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常见肿瘤
颅内肿瘤资料
诊断
脑超 脑电图 头颅X摄片 头颅CT 头颅MRI
脑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技术
SPET
PET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局灶性症状 根据病变的所在部位
引起颅内压增高
1.肿瘤体积 2.肿瘤周围脑水肿 3.脑脊液循环梗塞 4.静脉回流障碍
局灶性症状
额叶肿瘤
中央沟
中央沟
胶质瘤 脑膜瘤 先天性肿瘤 转移瘤
神经鞘瘤 脑膜瘤
上皮样囊肿
听神经瘤
听神经, 面神经损害 后组颅神经损害 对侧锥体束症阳性 同侧感觉障碍 小脑共济失调
脑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End
破坏视束或视放射病变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视野缺损
2.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 3. 癫痫发作
4. 幻觉
顶叶肿瘤
胶质瘤
顶叶
脑膜瘤
转移瘤
1. 感觉障碍 2. 体象障碍: 3. 结构失用症
枕叶肿瘤
对侧下象限视野缺损
中央区肿瘤
胶质瘤 脑膜瘤
1. 运动障碍 2. 感觉障碍 3. 癫痫发作:
Todd 麻痹
1.精神症状: 近记忆减退
2. 癫痫发作 3. 锥体束损害:
4. 运动性失语: 5. 额叶共济失调:
病变对侧瘫痪 对侧中枢性面瘫
左侧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
6. 强握反射和摸索运动:
额上回 额桥小脑束受损
7. Foster-Kennedy 综合症:
额叶底部肿瘤
颞叶肿瘤
胶质瘤 脑膜瘤
1. 视野改变:
发作性头痛与体位变动有关!
鞍区肿瘤
垂体腺瘤 颅咽管瘤
脑膜瘤 胶质瘤 上皮样囊肿 异位松果体瘤
颅内肿瘤分类
颅内肿瘤分类
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颅骨内部的肿瘤,包括颅内脑肿瘤和颅内脊髓肿瘤。
它们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根据肿瘤的组织类型、生长速度、症状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组织类型,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瘤、转移性肿瘤等。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由脑细胞组成,包括星型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等。
脑膜瘤则起源于脑膜,包括脑膜瘤、脑膜瘤病变等。
神经鞘瘤是由神经鞘细胞组成,包括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等。
垂体瘤则起源于垂体,包括垂体腺瘤、垂体癌等。
转移性肿瘤则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
根据生长速度,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侵袭性小,预后良好。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对周围组织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根据症状,颅内肿瘤可以分为局灶性症状和全脑症状。
局灶性症状是指肿瘤发生在特定区域引起的症状,如颞叶肿瘤引起的记忆力下降、嗅觉丧失等。
全脑症状则是指肿瘤对整个脑部功能的影响,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
综合上述分类方式,可以制定出更加精准的颅内肿瘤分类体系。
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颅内肿瘤分类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1 -。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胶质瘤二、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少突胶质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 40%,占颅内肿瘤的 17%;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 I-Ⅳ级: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中 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 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 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影像学表现1.CT:1幕上 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2.MRI:1幕上星形细胞瘤: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肿瘤内出血多数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钙化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 CT;Gd—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瘤;2小脑星形细胞瘤: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较多见29床孙其豪,其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晰;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囊变区T1WI 信号更低;注射 Gd—DTPA 后,肿瘤实质部分可明显强化,亦可轻度强化;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需与无钙化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单发转移瘤、近期发病的、、淋巴瘤等鉴别;小脑星形细胞瘤尚需与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鉴别;三、髓母细胞瘤:四、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胚胎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6%;主要见于儿童,75%发生在 15 岁以下,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几乎全部发生在小脑,主要在小脑蚓部;此瘤最好发生脑脊液转移,并广泛种植于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椎管;囊变、钙化、出血均少见;临床常见躯体平衡障碍,共济运动差,高颅压征象;对放射线敏感;影像学表现1.CT显示肿瘤位于后颅窝中线区,边界清晰;平扫呈略高或等密度,约半数的肿瘤四周有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增强.