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7.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了解燃烧的类型和特征;了解灭火的原理和常用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火灾的防范意识,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过程,常见的灭火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出本课主要内容,通过举例,让学生思考燃烧和灭火的常见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15分钟)(1)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条件,即可燃物、助燃剂和氧气的三要素。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燃烧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2)燃烧的过程讲解燃烧的过程,包括引燃、反应和传递三个阶段。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过程。
3. 燃烧的类型和特征(20分钟)(1)燃烧的类型介绍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种燃烧类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两种燃烧类型的特点和危害。
(2)燃烧的特征讲解燃烧的特征,包括明火的光亮和热量、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学生对燃烧特征的理解。
4. 灭火的原理和常用方法(40分钟)(1)灭火的原理简要介绍灭火的原理,包括削减可燃物、隔离氧气、降低温度三个方面。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灭火的原理。
(2)常用的灭火方法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和灭火器具。
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使用不同灭火方法的情况和注意事项。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课的内容,回顾燃烧和灭火的要点。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辅助方式1.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图片:使用图片展示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课件:使用课件呈现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结果,使教学更生动有趣。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
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灭火的原理说课稿
3.复习回顾:简要回顾已学过的物质性质、变化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必要条件,如氧气、可燃物、温度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灭火的原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前六章学习物质性质、变化、分类等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燃烧现象及其原理,为后续学习能源、环保等领域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燃烧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灭火方法及适用场合等。
板书风格将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重点,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全面、系统;
2.在课堂中适时更新板书,突出重点,避免信息过载;
(1)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问题解答等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情境教学法:依据情境认知理论,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体验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和灭火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火灾事故。
二、说教具和材料1.教具:实验器材(点火用火柴、燃烧器皿等)、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2.材料:火柴、纸张、酒精等。
三、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自主探究(15分钟)教师安排:采取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教师操作:1.让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燃烧?2.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呈现实验现象:教师使用火柴点燃一小段薄纸,以展示燃烧现象。
4.提问:燃烧是什么现象?燃烧有哪些特征?学生操作:根据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理论知识的讲解(2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PPT讲解的方式,系统地介绍燃烧的种类及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教师操作:1.准备幻灯片:将燃烧的种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爆炸燃烧等)和火焰结构的图示准备在幻灯片中展示。
2.逐步呈现:先介绍完全燃烧,再引入不完全燃烧和爆炸燃烧。
同时,介绍火焰结构的基本形态。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有氧气参与?爆炸燃烧与火药有何关系?学生操作:通过观看幻灯片和听教师讲解,学生理解燃烧的种类和火焰结构等相关知识。
3. 实验示范(10分钟)教师安排: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经历燃烧过程,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操作:1.准备实验材料:点火用火柴、酒精棉芯、实验器皿等。
2.实验步骤:–将实验器皿内部涂抹酒精棉芯。
–将实验器皿倒置在点火用火柴上方。
–用火柴点燃酒精棉芯。
3.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操作:观察教师实验示范,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安排: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火灾事故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2.在实验前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来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实验演示燃烧的基本条件,让学生直观感受燃烧需要的三个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2.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以碳、氢气、硫为例,通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应过程,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化学本质。
3.然后,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如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并通过实例解释它们的区别。
2.实验教学法:利用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能力。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有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内化。
4.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需要实际操作才能掌握,学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下策略或活动将被采取: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火灾事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燃烧与灭火的重要性。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对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他们应该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等。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燃烧和灭火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对火灾预防和逃生措施的了解不足,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3.对一些特殊的燃烧和灭火现象难以理解,如化学灭火剂的原理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真实的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燃烧与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灭火方法的选取和运用。
(3)火灾预防和逃生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知识点。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可燃物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煤炭等。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燃烧过程中需要氧气的参与。点火源是指能够引发燃烧的能源,如火柴、打火机、电火花等。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主要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是通过覆盖燃烧物体或使用灭火器等手段,阻止氧气与燃烧物体的接触,从而灭火。降低温度是通过向燃烧物体喷水或其他冷却剂,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隔离可燃物是将燃烧物体与周围的可燃物隔离开来,阻止火势的蔓延。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与灭火》。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对氧气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理解,又为学习燃料及其利用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燃烧和灭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然而,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理解燃烧和灭火的本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初三化学71燃烧和灭火的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理解燃烧能量转化困难,以及对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操作不熟练。我将通过多次实验演示和分组实践来应对这些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和体验。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技能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对理解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以及定期回顾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1.利用一段关于火灾现场的视频或图片,展示燃烧和灭火的现实情境,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好奇心。
