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神经外科是危重症患者较多的专业之一,而细菌感染又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诊治的难点及重点,尤其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文献报道,我国各神经外科中心医院获得性感染总体发生率约为6%~12%[1,2,3,4,5],主要类型有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SSI),此外,还包括重症患者患者常见感染,如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压疮等。
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牵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神经外科伴有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裂伤的脑外伤或头皮裂伤超过4 h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0%~25%;清洁-污染手术包括进入鼻旁窦或乳突的手术、修补开放性颅骨骨折或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感染发生率为6.8%~15%;清洁手术感染率为2.6%~5%[6]。
在细菌的流行病学方面,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7]。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感染预防及早期诊断、治疗是影响整体预后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途径及疗程对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201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联合发表了《神经外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文再次强调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以下简称本共识)主要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参考国际国内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相关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推荐意见,供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参考使用,本共识适用于成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本共识内容不作为法律依据。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流行病学特点神经外科手术及各种操作易引起医院获得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旦发生,会进一步加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病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归因病死率可高达15%~30%。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
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挽救了很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多系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
借鉴重症医学发展的经验和理念做好神经外科重症方面的工作是未来发展的目标。
为普及相关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汇集学科内多名专家讨论了相关研讨,并同时邀请了重症医学、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等专业的国内专家作为顾问和指导,共同制定了《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简称共识)。
神经外科重症既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神经内科、急诊医学、重症护理等多个专业的交叉学科,又是重症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专科化、精确化、目标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单元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共识主要适用成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
针对涉及的相关内容,本共识在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合作及指导下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标准和推荐标准进行分级(见表1)。
表1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循证医学标准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1.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和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利用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和监测技术、依托先进的设备、仪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单元。
2.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2分以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颅脑损伤患者及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急重症患者。
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的规范标准[1],神经外科重症医学单元做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医护人员应该接受过神经科学和重症医学的相关训练,有副高级以上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系统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意识评估(consciousness assessment)是神经重症医生临床诊疗活动的主要容,但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特殊状态,准确评价患者意识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评估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国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
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他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1.人员配置: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是由国内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团队共同撰写的一份重要文件。
该共识旨在总结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国际先进理念,为我国的神经重症康复工作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建议。
随着神经重症患者的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制定一份适合我国国情的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共识的内容涵盖了神经重症康复的定义、评估、治疗原则、康复措施、团队协作以及患者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剖析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核心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本共识旨在为神经重症康复的医务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共识也旨在推动神经重症康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神经重症康复事业的健康发展。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将为我国神经重症康复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于提高神经重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神经重症康复的基本原则神经重症康复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
在进行神经重症康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个体化评估: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评估内容应包括患者的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多学科协作:神经重症康复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
通过多学科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早期介入:神经重症康复应尽早开始,以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早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综合治疗:神经重症康复应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神经外科是危重症患者较多的专业之一,而细菌感染又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诊治的难点及重点,尤其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文献报道,我国各神经外科中心医院获得性感染总体发生率约为6%~ 12%[1,234,5]注要类型有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由市炎(VAP)、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SSI),此外,还包括重症患者患者常见感染,如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压疮等。
北京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牵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神经外科伴有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裂伤的脑外伤或头皮裂伤超过4 h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0%-25% ;清洁- 污染手术包括进入鼻旁窦或乳突的手术、修补开放性颅骨骨折或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者,感染发生率为6.8%~15% ;清洁手术感染率为2.6% ~ 5%[6]。
