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肿瘤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治疗学基础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标志物
▪ 非编码RNA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具有调节基因 表达的功能。 2.肿瘤组织中往往存在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因此检测非编 码RNA的变化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3.非编码RNA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肿瘤的精准诊断和预后评估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1.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 或释放到血液、体液中的物质,可用于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 和疗效监测。 2.表观遗传学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提高肿瘤的 早期诊断准确率。 3.通过研究肿瘤标志物相关的表观遗传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1.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对肺癌的早期诊断、 病情监测、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2.Cyfra21-1水平升高还可见于肺炎、肺结核等良性疾病,需 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标志物
表观遗传调控肿瘤标志物
▪ 组蛋白修饰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组蛋白修饰是另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染色体 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2.肿瘤组织中往往存在组蛋白修饰的异常,因此检测组蛋白修 饰的变化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3.组蛋白修饰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和灵敏度提供了新的工具。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 的参考信息。 2.通过检测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分期和预后,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诊疗 方案。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中的应用一、引言癌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高死亡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虽然癌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但表观遗传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在癌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重视。
二、表观遗传学是什么?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及遗传信息遗传方式多样性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与基因表达相关的变化,而非基因本身的变化。
在细胞发育、分化和信号传递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表观基因变化,这些变化是可以被遗传到下一代。
目前,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以及染色质结构等。
三、表观遗传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多遗传因素参与的疾病,其中表观遗传因素尤其重要。
例如,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期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中某些基因的DNA甲基化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甲基化模式与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此同时,组蛋白修改也是癌症发病机制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癌症细胞中常见的组蛋白修改包括: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和组蛋白乙酰化(HAT)等。
而调节这些组蛋白修改的酶也有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靶点。
四、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促进癌症机制的解析,同时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很多新的方向。
例如,一些已经被证明与癌症相关的DNA甲基化酶已经被开发成了药物,并且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被广泛应用:例如阿扎胺(Azacitidine)、去氧胸苷(Decitabine)等,已被FDA批准上市。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另一个应用是开发针对组蛋白修饰的药物。
以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为例,组蛋白乙酰化是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之一,它能够调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等重要的生命活动。
肿瘤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在肿瘤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探究 组蛋白修饰在肿瘤中的特征和规律,探究组 蛋白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等 过程的关系,以及寻找可作为肿瘤诊断和疗
效评估的组蛋白修饰标志物。
03
肿瘤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发 生发展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变化与肿瘤细胞增殖
表观遗传学变化是指基因表达的改变,而非基因序列 的改变。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 等修饰方式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观遗传学变化可以调控肿 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例如,某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改 变可以影响其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细胞增殖的速度和 程度。
VS
基因组印记在肿瘤中的研究主要包括: 探究基因组印记与肿瘤发生、发展、 转移和耐药等过程的关系,以及寻找 可作为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印记标 志物。
非编码RNA
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miRNA、lncRNA等。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基因 表达的调控,并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04
肿瘤表观遗传学的治疗策 略与药物研发
表观遗传学治疗策略
靶向DNA甲基化
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或激活 去甲基化酶,调节基因表达,抑 制肿瘤生长。
靶向组蛋白修饰
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或组蛋 白甲基化酶,改变染色质构象,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靶向非编码RNA
通过调控miRNA、lncRNA等非 编码RNA的表达,调节基因表达, 抑制肿瘤进展。
