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原理运用”微专题
福州市高三地理复习专题系列微课资源利用问题的分析思路(共21张PPT)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 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题技巧:以水资源短缺为例 1.读下图,完成下题。
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 的自然原因。
【答题模式】
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可以从供应少、需求大的两个角度分析。那么对于 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降水少。降水少的原因可从大气环流(信风带)、天气系统(高压)、 下垫面(地形-背风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洋流-寒流、地面性质)等 角度分析。 2.蒸发量大。纬度低;风速大;日照时数长都会加大蒸发量。 3.持水性差。土层薄或岩石透水性强如石灰岩容易渗漏。 4.难存水:地域有土面积小,河流短等因素。
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各种矿产资源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 开发,循环利用
以资源利用为例: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 对于尚未完全弄
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后,以煤炭 清其用途和开发
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 利用途径的不可
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 再生资源,最好
3.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多采用水平井和岩层压裂技术 (目前主要为水力压裂,将大量水夹杂着化学物质、泥沙,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岩石,收集天然气) 开采。美国的页岩气层厚度较大、埋藏较浅,目前开发一口气井的费用仅470万美元,但第二年产气衰 减率较快,需要较多的气井投入。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21世纪进入大规 模商业性开发。下图为美国本土页岩气开采区域和天然气管道分布图。
环境保护专题之
资源利用问题的分析思路
高考地理高效复习高效复习地理中的原理
高考地理高效复习高效复习地理中的原理
【】2021年高考一步步临近,考生们关于能否还有所不熟,明天查字典天文网的编辑为考生们带来的2021年高考天文高效温习高效温习天文中的原理,希望给大家以协助。
对天文原理的温习,要抓住实质,理清因果头绪,用了解、记忆加运用的方法。
对综合性天文效果,用片面剖析效果的方法。
对区域性天文效果,用剖析对比的方法。
对规律性效果,采用归结法。
对天文时空效果,运用串编法和序列化的学习战略。
天文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停止串编学习。
学习时留意线(交通线、重要天文界限、人口活动路途等)串点(城市、自然维护区等)、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
如沿长江支线经过省区的五大钢铁基地,交汇的铁路支线,所在农业基地。
序列化战略,即演化进程按顺序陈列。
如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的地球公转及其天文意义等等。
学习时弄清上述这些天文事物发作、开展、演化、转化的进程,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附属关系等天文事物演化规律,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战略,并且运用演化规律剖析和处置天文效果,又能提高综合剖析才干。
只需大家用心学习,仔细温习,就有能够在高考的战场上考
取自己理想的效果。
查字典天文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21年高考天文高效温习高效温习天文中的原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协助。
巧设“微专题”助力高三地理复习
巧设“微专题”助力高三地理复习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地理复习是备战高考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由于知识点庞杂、内容繁杂,如何有序、高效地进行地理复习成为了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巧设微专题”的复习方法,帮助高三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深入理解,提高复习的效果和效率。
所谓“微专题”,是指将地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归纳,分解成小的专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框架和掌握重点考点。
下面,我们将以人口问题为例,介绍如何。
首先,我们需要对人口问题进行整体了解和概括,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人口问题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我们可以将人口问题分为以下几个小专题进行梳理和学习:一、人口数量与分布1.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变化趋势2.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规律3. 中国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点二、人口结构与人口迁移1. 人口结构的组成及其变化2. 中国人口结构与老龄化问题3. 人口迁移的类型与影响在了解了整体结构后,我们可以针对每个小专题进行详细的学习和掌握。
以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变化趋势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数据和统计资料,了解世界人口的总量、分布情况,以及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各大洲、各个国家的人口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人口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在学习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规律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例如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等。
通过对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掌握地球上人口多集中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原因和特点。
对于中国人口总量及其分布特点,我们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和实际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总量、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各个省份的人口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高考地理原理性知识点
高考地理原理性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测试内容覆盖面广,包括了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现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高考地理科目时,需要掌握一些原理性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理论性的,具有较高的难度。
下面将就几个典型的地理原理性知识点展开讨论。
全球变暖的机制全球变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地球大气和水循环密切相关。
太阳能是导致地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太阳能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表,地表反射一部分太阳能,而吸收的部分则转化为热量。
这个热量使得地球的气温上升。
然而,过量的温室气体是当前全球变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这些气体会在大气层中形成一个“温室”效应,使地球的热量无法迅速散发,从而导致气候变暖。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国际社会已经提出了多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案,如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等。
地震的成因和影响地震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其发生原因是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摩擦和滑动。
这种碰撞和运动导致地壳发生应力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限制时,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直接影响包括地面震动、地裂缝的形成以及造成建筑物倒塌等。
而间接影响包括洪水、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人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固房屋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等。