在细菌的流行病学方面,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全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感染预防及早期诊断、治疗是影响整体预后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途径及疗程对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2012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联合发表了《神经外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2)》,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文再次强调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7)(以下简称本共识)主要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参考国际国内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相关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推荐意见,供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参考使用,本共识适用于成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本共识内容不作为法律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流行病学特点神经外科手术及各种操作易引起医院获得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旦发生,会进一步加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病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归因病死率可高达15%〜30%。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充足能量供给
根据患者实际能量消耗,提供充 足的能量供给,以满足机体代谢 需求和促进康复。
合理蛋白质补充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蛋白质分解代 谢增强,应补充优质蛋白质,以 维持正氮平衡和促进伤口愈合。
营养治疗途径选择
肠内营养
对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包括口服和管饲两种方式。 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临床检查
包括肌力、皮肤状况、水肿等指标,反映患者当前营 养状况。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微量营养素缺乏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 存在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的 缺乏。
营养相关并发症
患者出现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并发症, 如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
03
营养治疗策略与方案
营养治疗原则
早期营养干预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因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导致营养摄 入不足,应尽早开始营养治疗, 以预防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 。
确定能量和蛋白质目标量
根据患者的实际能量消耗和蛋白质需求,制定个 体化的能量和蛋白质目标量。
调整营养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营养状 况改善情况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营 养治疗方案。
04
营养治疗实施与管理
营养治疗团队组建与职责
营养医师
负责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 养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对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营养相关并发症,制定相应的预防 措施和处理方案,保障患者安全。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主要内容(全文)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时隔七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版共识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修订,形成《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关于神经外科重症并发症的治疗,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1)留取相关标本进行细菌涂片或培养后,及时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后期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3)建议使用说明书允许的最大药物剂量静脉途径用药以及可能的长疗程治疗。
(4)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72 h无疗效不佳者,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5)脑室内或腰穿鞘内注射抗菌药物为治疗途径之一,建议审慎使用。
(6)明确颅内感染后,要对有关联的病灶进行必要的外科干预控制。
原则上要彻底清除伤口等感染灶以及污染的人工植入物,并采取必要的脑脊液引流措施。
脑损伤继发性癫痫的预防和治疗(1)颅脑创伤后抽搐发作(PTS)的处理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AED)对于晚期癫痫的发生率无任何预防作用,不建议常规采用AED预防晚期癫痫。
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尽早静脉途径预防性AED治疗可减少伤后早期痫性发作(7 d内)的风险。
(2)颅脑创伤后癫痫(PTE)的处理①药物治疗:PTE的患者(包括非惊厥性癫痫),应该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巴比妥、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托吡酯等。
根据癫痫发作的次数和性质,选择单一药物治疗、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苯二氮䓬类药物是立即控制任何类型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如果二线药物无效,则通常将治疗升级为麻醉药物。
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2年。
应定期监测患者血清AED的浓度,同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毒性。
②外科手术:病程2年以上、两种AED正规治疗无效、每月1 次以上发作,诊断为药物难治性PTE。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意识评估(consciousness assessment)就是神经重症医生临床诊疗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特殊状态,准确评价患者意识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评估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与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
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与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就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多学科协作始终就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就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与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与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与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她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与设备。
1、人员配置: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综合的治疗策略。
以下是基于专家们的经验和研究形成的一些共识。
一、病情评估准确而及时的病情评估是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基础。
首先,神经系统的评估至关重要。
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同时,借助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明确脑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此外,全身状况的评估也不能忽视。
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呼吸)、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还需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二、颅内压监测与管理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见且危险的情况。
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指导治疗。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脑室内置管、脑实质内探头等。
一旦发现颅内压升高,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管理。
首先,保持患者头部抬高 30 度左右,以促进静脉回流。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避免脑水肿加重。
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
对于严重的颅内高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如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等。
三、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管理的关键环节。
