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
1. 取指令: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
每条指令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处理器根据程序计数器中存储的地址,从存储器中读取下一条指令,并将程序计数器加1,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2. 解码指令:处理器解码读取到的指令,确定该指令的操作类型和所需的操作数。
解码器将指令分解为不同的指令部分,并将其传递给适当的功能单元。
3. 执行指令:根据指令的操作类型和操作数,处理器执行指令。
这可能涉及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存储或检索数据、传输数据等操作。
执行指令的过程由处理器的各个功能单元(如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存储器控制器等)共同完成。
整个指令周期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处理器不断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依次执行,直到指令执行完毕或程序被终止。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处理器能够按照程序的要求执行一系列指令,实现特定的程序功能。
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
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一、引言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内存。
程序在RAM 中运行,其实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实现的。
本文将从程序加载、内存管理、指令执行等方面,详细介绍程序在RAM运行的原理。
二、程序加载程序从外部存储介质(如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加载到RAM中运行,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读取、解析和装载。
1. 读取:计算机系统会通过硬件接口和控制器,将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数据读取到内存控制器中。
2. 解析:解析器会对程序进行解析,将其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指令格式。
3. 装载:将解析后的指令和数据加载到RAM中的合适位置,为接下来的执行做准备。
三、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指对RAM中的内存空间进行有效管理,以满足程序运行的需求。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和内存释放两个方面。
1. 内存分配:当程序需要内存空间时,操作系统会根据程序的要求,为其分配一块合适大小的内存空间。
常见的内存分配算法有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
2. 内存释放:当程序不再需要某块内存空间时,操作系统会将其标记为可用状态,以便后续的内存分配。
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式有多种,如手动释放、自动垃圾回收等。
四、指令执行程序在RAM中执行的核心过程是指令执行。
在程序加载到RAM后,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会逐条执行指令,完成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1. 取指令:CPU从RAM中读取下一条指令,并将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
2. 解码指令:CPU对指令进行解码,确定其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
3. 执行指令:CPU根据指令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相应的计算和操作。
4. 存储结果:CPU将执行结果存储到指定的内存位置或寄存器中。
五、程序运行的特点程序在RAM中运行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速访问:RAM是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内存,其访问速度较快,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读取和存储。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存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计算机指令和数据,是计算机运行程序的重要基础。
那么,计算机存储程序是如何工作的呢?计算机存储程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指令存储器用来存储计算机指令,而数据存储器则用来存储程序中所需要的数据。
当计算机启动时,指令存储器中的第一条指令会被读取到中央处理器(CPU)中进行执行。
执行完这条指令后,CPU会根据指令中的地址信息,从指令存储器中读取下一条指令。
这样,一条一条地执行指令,直到整个程序执行完毕。
指令存储器中的指令是按照地址顺序存储的,CPU执行指令时,需要通过地址总线将指令的地址发送给指令存储器。
指令存储器收到地址信息后,会将对应的指令发送给CPU进行执行。
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也是按照地址顺序存储的,CPU执行指令时,如果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就需要通过地址总线将数据的地址发送给数据存储器。
数据存储器收到地址信息后,会将对应的数据发送给CPU进行读取或写入。
为了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现代计算机通常采用多级缓存的方式来优化存储系统。
缓存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它存储最近被访问的指令和数据。
当CPU需要访问指令或数据时,首先会在缓存中查找,如果缓存中有对应的数据,则可以直接读取,避免了访问主存储器的时间延迟,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除了多级缓存,现代计算机还采用了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来扩展存储器的容量。
虚拟存储器将主存储器和硬盘等外部存储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上连续的地址空间。
当程序执行时,虚拟存储器会将部分程序和数据从主存储器中读取到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中,以释放主存储器的空间,从而扩展存储器的容量。
当程序需要访问被换出的数据时,虚拟存储器会将其从外部存储器中读取回来。
计算机存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计算机指令和数据,是计算机运行程序的重要基础。
了解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计算机编程和应用开发。
程序存储的原理
程序存储的原理
程序存储的原理是将计算机程序的指令和数据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计算机的存储器主要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直接用来存放数据和指令的地方。
它通常由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可以读写存储器中
的内容。
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指令和数据首先被加载到主存储器中,然后由中央处理器(CPU)按照指令的要求进行处理。
辅助存储器用来存储在计算机程序执行过程中暂时不需要使用的指令和数据。
常见的辅助存储器有硬盘、光盘、固态硬盘等。
辅助存储器的容量通常比主存储器大得多,可以长期保存程序和数据,并且在需要时将其加载到主存储器中。
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首先将程序和数据从辅助存储器加载到主存储器中,然后根据程序的指令依次将数据从主存储器中读取到CPU中进行处理。