雨水形成的机制雨水是地球上的一种常见的降水形式,它起源于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通过太阳能的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水从海洋、湖泊、地表等蒸发成为水蒸气,进而形成云、雨水等。
水蒸气在大气层中遇冷遇凉遇山等因素时,会形成云。
当云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时,就会形成雨水。
雨水由云层降落到地面上,滋养万物生长。
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等。
在内陆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而沿海地区和山地地区则相对较多。
总结地理原理性知识点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地理微专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微专题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学科,它研究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高考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当繁杂,覆盖范围广泛。
而在这些知识点中,也存在一些相对微小的专题,对于高考备考来说,了解这些微专题知识点,更有助于各类题目的解答和综合分析。
海温-海流关系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是受海洋主要海流系统的影响,通过了解海温-海流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赤道附近的海洋温度较高,使得大量的水汽上升形成对流,促进了热带雨林的形成;而南北极附近的海洋温度较低,形成极地海洋气团,影响着极地气候与全球气候的联系。
重要的古地理学说古地理学说是研究地球历史演变和地理环境变迁的理论体系,它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地理环境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常出现与古地理学说相关的题目,其中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壳由多个大型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并与彼此相互作用。
冰川作用学说:冰川活动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地质作用,包括形成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和沉积等。
地貌演变学说:地貌演变是地球表面地质变化的结果,它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生物作用等因素相互作用。
这些古地理学说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且对于解答地理演变的原因、机制和结果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启发。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考地理中经常出现的话题。
在这个微专题中,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环境要素组成的生态单位。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
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以及其对环境、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需求的发展模式。
高考专题:地理规律和原理
专题复习:地理规律和原理中原油田第二高中贾国强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运动方式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角速度均为15°/小时平均角速度约为1°/天在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上最大,极点为0 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关系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黄赤交角)为23°26′2、地方时计算规律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
据此回答以下1-2题1.甲地时间为: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A .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用活各类地图和原理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用活各类地图和原理高考地理复习指导一、梳理知识,把繁多的内容念懂、念精地理知识很多,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
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
如:自然地理部分偏重概念、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抓症结,在懂字上下工夫,一通而百通;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抓思路,以精替代繁杂,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运用地理原理说明解决区域问题。
要抓特点,关键是用知识解决问题。
明确了地理知识的套路,把书念薄才能应对高考。
二、抓住各类地图,用图落实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特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特征是高考必然涉及的内容,尤其最后两道综合大题,往往以某区域为背景,考查空间判定和一系列自然、人文特征。
同时地理事物繁多的内容向来也是复习难点,而地图形象、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最后冲刺需要强记忆的时候,使用地图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气温、降水量)、水系图、资源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人口民族图、城市商业图、交通图、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叠加辨认,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对地理的其他各种考试图型,如地理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三、重温原理,用知识结构厘清答题思路地理重在讲理,高考试题就是围绕各种地理原理考核其内涵、运用。
要对地图、地球运动、气候、区位因素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重温,以达到深入理解、真正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并建立起知识结构,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
如:有了河流利用、治理的解题思路,解答同类型题目就容易多了。
例题:(天津2009高考第13题)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2021届高三地理选考二考复习:“整体性原理”微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题型整理)
材料三: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 “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 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 灌溉面积扩大。
简述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3分)
简述甲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3分)
海岸侵蚀加剧;
风暴潮威胁加剧。ຫໍສະໝຸດ 3.重温经典:整体性原理外延
(2018年11月)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 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 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 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 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 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分析过程:
问题: 棉纺织工业 区位优势
一果多因 产业区位一般模式
产业区位要求 依据材料区位信息
原料 能源 科技 劳动力
本质 工业区 位因素
经济基础
市场 交通 政策 环保
参考答案: ①位于棉花生产基地,接近原料产地; ②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消费市场广,产品需求量大。
重温经典:
(2018.4浙江选考) 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018.4浙江选考)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 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 (2017.11浙江选考)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2017.11浙江选考) 分析浙江省渔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