肿瘤阻塞第四脑室致使幕上脑室扩大;肿瘤可通过脑脊液循环至幕上脑凸面或脑室系统;2.MRI 示肿瘤常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等信号或者高信号;常见有中度或重度;鉴别诊断需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鉴别;五、:六、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与硬脑膜相连;多见于成年人;居脑实质外,多为球形,包膜完整,可有钙化或骨化,质地坚硬,少有囊变、坏死和卒中;肿瘤生长缓慢,血供丰富;多紧邻颅骨,易引起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甚至穿破颅骨向外生长;影像学表现1.X线头颅平片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及骨质改变;骨质变化包括增生、破坏或同时存在;2.CT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以宽基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平扫大部分为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大部分肿瘤有轻度瘤周水肿;瘤内钙化占10%-20%,出血、坏死或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显着强化,边界锐利;可有局部颅骨增厚等征象;3.MRIT1WI等信号,T2WI多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部信号可不均匀;四周水肿在T1WI 上为低信号, T2WI 上为高信号;钙化在MRI呈低信号,因肿瘤血管丰富,其内尚可见流空血管影;有时在脑膜瘤与水肿之间可见低信号环;注射Gd—DTPA,肿瘤出现明显均匀强化,可显示肿瘤邻近区脑膜尾征;鉴别诊断位于大脑凸面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鉴别;位于鞍结节者需与、脑鉴别;位于颅后窝者需与、鉴别;四、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8%;成年人多见;多见于女性; 按肿瘤的大小分为垂体微腺瘤:限于鞍内,直径不超过l cm;垂体大腺瘤,直径大于 1 cm 且突破鞍隔;按肿瘤分泌功能分为有分泌激素功能: 泌乳素腺瘤、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素腺瘤等;无分泌激素功能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临床表现有:①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等;②内分泌亢进的症状,如泌乳素PRL腺瘤出现、泌乳,生长激素H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库欣综合征等;影像学表现1.X 线平片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鞍底下陷;2.CT:1垂体微腺瘤:CT需采用冠状位薄层扫描;CT 主要表现为:①垂体高度异常,正常垂体一般在8 mm 以下,高于8 mm 者为异常;②垂体内密度异常,多为低密度;③垂体上缘膨隆,尤其是局限性不对称性上凸;④垂体柄偏移;⑤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2垂体大腺瘤:肿瘤多呈圆形,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平扫大多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大多数强化均匀,坏死、液化区不强化;肿瘤向上压迫室间孔,向下可突入蝶窦,向旁侧侵犯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可将明显强化的颈内动脉推移向外甚至包裹;3.MRI:1垂体微腺瘤:T1WI 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伴出血时为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垂体高度增加,上缘膨隆, 垂体柄偏斜与 CT 所见相同;Gd—DTPA动态增强后,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可高于垂体;2垂体大腺瘤:鞍内肿瘤向鞍上生长,冠状面呈状;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鞍上池受压变形、闭塞;肿瘤向鞍旁生长,影响颈内动脉和 WIllis环;鉴别诊断微腺瘤需与空蝶鞍鉴别;大腺瘤需与颅胭管瘤、脑膜瘤、动脉瘤等鉴别,能否见到正常垂体为其主要鉴别点之一;四颅胭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4 %,占鞍上肿瘤的 50%常见于儿童,20岁以前发病接近半数多位于鞍上;肿瘤可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多见,占 %囊壁和肿瘤实性部分多有钙化临床表现:儿童以发育障碍、颅压增高为主;成人以视力视野障碍、精神异常及垂体功能低下为主;影像学表现1.CT鞍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以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呈低、等、高或混杂密度,大多数病例在实体部位与囊壁可出现钙化,可呈囊壁壳组称化或实体肿瘤内点状、不规则形钙化增强扫描:2/3 的病人有强化,囊性者呈环状或多环状囊壁强化,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若室间孔阻塞则会出现脑积水;2.MRI颅胭管瘤MRI信号变化多;T1WI高、等、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与病灶内蛋白、胆固醇、正铁血红蛋白、钙质的含量多少有关;T2WI以高信号多见,但钙化可为低信号;注射 Gd—DTPA 后,肿瘤实质部分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囊性肿瘤呈环状增强;鉴别诊断囊性颅胭管瘤需与囊性、上、皮样囊肿、蛛鉴别;实性颅胭管瘤需与脑膜瘤、垂体瘤、巨大动脉瘤、生殖细胞瘤等鉴别;六、听神经瘤:瘤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的8%- 10%,占后颅窝肿瘤的 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好发于中年人;早期位于内耳道内,生长缓慢,可长入桥小脑角;肿瘤长大可囊变,内听道扩大;多为单侧,偶可累及两侧,可与或脑膜瘤并发;临床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综合征,即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影像学表现1.X线头颅平片常表现为内耳道、内耳道口的扩大和邻近骨质破坏;2.CT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听道为中央,内耳道漏斗状扩大;肿瘤多为类圆形;平扫多呈等密度,也可为低密度、高密度和混合密度,易发生囊性改变;半数肿瘤四周有水肿但较轻;桥小脑角池闭塞,而相邻脑池扩大;肿瘤增大可压迫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形成阻塞性脑积水;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未强化区为囊性坏死;3.MRI肿瘤位于桥小脑角,与硬脑膜呈“D”字相交,不均匀长T1、长T2 