对于意识障碍或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定期进行气道分泌物的吸引,防止痰液堵塞。
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进行肺部听诊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肺部问题。
四、营养支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早期肠内营养是首选,一般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胃肠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在 24 48 小时内开始。
营养配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合理搭配。
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如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2020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全文)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
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时隔七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全国十余家医院从事神经外科、神经外科重症、神经内科重症、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我国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对2013版共识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修订,历经2年时间编撰而成。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他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1.人员配置: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呼吸功能不全,建立人工气道后仍不能保证正常氧供, 患者存在缺氧风险或已经出现缺氧表现时,应开始机械 通气。机械通气的一般指征包括:积极氧疗后仍不能改 善缺氧,患者呼吸频率过快(>35次/min)或过慢(<6~ 8次/min),呼吸节律异常,通气不足和(或)氧合障碍 [PaO2<5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 PaCO2进行性升高,心脏功能不全等。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 张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06-26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气道管理是所有重症患者基础治疗的重要内容,气道 管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 包括气道评估、氧疗、人工气道的建立、维护和撤除、 呼吸支持治疗及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防治等。中华医学 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联合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共同发布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 识(2016)》。
人工气道的管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1、需要定期 对人工气道进 行评估
人工气道建立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后,患者呼吸、通 气、氧合状况改善,缺氧得以缓解。必须严密监测人工气道 的通畅程度、固定是否妥善、气囊压力情况等。应定期评估 人工气道的固定状态并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妥善固定。无论 是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导管,都有移位甚至脱出的风险。 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人工气道的位置也会改变。如果不能 得到及时调整可能会出现导管脱出和位置异常,威胁患者生 命。气管插管在口腔内可能打折或扭曲,如果不进行定期检 查很难发现。气管切开管相对容易固定,但在皮肤外固定良 好的情况下,皮下段和气管内部分可能出现位置改变,如尖 端脱出气管移位到皮下层或管口与气管成角造成气管局部压 迫等,应及时调整。
(优选)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四.神经外科急诊及重症患 者处理流程
急诊评估有无气道梗 阻和误吸危险
无
有
清理口腔异物,通畅呼吸道,必 要时急诊建立人静脉通路,完善化验检查及可能的术前准备 如有颅内压增高征象,根据情况予脱水降颅压治疗 评价其他重要器官损伤 迅速完善头颅CT及相关的其他辅助检查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
2.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
GCS评分12分以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颅脑损伤患者及脊髓损伤 患者,围手术期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 等神经系统急重症患者。
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
负责人员:接受过神经科学和重症医学的相关训练有副高级以上医师 医师人数与床位比例:0.5~1:1 护士人数与床位比例:2~3:1 其他技师:呼吸治疗师、电生理技师、康复理疗师等 床位面积:每病床建议15—18m2,床间距应在1 m以上 室内温度及湿度: 24℃; 60% 空气净化设备: 一般配置: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除颤仪、心电图机、排痰仪、
预后
诊断
A1 究
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或单个 起始队列研究系统综述或单个起 一级诊断研究的系统综述,
随机对照试验,或“全或无”证据
始队列研究或“全或无”病例系列 或单个的一级诊断研
B 2 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 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
述,或单个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
或单个回顾性队列研究
二级诊断研究的系统综述, 或单个的二级诊断研究
胃肠营养泵、间歇充气加压泵、低温治疗设备、血气分析仪、多功能气垫床、旁 X线拍片、床旁B超等
神经专科配置:颅内压监护仪、经颅多普勒、脑电监测仪。 可选配置:纤维支气管镜、移动超声、移动CT、脑组织氧含量监测仪、脑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总结与分享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管理的最新理念与实践。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通常面临复杂的生理与病理状况,要求医疗团队具备高度的专业性与跨学科协作能力。
本共识集结了国内外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神经影像、神经病理等多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评估、诊断、治疗与康复等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提高我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生活质量。
本文首先概述了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现状与挑战,随后详细阐述了重症患者的评估方法、监测技术、治疗策略及康复措施。
对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文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重症医学医生及其他相关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参考指南,以促进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基本管理原则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为了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我们提出以下基本管理原则,以指导临床实践。
个体化治疗原则:每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病情、生理状态、合并症等各不相同,因此治疗策略需个体化。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生命体征稳定优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包括呼吸、循环、体温、意识等。
只有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预防并发症: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营养与康复支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
同时,早期的康复训练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营养与康复支持。
多学科协作: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需要多个学科的协作,包括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营养科等。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单元配置根据各级医院的具体条件及必要性,建议参考 如下设备配置方案:(1)一般配置:多功能监护仪、呼 吸机、输液泵、除颤仪、心电图机、排痰仪、胃肠营养 泵、间歇充气加压泵、低温治疗设备、血气分析仪、多 功能气垫床(医院相关科室能够提供床旁X线拍片、床旁 B超以及相应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 (2)神经专科配 置:颅内压监护仪、经颅多普勒、脑电监测仪。(3)可 选配置:纤维支气管镜、移动超声、移动CT、脑组织氧 含量监测仪、脑组织微透析仪,气道湿化设备。
要对收入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患者进行系统全身查体, 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骨骼系统、 内分泌等进行初步评估,掌握患者的整体状况。同时利 用针对心电图、无创血压、有创连续动脉压、中心静 脉压(CVP)、肝肾功能、血尿渗透压、凝血功能、体温 以及外周氧饱和度等的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系统性治疗 目标及方案,使实施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维持重症患者 的基本生命体征。
据标准和推荐标准进行分级(表1)。
表 1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循证医学标准
分级 证据分级
治疗/预防,病因/危害
预后
诊断
A
研究 B
C
