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三字经》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背诵教案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背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6a466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2.png)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背诵教案一、引言国学启蒙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孩子品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国学经典之一,其内容简洁明了,寓教于乐,适合儿童背诵学习。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三字经》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制定一份背诵教案,帮助孩子们把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能够熟记《三字经》全文,领悟其中的理念和道理;2.增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3.培养孩子背诵能力,提高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三字经》概述《三字经》由王鏊创作,分为三百句,每句三个字,共分为过教、王道、人伦、言语、政事、名物六个部分,内容贯穿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是儿童国学启蒙的经典读物之一。
2. 背诵方式1.将《三字经》分段进行背诵,每天背诵一段,张贴在孩子易于看到的地方,如卧室墙壁或书桌;2.利用唱歌、游戏等方式,增加趣味性,帮助孩子更快记忆和理解;3.抽查背诵内容,激励孩子积极参与。
3. 教学互动1.设计小活动,让孩子们表演背诵内容,增强表达能力;2.与家长互动,鼓励家长一起参与背诵,强化家庭教育。
四、教学方法1.听读结合:由教师朗读《三字经》,让孩子们跟读,达到听写相结合的效果;2.分段学习:采取分段背诵的方式,逐步加深理解;3.轻松愉快:利用趣味游戏、视频动画等形式,轻松进行学习。
五、教学评估1.背诵测试:定期进行《三字经》背诵测试,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2.口头表达评估:通过让孩子解释《三字经》内容,考察其理解程度;3.情感态度评估:观察孩子对国学启蒙教育的态度和兴趣,做出相应调整。
六、教学反馈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国学启蒙教育,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七、总结通过《三字经》背诵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希望这份教案可以帮助更多孩子在国学启蒙教育中受益,实现全面发展。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解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95448e730066f5335a8121fd.png)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解《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解,供大家参考。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b4892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1.png)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a86ab7a417866fb94a8e42.png)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幼儿早教三字经全文
![幼儿早教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9dda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2.png)
幼儿早教三字经全文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三字经》算是最浅显易懂的读物之一了。
《三字经》的内容取材包含广泛,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非常适合用来作为儿童的传统启蒙教材。
孩子们通过学习《三字经》不仅能了解常识、国学知识和历史故事,还能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之初 , 性本善.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性相近 , 习相远.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苟不教 , 性乃迁.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教之道 , 贵以专.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昔孟母 , 择邻处.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子不学 , 断机杼.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窦燕山 , 有义方.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教五子 , 名俱扬.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养不教 , 父之过.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教不严 , 师之惰.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子不学 , 非所宜.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幼不学 , 老何为.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玉不琢 , 不成器.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人不学 , 不知义.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 , 方少时.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亲师友 , 习礼仪.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 , 能温席.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孝于亲 , 所当执.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融四岁 , 能让梨.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弟于长 , 宜先知.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孝弟 , 次见闻.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知某数 , 识某文.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一而十 , 十而百.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而千 , 千而万.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才者 , 天地人.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光者 , 日月星.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三纲者 , 君臣义.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父子亲 , 夫妇顺.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春夏 , 曰秋冬.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此四时 , 运不穷.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南北 , 曰西东.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四方 , 应乎中.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曰水火 , 木金土.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此五行 , 本乎数.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曰仁义 , 礼智信.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五常 , 不容紊.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稻粱菽 , 麦黍稷.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此六谷 , 人所食.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马牛羊 , 鸡犬豕.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此六畜 , 人所饲.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曰喜怒 , 曰哀惧.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爱恶欲 , 七情具.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匏土革 , 木石金.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丝与竹, 乃八音.