处理完成后,计算结果可能会被存储
回主存储器或者保存到辅助存储器中。
程序存储的原理实际上是将数据和指令从外部的辅助存储器加载到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中,通过CPU对主存储器中的数据和
指令进行操作和处理,最终产生计算结果并将其存储回存储器中。
这个过程由计算机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来完成,确保程序的正确执行和数据的有效存储。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首先,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需要理解计算机内存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内存分为多级存储器,包括寄存器、缓存、主存和辅存等。
其中,寄存器是位于CPU内部的最快速、容量最小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CPU 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和数据。
缓存是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的一级高速存储器,用于提高CPU对主存的访问速度。
主存是计算机存储程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是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辅存是相对于主存而言的,主要是指硬盘、光盘等外部存储设备,其容量较大但速度较慢。
其次,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需要了解存储器的组织。
主存采用字节编址方式进行寻址,每个字节都有唯一的地址。
计算机中存储单元的最小单位是位(bit),通常8位(bit)组合成一个字节(byte)。
计算机内存的组织方式通常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类型。
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其数据可以读写,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ROM 是一种只能读取的存储器,用于存放无法改写的程序和数据,如BIOS程序等。
然后,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需要了解数据的存取方式。
计算机执行程序时,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和数据,执行完毕后再将结果写回存储器。
存储器的读取操作是根据指定的地址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存储器的写入操作是将数据写入到指定的地址。
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通过总线进行的,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指定存储器中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读取或写入的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此外,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缓存的使用。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多级缓存,其目的是提供更快的存取速度。
缓存是采用局部性原理,将最近使用过的数据和指令存放在离CPU最近的地方,以提高CPU对存储器的访问速度。
在缓存中,采用了高速缓存存储器(Cache)和主存之间的合理映射方式,如直接映射、组相联映射和全相联映射。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存储和读取两个过程。
存储过程:
1. 写数据: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时,控制器将数据发送给存储器。
这些数据被转换为存储器中的电信号,在存储器的电路中被存储下来。
2. 存储:存储器将数据存储在特定的存储单元中。
这些存储单元包括位、字节、字等,每个单元有一个唯一的地址,通过地址,存储器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正确的位置。
读取过程:
1. 读取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控制器会发送请求读取的命令和相应的地址给存储器。
2. 传输数据:存储器接收到读取的命令和地址后,将存储在该地址上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3. 控制器处理数据:控制器接收到存储器传输的数据后,可以将数据发送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比如CPU进行运算或显示
器进行显示。
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是通过电子元件来实现的,最常见的是基于半导体的固态存储器,如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和ROM (只读存储器)。
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较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存储和读取操作,因此是计算机中重要的基础设备之一。
简述存储程序原理
简述存储程序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中,存储程序原理是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块内存中,并通过指令来操作这些数据的一种工作方式。
这种工作方式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它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地执行各种任务。
存储程序原理的核心是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内存是计算机中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它通常被划分为多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字节的数据。
程序和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位置通过内存地址来确定。
计算机执行程序时,首先需要将程序从外部存储器(如硬盘或闪存)加载到内存中。
加载过程将程序的指令和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复制到内存的特定位置。
在加载完成后,计算机可以通过读取内存中的指令来执行程序。
程序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格式组织的。
常见的程序格式有可执行文件(如.exe文件)和源代码文件(如.c文件)。
可执行文件是经过编译和链接处理的程序,它包含了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执行的指令。
源代码文件是程序的源代码,需要通过编译器将其转化为可执行文件。
在存储程序原理中,指令是程序执行的基本单位。
指令包含了操作码和操作数,操作码指示计算机要进行的操作(如加法、乘法等),操作数指定了操作的对象(如寄存器、内存地址等)。
计算机通过按照指令的顺序执行指令来完成程序的执行。
存储程序原理的关键在于指令的执行过程。
指令的执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读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和更新程序计数器。
读取指令是指计算机从内存中读取下一条指令。
解码指令是指计算机将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解析为对应的操作。
执行指令是指计算机根据操作码和操作数执行相应的操作。
更新程序计数器是指计算机将程序计数器的值更新为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在存储程序原理中,程序的执行是通过不断重复执行指令的过程来实现的。
指令的执行可以涉及到数据的读取、写入和操作等操作。
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是通过指定内存地址来实现的,操作则是通过执行指令的操作码来实现的。
