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培养及鉴定PPT演示幻灯片共61页文档
合集下载
《细菌的培养方法》课件
《细菌的培养方法》PPT 课件
细菌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本课件将介绍细菌培养的各种方法和技 巧,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条件和控制。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的种类和配方
了解不同种类和配方的培养基,选择适合特定细菌的培养基。
不同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
掌握不同细菌所需的营养成分,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3
接种
学习不同接种方法,将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4
培养箱的使用
了解培养箱的操作和使用技巧,提供稳定的培养环境。
常见细菌的培养方法
普通细菌的培养
介绍培养常见细菌的 方法和技巧,如大肠 杆菌等。
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
了解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方法,满足其 特殊的营养需求。
厌氧菌的培养
掌握培养厌氧菌的技 术,为其提供合适的 生长环境。
培养技术
1 纯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细菌的纯培养,以获得纯净的 细菌培养物进行研究。
2 混合培养
了解混合培养技术,用于培养多种细菌共存 的环境。
3 原代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原代培养,从样品中分离出单 个细菌菌落进行培养。
4 经过子代培养
掌握细菌的连续培养方法,保持菌株的稳定 性和可用性。
培养条件的控制
温度
难以培养细菌的 培养
解决难以培养细菌的 挑战,探索新的培养 方法和技术。
语
细菌培养的实际应用
探索细菌培养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中的实际应 用。
细菌培养的限制和进展
讨论细菌培养所面临的限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和 创新。
了解细菌对温度的适 应性,并控制培养环 境的温度以促进生长。
pH值
掌握细菌生长所需的 最适pH范围,并调节 培养基的酸碱度。
细菌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本课件将介绍细菌培养的各种方法和技 巧,以及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条件和控制。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的种类和配方
了解不同种类和配方的培养基,选择适合特定细菌的培养基。
不同细菌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
掌握不同细菌所需的营养成分,为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3
接种
学习不同接种方法,将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4
培养箱的使用
了解培养箱的操作和使用技巧,提供稳定的培养环境。
常见细菌的培养方法
普通细菌的培养
介绍培养常见细菌的 方法和技巧,如大肠 杆菌等。
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
了解必需营养物细菌 的培养方法,满足其 特殊的营养需求。
厌氧菌的培养
掌握培养厌氧菌的技 术,为其提供合适的 生长环境。
培养技术
1 纯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细菌的纯培养,以获得纯净的 细菌培养物进行研究。
2 混合培养
了解混合培养技术,用于培养多种细菌共存 的环境。
3 原代培养
学习如何进行原代培养,从样品中分离出单 个细菌菌落进行培养。
4 经过子代培养
掌握细菌的连续培养方法,保持菌株的稳定 性和可用性。
培养条件的控制
温度
难以培养细菌的 培养
解决难以培养细菌的 挑战,探索新的培养 方法和技术。
语
细菌培养的实际应用
探索细菌培养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中的实际应 用。
细菌培养的限制和进展
讨论细菌培养所面临的限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和 创新。
了解细菌对温度的适 应性,并控制培养环 境的温度以促进生长。
pH值
掌握细菌生长所需的 最适pH范围,并调节 培养基的酸碱度。
细菌的培养与生长ppt(与“培养”有关的文档共53张)
一個菌落可由單個或許多個細胞繁殖而獲得,若是一個菌落 是經由單一細胞繁殖而來,則他就是一個純種細胞群或稱選殖 體(clone)。菌落已被廣泛地應用於菌種的分離、純化、選育 等方面,在基因工程中也普遍。
第十八页,共53页。
(五)微生物群體生長的規律
➢ 生長曲線(The growth curve)
微生物群體是只單一純培養微生物的群體(population),而群 體生長常被用為研究一微生物培養的生長曲線(growth curve)之 分析研究,並採用分批培養(batch culture)或密閉系統來進行。
第九页,共53页。
1. 選擇培養基
選擇培養基有經由加入抑制非目的的微生物,但 不妨礙目的微生物的物質,已達到選擇的目的,常 用之抑制劑(物質)有抗生素和染料,例如分離真菌 用之培養基常加入抑制細菌生長的鏈黴素獲金黴素。 有時為培養的某種微生物,就在培養基中加入目的 微生物特別需要的營養物質,使培養基營養更優厚, 以達到選擇的目的,這種選擇培養基即已提過的優 厚或富集培養基。
