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描述技术(30学时)

合集下载

油气藏描述技术(30学时)

油气藏描述技术(30学时)
(1) 油气田刻度; (2) 渗透率估算; (3) 集总(包括孔、渗、饱的数值平均及 (4) 网格内插和制图:
①顶底构造图; ②含水饱合度; ③厚度; ④渗透率; ⑤孔隙度。
数值累加);
• 其研究内容及成果为: – 岩性特征:
岩心描述、岩性、沉积环境和岩石特性分析;
– 构造特征:
构造图、构造连续性、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
油气藏描述技术
董 伟
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
二○○五年三月
内 容 提 要
一.现代油气藏描述技术综述 二.油气藏描述技术规范 三.储层建模关键技术 四.三维地质建模软件Petrel 五.Petrel软件上机实习
一.现代油气藏描述技术综述
• 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 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也就是要建立反映油气 藏构造、沉积、成岩、流体等特征的三维油气 藏地质模型。 • 油气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我国油气藏研 究由定性和半定量趋向定量化,由传统的油气 藏地质研究转入多学科一体化综合的系统研究。 • 但是,如何针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我国陆相 高度非均质复杂油气藏进行描述,仍然是对我 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的一种挑战。
3. 储层岩石物理相和油藏渗流地质学
• 储层属性的好坏往往不决定于某一个单 因素,而决定于这些作用的综合效应。 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了岩石物理相的概 念,岩石物理相是多种作用形成的成因 单元,它是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后 期构造改造等作用的综合效应,它最终 表征为现今的孔隙几何学特征—孔隙模 型。
• 岩石物理相首先是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和 裂缝相从井点到面的延拓,即延展到平面上 的三种相带。它们的有机叠加即形成现今的 孔隙网络几何特征,以不同的岩石物理相来 表征。它可以用于预测流动单元的分布。 • 岩石物理相与岩石物理评价不同,区别在于 岩石物理评价只是岩石物性的表征,不具有 预测作用。 • 岩石物理相的概念不仅能用于勘探和开发的 早期,还可以用于二次、三次采油的储层评 价中。

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石油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探明和开采油藏则是石油产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

油藏是指地球深部的岩石层中存储的含有可开采的石油、天然气等烃类化合物的岩石储层。

如何快速、准确地描述油藏是当前石油勘探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一、油藏描述技术1. 测井技术测井是指在油井中通过测量物理量(如电阻率、自然伽马辐射等)来获取有关油藏岩石组成、相互关系及储层性质等信息的技术。

测井在勘探和开发油藏过程中广泛应用,可以获得比钻头直接观察更丰富和更可靠的信息。

2.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反射反演来研究地下构造和岩性等信息的技术。

地震勘探广泛应用于勘探和开发油藏,可以提供大量的地下信息,其解释结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3. 岩心取样分析技术岩心取样分析技术是指通过取出井眼中钻头钻过的岩心,并在实验室进行测定分析,发现沉积物层中矿物成分、结构信息和有机质含量等的技术。

岩心分析数据是描述油藏岩性、含量、剥取等重要信息源之一。

二、油藏描述技术的应用研究1. 油藏预测油藏预测是油藏描述技术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勘探、岩心取样分析等技术,可以对油藏进行3D 建模,实现快速准确地预测油藏分布、储量、类型等信息。

该预测研究对油田开发的整体规划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2. 油藏开发油藏开发是油藏描述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对油藏的描述和模拟,可以制定出特定的开采方案,包括必要的钻井和提取设备、生产计划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取油藏中的石油资源。

3. 油藏管理和评估油藏管理和评估是在油藏开发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简单和复杂油藏管理活动的细节解决方案。

通过对油藏的描述、模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测量和评估,可以确定油藏的生产状况、优化开采方法、重点井筛选和优化缓采注入等工作,降低生产管理风险。

结语油藏描述技术在石油勘探和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8.油藏描述

8.油藏描述

(1)产生的油藏模型的质量依赖于所假设的随机函数的模型和所具有的数据, 在数据很少的情况下,很难验证所假设的模型是否与实际的地质条件相符合;
(2)变异函数的模拟带有许多的主观性,而涉及多变量的交叉变异函数的模拟 受到线性区域化模型的限制,使得模拟很难正确进行;
(3)如何综合应用各种地质信息及生产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一)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
斯仑贝谢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 。重点是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油藏动态监测及最终采收率的评 价。
过去油藏模拟,是根据取心井或试井资料把油藏的垂直剖面分成几 个单元,计算每个单元孔渗平均值,忽略了小范围的非均质性和垂 向渗透层屏障(隔夹层)作用。用这样的参数只能建立一个失真的 地质模型,使模拟失效,将导致开发决策的失误。而测井资料是唯 一能控制深度且能逐英尺测试的方法。因而基于测井资料的油藏描 述可能具有最高的精度。同时也强调了岩心、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综 合应用,以得出一个适用于全油田模拟输入的储集层模型,从而实 现了从单井评价到多井评价的飞跃。
3. 以测井为主体的描述
继70年代斯仑贝谢公司提出的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又于1985年将三维 地震及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井间相关对比研 究中。
研究现状: (1)1992年油藏描述研究内容及方法为: ①关键井研究; ②测井资料标准化; ③单井综合测井评价; ④多井处理研究,井间地层对比; ⑤渗透率及单井动态模拟研究; ⑥储层参数集总及储集层绘图。
开发阶段利用开发地震技术,即高分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地震层析技术、多 波多分量解释技术、垂直地震剖面技术、振幅炮检距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井间、 井外地区的储层静态描述及动态监测,查明构造细微变化及油气水层分布。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也称储集层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Description。

