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设计?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69a4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1.png)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介绍“探究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教育方法,通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发现,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实践。
原则以下是“探究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1. 学生主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通过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和分享发现来推动研究。
2. 实践导向: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真实的经验,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研究: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4. 基于问题: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5. 多元评价:评价方法不仅限于传统的考试和测验,还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评估。
设计步骤以下是“探究式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1. 建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挑战。
2. 理解问题:学生通过研究、阅读和讨论来深入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3. 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并思考其可能的实施方法。
4. 实践探索: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5. 分享和总结: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并进行总结讨论。
6. 评价成果:教师以及学生相互评估,评价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成果,反思并改进。
效果“探究式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启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效果。
此外,“探究式教学”设计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需求。
结论“探究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究式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55ea5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6.png)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从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详细设计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学习环境;教学策略1.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探究式学习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设计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应遵循课程标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发现图形的内在规律。
3. 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是探究式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实验器材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 教学策略设计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协助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立探究主题;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提供建议等;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 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是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动机。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情感等方面。
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二
![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5298dc8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a.png)
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二是一种面向学生探究的教学设计方案。
它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设计的。
本文将从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概念、意义、实施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探究式教学设计是指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通过问题引领、探究发问、自主构建知识,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创新和合作能力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启发式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思考得出结论,最终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教师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设计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辩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问题导入、明确任务、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展示反思。
具体步骤如下:1. 问题导入这一步是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提问“你知道地球的构成是什么吗?”或展示相关地理数据,让同学们自行分析数据,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明确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明确任务,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说明书、实验设计、论文阅读等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任务的目的和任务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被分成小组,展开讨论。
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避免同学间的争吵。
通过团队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4. 问题解决这一步骤是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们最为兴奋的阶段。
学生们发问、猜测、实验,寻找并验证其猜测的答案。
