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6e9a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d.png)
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
0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教育评价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相互促进
03
教育评价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相互促进,不断完善和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
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内容和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课程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必须以教学为基础,而教学的改进和优化也必须以 课程为依据。同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是动态的,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04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 和组织的学习内容、活动和经验的总 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可分为多 种类型,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 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
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再到不断发展的历程。在古代 ,教育思想散见于哲学、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 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 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心理 现象和生理现象等;教育规律则是教育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教育学的任务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具体来说,它 包括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预测和控制教育过程,以及探究和实现教育的最优 化。
大二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09f95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0.png)
大二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对于培养和发展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系列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了教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和相关概念。
以下是一些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概述:一、教育学原理导论教育学原理导论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开端,主要介绍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导论,我们可以了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育学派与教育学理论教育学派与教育学理论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不同时期的教育学派及其代表性理论,如行为主义教育学派、认知主义教育学派等。
通过对各个教育学派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教育学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三、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法等。
通过学习教育学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不同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五、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关键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教育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我们可以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改进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知识点涵盖了教育学原理导论、教育学派与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研究方法、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以及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学大纲
![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8e2a8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2.png)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课程大纲(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Pedagogy)一、课程目标1.引领学生深化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二、课程内容专题1:教育学的开展历程及其研究的方法论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2)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与学科立场?(3)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基本问题?(4)如何打破教育学的“板块论”建构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5)如何认识总结中国教育学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缺乏?(6)如何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2、建议阅读的基本文献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95-440: 579-699o 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桂生:《中国教育学问题》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7—25;55—69:211—242;265—281 页;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章,3章。
石佩臣:《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32页。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1部,1章。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版,绪论。
侯怀银:《中国教育学开展问题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为中心》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0—62: 101—104: 115—132:五章。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1一20页。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 (5).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开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中国社会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社会思潮与教育思潮的关系?(2)当代教育思潮的开展与演进过程?(3)当代教育思潮主要观点、代表人物?(4)终身教育思潮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fe89a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8.png)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一)](https://img.taocdn.com/s3/m/baa3a38c28ea81c758f57885.png)
讨论:
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2、概念的区别
政治 工作
思想 工作
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统战工作、 纪检工作等
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 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 问题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
现象-----切入点 问题-----重点 规律-----目的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全面探索阶段(1978-1984) 2、创立和初步建设阶段(1984-1995) 3、综合建设阶段。(1996-2005) 4、纵深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施加论的这些界定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教育需要和在 教育中的主体性。
培养、转化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思 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
强调教育结果,忽略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
内化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 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品质的过程。
2、意识形态性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
“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 也不能有非阶级的意识形态。”——《列宁 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 326-327页。
3、内容的规定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演变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在共 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中提出 了盟员“具有革命毅力和宣 传热情”。
《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育学原理》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2ca9e91555270722192ef7aa.png)
总之,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规定, 是教育区别其他活动的根本特征。
思
考
题
1.查阅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比较“教育”概 念。 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教育活动的理解, 3.尝试辨析“教育”与“教学”、“学习”、 “培训”等概念的异同。
分享: 分享:教育给了我们什么
分组 教育名著 2.关注现实教育改革 3.努力思考教育问题 4.善于交流和对话 5.在研究中进行学习
六、推荐书目
1.教育政策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 》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年 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宣告了近代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学的诞 生。 1898年,我国的京师大学堂始开设此课程。 年 我国的京师大学堂始开设此课程。
三、课程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是学习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 2.帮助学习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 3.掌握教育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实践价值 1.检讨原有的教育观念; 2.分析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3.树立现代教育的信念.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 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教育专业杂志 《教育研究》
组一
第一讲
认识教育
组二
组三
问题: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也无论他身 处何地、担任何种职务,都要接受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呢?