油藏描述是一项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的技术体系。

它以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数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油、试采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三维油藏地质模型,为制定和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油藏描述是研究油藏储层和流体的各种参数在三维空间中的特征及分布状态的技术体系。

对油藏描述概念进行理解:①要以与研究油藏地质有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为基础②要以计算机及自动成图技术为手段,这是与传统油藏研究的主要区别③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测井、试油试采等各项资料油藏描述发展历程 1.以测井为主体的油藏描述(1970-1980)。

油藏描述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斯仑贝谢公司最早提出。

它是以测井服务为目的,以“油藏描述讲座”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出油藏描述技术服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文献出现“油藏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关键井研究;②测井资料归一化;③渗透率分析;④参数集总与绘图。

2.多学科协同油藏描述(1980-1990)。

1985年将三维地震资料及VSP(垂直地震)资料引入油藏描述的测井井间相关研究中。

斯伦贝谢公司油藏描述强调以测井为主体的模式化的技术,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及最终的储层三维模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地质油藏描述技术;②测井油藏描述技术;③地震油藏描述技术;④油藏工程油藏描述技术。

3.多学科一体化描述(1990年-)。

单一学科技术发展虽然进步很大,但各自都存在不利的方面,因而在1990年以来逐步向多学科一体化描述发展,提倡地质、物探、测井研究人员与油藏工程师协同工作,发展边缘科学及计算机的“地学平台”,以多种应用数学方法贯穿研究始终,应用地质、物探、测井、测试等多学科相关信息,以数据库为支柱,以计算机为手段,由复合型研究人员对油藏进行四维定量化研究并给以可视化描述、表征及预测的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

油藏工程技术引言概述: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业中至关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石油的勘探、开辟和生产等方面。

油藏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保障石油资源的有效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油藏工程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油藏勘探技术1.1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岩性、油气分布等信息,为油藏开辟提供基础数据。

1.2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技术手段,探测地下油气资源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1.3 地球化学勘探: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水、岩石温和体等样品,确定油气资源的存在及其类型。

二、油藏开辟技术2.1 井筒设计: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和开辟需求,确定井筒的类型、位置和布置,以便有效地开采油气资源。

2.2 注水技术:采用注水技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水来提高油井的采收率,增加油气产量。

2.3 压裂技术:利用高压液体将岩石破碎,增加油气流动性,提高油井产能。

三、油藏生产技术3.1 提高采收率:通过调整采油工艺、优化生产管理等手段,提高油井的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采油气资源。

3.2 油藏压力维持:采用注气、注水等方法,维持油藏的压力,保持油井产能稳定。

3.3 油井作业技术:包括油井修井、清井、疏通等作业,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运行。

四、油藏管理技术4.1 油藏评价:通过油藏评价,了解油气资源的储量、产能和开辟潜力,为油田的管理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4.2 油藏摹拟: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摹拟油藏的动态变化,预测油田的开辟效果。

4.3 油藏改造:通过注水、注气等技术手段,改善油藏的采收条件,提高油井产能和采收率。

五、油藏环境保护技术5.1 油气开采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油气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2 油气废弃物处理:合理处理油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3 油气事故应急处理: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油气事故,减少事故对环境的伤害。