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监督者,需要随时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例设计(3篇)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例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2084e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7.png)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探究式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设计一节探究式教学实践范例,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部分吗?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二)探究活动1. 观察植物(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盆植物,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
(2)引导学生描述植物根、茎、叶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根植物的根、一段植物的茎、一片植物的叶。
(2)让学生分别用放大镜观察根、茎、叶的微观结构。
(3)引导学生分析根、茎、叶的微观结构与它们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讨论交流(1)让学生结合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小组讨论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三)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结构呢?(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调查不同植物的根、茎、叶,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植物的根、茎、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4b68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e.png)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探索发现,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堂初中语文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荆轲刺秦王》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能够分析荆轲为何要刺秦王的动机和目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思考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教学难点:能够分析荆轲为何要刺秦王的动机和目的。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吗?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荆轲为何要刺秦王呢?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出下面的故事内容。
2.学习与探究(1)阅读课文《荆轲刺秦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重老师提出的问题:a.荆轲为何要刺秦王?b.荆轲的行为正义吗?c.你认为一个人为何会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国家谋福利?(2)学生探讨问题,并试图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但不要提供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3.整合与总结(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展示学生的答案和看法,进行课堂讨论,激发更多的思考。
4.输出与复述学生以小组形式,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强化学习效果。
5.知识巩固教师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程度。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为什么荆轲会选择刺秦王?你认为他的行为正义吗?(在作业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答案)三、课堂教学例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39820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e.png)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随着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探究式课堂教学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问题驱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问题的设置需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需要设置适当的小组任务,让学生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资源丰富: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工具等,让学生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掌握和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4.评价多样:教师可以通过结对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和勇于创新。
2.任务的设计:针对问题,教师应该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和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工具等等。
4.评价的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探究和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105413227916888486d7d1.png)
彩 1 维 毒
E C R I t t lS A C W U 鞋 C i j R E B H L M E
( 实验 作 了改 进 ,若 在石 棉 网上 进 行 实 验 ,经 多 次 本
=
0 7 ・m > 煤油)= . gc ~ . g e p( 9 08 ・ 。② 游 :钠在水面 9 m
学 生 感 受 到 化 学 物 质 的 丰 富 多 彩 。通 过 对 “ ” 的 钠
学 习 ,不 仅 可 以帮 助 学 生 掌 握 钠 的 特 性 和 了解 有 关 金 属 的一 些 通 性 ,更 有 助 于学 生 初 步 理 解 研 究 金 属
将 硬 质 玻 璃 管 水 平 固定 于 铁 架 台 上 ,并 将 黄 豆 大 的 一 小 块 钠 置 于 硬 质 玻 璃 管 内 靠 近 管 口的 一 端 , 用 酒 精 灯 对 准钠 加 热 ,待钠 开 始 燃 烧 时撤 去 酒 精 灯 。
“ 以教 师 为 主导 . 以学生 为 主体 ” 的 思想 抛 开 .而 是
使两 者更 有 效 的结 合 在 一 起 ,是 一 个 综 合 性 的 教 与 学 的过 程 ,其 基 本 过 程 如下 图 :
了 “ 油” 煤 ,又请 同学 们 用镊 子取 出钠 ,用 滤 纸 吸 干 其 表 面 的 煤 油 ,再 用 小 刀切 开 ,仔 细 观 察 切 面 的颜 色 、光 泽 ,最 后 将 钠 暴 露 在 空 气 中 ,继 续 观 察 钠 切
元 素 的一 般 方 法 。
( ) 探 究 式 的 导 入 一
首先 请 同 学 观 察 广 口瓶 中 的 钠 ,并 启 发 学 生 思 考 “ 什 么 金 属 钠 要 保 存 在 一 种 液 体 中? 而 这 种 液 为 体 又是 什 么 呢 ? ”课 堂 气 氛 顿 时热 闹起 来 ,同 学们 纷 纷 猜 测 。有 同学 说 钠 暴 露 在 空 气 中会 变 质 ,故 必 须 保 存 在 某 种 液 体 中 … … 于 是 ,请 同 学 们 打 开 试 剂 瓶
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设计
![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dd1311964bcf84b9d57b9f.png)
探究在数轴上表示 干√ ;. 出数 轴上 的点 与实数一 Ⅱ25得
一
对应 的结 论 .
课 文 中 涉 及 到 无 理 数 这 一 概 念 的 描 述 有 三 处 :. 1
“ 通过前两节 的学习 , 我们知道 , 很多 数的平方 根和立方 根都是无 限不 循环 小 数 , 限 不循 环 小 数 又 叫做无 理 无 数 ”2 “ . . 有理数 和无理 数统 称 为实 数” 3 “ 数轴 上表 .. 在
示 了两个无理数 : 和√ ” 7 2. r
【 究 设 计 1 探 】 目的: 初步理解“ 无限不循环” 的概念. 过程 : 请三位 同学 到讲 台上 来 , 助教 师按 照 如下 帮 步骤进行演示. 1 老 师 首 先 在黑 板 上 写 下 “ ” . 0.
理解.
