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本病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科室临床研究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中医证候分类1 寒湿阻络: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 血瘀症: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绣,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弦滑。

3 肝肾不足: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 痰湿阻窍:眩晕,昏厥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三)病理分型1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肩背部不适以及上肢放射痛等症状。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依据以下的标准进行判断和康复。

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疼痛特点、疼痛程度以及疼痛部位,并结合体格检查来确定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 或 MRI。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颈椎的变化,并确定颈椎病的程度和类型。

3. 保守治疗:对于颈椎病的早期或轻度患者,通常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休息、物理治疗、针灸、药物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

4.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颈椎病的中、重度患者,如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压迫神经和稳定颈椎。

5. 康复治疗:颈椎病患者手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功能锻炼、物理疗法、按摩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颈椎保护,改善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应该根据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颈椎功能。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颈椎病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虽然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可发生颈椎病,但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系进入中老年后,肝肾亏虚,筋骨退变,导致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外因方面,颈部扭伤、慢性劳损、风寒痹着,均可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诊断】颈椎病的分型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

1.落枕型颈椎病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则颈项酸痛不适,延及上背部,重者俯仰旋转欠利,状如落枕。

初则发作3〜5天后缓解,很快又复发,渐发展至长期颈背酸痛而无明显的缓解期。

凡中年以后常发落枕,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韧带钙化等改变者,可明确诊断。

2 .痹证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为多见。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根据主诉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作疼痛、麻木和萎缩三个亚型。

疼痛型:发病较急,肩臂疼痛较重,肌力和肌张力可略有减弱,多数为一侧发病,颈部酸痛,患者头部可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

夜间症状加重时可影响睡眠,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或患侧在上的侧卧,或加高枕头的仰卧等,以求减轻症状。

麻木型:最多见,发病较慢,麻木以手指为主,或1〜2个手指麻,或5个手指均麻,少数两手均麻,或有上臂、前臂麻木不仁,致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

唾眠时亦可因颈部姿势、肩臂所处位置不同而使症状加重或减轻。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纵叩试验可呈阳性。

萎缩型:很少见。

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均不严重,但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日久则大、小鱼际等肌肉萎缩,重则影响体力劳动。

3 .痿证型颈椎病起病很慢,先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以致肢体沉重,肢冷难温,步履不灵,喜用拐杖助行,通过治疗休息,可以缓解,形成时好时坏、逐步加重的过程,渐致步态不稳、跛行。

后期可出现二便失控,难于行走,双上肢肌力减弱,形成瘫痪重症,幸较少见。

颈椎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颈椎病诊疗规范(标准版)

颈椎病诊疗规范【概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原因】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

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

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

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

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

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

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病理生理】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

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为了规范中医诊疗颈椎病的方法和标准,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规范。

诊断准则1. 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体征,结合中医四诊观察和望闻问切等方法,综合判断是否患有颈椎病。

2.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症状: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上肢放射痛、头晕、头痛等。

治疗原则1.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原则是以调整失衡状态为重点,通过中药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等手段来改善病情。

2.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可采用温经活血、疏风止痛、祛邪通络等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1. 中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适宜的中药方剂,如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中药组方。

2. 中药治疗应在合格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剂量和服用方法进行。

推拿按摩1. 推拿按摩可通过手法的柔和、轻缓以及刺激特定穴位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

2. 推拿按摩应由专业的中医按摩师进行操作,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病情调整力度和频率。

针灸疗法1. 针灸疗法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 针灸疗法应由合格的中医师进行操作,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和穴位。

注意事项1. 中医治疗颈椎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得盲目进行自我治疗。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避免颈部受凉和过度用力。

3. 如出现过敏反应或病情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颈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包括诊断准则、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中医诊疗颈椎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建议在接受中医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

1 目的规范入院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诊疗流程,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 适用范围所有疼痛科医生。

