量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

二、急诊科、icu在与病区交接时,护士对上述病人应仔细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历相符(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

三、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备手术患者,查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预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

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

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于次日上午晨交班后由责任护士核对取下(前提是患者麻醉糊涂后)。

四、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科病房,针对无自主力量的婴儿应给腕带标识,内容包括婴幼儿姓名、性别、床号、科别、父母姓名。

转科时应仔细核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

五、病危患者用深红,手术患者用粉红,小儿用蓝色。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三、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六、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九、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十、“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十一、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序言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如何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将不同患者的个人信息区分开来,保护患者的隐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现代医院建立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旨在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并通过流程程序来进行标识,以确保每位患者能够获得准确、安全的医疗服务。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基本要求1.每个新患者的身份和个人信息都应该被记录在电脑系统上,以便日后查询和管理。

2.对于患者的身份信息应该严格保密,不应该被随意泄露出去。

3.对于有重要医学史记录的患者,例如过敏或是急症等情况,应加强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重点环节1. 挂号在挂号环节,患者需提供有效证件,例如身份证、护照等来完成登记注册工作。

护士在该证件上做好标记,并录入病历系统,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属于该患者的病历号码,以此标识该患者的过往病历。

2. 就诊在就诊环节,护士和医生可以直接通过查看系统的病历信息,查询到该患者的过往病历、过敏史、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等重要信息,以便对该患者更好的进行诊疗。

3. 住院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不仅要进行挂号和就诊环节中的身份识别,还需要额外进行确认该患者所属的病房、负责医生等重要信息,以保证医疗服务的顺畅进行。

4. 检查和治疗在检查和治疗环节,医疗工作者需通过身份识别来确保医学检查或治疗的目的与安排与患者的身体信息相对应,同时进行必要的记录和备份工作,以确保相关记录可以安全、准确地保存。

5. 用药治疗在用药治疗环节,医疗工作者需对患者的病史和过敏情况进行认真了解,避免因未正确识别患者身份而导致给错误的药物,从而产生意外的后果。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是现代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医院应该不断地完善、升级相关流程和系统,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保密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5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

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8.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填入信息准确无误,实行双人核对,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9.“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

10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2)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登记:患者在到达医院时,需要前台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病情描述等。

2. 身份证明:患者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比如身份证、护照等。

医院在核对身份证明的真实性后,将建立相应的患者档案。

关键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关键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关键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简介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确保关键患者身份准确识别的重要流程。

通过建立有效的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医疗机构可以避免患者身份混淆和信息错误,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制度建立1. 患者身份验证在患者来院注册时,医疗机构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

患者需要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护照等。

医疗机构应该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与身份证明文件一致性,并记录下相关信息。

2. 身份识别标识医疗机构可以为每位患者分配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患者ID或诊疗号码。

这样可以确保在接下来的医疗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和记录患者信息。

3. 患者照片记录为了进一步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医疗机构可以要求在患者来院注册时进行照片记录。

这样可以与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关联起来,提供额外的身份验证手段。

流程实施1. 条码扫描医疗机构可以在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上附加条码,以方便快速识别和访问患者信息。

通过扫描条码,医生和护士可以立即了解患者的身份和相关医疗信息。

2. 双重核对在关键患者涉及重要医疗操作时,医疗机构应该实施双重核对流程。

例如,在药物给药或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应该核对患者身份、医嘱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正确的操作对象和过程。

3. 信息更新医疗机构应该定期更新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照片记录,并确保这些信息与患者本人保持一致。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患者信息变更而导致的身份混淆和错误。

总结有效的关键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是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和可靠医疗服务的基础。

