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对候风地动仪的分析报告

院系: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

班级:1108201

姓名:马畅

学号:11108201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侦测地震的仪器,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候风地动仪的原理,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详细的记载。因此,本文对于候风地动仪的分析,主要从其材质、纹饰及尺寸入手,分析候风地动仪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材、装饰的原因及目的。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对候风地动仪进行解析。

关键词:候风地动仪、材质、纹饰、尺寸。

正文: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侦测地震的仪器,由中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制成。

但是,当时的这架地动仪并没有被后人真正的挖掘出土。南北朝时,北齐信都芳撰《器准》以及隋初临孝恭作《地动铜仪经》,都对其内部结构有所记述,并传有它的图式和制作方法。可惜的是唐代以后,二书均失传。现存的地动仪模型都是后来的研究者们推测其原理复原的。而且,关于地动仪真正的工作原理,研究者们也是众说纷纭,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因此,本文中不对其科学原理做过多的赘述。

关于地动仪,现存的明确的史料记载只有《后汉书·张衡传》中的短短一段:“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虽然这段文字并不长,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候风地动仪的信息。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候风地动仪进行分析。

1、关于候风地动仪的材质

古文中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而铜器在古代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

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作为朝廷官员,制作地动仪的目的是为国家侦测地震,可以说候风地动仪也属于是一种皇家的朝廷的仪器。因此,用铜制象征着国家及皇室的权利和地位。从另一个方面讲,铜器比木制的器具更坚固耐用,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能够长期保存。而且,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也正适合于制造候风地动仪这种需要很高精密度的仪器。

2、关于候风地动仪的纹饰和形状

1983年钱文辉指出用“山龟鸟兽之形”来装饰,和《周易》有关。《周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朱善注曰:“象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山川动植之属。”“山龟鸟兽之形”与“地”有关。候风地动仪作为地震仪器,在外面装饰山龟鸟兽的图象,是很自然的事。钱文辉着重指出“篆文”也与《周易》有关。篆文,即象文,指《周易》中的八卦辞—乾、兑、离、震、哭、坎、良、坤。分别相应相示南、东南、东、东北、西南、西、西北、北八个方向,正应候风地动仪体外八龙衔球的方位。我们由“饰以篆文”句上推测,该仪器的外部,铸上“乾”等八字,分别表示八个不同的方位,与仪器体外八条“首衔铜丸”的按八个不动方向排列的铜龙相配应。若有地震则地震方向既有一龙吐丸表明,又可按某个挂辞聋知。这样看来,“篆文”还不光用来“饰”(装饰美化)候风地动仪,实在还有表明地震方向的实用价值。

而我国研究张衡地震仪的专家王振铎先生在1976年提出,张衡设计的地动仪,是当时浑天学说的体现。《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浑天说认为,天地是浑为一体的,天圆得像鸡蛋,地像包在里面的蛋黄,日、月、星辰都在蛋壳上不断地转动。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张衡设计的地动仪体似酒樽(卵形),象征浑天说的天;立有都柱的平底,表示大地,笼罩在天内;仪器上雕刻的山龟鸟兽等可能象征着山峦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二十八宿,所刻篆文可能表示八方之气;八龙在上象征阳;蟾蜍居下象征阴,构成阴阳上下的动静的辩证关系;都柱象征天柱,居于顶天立地的地位。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表明候风地动仪上的纹饰篆文并不仅仅是起到装饰的作用,它更是有其实用价值,如指示方向等。而且,山龟鸟兽等纹饰象征着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都是古代传说中守护一方的神兽。在当时这种地震灾难多发的时期,在这样一个侦测地震的一起上,篆刻这种纹饰,

也表达了一种人民的期望和美好的寓意。蟾蜍的形态也同样寓意着吉祥幸福。而龙的形态就不仅仅是吉祥的象征了,它更多的体现了尊贵,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表达了人民对皇室对国家的敬意,以及古代人类对于天神的崇敬。

3、关于候风地动仪的尺寸

文中记载“员径八尺”,也就是直径大概2.7米,可以说是十分巨大。大多数研究者相信,候风地动仪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侦测地震方向的。而物体的惯性只与其质量有关,候风地动仪做的如此巨大,中间的都柱想必也不会太小。而都柱大小的变化正控制着地动仪对于侦测的震动的灵敏度。如果其尺寸过小,惯性也小,那么都柱的运动状态就极易被改变,地动仪的灵敏度也随之增高,也许有人在一侧走动就会造成机关的启动,那么地动仪也就失去了作用。而反之,如果都柱太大,可能遇到震级较小或者震源较远的地震,机关也无法被启动,也同样没有用。因此,地动仪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大小应该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保证地动仪有适合的灵敏度。除此之外,古代的铸铜工艺水平有限,地动仪有许多精密的机关零件,如果尺寸设计的过小可能在工艺上也无法满足。

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出现地震仪的时间要早一千五百年左右,它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象征。同时,它精巧的构造和华丽的纹饰造型,也是我国古代匠人的高超工艺的体现。据今一千多年的发明创造,到如今还是吸引着中外的众多学者研究考证,可见张衡的候风地动仪确实是一件伟大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