3 颈椎病诊疗规范【诊断要点】(一)颈型颈椎病1.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制。

因常在早晨起床时发病.故被称为落枕。

2.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可显示椎间关节不稳与松动。

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部分重影。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相一致。

颈肩部、颈后部酸痛.并沿神经根分布区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有时皮肤有过敏,抚摸有触电感,神经根支配区域有麻木及明显感觉减退。

2.脊神经根牵拉试验多为阳性,痛点注射治疗疗法对上肢放射痛无显效。

3.X线正位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

侧位片生理前弧消失或变直,椎间隙变窄,骨刺形成。

伸屈动力片示颈椎不稳。

(三)脊髓型颈椎病1.自觉颈部无不适,但手动作笨拙,细小动作失灵,协调性差。

胸部可有束带感。

2.步态不稳,易跌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3.上下肢肌腱反射亢进,张力升高,Hoffmann征阳性,可出现踝阵挛和髌阵挛,重症时Babinski征可能呈阳性。

早期感觉障碍较轻,重症时可出现不规则痛觉减退。

感觉丧失或减退区呈片状或条状。

4. X线显示病变椎间盘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5. 检查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严重者脊髓可变细,或呈念珠状。

磁共振还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受压节段脊髓可有信号改变。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1.颈性眩晕(即椎-基底动脉缺血征)和猝倒史,且能除外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

2.个別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症状。

3.旋颈诱发试验阳性。

4.X线片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增生。

5.椎动脉造影及椎动脉血流检测可协助定位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非手术疗法的基本原则1.非手术疗法的方法:以NSAIDs、肌肉松弛剂为主的药物治疗,配合适当的理疗。

颈椎病诊规范疗

颈椎病诊规范疗

颈椎病诊疗规范一、病名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常见于中老年人。

本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

颈肩综合症,或颈椎综合症,它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中医古籍中称之为“脖颈伤筋”,认为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颈部伤筋后复感风寒邪气所致。

颈椎病西医分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医内科学》5版教材,《针灸治疗学》5版教材,《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三、临床表现头、颈、肩、臂疼痛麻木等为主症。

1、颈型:颈部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活、活动时有响声感。

2、神经根型:头、颈、肩、臂和手疼痛麻木。

3、脊髓型:上肢或下肢单(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出现不同程度不全痉挛性瘫痪。

4、椎动脉型:眩晕、头痛、视力障碍,伴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等。

5、交感神经型:头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疼,肢凉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

四、中医辨症分型1、风寒湿证症状: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症状: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症状:头晕目眩,头重如衰,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症状: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证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舌淡苔少,脉细弱。

五、西医诊断要点1、头痛、头晕、肩、臂痛,臂手麻木,颈部不适,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

2、常见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伏案工作者等。

3、检查、X片、CT、MRI等,有助明确诊断。

4、鉴别诊断:进行性肌萎缩,慢性损伤性疾病,美尼尔综合症。

六、治疗方法:1、针灸基本疗法治法: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为原则。

处方:颈夹脊、肩开、肩髃、肩髎、曲池、后溪、配腕踝针上5、上6等。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诊断要点】(一)病史和症状中年以上年龄,有慢性发作性颈部僵硬,早期见一侧或两侧头颈肩部麻木、胀痛不适,颈部活动不灵,症状典型者,可向头面、肩背或手臂放射,按压同侧相应的颈椎间隙或叩击头顶,则疼痛加剧。

(二)局部检查将颈部向健侧极度旋转,或将患侧上肢外展90℃,并尽量后伸时,其放射痛可明显加剧,个别患者,可因颈背部肌肉痉挛紧张而轻度强直,下段颈椎棘突或患侧肩胛骨上角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颈部活动功能检查,可见侧弯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伸颈试验阳性、肌力减弱等。