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身份识别标识、照片记录和流程实施,医疗机构可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2 】辨认轨制一、住院患者必须树立床头卡.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合营医护人员进行有用查对的患者(如手术.晕厥.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精确说话表达且无家眷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应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辨认信息的载体.三、患者身份辨认办法有床头卡查对.双向式查对(凋谢式讯问查对).腕带查对.病历牌(卡)查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运动前,必须严厉履行查对轨制,并至少同时应用2种患者身份辨认办法(制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辨认根据).四、转送.吸收患者,必须卖力辨认患者身份.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实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查对,确保患者身份辨认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六、完美并落实护理各症结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辨认措施.交代程序与记载.七、填入腕带的辨认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查对后方可应用,若破坏需更新时,须要经两人从新查对.八、腕带填写的信息笔迹清楚规范,精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纪.住院号等信息.九、患者应用腕带舒适,松紧度合适,皮肤完全无破损.十、增强对患者腕带应用情形的检讨,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载.住院患者身份辨认腕带治理划定一、为进步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辨认的精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情形,患者在住院时代须要佩带身份辨认腕带.二、身份辨认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三、病房护士招待患者时,为患者佩带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段部.四、医护人员充分告诉患者佩带腕带的主要性及留意事项,保证腕带的无缺.五、一人一带独一对应,是保障精确辨认患者身份最主要的前提.六、若碰到患者身份腕带丧掉.轻微破坏等情形,义务护士应第一时光改换腕带.七、患者出院时,义务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患者身份辨认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辨认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代前预备工作:为病人佩带腕带,上面精确填写病人的相干信息;在《转科病人交代护理记载单》上,精确填写病人的小我信息.诊断.相干交代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查对,确保相干信息精确无误.二、由急诊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病人交代护理记载单》,陪伴病人一同前去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代.三、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急诊科护士同时进行查对,确认病人的身份.疾病相干信息等,并再次与病历进行查对,确认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转科病人交代护理记载单》上签名,完成辨认交代程序.输血患者身份辨认程序一、根据医嘱,输血及血液成品的申请单,病房护士需经二人查对患者姓名.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二、输血科须经二人查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讨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决裂落后行交叉配血.三、病房护士检讨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聚.四、输血前需两人查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含Rh因子),无误后方可输入.标本采集.给药.特别饮食.治疗患者身份辨认程序一、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应用血液和血液成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供给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辨认,精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运动.二、至少同时应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辨认的办法.三、患者身份辨认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眷及陪护亲朋辨认,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辨认的根据.特别留意在应用患者姓名进行辨认时,不可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讯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答复,然后将病人的答复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查对.手术室相干辨认程序一、手术室与病房辨认程序1、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做好交代前预备:为病人佩带腕带,上面精确填写病人姓名.诊断.手术部位,并与病历进行查对与病人自动交换后,确认信息精确无误.2、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代登记表到临床手术科室,与病房护士一同查对,确认病历.病人.腕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代登记表三者信息与病人真实信息一致,确认无误后,由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在登记表上签名,完成交代程序.二、手术室术前辨认程序1、手术患者同一应用腕带作为辨认信息的载体,查对患者的根据.2、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合营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办法.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自动交换作为最后查对门路.3、手术切皮前,由手术者.巡回护士再次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法后,方可开展手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一、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1.确保患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患者身份信息是医疗机构进行诊疗的基础,只有确保患者身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提供准确的医疗服务。

2.保障患者权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可以防止患者信息被冒用或盗用,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护,避免因身份混淆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可以避免患者信息的错误记录和混淆,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4.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可以避免因身份混淆而导致的重复检查和治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

二、患者身份识别流程3.诊疗环节:医生在进行诊疗时,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的诊疗记录和药物治疗等与其身份一致。

5.病案管理环节:医疗机构在管理患者病案时,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病案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措施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建立患者身份信息数据库:医疗机构可以建立患者身份信息数据库,将患者的身份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医疗机构可以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用于核验患者的身份信息,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4.设立身份验证岗位:医疗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身份验证岗位,由专职人员负责核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开展内部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和认识,加强操作规范和流程的执行。

6.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7.加强监督和检查: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 引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门诊部门能够准确识别和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以保证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介绍了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基本原则、流程、责任分工以及相关文件和附件。