穩定期穩定期stationphasestationphase一世代時間約為二十分鐘然而事實上這種情況並未發一世代時間約為二十分鐘然而事實上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因在一個密閉的系統中的分批培養微生物的對數生因在一個密閉的系統中的分批培養微生物的對數低世代時間延長細胞活力衰退而進入穩定期低世代時間延長細胞活力衰退而進入穩定期stationphasestation殖的細胞數目與死亡的細胞數目相等總數量達最大值殖的細胞數目與死亡的細胞數目相等總數量達最大值由于在生長過程中隨著微生物細胞的生長和數目的由于在生長過程中隨著微生物細胞的生長和數目的增加營養物質不斷被消耗而不能晚族生長需求毒物增加營養物質不斷被消耗而不能晚族生長需求毒物的逐漸累積達到抑制生長的程度以及氧和的逐漸累積達到抑制生長的程度以及氧和phph等條件失去平衡使得生理旺盛的細胞轉為老化細胞代謝活力去平衡使得生理旺盛的細胞轉為老化細胞代謝活力鈍化細胞內核糖體減少rnarna和蛋白質合成也減緩和蛋白質合成也減緩因而細胞的生長變得不平衡細胞的形狀有的也發生改因而細胞的生長變得不平衡細胞的形狀有的也發生改變
第十八页,共53页。
(五)微生物群體生長的規律
➢ 生長曲線(The growth curve)
微生物群體是只單一純培養微生物的群體(population),而群 體生長常被用為研究一微生物培養的生長曲線(growth curve)之 分析研究,並採用分批培養(batch culture)或密閉系統來進行。
第九页,共53页。
1. 選擇培養基
選擇培養基有經由加入抑制非目的的微生物,但 不妨礙目的微生物的物質,已達到選擇的目的,常 用之抑制劑(物質)有抗生素和染料,例如分離真菌 用之培養基常加入抑制細菌生長的鏈黴素獲金黴素。 有時為培養的某種微生物,就在培養基中加入目的 微生物特別需要的營養物質,使培養基營養更優厚, 以達到選擇的目的,這種選擇培養基即已提過的優 厚或富集培養基。
穩定期穩定期stationphasestationphase一世代時間約為二十分鐘然而事實上這種情況並未發一世代時間約為二十分鐘然而事實上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因在一個密閉的系統中的分批培養微生物的對數生因在一個密閉的系統中的分批培養微生物的對數低世代時間延長細胞活力衰退而進入穩定期低世代時間延長細胞活力衰退而進入穩定期stationphasestation殖的細胞數目與死亡的細胞數目相等總數量達最大值殖的細胞數目與死亡的細胞數目相等總數量達最大值由于在生長過程中隨著微生物細胞的生長和數目的由于在生長過程中隨著微生物細胞的生長和數目的增加營養物質不斷被消耗而不能晚族生長需求毒物增加營養物質不斷被消耗而不能晚族生長需求毒物的逐漸累積達到抑制生長的程度以及氧和的逐漸累積達到抑制生長的程度以及氧和phph等條件失去平衡使得生理旺盛的細胞轉為老化細胞代謝活力去平衡使得生理旺盛的細胞轉為老化細胞代謝活力鈍化細胞內核糖體減少rnarna和蛋白質合成也減緩和蛋白質合成也減緩因而細胞的生長變得不平衡細胞的形狀有的也發生改因而細胞的生長變得不平衡細胞的形狀有的也發生改變
《细菌培养及检测》PPT课件
实验步骤—涂布平板法
1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mL(或g)放于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 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予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 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以8 000-10 000 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 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 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做成1:100的稀释液。 3 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条操作依次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递增稀 释一次,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4.将培养基熔化后趁热倒入无菌平板中,待凝固后编号,然后用 无菌吸管吸取菌液对号接种在不同稀释度编号的琼脂平板上。再 用无菌刮铲将菌液在平板上涂抹均匀,每个稀释度用一个灭菌刮 铲,更换稀释度时需将刮铲灼烧灭菌。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涂抹 时,也可以不更换刮铲。将涂抹好的平板平放于桌上20—30min, 使菌液渗透入培养基内,然后将平板倒转,保温培养,至长出菌 落后即可计数。
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大 肠 杆 菌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培养:在LB液体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2、分离:
灭菌 ↓
倒平板
↓ 培养
↓ 划线分离
LB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及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 将固体培养基倒入4个灭菌后的培养皿中,制备平面培 养基
在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12h
平板划线法 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12~24小时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结构及功能
基本结构由外到内细菌的依次是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 和核质 。 特殊结构有 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其中能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细胞壁,控制遗传性状的是 核质,与细菌的毒力有关的结构是 荚膜和菌毛, 抵抗力强 的是 芽孢,决定细菌有无运动性的结构是 鞭毛。
细菌培养及检测ppt课件
细菌的营养 物质
细菌的生长 繁殖
能力较差,必须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其代谢所 水、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无无机盐 需能量大多从有机物氧化中获得。 1、细菌繁殖生长的条件:营养物质(五种营 致病菌多属异养菌,寄生菌多属自 养成分)、温度(最适生长温度37℃)、 pH 养菌。 ℃ (最适7.2~7.6)、渗透压(多在等渗条件 下)、气体(根据细菌呼吸类型) 2、细菌的繁殖方式:简单的二分裂