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曾祖 , 父而身.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身而子 , 子而孙.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子孙 , 至玄曾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乃九族 , 人之伦.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父子恩 , 夫妇从.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则友 , 弟则恭.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幼序 , 友与朋.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则敬 , 臣则忠.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此十义 , 人所同.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凡训蒙 , 须讲究.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详训诂 , 明句读.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为学者 , 必有初.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小学终 , 至四书.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论语者 , 二十篇.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群弟子 , 记善言.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孟子者 , 七篇止.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讲道德 , 说仁义.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作中庸 , 子思笔.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中不偏 , 庸不易.小大穿 , 备注礼记.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述圣言 , 礼趣对备.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曰国风 , 曰雅赞歌.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四诗 , 当讥笑咏.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诗既亡 , 春秋作.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寓谐被贬 , 别仁义恶人.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传者 , 存有公羊.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存有左氏 , 存有谷梁.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经既清 , 方念子.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诶其必须 , 记其事.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五子者存有荀扬.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文中子 , 及旧庄.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经子通在 , 念诸史.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托福世系则 , 言终始.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自羲农 , 至徐帝.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号三皇 , 位居上世.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唐存有虞 , 号二帝.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二者揖逊 , 表示丰世.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夏存有禹 , 商存有汤.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文武 , 表示三王.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夏传子 , 家天之下.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四百有载 , 迁于夏社.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汤南征夏 , 国号商.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六百有载 , 至纣亡.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周武王 , 始诛杀纣.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八百有载 , 最短长.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周辙东 , 王纲堕.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逞干活戈 , 尚游等说道.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始春秋 , 终战国.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五霸弱 , 七雄出来.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秦氏 , 始并任并.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二世 , 楚汉之争.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低祖启 , 汉业建.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孝平 , 王莽编年.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光武启 , 为东汉.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百年 , 终于献上.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魏蜀吴 , 之争汉鼎.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号三国 , 迄两晋.so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魏继在 , 梁陈顺.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为南朝 , 都金陵.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北元魏 , 分后东西.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宇文周 , 与低齐.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迨至隋 , 一土宇.bú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不再传 , 失复绪.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唐低祖 , 起至义师.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除隋乱 , 创国基.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二十传 , 三百载.liáng miè zhī guó nǎi gǎi梁攻灭之 , 国实乃改为.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唐晋 , 及汉周.chēn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表示五代 , 皆存有由.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宋启 , 受到周禅.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十八传 , 南北混.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辽与金 , 帝号纷.dài miè liáo sòng yóu cún迨攻灭辽 , 宋犹存有.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至元启 , 金绪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至元启 , 金绪吴萸.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miè存有宋世 , 一同攻灭.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并中国 , 并任戎狄.míng tài zǔ jiǔ qīn shī清太祖 , 长和亲师.chuán jiàn wén fāng sì sì传建好文 , 方四祀.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迁于北京 , 永趣嗣.dài chóng zhēn méi shān shì迨崇祯 , 煤山殁.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mìng 清太祖 , 膺景命.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靖四方 , 克小定.