2.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燃烧或需要灭火的情况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接着,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点燃蜡烛),让学生直观感受燃烧现象,同时提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然后,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验演示,讲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和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我都会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最后,通过实际例子和视频资料,展示燃烧和灭火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合作学习法则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2.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总结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方法和原理。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原理的理解难度较大,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于燃烧与灭火原理的理解难度,我将通过生动的实例、实验现象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2.对于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我将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并确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我将重新设计教学方法,如增加课堂互动、课后辅导等,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将积极寻求同事和专家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些前置知识,如对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解,对物质性质的认知等。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对燃烧与灭火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等。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彭容方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对前面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知识向能力转换的桥梁。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说过:“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依据九年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安全隐患意识。
其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内容的实际特点,我使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启发提问法、指导阅读法、实验演示法、总结归纳法、思维拓展法。
其中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是学生的兴趣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新的课堂改革要求变“学会”为“会学”,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真实案例导入新课。我会播放一段火灾现场的短视频,让学生目睹火灾的严重后果,引发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和思考。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火灾?如何才能有效地灭火?”以此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以及燃烧与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亲身经历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问题。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思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和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设计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和灭火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布局上,板书将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实际应用等,以便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知识结构。内容上,板书将突出燃烧与灭火的核心概念,用关键词和图示等形式呈现,以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把握重点。风格上,板书将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文字,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区分不同的部分,使学生一目了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并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主要研究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化学知识的应用阶段,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一次巩固和拓展。主要知识点包括: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实验为基础,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能直观地展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讲授则有助于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讨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合作环节,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些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其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灭火方案,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最后,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燃烧和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目标。板书将包括燃烧和灭火的概念、条件和原理等主要内容,以关键词和图示的形式呈现。布局上,我将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并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注,以便学生能够快速捕捉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并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更新板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火、灭火能力。
(3)树立环保观念,关注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化学方程式。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灭火方法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4-1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情绪波动较大的特点。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能够理解简单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能缺乏耐心。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但个别学生可能仍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课程学习。
3.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
4.互动平台:如班级微信群或在线学习平台,用于课堂之外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讲解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B.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三、说教法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说学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
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问他们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方法。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防火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灭火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2)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1.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寻求改进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2)能够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燃烧的条件。
(2)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燃烧的必备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复习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方法,整理成笔记形式。
2.分析一个火灾案例,说明火灾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燃烧现象,并解释燃烧的原理。通过这些作业,学生能够在课后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分析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在第一、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对燃烧有所了解,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本课题将对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另外,本课题可以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概念及发生条件;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有: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2、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也使得燃烧与灭火这一话题并不陌生,具备了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通过播放视频,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好奇心理;继续展示生活中的燃烧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联系生活以及之前的学习,归纳燃烧的定义。
(二)提出问题,猜想讨论燃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请同学们大胆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四)创新实验,加深理解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使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五)创设情景,自然过渡1、将一支蜡烛点燃,请同学们说出熄灭它的方法,由此进入灭火原理的讲解。
7.1燃烧和灭火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燃烧的类型,并讲解了常见的灭火方法。
这个知识点是九年级化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将来学习更高阶化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燃烧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类型;掌握灭火的常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强调对燃烧和灭火的重视和正确的应对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灭火的常见方法和应用。
难点:•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灭火方法的选择和灭火剂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示范灭火器材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引入燃烧和灭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15分钟)通过PPT呈现,讲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并利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归纳总结条件的内容。
3.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举例:如果一间实验室发生了火灾,你会如何灭火?请结合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进行回答。
4. 实验操作(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利用蜡烛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火焰特点,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并比较实验结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
5. 归纳总结(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并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