不仅含有这种细菌生
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 营养物质,还要有适 宜的PH。本实验所用 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基,应用较广泛,适 于芽孢杆菌、金黄色
1、通过对牛肉 膏蛋白胨培养 基的配置,了 解配置培养基 的一般步骤和 方法。 2、了解灭菌的 基本原理,以 及实验中常用 的灭菌方法。 3、初步学会细 大肠杆菌的 菌培养的基本 生长状态 技术。
打开高压蒸汽灭菌锅,将里面的灭菌桶取出,向锅内加水 (最好用开水),水面与底架平齐为宜。 2 将扎好的试管管口向上竖放在灭菌桶内,再将灭菌桶放回灭菌 锅。注意:灭菌桶内的物品不能放得太挤,否则影响灭菌效果。 3 加盖,并将排气软管插入灭菌桶的排气槽内。以两两对称的 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紧固螺栓,以防漏气。 4 排出锅内的冷空气。接通电源,当压力上升到49KPa时,打开排 气阀放气,当压力降到0是时,关闭排气阀。重复上述放气过程 98KPa时,控制火力大小,使压力维持在 5 当锅内的压力上升到 一次,以彻底排出锅内的冷空气。 98KPa左右20min。切断电源。 6 当压力降至0以后,打开排气阀,10min以后,旋松紧固螺 栓,取出试管。最后。将灭菌锅里的水排放干净。
细菌及其培养和检测第二讲细菌培养 第三讲大肠杆菌 第四讲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五讲真菌学及其检测 第六讲微生物学及其检测
细菌检验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及培养现象的观察(微生物检验课件)
4.接种环、针,每次使用前、后都要在火焰上 烧灼灭菌。
5.进行培养基的分装、细菌接种都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 行,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污染。 6.无菌吸管头上应塞有棉花,不用口吹或吸液体。 7.实验室的所有感染性物品未经消毒灭菌不能拿出实验 室,应经消毒处理。 8.操作者要注意个人防护,穿好工作服,必要时戴好帽 子、口罩、手套等,离开时要更衣、消毒、洗手。 9.桌面、操作台需及时用消毒液擦干净。
❖ (三)接种与分离技术 ❖ 1.平板划线法:⑴分区划线法
❖ (二)连续划线法
❖ 2.斜面接5.倾注法
7 涂布接种法
三、细菌的培养方法
❖ 1.普通培养法 ❖ 2.CO2培养法 ❖ 3.微需氧培养法 ❖ 4.厌氧培养法
❖ 四、细菌的生长现象 ❖ (一)菌落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无菌操作技术 二、接种方法 ❖ (一)接种针和接种环
取细菌的用具。 ❖ (二)无菌室
提供无菌环境。
二、无菌技术
1.无菌室使用前的消毒:打开紫外灯照射 30min-1小时,或用5%的石炭酸喷雾消毒。
2.所用物品均应在使用前严格灭菌。使用时不 得触摸、碰撞未经灭菌的物品。
3.无菌的试管、瓶子打开后应在火焰上通过 2-3次,尽快盖好,或尽量靠近火焰;管、瓶 口切忌朝上暴露于空气下。
(二)细菌在液体中的生长现象 ❖ 1.均匀混浊 ❖ 2.沉淀生长 ❖ 3.表面生长 (三)细菌在半固体中的生长现象 ❖ 沿穿刺线生长。 ❖ 穿刺线两侧云雾状混浊。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5.进行培养基的分装、细菌接种都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 行,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污染。 6.无菌吸管头上应塞有棉花,不用口吹或吸液体。 7.实验室的所有感染性物品未经消毒灭菌不能拿出实验 室,应经消毒处理。 8.操作者要注意个人防护,穿好工作服,必要时戴好帽 子、口罩、手套等,离开时要更衣、消毒、洗手。 9.桌面、操作台需及时用消毒液擦干净。
❖ (三)接种与分离技术 ❖ 1.平板划线法:⑴分区划线法
❖ (二)连续划线法
❖ 2.斜面接5.倾注法
7 涂布接种法
三、细菌的培养方法
❖ 1.普通培养法 ❖ 2.CO2培养法 ❖ 3.微需氧培养法 ❖ 4.厌氧培养法
❖ 四、细菌的生长现象 ❖ (一)菌落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无菌操作技术 二、接种方法 ❖ (一)接种针和接种环
取细菌的用具。 ❖ (二)无菌室
提供无菌环境。
二、无菌技术
1.无菌室使用前的消毒:打开紫外灯照射 30min-1小时,或用5%的石炭酸喷雾消毒。
2.所用物品均应在使用前严格灭菌。使用时不 得触摸、碰撞未经灭菌的物品。
3.无菌的试管、瓶子打开后应在火焰上通过 2-3次,尽快盖好,或尽量靠近火焰;管、瓶 口切忌朝上暴露于空气下。
(二)细菌在液体中的生长现象 ❖ 1.均匀混浊 ❖ 2.沉淀生长 ❖ 3.表面生长 (三)细菌在半固体中的生长现象 ❖ 沿穿刺线生长。 ❖ 穿刺线两侧云雾状混浊。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ppt课件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抗酸染色步骤
1、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抗酸染色步骤
2、染色包括初染、脱色、复染三步。
初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石炭酸复红维持 3-5’ 3%盐酸酒精30 ’’ ~1’
冲洗
干燥 油镜观察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美蓝复染1 ’
抗酸染色结果
抗酸菌呈红色, 常堆积成团, 排列无序, 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细菌培养及鉴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标本采集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标本容器须无菌,但不得有消毒剂 5.采样后立即送检 6.送检标本应注明细菌来的培源养及和鉴定检验目的
咳痰方法
