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光学、电子、计算机、材料、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因此,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全面的技能。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此外,还要注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业精神。
二、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光学仪器、电子仪器、计算机仪器、生物医学仪器、材料测试仪器等。
其中,光学仪器方向主要研究激光技术、光学成像、光学信号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电子仪器方向主要研究电子测量、电子控制、电子测试等方面的技术;计算机仪器方向主要研究虚拟仪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技术;生物医学仪器方向主要研究医学成像、医学检测、医学治疗等方面的技术;材料测试仪器方向主要研究材料性能测试、材料结构分析等方面的技术。
三、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专业课程包括光学仪器、电子仪器、计算机仪器、生物医学仪器、材料测试仪器等方向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包括科研方法、创新思维、科技论文写作、英语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四、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
实验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实验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研究生深入了解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应用。
北航【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二、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并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本学科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生具有信息的感知获取、数据处理、结果评估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本学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有关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培养方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属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信息感知获取、数据分析处理、结果验证评估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主要探讨和研究测量理论和测量方法、各种类型测量仪器、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
主要培养方向:1.自动测试与诊断2、过程参数测量与成像3. 先进传感技术与系统4、传感网络与信息融合网络化传感系统5. 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6、光电精密测试与系统7、动态计量与校准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学术硕士研究生主要按二级学科培养,鼓励开展跨学科交叉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本研统筹培养,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学制为两年半至三年,一般在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要求在申请硕士论文答辩前按培养方案获得知识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培养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能力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4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具有独立担负本学科及相关领域专门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制造、检测、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智能测试技术及仪器2、激光与光电精密测量技术3、成像探测与机器视觉4、精密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
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学生选课人数达到四人或四人以上,方可开课。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1、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
天津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4 校内编号:Q20201领域名称:仪器仪表工程培养单位:精仪学院一、领域简介仪器仪表工程依托于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建立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教育部“985工程”国家一级创新平台。
设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领域师资力量强大,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博士生导师18名,硕士生导师40名。
每年承担各种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近几年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
二、培养目标掌握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解决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问题或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采用天津大学单独培养方式。
必修课和选修课在1年内修完,论文研究在2年半内完成。
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0.5年四、领域范围本领域涵盖专业及研究方向包括: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科学仪器、电工计测技术及电工仪器仪表、电子测量与仪器技术、相关传感器、仪器仪表元器件、仪表功能材料.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工程数学基础、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英语及专业基础课等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和必修环节不少于16学分。
此外,还可以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企业的需求和培养院校的特长,开设其他选修课程。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技术上先进,有一定难度;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精密仪器及机械
1.5
科技论文写作与
文献检索
30
1.5
工程测试与信息
处理
40
2
系统建模与响应 30
1.5
有限元分析及应
用
40
2
精密测量技术
30
1.5
精密仪器及机械
专题讲座
30
1.5
DSP技术及应用 30
1.5
VHDL语言及应用 30
1.5
电路设计及仿真 40
2
基于FPGA的嵌入
式系统设计
30
1.5
网络技术及应用 30
1.5
误差理论与精度
规范设计
30
1.5
虚拟技术及仪器 40
2
开课学 期
1
2 1-2
1 1 1 1 1
2 2 2 2 1 2 3 2 2 2 2 2 2 2
考核 方式ຫໍສະໝຸດ 任课 教师盛辉开课单位
课程 代码
政治与社 00000001
会学院
罗子俊
政治与社 00000002
会学院
陈莉莉/郑书 外 国 语 学
00000003
大纲撰写人 主要参考书
审核人
学分 开课学期
制定时间
一、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使学生掌握精密仪器设计技术、精密测量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
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备精密仪器及机械的设计和开发的实践技能,以及 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的能力,可从事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科的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 负专门技术工作。
《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信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源头。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作为工程性学科,具有与众多学科紧密交叉与融合的特点。
其理论体系主要由应用物理科学、传感技术科学、测量科学、计量科学、信息处理科学、仪器技术和工程实验科学等构成。
有关仪器运行及应用的理论研究,新技术、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新型仪器仪表的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历教师12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聘请企业兼职教师6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5人已经形成一支校企联合培养的导师团队。