结论:油藏工程技术在石油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涵盖了油藏勘探、开辟、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三个分布 :剩余油的层间分布、平面分布、层内分布
两项措施:新井精细挖潜 、老井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补孔改层 挖掘层间剩余油、 堵水调剖 挖掘油层内部生产潜力、注采调配 改善水驱效果、压裂酸化 改善低渗透油 田开发效果)
一个提高:对开发效果进行预测并经济评价。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挖潜措施和 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预测出增加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提高程度,并进行经济评 价。根据开发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结果,确定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案。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地层、构造、储层、流体、油藏五个模型,应用地 质综合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四项技术,搞 清剩余油在层间、层内、平面三个分布,提出新井精细挖潜和老井综合治理两项措施, 做好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达到提高采收率、提高经济可采储量。
三、储层地质模型
(1)储层地质模型及分级 (2)沉积相的分尺度描述 (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分尺度描述 (4)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 (5)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四、流体模型
•描述内容 •描述方法 五、油藏地质模型及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评价
油藏描述
----Reservoir Description
亮点、暗点、平点、.AVO油气检测层、.间速度差DIVA分析、道 积分技术在烃检测中的应用、FUZZY综合判别在油气预测中应用
(四) 、 4D地震技术
(五) 、裂缝地震检测技术
第二讲:油藏描述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格架模型 1、地层划分对比的分级 油藏描述的首要工作是进行油藏地层格架描述。通过这项 工作,建立油藏的各级地层格架,明确油藏描述的各级尺度。 在正确的尺度下,描述油藏的各部分,最终建立正确的油藏 地质模型。 根据划分对比的规模可以分为: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油田 地层划分对比及油藏地层划分对比。 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是在含油气盆地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 “组”的规模对比;油田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含油气洼陷 内的对比,一般是“段”的规模对比;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则 是在一个具体的油藏范围内的对比,一般是“砂层组或小层” 规模的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一般是在高层次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的, 即:高级别的划分对比控制低级别的地层划分对比。由此可 见,要想做好油藏地层划分对比(小层划分对比),就要做 好盆地级及油田级的地层划分对比。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油气储量的逐渐枯竭,对于新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变得愈发迫切。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对于有效的勘探和开发新油气田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概述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是指利用先进的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知识,对油气储层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油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性质,以便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岩心分析技术:通过对岩心样品的详细分析,可以获得油气储层的孔隙结构、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孔隙流体性质等重要信息。

2. 地震勘探技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可以获得地下岩石的构造、厚度、成岩相、孔隙度等信息。

3. 电阻率测井技术:通过电阻率测井仪器,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信息,进而获得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

4. 成像技术:利用现代成像技术,可以对地下油气储层进行三维成像,获得储层的空间结构、油气分布情况等信息。

二、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现状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储层预测:利用岩心分析技术和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对潜在的油气储层进行准确的预测。

这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油气储层评价:利用电阻率测井技术和成像技术,可以对已经发现的油气储层进行详细的评价,为油气勘探的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 油气储层开发:通过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可以对油气储层的开发潜力进行深入分析,指导油气田的合理开发。

三、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油气藏描述》1

《油气藏描述》1
国家储量委员会要求,1994年以后全国所有油田 申报的储量,必须是油气藏描述的结果。
3.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
传统的石油地质工作在许多方面习惯于定性分析和 定性的说明。储量计算是地质勘探中要求最严格的部份。 从构造面貌、含油边界、油气层划分,到具体储量参数 的选取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因实际的钻井密度、取 心、分析、测井、试油等各环节上的问题,往往在进行 计算储量时,不得不用一平均化的数值,表述油藏的各 项特征,实际上,在定量中掺杂了某些定性的内容。油 气藏描述借助地震、测井、计算机把高度概括的油气地 质理论和客观规律性认识加以综合,形成一系列参数分 布模型,当用已知井点数据进行严格的趋势校正后,就 形成定量描述油气藏静态特征的参数数据体。尽管许多 描述单元的钻井密度不大,有时甚至只有1口井或几口 井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油气藏静态描 述。
油气藏描述概论
二.油气藏描述的内容
根据油气藏开发分类,油气藏描述系统应 包括下图所示内容,反映出不同类型油气藏有 不同的描述内容和重点,应采用不同的描述系 统和技术。岩性油气藏要以落实储集体几何形 态为其重点;断块构造油气藏要以落实断层的 空间组合和断块的空间位臵、产状为其重点。 当然,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也有所不同。岩 性油气藏描述必须立足于高分辨率地震及特殊 处理;复杂断块油气藏必须以三维地震为基础 等等。
5.由粗到细
目前许多老油田已进入后期开发,均面 临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的 “三高”问题,开发与挖潜难度加大。如何 根据大量的钻井和测井资料,研究和寻找复 杂油气藏类型的隐敝性储量,开展剩余油分 布规律的研究,是油气藏描述面临的新的任 务。由于隐敝性储量往往存在于构造复杂地 区和薄层内,存在于注水驱扫不到或波及效 率低的非均质程度较强的地区,这些剩余油 分布相当分散,其规模往往小于一个井距。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高精度的勘探手段和方法,对油藏的地质特征、储层性质、流体分布等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生产。

本文将就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意义和挑战1. 意义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精细描述可以帮助油田工程师深入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集规律,从而指导合理的勘探布局和开发方案。

精细描述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储量评估和产能预测,为油田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精细描述还可以指导油田的管理和调整,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能利用率。

2. 挑战要实现现代油藏的精细描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油藏的地质条件多样复杂,勘探和描述的难度较大。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需要运用多种高精度的勘探手段和方法,要求工程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油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和风险,如水淹、气液混输等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油藏的精细描述,是当前油田勘探和开发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三维地震成像技术三维地震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勘探数据,通过数学和物理手段对地下储层进行成像和描述的高精度方法。

通过对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传播和反射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获取地下储层的地质结构、岩性分布、裂缝状况等信息。

目前,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已经成为油田勘探和地质描述的重要手段,可以为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

