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法案例分析
房地产领域十大法律案例(3篇)
![房地产领域十大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7dce7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0.png)
第1篇一、案例一:深圳市宝安区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还购房者定金案情简介:2018年,深圳市民张先生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约定购买该公司开发的某住宅。
合同签订后,张先生向开发商支付了10万元定金。
然而,由于开发商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办理房产证,导致张先生无法办理贷款手续,无法入住。
张先生遂要求开发商退还定金,但遭到拒绝。
张先生遂将开发商诉至法院。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开发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办理房产证,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还张先生10万元定金。
案例分析:此案体现了购房者对开发商的权益保护。
在购房过程中,购房者应注意合同条款的约定,特别是关于房产证办理的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二、案例二: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判决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案情简介:2019年,广州市民李女士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约定购买该公司开发的某住宅。
合同约定交房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
然而,开发商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房,导致李女士无法按期入住。
李女士遂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开发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交房,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法院判决开发商支付李女士违约金,并承担赔偿损失等责任。
案例分析:此案提醒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关注交房日期的约定,并明确违约责任。
一旦开发商违约,购房者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三、案例三: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判决开发商退还购房者购房款案情简介:2017年,上海市民王先生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约定购买该公司开发的某住宅。
合同签订后,王先生向开发商支付了全部购房款。
然而,开发商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房产,且无法提供合法的房产证。
王先生遂要求开发商退还购房款。
房地产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房地产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ca41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6.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房产纠纷案是一起典型的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件。
原告(以下简称甲)与被告(以下简称乙)于2010年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购买乙名下位于XX市的一套房产。
合同约定房屋总价为200万元,首付50万元,余款在过户前付清。
合同签订后,甲依约支付了首付50万元。
然而,在过户过程中,乙突然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办理过户手续,导致甲无法按时入住。
甲多次与乙协商,但乙均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甲将乙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房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乙是否有权拒绝办理过户手续?2.甲是否可以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三、法院判决及理由(一)关于房屋质量问题法院经审理查明,甲在购买房屋时已对房屋进行了实地查看,且房屋买卖合同中并未约定房屋存在质量问题。
在过户过程中,乙主张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之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依法解释。
对合同条款的解释,应当符合合同目的。
”结合本案事实,法院认为乙无权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办理过户手续。
(二)关于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未按约定办理过户手续,构成违约。
甲可以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甲因此遭受的损失。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房地产法律领域的多个问题,以下进行详细分析:(一)房屋质量问题与过户手续在房屋买卖过程中,房屋质量问题一直是双方关注的焦点。
本案中,乙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办理过户手续,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
根据法律规定,房屋买卖合同中未约定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的,买受人不得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办理过户手续。
因此,乙的主张无法律依据。
(二)违约责任本案中,乙未按约定办理过户手续,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甲可以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地产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地产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ad296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9.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于2008年取得某市某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并取得了该地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然而,在开发公司开始进行土地开发时,某市规划局(以下简称“规划局”)以该地块不符合城市规划为由,撤销了开发公司所持有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开发公司不服,遂将规划局告上法庭。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局是否有权撤销开发公司持有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 规划局撤销许可证的行为是否合法?3. 开发公司应否获得相应的赔偿?三、案件分析1. 规划局是否有权撤销开发公司持有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需要变更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重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在本案中,规划局撤销开发公司持有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主要是基于该地块不符合城市规划。
从法律角度来看,规划局有权对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撤销。
因此,规划局有权撤销开发公司持有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 规划局撤销许可证的行为是否合法?虽然规划局有权撤销开发公司持有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但是撤销行为是否合法,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撤销程序是否合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在本案中,规划局在撤销许可证前,是否告知了开发公司享有听证的权利,是判断撤销行为是否合法的关键。
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件分析(3篇)
![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件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5fd51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d.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