存储程序原理的优点是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程序存储器EM的工作原理
程序存储器EM的工作原理程序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一种重要组件,用于存储和读取计算机的指令集和程序数据。
其中,电子存储器(EM)是一种常见的程序存储器类型。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电子存储和读出。
EM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存储器,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都可以存储一个比特的信息(0或1)。
这些存储单元通常由电容器或者双稳态器件(比如晶体管)构成。
电容器储存信息的是电荷量,而晶体管主要利用电流状态来表示信息。
在EM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用于访问它的信息。
当计算机需要写入或读取某个存储单元时,它将发送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给EM。
地址信号用于选择目标存储单元,而数据信号则携带要写入或读取的信息。
写入数据时,EM会根据地址信号确定要写入数据的存储单元,并将数据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荷量或电流状态存储在该存储单元中。
这个过程称为写入操作。
读取数据时,EM会根据地址信号选择要读取的存储单元,并将存储单元中的电荷量或电流状态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然后送回给计算机。
计算机会将这些信号进行解码,使其能够被处理,从而完成读取操作。
EM还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和操作。
其中之一是访问速度。
EM的访问速度较快,因为信息可以通过电子信号进行直接存取,而不需要机械动作。
此外,EM的存储容量通常较大,它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
这使得EM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存储器之一。
然而,EM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是易失性。
EM的存储单元是通过电路元件存储信息的,一旦断电,存储的信息会丢失。
因此,当计算机断电或重新启动时,必须重新加载所有的程序和数据。
其次是存储器的密度限制,即每个存储单元只能存储一个比特的信息。
为了满足更大容量的存储需求,需要增加存储单元数量,进一步增加设备的体积和成本。
为了克服EM的这些缺点,人们开发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存储器,比如固态硬盘(SSD)和硬盘驱动器(HDD)。
这些存储器不仅具有非易失性,还有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快的访问速度。
计算机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计算机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嘿,咱今天来聊聊计算机那神奇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这听上去好像挺高深莫测的,其实啊,咱用大白话一讲,就容易明白多啦。
咱先说说计算机这家伙哈。
现在这计算机,那可真是神通广大。
咱平时上网、玩游戏、看电影啥的,都离不开它。
它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小助手,能帮咱干好多事儿呢。
那这计算机是咋工作的呢?这就得说到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啦。
简单来说呢,就是计算机把咱要它干的事儿,都变成一条条的指令,然后存起来。
就像咱把要做的事儿写在小纸条上,放好一样。
当咱要让计算机干活的时候,它就会按照那些存好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来。
比如说咱打开一个游戏,计算机就会从存储的地方找到和这个游戏相关的指令,然后开始执行。
该显示画面啦,该播放声音啦,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这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就像一个魔法盒子。
咱把各种东西放进去,计算机就能记住,等咱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而且啊,计算机还特别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咱要的东西,一点都不耽误事儿。
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个存储程序工作原理,那计算机可就乱套啦。
咱每次用它都得重新告诉它要干啥,那多麻烦呀。
有了这个原理,计算机就能记住咱的各种要求,随时为咱服务。
这存储程序工作原理也让计算机变得越来越聪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能存储的东西越来越多,执行的指令也越来越复杂。
它就像一个不断学习的小朋友,越来越能干。
总之啊,计算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
它让计算机变得更加好用,也让咱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咱可得好好感谢这个原理,让咱能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尽情享受计算机带来的乐趣。
嘿嘿。
程序存储控制的工作原理
程序存储控制的工作原理程序存储控制工作原理是指如何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的存储系统,包括内存和外存。
以下是程序存储控制的工作原理:1. 内存管理:计算机的内存是用来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及相关数据的地方。
内存管理负责将程序和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并确保程序能够正确地访问和使用内存。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分配、回收和保护内存。
- 分配内存:当一个程序被加载到内存时,内存管理器负责将必要的内存分配给程序。
分配内存的方式可以是静态分配,即在编译时分配固定的内存空间;也可以是动态分配,即根据程序的实际需求分配不同大小的内存块。
- 回收内存:当程序执行结束或释放了不需要的内存时,内存管理器负责回收这些内存,并将其释放给其他程序使用。
回收内存的方式可以是手动释放,即程序显式地释放内存;也可以是自动回收,即由垃圾回收器自动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
- 保护内存:内存管理还需要确保每个程序只能访问自己被分配的内存空间,防止程序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此,内存管理器维护一个内存映射表,记录每个程序的内存地址范围,以及权限和访问控制信息。
2. 外存管理:外存是指计算机中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如硬盘、SSD等。
外存管理负责将程序和数据从外存读取到内存中,以便程序执行。
外存管理通常涉及磁盘调度、文件系统和缓存等方面。
- 磁盘调度:当多个程序需要同时从外存读取数据时,磁盘调度算法负责决定读取顺序,以最小化磁盘头的移动,提高读取效率。
常见的磁盘调度算法有FCFS、SSTF、SCAN等。
- 文件系统:外存管理器还负责维护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组织、管理和访问控制。
文件系统将外部存储器抽象为文件和目录的层次结构,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管理文件。
- 缓存管理:为了提高外存读取速度,外存管理器通常会使用缓存来存储最近被访问的数据和程序。
缓存可以是硬件缓存,如CPU缓存;也可以是软件缓存,如操作系统的内存缓存。
缓存管理负责决定哪些数据和程序需要被缓存,以及何时和如何更新缓存。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储存程序的工作原理计算机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是数据和程序。