2. 微地震监测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下微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获取储层压裂和流体注入过程中的地质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微地震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可以了解储层的应力状态、岩石变形情况、流体运移路径等重要信息。

微地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和致密油的开发中,可以为油藏的精细描述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实时监测手段。

(完整版)油藏工程技术

(完整版)油藏工程技术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是功不可没的。

如今,石油的开采逐渐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瓶颈,这也给油藏工程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在油藏工程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将众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到了其中.有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储层自动识别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剩余油综合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描述技术以及油田开发规划方案优化技术。

本文主要以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为主,介绍它们的应用和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主要内容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 。

其主要任务是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研究油藏范围内井间储集层参数和油藏参数的三维分布,以及水驱过程中储集层参数和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建立精细的油藏属性定量模型,并通过对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建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下一步调整挖潜及三次采油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2 ] 。

发展前景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是全球油田开发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自油藏地质师和工程师们集中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此油藏描述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用“精细化"来形象地概括。

“精”就是要定量化和提高精确度;“细”是描述的内容和尺寸愈来愈细,也就是分辨率要求愈来愈高.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动下,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开始了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向微观、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历程。

现状目前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井间储集层分布及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 ②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③开发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④剩余油分布特征,关键问题是建立精细储集层地质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

1。

2 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水平由于国内外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各有侧重,故形成的研究技术也各有特点。

P01 油气藏概述PPT课件

P01 油气藏概述PPT课件

21
+ T1
+ T2
•钻探之前需对圈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2
油气勘探二途径
•源控理论 油源 油气区 油气带 油田 油藏
23
主要内容
•油气藏 •油气藏条件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命名
24
二、油气藏条件
1. 地质条件
生、熟、运、储、盖、圈、保
源岩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25
2. 力学条件I
•统一的油水界面
B DE C
T
41
5. 接触关系
油、气、水
•边水
~
•底水
42
~
~
•气顶边水油藏
•气顶底水油藏 ~
43
~
~
•油环气藏
~
•油底气藏
44
p
A
D 0.8
0.2
C
B
E
T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6
结束语 CONCLUSION
物性:颜色、粒度、孔隙
7
•储集层 孔隙开度较大的岩石层 •非储层 孔隙开度较小的岩石层
8
•水平、倾斜储层无法聚集油气
9
•圈闭 •构成要素
储集层 盖层 遮挡物
岩石
10
Oil
•盖 层 阻止油气向上运移 •遮挡物 阻止油气侧向运移
11
•圈闭参数
溢出点 闭合高度 闭合面积
Dof
12
ht
h
At
•圈闭容积
Vct=Ath(1-swc)
13
14
2. 油藏

西南石油大学 《油藏工程》教学提纲+复习提纲)

西南石油大学 《油藏工程》教学提纲+复习提纲)

A
0 196 0 94 -1 1 0 92 -1 0 19 0 -
-2060
-2080 -2100 -2120
-2100
2 4
0 3 -208 100 -2
0 12 -2
-
0 14 2
B
图例
断 层
0 -190
1 井位及井号
储层顶面 等 高 线
圈 闭 面 积
1.10
Ah (1 S wc ) os N 3984 .375万吨 Boi h (1 S wc ) os 1.99t / km2 Boi
Ee We DI e Et Gp Bg Wp Bw
5.8
22 20 18 16 14 12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y = -0.1x + 20 2 R = 1
We Wp Bw GBgi Pp Z P
6.1
N p Bo NBoiceff P
0biobeffoie???ppbcbrwpgspopooitoobwbrrbnpcnbeedi??????wpgspopgoitgcgcbwbrrbnpcmnbeedi??????wpgspopcoitcc1bwbrrbnpcnbmeedi???????wpgspopeteebwbrrbnweedi?????wpgspopwinjtinjinjbwbrrbnbweedi?????62wpwinjebwbwww???y00398x00001r21012345670200400600800w79ln2wewfesrrppkhq?????qo051015202530354045020406080100120pwwesrrkhfj??713y02123x18583r211781818218418618819192050051152253lntpwf24ln42wiwfsrtkhqbppo???????02603