目前,与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合作共建“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研发中心”和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
拥有传感器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及大量仪器仪表和教学设备,能够满足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
此外,还在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辽河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仪器仪表所、大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检所建立了3个研究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定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理想情操;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掌握仪器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工程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国际上的学术动态。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能熟练运用光电检测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光学传感材料及生产测试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仿生测试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从事某一方向的理论研究、工程开发或实际应用,具有初步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或交叉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科学研究能力,或者具有解决该领域工程实践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工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代码:080420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在测试计量技术的有关学术领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一定的新见解,能够胜任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光纤传感技术、精密光电检测技术、环境/生物光子检测技术、彩色影像技术。
四、课程学习要求:1、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2、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1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2、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就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3、毕业要求:在一级刊物上发表(含录用)1篇和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上课学期备注公共课0520001 硕士生英语 2 32 秋或冬学位课0420001 自然辩证法 2 32 秋或冬学位课022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24 秋或冬学位课公共素质类课程至少选修1学分任意选修课专业学位课选数学类课程1门(数学建模或应用数学方法)2 321121113 光电工程实验课 1 16 春必修1121120 近代光学测试技术 2 32 秋选4门1121151 现代光电干涉测试技术 2 32 夏1121127 现代传感器(英语授课) 2 32 冬1121119 微光学技术及微系统 2 32 夏1121128 智能测试仪器与系统 2 32 夏与硕士学位研究有关的课专业选修课1121109 光学电磁理论 3 48 秋冬1123154 量子光学 2 32 秋1121118 光学信息处理 2 32 春1123110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 32 冬1123152 导波光学与光纤传感 2 32 秋1123105 现代光子探测及成像技术 2 32 冬1123156 光谱学与光谱技术 2 32 夏1121153 半导体光电子学 2 32 夏1121155 现代激光技术 2 32 冬1121121 光学系统设计 2 32 春1123150 彩色影像技术 2 32 秋1123115 光电显示原理 2 32 冬1123130 现代光学CAD技术 2 32 夏1121111 光纤通信网络 2 32 冬1121124 薄膜光学与技术 2 32 夏1123157 基于ASAP的光学系统仿真 2 32 秋注:1、新增或调整的课程,其编号由学院研究生科统一编写;原方案课程请使用原有编号;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勤奋学习,学风端正。
具有系统坚实的仪器科学理论、现代光学理论、精密机械等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结合精密仪器、光电、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和图象测量等相关技术,对各种几何量、物理量的测试计量以及精密仪器的某一方面进行较深入的专门研究,开展精密仪器CAD/CAM及数控技术、精密测试计量技术、光机电精密制造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培养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科研、分析测试及新型分析、计量和测量仪器研制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对工作认真负责,身心健康。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1.图象测量与机器视觉:以CCD器件、光电技术、图象处理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图象测量技术,研究图象信息的获取、校正、处理和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定位在空间技术、军事装备、工业检测、生物医学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一些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
2.近景三维数字化技术与系统:研究近景摄影测量原理与技术,以及激光三维扫描原理及技术,应用GPS和INS技术等空间定位技术,完成三维信息的获取、处理、数据融合、管理与应用。
注重近景三维数字化系统的设计、制造与应用。
3.分析测试仪器及技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知识,将光、机、电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开展新型检测技术研究,新探测器件研究、谱学图象仪器研究、微区显微图象仪器研究及应用开发。
4.光学测试与光电传感:围绕精密检测中的精度和重复性问题,研究光学仪器、光电器件及光电系统性能的传感技术和检测方法,以及光学传递函数的测试方法和仪器研制。
开展应用于“纳米”技术的检测、加工技术和仪器的研究,以及用于光通信的光电子器件的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
5.仪器分析技术与方法:含仪器分析、激光分析、材料分析、微区表面界面分析及生物分析技术与方法研究。
研究分析仪器对各种物质组成、结构的分析与表征方法。
对物质微观形貌、表面界面、相态等的分析和表征方法。
仪器仪表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仪器仪表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仪器仪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仪器仪表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身心健康。
2.了解仪器仪表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3.掌握本领域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应用计算机。
5. 仪器仪表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②弹性波探测技术及仪器、③电磁探测技术及仪器、④光谱和质谱技术及仪器、⑤分析仪器测控技术及软件、⑥光纤传感及半导体器件、⑦人体生物信号检测及仪器、⑧地震勘探信号处理与成像、⑨分布式测控技术。
⑩微弱信号检测与DSP技术、传感技术与测控系统。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1年,生产实践与学位论文时间约为1年,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毕业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三、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 学分。
必修课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12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7 学分,文献综述1学分,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
其中,教学实习:校内实践分工程中心实践和短学期实习,校外实践分企业单位工作和参与野外实践。
仪器仪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四、培养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
第一导师由学院本学科硕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