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宣复 , 实乃小同.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二世 , 清祚终.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念史者 , 托福实杂记.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mù通在和古今 , 若和亲目. kǒu ér song xīn ér wéi口而诵 , 心而佩.cháo yú sī xī yú sī朝于斯 , 夕于斯.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昔仲尼 , 师项橐.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和古圣贤 , 尚诚学.zhào zhōng ling dú lǔ lún赵中而令 , 念鲁论.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彼既仕 , 学且诚.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新蒲编成 , 削竹珍.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彼并无书 , 且言诚.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头高悬梁 , 锥刺及股.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彼不教导 , 自诚痛.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例如囊萤 , 例如百花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家虽贫 , 学不辍.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例如正数薪 , 例如摆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身虽劳 , 犹痛卓.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苏旧泉 , 二十七.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始播发 Randon , 念书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彼既旧 , 犹悔晚.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尔大生 , 宜晚思.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若梁灏 , 八十二.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对小廷 , 魁多士.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彼既成 , 众表示异.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尔大生 , 宜公志.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莹八岁 , 能够咏诗.mì qī suì néng fù qí泌七岁 , 能够诗赋棋. bǐ yǐng wù rén chēng qí彼颖哉 , 人表示奇.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尔幼学 , 当效之.cài wén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文姬 , 能够辩琴.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胡道韫 , 能够咏诗云. bǐ nǚ zǐ qiě cōng mǐn彼女子 , 且俊敏.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尔男子 , 当自警.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唐刘晏 , 方七岁.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握神童 , 并作正字.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彼虽幼 , 身已仕.ěr yòu xué miǎn ér zhì尔幼学 , 勉而并致.yǒu wéi zhě yì ruò shì存有为者 , 亦若就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犬死守夜 , 鸡司晨.gǒu bù xué hé wéi rén苟不学 , 曷为人.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mì蚕调侃丝 , 蜂酿蜜.rén bù xué bù rú wù人不学 , 不例如物.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而学 , 青而行.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mín 上并致君 , 下泽民.yáng míng shēng xiǎn fù mǔ扬名声 , 显出父母.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于前 , 裕于后.rén yí zǐ jīn mǎn yíng 人遗子 , 金八十输. wǒ jiào zǐ wéi yì jīng 我教导子 , 惟一经. qín yǒu gōng xì wú yì诚存有功 , 戏并无益. jiè zhī zāi yí miǎn lì戒之哉 , 宜勉力.。
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大国学启蒙读物](https://img.taocdn.com/s3/m/b718b9e6998fcc22bcd10d43.png)
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正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百家姓》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丘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逢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阎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f67402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8.png)
★以下是为⼤家提供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解释》,供⼤家学习参考! 三字经全⽂解释 本⽂提供《三字经》全⽂解释,并提供《三字经》的介绍。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并称为三⼤国学启蒙读物。
古⼈⽈:“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礼。
”【《三字经》介绍】 《三字经》家喻户晓,是我国古代的⼉童识字课本,也是中国传统的⼉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孩⼦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篇幅短⼩,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三字⼀句的韵⽂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些民间传说,⼴泛⽣动⽽⼜⾔简意赅。
让⼈在道德、历史、地理……⽂化上内外都受益⾮浅。
【三字经全⽂解释】 1、⼈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3、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4、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6、⼦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解释】⼩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个⼈倘若⼩时候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候既不懂做⼈的道理,⼜⽆知识,能有什么⽤呢? 7、⽟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解释】⽟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少时。
三字经全文详细解释
![三字经全文详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b7122ca2e3f5727a5e962c8.png)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它能够被历代人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https://img.taocdn.com/s3/m/3425dea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f.png)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后,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11首诗歌。
《诗经》按作品的体例和形态不同,分为“风雅颂”三诗和“赋比兴”三体。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儒家关于礼学的典籍有“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读书,对后世影响深远,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都曾以《周礼》为理论依据。