房地产法律纠纷涉及土地、房屋买卖、租赁、抵押、权属登记等多个方面,对当事人和社会经济秩序都造成了较大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件的分析,探讨房地产法律纠纷的成因、特点、处理方法以及防范措施。
二、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于2010年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住宅项目。
项目于2012年建成,开发公司取得了房屋所有权证。
然而,在房屋交付过程中,部分购房者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如墙体裂缝、漏水、地基下沉等。
购房者认为开发公司未履行合同约定,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件分析1. 案件成因(1)开发公司对房屋质量把控不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公司可能存在管理不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房屋出现质量问题。
(2)购房者对房屋质量认知不足。
购房者可能对房屋质量要求不高,对房屋验收流程不够重视,导致质量问题在交付时才被发现。
(3)合同约定不明确。
合同中关于房屋质量、交付时间等条款可能存在模糊地带,导致双方产生争议。
2. 案件特点(1)案件涉及面广。
本案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购房者等多个主体,法律关系复杂。
(2)证据收集困难。
房屋质量问题往往需要专业鉴定,证据收集难度较大。
(3)赔偿金额较高。
房屋质量问题可能导致购房者遭受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可能较高。
3. 处理方法(1)调解。
法院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2)判决。
若调解失败,法院将依法判决,确定双方权利义务。
(3)鉴定。
对房屋质量问题进行专业鉴定,为判决提供依据。
4. 防范措施(1)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的监管,确保房屋质量。
(2)明确合同条款。
开发商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房屋质量、交付时间等条款,避免争议。
(3)购房者提高法律意识。
购房者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维权意识。
四、结论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件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对当事人和社会经济秩序都造成了较大影响。
房地产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房地产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93879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了一系列纠纷和矛盾。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房地产纠纷案件的分析,探讨房地产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二、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甲方将其位于某市的一套住宅出售给乙方,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乙方在签订合同后3日内支付定金10万元,剩余房款在房屋交付时一次性付清。
合同还约定,甲方应在合同签订后3个月内将房屋交付给乙方。
然而,在合同签订后,甲方并未按照约定时间将房屋交付给乙方。
乙方多次催促甲方履行合同义务,但甲方以各种理由推脱。
乙方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方履行合同义务,交付房屋。
三、争议焦点1. 甲方是否构成违约?2. 乙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3. 如果解除合同,乙方应如何主张自己的权益?四、法律法规分析1. 甲方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房屋,已构成违约。
2. 乙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本案中,甲方违约行为导致乙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3. 如果解除合同,乙方应如何主张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房地产纠纷法律案例分析(3篇)
![房地产纠纷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a1770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4.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男,35岁,汉族,某市居民。
被告:李四,男,40岁,汉族,某市居民。
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李四返还购房款100万元;2.判令被告李四赔偿原告张三经济损失10万元;3.判令被告李四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原告张三于2018年3月与被告李四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由原告张三以100万元的价格购买被告李四位于某市的一套房产。
合同签订后,原告张三按照约定支付了购房款100万元。
然而,在房屋过户过程中,被告李四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办理过户手续。
原告张三多次与被告李四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为此,原告张三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李四返还购房款100万元、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以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李四辩称,房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原告张三在签订合同时已知晓该情况。
同时,被告李四认为,原告张三在房屋交付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已超过合同约定的保修期,故不应要求被告李四承担赔偿责任。
二、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公平、自愿、等价、诚实信用的原则。
本案中,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双方均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意思表示真实,符合法律规定,故该合同合法有效。
2. 房屋质量问题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交付标的物。
本案中,被告李四在签订合同时已明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但仍同意将房屋出售给原告张三。
根据法律规定,出卖人应当对标的物的质量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因此,被告李四应承担房屋质量问题的责任。
3. 购房款返还及赔偿损失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被告李四未按照合同约定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构成违约。
房地产销售法律案件分析(3篇)
![房地产销售法律案件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263e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c.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销售领域涉及的纠纷案件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房地产销售法律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房地产销售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为房地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法律参考。
二、案件背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开发了一处住宅小区,并在售楼处公开销售。
消费者王某在售楼处购买了该小区的一套住宅。
在签订购房合同后,王某发现开发商存在虚假宣传、面积缩水等问题。
王某与开发商协商无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件焦点1. 开发商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2. 开发商是否存在面积缩水问题?3. 开发商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案件分析1. 开发商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在本案中,开发商在宣传材料中宣称该住宅小区绿化率达到40%,但实际上绿化率仅为30%。
这明显构成虚假宣传。
2. 开发商是否存在面积缩水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面积交付标的物。