有数学 , 更重要 的是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 效 果 : 生 兴 趣 盎 然 , “ 限 不 循 环 ” 了 一 个 初 学 对 无 有 步 的 了解 . 【 究 设 计 2 探 】 目的 : 数” 从“ 的角度理解“ 无限不循环” 的概念. 过程: 借助计 算器 , 你在 有 理数 范 围 内找 出一 个 请
概 念 课— — “ ” 挖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都 有 这 样 的 经 历 , 于 数 学 概 我 对 念课 的教学感觉很头疼 . 般来讲 , 学概念枯燥 、 象 一 数 抽
一
2 第一位 同学在 讲 台上投 掷骰 子 ; 投掷 一次 , . 每 骰 子 出现 一 个 数 . 3 第二位 同学将 第一 位 同学投掷 骰子 出现 的数 大 . 声报出. 4 第三位 同学将 第二 位 同学 报 出的数 依次 写在 小 . 数点的后面. 复第 2 重 步至第 4步. 随 着投 掷 次 数 的 增 加 , 数 点 后 的 数 字 不 断 地 延 小 伸 . 掷 了 若 干 次 数 后 , 到 : . 5 6 4 22 3 5 6 2 投 得 0 3 4 3 5 1 64 3 4 提出数学 思考 : 果不 断地 投掷 下去 , 如 我们 会得 到 个 怎样 的数 ?— — 无 限不 循 环 小 数 ! 意 图 : 学 生 理 解 “ 限 不 循 环 ” 意 , 受 到 身 边 让 无 之 感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e5e3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e.png)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某地区气候特点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该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学生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3. 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2)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问题讨论: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该地区会有这样的气候特点?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如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得到提高。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65fa2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0.png)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数学为例,探讨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1.1 立足学生探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前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设计出针对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1.2 强调问题驱动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驱动因素。
学生通过针对性的问题探索、调查、研究,形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难度和挑战性,可以引导学生先提出猜想,再通过实验、证明等方法进行求证,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1.3 探究与解释并重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分析问题,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做法、结果进行总结和评判。
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知识体系。
二、教学设计架构2.1 知识背景的呈现知识背景是学习的基础,它提供课程的知识框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应通过举例、讲解、课件演示等方式呈现知识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点。
2.2 提出问题并引导探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的数量和难度应该适度,既要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又不能让学生无从下手。
2.3 提供资源和工具支持对于实验和调查研究类问题,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及必要的工具支持,或者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资源和工具的机会。
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探究。
2.4 学习成果展示和总结学习成果展示和总结是课程的重点环节,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这是评估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采用个人或小组展示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3.1 转化教师角色探究式教学更强调学生主动性,而不是教师的讲解和传授,因此要转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论探究式教学的教案设计及效果评价
![论探究式教学的教案设计及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bb06f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c.png)
论探究式教学的教案设计及效果评价。
一、探究式教学的教案设计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教师的角色则是引导和协调。
因此,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教案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题目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激发生的探究积极性。
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探究的方向和目的。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
4.给予充足的资源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探究和实践。
5.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学生在探究中取得实际的成果和进步。
6.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思,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在教案的实施中,教师需要发挥好引导和协调的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自主探究和发现。
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评价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教师的角色则是引导和协调。
因此,在评价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2.学生对探究主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是否掌握了主要知识和技能。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否在探究过程中发展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学生是否在探究过程中发展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5.学生的评价和反思能力,学生是否在探究过程中产生了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是否能够对自己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仅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并从中汲取教育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探究式教学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探究式教学的教师需要承担引导和协调的责任,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教师需要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2.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方案。
3.教师需要具有相应的探究式教学技能,能够组织和引导学生有效的探究和实践。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dc64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7.png)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就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目标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造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过程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启发、引导、设计实验和总结等环节。
1. 启发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入新知识或者展示实例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
3. 设计实验在引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或者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
4. 总结在学生完成实验或者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让学生总结经验,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
三、评估方式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评估方式也应该同步进行,可以用多样化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1. 问答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表述和总结,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验报告来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作品或者展示成果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创造能力,从而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认可。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1. 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材、PPT、实验器材或者多媒体资料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6061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0.png)
教学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在教学教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探究式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教案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明确目标在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例如,如果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定律,学习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结果,进而总结物理定律的规律性。