数据是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而程序则指定了计算机应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中并按照预定的流程运行程序。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载入、解释和执行。
1. 载入计算机启动时,操作系统会把存储在硬盘上的程序载入到内存中,以便计算机能够访问并执行这些程序。
在这个载入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会为程序分配空间,并将程序从磁盘中读取到这个空间中。
一旦程序被载入到内存中,计算机就可以对其进行操作。
2. 解释计算机程序是由计算机和人所说的不同语言所编写的。
如果要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程序,需要将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读取和执行的语言。
这个过程就叫做解释。
解释器会读取程序中的每一行代码,并将其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二进制代码。
这个过程中,解释器会进行语法检查和语义检查,以确保程序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正确的解决。
3. 执行执行是计算机存储程序的最后一个步骤,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它会按照程序中的指示执行每一个命令。
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会不断地读取内存中的指令,并对其进行处理。
每一条指令都会告诉计算机要执行的操作,比如说计算、比较、跳转或者输入输出。
计算机会根据指令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存储在内存中。
执行完成之后,程序可以被重新载入或者被卸载。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原理实际上和人脑的工作方式非常相似。
人脑从视觉和听觉等感官输入信息,这些信息被接收后,大脑会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转化成人可以理解的信息。
接着,人脑会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者执行相应的动作。
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也是如此,计算机从输入设备接收程序,解释器对程序进行解析处理,并将它们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二进制代码。
最后,计算机会按照程序中的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
总结一下,计算机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包括三个基本的步骤:载入、解释和执行。
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这可真是个超有意思的玩意儿!你看啊,电脑就像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小机灵鬼。
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呢,就好比是这个小机灵鬼的行动指南。
咱先来说说这个“存储”吧。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大仓库,啥都能往里放。
程序啊、数据啊,统统都能在这儿找到自己的小角落呆着。
而且啊,这个仓库还特别靠谱,随时都能把东西准确无误地拿出来,你说神不神?然后呢,就是“程序”啦。
这就像是小机灵鬼要干的活儿,有了这些活儿,它才知道自己该干啥。
这些程序就乖乖地在仓库里等着,等电脑这个小机灵鬼来调用它们。
那这个工作原理到底是咋工作的呢?就好像你去超市买东西,你知道自己要买啥,然后按照购物清单一个一个去找。
电脑也是这样,它根据程序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任务。
比如说,你要让电脑播放一首歌曲。
那电脑就会从存储的地方找到播放歌曲的程序,然后按照程序的要求,去读取歌曲的数据,再通过各种硬件设备把声音播放出来。
这一系列操作,可不就是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在发挥作用嘛!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个工作原理,那电脑不就乱套啦?它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啥,那不就成了一个无头苍蝇啦?你说这个原理重要不重要?这就好比是盖房子的地基,要是地基不牢固,那房子还能稳当吗?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就是电脑的地基呀!它让电脑变得有序、高效,能帮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从办公到娱乐,从学习到创作,哪里都有它的身影。
咱平时用电脑的时候,可能根本不会想到这背后还有这么神奇的工作原理呢。
但它确确实实就在那儿,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所以啊,咱得好好感谢这个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得少多少乐趣和便利呀!咱可得好好珍惜这个小机灵鬼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不是吗?。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是计算机中实现数据永久性存储的一种机制。
它通过将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例如硬盘、固态硬盘或闪存驱动器,以在计算机断电或重启后保留数据。
存储程序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从内存中复制到存储介质中。
这通常涉及到将数据编码为比特流,并将其写入存储介质的物理位置。
当需要访问存储的数据时,计算机会读取存储介质中的比特流,并将其解码为相应的数据形式,以供程序使用。
存储程序通常使用文件系统来管理数据的组织和访问。
文件系统提供了一种层次结构来组织数据,包括目录、文件和文件夹。
它还提供了文件操作的接口,例如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文件。
通过文件系统,程序可以通过文件路径和名称来访问存储的数据。
存储程序还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功能,例如数据压缩和加密。
数据压缩可以减小存储所需的空间,从而节省存储介质的使用。
数据加密可以保护存储的数据,使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难以访问。
总的来说,存储程序是计算机中实现数据持久性存储的一种机制。
它通过将数据编码并写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来实现数据的永久保存。
该程序还通过文件系统提供数据的组织和访问接口,并可以提供额外的功能,例如数据压缩和加密。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一、存储程序工作原理二、计算机的三个基本能力:一是采用二进制,二是能够存储程序,三是能够自动地执行程序。
三、计算机是利用“存储器”(内存)来存放所要执行的程序的,而称之为CPU的部件可以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中的每一条指令,并加以分析和执行,直至完成全部指令任务为止。
四、总线(Bus):是微型计算机中用于连接CPU、存储、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的一组信号线和控制电路,是系统内各种部件之间共享的一组公共数据传输线路。