2.教育名著类 (1)中国:《论语》、《学记》等等。 (2)西方:《理想国》、《爱弥尔》、 《民主主义与教育》、《帕夫雷什中学》、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等等。
教育学导论(第十一章定稿)
![教育学导论(第十一章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a50688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6.png)
在古代萌芽阶段,一些哲学家和教育家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如孔子、苏格拉底等。到了近代形成阶段, 一些经典的教育学著作开始出现,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在现代发展阶段, 教育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总结词
教育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教育的本 质和价值,探讨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04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CHAPTER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规定了教育工作 的方向和重点,指导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
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于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的 法律文件。它为教育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平和有 序。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 方面。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等,旨在探究教育的本质和 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普通教育学
研究一般教育原理和方法,涉 及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方面
VS
详细描述
心理学基础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 知发展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 过程和个性差异等方面。它为教育教学提 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 求和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 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人类学基础
总结词
研究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文化对教 育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导论(第十一章定稿)
目录
CONTENTS
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644803e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5.png)
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教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我们需要广泛阅读教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重要论文,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下面是一些教育学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供大家参考。
1.《教育的艺术》作者:艾伦·德·波顿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著作,通过对教育的艺术性的探讨,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作者从教育的基本原则出发,深入剖析了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的实践过程,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2.《教育学原理》作者:杜威杜威是教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对教育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教育学原理》是杜威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包括学习、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3.《教育心理学》作者:王铁崖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王铁崖教授的《教育心理学》是一本权威的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本必备的教材。
4.《教育研究方法》作者:刘红梅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对于开展教育学研究至关重要。
刘红梅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涵盖了教育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
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
5.《教育学导论》作者:王振明《教育学导论》是一本系统介绍教育学的著作,作者王振明教授对教育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
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教育学教材,对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6.《教育学研究导引》作者:周鸿杰教育学研究导引是一本针对教育学研究者编写的指导书,作者周鸿杰教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等。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ed4fc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4.png)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教育 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学发展中,教育公平和教育 质量将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以实现教育 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03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
01
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
教育学原理
目录
• 教育学原理概述 •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基 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的全面、深刻的 认识。
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具体包括教 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范围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包 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此外,教 育学原理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域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教育学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进一步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 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的定义
![教育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c0558ec84028915f804dc27c.png)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作业1——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词源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但这两句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教育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子多为“学”。
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知识”,“教”与“学”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物,同一活动,“教”与“学”是统一的。
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词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意,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和“教育学”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在西方,“教育”由拉丁语educare分别化为英语的education,法语的education,德语的erzihung。
意思是采用一定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二、中外有代表性的“教育”的定义1、中国有代表性的“教育”的定义《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做现代的’人。
身体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
没有几样看家的本事,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给他种种智育。
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2、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的定义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
”“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
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有哪些
![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145de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9.png)
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有哪些教育学原理是探讨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的学科领域,涉及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心理学、教育的社会学、教育的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供您参考:1.《教育学导论》(介志华著):这本书是教育学入门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教育方法学》(孙祖耀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学方法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全面讲述了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王伟忠、陈美芳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学习的认知过程、教育的动机和兴趣等内容,对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有深入的研究。