二、启发学生在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时,要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可以通过提供引人入胜的问题、展示引人注目的实验或现象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背景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设计学习任务在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时,需要构思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适当的难度和复杂度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任务可以是实验观察、文献调研、小组合作等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引导学生探究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不主导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五、组织交流讨论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环节。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班级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分享观点、交流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
交流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拓宽思维,同时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总结和评价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学生可以总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3fdf5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9.png)
初中探究式教学教案年级学科: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概念,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探究主题:水的性质2. 探究内容:水的密度、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蒸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
2. 学生分享已知的关于水的性质的知识。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水的密度是多少?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水是如何蒸发的?”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问题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关于水的性质的数据。
三、成果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
2. 其他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水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探究过程的表现。
2. 学生成果展示的质量。
3. 学生对拓展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培养了团队精神。
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整体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学生探究能力不足、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07fd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8.png)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注重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探究并深入理解知识,通过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能力。
在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步骤一、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需要具体明确,可以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目标。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课程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探究和发现。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设计教学活动四、引导学生学习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的学习评估可以包括日常表现、作业考试、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教案设计中的探究式教学
![教案设计中的探究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af222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f.png)
教案设计中的探究式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它旨在指导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而其中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教案设计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并提供一种适用于此教学模式的教案设计格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具体而言,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兴趣导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造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2.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自主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二、探究式教学的教案设计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案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格式:1. 教学目标:明确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达到的能力和知识点。
2. 教学准备:列出本节课所需的教学物品、教学资源及预先准备的材料。
3. 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引入学习主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b)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c)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核心概念和学习成果。
d) 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4. 评价方式:制定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教案设计实例以下是一份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案设计实例,以理化实验为例:教学目标:学习利用物质的变化观察来判断其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探索式教学课堂设计方案
![探索式教学课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43e1e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a.pn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探索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实施方法。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实施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探索式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探索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与传统教学的不同。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探索式教学有哪些优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二)讲授新课1. 讲解探索式教学的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介绍探索式教学的实施方法:(1)情境创设: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
(2)问题引导: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评价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三)课堂实践1. 教师选择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式学习。
2.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四)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式教学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
2.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
3. 学生对探索式教学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索式学习。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应注重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索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实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班探究式教学课程设计
![小班探究式教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d7d2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6.png)
小班探究式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如数学概念、语文修辞手法、科学原理等,达到课程内容要求的深度。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程相关的问题,例如完成数学题目、分析文学作品、进行科学实验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技巧。
2.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等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课程相关的信息,提升信息处理和应用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自信。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认识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
学生特点:小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同时,教师需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指导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数学学科:1. 教材第二章“数的认识”,涵盖自然数、整数、小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2. 教学大纲包括数的序列、数的性质、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内容。
语文学科:1. 教材第三单元“状物作文”,涉及各种状物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大纲涵盖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作文的构思与创作。
科学学科:1. 教材第四章“力与运动”,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等。
2. 教学大纲涉及力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原理等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数的认识部分,用2个课时进行教学,分别讲解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