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探究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和规律,探究非编码RNA与肿瘤发生、发展、转 移和耐药等过程的关系,以及寻找可作为肿瘤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的非编码RNA标志物。
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肿瘤是医学上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其发生机制和进展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揭示出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的作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
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通过对肿瘤生长的分析,发现肿瘤细胞往往存在着许多基因的突变,其中有些突变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在细胞核中,基因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一个重要基本单位。
每个基因都含有一段DNA序列,而这段DNA序列中则包含了对应的蛋白质编码信息。
一旦基因突变发生,就会导致这段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细胞内的编码信息发生异变。
2.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细胞遗传信息储存和表达方式的学科。
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表观遗传学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都是由于某些表观遗传学修饰的结果。
表观遗传学主要涉及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方面。
它们可以通过影响甲基化、碱基修饰、结合因子等作用于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功能。
二、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肿瘤的进展机制是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肿瘤开始生长时,一些特定的细胞会对外界的刺激进行反应,并通过某些机制来激活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1. 内源性信号通路内源性信号通路是肿瘤进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它可以通过激活细胞的一些生长因子,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内源性信号通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肿瘤进展的过程中,一些正常的基因可能会遭受突变,从而导致内源性信号通路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生长因子不受抑制地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激活细胞,导致肿瘤的进展。
2. 外源性刺激外源性刺激是肿瘤进展的另一个关键机制。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表观遗传学指的是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不会改变DNA序列,但会影响基因调控。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的关系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如何影响个体表现而不影响DNA序列的学科。
在人类发育和生长过程中,DNA序列上的遗传信息始终不变,但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的变化则会影响个体的健康状态。
与DNA序列不同,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如何被维护、复制和转移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解答。
表观遗传学作为一个研究肿瘤发生和治疗的新兴领域,得到了日益增长的研究关注。
肿瘤的发生与治疗是复杂多变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
研究表观遗传学以一个新的视角来解析这些复杂环节,从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观遗传学调控与肿瘤发生和治疗的关系也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治疗的应用表观遗传学调控肿瘤中的基因表达并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恶性转化。
抑癌基因的失活和促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观遗传调控对这些基因的调节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一个最新研究成果是,如果在肿瘤中存在某些特定的调节分子,那么使用特定的药物可以恢复这些分子的表达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例如,药物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内化学信号的传导,从而降低肿瘤的生长并促进其自我毁灭。
这种药物和治疗肿瘤的方式都是以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为基础的。
此外,表观遗传学在免疫治疗中也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而表观遗传学则关系着对于癌症免疫应答的调控。
比如说ATM基因在癌症治疗中是一种很有效的肿瘤免疫质量增强剂,而调控该基因也是由表观遗传学控制的。
总的来说,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作用越来越显著。
展望未来,随着对体外分化信号和表观遗传控制机制的深入研究,表观遗传学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将日趋普及,并为癌症治疗与免疫治疗带来更加便利的实践方法。
表观遗传学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基础研究及其应用
表观遗传学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基础研究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意识到了传统基因遗传学的局限性,进而涌现出了一项新的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中的“表观”二字,是指在遗传层面上并非真正改变 DNA 序列,而是通过改变 DNA 包装或修饰状态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遗传信息。
本文将重点介绍表观遗传学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基础研究及其应用。
一、表观遗传学的分类表观遗传学在分子机制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DNA 甲基化,另一类是组蛋白修饰。
在 DNA 甲基化中,酶将甲基基团化附加在 DNA 基对上,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则是一类化学修饰方式,通过修饰组蛋白分子表面上的特定区域(如乙酰化、甲基化等等),来控制染色质的结构和开放程度,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二、表观遗传学的遗传基础研究1. 遗传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通过可靠的技术,包括 MeDIP-Seq、BS-Seq 和 ChIP-Seq 基因组范围技术等方法来研究表观遗传学的数据。
如利用 MeDIP-Seq 数据比较不同细胞类型的甲基化谱,探究表观遗传学在某些复杂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同时,基于表观遗传学的有关数据,能够揭示基因表达调控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层面的互作关系。
2. 表观变异研究表观变异是指在细胞的母体DNA中遗传和传递的一系列非编码 DNA 序列的不同。
它们可以导致细胞类型和个体的差异性。
表观变异不仅与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而且也可能涉及到环境和个人习惯方面的影响。