4.《教育社会学导论》(陈宝俊、龙小如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化过程和教育的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5.《教育哲学导论》(杨东平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人生观等内容,对于理解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教育学史》(张培基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了教育学的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可以对现代教育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7.《教育管理学》(范佳熙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管理的目标、原则、机制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职责等内容,对教育管理人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8.《小学教育学》(谢水平、王保强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小学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对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帮助。
9.《中学教育学》(李顺德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学教育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包括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0.《高等教育学》(江双喜、刘建明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高等教育的结构、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对高等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f2b01d1eb91a37f0115c24.png)
观点:辩证统一地认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其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还是教育 现象?我们认为不应该把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 教育问题对立起来。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现象,把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定义为把握教育的规律,其
目的是指导教育实践,应当是合乎逻辑的。
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教育问题,仅就词义
学前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社会教育学 终身教育
3、理论基础方面学科的发展
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它要以其 他科学作为其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 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杜威则在 其实用主义的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基础 上建立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哲学、教 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都已成了相对独立 的学科。
可以称为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科学。”
(2)日本学者的观点: 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教育学
才能成为科学。
日本学者村井实在《教育学的理
论问题》一书的序章《什么是教育》
中认为: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教育学才能成为科学。 “教育问题”
是随着“如何教育”的发问才发生的。
有了教育问题,才有教育的常识,而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知识 结构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
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对其他门类专业则可做
为拓宽知识面或调整知
识结构的一门人文学科。
教育学科
第一章 导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学的功能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308b273169a4517723a379.png)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研究领域:人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完成、变化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1.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推动其不断发展。
3.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史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内化与外化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程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其建设成就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形成,教学和研究队伍逐步壮大。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丰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
3.全面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验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语博采众长相结合。
第二、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第四、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建设。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一、研究方法1.文献法:指从各种文献如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以及音像材料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指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导论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导论 (二)](https://img.taocdn.com/s3/m/deed9ebb284ac850ad024241.png)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好比连接思想政
治教育学这张网的扭结,而基本范畴 就是扭结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连接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反过来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起指 导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思想与行为 灌输与疏导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具 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理论
中央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分别在党的十二届
六中全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并颁发了 两个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央文件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
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切实做到一切为了人 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理论与相关学科
观点:就是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就是要坚持马克
思主义观点,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与实践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观点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或政治性,是各个 社会、各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特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而鲜明的本质属性,就 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为主导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定的内容和目的
与教育学原理有关的书籍推荐
![与教育学原理有关的书籍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f8a80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e.png)
与教育学原理有关的书籍推荐
以下是与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推荐:
1.《教育学导论》- 约翰·狄莫森克罗斯等著。
这本书是教育学的经典教材,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2.《教育学原理》- Michael F. Opitz、Michael P. Ford 著。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的原理、模型和实践,适合教育学专业学生阅读。
3.《教育原理与方法》- 王力良、叶嘉莉、程迅著。
这本书综合了多种教育学原理和方法,讲解了教育的整体过程和相关的理论。
4.《教育学基本原理》- 黄佐良、陈运枝著。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
5.《教育学概论》- 林小兰著。
这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适合初学者阅读。
6.《教育学原理与方法》- 吕红兰、彭晓明、毛桃苓著。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不同教育学派别的理论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教育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以上是一些与教育学原理相关的书籍推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需要阅读。
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
![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86b4b5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e.png)