五、回收站:硬盘的部分存储区域六、文件:新建打开保存另存为页面设置打印七、编辑:撤消重复复制粘贴查找替换八、格式:字体段落分栏文字方向背景九、表格:绘制表格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绘制斜线表头表格属性十、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将地理位置分散、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按照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十一、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计算机传输介质连接设备十二、网络连接设备:网络适配器集线器交换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十三、国标字符集有6763个常用汉字十四、由三部分组成:十五、字母、数字和各种符号,共687个十六、一级常用汉字,共3755个,按汉语拼音排列十七、二级常用汉字,共3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列十八、基本思想:先把编制的程序存储起来,再用程序来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十九、“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在计算机中设置存储器,将二进制编码表示的计算步骤与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一经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依次取出存储内容进行译码和处理,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二十、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概念: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以通信媒体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的集合二十一、计算机:服务器、客户机和同位体。
二十二、传输介质: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之间、以及通信设备之间都通过传输介质互连,具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线、微波信道、卫星信道等。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课件
指令的功能
数据传输
在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内存之间传输数据。
算术运算
执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
逻辑运算
执行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控制流程
实现程序的跳转、循环、子程序调用等功能。
PART 04
中央处理器
CPU的功能
数据处理
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操作,处理数据。
控制功能
按照程序指令的要求,控制数据流动方向和方式 。
失。
高速缓冲存储器
定义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Memory)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 ,位于主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之间,用于缓存频繁访问的 数据和指令。
功能
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数据和指令的访问速度 ,通过将常用的数据和指令存储在高速缓存中,以减少对 主存储器的访问。
特点
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非常快,通常比主存储器快几 个数量级,但容量较小,只能缓存部分数据和指令。
解码
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解码,确定操作码 和操作数。
执行指令
根据操作码和操作数,由运算器执行 相应的操作。
存储结果
将运算结果存储到寄存器或内存中。
PART 05
控制方式
操作控制方式
指令控制方式
确定指令执行顺序,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
操作控制方式
根据指令操作码,确定指令执行的操作,包括数据传输、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使得程序设计变得更加 简单,因为程序可以存储在内存中,通过 内存地址来访问数据和执行指令。
促进软件工程发展
推动计算机产业进步
存储程序工作原理使得软件工程得以发展 ,因为这种原理使得程序更加模块化、可 维护和可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 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 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 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因此,尽管“图灵” 的奖金数额不算高,但它却是计算机界最负 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 诺贝尔奖 ”之称。
约翰· 冯· 诺依曼
约翰· 冯· 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 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 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 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 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即:(1)采用了二 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 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 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 的速度。
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 对 孩子的教育。冯· 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 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 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 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 1911年一1921年,冯· 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 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 论文,此时冯· 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 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 诺 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 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 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 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 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 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 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 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 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 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33年,冯· 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 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 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 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 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 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 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 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 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 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 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 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 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 论等教学思想。