2. 基本原则门诊患者身份识别的基本原则包括:2.1 准确性:门诊部门必须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医疗记录和治疗措施针对正确的患者。

2.2 保密性:门诊部门应对患者的个人身份信息保持机密,只限于医疗目的内部使用。

2.3 便捷性:门诊部门应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进行身份确认,以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不必要的繁琐操作。

3. 流程门诊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患者预约挂号3.1.1 患者通过方式或在线平台进行预约挂号,提供必要的个人身份信息。

3.1.2 挂号员确认患者的预约信息,并核对患者的联系件。

3.1.3 挂号员将患者的预约信息记录在挂号系统中,挂号号码。

3.2 患者到院报道3.2.1 患者到达门诊部门,前台接待员核对患者提供的联系件和挂号号码。

3.2.2 接待员办理患者报到手续,并在门诊系统中确认患者的身份。

3.2.3 接待员向患者提供候诊号码,告知患者等候就诊。

3.3 医生就诊3.3.1 医生按照候诊号码顺序接诊患者,并根据患者的身份信息核对患者的身份。

3.3.2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填写病历,确保病历与患者的身份一致。

3.4 结算和离院3.4.1 结束就诊后,患者到前台办理结算手续,前台人员再次核对患者的身份与病历信息的一致性。

3.4.2 前台人员办理患者离院手续,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4. 责任分工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责任分工如下:4.1 挂号员:负责核对患者的预约信息和联系件。

4.2 接待员:负责核对患者的联系件和挂号号码,完成患者的报到手续。

4.3 医生:负责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填写准确的病历。

4.4 前台人员:负责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病历的一致性,完成结算和离院手续。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六十四、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与手腕带使用制度(一)住院病人办理入院、出院手续时以各类医保卡(“医保”病人)、就诊卡或医联卡(非“医保”病人)、身份证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附图)。

(二)所有住院病人均要佩戴腕带,“腕带”为住院病人在接受各项治疗、护理时身份识别的标志性信息之一。

住院病人接受各项治疗、护理时以“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附表)。

使用“腕带”时的注意事项:1、“腕带”记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药物过敏史等。

2、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后,在病区产生“腕带”贴,每个病人的腕带贴具有唯一性。

3、一旦“腕带”贴形成后,腕带贴上的内容不得随意修改。

4、给病人佩戴腕带时,当班护士需认真核对病人相关信息,“腕带”一旦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三)为住院病人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患者身份识别最主要通过“腕带”,此外还包括床尾(头)卡核对、双向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病历牌(卡) 核对、注射单核对等。

(四)院内转送、接受病人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通过不同识别途径和识别内容确认病人身份(附表)。

(五)、对无名患者,腕带信息要注明,科室、床号、无名氏1或2、性别、年龄,在执行诊疗护理操作时,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的患者佩戴腕带,并要邀请病人家属共同核对病人信息。

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六)医院应逐步建立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自动判别病人“腕带”信息与病人身份的符合性,二者信息不相符的病历,计算机将自动保留原始记录供相应职能部门跟踪分析。

附件1:住院患者身份确认环节及流程附件2:患者转运中的识别内容附件3:院内转送、接收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3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一、背景在医疗机构中,患者身份识别是保证医疗安全、确保患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制定了以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二、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可靠地识别患者身份,避免患者信息的混淆和错误,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科室,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

四、具体要求1. 就诊预约阶段(1)门诊就诊预约时,要求患者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社保卡等。

同时,要求患者提供准确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和家庭地址等信息。

(2)门诊预约系统中,要有明确的患者身份识别字段,记录患者身份信息,并与患者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

2. 到院登记(1)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需前往相应科室进行登记。

在登记环节,工作人员应要求患者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并进行核对。

(2)登记时,工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并将身份证件号码与患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对。

3. 医疗过程中(1)在医疗过程中,各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信息进行匹配,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医务人员在接诊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在患者病历或电子病历中明确记录。