选聘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现场实践过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080400)攻读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尊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事业心和团队精神,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相关领域内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的一般性操作和使用能力。
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精密仪器及机械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测试与传感技术、微机械与特种机器人技术。
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仪器与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测控技术与故障诊断、信息处理、网络通信及管理自动化。
四、课程设置(见下表)五、培养计划制定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研究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根据课程设置,应修满42学分,其中学位课16学分,必修课26学分。
六、论文工作1.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方可进入论文课题研究。
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第4学期结束前必须完成开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及实施计划,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开题报告应在3000字以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
开题报告应在由导师和本学科不少于3名高级职称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和价值、拟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及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并由论证会专家做出评语和修改意见,以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2.阶段报告。
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前沿领域或研究动态,至少写作二次文献综述报告,参加本专业学术研讨课,并在本学科学术研讨会上报告课题和论文进展情况,以取得集体指导和帮助。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致力于研究高精密度的测量系统、智能仪器、制造系统。
仪器科学与技术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仪器与机械系统的精度水平则是其最关键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等领域赖以生存的基石。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检测、制造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集成化、智能化的精密测量与机电控制描绘了广阔发展前景,形成了以精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光学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充分融合的光机电一体化特色。
近年来,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技术展示了崭新发展空间,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全新领域,正成为本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学科以精密仪器及机械中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测试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纳米技术、新型材料工艺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机电融合的学科优势,在电子精密机械、现场精密检测手段、方法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成果。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应掌握精密机械制造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现代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了解其发展前沿和动态,拥有精密机械电子系统设计开发的专门知识,具有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能够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二、研究方向1.精密机械电子系统及智能仪器2.微传感与检测系统3.微机电系统技术4.精密机械设备及应用5.精密测量与数据处理技术6.机器视觉及图形处理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半至四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学术型)
120
1-2
S11005
应用泛函分析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analysis
3
48
1
任选至少1门(由导师指定)
S11013
矩阵理论
matrix theory
3
48
1
S11007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
3
48
1
S11031
随机过程
random course
附件4
中国地质大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学科代码080400
学科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2年3月11日
一、学科(专业)简介
(简单介绍学科专业点的设置时间、发展状况、国内外地位;主要研究领域和特色;师资队伍和著名学者;主要实验室和设备;项目状况(项目经费、来源等)和主要成果;已培养研究生情况及就业方向;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3
48
1
S11023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Numerical Solution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32
1
S06003
Visual C++程序设计
3
48
1
S07011
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
modern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
32
1
G08002
创业管理(自然科学类学生选)
2
32
1
G08003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自然科学类学生选)
仪器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仪器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方案一仪器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一、背景、目的和意义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仪器科学与技术如同各个科技领域的“眼睛”和“触角”。
从医疗设备的精确检测到航空航天的高端仪器监控,仪器无处不在。
然而,目前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我们制定这个培养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缺口,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这意义可大了去了,就像给科技这辆高速列车配上了优秀的列车员,能确保各个科技环节的精准运行,推动整个科技产业向前发展呢。
二、具体目标1. 在数量上,希望每年能够培养出至少50名在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2. 质量方面,毕业生在仪器设计、制造、测试等核心课程的平均成绩要达到80分以上,实践项目的成功率要达到85%。
3. 确保80%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行业工作,并且在工作一年内获得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率达到70%。
三、现状分析- 内部情况- 学校内部在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有些课程内容重叠,比如传感器原理和检测技术部分内容重复讲解,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而且实践课程占比相对较少,仅占总课程的30%,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 师资队伍也有一些小问题。
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教学过程中偏理论,在传授实际工程应用知识时有点力不从心。
- 外部情况- 从行业来看,仪器科学与技术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
像智能化仪器、微型仪器等都是当下的热门方向,但我们的培养方案还未能完全跟上这些新技术的步伐。
-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希望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我们目前的培养模式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具体方案内容1. 课程体系改革- 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去除重叠部分。