信号;多有囊变,囊变区在 T1WI 上显示为明显低信号,在T2WI 则显示为高信号Gd—DTPA 增强检查,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变部分无强化;当听神经瘤较大时可出现明显的脑外占位征象;管内微小听神经瘤T1WI仅表现为双侧听神经不对称,T2WI 略高于正常听神经,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表现为听神经束增粗且明显强化;鉴别诊断当听神经瘤不典型或肿瘤较大时,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胆脂瘤及三叉神经瘤鉴别;七、血管母细胞瘤:又称成血管细胞瘤或血管网状细胞瘤,是真性血管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2%该瘤90%发生于小脑半球多见于 20-40 岁中青年人分囊性和实性两种;在小脑多呈囊性,常有小的壁结节;影像学表现1.CT:大多数在后颅窝出现边界清晰的囊性低密度区,壁结节较小,多为等密度,突人囊内;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增强,囊壁可呈细条、不连续的强化;实性肿瘤中间坏死,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实性肿瘤四周可有轻度或中度脑水肿;四脑室受压移位,幕上梗阻性脑积水;2.MRI:T1WI低信号囊性肿块,囊壁上可见较小等信号壁结节,T2WI囊肿表现为高信号,壁结节为等信号;病灶外常有一根或数根较粗大血管伸人病灶;用Gd—DTPA增强扫描,壁结节强化明显,囊壁不增强或仅有稍微增强;鉴别诊断囊性血管母细胞瘤需与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蛛网膜囊肿、小脑单纯性囊肿等鉴别; 血管母细胞瘤呈环形强化需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脓肿鉴别;八、脑转移瘤:较常见,占颅内肿瘤的3%-13%,CT证明的颅内肿瘤中约15%-30%为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原发肿瘤男性以转移最多,女性以转移最多;临床上lO%-15%查不到原发肿瘤;转移瘤多位于皮质髓质交界区;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共济失调、视乳头水肿等;5%-12%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表现1.CT平扫肿瘤高、等、低、混杂密度均有;60%-70%的病例为多发,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肿瘤小者为实性结节,大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小肿瘤大水肿为转移瘤的特征,但 4 mm 以下小结节常无水肿;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环壁较厚,不规则;2.MRI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肿瘤四周水肿广泛,占位效应明显;注射Gd—DTPA 后,肿瘤有明显强化;转移瘤强化形态多种多样,如结节状、环形、花环状,有时内部还有不规则小结节;有出血的转移瘤,提示来自黑色素瘤、绒癌、和肺癌等;鉴别诊断多发性病灶需与多发脑脓肿及淋巴瘤、多中央性胶质瘤、多发性结核瘤鉴别单发大的转移瘤需与星形细胞胶质瘤及脑梗死等。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常见颅内肿瘤的CT表现
常见颅内肿瘤的 CT表现摘要:对于我国目前针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案一般采取的就是只有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就尽最大的能力将其肿瘤进行手术切除,这是目前临床当中对于治疗颅内肿瘤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
因此在手术前的CT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常见的颅内肿瘤的CT表现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字常见颅内肿瘤 CT表现1.常见的颅内肿瘤部分学者称常用手机容易得脑肿瘤。
但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手机与脑瘤之间的因果关系。
只是在动物实验中,长时间暴露在超强电磁辐射下的动物有出现异常的报告。
目前可以肯定的、与脑部肿瘤有关的致癌物就是染发剂。
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染发8次以上、染发超过25年的人罹患淋巴瘤的风险最高,比正常人升高了2.1倍;尤其是使用永久性染发剂的女性,罹患淋巴瘤的风险更高。
这可能是因为永久性染发剂中加入了氧化剂,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致癌物。
对于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颅内肿瘤而言,其病理的起源一般主要是颅骨、脑膜、血管、垂体、颅神经、脑实质以及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这是我们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次就是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最为普遍。
其中肿瘤密度的特征主要是有肿瘤内部的含水量以及瘤体内部的物质及其本身的病理所决定的。
每个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病人的颅内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但是有的病人肿瘤表现为高密度甚至情况比较严重的表现为到底混杂密度。
由于每个病人自身的体质都是各异的,因此导致了脂肪、出血、钙化以及囊变和坏死的密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导致了其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肿瘤的类型主要有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以及脑转移瘤这几种,当然这里只是对于颅内肿瘤中的类型列举了几种出来。
因为每种致使的病因都是不一样的,就如上文中列举出来的脑转移瘤,在临床中其发病的病人年龄多为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并且肿瘤多位于顶枕区,在大脑当中的小脑以及脑干当中比较常见。
颅内肿瘤分类
颅内肿瘤分类
颅内肿瘤是指位于颅骨内部的肿瘤,由于颅骨的结构特殊,颅内肿瘤的治疗相对复杂。