在本案中,购房合同约定王某购买的住宅面积为100平方米,但实际交付的面积为95平方米。
这构成面积缩水。
3. 开发商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虚假宣传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开发商因虚假宣传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处以罚款。
(2)面积缩水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的面积少于约定的面积,应当按照约定的面积交付;没有约定的,按照实际交付的面积交付。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的面积少于约定的面积的,应当按照约定的面积减去实际交付的面积的比例,增加价款的;没有约定的,按照实际交付的面积减去约定的面积的比例,增加价款的。
在本案中,开发商应按照约定的面积交付王某住宅,即100平方米。
房地产法律典型案例分享(3篇)
![房地产法律典型案例分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e9ab6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9.png)
第1篇一、引言房地产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享几个典型的房地产法律案例,以期为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的同仁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一: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情简介】原告甲与被告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以100万元购买乙名下的一套房产。
合同签订后,甲按照约定支付了首付款30万元,但乙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交付房屋。
甲多次催促乙交付房屋,但乙始终未履行。
甲遂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履行合同,交付房屋。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甲已按照约定支付了首付款,乙应当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
但鉴于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法院判决乙在交付房屋前,先对房屋进行维修,维修费用由乙承担。
维修完毕后,甲支付剩余房款,乙交付房屋。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主要争议焦点在于房屋质量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交付标的物,标的物应当符合约定的质量要求。
本案中,乙作为出卖人,未按照约定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房屋,构成违约。
法院判决乙维修房屋,符合法律规定,维护了甲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二:房地产开发商违约纠纷【案情简介】原告丙与被告丁签订了一份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人之间的购房合同,约定丁以100万元购买丙开发的一套房产。
合同签订后,丙未按照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房屋,导致丁无法按时入住。
丁遂将丙诉至法院,要求丙履行合同,交付房屋。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丙与丁签订的购房合同合法有效,丙未按照约定交付房屋,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院判决丙在判决生效后三个月内交付房屋,并支付丁违约金。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房地产开发商违约纠纷,主要争议焦点在于开发商未按时交付房屋。
房屋法律案例分析(3篇)
![房屋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70028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0.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2010年取得一块土地使用权,并投资建设了一栋住宅小区。
2012年,A公司取得该住宅小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开始进行住宅小区的建设。
2014年,住宅小区竣工并通过验收。
2015年,A公司将住宅小区预售给购房者B、C、D等10余户。
2016年,购房者B、C、D等因房屋质量问题向A公司提出退房要求,但A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
购房者B、C、D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争议焦点1. A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购房者B、C、D等是否有权要求退房?三、案例分析(一)A公司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A公司作为出卖人,与购房者B、C、D等签订了购房合同,约定了房屋的质量标准。
然而,在交付房屋后,购房者B、C、D等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如墙体裂缝、漏水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可知,A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交付合格的房屋,构成违约。
(二)购房者B、C、D等是否有权要求退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A公司因房屋质量问题构成违约,给购房者B、C、D等造成了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可知,购房者B、C、D等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即要求退房。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作为出卖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交付合格的房屋,构成违约。
房地产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房地产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21df7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1.png)
第1篇案例背景:某市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在市区内开发一个名为“幸福家园”的住宅小区。
该小区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地下车库等设施。
甲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因与乙施工单位(以下简称“乙公司”)就施工合同纠纷诉至法院。
案件事实:1. 合同签订与履行: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0年5月签订《施工合同》,约定乙公司负责“幸福家园”小区的土建施工,合同工期为两年。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照约定进行了施工,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工期延误。
2. 工程款支付: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按月支付工程进度款。
然而,在实际履行过程中,甲公司仅支付了部分工程款,尚有2000万元未支付。
乙公司多次催讨无果,遂诉至法院。
3. 设计变更与工期延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乙公司多次向甲公司提出增加工程款和延长工期。
甲公司虽同意增加工程款,但未同意延长工期。
乙公司因此延误工期,造成损失。
4. 争议焦点:乙公司认为,由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甲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支付增加的工程款和延长工期。
甲公司则认为,设计变更是由于乙方原因造成的,应由乙方自行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条款: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全部工程款,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相关条款:根据《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
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应对乙公司的施工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3. 设计变更的责任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
![房地产法律纠纷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0df86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a.png)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案例以某市“购房维权事件”为例,分析房地产法律纠纷的成因、处理过程及启示。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开发了一处住宅小区,该小区共计1000套住宅。