-1.0
凯拉库姆水库
咸海(南)
-2.0
-3.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
从整体性角度说明咸海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咸海萎缩; 干涸的湖底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地,沙尘暴多发导致 绿洲地区土地退化,农田生产力下降; 气温年变化加剧,生长期缩短; 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草地沙化, 影响畜牧业发展; 咸海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影响渔业发展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整体性原理运用解答技巧 课件
举一反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 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 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材料二: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 材料三:河西走廊基本上是“以水定人”、“以水定地”和“以水定城”的,现在在河西走廊, 农业用水约占90%,城市建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不到10%,只要能够从农业用水中‘挤’ 出一些,就可以满足城市化的需求。
举一反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得孙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面积约120万km2。资料表明, 海水盐度与冰点温度相反。哈得孙湾的冰封期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更长,海湾内的海水10月就开始结冰, 直到次年8~9月海冰才能消融,全水域几乎终年都有冰群存在。下图为哈得孙湾示意图。 材料二:北极熊是极地的标志性生物。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大多数时候以海冰为 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海冰消融时偶尔到陆地采食一些植物的果实充饥。与其他地区的北极熊相比, 这里的北极熊体型更健壮。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哈得孙湾拍摄到的照片——“红花碧草间,两只北 极熊在玩耍打闹”。 材料三:海冰是北极熊觅食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也是北极熊休养生息之地。研究发现,处于饥饿状态 的北极熊因能量积蓄不足,往往难以生育。在过去的20年里,哈得孙湾的北极熊数量下降了约1/4。
(1)分析兰屿岛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4 分) (2)兰屿岛高温多雨,但岛上鲜有稻田分布,试解释该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 (3)分析野银村地下屋是如何适应当地恶劣气候环境的。(6分)
高考地理总复习微专项强化练4自然地理规律与原理
微专项强化练 4 自然地理规律与原理( 建议用时:45 分钟满分:100 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 分)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
读图完成1〜2题。
1 .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 时20分B. 15时20分C.8 时20 分D. 18 时20 分解析:由图中横线部分为东半球,可知靠近180°经线的东西半球分界线应是160°E经线,由此判断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
160°E 经线是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18时,故北京时间是15时20分。
答案:B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B. 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C. 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D. 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解析: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23 ° 26' S,70° E),此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
答案:C3〜4题。
(2014 •扬州模拟)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A. ①②B.②③C. ③④D.②④解析:①为火山喷发释放二氧化碳,②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③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④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
目前人类影响到的环节主要是植被破坏,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
答案:C4.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但不改变地表形态B. 维护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C. 不断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促使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D. 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解析: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高三地理 微专题 地理原因
高三地理微专题:地理原因一、自然环境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巨大,如气候、地形等。
不同的地理位置,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都会影响自然环境因素,进而影响人类活动。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地理现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地理现象的影响也很大。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会影响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4.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地理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二、人为因素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影响地理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会影响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影响地理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3.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地理现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会影响人类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行为,进而影响地理环境。
4. 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对地理现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同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会影响人类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三、综合因素以上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地理环境系统。
在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会影响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而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也会反过来影响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
同时,政策法规和科技发展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影响地理环境。
因此,在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高三地理高考复习自然地理原理串讲复习课PPT课件(原文)
宇宙环境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外力作用 岩
内力作用
石 圈
地球内能
物质 循环
地貌
太阳辐射
加 大气
热
加热
地面
冷热 不均
大气 运动
气候
太阳辐射
加 热 海洋水
大气水
水循环
生物水
陆地水
区域自然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
水 文
地貌Leabharlann 气 候土壤整体性
各
内部
地
自
理
区域
然
要
带
素
之间
差异性
地带性
非地带性
主要自然地理原理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自然地理原理串讲
高考怎么考?