《仪礼》据传是孔子根据周代残留的资料,汇编而成的,全书共17篇,包括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基本礼仪,是后世历代帝王制定礼法的依据。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纪录了秦汉以前的儒家思想和言论,特别是孔子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其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乃至医药、卫生,诸多方面。
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能不研究的。
《礼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我们的大同思想,就来自其中的“礼运篇”。
四书中《中庸》与《大学》,就是《礼记》里面的两篇文章。
因为是孔子的70个学生和一些汉代学者为礼而记,故称为《礼记》。
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
大戴删定《礼记》85篇,小戴删定礼记46篇,讲述的都是孔子的言论。
后人加入《乐记》一篇,如此就礼乐具备了。
历史上讲授《礼记》最著名的是西汉学者后苍,后苍在曲台殿定《礼记》184篇,后传授给戴氏叔侄,大戴删定为八十五篇,小戴删定为四十六篇。
今天的《大戴礼》仅存三十九篇,已经不通行了。
《小戴礼》四十六篇俱在,后人又加入“明堂”“月令”“乐记”三篇,就是我们今天的49篇《小戴礼》,“中庸”是第31 篇,“大学”是第42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是各诸侯国的民歌,所以称为“国风”,如有卫风、郑风、齐风等。
儿童国学启蒙读物 幼儿童书 三字经全文 标注拼音 注音版 带注释和译文1
![儿童国学启蒙读物 幼儿童书 三字经全文 标注拼音 注音版 带注释和译文1](https://img.taocdn.com/s3/m/b1ce67cdf90f76c661371a5c.png)
三字经 作者:王应麟人rén 之zhī 初chū,性xìng 本běn 善shàn。
性xìng 相xiāng 近jìn ,习xí 相xiāng 远yuǎn。
注释 初:初生。
性:人的本性。
译文:人初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天性差不多,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习性才形成了差异。
苟gǒu 不bú 教jiào,性xìng 乃nǎi 迁qiān 。
教jiào 之zhī 道dào ,贵guì 以yǐ 专zhuān。
注释 苟:如果。
迁:改变,这里指变坏。
道:方法。
译文:孩子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要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做事态度。
昔xī 孟mèng 母mǔ,择zé 邻lín 处chǔ。
子zǐ 不bù 学xué,断duàn 机jī 杼zhù。
注释 择:选择。
机杼:织布机。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
孟子不认真学习,孟母就割断织布线来教育孟子只有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窦dòu 燕yān 山shān ,有yǒu 义yì 方fāng。
教jiào 五wǔ 子zǐ,名míng 俱jù 扬yáng。
注释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
译文:五代时,窦禹钧的五个儿子都受过良好的家教,科举及第,美名远扬。
养yǎng 不bú 教jiào,父fù 之zhī 过guò。
教jiào 不bù 严yán ,师shī 之zhī 惰duò。
注释 过:过错。
译文:只是生养子女却不好好教育,是做父亲的过错。
中国传统启蒙教材的《三字经》原文注音译文大全
![中国传统启蒙教材的《三字经》原文注音译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4a747bb866fb84ae55c8d7a.png)
此六谷
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cǐ wǔ háng
běn hū shù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bù rón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dì suǒ shēng
yǒu cǎo mù
cǐ zhí wù
biàn shuǐ lù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释【完整】
![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释【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f8e0ea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1.png)
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释【完整】《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下面是大学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全文朗读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最新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c7e337aa00b52acfc7cafc.png)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幼儿园大型活动计划幼儿园大型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一定重大意的综合性、宣传性、娱乐性活动,有的甚至是全园性质的大型活动。
三字经【古籍精品原文】
![三字经【古籍精品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118f26e87101f69e319570.png)
三字经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目录
全文
原文
全文
作者: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https://img.taocdn.com/s3/m/ddf9afc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6.png)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同时,它也是最好的国学启蒙书籍。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小学生: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一)三字经大家并不陌生,但我却被三字经内的“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深深所打动。
因为我被里面的黄香深深感动,黄香在刚出生时,母亲就已去世,只剩下一个体弱多病的父亲。
当时,黄香的父亲在冬天时,常常因为寒冷而患感冒,黄香为了父亲睡觉时暖和些,早早就钻到被窝里捂暖,非常孝顺,还经常帮邻居做事,非常的乐于助人。
当时,《二十四孝》中,还有一首诗,专门赞美黄香的孝: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在我看来,不管是古还是今,都应该像黄香一样孝顺。
“孝于亲,所当执,”恰恰反映出了我所想的。
所以,我们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自始自终要牢记这一“诺言。
”小学生作文:我的国学启蒙——《三字经》(二)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
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
《三字经》简介及全文
![《三字经》简介及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4af1aea8956bec0875e3a5.png)
导语:《》,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简介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全文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中华古籍 国学启蒙经典 三字经
![中华古籍 国学启蒙经典 三字经](https://img.taocdn.com/s3/m/862538f5700abb68a982fb34.png)
国学启蒙经典三字经一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二三字经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三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三字经四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兹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维三字经五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奋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三字经六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赢 我教子 惟一经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三字经。
三字经(完整版)