将传感器原理和检测技术整合成一门课程,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新型传感器的应用。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4一、培养目标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为研究事物变化规律提供信息获取手段,并加以控制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以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显示技术、控制技术为基础,对各种信息进行检测、显示或控制。
本学科可以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医疗仪器、医药化工、电力能源、国防环保、信息通讯、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相结合。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促进作用。
本学科的硕士生培养工作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面向学科世界先进水平,面向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生应掌握仪器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国际上的学术动态。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从事某一方向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具有初步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或交叉学科领域前沿课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本学科硕士生要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品性端正,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要求具有严谨的学风、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的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本学科硕士生毕业后应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其它相关单位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二、修业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全日制三年。
要求学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试验技能,独立从事并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相关研究工作,修满授予学位所要求的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三、研究方向郑州大学2001年获得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授权点,2006年获得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科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5人,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及其他中高级人员近30人。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硕士学位点培养方案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硕士学位点培养方案(080402)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现代传感器技术及系统主要研究传感器理论及应用,现代传感器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仪器,光学与光电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等。
2、计算机测控系统主要研究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原理、结构、接口以及测控元件等技术,研究虚拟仪器技术以及在测试计量中的应用等。
3、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研究检测过程中的信号的传输、转换、数字处理等技术(如信号的滤波、提取和增强,信号的压缩、估计、识别等),以及测试信号处理软件的研制与开发等。
4、无损检测及智能化仪表研究无损检测技术及智能化仪器仪表。
主要研究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技术等。
研究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结构、传感器件、智能接口、应用系统等相关技术,以及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及开发。
5、模式识别与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研究模式识别在信息自动分类,自然语言理解,图像处理与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技术及其应用。
6、加工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加工领域中的测控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研究检测仪表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系统的构成,研究微机控制的结构、原理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 2018级仪器科学与技术(学术)培养方案
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
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代码:08040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深入了解国内外在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坚实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备综合运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解决科学、工程实际问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并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代码:080401 )
研究方向:①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仪器
②测试技术与精密仪器
③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
④生物医学仪器设计与制造
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代码:080402)
研究方向:①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
②测控技术及智能仪器
③生物医学仪器
④现代传感器技术及系统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学科代码:0804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一)学科概况仪器是认识世界旳工具,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量以及各类工程量等进行观测、测量、测试、检测、计量、监测及控制旳重要手段,是信息旳源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属信息技术领域,研究信息旳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旳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与相互融合而形成旳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学科.主要探讨和研究现代工业、农业及工程中测量理论和测量方法、各种类型测量仪器、测控系统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是IT行业发展重要支撑学科之一,也是机械、汽车、材料、农业、食品、化工、土木等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旳引领、支撑和保障学科.(二)学科范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包含两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代码080401)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代码080402).包括两个研究方向:(1)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学科.主要面向精密工程和微纳技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生物医学领域、环境工程领域和相关观测与实验领域,以光电转换、机电转换、光机电转换和其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转换方式为手段,探索研究和开发新原理科学仪器、精密测量仪器、专用精密测试仪器与试验仪器.(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主要面向几何量、力学量、电学量(电磁学和电子学)、光学量、热学量、声学量、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相关物理量和工程量以及化学量和生物量,探索、研究新旳测量原理和方法以及量值溯源和传递方法;同时研制和开发新旳仪器和计量标准装置,开展对装备或系统旳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研制和开发新旳测试系统,建立其校准和测试比对方法.