在销售过程中,开发商承诺住宅小区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幼儿园、商场、医院等。
然而,在交房时,部分业主发现小区配套设施与开发商承诺不符,且小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业主们要求开发商整改,但开发商以各种理由推脱,导致业主与开发商产生纠纷。
三、纠纷成因分析1. 开发商违规操作: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存在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问题。
2. 业主维权意识不足:部分业主在购房过程中,未充分了解购房政策、合同条款等相关知识,导致维权意识不足。
3.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房地产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部分条款模糊不清,给纠纷处理带来一定难度。
4. 行政监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开发商违规操作时有发生。
四、纠纷处理过程1. 业主维权:业主发现开发商违规操作后,通过业主委员会组织业主维权,要求开发商整改。
2. 协商解决:业主与开发商多次协商,但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
3. 诉讼途径:业主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4.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审理,判决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要求其整改小区配套设施,并赔偿业主损失。
1. 提高开发商自律意识:开发商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违规销售。
2. 加强业主维权意识:业主在购房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提高维权意识。
3. 完善房地产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减少纠纷发生。
4. 强化行政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操作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房屋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房屋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f91d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5.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10年取得了某地块的开发权,并开始进行房屋开发。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于2013年竣工交付。
但在交付过程中,部分业主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如墙体开裂、地面不平整等。
业主们要求开发商进行整改,但开发商以房屋质量问题并非由其责任造成为由拒绝。
业主们遂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后,认为开发商存在违约行为,要求开发商对房屋进行整改。
然而,开发商仍拒绝整改,业主们无奈之下将开发商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房屋质量问题是否属于开发商的责任?2.开发商是否构成违约?3.法院应如何判决?三、案例分析1.房屋质量问题是否属于开发商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开发商作为房屋的建设单位,对房屋的质量负有直接责任。
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开发商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质量问题并非由其责任造成,因此法院认定房屋质量问题属于开发商的责任。
2.开发商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开发商在房屋存在质量问题的前提下,未按照约定对房屋进行整改,违反了与业主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因此,法院认定开发商构成违约。
3.法院应如何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法院应判决开发商对房屋进行整改,消除房屋质量问题。
房地产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房地产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3f9d6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6.png)
第1篇一、引言房地产法律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涉及房地产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法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一: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情简介原告王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购买某小区一套商品房。
合同签订后,王某依约支付了购房款,但被告未能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
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案件评析本案中,被告未能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原告有权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违约金,并赔偿原告因此遭受的损失。
三、案例二:房地产项目烂尾纠纷(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了一个房地产项目,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烂尾。
业主们对此表示不满,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二)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案件评析本案中,房地产开发公司未能按约定完成项目建设,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业主有权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判决房地产开发公司赔偿业主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三:房地产项目虚假宣传纠纷(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其宣传材料中宣称该房地产项目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学校、医院等。
然而,业主们入住后发现,实际配套设施与宣传不符。
业主们遂诉至法院,要求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虚假宣传责任。
(二)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
房地产公司法律案例分析(3篇)
![房地产公司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c9ba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3.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XX公司逐渐扩大业务范围,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
然而,在2018年,XX公司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被当地政府查处,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1. 涉嫌违法用地XX公司在某城市开发一住宅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共计1000亩。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XX公司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擅自占用土地进行开发。
当地政府接到举报后,经调查核实,确认XX公司存在违法用地行为。
2. 涉嫌虚假宣传在项目销售过程中,XX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夸大项目配套设施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
例如,XX公司在广告中宣称项目周边有名校、大型商场等配套设施,但实际情况与宣传不符。
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不符,遂向有关部门投诉。
3. 涉嫌违规销售XX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违规销售行为。