![三字经(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0dc867a76e58fafbb0036b.png)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带拼音rén zhī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xīmèng mǔ zélín chǔ zǐbùxué duàn jī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āo wǔzǐ míng jùyáng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zǐbùxué fēi suǒyí yòu bùxué lǎo héwéi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yùbùzhuó bùchéng qì rén bùxué bùzhīy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wé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qīn shīyǒu xílǐyí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róng sìsuì néng ràng lí d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shǒu xiào tì cìjiàn wén zhīmǒu shù shímǒu wén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yīér shí shí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sān cái zhě tiān dìrén sān guāng zhě rìyuèxīng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fùzǐqīn fūfùshùn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yuēchūn xià yuēqiūdōng cǐsìshí yùn bùqióng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yuēnán běi yuēxīdōng cǐsìfāng yìng hūzhōng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yuēshuǐhuǒ mùjīn tǔ cǐwǔháng běn hūshù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shígān zhě jiǎzhìguǐ shíèr zhī zǐzhìhài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yuēhuáng dào rìsuǒchán yuēchìdào dāng zhōng quán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chìdào xià wēn nuǎn jí wǒzhōng huá zài dōng běi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hán yùjūn shuāng lùgǎi yòu gāo yuán zuǒdàhǎi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yuējiāng hé yuēhuái jì cǐsìdú shuǐzhījì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yuēdài huá sōng héng héng cǐwǔyuè shān zhīmíng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gǔjiǔzhōu jīn gǎi zhì chēng xíng shěng sān shíwǔ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yuēshìnóng yuēgōng shāng cǐsìmín guózhīliáng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yuērén yì lǐzhìxìn cǐwǔcháng bùróng wěn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dìsuǒshēng yǒu cǎo mù cǐzhíwù biàn shuǐlù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yǒu chóng yú yǒu niǎo shòu cǐdòng wù néng fēi zǒu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jì cǐliùgǔ rén suǒshí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mǎniúyáng jīquǎn shǐ cǐliùchù rén suǒsì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yuēxǐnù yuēāi jùài wùyù qīqíng jù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qīng chìhuáng jíhēi bái cǐwǔsè mùsuǒshí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suān kǔgān jíxīn xián cǐwǔwèi kǒu suǒhán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shān jiāo xiāng jíxīng xiǔ cǐwǔxiù bísuǒxiù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páo tǔgé mùshíjīn yǔsīzhú nǎi bāyīn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yuēpíng shǎng yuēqùrù cǐsìshēng yítiáo xié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gāo zēng zǔ fùér shēn shēn ér zǐ zǐér sūn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zìzǐsūn zhìxuán zēng nǎi jiǔzú rén zhīlún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fùzǐēn fūfùcóng xiōng zéyǒu dìzégōng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zhǎng yòu xù yǒu yǔpéng jūn zéjìng chén zézhōng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cǐshíyì rén suǒtóng ng shīxù wùwéi bèi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zhǎn qíshuāi dàxiǎo gōng zhìsīmá wǔfùzhōng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lǐyuèshè yùshūshù gǔliùyì jīn bùjù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wéi shūxué rén gòng zūn jìshízì jiǎng shuōwén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yǒu gǔwén dàxiǎo zhuàn lìcǎo jì bùkěluàn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ruòguǎng xué jùqífán dàn lüèshuō néng zhīyuán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fán xùn méng xūjiǎng jiū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dòu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wéi xuézhě bìyǒu chū xiǎo xuézhōng zhìsìshū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lún yǔzhěèr shípiān qún dìzǐ jìshàn yán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mèng zǐzhě qīpiān zhǐ jiǎng dào dé shuōrén yì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zuòzhōng yōng nǎi kǒng jí zhōng bùpiān yōng bùyì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zuòdàxué nǎi zēng zǐ zìxiūqí zhìpíng zhì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zhōng shūshú xiào jīng tōng rúliùjīng shǐkědú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shīshūyì lǐchūn qiū hào liùjīng dāng jiǎng qiú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yǒu lián shān yǒu guīcáng yǒu zhōu yì sān yìxiáng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yǒu diǎn mó yǒu xùn gào yǒu shìmìng shūzhīào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wǒzhōu gōng zuòzhōu lǐ zhùliùguān cún zhìtǐ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dàxiǎo dài zhùlǐjì shùshèng yán lǐyuèbèi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yǒu guófēng yǒu yǎsòng hào sìshī dāng fěng yǒng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shījìwáng chūn qiūzuò yùbāo biǎn biéshàn è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yǒu zuǒshì yǒu gǔliáng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ěr