(三)临床分期与分型1.临床分期:常分为四期。

(1)颈椎病前期:X线上有各种程序不同的退变,但无临床症状与体征。

(2)颈椎间盘症期:病变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并多伴有颈椎椎管狭窄。

(3)骨源性颈椎病:或称之谓骨质增生性颈椎病,主要由于增生的骨刺刺激和/或压迫脊髓、脊神经根与椎动脉,X线片上显示有骨质增生。

(4)脊髓变性期:为脊髓长期受压继发变性,病变部位肌肉明显萎缩。

2.临床分型:可分为六型。

(1)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症状多较轻微,但以颈部症状为主。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3)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严重,临床表现出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甚至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4)椎动脉型颈椎病;因椎-基动脉供血不全引起偏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

查体: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有头痛、听觉障碍、胸痛等上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同时又伴有颈神经或脊髓受累的临床表现。

(6)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上凡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症状体征者,即可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

(四)辅助检查1.颈椎X线摄片:包括正侧位和左右斜位,可见颈椎前凸的生理弧度减小或消失,呈强直状态,椎体前后缘可有辱样增生,椎间隙变窄,斜侧位可见椎间孔变小和关节突有肥大性改变,项韧带可出现条状或片状钙化,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亦可出现点状钙化。

颈椎病诊疗规范-(1)

颈椎病诊疗规范-(1)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分型】1 颈型颈椎病1.1 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1.2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1.3 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

颈椎旁肌、胸1 ~胸7 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

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 ~颈6 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2.1 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2.2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

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

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2.3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2.4 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交感型颈椎病3.1 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3.2 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颈椎病治疗规范颈椎病是指在椎间盘变性的基础上,发生的对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软组织等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

诊断依据:1、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限制。

2、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上可显示椎间盘关节不稳与松动。

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一部分重影,称双边双突征象。

体征:①颈型颈椎病:颈部一般不歪斜。

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常用手按捏颈项部,棘突间及棘突旁可有压痛。

②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征,在手部以大小鱼际及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

③脊髓型颈椎病:最明显的体征是四肢肌张力升高,严重者稍一活动肢体即可诱发肌肉痉挛,下肢往往较上肢明显。

下肢的症状多为双侧,但严重程度可有不同。

上肢肌张无力亦升高。

但有时上肢的突出症状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并有肌性感觉减退,而下肢肌萎缩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肌痉挛、反射亢进,出现踝阵挛和髌阵挛。

皮肤的感觉平面检查常可提高脊髓真正受压的平面,四肢腱反射均可亢进。

④椎动脉型颈椎病:颈痛不适,颈旁可有压痛,压迫头顶时可有疼痛,棘突也可有压痛。

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聋耳鸣。

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痛、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冷、肤温低或手足发热、上肢酸胀等,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

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⑥混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有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

治疗:新九针疗法:1、针具配伍:毫针、锋勾针、梅花针、细火针。

2、操作方法及步骤:(1)毫针:①取穴:天柱、颈4—5间夹脊穴。

②针法:滞针手法,针感应强,隔日一次。

(2)锋勾针:①取穴:同毫针。

②针法:每穴勾割2—3下,每周1—2次。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1、问诊。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

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

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

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

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

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

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

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

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见于中年人,是骨科常见病之一,我国某些地区成人发病率约38%-52%。

1948年Brain等提出了颈椎病为一独立疾病,几十年来随着科学医学的发展,尤其是CT、MR1等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颈椎病的病因病理有了较深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很大的发展,效果也有较大的提高。

根据患者的症状或征候群特点,结合其是由于椎管内及其临近部位何种组织受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五型。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症”,“痉症”,“痿症”,“眩晕”等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 .颈型颈椎病(1)症状①.颈部酸胀痛及不适感。

②.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颈痛突然加剧。

(2)体征③.约半数患者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

④.颈部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患侧棘突间可有轻度压痛。

(3)辅助检查:X线片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者消失,有部分病例呈轻度的楔形变。