一方面,XX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预售许可,擅自销售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房屋;另一方面,XX公司还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违规行为。
三、案件处理1. 违法用地处理当地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XX公司涉嫌违法用地行为进行查处。
经调查,XX公司被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处以罚款。
2. 虚假宣传处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XX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行为进行查处。
经调查,XX公司被责令停止虚假宣传,并处以罚款。
3. 违规销售处理当地住建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XX 公司涉嫌违规销售行为进行查处。
经调查,XX公司被责令退还违规销售的房屋,并处以罚款。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法规意识淡薄XX公司涉嫌违法用地、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行为,反映出该公司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房地产企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房地产企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5fb6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0.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于2008年取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并于2009年开始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
项目名称为“某某花园”,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
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因涉及多项法律问题,引发了多起法律纠纷。
二、案例概述1. 案例一:土地使用合同纠纷开发商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开发商支付土地出让金后,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然而,在开发商支付土地出让金后,土地管理部门以开发商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为由,拒绝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开发商遂将土地管理部门诉至法院,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
2. 案例二: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开发商与某建筑工程公司签订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某某花园”项目。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公司因自身原因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
开发商遂要求建筑工程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但双方就违约责任的承担产生争议。
3. 案例三:预售合同纠纷开发商在“某某花园”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开始对外销售。
然而,部分购房者以开发商未如实告知房屋实际情况为由,要求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开发商则认为,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时已充分了解房屋情况,不应承担责任。
三、案例分析1. 土地使用合同纠纷(1)开发商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土地管理部门以开发商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为由拒绝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缺乏法律依据。
开发商有权要求土地管理部门履行合同义务。
2.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1)建筑工程公司与开发商签订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建筑工程公司因自身原因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构成违约。
开发商有权要求建筑工程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因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
3. 预售合同纠纷(1)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的预售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购房者以开发商未如实告知房屋实际情况为由要求退款,需提供相应证据。
房地产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房地产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354b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1.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一)案情简介本案涉及一起房地产纠纷案件,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约定甲公司将其拥有的某地块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乙公司。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照约定支付了部分款项,但甲公司未按合同约定交付土地使用权。
乙公司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义务,交付土地使用权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已履行合同义务,交付土地使用权?2. 乙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3. 双方违约责任如何分担?二、案件事实分析(一)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1. 2019年5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约定甲公司将某地块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乙公司,转让价格为人民币5000万元。
2. 2019年6月,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人民币1000万元。
3. 2019年7月,甲公司以该地块存在权属纠纷为由,未按合同约定交付土地使用权。
(二)甲公司未履行合同义务的原因1. 甲公司认为该地块存在权属纠纷,导致无法交付土地使用权。
2. 甲公司未及时通知乙公司,也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权属纠纷的存在。
(三)乙公司违约情况1. 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部分款项,但未要求甲公司交付土地使用权。
2. 乙公司未在发现甲公司未履行合同义务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法律依据及分析(一)合同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九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等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物权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等规定,土地使用权属于物权范畴,权利人有权依法享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四、判决结果及理由(一)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未按合同约定交付土地使用权,构成违约。
房地产法案例分析
![房地产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8577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f.png)
房地产法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瞩目。
然而,伴随着这一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房地产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方案。
案例一:市政府征地引发群体抗议在某市,市政府计划进行城市更新,而土地所有者与政府对土地补偿费金额产生了分歧。