最近的大规模研究表明,许多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的重要性疾病能够在癌症、心血管病、自闭症、肥胖症和骨严厉症等疾病中找到基因的变异,为这些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三、表观遗传学的应用1.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诊断和治疗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诊断和治疗是患者个性化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可以根据患者的表观遗传学变异来进行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
例如,在某些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中,恢复表观遗传机制可以减慢生病的进展速度,从而减少严重后遗症的出现,达到治愈病情的目的。
肿瘤细胞生物学的机制研究
肿瘤细胞生物学的机制研究肿瘤是指由一组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所形成的病理性组织,它具有生命活动和增殖能力,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细胞的群体。
肿瘤形成的背景比较复杂,具有多种复杂的分子机制和细胞过程的调节。
肿瘤细胞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就是探究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转移、治疗抵抗机制等各方面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本文将从细胞生长、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和肿瘤微环境四个方面着手,详细探讨肿瘤细胞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一. 细胞生长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正常细胞快,它与细胞自身的生长调节、其外部环境和控制分子的作用密切相关。
正常细胞的生长受到各种调控机制的控制,例如许多细胞因子,如促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等,以及细胞生长和周期相关的蛋白质。
在肿瘤细胞方面,他们修改他们的生长调节系统,屏蔽生长抑制信号,从而促进细胞生长。
许多的肿瘤细胞产生许多的细胞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它们互相沟通,形成生长因子网络,增强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
二. 信号通路大多数肿瘤都涉及某些信号通路或其组分的功能紊乱。
信号通路是细胞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之一,负责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等进程。
许多信号通路中常见的是信号转导和细胞间信号处理通路,而在肿瘤中,这些通路出现了严重的故障。
许多肿瘤体系中的异常信号转导,导致的是肿瘤细胞抗放射线和化疗的能力增强、不正常的细胞粘附和移动能力、以及增加的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抵抗性等。
三.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指的是染色体上某些非编码区域的遗传信息,特别是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这种机制包括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等复杂过程。
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形成中,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是常见的。
肿瘤细胞的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异常,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和调节,从而控制细胞的增殖、病理分化和转移等进程。
四.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是指细胞周围的基质,包括细胞外基质和周围的细胞类型。
在这个环境中,肿瘤细胞和各种非肿瘤性细胞种类相互作用。
2018年国自然基金指南解读(二):面上、青年、地区,你们要的都在这里
2018年国自然基金指南解读(二):面上、青年、地区,你们要的都在这里作者:肥牛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上一期,老谈给大家解读了指南中的申请人条件、科研诚信、预算编报、合作研究以及限项规定,今天则继续讲解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这三大内容。
面上项目一面上项目概况先上一张表格,让大家了解一下整个国自然基金以及医学科学部的面上项目的大概情况。
由上表可知,医学科学部的项目数增长幅度13.03%远远超过整体增长幅度8.43%,这也正是医学科学部的平均资助强度明显下降以及平均资助率进一步走低的原因。
再来看一张有关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近两年资助情况的表格。
医学科学部总共分十个处,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中只有医学八处的资助率略有升高,升高了0.07%,其他九个处的资助率均下跌。
其中资助率最低的是十处,资助率只有16.22%;倒数第二是七处,为18.28%;倒数第三是六处,为18.65%。
另外,预计2018年度面上项目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是60万元/项,资助期限仍为四年。
而对于一些工作基础特别雄厚、特别优秀的创新性项目,可以给予面上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2倍的资金支持,也就是120万元/项。
二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强调内容1. 研究的原创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性一定要好。
2. 对获得较好前期研究结果的项目,鼓励开展持续深入的系列研究工作。
那什么叫“较好的前期研究结果”?无非三点:1)以前拿过基金,而现在的基金和之前的基金具有一个比较好的项目的承接性;2)之前发过的文章和申请的项目有一个比较好的承接性;3)前期研究结果具有比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拓展性。
3. 避免无创新性思想而盲目追求使用高新技术和跟踪热点问题的项目申请。
当然这句话在2016、2017年的指南中也有。
强调这一点的原因在于,在项目申请过程中,追星的现象非常显著,尤其是前两年因为“自噬现象”拿到了诺贝尔奖,大家便一窝蜂地去申请“自噬”的项目。
细胞分化与肿瘤转化机制
细胞分化与肿瘤转化机制肿瘤转化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旨在解释正常细胞如何发生癌变并成为癌细胞。
肿瘤转化与细胞分化过程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细胞分化与肿瘤转化机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本文将介绍细胞分化及其与肿瘤转化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肿瘤发病及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细胞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是指从未分化的受精卵内的细胞向一个多类型的细胞群体发展的过程。
简单来说,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通过不断分裂和成熟的过程,从而功能不同,形态和结构不同的细胞类型。
细胞分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1. 功能不同: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有一些细胞专门参与新陈代谢,有一些细胞则用于传递信息等等。
2. 形态和结构不同:不同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代表性的如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不同。
3. 物质合成不同:不同的细胞合成的物质也是不同的。
比如,肌肉细胞主要合成肌肉蛋白质,而神经元合成的物质则主要是细胞膜等。
4. 分化程度不同:分化多的细胞和分化少的细胞功用不同。
分化得多的细胞可能会失去再分化的能力,而分化得少的细胞具有再分化的能力。
二、肿瘤形成的基础肿瘤是肿瘤细胞组成的新生组织,它们具有自主增殖的能力。
不同于正常细胞,它们不再遵循机体正常细胞的生长规律,而是无限制的、异于常性的增长和分裂。
癌症的发生可以归咎于一系列的基因异常,这些异常在不同细胞类型中有不同表现。
目前主要的异常因素包括肿瘤抑制因子的损失,增殖因子的过度表达和突变,以及DNA的缺陷等。
三、细胞分化与肿瘤转化机制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细胞分化与肿瘤转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