yǎzhě shàn biàn yán qiújīng xùn cǐmòxiān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gǔshèng zhù xiān xián zhuàn zhùshūbèi shísān jīng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zuǒzhuàn wài yǒu guóyǔ héqún jīng shùshíwǔ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jīng jìmíng fāng dúzǐ cuōqíyào jìqíshì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wǔzǐzhě yǒu xún yáng wén zhōng zǐ jílǎo zhuāng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jīng zǐtōng dúzhūshǐ kǎo shìxì zhīzhōng shǐ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zìxīnóng zhì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zài shàng shì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xùn chēng shèng shì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xià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xiàchuán zǐ jiātiān xià sìbǎi zǎi qiān xiàshè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tāng fáxià guóhào shāng liùbǎi zǎi zhìzhòu wáng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zhōu wǔwáng shǐzhūzhòu bābǎi zǎi zuìcháng jiǔ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zhōu gòng hé shǐjìnián lìxuān yōu suìdōng qiān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zhōu dào shuāi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shǐ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wǔbàqiáng qīxióng chū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yíng qín shì shǐjiān bìng chuán èr shì chǔhàn zhēng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gāo zǔxīng hàn yèjiàn zhìxiào píng wáng mǎng cuàn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guāng wǔxīng wéi dōng hàn sìbǎi nián zhōng yúxiàn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wèi shǔwú zhēng hàn dǐng hào sān guó qìliǎng jìn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sòng qíjì liáng chén chéng wéi nán cháo dūjīn líng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ī yǔwén zhōu xīng gāo qí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dài zhìsuí yītǔyǔ bùzài chuán shītǒng xù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táng gāo zǔ qǐyìshī chúsuíluàn chuàng guójī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èr shíchuán sān bǎi zǎi liáng mièzhī guónǎi gǎi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liáng táng jìn jíhàn zhōu chēng wǔdài jiēyǒu yóu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zhào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shíbāchuán nán běi hùn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liáo yǔjīn jiēchēng dì yuán mièjīn juésòng shì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yútúguǎng chāo qián dài jiǔshínián guózuòfèi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dài chéng zǔ qiān yān jīng shíliùshì zhìchóng zhēn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quán yān sì kòu rúlín lǐchuǎng chū shén qìfén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qīng shìzǔ yīng jǐng mìng jìng sìfāng kèdàdìng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yóu kāng yōng lìqián jiā mín ān fù zhìjìkuā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dào xián jiān biàn luàn qǐ shǐyīng fǎ rǎo dūbǐ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tóng guāng hòu xuān tǒng ruò chuán jiǔdì mǎn qīng mò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gémìng xīng fèi dìzhì lìxiàn fǎ jiàn mín guó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gǔjīn shǐ quán zài zī zǎi zhìluàn zhīxīng shuāi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shǐsuīfán dúyǒu cì shǐjìyī hàn shūèr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hòu hàn sān guózhìsì jiān zhèng jīng cān tōng jiàn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20edf3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2.png)
三字经全⽂解释 本⽂提供《三字经》全⽂解释,并提供《三字经》的介绍。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并称为三⼤国学启蒙读物。
古⼈⽈:“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礼。
”【《三字经》介绍】 《三字经》家喻户晓,是我国古代的⼉童识字课本,也是中国传统的⼉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孩⼦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篇幅短⼩,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三字⼀句的韵⽂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些民间传说,⼴泛⽣动⽽⼜⾔简意赅。
让⼈在道德、历史、地理……⽂化上内外都受益⾮浅。
【三字经全⽂解释】 1、⼈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3、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4、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吃穿,⽽不好好教育,是⽗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师的懒惰了。
6、⼦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解释】⼩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个⼈倘若⼩时候不好好学习,到⽼的时候既不懂做⼈的道理,⼜⽆知识,能有什么⽤呢? 7、⽟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解释】⽟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的,从⼩时候就要亲近⽼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学习到许多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第二册《三字经》教案执教:黄椰蔓目录第一单元----性近习远第1课:人之初第2课:子不学第二单元----知识长廊第3课:首孝弟第4课:曰水火第5课:高曾祖第三单元----图书宝库第6课:凡训蒙第7课:《孝经》通第8课:《诗》既亡第四单元----历史画卷第9课:自羲农第10课:周辙东第11课:魏蜀吴第12课:炎宋兴第13课:明太祖第五单元----勤学自勉第14课:昔仲尼第15课:苏老泉第16课:犬守夜第1课:《人之初》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2、了解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教学准备:孟母三迁动画窦燕山教子故事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诉窦燕山教子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3、认读生字“苟不教”“子不教”“断机杼”“窦燕山”“师之惰”4、本文难懂的词语,例如“性”“迁”“专”“养”等,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预感,引导学生感知文义。
