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七选修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一地理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

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措施: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

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的认知⽔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进⾏主动的知识建构⽽编制的学习⽅案。

⼩编整理了⾼三地理⼆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地理⼆轮专题复习学案:东北区主要内容:第⼀节环境与资源特征第⼆节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第三节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教学重点:1、阐明东北区的资源与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

2、阐明东北区农业、⼯业等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指出东北区资源开发和利⽤中的主要问题。

第⼀节环境与资源特征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积78.8×104km2,约占全国陆地国⼟⾯积的8.2%,⼈⼝10696万(2001年),约占全国总⼈⼝的8.4%。

⼀、⾃然地理条件(⼀)地表结构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龙江、乌苏⾥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地、丘陵;⼭地、丘陵地以内则是⼴阔的平原。

中⽣代燕⼭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然景观温带湿润、半湿润⼤陆性季风⽓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深厚的季节冻⼟与多年冻⼟⼴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夏季⽓温较⾼,降⽔集中,对植物的⽣长有利。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然景观的主要表现。

⼆、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1)有辽阔富饶的⼟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耕地⾯积为192×104hm2,约占全国耕地⾯积的19.7%,⼈均占有耕地为0.167hm2,相当于全国⼈均量的2倍。

⼟壤⽐较肥沃,东北区⼴泛分布⿊⼟、⿊钙⼟、草甸⼟等,都有深厚的暗⾊表⼟层。

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hm2。

(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

⼤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兴安岭、长⽩⼭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

(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积2866.7×104hm2,占全区⼟地⾯积的23.8%,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进行高考地理科目的二轮复,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高考地理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和考点;2.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4. 增强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第二轮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理概念与基本知识点的回顾和强化;2. 各地理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和总结;3. 高考历年地理试题分析和解析;4. 模拟高考试题的练和讲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地理概念与基本知识点的回顾与强化1. 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回顾地理的基本理论和核心知识点;3.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

第二步:各地理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和总结1. 依据考纲,总结各个地理领域的重点知识点;2. 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分类;3. 强化对各个领域的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步:高考历年地理试题分析和解析1. 分析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2. 对历年试题进行分析和解析,掌握解题技巧;3. 根据试题分析,总结高考地理科目的应试技巧。

第四步:模拟高考试题的练和讲解1.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高考试题的练;2. 对模拟试题进行讲解和答疑;3.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提高。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阶段性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模拟高考试题的成绩评定,了解学生在实际考试中的表现;3.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情况的评价;4. 学生反馈和教师观察的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教科书和参考书;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历年地理试题和模拟试题;4. 课堂练和讲解材料。

以上为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地复习,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1《地图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

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2、平移指向标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2《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化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内容,盼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始终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照旧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终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确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和逻辑推理实力。

二、教学思路本次试验遵照试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老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试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支配好试验所须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展加工,形成最终模型制作所须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终对模型进展展示,老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展点评。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

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试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相识。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须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终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须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亮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地理高考复习教案如何写?从早期的地理地带性概念、柯本气候分带到气候系统模式,从早期的地理信息空间叠加到地球系统多圈层要素耦合模式,地理学相关模型的模拟精度正在不断提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高考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地理高考复习教案(精选篇1)20__年的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在这其中的经历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20__届学生毕业了,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文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感觉压力很大,因此,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惟恐出现任何差错,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前途。

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

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教学情况回顾:(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

二、试卷分析1、今年的语文试题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考点稳定,题目平实。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题量上与去年一致,试卷结构、题型分布显示了较强的平稳性。

绝大多数题目的命题思路也都是大众化的,拐弯抹角的题目基本没有,这不仅方便考生答题,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

纵观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除了第一大题第三小题a选项中提及到了有关甲型流感的内容外,并没有出现像预想的那样,试题中融入很多的新课程改革东西和热点问题。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

地理高考二轮教案5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们们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考二轮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考二轮教案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范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案1一、环境污染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思维:co2的来源?森林的减少?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⒊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⒋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二)酸雨思维:酸性气体?降水的形成?⒈形成条件:酸性物质: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降水:湿润的气候;PH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⒉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⒊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4.解决措施:减少酸雨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三)臭氧空洞思维:氯氟烃、紫外线、白内障⒈产生原理:人类大量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7-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7-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7专题十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纲解读】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的含义【基础回顾】3.数字地球的含义是指数字化的地球。

是在GIS基础上,综合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其核心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课堂探究】一、地理信息图像的判读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读图1、2,完成1~2题。