土地所有者认为,政府在拆迁过程中没有给予合理的补偿,在补偿费用、房屋面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了群体的抗议和冲突。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法律角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依法确定征收土地的范围和方式,并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确保公平公正。
其次,政府需要做好沟通和协商工作,与土地所有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解决矛盾和分歧,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最后,对于仍存在争议的部分,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进行仲裁和诉讼,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益。
案例二:开发商未按时交房引发消费者维权在某城市,一家知名开发商的楼盘由于工期延误,导致购房者无法按时入住。
消费者对开发商提起了诉讼,要求赔偿因延迟交房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及精神折磨。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法律角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开发商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交付房屋,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如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工期延误,开发商应及时向消费者做出解释,并提前与消费者商议解决方案。
其次,对于无法及时交房的情况,开发商应依法支付违约金或延误赔偿金,补偿消费者因此所产生的经济和心理损失。
最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法院起诉、经济索赔等权益捍卫方式。
案例三:二手房交易中违约纠纷频发在某市,二手房交易市场火爆,但与此同时,违约现象也频频发生。
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虚假承诺、更改约定、拖延过程等问题,使得交易受到影响,双方纠纷不断。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法律角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合同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房地产法律案件分析(3篇)
![房地产法律案件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3342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e.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法律纠纷日益增多。
房地产法律案件涉及合同、物权、侵权等多个法律领域,涉及当事人众多,影响范围广泛。
本文通过对一起典型的房地产法律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房地产法律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以期为我国房地产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2015年,原告李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签订了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李某购买开发商开发的某住宅小区一套房屋。
合同签订后,李某支付了首付款,开发商向李某交付了房屋。
然而,在交付房屋的过程中,李某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遂与开发商协商解决。
双方协商未果,李某遂将开发商诉至法院。
三、案件争议焦点1.房屋质量问题是否属于开发商责任范围;2.开发商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3.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
四、案件分析1.房屋质量问题是否属于开发商责任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的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在本案中,开发商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未对房屋质量进行明确约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开发商仍应当按照房屋的一般质量要求交付房屋。
因此,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开发商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2.开发商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开发商交付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构成违约。
因此,开发商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房产纠纷法律案例分析(3篇)
![房产纠纷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0a785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区居民李某(以下简称原告)与张某(以下简称被告)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诉至法院。
原告李某于2010年购买了一套位于该市B区的房产,并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合同约定,开发商应在2012年6月30日前将房屋交付给原告。
然而,由于开发商的原因,房屋未能按时交付。
原告与开发商协商不成,遂将开发商及房屋实际购买者张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购房合同,返还已支付的房款及利息,并赔偿因延迟交付房屋造成的损失。
二、案件事实1. 购房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原告李某于2010年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合同约定购买一套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住宅,总价款为200万元。
合同中明确约定,开发商应在2012年6月30日前将房屋交付给原告。
然而,由于开发商未能按时完成房屋建设,导致房屋未能按期交付。
2. 原告与开发商及张某的协商情况:房屋未能按时交付后,原告与开发商及张某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原告认为,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导致房屋未能按期交付,应承担违约责任;而开发商及张某则认为,房屋未能按期交付是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不应承担责任。
3. 诉讼请求:原告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购房合同,返还已支付的房款及利息,并赔偿因延迟交付房屋造成的损失。
三、法律分析1. 合同解除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在本案中,开发商未能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房屋,构成违约,原告有权解除合同。
2. 违约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开发商未能按期交付房屋,应承担违约责任。
3. 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地产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地产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4ee5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7.png)
第1篇一、基本案情原告:李某,男,汉族,身份证号码:123456789012345678,住址:某市某区某路某号。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某市某区某路某号。
法定代表人:张某,职务:总经理。
诉讼请求:1. 判令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返还原告李某土地使用权;2. 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因土地使用权纠纷造成的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3. 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原告李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将一块位于某市某区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被告,转让价格为人民币100万元。
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支付了全部转让价款,被告也按约定取得了该块土地的使用权。
然而,在被告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某市某区政府对该块土地进行了征收,征收补偿款为人民币150万元。
被告在收到征收补偿款后,未与原告协商分配该款,也未通知原告。