三、诵读感悟读书之前,提出以下情境:1、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吗?你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子的?2、你知道孟子这个人吗?他是战国儒家的代表,在儒家的名气仅次于孔子,以至于我们把他们并称为“孔孟”。
这与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么边读边思考孟母小时候是怎么教育孟子的。
四、观看动画:孟母三迁的动画五、读课文六、课后作业:1、背诵《人之初》第2课:子不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识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教学准备:黄香温席动画孔融让梨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孝顺父母的故事,然后导入。
二、老师范读课文1.听老师读,将较难的字范读。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学生读课文1、齐读课文,老师指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刚刚存在的问题。
3、分组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
四、讲解难懂的生字。
1、方少时: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什么的时候。
2、弟于长:弟表示“悌”,不是弟弟的意思,而是弟弟敬爱哥哥。
(另外重要的字词标注在教本上)五、观看《黄香温席》的动画视频六、观看《孔融让梨》的动画视频七、诗歌赏读《劝学》(节选)1、师范读2、学生读3、讲注释八、齐读课文课后布置:1、讲《黄香温席》或者《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家长听2、有能力背诵课文的孩子可背全文第3课:首孝弟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注意“孝”“闻”“数”“识”“文”“百”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记住本文所列的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等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二十四节气歌曲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借以导入。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讲不动的字标出来。
2、认读生字。
将难读的字在书上进行标识。
3、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4、讲解“弟”等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区别很大的字。
三、感知课文,字句梳理1、首孝弟:“孝弟”意思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弟”本来的意思的顺序,因为兄弟依次出生,“弟”引申为平辈中年龄比自己的小的男子。
再次引申为敬爱、尊重父母兄弟。
2、三才者,天地人:天才、地才、人才。
3、三光者,日月星:日光、月光、星光,太阳月亮星星是我们地球上光的来源。
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
意思是君王和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5、四时:春夏秋冬。
6、四方:东南西北。
7、理解后再读课文四、观看视频《二十四节气歌》感受四季变换之美。
陶冶学生性情,选择喜爱的季节,说出喜欢的原因,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调动孩子说话的潜能。
五、诗歌赏析《神情诗》。
六、家庭作业:1、和家长讨论本课内容。
2、背诵《首孝弟》。
第4课:《曰水火》教学重点:1、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2、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紊”“菽”“黍”“稷”“畜”“饲”“匏”。
3、正确流利诵读课文。
教学准备:1、五谷、六畜。
八音等相关图片。
2、动画片《“东西”的由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说自己爱吃主食,你知道的主食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些关于五谷杂粮,关于动物,关于乐器的归类吧。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孩子们将不会读的字标出来。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单独将难读的生词带读2~3遍。
4、学生初次齐读。
5、将没有读准的句子反复范读,学生跟读,解决难读的字词。
三、诵读感悟:1、采用分组读、轮读、分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边诵读,边介绍关于五行、无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的常识,加强学生的印象。
3、了解相关常识后再次诵读。
四、升华拓展:1、邀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制作乐器的八音分别是什么材料?2、打开书P21说一说下面的乐器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种?(分析制作材料,说说属于八音的哪一种,答对给予奖励)五、赏析1、诗歌赏析P20《悯农》2、动画欣赏《“东西”的由来》第5课:高曾祖教学目标:1、流利地诵读课文,逐一读出节奏感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1、《三字经》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能够为大家介绍你的家庭成员结构吗?你知道的亲戚之间的称谓又有多少呢?(引导学生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祖孙关系,适当引导,回答顺其自然。
)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的长幼排序,并且了解应该如何和我们的家人朋友相处才是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初读课文1、老师师范读音,学生将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老师将难懂的字,带领学生再次跟读4、学生读课文。
5、老师指出读音错误,再读课文。
三、诵读感悟。
1、九族:以自己为中心,向上推四代,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向下推四代,子,孙,曾孙,玄孙。
2、伦:人伦,人与人的关系。
3、从:顺从。
4、序:次序。
5、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十种伦理道德。
四、思考与练习。
1、教材P26“排一排”模块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对九族的长幼顺序进行排列,加深学生对于辈分的记忆。
2、教师适当给孩子们介绍日常生活中队父辈子辈的称谓。
五、赏析1、动画《相煎何急》。
第6课:凡训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注意“训”“蒙”“诂”“读”“初”“善”“偏”“易”等字。
3、初步了解《小学》《四书》古代经典的大致内容。
理解“道德”“仁义”“修齐治平”的意思。
教学准备:1、《三字经》动画2、将“训”“蒙”“诂”“读”“初”“善”“偏”“易”等字以及读音提前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谁能够说说你在最开始读书的时候,读过哪些书呢?那你觉得这些书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的小朋友在最初启蒙的时候都读哪些有意思的书籍吧。
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将黑板上板书的字,将难读的字从课文中勾画出来。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勾画出来的生字的读音准确。
)3、老师将容易读错的字再次范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分小组读课文。
(比赛形式)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分句读课文,边读边讲解部分难理解的句子。
1、蒙:初学的儿童。
2、《小学》:朱熹及其弟子编写的一部规范儿童日常生活习惯的书。
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
(让学生在课本注释上标注。
)4、《论语》:共20篇。
孔子以及弟子的教育言论。
5、《孟子》:共7篇。
有关道德仁义的言论。
6、《中庸》: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7、《大学》:作者是孔子弟子曾子。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连一连。
(教材P32)将书名和各自内容联系起来:《论语》:群弟子,记善言《大学》:自修齐,至平治《中庸》:中不偏,庸不易《孟子》:讲道德,说仁义五、欣赏《三字经》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