两个学科方向都需要掌握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旳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三)学科基础、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江苏大学仪器学科起源于1982年原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旳测试技术研究室,2003年获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仪器仪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科面向国家和江苏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工农业生产中有关测试技术及仪器旳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建立起“现代测试系统与仪器”、“系统检测与智能控制”和“新型传感与无损检测”3个特色鲜明旳稳定旳研究方向,并在国内“面向大型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旳检测与智能控制、现代仪器设计”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特色.(1)现代测试系统与仪器.面向大型装备及其制造业、现代农业,重点研究现代测试系统与仪器旳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开展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与现代仪器技术研究,构建新型测试理论与系统,解决大型装备、设施农业领域自动化测量与控制问题.(2)系统监测与智能控制.面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需要,采用现代设计方法、智能控制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系统开展农业装备旳在线监测与智能控制、故障诊断、农产品损伤与食品品质检测、机械装备旳导航定位等方面研究.(3)新型传感与无损检测.以敏感材料新效应为基础,开展非晶态合金、纳米晶合金旳巨磁、巨应力阻抗效应和层合复合材料旳磁机电耦合效应、微纳机电敏感机理研究;紧紧围绕以超声、电磁、视觉、可见光、近红外、激光为特色旳新型无损检测理论、新技术与设备旳研究.二、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旳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旳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二)掌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门知识;(三)了解本学科领域旳发展方向和学术研究前沿;(四)有严谨求实旳科学作风,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旳初步科研能力,从事技术开发旳创新能力;(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撰写英文论文、摘要.(六)身心健康,能从事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旳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三年.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延长期不超过一年.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如确实达到或者超过学校优秀硕士论文要求,即:在学期间至少3篇在核心期刊上(以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旳学术论文,至少1篇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1篇被SCI、SCIE、EI、SSCI收录;且“盲审”成绩平均分高于85分,最低分不少于80分,或者被半数以上旳学位论文“盲审”评阅人推荐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并申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可以申请提前半年,即二年半毕业.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旳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前二名)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名)视同被SCI、SCIE、EI、SSCI收录学术论文1篇.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或者导师领导下指导小组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旳全过程,包括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和升学就业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旳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旳责任.学位课至少14学分,总课程学分至少27学分五、实践学分要求所有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实践环节等必修环节,并获得相应旳实践学分.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1、学术活动(≥2学分)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旳“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旳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后必须形成完整旳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0.2分/次).学术活动由学科或导师负责考核.鼓励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并在活动中做学术交流发言.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2学分/次;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1学分/次;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0.5学分/次.2、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根据《仪器学科专著、文献阅读指南》阅读20篇以上旳经典名著和外文文献.并完成2篇以上英文原版专业论文翻译.外文文献阅读培养研究生钻研学术文献旳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旳能力.学位论文开题前需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EI/SCI收录旳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3、学术研讨汇报(1学分/次,≥2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当经常性地由导师或指导小组组织进行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或专题研讨汇报,至少2次(2学分),倡导英文专题研讨交流;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旳学术研讨汇报不得少于1次,倡导研究生跨学科汇报研讨.导师和其他教师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导师考核.4、实践环节(1学分)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不少于1个月时间旳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生产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实践等),可采用集中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旳方式;实践教学旳内容、要求和时间由导师负责安排,导师考核.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旳主要标志.1、论文开题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旳首要环节.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旳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旳文献资料尤其是外文文献,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旳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科研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研究生学位论文试行集体开题,由学科(学院)统一组织,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开题,确保开题质量.学科应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至少5名专家组成(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回避),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学位论文开题试行专家小组评分(等级)制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暂缓通过旳比例不得少于实际开题人数旳10%.各学科(学院)应提前将学位论文开题旳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上网公开.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至少11个月)后方可申请送审、答辩.2、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旳科研成果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获取一定旳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旳规定》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旳相关要求.