4. 医嘱执行阶段(1)医生出具医嘱时,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写在医嘱上。

(2)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医嘱执行的对象正确。

5. 出院结算阶段(1)在患者出院结算时,财务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与患者提供的相关证件进行核对。

(2)结算时,财务人员应确认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并进行费用结算。

五、责任与监督1. 本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各科室负责人应负责本科室内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执行,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3. 对于违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六、培训与宣传本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并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遵守该制度。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五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务必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贴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取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贴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务必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 7、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 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 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 8、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 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 9、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
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 两人重新核对。
? 13、在检验、放射、超声、高压氧等直接与 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2018-08-08 主讲人—陈艳
? 1、 到患者床旁,进行患者身份识别至少2种 或2种以上识别方法; 2、床号、床头卡所显示的患者信息与医嘱信 息相符; 3、意识清楚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与医嘱信 息相符;上述特殊患者(意识障碍,7岁以下儿 童,语言或听觉障碍等);通过腕带和陪人识别;
? 4、离开病房检查,手术患者,根据医师所开据 检查或手术单与患者沟通识别,特殊患者与陪 送人员沟通识别;通过手腕带识别; 5、门急诊患者,与患者沟通识别,上述特殊患 者与陪送人员沟通识别;查看门急诊病历上 相关动前、实施者 应亲自与患者或者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 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 作。
? 10、腕带填写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等信息。 ? 11、“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患者识
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宜,皮肤完整 无破损。
? 12、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门急诊、 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 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图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图

❖ 10、腕带填写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等信息。
❖ 11、“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患者识 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宜,皮肤完整 无破损。
❖ 12、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门急诊、 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 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201者身份识别至少2种 或2种以上识别方法; 2、床号、床头卡所显示的患者信息与医嘱信 息相符;
3、意识清楚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与医嘱信 息相符;上述特殊患者(意识障碍,7岁以下儿 童,语言或听觉障碍等);通过腕带和陪人识别;
❖ 4、离开病房检查,手术患者,根据医师所开据 检查或手术单与患者沟通识别,特殊患者与陪 送人员沟通识别;通过手腕带识别; 5、门急诊患者,与患者沟通识别,上述特殊患 者与陪送人员沟通识别;查看门急诊病历上 相关信息识别。
❖ 6、在实施任何介入或者有创活动前、实施者 应亲自与患者或者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 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 作。
❖ 13、在检验、放射、超声、高压氧等直接与 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 14、护士在识别患者时,应集中精力、避免 干扰,遇有疑问一定要查明,不得凭想象、印 象确定病人。
❖ 15、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护理时,必须严 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床号、姓名的同时,还 必需查看腕带标识。
选择=结果
❖ 7、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 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 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 8、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 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带管理制度
一、目的
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
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
(一)适用范围
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
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
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
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
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
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身份信息是指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资料。

相关人员有
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城乡居民医保票据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二、挂号及出入院处在输入病人身份信息时应当加以核对,并对有疑问的病人信息加以核实。

三、医院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四、患者身份确认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标识:住院患者需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方式。

门急诊患者使用姓名、性别核对患者身份。

医技科室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或治疗项目,保证检查正确的患者和正确的部位。

医务人员如发现发现身份信息不符之处应当与病人沟通、核实,并更正。

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应及时主动的进行协调。

五、标本采集、给药、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六、对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患者,必须佩带标注有身份信息的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新腕带。

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但要与病人或其家属口头核对身份信息,而且要根据腕带标注内容进行身份信息的核对。

身份信息不符时,应当先明确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疗活动。

七、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卡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

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八、患者转接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制度。

九、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1.患者交接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认真交接病历等资料,并填写交接记录。

2.对无名、儿童、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如无陪同人员,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须有双人共同核对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图
无法识别患者身份确认的方法和流程
一、身份确认前
1、首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
/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

2、如需检查、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病历号、性别等。

3、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
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应在
急诊病历上记录。

核对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