2 .神经根型颈椎病(1)症状①.颈枕部或颈肩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

②.沿受累颈神经根的走行方向有酸胀痛或烧灼样或刀割样痛,或有触电样或针刺样串麻感。

③.病史中常有先颈肩痛而逐渐反复发作和逐渐加重,再发展到放射痛;也有是一次外伤而发作,颈部活动受限制。

④.咳嗽或解大便时颈肩痛及上肢放射痛加重。

⑤.上肢感到发沉及无力等现象。

(2)体征①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②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颈试验)。

③受损害的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减退。

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⑤受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

(3)辅助检查①.X线片显示病变椎间盘间隙狭窄或增生,屈伸动态颈椎侧位片上显示病变节段不稳,斜位片上看到骨刺突入椎间孔。

②.有条件者可选择性做CT、MR1等检查。

3、脊髓型颈椎病(1)症状①自觉颈部无不适,四肢麻木无力,手变得笨拙,步态蹒跚,如踩棉花感,易跌倒,双腿发紧,跨越障碍物困难。

颈椎病诊治规范

颈椎病诊治规范

颈椎病诊治规范1.脊髓型颈椎病坚持不手术能有恢复可能吗?2.怎么才能消除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束缚感?3.第二颈椎摸着很突出是怎么回事?4.颈椎病能好吗脊髓型颈椎病坚持不手术能有恢复可能吗?不能。

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占比较少,但是属于危害较大的类型。

早期发现早期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规范的非手术治疗,例如按摩、针灸、加强颈部肌肉力量锻炼。

但是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以后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仅解决对脊髓压迫,后期康复需要持续整个治疗过程。

如果手术以前已经存在下肢功能部分障碍、肌肉力量减弱,术后康复更重要,需要循序渐进采取康复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怎么才能消除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束缚感?深圳中医医院中医专家推荐“小燕飞”运动,这种锻炼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

规范诊治颈腰椎病不做“二手”病人1、半姿小燕飞(1)俯卧,面部朝下,双臂以肩关节为端点,慢慢抬起并向与地面平行的位置移动,根据肩关节柔韧性不同(2)随着手臂向上,轻轻抬起上身和头,双肩向后向上收缩。

(3)腰骶位置也需要微微收缩。

2、标准小燕飞在半姿小燕飞的基础上,两脚轻轻抬起,腰骶部肌肉略收,最终使胸廓的肋骨和整个腹部支撑身体。

3、站姿小燕飞患者呈站立姿势,两肩向后平移,双手平伸,掌心相对或向后,双臂慢慢伸向后上方,如燕子俯冲时的收翅动作;腰部需以腰骶为中心慢慢向前送,从侧面看有点像“挺肚子”。

以上就是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治疗。

深圳景田医院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采取辨症施治,科学匹配个性化治疗方案,主要以正骨整脊、小针刀、内功经穴推拿、中药熥疗、药杖为主要疗法,再配之以针灸、牵引、超短波、微波、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手段治疗颈椎病。

第二颈椎摸着很突出是怎么回事?感谢官方邀请答题。

你摸摸自己颈椎附近有没有鼓起的“富贵包”,如果有,病根大概率在这里。

但是要注意,这个“富贵包”不是用开刀来解决的。

在手机时代,天天看手机,每天看十几个小时的手机,长时间持续看,颈椎会很疲劳。

颈椎病诊疗常规

颈椎病诊疗常规

当因骨质增生 横突孔缩小时, 可能压迫椎动脉, 引起脑缺血, 这是其中一种颈椎病。
内因 ∣ 颈椎间盘退变,弹性减弱
外因 ∣ 颈部劳损,肌肉痉挛

/ 小关节紊乱  ̄ - \ 颈椎间隙狭窄 ∣

﹨ - 椎间孔变窄
锥体间稳定性减弱 ∣

椎体骨质增生,韧带变性,组织水肿,增生肥厚 ∣ 压迫、刺激 ∕ 神经根 ∣ 脊髓 ∣ 椎动脉 ﹨ 交感神经
药物治疗、封闭疗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起到辅助的对症
治疗作用。常用有消炎痛、强的松、阿 斯匹林、地巴唑、安坦片、维生素B1、 B6、B12或ATP、谷维素等。 封闭疗法:常用药物有1%普卡因加强 的松龙、维生素B1、B12、5%葡萄糖、 丹参注射液,作痛点或硬脊膜外腔封闭。
休息治疗及围领、颈托固定
四、颈椎病分型
混合型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食管压迫型
(一)颈型(单纯性)