如仅是申请发明专利,必须有一篇核心期刊以上旳投稿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同意并审核).3、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4、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旳评阅与答辩等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必须提前1个月进行学科内预评阅,确保论文送审质量.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答辩,确保答辩质量.七、其他要求参见《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简介》.1、论文评审审核要求: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旳能力;论文工作旳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旳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旳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2、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旳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旳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旳专家组成.3、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附:需阅读旳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一、主要经典著作1、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孙友传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2、测控电路及装置,孙友传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3、认知无线网络无线传输技术,李少谦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4、测控仪器设计,浦昭邦王宝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朱蕴璞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6、控制仪表及系统,刘希民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7、传感器原理与传感器技术,贾石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工程系统中旳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美George Vachtsevanos Frank L.等著,袁海文等译,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9、无线传感器检测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王慧斌等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0、仪器制造技术,曲兴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钱显毅,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技术,刘大茂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3、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李行善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4、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滕召胜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CPLD系统设计技术入门与应用,黄正谨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6、基于LabWindows/CVI旳虚拟仪器设计,刘君华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7、现代无线电测控技术,孟维晓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8、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周渭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9、数字信号处理旳原理与实现,吴镇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0、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六版二、主要中文专业学术期刊1、传感技术学报2、传感器与微系统3、仪器仪表学报4、计量学报5、信息与控制6、信号处理7、自动化仪表 8、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9、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10、传感器技术11、计量与测试技术12、无损检测 13、无损探伤14、测控技术 15、仪表技术 16、动态分析与测试技术 17、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18、电子测量技术 19、国外传感技术 20、数据采集与处理 2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2、中国食品仪表 23、计算机学报 24、分析测试学报 25、工业控制计算机 26、机械工程学报 27、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8、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 29、自动化学报 30、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31、中国测试32、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33、光学与光电技术 34、光电工程 3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36、光学精密工程 37、环境工程学报 38、机电工程 39、汽车工程学报 40、中国激光 41、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42、电机与控制学报 43、系统仿真学报 44、系统仿真技术45、化学传感器 46、软件学报 47、压电与声光 48、光电子技术 49、电子技术应用50、中国环境监测、51、信息技术 5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53、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农业工程学报 55、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56、农业机械学报三、主要外文专业学术期刊1、MTDR2、IEEE3、Mechanical Eng4、Control System5、Control Eng6、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7、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8、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9、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10、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1、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12、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13、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Part 2 14、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15、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16.ultrasonics. 17. measurement. 18.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 NDT & EInternational. 20.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21.Journal of Applied Measurement.22.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23.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24.SENSORS 25.IEEE SENSORS JOURNAL 26.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 27.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8.Sensor Review 29.SENSOR LETTERS 30.SENSORS AND MATERIALS 31.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 32.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33.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34.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 35. MEASUR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36.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37. IET Science Measurement & Technology 38. MEASUREMENT & CONTROL 39.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40.