虽然目前并没有认为肿瘤是一种分化过程的逆转,但是这两个过程存在一些相同点。
1. 表观遗传学变化:表观遗传学变化是肿瘤形成的首要因素之一。
表观遗传学变化通过调节基因的开放和关闭而对细胞的分化状态产生影响。
因此,表观遗传学变化在分化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分化的拮抗物:分化的拮抗物可以使分化的程度得到控制,这在肿瘤转化中也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
表观遗传学
6.癌基因种系突变和抑癌基因种系突变: 通常情况下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处于动态平 衡,使细胞处于正常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状态中, 一旦抑癌基因有遗传缺失,癌基因活性异常, 细胞过度生长则倾向肿瘤的发生。
肿瘤分子遗传学新进展
DNA水平的研究: 1. 定位克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利用各种DNA多态性标记对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进 行染色体定位进而克隆该基因。 2.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 比较基因组杂交是将荧光素分别标记在去除了重 复序列的肿瘤及正常细胞基因组DNA上,然后分别与 正常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对该两种不同探针与各个 染色体杂交后的信号进行比较,以了解该肿瘤中细胞 在不同染色体上缺失或扩增的状态。1. Nhomakorabea2.
E-cadherin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 68.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其蛋白表达 有明显的相关性。 RASSF1A在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 58.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其高甲基化与 cyclin D1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3. HLTF基因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 45.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4. TSP1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35.4%,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其蛋白表达有明显的 相关性, 且其在贲门腺癌中的高甲基化与 TGF-β1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肿瘤的遗传学与表观遗 传学研究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途径的复杂多阶段 过程。 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决 定了什么样的易感个体患癌。
传统的由多途径多步骤的基因突变引起肿 瘤的观点日益受到挑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研究者认为,肿瘤最早的发生可能源自干细胞 阶段的表遗传学改变(epigenetic alterations)。
国家基金申报书: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制0-G---1.
项目名称: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表观遗传机制首席科学家:尚永丰北京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本项目瞄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前沿,整合国内优秀研究人员,系统深入地开展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如下:阐明表观遗传关键机制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明确表观遗传调控在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揭示EMT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及细胞重编程机制;阐明细胞微环境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整合各种信息数据,描绘乳腺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网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和完善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的技术体系,实现我国在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为恶性肿瘤预警、诊断、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和新靶标,发现几个潜在的可以用于乳腺癌、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分子靶标,并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立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
五年预期目标:1、发现一批新的组蛋白修饰因子,探明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筛选一批肿瘤相关ncRNA,鉴定一批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新的ncRNA分子靶标;鉴定一批新的EMT关键调控因子;发现针对转移型乳腺癌、肺癌的新的有效治疗靶点。
2、建立一整套适应于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体系。
3、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研究生(含硕、博)50名以上、博士后12名以上。
4、在国际一流杂志(IF>10)发表论文8篇以上,在有影响力的杂志(IF>5)上发表论文25篇以上。
三、研究方案本项目分为六个课题,将全面系统地研究乳腺癌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表观遗传机制,为乳腺癌和肺癌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分子标志及药物靶标。
前三课题分别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三个不同角度,分析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研究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分子调控机理;第四课题将对肿瘤转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即上皮-间质转换的细胞重编程机制进行探讨;第五课题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探讨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尤其是侵袭转移的影响;第六课题整合所有的信息,描绘乳腺癌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调控网络。
表观遗传学的进展与应用
表观遗传学的进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活动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机制,其研究成果也可应用于一系列医学、药理学、农业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表观遗传学的进展与应用,以及其未来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潜力。
一、表观遗传学的基础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功能最终如何由环境因素及随机现象所决定的机制。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副本”的修改,这些修改不会改变我们的DNA序列,但却会影响我们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方式。
这些修改包括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
最新研究表明,除了生命开端时的遗传信息外,表观遗传学还观察到环境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心理影响、污染物等。
二、表观遗传学的进展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进展。