根据组织学和临床表现,颅内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胶质瘤:起源于脑胶质细胞,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总数的50%以上。
2.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通常生长缓慢,但容易压迫周围神经组织。
3. 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多种亚型,如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
4. 脑室内肿瘤:位于脑室内,通常由室管膜细胞起源。
5. 垂体瘤:位于垂体区域,通常由垂体细胞或神经节前细胞起源。
6. 脑干胶质瘤:起源于脑干胶质细胞,恶性程度高,治疗困难。
针对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治疗方法也不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因此,准确诊断和分类颅内肿瘤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1 -。
常见的颅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
发 生 率:40% 常见部位:半球皮层 肿瘤性质:低恶 临床特点:生长缓慢 1.实性,界不清 2.囊性,囊有瘤结节 好发年龄:中青年 治疗措施:手术,放疗,化疗 愈 后:5年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troglia
多形性脑胶质母细胞瘤
发 生 率: 20% 常见部位: 半球 肿瘤性质: 恶性 临床特点:浸润生长, 长速快, 易出血,病程短 好发年龄:中青年 治疗措施:手术,放疗,化疗 愈 后:10个月
meningioma
垂体瘤
发 生 率:10-20% 常见部位:垂体前叶 肿瘤性质:良性 临床特点:内分泌改变 视力障碍 好发年龄:中青年 治疗措施:手术,γ刀,嗅隐停 愈 后:好
垂体腺瘤分类
嗜酸性: PRL腺瘤、GH腺瘤
嗜硷性: ACTH腺瘤、TSH腺瘤
嫌色性: 无分泌功能
垂体腺瘤治疗方法选择
微腺瘤 (直经<1cm): γ刀、嗅隐仃、经牒手术
小腺瘤 (直经>1cm,<2cm): γ刀、嗅隐仃、经牒手术 大腺瘤 (直经>2cm): 经牒、经颅手术
听神经瘤
发 生 率:10% 常见部位:CPA 临床特点:耳鸣, 听力下降 CPA症状,小脑症状 后组神经症状,RICP 好发年龄:31-40 治疗措施:手术全切、保留面、听神经 小肿瘤: γ刀 愈 后:好
Acoustic
neurilemmoma
听神经瘤γ刀治疗后逐渐缩小过程图
颅咽管瘤
发 生 率:5% 常见部位:鞍上区 肿瘤性质:良性 临床特点:视力下降,肥胖 尿崩,发育迟慢 好发年龄: 儿童,少年 治疗措施: 手术瘤内放射P32,Au198 愈 后:不良
craniopharyngioma
颅内肿瘤颅内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感觉功能障碍: 如麻木、疼痛 等
语言功能障碍: 如失语、口吃 等
认知功能障碍: 如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
精神心理障碍: 如焦虑、抑郁 等
颅内肿瘤的诊断方法
第四章
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用于观 察颅内肿瘤的位 置、大小和形态
磁共振成像 (MRI):用于 观察颅内肿瘤的 性质、范围和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
口吐白沫等症状。
癫痫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 度因人而异,可能与肿瘤 的位置、大小、类型等因
素有关。
癫痫的发作可能会对患者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 重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和
控制。
癫痫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障碍: 如偏瘫、四肢 无力等
脑电图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 颅内肿瘤的重要方
法之一
脑脊液检查可以评 估肿瘤的性质和程
度
脑脊液检查可以 检测到肿瘤细胞、
肿瘤标志物等
脑脊液检查可以指 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和调整
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
第五章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 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杀死肿 瘤细胞
状
精神症状:精神 错乱、意识模糊
等症状
颅内肿瘤的并发症
第三章
脑积水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等
原因:颅内肿瘤压迫脑组 织,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
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等
预防:定期体检、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头部
外伤等
癫痫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 瘤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突 然发作的抽搐、意识丧失、
常见的颅内肿瘤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颅内肿瘤概述 • 常见的颅内肿瘤类型 • 颅内肿瘤的诊断 • 颅内肿瘤的治疗 • 颅内肿瘤的预防与护理
目录
CONTENTS
01
颅内肿瘤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微创手术
通过开颅的方式将肿瘤切除,适用于 大多数颅内肿瘤。
采用显微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 症。
立体定向手术
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对深部或功能区 的肿瘤进行精确切除。
其他治疗方式
放疗
使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止 其生长,包括立体定向放疗和常
规放疗。
热疗
利用高温杀死肿瘤细胞,通常与 放疗或化疗联合使用。
垂体瘤
总结词
功能性肿瘤
详细描述
垂体瘤是一种功能性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垂体瘤可以 分为多种类型,如催乳素瘤、生长激素瘤等。症状因类型而异,常见的有头痛、 视力下降、月经不调等。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脑膜瘤
总结词:良性肿瘤