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育学统考中,教育学333参考书目是备考的重要指南和参考资料,它包含了一系列经典著作和研究成果,能够帮助考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教育学333参考书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律。
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介绍。
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导论》:作者为陈宝生,这本书是教育学的入门教材,系统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非常有帮助。
2.《教育学原理》:作者为苏启诚,这本书是教育学的经典教材,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于理解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3.《教育学概论》:作者为吴玲,这本书是教育学的综合教材,全面介绍了教育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和教育学家的主要观点,对于了解教育学的整体框架和发展历程非常有帮助。
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作者为刘海滨,这本书是教育心理学的经典教材,系统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
2.《儿童心理学》:作者为张宏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实践中的儿童问题非常有帮助。
3.《青少年心理学》:作者为刘明慧,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中的青少年问题非常重要。
三、教育法律1.《教育法学导论》:作者为刘保青,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法律制度,对于了解教育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教育实践中的法律问题非常重要。
2.《中小学法律与安全教育》:作者为王洪涛,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小学法律与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教师和学生了解校园法律安全和维权意识非常重要。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讲稿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b3c132f111f18583d05a15.png)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讲授纲要主讲:柳海民教授绪论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等教育学各二级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以阐明现、当代教育学原理领域的若干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意在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专业理论,拓宽理论视野,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有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8月29日)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落实到本课上来,我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唤起学习的兴趣提升人生道义品位激发创造的激情扩展专业知识容量(点、线、面)提高社会的责任感发展智慧和创造潜力要达到这们的目标,每一位学习者应力求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相长:师生之道读书:学问之道立志:求学之道贵在自我努力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共十四个专题,包括现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现代教育对象论教育功能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先行论教育投资论教育质量与效益论终身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改革教师论教育规律三、作业与考试本学期从目前算起还有15周左右。
这期间有两次作业,每次作业50分,总计100分。
作业要求:1、必须独立完成2、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资料翔实,见解独到,体现一定的学术训练(注释、参考文献)3、字数6000左右4、完成时间作业主题: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探讨(1)意义与必要性(2)现存问题(3)成因分析(4)质量与效益本体理论研究(5)改进对策2、提高高校教师素质问题研究(江总书记9、8讲话)(1)必要性与意义(2)现状与问题(年龄、性别、职称、学缘、师德、知识的可持续发展)(3)成因分析(4)改进对策(师德、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6)教师职业专业化四、参考文献1、《教育原理》,柳海民,东北师大2、《现代教育论》,黄济等,人民教育3、《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西北师大4、《教育学文集》,瞿葆奎,人民教育5、《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网建议书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3本书:《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1——6卷3、《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著4、《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文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6、《人论》卡西尔7、《教育原理》柳海民8、《现代教育论》黄济9、各种教育杂志:第一讲 现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定义与诠释架构(一)语源考察PedagogyEducation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pedagogue (教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 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导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b1f27267ec102de3bd8930.png)
7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演变过程
宣传 工作
政治工作
思想工作
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思想工作
政治工作
马
列
斯
解
克
宁
思
大 林
放 前
思想政治 工作
刘
200少 奇 2
政治思想工作
文
革200 4
思想政治 教育
文 革 后
1847 1902
1934
1949
50年代
60-70 8
1978 后
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与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 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等) 2.政治
10
法语politique 德语Politik 英语politics 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ς
11
“政治”一词在西方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公 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 的总和。
21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常常 通用,但严格地讲二者有区别,思想政治工作 的概念宽广一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则狭 窄一些。
实际生活中,工厂、农村、机关等多用“思想 政治工作”;而学校主要用“思想政治教育” 这一术语。
22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更宽泛的实际部门的实践活动 侧重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15
3.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
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组织工作、
干部工作、党的思想工作<意识形态> 、统战工作、
纪检工作)
4.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导论引言“要学-点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视角“我们能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旅游团的导游,多课少时教育意识123456789137824659排列按声调小学是综合的,中学是综合分科并重,高中是分科我们来到社会学习。
不是为了适应社会,而是去改造本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是什么?-------教学本质论教育有什么用?------教育功能论办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目的论谁来教育?教育谁?------教育主体论怎么教育?--------教育过程论教育观:人的培养教育:培养人教育与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教育与社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第一讲教育本质论一、理论形态的教育(一)教育学的概念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特点: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理性的系统认识2/主要著作及人物1.《学记》: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论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3.人物篇:孔子(前551--前479)1. 教育方向的贡献弟子3000,贤人72人孔子想拿教师资格证,不是孔子的问题,也不是教育部的问题,穿越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2.儒家思想3.孔孟之道思想:“庶、富、教”(《子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习是行为“有教无类”“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优是悠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4.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法”这个人墨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培养有道德的人,君子,贤人回忆苏格拉底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地位: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思想: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主动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地位: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理论基础:伦理学:教育目的论基础心理学:教育方法论基础教学过程四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 教育学发展的科学化阶段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个体经验的不断重组与改造二、实践形态的教育(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内涵的历史流变1/中国《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文解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共同点:把教育看做是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4.当前的问题(1)学校教育:“应试”个性化的学生有创新。