原告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依法办理登记。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本案中,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已经依法办理了登记手续,被告已取得该块土地的使用权。
但被告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与原告协商分配征收补偿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为此,原告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决。
被告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答辩称:1. 被告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依法向某市某区政府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取得了该块土地的使用权;2. 被告在收到征收补偿款后,未与原告协商分配,是因为被告认为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无效,故未将征收补偿款分配给原告;3. 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已经与原告达成和解协议,原告自愿放弃诉讼请求。
二、法院判决某市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1. 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依法成立,并已办理了登记手续,被告已取得该块土地的使用权;2. 被告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与原告协商分配征收补偿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3. 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与原告达成和解协议,但该协议并未经过法院确认,故对本案的判决不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五
案例分析
陈丽丽诉北京海润房地产有限、北京顺城拆迁服务有限办司、陈杰对产所 有权利纷案
【案由概述】 2003年3月,陈杰以被拆迁人委托代理人名义与北京海润房地产有限公司( 以下称海润房地产公司)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并领取全部房屋拆迁款。陈丽丽 与陈杰系兄妹关系,陈丽丽声称陈杰是在未获得自己授权委托的情况下与海润 房地产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为此诉至法院。 【原告诉称】
陈丽丽诉称:海润房地产公司委托顺城拆迁公司对法华寺一带进行拆迁,我 父母所遗留的房屋在拆迁范围之内。该房屋虽由陈杰个人经营饭馆,但产权属 于我与陈杰、陈明、陈雅丽共有。但二被告公司在没有其他共有人授权的情况 下,与陈杰达成拆迁协议,并将全部拆迁款交给陈杰。现起诉要求确认陈杰与 海润房地产公司所签合同无效,三被告支付我拆迁款312500元,并负担本案的 全部诉讼费。
【判决】法院认为,原告与被告自愿达成施工协议,并已实际履行,协议合法有效。被告为原告 施工的工程自1998年11月20日交付使用,当时原告未提出质量问题而是签署了结算书并接受房屋使 用达3年之久,而且在接受房屋两年后的2000年底,仍为被告支付工程款,也未提出工程质量问题。 只是在被告诉原告拖欠工程款一案败诉后才提出。原告不能提出被告将工程交付时就存在工程质量问
房地产法案例分析
2020年5月26日星期二
案例分析一
案例:保修期内的责任事故,谁来承担赔偿责任 【案情】2002 年 5月,陈先生从某开发商手中购买了一套精装修的现房,并 随后入住。陈先生入住3个月后的一日夜晚突降罕见暴雨,第二天早晨陈先生起 床后发现房屋侧墙面开始漏水,并将其放在墙边的数码照相机浸坏。此后不久 ,墙面也开始出现放射性裂纹。于是,陈先生找到该开发商,要求其对房屋进 行修补,并赔偿损失。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陈先生诉至法院。
题的证据,现在的房屋质量状况,不能代表交工时的房屋质量状况。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合格
的建筑工程是不能验收和交付使用的,所以,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因房屋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经济损失 95。9万元,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不能支持。依据《建筑法》第61条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第14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案例分析四
案例:出卖人不能因出卖时未取得所有权,主张合同无效 【案情】2003年5月26日,吴某夫妻与李某签仃了房屋出售协议,约定由吴某夫妻 将从开发公司购置的某套房屋出售给李某,价格为80000元,李某预付订金20000元。 协议同时约定,待吴某夫妻的房产证办好后,双方办理交割后,李某一次交清余款 60000元。同日,李某向吴某交付了订金20000元。因后来吴某夫妻反悔,不愿展行合 同,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吴某夫妻继续履行合同,协助其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吴某 夫妻则辩称,他们的房屋未办产权证即转让,双方签仃的房屋买卖协议违反有关规定 ,属于无效合同,应该予以解除。
本案中,海润房地产公司与陈杰的具有过错的共同性,即陈杰故意在无陈丽丽等人授
权委托情况下与海润房地产公司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而海润房地产公司明知对方无合 法授权,仍然与其签订合同,两方共同的目的都在于缺少陈丽丽等人参与的情况下尽快签 订拆迁补偿协议。客观上,正是海润房地产公司与陈杰的共同行为造成了对陈丽丽等人财 产权利的侵害,因此海润房地产与陈杰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
共同侵权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主体的复数性,即共同侵权的加害人为两个或者两 个以上。(2)复数的加害人主观上上存在共同过错,即加害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存在共 同的故意或者过失。(3)是指数个加害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损害后果。 而且各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4)责任的连带性。
【分析】显然,法院不能支持吴某夫妻的主张。因为,办理产权证不是双方签订买 卖合同的前提条件。即使法律明确规定签署房屋买卖合同时出卖人必须是登记的产权 人,本案当事人签署的合同亦可以理解为附条件买卖,等出卖人获得产权时再履行过 户登记手续。
这样的规则,同样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不得以未取得房屋产权(大产证 )而主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四、狭义的无权代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根本无代理权的无权代理,即代理 人在未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以本人的名义从事代理活动;第二,超越化理权的无权代 理,即代理人虽享有一定的代理权,但其实施的代理行为超越了代理权的范围或对代理权 的限制;第三,代理权消灭以后的无权代理。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无权代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只有经过 被代理人的追认,才能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由行为人负责。
【分析】海沙虽然洁净了但盐分高,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极大,所以国家禁止 在建筑上使用海沙。本案中,甲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供的建筑材料—海沙不符合国 家的强制性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施工合同解释》第12条的规定:发包人提 供或者指定购买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造成建设工 程质量缺陷,应当承担过错责任。故甲房产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作为 施工方的乙公司也应按照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施工方有检验建筑材料是否 合格的义务,不合格的禁止使用,而乙公司没有尽到审查的义务。
【被告辩称】
海润房地产公司辩称:陈丽丽的户口确系落在被拆迁房屋但其实际并不在此 居住,经我们多方寻找均未能与其取得联系,而只有陈杰在被拆迁房屋内居住 并经营饭馆。陈杰以被拆迁人代理人的名义与我公司签订了拆迁协议,但其确 系未向我公司提供其他被拆迁人的委托手续。另外,顺城拆迁公司系接受我公 司的委托对法华寺地区进行拆迁,其在此次拆迁中的行为均是代表我公司实施 ,故其不应成为本案的被告。现我公司可以同意与被拆迁人重新签订协议,但 前提是陈杰必须将拆迁款先返还我公司。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北京市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拆迁补偿 款领款凭证在案佐证。
问 题:
一、本案房屋征收补偿款1250000元包含了对哪些方面的补偿?如何在被征收人 中分配?