1 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或单个 起始队列研究系统综述或单个起 一级诊断研究的系统综述, 随机对照试验,或“全或无”证据 始队列研究或“全或无”病例系列 或单个的一级诊断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一、概述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 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 四、神经外科急诊及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五、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全身及专科功能评估及监测 六、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控制策略 七、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 八、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九、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处理 十、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伦理学问题 十一、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模式及人员培训制度 十二、结束语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开展洼田饮水试验的原因
开展洼田饮水试验的原因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常见的并发症
吞咽障碍
脱水 营养不良 肺部感染 窒息甚至死亡
洼田饮水试验优点&缺点
• 优点: ➢1.明确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 ➢2.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3.避免不必要的留置胃管 ➢4.及早予置鼻胃管鼻饲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
的发生率 • 缺点:
• 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有脑室内、 脑实质内、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和硬膜外。 脑室内置 管是目前的金标准,其在监测烦内压的同时可通过 释放脑脊液来降 低颜内压,该方法相对准确、漂移少。微小探头监测应该置入皮层下或者骨 板下至少 2 cm。颜内压探头的置人手术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B-2)[11], 监测的时程一般不超过14天。
神经功能监测
• ICP CPP • CBF • 神经电生理 • 神经影像
ICP CPP
• 本共识建议颅内压监测指征: • (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 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
伤、脑肿 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B-2);②评分3 ~8分但 CT无明显 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 90 mm Hg(l mm Hg =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 进行颅内压监测(c-3) [2];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 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 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 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 (2)有明显意识障碍的蛛网膜 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 脑室系统需 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c-3)。 • (3)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合并顽固性颅内高压可以进行频内 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附注控制颅内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时隔七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版共识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修订,形成《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关于神经外科重症并发症的治疗,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1)留取相关标本进行细菌涂片或培养后,及时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后期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3)建议使用说明书允许的最大药物剂量静脉途径用药以及可能的长疗程治疗。
(4)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72 h无疗效不佳者,考虑调整治疗方案。
(5)脑室内或腰穿鞘内注射抗菌药物为治疗途径之一,建议审慎使用。
(6)明确颅内感染后,要对有关联的病灶进行必要的外科干预控制。
原则上要彻底清除伤口等感染灶以及污染的人工植入物,并采取必要的脑脊液引流措施。
脑损伤继发性癫痫的预防和治疗
(1)颅脑创伤后抽搐发作(PTS)的处理
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AED)对于晚期癫痫的发生率无任何预防作用,不建议常规采用AED预防晚期癫痫。
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尽早静脉途径预防性AED治疗可减少伤后早期痫性发作(7 d内)的风险。
(2)颅脑创伤后癫痫(PTE)的处理
①药物治疗:PTE的患者(包括非惊厥性癫痫),应该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巴比妥、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托吡酯等。
根据癫痫发作的次数和性质,选择单一药物治疗、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苯二氮䓬类药物是立即控制任何类型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如果二线药物无效,则通常将治疗升级为麻醉药物。
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2年。
应定期监测患者血清AED的浓度,同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毒性。
②外科手术:病程2年以上、两种AED正规治疗无效、每月1 次以上发作,诊断为药物难治性PTE。
对于药物难治性PTE或患者难以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应进行癫痫手术评估。
当癫痫灶不明确或无法行切除手术时,可以考虑行神经调控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强调早期、全程。
方法有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物理预防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回流,减少静脉血流淤滞,包括间歇充气加压泵(IPC)和加压弹力袜,IPC 可以明显降低DVT发生率。
药物预防为各类抗凝药物
治疗要及早且请专科会诊,无绝对禁忌证即开始抗凝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低分子肝素、肝素、VKA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适合抗凝的患者应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以防止肺栓塞;根据血管外科专科会诊意见,部分患者可选择导管溶栓、机械取栓或者外科手术取栓;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证实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应该多科会诊基础上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有无下肢肿胀或胀痛,有无深静脉扩张。
尤其注意患肢皮肤温度、颜色、与对侧相比有无改变。
观察呼吸情况,警惕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气促等肺栓塞表现。
(2)抗凝及溶栓治疗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注射部位有无出血点,注意有无咯血、便血及血尿,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颅内出血征象。
神经内分泌并发症的管理
1. 下丘脑垂体功能减低:临床明确下丘脑垂体功能减低,建议实施必要的垂体激素替代治疗,尤其是皮质醇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的替代。
2. 中枢性尿崩(CDI)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尿崩症常合并高钠血症;极少数在中期会伴发短程低钠血症。
高钠血症患者要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消化道补充白开水。
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或者垂体后叶素治疗可以控制尿崩症,降低血钠浓度,DDAVP口服剂量每日从100~1 200 μg不等,静脉制剂最初时应使用低剂量,必要时增加剂量或连续静脉泵应用。
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钠的浓度。
3. 低钠血症的治疗:
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的治疗:治疗原则首先要在治疗低血钠的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其他包括限水、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A.急性低钠血症治疗:限制水摄入,3% 高渗生理盐水大剂量口服或1 ml•kg-1•h-1持续静脉输注。
血钠上升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 mmol/L,
24 h不超过12 mmol/L。
B.慢性低钠血症:限水、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即普坦类药物、利尿剂、地美环素以及锂剂等药物。
②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的治疗:首先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或其他神经系统原发疾病;其次,患者在治疗低钠血症时必须补充血容量,不可限水治疗,轻症者建议使用等渗盐水为低血容量患者提供液体,并有助于恢复体内钠的储存量,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使用高渗盐水积极补充钠,血钠提升的速率参考SIADH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