冯· 诺依曼在格论、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 力学、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 作过重要的工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他的自行车链条经常在半道上掉落,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去车铺修理 了。而图灵偏不,他在琢磨,发现这链条总是踏到一定的圈数时下滑, 图灵在骑车时就特别留心计算,于是能做到在链条下滑前一刹那戛然停 车!让旁人叹服不已,以为是在玩杂耍。后来他居然在踏脚旁装了一个 小巧的机械计数器,到圈数时就停,好换换脑筋想些别的问题。图灵的 脑袋转得比自行车飞轮还快。 用图灵的脑袋来破译德国的"谜"看来不是 什么难事。二战爆发后,图灵成为英国外交部通信部门战时公务员,主 要负责解码。他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破译了"谜"。而德国人还蒙在鼓里, 还以为他们的"谜"能一直迷下去,照用不误,泄露了大量的核心机密, 在战事上屡屡遭挫,战后,图灵被授予帝国勋章。至于图灵如何破译" 谜"的,由于英国政府严格的保密法令,一直没有公之于世。所以图灵 破译"谜"也成为一个"谜"。 早在30年代初,图灵就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 文《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他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但运算 能力极强的理想计算装置,用它来计算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可计算函数。 它由一个控制器和一根假设两端无界的工作带组成,工作带起着存储器 的作用,它被划分为大小相同的方格,每一格上可书写一个给定字母表 上的符号。控制器可以在带上左右移动,控制带有一个读写头,读写头 可以读出控制器访问的格子上的符号,也能改写和抹去这一符号。 这一 装置只是一种理想的计算模型,或者说是一种理想中的计算机。正如飞 机的真正成功得力于空气动力学一样,图灵的这一思想奠定了整个现代 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这就是电脑史上与"冯· 诺依曼机器"齐名的"图灵机"。
奠基性的工作者-----阿伦· 图灵
阿伦· 图灵正如美国电脑界有冯· 诺依曼一样,在英国电脑的进展中,也有一
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天才,他就是阿伦· 图灵(AlanTuring)。此人对于电脑技 术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英国现代计算机的起步的是从纳粹德国的" 谜"开始的。"谜"(Enigma)是一种密码电报机,由德国人在一战和二战之间 研制成功。"谜"能把日常语言变为代码,通过无线电或电话线路秘密传送。它 是一个木箱子,配有一台打字机,箱上有26个闪烁不停的小灯泡,与打字机 键盘的26个字母相对应。"谜"的设计无懈可击,有一套极精密的解码设置,非 一般的电报密码所能比拟。在内行人看来,平白如话,但在旁人,又是无从 索解的天书。因此,这台看似平常的机器,有了"谜"的称号。这样,德国的" 谜"引起了英国情报部门高度的兴趣。常规的解码方式奈何不了"谜",怎么办? 这时,天才的数学家图灵出现了。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开始 了他的数学天涯。一到那里,图灵开始崭露头角,毕业后去美国普林斯顿大 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就发明过一个解码器(Encipher),二战爆发后回 到剑桥。 在剑桥,图灵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怪才,常有出人意表的举动。他每 天骑自行车到离公寓3公里的一个叫布雷奇莱公园(BletchleyPark)的地方上 班,因常患过敏性鼻炎,一遇花粉,鼻涕不止,图灵就常戴防毒面具骑车上 班,招摇过市,成为剑桥的一大奇观。
图灵的贡献
(1)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发展了可计算的理论
对数字计算的一般结构、可实现性和局限性都产生了 意义深远的影响。 (2)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奠定了人工智 能的基础。 图灵奖 是 美国计算机协会 于 1966年 设立的,又叫 "A.M.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 计算机 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 家 艾伦· 图灵 ,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 家。
1954年夏,冯· 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 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 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 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 论、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 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 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 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他的公理化体系 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 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 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 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冯· 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 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 家研制的,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 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 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 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 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 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 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以便改进。 冯· 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 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 军。1945年,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 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 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 理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