详细描述:脑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脑膜上皮细胞。大多数脑膜瘤生长缓 慢,症状轻微,常见的有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 预后良好。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肿瘤是指生长在颅内的肿瘤 ,可发生在脑组织、脑膜、颅神 经等部位。
分类
根据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和 恶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 幕上肿瘤和幕下肿瘤。
颅内占位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鉴别:
1.颅咽管瘤: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内分泌紊乱、视力视野障碍,CT可
见鞍上池内囊占位,患儿无内分泌紊乱等相关表现,头颅MRI检查不支持,故排除。
2.髓母细胞瘤:颅内常见恶性肿瘤,常见于四脑室,有颅内压增高及小脑损害征,CT可见四
脑室较高密度影,患儿情况可考虑,但术中病理未提示,故排除。
3.室管膜瘤:儿童发病较成人高,可发生脑脊液流出道梗阻,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部分病人可出现颈部疼痛和强迫头位,患儿无相关临床表现,病理不支持,故排除。
颅脑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星形细胞瘤(15-year-old male)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常可同时累及一个或两个脑叶; 其CT、MR表现有时与脑梗死表现相似。鉴 别要点为脑梗死的低密度影均位于脑动脉 分布区内,一般不会跨跃颈内动脉系统和 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
少枝胶质瘤CT表现
CT平扫多表现为混合密度影,边缘常不甚 清楚。钙化灶多为弯曲条带状、管状或斑 块状。肿瘤内部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当瘤 内有出血时则在CT图 像上为稍高密度影。 肿瘤的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影。静脉注入 造影剂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 则增强,边缘尚清楚。
少枝胶质瘤MR表现
MR平扫时,少枝胶质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 匀、形态不规整的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影。 由于钙化灶的存在,因此少枝胶质瘤与星 形细胞瘤相比,其内部更不均匀。肿瘤边 缘一般尚清楚,常常伴有轻到中度的瘤旁 水肿。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可见肿瘤实质部 分有轻到中度不规则条块状或不完整花环 样增强影。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MR表现
中线部位(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髓母细 胞瘤的MR影像表现多为圆形实性肿块,边 缘清楚。肿瘤内小囊变、坏死区较常见。 MR T1加权像上肿瘤多为稍低信号强度影, 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 灶;T2加权像肿瘤为稍高信号影或高信号 影。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肿瘤侧边多可 见残存脑脊液信号影。
星形细胞瘤MR表现
颅内肿瘤
转移瘤2
2006/8/13
GLIOMA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细 胞瘤
脑膜瘤
椎管内肿瘤
分类 1. 1、 髓内肿瘤 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4%,星形细胞瘤和室 管膜瘤各占1/3,其 他包括血管网状细胞瘤、海绵状血管 瘤、皮样和表皮样囊肿、脂肪瘤、畸胎瘤等。
2.
2、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占椎管内肿瘤的51%,绝大部分 为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来自硬脊膜的脊膜瘤,以及来自 神经根的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少数为皮样囊肿、畸胎 瘤和由髓外向髓内侵入的脂肪瘤。 3、 硬脊膜外肿瘤 占椎管内肿瘤的25%,起源于椎体或硬 脊膜外组织。多为恶性肿瘤,包括肉瘤、转移癌、侵入癌、 脂肪瘤。此外还有软组织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椎体 血管瘤。
3.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的病程可分为根性痛期、脊髓半侧损害期、 不全截瘫期和截瘫期。 1、 根性痛 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原因是脊神经后根 或脊髓后角细胞受刺激,脊髓感觉传导束受刺激;硬脊膜 受压或受牵张;体位改变牵拉脊髓。 2、 感觉障碍 感觉纤维受压时表现为感觉不良和感觉 错乱,被破坏后侧产生感觉丧失。
颅内肿瘤的生长形式:
( 1 )扩张性生长,肿瘤长成球状或块状,
与周围的组织有较清楚的分界,以压迫 脑组织为主要表现。 ( 2 )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的活动性较强, 浸润并破坏邻近的脑组织,引起脑的破 坏性症状。 3) 多灶性生长,瘤的起源不限于一处, 可在多处同时或先后生长,以多灶性症 状为主要表现。
A
B
C
A cerebral convex surface B cerebral falx C parasagittal
Parasagittal Sinus Meningioma
Parasagittal Sinus Meningioma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脑膜瘤
概述
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的15%~20%左右 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的2倍 肿瘤大多数居脑实质外 好发部位:依次是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
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CT表现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脑内低密度病灶,类似 水肿 肿瘤边界多清楚 90% 瘤周不出现水肿, 少数有轻度或中度水肿 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 少数表现为囊壁和囊内 间隔的轻微强化
Pituicytoma)