★很普遍。 以颈部酸、痛、麻、僵为主要临床表现或颈项部压 迫感的颈椎病。也称轻型颈椎病。症状集中在颈部、 转动不灵活。 诊断标准: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 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 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 3、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 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 颈部疼痛。
理疗
可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性水
肿,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 况,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颈部 软组织的血供。常用的理疗方法有 离子导入疗法、高频电疗法、石蜡 疗法、中药导入疗法等。
按摩推拿疗法
1.舒筋手法:采用点压、拿捏、弹拨、按摩等手法, 具有疏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效果。手法每次约 20分 钟,手法要揉和稳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适的感觉。 2.颈项旋搬法:此法基本操作要领是:患者取低坐 位,使术者易于操作。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托 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 肉。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将患者头部尽量上提,然 后使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 用适当的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10°, 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应,可 再作向对侧旋转。效果明显者可隔日1次。如旋转 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者应停作。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第一节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症状: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因疼痛活动受限2.体征: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影像学表现:x线像改变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上可显示椎间关节不稳定与松动,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片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一部分重影,称为双边双突征象。

4.临床物理检查(1)肌电图。

(2)体感诱发电位。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为基本疗法,尤其因颈部不稳所致者,包括牵引、理疗、按摩、对症及体位控制等。

2. 消除致病因素。

3.适当活动锻炼。

4.药物治疗非甾体类镇痛药物。

第二节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症状(1)神经根受压所致症状:①上肢放射痛;②手麻木;③手力弱。

(2)颈椎病一般症状。

2.体征颈神经牵拉试验可出现阳性;spurling征阳性,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节段棘突压痛,感觉、肌力减退。

3.影像学表现(1)X线像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体间关节失稳、椎间孔狭窄、病变椎间孔可见钩突增生突入椎间孔内,生理弧度改变。

(2)CT或MRI:水平面示椎间孔狭小变形。

4.临床物理检查(1)肌电图。

(2)体感诱发电位。

5.排除其他疾病(1)糖尿病性神经炎。

(2)周围神经损伤。

(3)动脉硬化症。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为基本疗法,90%以上病例可获得疗效,尤其因颈部不稳所致者,包括牵引、理疗、按摩、对症及体位控制等。

2.手术疗法(1)指征:①有明显感觉运动障碍者;②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手术:①颈椎不稳所致者给予前路植骨融合术;②后路小关节松解术。

第三节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发病缓慢或继发于外伤后。

2.开始多见双下肢无力、发软、行动缓慢易摔倒或伴双手麻木、行动不灵活。

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3.临床体征常见锥体束征,四肢生理反射亢进。

Hoffman征(+)、Babinski征(+),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亢进。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五型:1.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麻木。

2.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和颈部发僵,有些患者还有颈部及肩胛内侧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可以呈发作性、也可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的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3.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肩痛或枕区痛,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及视物模糊等,有时可出现肢体感觉障碍,持物不稳及猝然晕倒,往往因头部转动而发作,改变为正常位时迅速好转。

少数病例可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或假性心绞痛等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走快。

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患者双足有踩棉花感。

躯干部感觉异常,患者常常感觉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二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

性功能减退。

5.交感型颈椎病(1)头部症状: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雾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暧气及咽部异物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本病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科室临床研究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中医证候分类1 寒湿阻络: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 血瘀症: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绣,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弦滑。