探究式教学教案设计方案
![探究式教学教案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9b9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7.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包括溶解性、浮力、密度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溶解性、浮力、密度等特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水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实验器材(量筒、烧杯、玻璃棒、食盐、水等)、PPT课件。
2. 学生:实验记录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性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水的特性包括溶解性、浮力、密度等。
3. 提问: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的这些特性。
(二)探究活动1. 实验一:水的溶解性(1)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烧杯、玻璃棒、食盐、水。
(2)实验步骤: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②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溶解;③观察并记录食盐溶解的速度。
(3)小组讨论:为什么食盐能溶解在水中?(4)教师总结:食盐溶解在水中是因为水具有溶解性。
2. 实验二:水的浮力(1)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烧杯、玻璃棒、小木块、水。
(2)实验步骤: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②将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小木块浮起的情况;③将小木块取出,放入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小木块沉入水中的情况。
(3)小组讨论:为什么小木块在水中既能浮起又能沉入?(4)教师总结:小木块在水中既能浮起又能沉入是因为水具有浮力。
3. 实验三:水的密度(1)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量筒、玻璃棒、水、食盐。
(2)实验步骤:①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②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溶解;③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和食盐的质量;④计算水的密度。
(3)小组讨论:如何计算水的密度?(4)教师总结:水的密度可以通过计算水的质量和体积来得出。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探究式教学设计方案
![探究式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b17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2)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方法。
(3)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植物生长条件对生长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及对生长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植物生长条件对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生长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2. 实验探究(1)分组讨论: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分组实验:分别设置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条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分享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反思: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应用拓展(1)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2)学生分组设计改善植物生长条件的方案,并进行展示。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等。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等。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④Writing的任务是写一个与文章结尾不同的结局。旨在让学生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总来说之,通过本单元的系统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节日及民俗,学习相关节日的词汇,并能够丰富语言知识,提升用英语表达观点的水平。
1.6 Using Language是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使用的练习。
1.6①Listening是课文的延伸,通过听几位学生参加TrinidadCarnival节日游行的两段对话,使学生体会参加节日游行的真实情景,既训练听力一通过问题训练了他们的分析水平。
1.6②Speaking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电话突出交际用语功能的训练;第一部分让学生编对话,能够按自己的想象、经历为内容,训练思维和表达水平。
2.教材重组
2.1口语从话题内容和功能上分析Warming Up与Workbook中的Listening和Talking相一致,旨在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并引出本单元关于节日的话题,能够整和成一节任务型“口语课”。
2.2精读可将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三个活动整和成一节“阅读课”。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课题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学科
英语
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
本堂课的设计建构在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英语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四方面的素养:语言水平、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水平。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其中,文化品格指的是学生获得对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跨文化沟通的水平及品质。所以,在注重其他三方面素养的同时,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上。
3.课型设计与课时分配(经分析教材,本单元能够用六课时教完。)
1st periodWarming up
2nd period Reading
3rd periodLearning about Language
练习三:要求学生找出各种节日共有的三件事,然后讨论为什么这些事对各地的人们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温习文章内容而且要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想法,挖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是本单元单词的英文释义练习和用文章中的词汇的适当形式填空;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是以文章内容为载体在语境中练习语法,掌握情态动词。由此能够看出本教材已明显地由结构为特征的传统语法训练转变到以交际功能为特征的功能语法训练,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特点。
1.1 Warming Up旨在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五个我国节日的日期、庆祝内容和民俗。能够刚刚过去的春节为话题导入对节日的讨论;使他们由自己的经历谈起,扩展到别的节日以及外国的重要节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关于节日的背景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1.2 Pre-reading是Reading的热身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及欢度方式,进而了解学生对节日的理解,以便为阅读作好铺垫。
1.4 Comprehending是考察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练习一:六个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浅层理解并考察课文细节,但又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
练习二:要求学生讨论哪些节日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最有趣的,以表格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所读节日的理解,并训练他们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推理水平。
2)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2001)
布鲁姆把认知领域内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创造贯穿整个认知过程的始终。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目标具备可测性,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所以,本课在致力于培养学生文化品格思想的指导下,借助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设计教学流程,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2.5.泛读可将Using Language中的Reading &&Writing和Workbook中的Reading Task上成一节"泛读课"。
2.6复习、写作可将Workbook中的Speaking Task和Writing Task上成一节复习写作课。(Workbook中的Project && checkingyourself,可视学生水平安排在本堂课或留做作业。)
2.3语言学习将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与Workbook中的Using words && expressions Using structures结合在一起,上一节“语言学习课”。
2.4听力可将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与Workbook中Listening和Listening task放在同一节课中处理,上一堂"听力课"。(Using language中的Speaking可视听力时间而定,可课上处理亦可留做课下作业下堂课提问。)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节日为话题,介绍古今中外节日的种类、由来、意义以及人们的活动和习俗,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了解我国的节日,而且对外国的节日也有所了解,进而拓展社会文化背景、增加跨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复习和巩固使用请求和感谢的表达法,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并尝试根据阅读的文章写一个不同的结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3 Reading的五篇小短文分别介绍古代节日、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春天的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其存有的意义。此部分载有Festivals的重要信息,还表现了大量的词汇和主要的语法---情态动词的用法。处理时应作为重点、整体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词汇、语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长句、难句和复杂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