示意图(图表)
过程
解释(分析)现象(实例)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我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自然地理原理
尝试画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示意图。
火山灰蔓延至6000米至1. 自然界哪些地方会出现冷热不均现象?请举例。
尝试画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示意图。
区域自然地理整体性和差异性
火山灰蔓延至6000米至1. 解释(分析)现象(实例)
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火山于2010年4月14日喷发。 请说出水循环通过哪些环节连接起了四大圈层?
自7月然份界北哪半些球地气方压会中出心现分冷布热图不均现象?请举例。 7解月释份(北分半析球)气现压象中(心实分例布)图 运火用山示 灰意蔓图延等至,60说00明米大至气1. 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尝请试将画 AB出C岩D四石点圈的物气质压循按环由的高示到意低图排。序。 1火月山份灰北蔓半延球至气6压00中0米心至分1布. 图 区光域热自 是然同地一理地整理体现性象和吗差?异分性别受哪些因素影响?
高考复习微专PPT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PPT幻灯片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20°
105°
☉
甲
☉
☉
◆
⊙⊙ ☉☉
☉
◆
☉
R ⊙ 大峡谷
◆
⊙☉ ☉⊙ ☉
4301
30°
2000-3000 1000-2000 500-1000 200-500 0-200 0~-200 -200~-1000 季节河 沙漠
⊙☉ 主要城市
底省省会,也是缅甸内涝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勃生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东岸,南距河口120
km,东距仰光约150 km,城乡人口众多。近年来,勃生河河岸及其附近大片的河谷湿地建成了港口辐
射区和市民居住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也在不断加剧。下图为“伊洛瓦
用地理底环江境整三体性角原洲理,分描述布该图地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1火山活动中喷发的熔岩流和碎屑物质会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 7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辉煌和沧桑。
每材一料要 二素2都下火作图为为山整迪体拜活的气一候动部资分料形,统与计成其图他。的要素上相互升联系气和相流互作,用。将使周边地区的降水增多;
大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两者交汇处成为热流向上聚集的良好通道。
微专题2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
3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使能见度降低,太阳辐射减弱,使气温下降;
7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考地理 (原理总结+示例分析+提升演练)突破地理思维模式 利用地理原理复习
突破地理思维模式之利用地理原理我们可以把地理事实理解为重要的地理背景知识,把地理规律理解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和演变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原理则指的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关注“为什么的问题。
地理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广泛、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解释地理现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指导我们合理利用、改造自然环境。
重要的地理原理:重要的地理原理包括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天气气候原理、洋流成因及影响原理、成土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自然灾害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聚落布局原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
根据图文信息,利用地理原理解题的一般思路:①根据图文信息,把握“题眼”,确定相关知识的联系;②回忆相关“题眼”原理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的地理原理;③调用相关的地理原理,有效进行知识迁移,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④按进行知识迁移,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照试题要求作答。
利用地理原理解题,应构建知识小专题、修复知识断层、注意小知识、小节点:即“小网络·大局观”。
如:城市小专题☆城市小专题知识网络节点:(1)分析我国XX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科技发达;④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XX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高中地理原理的应用
高中地理原理的应用1. 地理原理的概述地理原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它涉及到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大气圈、水文循环、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高中地理原理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还可以通过运用地理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地理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理位置选择:根据地理原理来选择适合建设城市的地理位置,考虑地理条件如交通便利性、水资源情况、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地形地貌规划:利用地理原理分析地势、地貌等,确定城市的布局和景观规划,使城市更具特色和美观。