“学会过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当你有话有权的时候再说这件事(2)家庭教育:“错位”幼儿园老师难,不在于知识本身,在于传递的方式关注教法:冷暴力是最高层次的暴力孩子需要,爱,包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可能让孩子累死在半道上”(3)社会教育: “真空”如:“5+2=?”2(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起源1/生物学起源论2/心理学起源论3/劳动起源论2. 原始形态的教育1平等性与普及性2非独立性如:男人打猎,女人采摘3低水平性如:原始宗教,巫术3. 古代教育标志:学校产生(1)中国古代教育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相对完备的学校体系:“国学”与“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与私学兴起秦汉时期秦的文教政策:书同文,行同伦,法为教,吏为师“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唐至清末时期1/科举制度2/官学3/书院4/蒙学5/教育的专制趋势(2)欧洲古代教育1古希腊教育2中世纪教育3中世纪大学(3)古代教育特点古代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古代教育与社会生产相脱离古代教育规模不大,教育效率不高,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也不明显古代教育是一种守成和奴化的教育(4)现代教育1/现代西方教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教育现代国家兴起与现代教育发展2/现代中国教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时期1949年以来3/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2教育对象的普遍性,3教育的科学性其一,内容的科学性其二,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化如:教育先行其一,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其二,教育目标应适当超前如:教育的终身性3第二讲教育功能论一、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经济1/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制约A. 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目的的制约B. 对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制约C. 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制约D. 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状况的制约2/ 教育的经济功能A. 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B. 提供量多质高、结构合理的劳动者队伍C. 使社会成员具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观念与行为(二)教育与政治发展1/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A. 对教育目的的制约B. 对教育领导权的制约C. 对受教育权的制约2/ 教育的政治功能A. 使受教育者形成为统治阶段所接受的政治观念B. 培养和选拔专门的政治人才,直接为政治服务C. 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直接影响政治的变化与发展(三)教育与文化发展1/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A. 一定社会的教育内容都是在一定社会的文化内进行选择的B. 文化传统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传统2/ 教育的文化功能A. 保存与传递文化B. 选择与整理文化C. 更新与创造文化代表:张爱玲萧红D. 吸收并融合世界文化(四)教育与人口1. 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制约A. 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B. 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C.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2. 教育人口功能的实现方式A. 控制人口增长B. 提高人口素质C. 促使人口性别及社会结构趋向合理化(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2/教育的历史继承性3/教育的国际交流性二、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涵义人的发展指人的一生中身心两方面向进步、积极方向发展1/ 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生理:肌体自然发育;体质增强心理:认知;意向2/ 人的发展是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辩证统一4(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1)遗传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1//遗传因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差异性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3//遗传素质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2)遗传素质作用的局限性(反对遗传决定论)1//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及其作用是有限的3//遗传素质也是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逐渐改变的2/环境因素环境:是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1//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2//环境影响着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和内容(2)环境作用的局限性(反对环境绝对论)1//环境对人影响的复杂性2//人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3//人的实践可以改造环境3/教育因素(1)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1定向作用,2加速作用,3控制作用(2)教育作用的局限性(反对教育万能论)1.教育使个体更为能动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不能替代个体的社会实践2.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3.教育作用发挥的程度与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三)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 促进个体的社会化2. 使个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 培养个体的主体意识第三讲教育目的论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者通过教育期望在受教育者身上发生的预期发展变化结果狭义的:学校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教育方针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根本原则(二)学校教育目的的特征1、社会化2、科学性3、层次性4、客观性5、前瞻性(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控制作用3.评价作用《意志的胜利》5二、我国教育目的(一)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目的的沿革1/ 清政府学部正式颁布其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张之洞《劝学篇》2/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3/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我国教育目的有了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表述。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特点1、明确提出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2、要求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三)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三因素说:德、智、体植物~体动物~德理性~智四因素说(德、智、体、美或劳)五因素说(德、智、体、美、劳)六因素说(德、智、体、美、劳、心)physical education即身体教育更快,更高,更强第四讲教育过程论一、教学活动(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活动(二)教学的任务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 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4.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教学原则(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四)巩固性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如:为父母老有所养而读书精神性的奖励,激发内在动机(2)从学生实际出发(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疑难(4)教师要认真备课(5)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6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孔子--弦歌(一)个别教授(二)班级授课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学习程度编程班级,教师按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分科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授的教学组织形式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备教材、被学生、备方法(二)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四)辅导、答疑(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六、基础教育改革(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1.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5.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6.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