.8 .9 .10 下丘脑神经错构瘤 Hypothalamic 鼻神经胶质异位 Nasal glial 浆细胞肉芽肿 Plasma cell neuronal hamartoma heterotopia granul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4 癌 Carcin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脑(脊)膜肿瘤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鞍区肿瘤 局部肿瘤的扩延 转移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原发肿瘤: 肺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颅内常见肿瘤
鉴别诊断:垂体瘤:以内分泌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常有双颞侧偏盲,眼底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生长发育迟缓。MR示肿瘤囊性变少,多可均匀强化。正常垂体不可见。鞍结节脑膜瘤:早期可有头痛、视力障碍,一般无内分泌障碍,晚期可出现视野障碍及眼底原发性视神经乳头萎缩,蝶鞍改变不明显,常见鞍结节部位有骨质增生或破坏。CT示病变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可见肿瘤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鞍区生殖细胞瘤:多有内分泌障碍,以尿崩为突出表现,可伴有性早熟及视力视野改变,影像学检查示蝶鞍正常,无钙化表现。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X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
脑垂体腺瘤是什么了解这种常见的颅内肿瘤
实验室检查:激素 水平异常,如生长 激素、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等
病理学诊断:金标 准,可明确诊断及 分型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患 者的症状、体征及 家族史
影像学检查:如 MRI、CT等,观 察脑垂体腺瘤的大 小、位置及与周围 组织的毗邻关系
实验室检查:测定 激素水平,如生长 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等,有助于判断 腺瘤的性质
脑垂体腺瘤
,
汇报人:
目录
01 脑 垂 体 腺 瘤 的 定 义
02 脑 垂 体 腺 瘤 的 症 状
03 脑 垂 体 腺 瘤 的 诊 断
04 脑 垂 体 腺 瘤 的 治 疗
05 脑 垂 体 腺 瘤 的 预 防垂体腺瘤的概念
脑垂体腺瘤是一 种起源于脑垂体
的肿瘤
脑垂体腺瘤可以 分为功能性腺瘤 和无功能性腺瘤
预防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估预防措施的经济成本和效益,以确定其经济可 行性。 预防措施的长期效果:评估预防措施的长期效果,以了解其可持续性和稳 定性。
预防的长期性
定期体检:定期 进行头部影像学 检查,以便早期 发现脑垂体腺瘤
健康饮食:保持 均衡的饮食,多 吃蔬菜水果,减 少高热量、高脂
肪食物的摄入
控制情绪: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坚持运动:适当 的运动有助于提 高身体免疫力, 预防脑垂体腺瘤
的发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THANKS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
激素分泌异常:如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过多或过少,导 致相应症状
添加 标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垂体腺瘤可能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3.颅内肿瘤各论-3h
张凯,男,15,CTC+1111324, 诊断为脑干胶质瘤
张凯,MR
张凯,MR
张凯,MR
张凯,MR
张凯,MR
张凯,MR
张凯,MR,放射治疗后好转
(二)少突胶质瘤(olingodendroglioma) 是颅内最易钙化的肿瘤之一 【病理】 肿瘤一般呈实性,无包膜。肿瘤深部 也可囊变,出血和坏死不常见,70%有 钙化
3.小脑星形细胞瘤:分为囊性和实性。 多位于半球,少数在蚓部 有占位表现、脑积水、脑水肿
3.小脑星形细胞瘤: 囊性者低密度区高于脑脊液,边界清 楚,囊壁可钙化。增强扫描,囊壁无强 化、不规则强化、壁结节强化 实性者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多 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 化
【病理】 肿瘤起于室管膜。肿瘤呈结节状或分 叶状。肿瘤生长缓慢,界限较清楚。亦 可呈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楚 肿瘤可有玻璃样变、出血、坏死和囊 变,偶可形成大囊。容易出现种植转移
【CT表现】 肿瘤多在脑室内,尤其是第四脑室 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病灶,其内可见散 在的低密度囊变区和钙化灶 增强后,大多数有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周围无水肿。肿瘤可压迫脑干前移,小脑蚓 部及小脑幕上移。常有梗阻性脑积水
间变性少突胶质瘤钙化少,常为等密 度和低密度并存。70~80%有水肿。肿 瘤囊变出现率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 肿瘤可有出血。良性肿瘤占位无或轻, 间变性肿瘤占位重
【MRI表现】 少突胶质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 高信号。钙化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或有轻 度水肿,占位征象轻。恶性肿瘤钙化不 明显,水肿与肿瘤分界不清楚,占位征 象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瘤:主诉;双眼视物模糊/颞侧偏盲/停经泌乳/肢端肥大/多饮多尿?年发生于垂体前叶得良性肿瘤,颅内肿瘤得10%,以20-50岁多见。
以内分泌改变症状与视力视野等神经功能症状改变为首发、辅助检查:蝶鞍平片:可见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呈双边,后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变薄、垂体冠状位CT:鞍底骨质吸收变薄,下陷甚至破坏、颅脑MR:可显示鞍内鞍上占位灶,与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视交叉等周围脑组织得关系,正常垂体无法查瞧,可见垂体柄受肿瘤牵拉移位,有典型得束腰征表现。
鉴别诊断: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常发生在鞍上,向第三脑室、鞍旁、鞍后等处发展。
临床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损害症状如尿崩,发育迟缓等,视野改变多不规则,常有颅内压增高。
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鞍内或鞍上有钙化斑块。