病人先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表面的菌群 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 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清洁中段尿液
尽量取早晨第一次尿液 嘱患者留取标本的前一天晚上少饮水 女性病人 ➢收集标本前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再以灭菌清水
冲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男性病人 ➢翻转包皮,清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种类和用途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革兰染色步骤
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抗酸染色步骤
1、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抗酸染色步骤
2、染色包括初染、脱色、复染三步。
初染
脱色
复染
冲洗
冲洗
石炭酸复红维持 3-5’ 3%盐酸酒精30 ’’ ~1’
冲洗
干燥 油镜观察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美蓝复染1 ’
抗酸染色结果
抗酸菌呈红色, 常堆积成团, 排列无序, 偶呈分枝状生长。 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细菌培养及鉴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标本采集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标本容器须无菌,但不得有消毒剂 5.采样后立即送检 6.送检标本应注明细菌来的培源养及和鉴定检验目的
咳痰方法
病人先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表面的菌群 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 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 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 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清洁中段尿液
尽量取早晨第一次尿液 嘱患者留取标本的前一天晚上少饮水 女性病人 ➢收集标本前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再以灭菌清水
冲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男性病人 ➢翻转包皮,清洗尿道口 ➢排出几毫升后,不停止尿流,采集中段尿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种类和用途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革兰染色步骤
涂片包括涂片、干燥、固定三步。
涂片
干燥
固定
细菌的培养及鉴定
固定的目的:
使细菌的细胞凝固,使菌体与玻片粘 得更牢固; 可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加热固定可杀死细菌,比较安全。
《细菌培养技术》课件
《细菌培养技术》 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细菌培养技术概述 • 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 • 细菌培养技术的方法 • 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 • 细菌培养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目录
01
细菌培养技术概述
细菌培养技术的定义
细菌培养技术定义
细菌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方 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细菌,以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的
养带来很大挑战。
培养条件要求高
细菌培养需要严格的温度、湿 度、pH值等环境条件,操作 复杂,对实验技能要求高。
培养周期长
一些细菌生长缓慢,需要长时 间培养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菌
落,影响实验进度。
样品污染问题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样品容易 受到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
细菌培养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细菌培养技术正朝着 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实验
生化试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生化试验可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如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等。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扩增和DNA 测序,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培养基制备
01
02
03
04
培养基成分
根据需要培养的细菌种类 和生长条件,选择适当的 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 源、水、无机盐等。
详细描述
气相培养法使用特殊的设备,如气相培养箱或气相层析系统,以提供适宜的气体条件(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和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通过在气相环境中培养,可以促进某些特定类型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这种方法常用于研 究细菌在气相环境中的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