图1 图21.图2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A.a B.b C.c D.d2.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二、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09年7月18日18时发布台风橙色紧急警报:今年第6号台风“莫拉菲”的中心今日17时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偏南方大约225千米的海面上,即北纬22.0度、东经116.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

材料二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1)要监测台风“莫拉菲”的位置,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2)7月18日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下图外,还需要________技术的帮助。

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________技术。

(3)要完成台风“莫拉菲”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_____ ___和______ __共同完成。

(4)试举出(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三地理二轮教案

高三地理二轮教案

高三地理二轮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教案1【教材说明】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

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觉问题――传统聚落在消逝,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应当以体验领会、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爱好,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运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穷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

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毕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知道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进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知道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知道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知道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知道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换。

【教学重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全部教学进程运用教师引导启示;学生积极摸索,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问题引导法、交换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进程】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展现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示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1《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23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七 选修地理教案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七 选修地理教案

专题十七选修地理地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考试内容及要求(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b4.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 c(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b自然灾害与防治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类型①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③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④生物灾害:病虫害、草害、鼠灾、蝗灾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2.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象灾害干旱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洪涝主要发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热带气旋世界上受热带气旋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地震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滑坡的危害,中国、美国、日(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等,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

(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随着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其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导致的损害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有关高三二轮地理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材是死的,不能随便更换。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二轮地理教案【篇1】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

一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中意的回报。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获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习总结以下: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近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核学生所学相干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控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出现出以下的特点:1、命题更重视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守考核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核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判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行素养教育,有利于高校提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养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

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浏览与运作,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近实际,试题突出运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推敲,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

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会,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重视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门通过基础知识反应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

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核,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高考规范模板2对策措施类教案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把握高考规范模板2对策措施类教案

答题模板2 对策措施类对策措施类试题考场答题“三步法”第一步,把握设问词确定问题类型.从设问中找准关键词,结合材料确定要针对的问题类型,常见问题类型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第二步,结合材料,寻求原因进行措施分析。

(1)措施总是针对现象而提出的,因此解答时应该先找出出现该地理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分析措施。

(2)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活动方式上来寻找措施;二是涉及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不要太局限,要点应尽量全面。

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第三步,简洁、准确、全面分析。

紧扣问题,把握关键词,做到简洁准确,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经济类型主要问题措施要点区域农业发展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环境污染等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部门和农畜品种发展科技提高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交通条件扩大农产品销售的市场范围延长产业链实行农业生产中的多元化发展和深加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环境减少环境问题,促进农严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要素答题要点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农林牧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解决能源问题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沼气等,解决当地能源问题法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识土地荒漠化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构建防护林体系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草场保护退耕还草还牧,实行定期打草、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生态移民能源问题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牧区的能源问题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上、中、下游用水关系人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法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意识土地盐碱化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外流湖泊面积缩小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资源危机的应对措施资源危机应对措施淡水资源危机①开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等②节流: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动植物;等等技术措施农业:培育优良品种;科学施肥;温室栽培;轮作套种;喷灌滴灌;地膜覆盖;等等政策措施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精编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精编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

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是指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

与一轮复习不同的是,二轮专题复习更要突出对“双基”的深化,这种深化主要体现在:1.深入研究考纲:根据其能力要求,重点培养三个能力一个方法,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学语言的准确使用;三是培养学生如何去读图表,分析图表,挖掘图表所反映的显形和隐性因素,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复习内容的拓展。

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

3.复习目标的提升。

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复习方法的改变。

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以重温教材的方式进行;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

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

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对于成绩较差的学校,希望在后阶段能加强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做到易题不失分,中等题多得分,从而提高总分。

同时加强客观试题的训练,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7篇)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7篇)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7篇)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 1一、完成教学计划情况本学期七八年级地理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初中教学中从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变为从能力的培养中获取知识,做到能力和知识并重,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

注重导学案的应用和系列练习的编写,导学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系列练习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不遗漏重点,不全面铺开,做到少而精。

教学中加强了地图知识的讲解和地图的应用。

本学期圆满完成各章教学任务并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备课组常规活动情况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根据教材和教法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定,以达到完成知识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加强重点的学习和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应用何种教学__激活课堂。

在学校公开课周认真听初中地理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了解各个教师上课的特点和吸收其优点,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知识渗透。

听其他学校的课,比较其他学校的地理课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学习众教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所用,衡量自己在本区地理教师中的水平地位,树立信心,超越他人和超越自己。

本学期多人次参加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听了多节其他学校的地理课,学习了其他学校教师的优点,也衡量了我校地理教师的优秀水平。