世界海洋油气油藏描述技术及应用综述

世界海洋油气油藏描述技术及应用综述
描 述 技 术 及 应 用 综 述


构 沉 世 界 海 洋 油 藏 描 述 技 术 发 展 历 程 以石 油 地 质 学 、 造 地 质 学 、 积 学 为 理 式 、 收率 、 液 剖 面 、 采 产 吸水 剖 面等 油 田 油 藏 描 述 ,简 称 RDS技 术 服 务 论 基 础 以储 层 地 质 学 层 序 地 质 学 、 生 产 中 动 态 规 律 的 研 究 和 描 述 并 用 这 地
流体 性 质和 流 体 渗 流 特 征 各 项 导 致 的砂 体 微 构 造 . 示砂 体 顶 面 形 态 各 国发 展 了以不 同学 科 信 息为 主体 的 不 布特 征 、 揭 参 数 的 三维 油 藏 预 测 模 型 , 样 的 预 测 起伏 , 者 对 剩 余 油 分 布 起一 定 的 控 制 这 同类型 的油藏 描述 技术 。 后 2 世 纪 9 年 代 以 来 油 藏 描 述 技 术 模型 就 是 油藏 数值 模 拟 所需 的地 质 输入 作 用 。 0 0 逐 步 向多学 科 一体 化 发展 . 提倡 地 质 、 物 数 据 。 油 田地 质 建 模 是 对 油 田构 造 储 集
和 表 征 以 至预 测 。 藏描 述 的最 终 成 果 段 . 油 由复合 型 研 究 人 员 对油 藏 进 行 四维 预 测 油 气 田 未来 动态 变 化 趋 势 . 及 这 以 是建 立 反 映 油藏 圈 闭几 何形 态 及 其边 界 定 量 化 研 究 并进 行 可 视 化 描述 、 征 及 种 变化 对 油气 田生 产 的影 响。同样 田 表 油 条件 、 集 特征 、 储 流体 性 质及 分布特 征 的 预 测 的 技 术 。 建 模 也包 括 静 态 建 模 和 动 态建 模 。 态 静 三维 或四维油 藏地 质模 型 。 模 型 称 为 油气 田地 质 模 型 . 动态 模 型 称 油 藏 描 述 技 术 自2 世 纪 7 年 代 初 由 二 、世 界 海 洋 数 值 模 拟 、海 洋 地 质 建 为油 气 藏模 型 。 9 年 的AA G 会专 设 0 0 1 8 9 P年 斯 伦 贝 谢 公 司 最 早 提 出 . 显 示 了其 对 开 模 理 论 现 状 就 有 一 个 油 藏构 造 表 征 组 , 复 杂 断块 油 对 现 代 油 藏 描 述 的 目 的 就 是 以 沉 积 藏 尤 其 重要 。 藏 构 造表 征 是 精 细 构 造 发阶 段 油藏 现代 管 理 的重 要 性 。 O 纪 2世 油 构 储 层 7年 代油 藏 描述 重 点是 应 用于 油 气 田开 学 、 造 地 质 学 、 层地 质学 、 序 地 层 研 究 与 石 油地 质 综合 研 究相 结 合 , 示 0 揭 地 石 发 阶段 的 油藏 动 态监 测 及最 终 采 收 率评 学 、 震 地 层 学 、 油 地 质学 油 藏 物理 控 油 构 造 的形 成 机 tJr 布规 律 . 立 , 1 , 分  ̄ 建 渗 综 价。 其特 点是 以测 井信 息 应 用为主体 . 以 学 、 流 力 学 等 理 论 为 指 导 合 运 用 地 控 油 断块 群 的构 造模 式 、 闭模 式 与油 封 质 、 震 、 井和 试 油试 采 等 信 息 . 大 气 分 布 的关 系 , 地 测 最 储 层参 数三 维分布为 最终成 果 。 揭示 油 藏 的形成 机 制 , 其 对 2 世 _ 8 年 代 随 着 油 气 勘 探 开 发 难 限 度 地 应 用计 算 机 技 术 , 油 藏 进 行 定 核 心 问 题 是 探 讨 断 层 对 油 气 运 移 和 封 闭 0  ̄ 0 8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技术、地质模型建立技术、测井技术、成像技术等,它们可以分别或组合使用,对油藏进行精准的描述和评估,从而确定开采方案、提高油气生产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中,地震勘探技术是现代油气勘探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油气储层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结构、岩性、裂缝等,能够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帮助识别油藏的位置和规模、构建油气地质模型,为后续钻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地质模型建立技术是利用采集的地震资料、岩心数据、测井数据等地质信息,建立油气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储层厚度、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这些模型可以精细展现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评估油气储量和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测井技术是通过测量钻井中的电、声、密度、放射等物理量,获得储层岩石矿物组成、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信息,提供对储层性质和油气储量的实时评估和监测。

成像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对井壁进行成像,如电测井成像、声波成像、中子成像等,在井壁上描绘出储层内部的岩性、构造和流体含量等分布,具有非侵入、实时、高分辨率等特点,对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精细描述和评估油藏,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产量、降低勘探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油藏动态描述技术》课件

《油藏动态描述技术》课件
《油藏动态描述技术》 PPT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油藏动态描述技术,包括其定义、应用、分类以及在勘 探、开发和生产等环节中的作用和优势。
什么是油藏动态描述技术
油藏动态描述技术是指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油田相关数据,来揭示油藏动态特征和行为规律的一类技 术。
油藏动态描述技术的应用
油藏动态描述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等各个阶段都有重要应用,可以 帮助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能。
井测试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作用
井测试可以获取油藏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等参数,帮助了解油藏的动态变化和储量分布。
储层描述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 作用
储层描述可以揭示油藏的储集特征、物性分布和流体运移规律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包括采集油田资料、测 井数据、地震数据等,并进行精细的分析和解译。
油藏动态描述技术的分类
1 地震勘探
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 播特性获取油藏地层信 息。
2 井测试
3 储层描述
通过对井的测试和分析, 了解油藏中的含油性、 渗透性等参数。
通过对储层岩石的分析 和描述,揭示油藏动态 行为的规律。
地震勘探在油藏动态描述中的作用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油藏的空间分布信息,帮助确定钻井位置和评估油藏储量。
长期油藏动态描述技术的优势
长期油藏动态描述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油藏变化,帮助优化生产策略、延长油 田寿命,并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油藏描述》课件