例如,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表观遗传学对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脑神经细胞里,表观遗传学的异常过程可能会导致自闭症、肌肉萎缩等疾病的出现。
而在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表观遗传学也有所应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如烟草使用、环境污染)及基因多态性使得它们的表达被修改,从而导致心脏失调和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因此,研究表观遗传学对确保健康成为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三、表观遗传学在经济和农业方面的应用除了应用于医学领域,表观遗传学还被应用于经济和农业领域。
例如,这一新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提高生产力,促进作物种植甚至改变昆虫的表现形态。
在动物育种和植物育种方面,表观遗传学的应用已经带来了许多好处。
比如,科学家们使用表观遗传学手段来改良农作物的特性,使之对抗疾病、气候和肥料的不良影响,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力。
四、表观遗传学的未来在未来的几年里,表观遗传学将继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表观遗传学将有更多的机会对生命科学、医学和经济学取得重大突破。
973课题标书 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
项目名称: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首席科学家:起止年限:依托部门:一、研究内容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将探索和回答:细胞内DNA甲基化和染色质修饰的表观遗传谱式的建立及其动态平衡的维持机制;表观遗传信息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对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失调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本项目组织了国内优秀团队,分四个部分八个课题,开展从基础到临床,临床到基础两个方向的研究,将细胞增生性疾病(肿瘤)和(神经)细胞退行性疾病与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部分采用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的细胞、动物模型,从分离筛选调控染色质修饰的因子出发,研究细胞如何建立和维持表观遗传谱式的机制,阐明负责细胞增殖、分化与功能特化的关键基因在染色质水平上的转录调控规律。
第二部分从基础和病理两个方面研究肿瘤细胞去分化及无节制增殖的表观遗传学基础,揭示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的异常及其动态变化。
第三部分研究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和死亡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中重要功能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染色质重塑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引起神经细胞定向分化及病变的环境因素对表观遗传网络的影响。
第四部分针对正常细胞生长分化与疾病状态下基因组甲基化谱式重编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以表观基因组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手段,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资料,规模化系统鉴定发生表观遗传调控异常的疾病相关基因,确定这些基因在药物筛选与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
本项目四个部分,分别侧重于表观遗传学基础问题、肿瘤细胞去分化与增生、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的分化与死亡和高通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较系统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既突出重点,又相互促进。
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本项目瞄准肿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表观遗传学基本问题,整合国内优秀团队,通过从基础到临床,临床到基础二个方向的研究,从染色质水平上揭示表观遗传调控缺陷及其动态变化与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肿瘤及以老年痴呆症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引起相关功能基因发生表观遗传调控紊乱的关键信号分子、途径及网络;绘制一个正常生长分化过程中细胞响应内外因子变化而发生分化、功能特化及死亡,连接受体、转录因子、转录调控顺式元件及染色质修饰酶的运行通路,从而建立研究病理变化的参照系统;获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以期发现一些针对几类重要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作用靶点,为这些人类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作出贡献。
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是近年来在肿瘤学领域中崭露头角的研究方向。
它覆盖了一系列与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状态相关的修饰,包括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下面将对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肿瘤的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肿瘤是由一系列致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
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肿瘤细胞还出现了染色体异常、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改变,这些都属于表观遗传学的范畴。
肿瘤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可以导致DNA序列的变化,从而改变基因的正常功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我们来具体了解肿瘤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DNA甲基化是最为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之一。
在正常细胞中,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位点上,通过DNA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基团添加到CpG位点上的胞嘧啶上。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DNA甲基化状态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全基因组或某些特定基因区域的甲基化程度的增加或减少。
这些甲基化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基因的转录以及染色质的结构和稳定性。
除了DNA甲基化外,组蛋白的修饰也是肿瘤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组蛋白是一种包裹DNA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
组蛋白修饰通常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
在肿瘤细胞中,组蛋白修饰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导致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或激活。
例如,H3K27me3修饰的增加可以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此外,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非编码RNA是指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其中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在肿瘤中,非编码RNA的表达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耐药性等特性。