CT检查可见鞍上囊性低密度病灶,囊壁呈蛋壳样钙化,实体肿瘤为高密度表现,可有强化、MR可见鞍区囊性占位,鞍内可见正常垂体、脑膜瘤:可发生于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骨嵴等处,多见于成年人,常有视力视野改变,头痛。
内分泌改变不明显.蝶鞍大小改变不明显。
C T为均匀高密度病灶,增强明显。
MR示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有典型脑膜尾征。
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有时出现性早熟、发育停滞及视神经受损表现,蝶鞍大小正常。
CT病变为类圆形高密度灶,边界清,内有散在钙化点,病变可有明显均匀增强、MR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X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鞍区动脉瘤:一般在鞍旁或鞍上,可有视力视野及蝶鞍改变,病史中常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发病多突然,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治疗:1、泌乳素性小腺瘤可予多巴胺促效剂治疗,动态影像学检查2.经额下、翼点或颞下入路开颅肿瘤切除3.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手术谈话:1、肿瘤不能全切,术后复发,术后需放疗。
肿瘤性质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准2.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死亡3。
术中术后大出血4.视力视野障碍及停经泌乳等内分泌功能障碍不能恢复,甚至双目失明5.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畏寒乏力等,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6.术后多饮多尿,尿崩电解质紊乱或下丘脑损伤高热昏迷死亡7、鼻中隔穿孔,鼻黏膜干燥出血,嗅觉减退8.心脑血管意外颅咽管瘤主诉;双眼视物模糊/多饮多尿/头痛,恶心呕吐?年就是儿童最常见得先天性肿瘤,多发于6-16岁儿童。
以颅内压增高症状、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下丘脑损害表现及临近颅神经受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头颅X线平片:常见肿瘤钙化,位于鞍内或鞍上,囊壁钙化呈弧线状或蛋壳状。
蝶鞍盆形或球形扩大或破坏,后床突与鞍背可变尖,脱钙或消失。
CT:病变位于鞍内边界清,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实质性肿瘤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可有典型得蛋壳样钙化或囊性变。
MR:典型颅咽管瘤在T1相为高、等或低信号,在T2相表现为高信号。
信号可不均匀,可见正常垂体。
鉴别诊断:垂体瘤:以内分泌症状与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常有双颞侧偏盲,眼底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生长发育迟缓。
MR示肿瘤囊性变少,多可均匀强化。
正常垂体不可见。
鞍结节脑膜瘤:早期可有头痛、视力障碍,一般无内分泌障碍,晚期可出现视野障碍及眼底原发性视神经乳头萎缩,蝶鞍改变不明显,常见鞍结节部位有骨质增生或破坏。
CT示病变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可见肿瘤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鞍区生殖细胞瘤:多有内分泌障碍,以尿崩为突出表现,可伴有性早熟及视力视野改变,影像学检查示蝶鞍正常,无钙化表现。
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X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术后常见并发症:尿崩,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无菌性脑膜炎,垂体功能低下、胶质瘤: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左(右)肢体麻木乏力/肢体抽搐/行走不稳?月星形细胞瘤:就是最常见得神经上皮性肿瘤,可分为I-IV级。
临床常以颅内压增高与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表现。
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癫痫,精神症状,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小脑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颅内压增高出现早,可有小脑共济失调,小脑步态与平衡失调,眼球震颤,小脑性语言等。
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半身自发性疼痛;病变同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与舞蹈样运动,精神症状,癫痫等脑干星形细胞瘤:多见于桥脑,早期出现颅神经麻痹,同时出现对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肿瘤发展到晚期可出现双侧颅神经功能障碍,双侧椎体束征及颅内压增高症状视神经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儿童,患侧眼球突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偏盲与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晚期侵犯丘脑下部,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辅助检查:X平片:可见肿瘤得点状或圆弧状钙化以及颅内压增高得表现。
CT:病灶大多为低密度,少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边缘不规则,周围常有水肿带,有囊变或坏死时肿瘤中央为低密度影、MR低级别肿瘤信号均匀,瘤周水肿轻微,T1相低信号T2相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
恶性星形细胞瘤T1相呈混杂信号,以信号为主,T2相呈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肿瘤强化明显,增强部分呈斑块状,环状或结节状。
肿瘤出血坏死区无强化。
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老年人,生长快,病程短,颅内压增高明显,癫痫,精神症状,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部分肿瘤出血有脑卒中表现。
辅助检查:X线平片:颅内压增高表现、CT肿瘤呈边界不清得混杂密度表现,病灶周围脑水肿明显。