04
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疾病诊断
xx年xx月xx日
• 细菌培养技术概述 • 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 • 细菌培养技术的方法 • 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 • 细菌培养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目录
01
细菌培养技术概述
细菌培养技术的定义
细菌培养技术定义
细菌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方 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细菌,以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的
养带来很大挑战。
培养条件要求高
细菌培养需要严格的温度、湿 度、pH值等环境条件,操作 复杂,对实验技能要求高。
培养周期长
一些细菌生长缓慢,需要长时 间培养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菌
落,影响实验进度。
样品污染问题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样品容易 受到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
细菌培养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细菌培养技术正朝着 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实验
生化试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生化试验可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如氧化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等。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扩增和DNA 测序,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细菌的种类。
细菌的培养基制备
01
02
03
04
培养基成分
根据需要培养的细菌种类 和生长条件,选择适当的 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 源、水、无机盐等。
详细描述
气相培养法使用特殊的设备,如气相培养箱或气相层析系统,以提供适宜的气体条件(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和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通过在气相环境中培养,可以促进某些特定类型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这种方法常用于研 究细菌在气相环境中的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
04
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疾病诊断
实验1细菌的培养方法 ppt课件
注意:计数菌落时,两个或几个菌落边缘有重叠者,均 分别计算为两个或几个。
2020/11/29
35
操作三 呼吸道细菌的检查—咳碟试验
人体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常常有不同种类的细菌 存在。其中,1/4为需氧菌,3/4为厌氧菌。这些细 菌常是条件致病菌,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有时, 正常人的呼吸道中也有致病菌的存在,如肺炎球菌、 脑膜炎球菌、乙型链球菌、流感杆菌等,是引起疾 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0/11/29
23
细菌的分离接种方法
1. 琼脂平板划线分离接种法(固体培养基) 划线法
2.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蛇形划线法) 3.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穿刺法) 4.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乳磨法)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也要防止细菌外 溢污染环境。
2020/11/29
24
固体平板培养基的划线接种
2020/11/29
13
3)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底物和指示剂,而不同种类的细 菌由于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特 征性培养结果,从而将不同细菌区分开来的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使之 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而将 后者从混杂的细菌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2020/11/29
22
操作一 细菌的接种法
细菌的分离接种是人工分离培养细菌的重要步 骤,是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从含多 种细菌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出单一病原菌,从而可以 进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同时,在细菌学的研究,生物制品如疫苗、类 毒素、抗毒素和免疫血清等的制备,基因工程及工 农业生产等方面,人工培养分离细菌,都有着极为 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