•防灾减灾规划:通过地理原理研究区域的气候、地震、洪水等灾害特征,采取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3. 地理原理在农田规划中的应用•土壤分析:地理原理可用于研究土壤的成分和特性,以确定农田的适宜种植作物类型和肥料使用量。
同时,通过土壤分析,还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
•水资源管理:地理原理可用于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径流水资源分布规律,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科学规划农田的灌溉系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灌溉。
•气候变化应对:利用地理原理研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以制定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风险。
4. 地理原理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景区规划:利用地理原理研究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确定适宜发展旅游的景区位置和布局,打造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景点。
•交通规划:通过地理原理分析区域的交通网络、道路状况等,规划交通线路和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方便游客的旅行。
•旅游活动安排:利用地理原理研究目的地的气候、地形、文化历史等特点,制定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5. 地理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自然资源保护:地理原理可用于研究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资源保护策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濒危动植物种群。
•生态环境评价:通过地理原理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演变趋势,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案例延伸
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胶州湾采砂活动对海洋 环境负面的影响。
①过度开采近岸海沙,沙滩向海里坍塌,海岸线被侵 蚀、后退;
②近海海底从沉积环境转变成侵蚀环境,破坏海底生 物的生存环境;
③对鱼类的产卵地、栖息地造成影响,破坏渔业资源; ④采沙船只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海水。
(三)案例延伸:
指出纽芬兰岛常见冰山漂浮的季节,并分析该 岛附近海域常有众多冰山漂浮的原因。(8分)
春末夏初(夏季)。 ①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开始逐步融化, ②被大西洋的拉布拉多寒流带走,南下漂流至加拿大的纽芬兰岛
附近, ③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错汇合,形成许多洋流涡旋, (海水受阻,滞留不前) 使大量冰山在该海域附近聚集。
述其气流运动过程。
明确原理:热力环流原理,画出风塔气流示意图。 提取信息:屋顶四面镂空、塔下中央水池,飘散到各个房间。 构建联系:
①热力环流原理; ②塔下中央水池温度较四周低,形成冷高压; ③风塔顶部气流辐合下沉; ④经过中央水池被冷却增湿; ⑤流向地面四周各房间流动;
起到了降温凉爽的作用。
(一)例题呈现 说明12-14点
构建联系:
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
理由:①大气环流: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
②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
③地形: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
④人类活动: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
(一)例题呈现
说出“风塔”所运用的大气原理,并描
“原理应用”微专题
教学目标 1、明确考查的基本原理,说出或画出其环节和过程。 2、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与基本原理建立联系。 3、写出原理和现象的逻辑关系。
(一)例题呈现 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
提取信息:
明确原理:“热岛效应” 画出热岛效应的图示。
昼夜热岛强度的差异 : 夜晚更大 ; 推导冬夏热岛强度的差异 : 冬季更大 ; 需要描述城市 更 热;
同时向地面投射的热量也更多。
(一)例题呈现
(一)例题呈现
(一)例题呈现
(一)例题呈现
(一)例题呈现
(一)例题呈现
分析这些城市常绿灌木架框架并覆盖毛毡布的作 用。
①入冬前覆盖毡布,减少了冷空气和积雪等对灌 木的影响,保存了灌木的热量,预防低温冻害;
②减少了土壤水份的蒸发与植物的蒸腾,保存了 植株的水分;
(三)案例延伸: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结合材料,说出抱 犊崮的形成过程。(6分)
①浅海区域海相沉积形成石灰岩基岩; ②地壳隆起抬升海床露出地面; ③受流水侵蚀形成方桌山地形。
(三)案例延伸: 推测磷高积累区所对应的自然带,并推测该区
磷高积累的原因。(8分)
海拔4000米附近高山草甸带; ①气温较低,植株较小,植物光合作用较弱,吸收磷元素效 率较低; ②磷可溶与水且分布与土壤中,降水较少土壤中的磷得以保 存; ③海拔更高的高山冰雪带土壤发育程度低,磷较少富集; ④海拔更低的针阔叶混交林带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更强,磷 流失明显。
③减轻了沙尘对植株的影响。
(二)方法小结:
回顾?? 材料?? 书写??
(三)案例延伸: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运河工程建成后,对图 示湿地沼泽的影响。(8分)
①运河的建成,减少了湖泊水与沼泽地的水体交换; ②湖水通地表径流直接流出海洋,地表积水减少,
下渗减少; ③沼泽湿地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功能退化; ④容易造成海水入侵,产生盐渍化现象。
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两条线分别辐射代量表增阴多原天因和。晴天,并说出理由
明确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
提取信息:
直接、间接、图中大小数值
该地夏季炎热,午后多对流雨,
构建联系:
大气中水汽含量更多,
线段:A线正午散射较多,属于阴天情况对。地面的散射辐射也增多。
原因:阴天时大气水滴尘埃较多;
大气吸收和散射了更多的太阳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