MR肿瘤占位效应明显,在T1相呈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肿瘤坏死表现为更低信号,出血表现为高信号,T2相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可见瘤体内血管流空影、可环状强化、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以儿童多见,主要见于三脑室附近神经束密集部位,包括视交叉,视神经,胼胝体与下丘脑,也可发生于小脑、脑干,大脑半球罕见。
肿瘤生长缓慢、三脑室型引起头痛视力视野改变,性早熟或性功能减退、尿崩、肥胖或其她下丘脑症状。
小脑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与小脑症状。
脑干型颅神经症状出现早,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年人,生长缓慢。
常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额叶肿瘤延胼胝体向对侧生长者可有精神症状。
辅助检查:X线平片:约50%患者可有不规则斑块状钙化影。
CT:90%患者可见高密度钙化灶。
MR:肿瘤在T1相为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增强后见不规则强化。
肿瘤水肿不明显。
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四脑室室管膜瘤表现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呈间歇性,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有关。
晚期可有强迫头位,头前屈或侧屈,可有三叉、外展、面听神经及后组颅神经症状;行走不稳、眼球震颤及共济失调等。
三脑室室管膜瘤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肿瘤位于三脑室前部者可引起视神经压迫症状及垂体下丘脑症状,三脑室后部者可引起双眼上视障碍、侧脑室室管膜瘤肿瘤生长缓慢,颅高压症状出现迟,肿瘤压迫临近脑组织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CT:肿瘤呈边界清楚得稍高密度影,瘤内可有高密度得钙化与低密度得囊变区。
M R:在T1相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相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部分为不规则强化。
鉴别诊断: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以颅内压增高与小脑损害症状为主,无颅神经损害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中线部位,多为圆形,边界清楚,信号一致,均匀强化。
四脑室囊虫病:多发生于成年人,有寄生虫史或有皮下结节,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小脑与颅神经损害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可见病变为囊性表现,无明显增强、脉络丛乳头状瘤:不易鉴别,脑室造影可见乳头状瘤表面有不规则充盈缺损。
髓母细胞瘤:绝大多数见于儿童,常位于小脑蚓部,生长迅速,可沿脑脊液播散种植。
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呕吐发生频率最高,可引起双侧外展神经不全性麻痹、小脑损害症状,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及水平眼球震颤。
强迫头位,颈项部疼痛,肿瘤细胞可转移播散至脊髓。
辅助检查:X线平片:可见颅缝增宽等高颅压表现、CT:肿瘤多位于小脑蚓部,呈均匀一致得高密度或等密度病灶,边界清,病灶中有坏死时可为混杂密度。
MR:在T1相为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或等信号,肿瘤可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四脑室室管膜瘤:起源于四脑室室管膜,早期刺激四脑室底引起呕吐,病程较髓母细胞瘤长,小脑实质性损害不如髓母细胞瘤严重,影像学检查室管膜瘤钙化与囊变多见、小脑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小脑半球,病程长,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与一侧肢体共济运动障碍,肿瘤钙化多见。
脉络丛乳头状瘤:病人年龄较大,CT检查见肿瘤呈边缘不规则得高密度影,钙化多见。
治疗:手术切除为主,打通脑脊液循环、术后早期放疗,包括颅内及全脊髓照射。
血管母细胞瘤:主诉;头痛头晕/行走不稳?月多见于小脑半球、蚓部、四脑室底与脑干。
常伴有内脏多发囊肿。
囊性肿瘤病程短,实质性肿瘤病程长、肿瘤压迫四脑室引起高颅压症状,小脑肿瘤表现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行走不稳、部分病人出现复视及后组颅神经症状。
辅助检查:CT:实质性肿瘤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
囊性肿瘤显示为均匀低密度病灶,在囊壁边缘可见等密度或高密度瘤结节、MR:实质性肿瘤在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在T2相可见肿瘤周围水肿带。
囊性肿瘤在T1相为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瘤结节在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肿瘤血管位于病灶中心或一侧,为迂曲条状无信号区,增强扫描见瘤结节均匀强化。
诊断依据:成人有小脑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家族中有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血管瘤或肝、肾囊肿。
颅脑CT/MR出现典型得小脑囊性占位,增强见瘤壁上强化瘤结节。
三叉神经鞘瘤:主诉;左(右)侧面部麻木/疼痛?年以三叉神经感觉支得刺激症状与麻痹症状为首发,表现为一侧面部阵发性疼痛与麻木,可伴有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并可出现咀嚼肌无力或萎缩。
肿瘤位于中颅窝者可出现一侧视力障碍、动眼神经麻痹、同侧眼球突出等症状。
位于后颅窝者可出现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受损表现,可出现小脑症状。
颅内压增高表现。
辅助检查:X线平片:岩尖骨质破坏吸收,边缘整齐清楚,圆孔与卵圆孔扩大,鞍背及后床突破坏。
CT:均匀得等密度或略低密度,骨窗位时可见岩骨与中颅窝得骨质破坏吸收。
MR:肿瘤位于中颅窝、后颅窝或呈哑铃状骑跨,边界清楚,类圆形,T1相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囊变T1相为低信号,T2相为高信号,成呈环状强化、生殖细胞瘤:主诉;头痛/行走不稳/多饮多尿/视物模糊/上视不能?月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常见于中线部位,包括松果体区与鞍上,病理可分为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内胚窦瘤与绒毛膜上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