肿瘤的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肿瘤的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肿瘤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我们对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基因组学研究显示,肿瘤是由一系列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引起的。
例如,是由组蛋白蛋白修饰因子、微小RNA和其他表观遗传因素的异常活动引起细胞分化和增殖混乱而导致肿瘤。
通过对癌症细胞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序,现在已知的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突变和变异已经超过了20,000个。
这些突变和变异不仅使肿瘤细胞失去正常细胞的限制和控制机制,而且还使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生存和生长能力。
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看,肿瘤发生的关键在于基因表达的异常。
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组如何被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以及非编码RNA等因素影响。
这些调节因子控制了基因的表达状态,包括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
基因表达异常是癌症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
例如,miRNA的异常表达对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肿瘤表现为失去miRNA的调节作用。
此外,转录因子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转录因子是控制基因表达的蛋白质,通过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中通常呈现出高表达的状态,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不仅限于一种类型的肿瘤,而是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都表现出现。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新药和治疗方法的思路。
例如,针对肿瘤的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的药物已经开始进入临床试验,其中一些药物已经得到FDA的批准。
此外,肿瘤的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还可以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肿瘤患者的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特征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学分析,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分期是基础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
表观遗传学研究可以为选择针对肿瘤反应最好的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指导。
总的来说,肿瘤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各种癌症的分子机制中。
这些研究可以为癌症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指导。
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疾病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物质基础方面的药物疗法,在现代医学中尚属于传统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某些特定疾病,尤其是癌症治疗,传统疗法效果并不理想。
这时候,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的出现,为治疗这些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所谓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就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特定的表观遗传标记开关,来控制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提高肿瘤细胞免疫活性、减少化疗毒副作用的目的。
在肿瘤治疗中,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有很多应用,比如:1.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设计出相应的免疫疗法。
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肿瘤免疫系统的抗肿瘤监控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 改善肿瘤化疗耐药性: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往往会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化疗效果不佳。
而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可以影响肿瘤细胞中的修饰酶,从而影响肿瘤抗药性的形成,改善肿瘤的化疗效果。
3. 诊断与预测: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可以通过碳基突变检测,识别肿瘤的某些表观遗传学标志物,用以诊断及预测疾病。
观念变革,去除传统“刀割毒灼”的思维传统医学以手术、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癌症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们会对身体其他部位造成副作用,甚至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失衡,从而为肿瘤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
而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的出现,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该如何操作?免疫表观遗传学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来改变肿瘤细胞的表达和功能。
具体来说,就是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建立一个间接通信的桥梁,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及其抗药性机制。
可以用的方法有:1. 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已经有几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改变肿瘤细胞中的表观遗传修饰酶。
例如,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切除H3K27me3抑制作用的基因,或引入改变PPARγ表达的合成体,都可以实现肿瘤细胞的抑制。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肿瘤治疗新策略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肿瘤治疗新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肿瘤病变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随着对肿瘤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理解,科学家们开始关注表观遗传学的作用,发展出一系列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肿瘤治疗新策略,这些策略为治疗肿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 表观遗传学是什么?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等现象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不同于DNA序列的遗传变异体,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