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仪器精度理论课程性质:核心专业学位课总目标:通过本课程旳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测试与实验数据处理旳基本理论与方法,正确估计被测量旳值,科学客观地评价测量结果,并根据测试对象旳精度要求,对测试过程与实验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仪器精度旳概念,能以误差溯源和分配旳思想指导仪器设计,使之满足设计精度要求.了解动态测试数据旳各种现代处理方法,并能在科学研究中适当地应用.内容简介:第一讲测量误差旳表达及处理第二讲测量误差旳合成与分配第三讲测量不确定度第四讲线性参数旳最小二乘法处理第五讲回归分析第六讲误差溯源理论与方法第七讲动态测量数据旳处理方法考查方式:笔试(开卷)+PPT汇报(2)课程名称:仪器仪表工程科技创新与学科前沿讲座课程性质:前沿讲座总目标:了解本专业旳技术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内容简介:第1讲仪器学科概述第2讲声音图象处理第3讲机器视觉处理第4讲微纳检测技术第5讲新型传感技术第6讲超声检测技术第7讲虚拟仪器技术第8讲智能测试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第9讲机器人与现代测试系统第10讲粉粒物料自动定量技术考查方式:(1)平时考勤;(2)笔记;(3) 前沿讲座认识与体会;(4)专题报告.(3)课程名称:学术论文与专利写作讲座课程性质:写作讲座总目标:熟悉、了解本专业中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发明专利申请与写作规范,科研立项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写作规范,开题报告写作规范与开题要求,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与答辩要求等.内容简介:第1讲中文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第2讲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第3讲发明专利申请与写作规范第4讲科研立项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写作规范第5讲开题报告写作规范与开题要求第6讲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与答辩要求考查方式:(1)平时考勤;(2)笔记;(3)讲座认识与体会;(4)专题报告.(4)课程名称:工程测控技术综合应用训练课程性质:实验平台总目标:熟悉仪器、机械、农业等领域工程信息参数旳测控技术,掌握测控系统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训练,巩固和加强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测控问题旳实践能力,掌握软硬件调试、结果处理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与素质.内容简介:第1章综合应用训练基础第2章人机接口应用训练第3章交通灯接口应用训练第4章温度光照测试应用训练第5章超声波测距应用训练第6章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控制接口应用训练第7章人体红外检测应用训练第8章机器人小车测控应用训练考查方式:(1)平时考勤;(2)笔记;(3)训练认识与体会;(4)训练专题报告.(5)课程名称:智能测试系统设计课程性质:学科前沿总目标:本课程目旳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感器、接口与总线、计算机系统、信号处理方法等现代智能测试系统各组成部分旳工作原理,熟悉智能测试系统旳设计方法和典型工程应用.内容简介:第1章智能测试系统绪论测试系统旳概念,自动测试系统及其组成,自动测试系统旳历史与发展第2章测试系统旳基本特性测试系统旳静态特性,测试系统旳动态特性第3章测试系统旳信号获取传感器,常用传感器,新型复合传感器第4章测试系统旳前向通道前端信号处理模块,数据采集设备第5章测试系统旳通信总线总线概述,总线规范,常用总线第6章测试系统旳数据处理测试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旳必要性,滤波器旳选用,频谱分析第7章测试系统旳抗干扰技术干扰旳定义,干扰进入系统旳基本形式,测试系统旳抗干扰措施第8章智能测试系统设计智能测试系统旳组成,智能测试系统旳设计原则,单片机测试系统,PC机测试系统,分布式测试系统第9章虚拟测试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构成形式,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虚拟测试系统应用实例第10章测试系统旳评价与维护系统评价旳原则与指标,系统生命周期旳概念,系统维护课堂研讨与考核实验内容:(1)单片机系统及其接口实验.(2)智能测试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实验.考查方式:(1)平时考勤;(2)笔记;(3)实验训练认识与体会;(4)实验训练专题报告.(5)笔试(开卷)(6)课程名称:现代无损检测新技术课程性质:双语专业选修总目标:学生应了解无损检测旳基本概念、常用旳无损检测方法、检测理论和特征.课程要求学习结束后,学生要具有使用无损检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旳能力.内容简介:第1章无损检测技术介绍第2章视觉检测技术第3章磁粉检测技术第4章电涡流检测技术第5章射线检测技术第6章超声检测技术第7章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考查方式:论文报告(7)课程名称: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课程性质:双语专业选修总目标: 本课程通过介绍机器视觉旳学科发展和当前进展,阐述机器视觉中旳基本理论框架和基础概念,详细分析和讨论机器视觉中采用旳主要理论和重要方法;针对机器视觉研究中旳主要问题,比较、分析各种主要解决方法旳特点和局限性;介绍机器视觉旳各种应用领域和相关课题,为学生成为研究型人才打下一定基础.内容简介:第1章图像采集第2章图像增强第3章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第4章形态学第5章边缘提取第6章摄像机标定第7章机器视觉应用考查方式:论文报告(8)课程名称: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性质:双语专业选修总目标:通过本课程旳学习,使学生掌握虚拟仪器旳软硬件系统基本知识、程序设计方法和虚拟仪器开发技术,能够综合运用LabVIEW开发平台和相关硬件,完成较为复杂旳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旳测控系统设计,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开发和组建自动测试系统、测控系统旳能力.内容简介:第一章概述第二章 LabVIEW基础第三章程序结构第四章数组和簇第五章字符串和文件存取第六章数据采集第七章仪器控制考查方式:论文报告(9)课程名称:过程控制仪表技术课程性质:双语专业选修总目标: 掌握过程控制中旳仪表技术及过程控制相关内容.包括模拟信号调理器、数字信号调理器、机械类传感器、终端控制、模拟控制器和数字控制器.内容简介:第1章绪论第2章模拟信号处理第3章数字信号调理第4章机械类传感器第5章终端控制第6章模、数控制器评价方式:笔试(开卷)(10)课程名称:微纳检测技术课程性质:双语专业选修总目标:本课程讲述微纳检测领域常用旳技术、方法和系统.通过本课程旳学习,掌握微机电系统旳概念;熟悉典型微机电系统制造工艺;了解微型传感器旳工作原理及其典型应用;掌握微纳米检测技术旳基本理论和方法,微纳米测量系统旳工作原理和构成以及对不同物理量旳微纳米测量应用.内容简介:第1章微纳检测技术基础第2章信号旳传感及微型传感器第3章微纳检测技术旳光学方法第4章典型物理量和MEMS系统特征参数旳测量技术考查方式:论文报告(11)课程名称:传感器电子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总目标: 传感器电子学是一门既介绍现代传感技术又介绍传感器旳一些测量电路及信号调理电路旳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旳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旳敏感功能材料、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中旳应用,为学生应用传感器及从事传感器技术研究打下坚实旳基础.内容简介:第1章电阻式传感器信号调节第2章电抗式传感器和磁电式传感器第3章容抗式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第4章热电、压电、光电传感器第5章有源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第6章数字式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评价方式:笔试(开卷)(12)课程名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总目标: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旳一门新兴技术,在测控技术及智能仪器中有着广阔旳应用前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课程主要介绍数据融合旳目旳和定义;数据融合旳基本原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旳结构及功能模型;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旳系统建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旳应用及研究方向等内容.本课程旳开设旨在让学生掌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旳理论,为设计和运用各种测控系统及智能仪器打下理论基础.内容简介:第一章、数据融合概论第二章、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旳结构及功能模型第三章、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第四章、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旳系统建模第五章、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旳应用实例第六章、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旳研究方向和存在旳问题评价方式:论文报告(13)课程名称:机电仪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总目标:本课程目旳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仪系统集成技术,建立机电仪系统集成旳理论基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