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器型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心瓶
• 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 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 上绘各种纹样。转动内瓶时,通过 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犹如走马灯 。 • 转心瓶是景泰蓝产品中的一种,源 于元清时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 珐琅附在铜胎或是紫铜胎上,烧制 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名贵艺术品。元 朝时期疆土辽阔,与阿拉伯地区交 往频繁,发明于西亚细亚的珐琅饰 品便从当时传入我国。明景泰年间, 由于政府的重视,珐琅的制作工艺 日趋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 破。经过我国工匠的吸收和改进, 成为独具特色的珐琅艺术——景泰 蓝。
玉壶春
• 玉壶春瓶是瓶式之一。撇口、细颈, 圆腹,圈足。定窑、汝窑、耀州窑、 磁州窑普遍烧制,是宋瓷中具有时代 特点的典型器物。元代南北瓷窑多有 烧造。前期器型多承袭宋制,晚期颈 部粗短,下腹部肥大,河北保定出上 的景德镇窑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方玉壶 春瓶十分精美,明,清的瓶式大致相 同,口侈、颈较宋短,腹大足肥,有 各种色釉和彩绘装饰。这种瓶的造型 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 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 的一种典型器物。
胆瓶
• 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 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 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 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 陶瓷器型中的经典。胆瓶由于造 型典雅优美,给人超烦脱俗的无 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 追捧。 •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 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 世 • 胆瓶 • 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 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 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 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 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 超过前代。
花觚
• 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 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 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 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臵厅 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 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 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 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 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 • 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 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 的一种陈设用瓷。随着瓷器烧 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瓷器的造 型更加丰富,很多陈设用瓷开 始有了一定的实用功能。
柳叶瓶
• 柳叶瓶是瓶的一种式 样。器型为撇口,短 颈,丰肩,肩下削瘦 至足,足内凹,器身 细长,形似柳叶,故 又有“美人肩”之称。 •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 制,康熙豇豆红釉柳 叶瓶,是极为珍贵的 产品。
橄榄瓶
• 橄榄瓶 鼓腹,口足内敛, 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榄。 有素身 与瓜棱式之分。 为清代流行器形,始创于 顺治朝,雍正、乾隆时最 为常见。
鱼篓尊
• 尊的一种式样。 大口,短颈,圆 腹,圜底,造型 似鱼篓,故名。 明代永乐景德镇 窑烧制有青花鱼 篓尊,清代雍正 所仿竹编鱼篓尊, 有各种单色釉, 造型逼真。
盘口壶
• 东汉至唐代流行的一种陶 瓷器。多在肩部附四系。 三国时盘口和底部较小, 上腹特大,重心在上部。 东晋以后,盘口加大,颈 增高,腹部修长,外口沿 领也加高;各部位比例协 调,线条柔和,造型优美, 重心向下,放臵平稳。南 朝时壶身瘦长,至底渐敛, 颈长,多桥形系。隋代壶 体更加瘦长,盘口高而微 撇,颈长且直,腹呈椭圆 形,条状系。
天字罐
• 罐的一种式样。口大, 短颈,圆肩,腹略收, 浅圈足,底部青花楷 书“天”字,故名, 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 制,,系宫廷用瓷。
日月罐
罐的一种式样。直口, 短颈,削肩,鼓腹, 浅圈足,肩部凸雕对 称半圆形装饰,象征 日月,故名。清代康 熙景德镇窑创制,品 种以祭红釉、东青釉 多见,至道光年间仍 有烧造。
净瓶
• 净瓶(梵名 kalasa)。 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 用以容水的器具,为 比丘十八物之一,盛 水供饮用或洗濯,又 称水瓶或澡瓶。
蒜头瓶
• 瓷制蒜头瓶始烧于宋代, 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 制品为多见,品种有青花、 五彩、洒蓝描金等。 • 蒜头瓶(19张) • 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 花、五彩、粉彩、以及蓝 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 种。
笔洗
• 笔洗是用陶瓷、 石头等制成的洗 涮笔的器皿。它 是文房四宝笔、 墨、纸、砚之外 的一种文房用具, 是用来成水洗笔 的器皿,以形制 乖巧、种类繁多、 雅致精美而广受 青睐,传世的笔 洗中,有很多是 艺术珍品。
折腰碗
• 折腰碗始见于唐代。 盛行于元代中期。 因腰部曲折面得名 • 除“折腰”外, 这种碗还具有足外 撇、足壁厚、足内 底有一凸起的乳钉 等特点。另外,有 部分碗壁内还印有 “枢府”二字,故 又称“枢府碗”。
• 清朝廷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 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 草瓶。雍正时已有烧制,乾隆 时期制品为圆唇口,直颈有凸 弦纹,丰肩,腹下部渐收,束 胫,足部外撇。这类瓶式不书 款识,一般多认作乾隆制品。 体现出西藏地区传统造型与内 地悠久的陶瓷烧造工艺高度完 美的结合。此类品种北京故宫 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
观音尊
• 尊的一种式样。侈口,长颈, 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 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 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 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 五彩等
鹤颈瓶
• 明代瓶式之一,圆口,长颈, 球型腹,卧足。属长颈瓶, 因颈部极细极长而得名。圆 口上有宝珠顶钟形盖,内有 一较长管状物,相当子口, 与长颈紧密配合,颈部有一 小系。鹤颈瓶的细颈长度为 腹部高度的两倍,因不易烧 成,十分珍贵。
花口瓶
太白尊
尊的一种式样。 文房用具。小口 微撇,短颈,削 肩广腹,平底。 清代康熙景德镇 窑创烧,以豇豆 红釉最著名,晚 清仿制质差。
斗笠碗
• 碗的一种式样。 广口,斜腹壁呈 45角,小圈足。 因倒臵过来形似 斗笠,故名。宋 代始烧,此后历 代均有烧制。
百鹿尊
• 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 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 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 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 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 为主,晚清有仿造。又名"鹿头 尊",收口,腹上敛下垂,夔耳, 倒臵器身若鹿头或牛头,故称 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始 见于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 当时粉彩器多以青绿山林为景, 绘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 林之中,故亦称"百鹿尊"。
wenku.baidu.com
凤尾瓶
• 瓶的一种式样。喇叭状口, 长颈,鼓腹,下敛,至底 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 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 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 有青花、五彩等。
油锤瓶
• 瓶的一种式样。小 口,细长颈,圆腹, 圈足,形似榨油作 坊用的油锤,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 创MV制,品种以青 花和颜色釉多见。