《油藏描述》课件
一旦建立各类测井数据的油田标准分布模 式,就可以对油田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整体分 析,校正刻度,达到全油田范围内测井数据的 标准化。
研究的方法有: 标志层直方图平移法 趋势面法 变异函数分析法。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一、关键井的选择及数据准备
关键井研究的目的:确定井剖面的矿物成分和 岩相,确定适合于全油田的测井解释模型、解 释方法与解释参数,建立全油田统一的刻度标 准和油田转换关系等。这是多井解释中极重要 的一部分。
建立与时间相一致的层序关系
反映地层等时性的地层记录:
古生物 岩层的接触关系 岩层中特殊矿物及的地层对比
依据:
沉积成层原理:不同时期因 沉积环境及物源供应的差异而 导致岩性的垂向差异性。 同一时期同一沉积环境内 沉积特征(岩性)的相似性、 岩性变化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以岩性作为主要分层依据 以每一层主要出现的岩性命名 主要用于化石少、岩性变化大和井数多的地区
一、区域地层层序
生物演化特性
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
单细胞—多细胞 菌藻植物 水生—陆生 蕨类植物 变温—恒温 裸子植物 卵生—胎生 被子植物
生物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一旦灭绝 绝不再现
生物演化具有阶段性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1、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研究
(1)分析各类岩石的含油性与物性 (2)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 (3)含油性与物性、岩性的关系
第三节 关键井研究
二、研究“四性”关系的方法
2、确定渗透层与隔层的截取值 有效层:指具有工业油(气)流的岩层。 渗透层:包括有效层及虽无工业油(气)流 而具有汲水能力的岩层。渗透层作为有效层的 扩展,可以参加储层砂体连续性的统计分析。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是在传统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油藏进行更加详细、精确描绘的手段。

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工业化开采的需求增加,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逐渐成为了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一、发展历程1、传统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阶段,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岩心分析等常规手段。

2、精细地震勘探阶段,利用高分辨率的物理模型、反演算法和精细的数据处理手段,获取更加高精度的地质背景信息。

3、三维可视化技术阶段,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油藏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油藏的认知和理解。

4、物性参数描述技术阶段,以物性参数描述为主要手段,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岩石韧性、粘滞性等,实现了对油藏精细的数据描述。

5、多参数耦合描述技术阶段,通过多参数耦合实现了对各种物性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描述,进而实现了对油藏更精细的描述。

1、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精细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模型、反演算法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物理模型是指对油藏中各种物性参数进行建模,通过数值模拟来模拟地震波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规律,以此获得高精度的地质背景信息。

反演算法是指通过将实际地震波数据与模拟地震波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信息调整模型参数,以此获得更加精确的地质结构信息。

数据处理是指通过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如去噪、去偏移、成像等,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辨率,同时也为后续的地震解释和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三维可视化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将油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可视化展示的一种技术手段。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整个油藏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帮助有效制定油藏开发方案,并且通过多角度显示油藏结构,帮助工程师更好的理解油藏中各种参数的分布特征。

3、物性参数描述技术物性参数描述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把握油藏中各种参数的分布规律,更加精确的反映油藏的特征,同时为油藏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油气藏分析技术专业