3 肝肾不足: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 痰湿阻窍:眩晕,昏厥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三)病理分型1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 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二中医优化治疗方案(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1 手法治疗:先以滚推法、拿揉等理筋手法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时约20分钟,然后以颈椎仰卧定位提拉旋转扳法或坐位旋转扳法,以调整椎体及小关节不同方向的移位、错缝及曲度改变,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

每个疗程十天,一般需要二至三疗程。

2 牵引治疗:电动枕颌牵引,一次二十分钟,根据病变节段和颈部肌肉厚薄不同,设置牵引重量为7—14kg,一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二至三疗程。

3 激光针刀治疗:经手法治疗一疗程症状未见减轻者,可根据症状定位、触诊定位以及影象学定位,三者结合对颈椎病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然后消毒扑巾在定位处行局部浸润麻醉,用一型四号小针刀定点加压刺入,在患部进行松解治疗,待针刀下阻力减轻或消失后,拔出针刀,加压止血,2-3分钟后利用激光针刀将氦氖激光导入进行深部照射治疗,每点时约5分钟,待术毕后伤口以创可贴贴敷,并立即给予颈椎仰卧定位提拉旋转扳法或坐位旋转扳法,调整椎体、小关节不同方向的移位、错缝及曲度改变,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并进一步松解粘连。

针刀术后三日内禁烫熨治疗和手法治疗,次日即可行牵引治疗。

4 臭氧穴位注射:对于急性疼痛甚者,可给予臭氧穴位治疗。

患部4-6个穴位注射,臭氧浓度25,每穴2ml,每周一次,两次一疗程。

5 烫熨治疗:依据辨证分型,采用我科自制系列方剂(筋骨消痛液)进行患部的中药雾化透皮治疗。

一日一次,一次四十到六十分钟,十次为一疗程,一般需两到三个疗程。

6 中药熏洗疗法:依据辨证分型,采用本科颈痛方加热熏蒸患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此方法与上法,选一即可。

7 中频电疗:一日一次,一次二十分钟,十次为一疗程,一般需一到三个疗程。

8 中药汤剂口服:(每日一剂,早晚服,一般需一到两周)(1)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复元活血汤柴胡12g、花粉15 g、归尾10 g、红花10 g、穿山甲6 g、酒大黄10 g、桃仁12 g、牛膝15 g(2)寒湿阻络:治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剂:独活寄生汤独活10g、桑寄生18g、秦艽12g、肉桂6g、川芎10g、牛膝15g、杜仲12g、当归12 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5g、白芍10g、细辛3g、防风10g、甘草6g(3)肝肾亏损:治则: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方剂:补肝益肾汤熟地30 g当归白芍黄芪何首乌山萸肉各15 g川芎5 g 鸡血藤9 g 阿胶10 g(烊化兑入)(4)痰湿阻窍治则:健脾燥湿,化痰熄风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二)椎动脉型颈椎病1 手法治疗:先以滚推法、拿揉等理筋手法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时约20分钟,然后以颈椎仰卧定位提拉旋转扳法或坐位旋转扳法,以调整椎体及小关节不同方向的移位、错缝及曲度改变,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

每个疗程十天,一般需要二至三疗程。

2 激光针刀疗法:经手法治疗一周症状未见减轻者,以影像学资料为主定位,针刀方法同神经根型,术后手法复位。

3 中药汤剂口服:一日一剂,早晚服,一到两周(1)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复元活血汤(2)寒湿阻络:治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剂:独活寄生汤(3)肝肾亏损:治则: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方剂:补肝益肾汤(4)痰湿阻窍治则:健脾燥湿,化痰熄风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4 针灸疗法: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施以相应穴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放射走向取穴。