6.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灭火的常见方法和应用,通过图片和示范工具让学生了解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7.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实验器材(如酒精灯、火柴、灭火器等),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以及互动式白板。实验器材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和灭火的过程;教学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关键信息,使知识点更加清晰;实验操作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互动式白板则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回顾和巩固知识点;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开展灭火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元素知识,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反应。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燃烧这一复杂现象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燃烧条件与燃烧过程;
2.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可能难以理解灭火方法的科学原理;
3.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可能影响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成果分享。课堂提问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就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促进生生互动;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成果分享则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这些互动方式旨在创造一个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动。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与灭火》。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对氧气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还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来深入理解。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学生对燃烧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燃烧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思维定式,比如认为灭火就是用水浇灭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打破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利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了解常见的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2)灭火原理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说课稿燃烧和灭火各位领导、考官上午好,我是化学组号考生,我叫潘永坤。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在第二单元《氧气》的学习中,学生们又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相关现象,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
所以,学生们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升华的能力和条件。
本课题将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之中,并且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具体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4、课时安排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二、教法分析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课标》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具体模式为: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联系生活。
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三、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及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具体学法有如下两条: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五、教学设计第一步: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火吗?【投影展示】火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讨论的话题)师:那你们知道火的历史吗?【投影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
(让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师:火对于人类很重要,但也会带来灾难。
【投影展示】一些较大火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燃烧不仅会给人类带来幸福,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灭火)师:那么,如何使可燃物燃烧起来,又如何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板书】燃烧和灭火第二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不少物质的燃烧,那是不是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呢?燃烧需要条件吗?生:需要……师: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并在黑板中间写一个在三角形内的大“火”字师:下列物质都能燃烧吗?【投影展示】纸张、木柴、泥土、酒精、水、煤块、石子、玻璃、蜡烛生:纸张、木柴、酒精、煤块、蜡烛师: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明燃烧首先需具备什么条件呢?生:说明燃烧的首要条件是物质要有可燃性——即要有可燃物【板书】可燃物(在“火三角”的一条线上写)师:是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生:不一定……师:(提出探究问题)可燃物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燃烧呢?生:学生猜想……师:(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实验才是化学最有效的手段。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让事实说话。
【投影展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及用品)白磷、盛有冷水的小烧杯、镊子,带橡皮塞的大试管两只,盛有热水的小烧杯【投影展示】实验步骤①: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白磷有无变化。
[发放热水,让学生操作]生: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猜想白磷在水下不能燃烧的原因【投影展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生:学生根据现有实验仪器,讨论交流,设计实验使水下白磷燃烧[教师酌情启发]【投影展示】实验步骤②:用一支大试管竖直插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实验后不要从水中取出试管)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并分析原因[学生操作]生:描述实验现象……【投影展示】播放实验视频,回顾这次实验。
师:(边看边描述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大冒白烟,试管发烫,白烟慢慢消散,水面在试管内慢慢上升,到达试管内体积约1/5处……【投影展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师:如何控制污染,不让有毒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生:学生提出做法……师:(教师理答,并请学生操作)如:从热水中取出试管后,立即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摇晃热水中的试管,使热水与五氧化二磷反应【投影展示】实验步骤③:在冷水中重复实验步骤②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并分析原因[学生操作]生:描述实验现象……【投影展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师:通过以上三步实验探究,两次实验对比,我们可否得出燃烧的条件【投影展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1、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白磷有无变化。
现象:不燃烧原因:白磷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得出: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用一支大试管竖直插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
(实验结束后,用橡皮塞塞好管口后再取出试管)现象:燃烧原因: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了得出:温度达到了白磷燃烧所需温度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再用一支大试管竖直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重复2中的实验现象:不燃烧原因:温度未能达到白磷燃烧所需温度【板书】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构建“火三角”)师: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了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板书】 1、要有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第三步:群策群力,探寻奥秘师: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如果正在燃烧的雄雄大火突然被破坏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么样呢?生:熄灭。
师:那同学们,按照这个道理,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演示实验】燃着一只固定于小烧杯中的蜡烛师:同学们能用哪些方法让这只蜡烛熄灭?请上来演示生:(上台演示)吹灭;用水浇灭;用大烧杯盖灭;剪掉烛芯;煽灭;用沙土盖灭;湿布扑灭;用二氧化碳熄灭……师:这些熄灭蜡烛的方法都是破坏了燃烧所需的哪些条件?生:积极回答……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也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板书】灭火方法: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3、移走可燃物第四步:趣味练习,巩固新知【投影展示】1、下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火情时采取的灭火办法,同学们分析一下分别运用了哪些原理?(要求学生说出每一种方法运用的原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建筑物起火时,消防员用水扑灭。
学生分析思考回答2、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的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可不可以用你们所学的知识来说明下列成语包含那些科学道理:钻木取火、煽风点火、釜底抽薪等图片【课后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然后教师总结:【投影展示】一、燃烧的条件1、要有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灭火方法: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3、移走可燃物师:(做最后的结课陈词)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可以体会到我们只有了解燃烧,才能控制燃烧;同样,人类也只有通过掌握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课后作业】教材P131:第3、4、5题。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
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
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
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
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改进了“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使实验更容易完成,并且消除了产物对空气的污染,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并加深了化境保护的教育。
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