三、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情况继续进行七八年级地理中进行网络教学的研究,完善情境教学的`课题研究,分析初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如何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强化和突破,分析教材中的哪些内容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激活课堂,为今后建立情境教学资源库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参加初中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撰写创新论文,成绩不理想。

四、参加学校地理教研组的一切活动全校地理教研组一盘棋,初中地理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团队的一部份,参加本学期学校地理教研组的全部教学教研活动,共同完成学校__给地理教研组的任务。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 2一、学情分析: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

地理(教学案)-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

地理(教学案)-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3.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

6.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7.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8.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10.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1.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位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从考试形式上看,主要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结合文字材料综合考查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尤其是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以及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

因此,复习时应将重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区域环境问题、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

一、中国地理空间定位1.根据经纬线定位2.根据突出的区域特征定位(1)突出的生态问题:如西南地区多滑坡和泥石流、西北地区多荒漠化等。

(2)突出的气候特征:如吐鲁番盆地夏季炎热,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海南岛冬季气温最高,秦岭—淮河一线1月份平均气温在0℃左右等。

(3)特有的动植物:如青稞、牦牛为青藏高原所特有。

(4)典型的土壤特征:如江南丘陵多红壤,四川盆地多紫色土,东北平原多黑土等。

(5)突出的地貌特征:如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东北平原沃野千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七选修地理地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考试内容及要求(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b4.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原因、过程和危害 c(2)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b自然灾害与防治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类型①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③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④生物灾害:病虫害、草害、鼠灾、蝗灾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2.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象灾害干旱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洪涝主要发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热带气旋世界上受热带气旋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地震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滑坡的危害,中国、美国、日本、(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等,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

(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随着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其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导致的损害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3)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大型工程诱发自然灾害,如许多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问题。

人类采掘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表失稳现象。

人工边坡也经常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表失稳现象。

大型水库蓄水后,容易诱发地震。

5.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害 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用水短缺,甚至社会动荡甚至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等,造成人员伤亡大风、雨雪、霜冻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尘暴风暴潮,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防 御兴修水利、节水、绿化、农作物改良等加强预报,扩大绿化面积,兴建防洪工程,等等加强预报、地膜覆盖等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1)地震灾害①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和过程地壳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变形――→变形积累岩石破裂、错动――→能量急剧释放地震波――→传播地面震动。

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使地表物体先上下颠簸振动;横波传播速度慢,使地表物体产生前后水平晃动。

②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①滑坡的发生机制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泥石流的发生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包括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7.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1)虫灾的危害:蝗虫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危害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2)鼠灾的危害: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而且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8.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在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

从近40年的情况看,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2)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①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危害较严重。

②自然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1)我国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各不相同,表解如下: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10.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①保障安全的关键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b.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②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a.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

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b.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c.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

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撤到安全处。

d.在影剧院、体育馆,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防止慌乱、拥挤。

(3)泥石流的应急措施①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②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③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过关题组]1.(2019·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南省略图。

材料二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铜矿一百多处,铜矿的平均品位(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含量)0.98%。

铜业生产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大型铜冶炼厂主要分布在铜冶炼城市。

泥石流是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铜矿开采中如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泥石流。

指出铜矿区可能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

解析:铜矿区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主要从破坏植被、废渣等角度考虑。

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形成陡坡;采矿产生大量碎石尾矿等废弃物;选矿产生大量废渣,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物源。

答案: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采矿产生大量碎石;选矿产生大量废渣。

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1)从地形和降水量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密集,坡度比乙地大;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太行山脉),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题意要求是“据图说明”,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如果丙地发生泥石流,主要会对铁路、河流造成影响。

答案:(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环境保护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的主要表现: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3.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4.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石油枯竭的影响世界石油供应出现紧缺态势;我国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群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石油替代能源。

6.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1)可再生资源如果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在农耕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将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壤污染。

(3)过度用水将导致水资源短缺,过度抽取地下水将会造成地面沉降或者海水倒灌;不合理处理污水排放,将出现水污染,出现水质型缺水。

8.评价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1)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2)解决淡水紧缺的对策工降雨等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等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土地荒漠化自然因素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降水少,大风天数多、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土地荒漠化,但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森林资源减少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采矿等人为原因;森林火灾等自然原因草地退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大面积森林被砍伐、火烧和农垦、工农业的发展等;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也使原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11.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北京冬春季节会遭到沙尘暴袭击的原因:位于华北地区,离冬季风的源地比较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西部和北部地区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些地区地表有大量的松散沉积物,冬春季节,在强劲的西北风吹拂下,这些松散沉积物就形成了沙尘暴的物质来源,而北京位于西北风的下风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