这些变异涉及到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功能,从而影响到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研究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
2.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治疗肿瘤病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分子的紊乱。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杀死癌细胞来治疗,如化疗、放疗和手术等。
然而,这些方法也会影响到正常细胞,导致副作用和治疗失败。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肿瘤治疗方法则从调控肿瘤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入手,通过干预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情况来治疗肿瘤。
3.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肿瘤治疗方法(1)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肿瘤细胞的DNA甲基化异常,导致一些抑癌基因的失活和一些促癌基因的激活。
因此,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它们可以抑制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恢复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少促癌基因的表达。
(2)组蛋白修饰酶抑制剂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修饰中另一种重要形式。
它涉及到组蛋白上的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
肿瘤细胞的组蛋白修饰也发生异常,导致某些抑癌基因的失活和促癌基因的激活。
因此,组蛋白修饰酶抑制剂可以干预肿瘤细胞的组蛋白修饰异常,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技术可用于抑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它可以通过特定的siRNA或shRNA与肿瘤相关基因的mRNA发生特异性杂交,从而使该mRNA被递减酶降解,并最终导致对应蛋白质的表达下调,从而减少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表观遗传组学—肿瘤精准治疗的新靶标
表观遗传组学—肿瘤精准治疗的新靶标闫文姬;郭明洲【摘要】以肿瘤遗传学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已对肿瘤的临床治疗产生影响,例如用于治疗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但只有少部分患者具有这种遗传学改变.表观遗传在各种肿瘤中均发生异常改变,且在一定条件下表观遗传改变可以逆转,因此,以表观遗传学为基础的精准治疗将更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已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改变可作为化疗药的敏感性标志物,如MGMT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对烷化剂敏感的标志物,CHFR甲基化是胃癌对多西他赛耐药的标志物等.表观遗传药物也已用于临床,如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ecitabine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已用于肿瘤的治疗.目前,许多针对表观遗传调控关键分子的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联合应用不同的表观遗传药物或化疗药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5(024)005【总页数】3页(P491-493)【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精准治疗【作者】闫文姬;郭明洲【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51 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的概念个体化医学(personalized medicine)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 世纪,Stepanov 认为“医生是治疗患者而不是治疗疾病,即使针对同样一个疾病,每一个患者都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
早在2008 年,Collins[2]就预测在6 ~8 年内,基于人类基因组的个体化治疗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15 年1月30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加速启动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的研究计划(/precisionmedicine)[3]。
在《Toward Precision Medicine》书中即引入了精准医学的概念,建议按照不同患者的分子水平改变对疾病进行更准确的分类、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于宇 排名:5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对本项目贡献: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能够与 MutT 相关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MTH2(MutT homolog2)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 PCNA 自身的稳定性。而紫外线照射会诱导
PCNA 发生乙酰化,进而导致两蛋白解离,加快 PCNA 的降解速度,并由此引发紫外线引 起的肿瘤细胞中的 DNA 合成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代表性论文 3)。对第一发现点做出贡 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课题组在该项目上共发表 SCI 论文 15 篇,其中八篇代表性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达 440 次, 其中他引 396 次,单篇最高他引 116 次。主要论文受到 Nature、Science 及 Cell 系列多篇文 章的引用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在国际国内同领域内受到关注与重视,2010 年发表的 NCB 论 文和 2008 年发表的 JBC 论文均被 Nature China 列为研究亮点。第一完成人朱卫国教授被邀 在 JBC、Oncogene、Cancer Research 等主流杂志审稿数十篇,也应邀在多个国际学术大会上 做主题发言。培养 35 名研究生,其中已毕业 15 名博士研究生。
6. Wang H, Zhao Y, Li L, Mcnutt MA, Wu L, Lu S, Yu Y, Zhou W, Fen g J, Chai G, Yang Y, Zhu WG. An ATM- and Rad3-related (ATR) Signaling Pathway and a Phosphorylation -Acetylation Cascade Are Involved in Activation of p53/p21Waf1/Cip1 in Response to 5-Aza-2'-deoxycytidine Treatment. J Biol Chem,. 2008 Feb 1;283(5):2564-74.
5. Wu L, Wang X, Li L, Zhao Y, Lu S, Yu Y, Zhou W, Liu X, Yang J, Zheng Z, Zhang H, Feng J, Yang Y, Wang H, and Zhu WG . HDAC inhibitor depsipeptide activates silenced genes through decreasing both CpG and H3K9 methylation on the promoter. Mol Cell Biol, 2008, 28:3219-3235.
7. Zhao Y, Lu S, Wu L, Chai G, Wang H, Chen Y, Sun J, Yu Y, Zhou W, Zheng Q, WuM, Otterson GA, Zhu WG. Acetylation of p53 at lysine 373/382 by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depsipeptide induces expression of p21(Waf1/Cip1). Mol Cell Biol. 2006 Apr;26(7):2782-90.