头痛者配风池、四神聪,伴恶心者配呕吐者配足三里、内关,眩晕者配太冲、百会,痰多者配丰隆。

留针10-20分钟。

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一般需两到三个疗程。

(三)脊髓型1 激光针刀治疗:方法同神经根型。

2烫熨治疗:依据辨证分型,采用我科自制系列方剂(筋骨消痛液)进行患部的中药雾化透皮治疗。

一日一次,一次四十到六十分钟,十次为一疗程,一般需两到三个疗程。

3中药熏洗:依据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加热熏蒸患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此方法与上法,选一即可。

4中药汤剂口服:一日一剂,早晚服,一到两周。

(1)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复元活血汤(2)寒湿阻络:治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剂:独活寄生汤(3)肝肾亏损:治则: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方剂:补肝益肾汤(4)痰湿阻窍治则:健脾燥湿,化痰熄风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5 针灸疗法: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施以相应穴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放射走向取穴。

头痛者配风池、百会,眩晕者配太冲,痰多者配丰隆,肢体麻木不仁配手五里、足三里。

留针10-20分钟。

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一般需两到三个疗程。

(四)交感型:1手法治疗:放松手法同神经根型,并加以头颈部的穴位点揉。

2激光针刀治疗:经手法治疗一周症状未见减轻者,以影像学资料为主定位,针刀方法同神经根型,术后手法复位。

3中药汤剂口服:一日一剂,早晚服,一到两周:(1)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复元活血汤(2)寒湿阻络:治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剂:独活寄生汤(3)肝肾亏损:治则: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方剂:补肝益肾汤(4)痰湿阻窍治则:健脾燥湿,化痰熄风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4针灸疗法: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施以相应穴位。

头痛者配风池、百会,胸闷心慌者配内关、心腧,痰多者配丰隆。

留针10-20分钟。

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一般需两到三个疗程。

三、其它以上各型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口服静滴。

四、护理(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一日一剂,早晚服,一到两周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对急性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的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嘱患者低枕卧位休息,观察双上肢疼痛,头晕情况。

4症状缓解应坚持颈部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

(三)给药护理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四)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五)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五、调摄避免长期劳累、低头伏案工作,注意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六、功能锻炼颈椎功能操:左顾右盼仰首观天项臂争力转身回首环绕颈项擦颈按摩。

七、疗效评估(一):我科颈椎病患者疗效根据1995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1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二)评价结果:按照疗效评估标准,通过今年的临床统计,共收治颈椎病257人,治愈率44%,好转率55%,未愈1%。

评价标准基本能够科学实际支持临床疗效结果的评估。

八、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一)存在的问题:1 临床中手法的粗暴以及不合理的锻炼、用药都会影响疗效,甚至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后果。

2 微创治疗缺乏严格准入制度,甚至存在滥用情况,其安全性也存在隐患3 临床中我们对于伴有颈椎失稳的患者,疗效相对欠佳。

治疗上我们强调增强颈椎的稳定性,急性期给予颈托固定,待急性期过后,增强项背肌的锻炼,促进功能恢复,但在临床效果上并不令我们满意,尤其对于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伴有颈椎失稳的患者更始如此,目前在临床治疗上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较差,复发率较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颈椎失稳未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其他类型颈椎病都存在的难题,如何解决是项紧迫的任务,可能这一难题的解决将给颈椎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变化和思路。

4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我们采用中医药疗法,对该病多年的临床治疗探索,治疗效果仍欠佳,在短时间内很难有突破性进展,我们将在该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争取有所突破。

(二)应对措施:1 对于本病种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中医中药疗效相对较好,尤其是神经根型。

但有些患者盲目大力推拿治疗,手法粗暴,短时间内症状可以缓解,但是数小时后疼痛加重,这是因为粗暴推拿治疗后肌肉发生水肿,形成非良性循环,结果力量越来越大,症状却未见减轻,因此颈椎病患者应避免过度推拿治疗,另外部分患者颈部超生理范围过度运动,使颈椎更容易发生骨质增生,加重病情,甚至形成新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