二、本案房屋征收补偿的权利人有哪些?为什么?
三、本案被告陈杰的代理行为属哪种代理?其与海润房地产公司签订房屋拆迁货 币补偿协议的效力如何?
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虽无代理权,在其实施代理行为时,如果善意的相对人有正当 的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其为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效果应由被代理人承担。
五、海润房地产公司明知陈杰并未取得陈丽丽等人的委托授权而仍然与陈杰签订拆迁 补偿协议与陈杰构成共同的侵权。
共同侵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过错致他人合法权益损害,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 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分析三
案例:竣工验收合格的建筑工程,是否就不会出质量问题
【案情】1998年4月,被告某建筑工程公司与原告某造纸公司达成施工协议,双方约定:由被告 为原告完成厂房土建整改等工程的施工。之后,双方开始履行协议。在施工前,原告将带有其法定代 表人卞怀祥签字的施工草图交给被告,作为施工依据。1998年11月20日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双方 进行了结算,工程总造价为1 522 656.10元,扣除应上缴的税金,自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28日, 原告共给付工程款35笔,有现金、物资材料等,合计470 017.20元。2001年3月19日被告起诉原告施 欠工程款一案,经法院一审、再审及高院二审,判决某造纸公司给付被告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款1 004 399.30元。之后,原告提出被告承建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委托县建筑工程质量监 督站鉴定,其结论为:“全部拆除重新处理”。2002年7月17日杜蒙县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隐患整改 通知书”,认定原告造纸车间及办公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求停产、停业整顿。原告要求被告返修 重建,遭被告拒绝,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赔偿拆除重建费55.9万元,造纸车间重建全线停产将 损失利润40万元。
【分析】本案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房屋显然处于保修期内。根据建设部《保 修办法》第14条关于“在保修期内,因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缺陷造成房屋所有人 、使用人或者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害的,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第三方可以 向建设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建设单位向造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缺陷的责任方追 偿”的规定,陈先生有权要求开发商修补房屋并给予赔偿。当然,如果该质量问 题是由施工方的原因造成的,开发商可以向施工方追偿。
三、属无权代理,因为陈杰并未获得陈丽丽等人的委托授权。在没有陈丽丽授权委托 情况下,以陈丽丽的名义与海润房地产公司签订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协议,因此该协议属 于表见代理以外的欠缺代理权而代理订立的合同,从效力上来看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如果陈丽丽等人追认授权,则合同有效;如果陈丽丽等人拒绝追认,则合同无效。但本 案并不能确认补偿协议全部无效,因为陈杰虽无权代理陈丽丽等人,但陈杰自己个人的 名义签订的协议部分,亦即有关陈杰本人与海润房地产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约定则合法 有效。只是由于该合同事后未获得陈丽丽授权,因此合同中有关陈丽丽等人权利义务的 约定部分无效。《合同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 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分析】《建筑法》第六十条 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 质量。本案经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鉴定,其结论为:“全部拆除重新处理”。说明在合理使用寿命 内,没有确保主体结构的质量,开发商和建筑商当然要承担责任。法院的判决显然避开了这个规定 。拖欠工程款和质量保证责任是两码事,不知法院为甚么要这么判?
【一审案件事实及证据】
经审理查明:2003年3月16日,陈杰以被拆迁人委托代理人的名义,与海 润房地产公司签订“北京市住宅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协议”,该协议所列明的被 拆迁人为陈明、陈杰、陈雅丽、陈丽丽。庭审中,海润房地产公司明确表示 ,签订协议时陈杰未向其提供陈明、陈雅丽、陈丽丽的委托手续。当日,陈 杰将房屋拆迁款1250000元全部领取,上述款项中含电器移机费925元、搬家 费1859元、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139425元。庭审中,陈明、陈雅丽、陈丽丽 均认可陈杰个人在被拆迁房屋中经营饭馆,海润房地产公司认可顺城拆迁公 司在对法华寺地区拆迁行为,均是接受海润房地产公司委托所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