油气藏分析技术专业

储层特征:分析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等
04
油气分布:分析油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如油藏、气藏等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通过地震波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电法勘探:利用电场、电磁场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磁法勘探:利用磁力场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重力勘探:利用重力场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测井技术:通过钻井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实验课程:开设油气藏分析技术相关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校企合作:与油气藏分析技术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项目:设立油气藏分析技术相关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感谢您的观看
利用经济评价方法评估油气藏开发价值
利用钻井、测井等工程手段验证油气藏分析结果
应用领域
石油勘探
石油开发
02
天然气勘探
天然气开发
地热资源勘探
05
地热资源开发
油气藏分析技术方法
地质分析
地质构造:分析油气藏的地质构造特征,如断层、褶皱等
地层分析:分析油气藏的地层特征,如地层厚度、岩性等
沉积环境:分析油气藏的沉积环境,如陆相、海相等
油气藏评价:资源量、可采量、经济性评估
油气藏分布:陆上、海上、深层、浅层
油气藏开发:钻井、完井、采油、注水、增产措施
油气藏类型: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
技术应用效果
提高油气藏分析准确性
提高油气藏开发效
提高油气藏开发经济效益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演讲人
油气藏分析技术专业
目录
01
油气藏分析技术概述
02
油气藏分析技术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过合成记录,将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三维空间进行层 序划分、对比,描述地层层序格架。通 过栅状图显示,从三维空间揭示储层井 间的连通性,研究储集体空间几何形态 及其展布特征。
(5)储层横向预测及识别技术
• 储层横向预测及薄砂体识别技术。通常 适用于钻井少,勘探程度低,地震资料 品位高的砂泥岩剖面区。如牛庄油田油 藏描述成功的关键则是充分利用测井, 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最大限度地识别、 描述了砂体的空间展布。
(10)剩余油分布研究技术
• 采用神经网络、分形几何学分析技术, 强调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剩余油饱和 度,通过划分岩石物理相来确定剩余油 分布区,通过动态资料分析,确定初产 分布、累产分布、目前产量分布及不同 时期不同层段的含水分布,预测剩余油 的分布和剩余油饱和度。
5. 结论及认识
• 勘探成效与开发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油藏的认识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评价是否正确。经国内外 研究成果证实了油藏描述是一项有效的为勘探 开发准备的应用技术。它是达到全面、系统研 究、认识油藏的有效手段。 • 只要制定研究油藏的技术路线,应用有针对性 的技术,油藏描述就会在生产中取得很好的效 益。
3. 储层岩石物理相和油藏渗流地质学
• 储层属性的好坏往往不决定于某一个单 因素,而决定于这些作用的综合效应。 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了岩石物理相的概 念,岩石物理相是多种作用形成的成因 单元,它是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后 期构造改造等作用的综合效应,它最终 表征为现今的孔隙几何学特征—孔隙模 型。
• 岩石物理相首先是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和 裂缝相从井点到面的延拓,即延展到平面上 的三种相带。它们的有机叠加即形成现今的 孔隙网络几何特征,以不同的岩石物理相来 表征。它可以用于预测流动单元的分布。 • 岩石物理相与岩石物理评价不同,区别在于 岩石物理评价只是岩石物性的表征,不具有 预测作用。 • 岩石物理相的概念不仅能用于勘探和开发的 早期,还可以用于二次、三次采油的储层评 价中。
4. 关键技术综述
• 综合国内外油气藏描述研究,其核心技术大致 包括关键井研究,油气田刻度、渗透率估算、 单井动态模拟研究、储层参数(孔、渗、饱等) 集总、网格内插和制图等,通过对不同地质环 境、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不同油气藏类型, 进行精细的油气藏表征,发展和改进了如下10 项适合我国陆相油气田地质特点的现代油气藏 描述研究中的关键方法和技术:
• 实践表明,油气藏描述理论、方法 和技术,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早期 可预测油气的富集区、高产区,降 低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在油气 田的开发阶段,则对油气田开发先 导实验区的选择,开发方案的制定、 调整、油气田的综合治理具有指导 意义,并能从根本上改善油气田的 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1. 引言
• 随着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勘探开发难 度日趋加大,投资和费用日益增加。这 就要求石油地质工作者尽可能地掌握油 气藏的各种参数及其分布,提高勘探开 发效益。因此,必需建立反映目前情况 的不同规模地质特征的储层、油气藏地 质模型,对油气藏进行三维空间定量的 一体化系统研究——油气藏描述。
(3)油气富集分析技术
• 油气综合化与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分析 技术。它将油田地表烃类异常与三维地 震资料精细解释结果及地层学研究有机 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预测探井少、 勘探程度较低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适 用于勘探阶段、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的油 气藏描述以及开发区外围勘探目标研究 工作。
(4)储层三维对比技术
(1) 油气田刻度; (2) 渗透率估算; (3) 集总(包括孔、渗、饱的数值平均及 (4) 网格内插和制图:
①顶底构造图; ②含水饱合度; ③厚度; ④渗透率; ⑤孔隙度。
数值累加);
• 其研究内容及成果为: – 岩性特征:
岩心描述、岩性、沉积环境和岩石特性分析;
– 构造特征:
构造图、构造连续性、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
• 大港枣南油田:
特征:是一个全方位非均质、断块复杂而 又处于早期注水开发被动局面的油田。其地质 特征,可用碎、小、杂、窄 、非、差六个字来 形容。由于其“先天”复杂,加上“后天”认 识程度低,给注水开发带来了重重困难。 技术路线:针对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抓 住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及建立反映不 同规模非均质性的油藏地质模型这条主线,提 出岩石物理相与油藏渗流地质学的新理论,以 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为攻关目的,加强不同 、前三角洲沉积区的滑塌浊积砂 岩体中,是典型的岩性油气藏。 技术路线:以建立油藏地质概念模型 为主线,发展以薄砂体识别、追踪、标定, 储集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砂体几何形态描 述等为技术,以寻找岩性油气藏为目的的 技术路线。
• 辽河准东雷家地区沙三段油藏:
特征:断裂发育不同,断块地质条件及油气 富集程度不一;储层为巨厚及厚层砾岩,隔夹层 不发育;以重质稠油为主。研究认为岩性对油气 富集至关重要。 技术路线:加强横向预测和砾岩测井地质学 研究,以砾岩岩石微相和岩石物理相对油气富集 的影响为主线,利用测井信息区分砾岩岩石相, 分块、分层、分相带建立砾岩储层的测井地质解 释模型。 实施中加强了系统的地化研究,并对砾岩稠 油油藏流体性质及其在平面上的规律从成因机理 上进行了预测与表征,强调地质统计学在储层属 性参数空间预测中的作用及参数随机模拟在解决 油藏非均质性量问题中的作用。
• 胡状集胡12块油田、华北荆丘晋45 断块油田:
特征:中-高含水期 研究特点:以确定研究区剩余油分布为主, 一切手段都为地质服务,但打破传统的各学科 各自为系统的研究,以统一的研究思路为指导 来发展各学科技术;使测井、地震、地化、地 质研究一体化,促进各学科转化为地质的有效 性;拓宽解决地质问题的广度及浓度,增强油 藏描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性。
• 据1992年SPE会议材料,油气藏描述研 究内容和方法应包括:
– – – – – – (1)关键研究; (2)测井资料数据标准化; (3)单井综合测井评价; (4)多井处理研究井间地层对比; (5)渗透率及单井动态模拟研究; (6)储层参数集总及储集层绘图。
• 根据1992年10月全国油气田开发地质会 议报告,现代油气藏描述方法还应该包 括:
• 油气藏描述技术是国外近二十多年随着 计算机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评 价油气藏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地质、 测井、地震、生产测试等信息对油气藏 的几何形态、储量计算(或复算)、优 化开发方案及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依 据,是一项有效的提高勘探、开发水平 和效益的支柱技术,因而引起了国内外 普遍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
(1)数据库技术
• 首先建立四大类(地震、测井、钻井、 动态)资料的数据库,以保证研究工作 的快速、准确及有效的油气藏管理,为 油气藏分析和成果的图形显示奠定基础。
(2)数据分析技术
• 在各研究环节充分应用软件系统的数据分析模 块等功能,将变量统计分析、地质统计分析、 灰色系统分析、模糊数学、神经网络及分形几 何学等贯穿于研究的始终,使得油气藏描述中 所涉及的上万个不同类型的数据得以去粗取精、 动伪存真,突出起主导作用的参数,提高各类 数据体的分析应用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使认识更逼近真实的地下地质情况。
油气藏描述技术
董 伟
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
二○○五年三月
内 容 提 要
一.现代油气藏描述技术综述 二.油气藏描述技术规范 三.储层建模关键技术 四.三维地质建模软件Petrel 五.Petrel软件上机实习
一.现代油气藏描述技术综述
• 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 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也就是要建立反映油气 藏构造、沉积、成岩、流体等特征的三维油气 藏地质模型。 • 油气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我国油气藏研 究由定性和半定量趋向定量化,由传统的油气 藏地质研究转入多学科一体化综合的系统研究。 • 但是,如何针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我国陆相 高度非均质复杂油气藏进行描述,仍然是对我 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的一种挑战。
– 储层性质:
储层特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储层分布以及泥岩 分布;综合研究;三维油气藏描述模型。
2. 技术路线的确定及研究程序
• 油气藏描述实践表明,要建立符合客 观实际的三维油气藏地质模型,关键 在于不同的油气藏类型,不同的勘探 开发阶段,不同资料拥有程度和精度, 应采用不同的油气藏描述技术路线。
• 胜利牛庄油田:
(7)多井评价技术
• 利用常规测井进行关键井研究及多井评价技术。 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油田以常规测井资料为主 的特点,而且由于陆相地层的高度非均质性, 导致不同的岩石物理相单元储层属性参数与测 井响应间关系的不确定性。它在传统经验公式 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用多种多元地质 统计分析技术、神经网络模拟技术,从关键井 入手,分层、分块、分相带建立测井信息与储 层宏观、微观属性参数间的油田转换关系和模 拟模型。对全区测井资料进行系统的二次评价, 预测有利的储集层,并准确识别油气水层。
(8)油气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 以油气藏各属性参数数据体为支柱,以 计算机为手段,以地质统计学,分形几 何学分析为方法,二维、三维图形显示 为成果,建立单砂体、小层、油气藏或 油气田规模的油气藏表态地质模型及反 映油气藏目前动态的油气藏动态模型、 岩石物理相模型。
(9)井间储层预测技术
•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地质统计学的应 用,特别是随机模拟技术和分形几何技术应用。过去油 藏描述所给出的各种参数的模型都是单一的、确定的。 然而,由于所掌握的地下信息的有限性,加上认识上的 差异性,对同一个地质体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因而,所 建的模型也应反映这种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并对这种不 确定性进行定量的描述。 • 地质统计中的随机模拟技术就是能够表示这种特征的建 模方法而且越来越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模拟方 法包括布尔类型、高斯类型、非参数顺序类型和优化模 拟方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综合多种来源、不同各类 的信息,对通常难于处理的奇异值(如渗透率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的分布和空间连通性)合理地处理和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