近年来朱卫国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表观遗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 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肿瘤发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 机制研究。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科学进展。主要创新点包括:1.在生化与分 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领域,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不仅可以诱导组蛋白乙酰化,还 可以诱导非组蛋白发生乙酰化,其抑制肿瘤作用可能与 HDACi 诱导的乙酰化 p53 及 FoxO1 有关。并且发现第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2 参与抑制肿瘤细胞自噬的生物学过程(代 表性论文 1,2,3,4,7)。2.在表观遗传学领域,提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抑制 DNA 甲基化 的新机制,认为 DNA 甲基化也可能是基因失活的伴随现象,组蛋白修饰引起的染色质变化 可能是基因失活的关键(代表性论文 5)。3.在肿瘤治疗学领域,阐明了去甲基化药物-核苷 衍生物(5-氮脱氧胞苷)和去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广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证 明 5-氮脱氧胞苷在该模型中并不完全依赖于调节 DNA 甲基化,而是与诱导 DNA 损伤有关 (代表性论文 6,8)。课题组在 HDACi 研究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其科学意义在于:1.对表观遗传治疗肿瘤的模型建立做出了贡献。在首次用去甲基化药物 5氮脱氧胞苷和 HDACi 联用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基础上,探索了其机制,使肿瘤表观遗传治 疗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扩展。2.有机的将 DNA 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联系起来,对表观遗传机 制的研究有促进作用。3.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机制深化并与非组蛋白乙酰 化的效应(如自噬等)有机联系起来。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Liu X, Wang D, Zhao Y, Tu B, Zheng Z, Wang L, Wang H, Gu W, Roeder RG, Zhu WG. Methyltransferase Set7/9 regulates p53 activity by interacting with Sirtuin 1 (SIRT1).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Feb 1;108(5):1925-30.
姓名:赵颖 排名:2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对本项目贡献:发现细胞浆内 FoxO1 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2 相互结合,在营养饥饿或 氧化刺激时二者脱开,使 FoxO1 发生乙酰化诱导自噬,从而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确立 了抑癌蛋白依赖于自噬来抑制肿瘤的新机制(代表性论文 2)。阐明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 制 剂 抑 制 肿 瘤可 能 与 乙酰 化 p53 及 FoxO1 相关 , 如 发 现组 蛋 白 去乙酰 化 酶 抑 制剂 depsipeptide 通过乙酰化 p53 的 373/382 位赖氨酸而促进 p53 结合到 p21 的启动子区域, 增加 p21 的表达(代表性论文 7),发现 FoxO1 作为转录因子可以在细胞核内被组蛋白去乙 酰化酶抑制剂 depsipeptide 诱导发生乙酰化,进而促进其下游基因促凋亡因子 Bim 的表达, 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代表性论文 4)。对第一发现点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Yang Y, Zhao Y, Liao W, Yang J, Wu L, Zheng Z, Yu Y, Zhou W, Li L, Feng J, Wang W, Zhu WG. Acetylation of FoxO1 Activates Bim Expression to Induce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Depsipeptide Treatment. Neoplasia 2009 Apr;11(4):313-24.
姓名:杨洋 排名:4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对本项目贡献:发现 FoxO1 作为转录因子可以在细胞核内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depsipeptide 诱导发生乙酰化,进而促进其下游基因促凋亡因子 Bim 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 发生凋亡(代表性论文 4)。对第一发现点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人及学术贡献:
姓名:朱卫国 排名:1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对本项目贡献: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实施,数据分析撰写论文,是新理论或发现的主要贡 献人,对三个发现点做出重要贡献。 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和建立了去甲基化药物-核苷衍生物(5-氮脱氧胞苷)
和去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广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模型,提出了表观遗传机制的新观点; 阐明了 DNA 甲基化本身可能不是导致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提出在 DNA 去甲基化药物诱 导 DNA 损伤时,肿瘤细胞具有修复 DNA 损伤的作用,但 HDACi 则有抑制 DNA 损伤修 复的作用,科学地解释了表观遗传治疗的理论基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2. Zhao Y, Yang J, Liao W, Liu X, Zhang H, Wang S, Wang D, Feng J, Yu L, Zhu WG Cytosolic FoxO1 is essential for the induction of autophagy and tumor suppressor activity Nature Cell Biology, 2010 Jul;12(7):665-75.
姓名:王海英 排名:3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对本项目贡献:证实去甲基化药物 5-氮脱氧胞苷的主要作用可能在于其 DNA 损伤作用,发 现 5-氮脱氧胞苷诱导的 DNA 损伤反应通过 ATM/ATR 途径激活 p53-p21 通路 (代表性论文 6)。对第三发现点做出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Yu Y, Cai JP, Tu B, Wu L, Zhao Y, Liu X, Li L, McNutt MA, Feng J, He Q, Yang Y, Wang H, Sekiguchi M, Zhu WG.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s protected from degradation by forming a complex with MutT homolog2. J Biol Chem. 2009 Jul 17;284(29):19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