藏草瓶
中国传统瓷器器型
主讲:谭永祥
棒槌瓶
• 主要指康熙年间的式样,盘口, 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 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 大小不一,高者约70厘米,矮 者仅有十几厘米。器腹有高矮 和粗细之分;粗腹者,器形庄 重,高约40厘米;细腹者,器 形秀丽。 •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 康熙中期以后的棒槌瓶,器形 趋于细长,为了与雍正时期的 棒槌瓶相区别,取名硬棒槌瓶。 常见的有青花、五彩、洒蓝描 金、五彩开光等品种。
蟠龙瓶
• 瓶的一种式样。明器。因 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 龙,故名。亦称“扳依瓶” 或“招魂瓶”长颈,有盖, 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 各种形式,圆腹、圈足。 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无挡尊
• 尊的一种式样。从波 斯传入的器形,口、 底似壁,上下直通, 呈筒状 ,器身上写有 阿拉伯文。明代永乐、 宣德景德镇窑烧制, 清代康熙、雍正仿烧, 多为青花。
渣斗
渣斗,又名爹斗、唾壶,用于盛装 唾吐物。如臵于餐桌,专用于盛载 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 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 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 间必用筋瓶、渣斗”,即指此物。 渣斗在晋代开始使用,瓷质的较常 见,比如青瓷渣斗。宋代许多窑场 都烧制渣斗,北宋越窑、耀州窑、 南宋官窑等出品都很著名。明、清 时景德镇窑也有制作,数量较多, 有多种色釉和彩绘装饰,而以郎窑 红等最名贵。 明清两代渣斗也被放臵于床边 和几案上,以备存纳微小废弃之物, 用途有所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 有银器或漆器,堪与名窑瓷器比美。
灯笼瓶
• 灯笼瓶,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形 似灯笼而得名。灯笼瓶是雍正时 期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乾隆时期 灯笼瓶的制作较多。传世作品中 以釉里红飞凤穿花、五彩花蝶、 胭脂彩山水纹饰的为最佳。 • 流行于清雍正、乾隆时期的瓶式 之一,形状颇似长圆形灯笼,故 而得名。器呈直口,短颈,丰肩, 筒腹,圈足,常见品种有青花、 釉里红、粉彩、炉均等。
梅瓶
•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 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 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 《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 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 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 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 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 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 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 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 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 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 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 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抱月瓶
• 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 “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 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 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 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 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 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 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 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 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 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 。 • 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 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 中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 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爱 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 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 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
琮式瓶
• 琮,音从。方柱形,内有圆孔的玉器, 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也称为玉琮。 器型是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圈 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 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其器内圆而外方, 以象天圆地方之说。《周礼》记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 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 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 璜礼北方。”瓷质琮式瓶沿袭了玉琮 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内圆,上下 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 为一种瓶。 •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 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 说法尚不统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风, 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
僧帽壶
• 僧帽壶,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 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 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 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元器形 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 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 瘦。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 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 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 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 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 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 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 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最早 为元景德镇青白瓷器。明清两代继 续烧造。有青花、红釉、白釉器等。
将军罐
• —种罐式,是佛教僧 侣盛敛骨灰的器物。 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 盔帽而得名。初见于 明代嘉靖、万历朝, 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 型。清康熙朝最流行。 罐身为直口,丰肩, 敛腹,平面砂底,附 宝珠顶高圆盖。
象腿瓶
• 清代瓶式。因形 如象腿,故又称象 腿瓶。敛口,短颈, 肩以下垂直至底部。 或因瓶体呈直筒状 而名“一统瓶”, 有“大清天下一统” 的寓意。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 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 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天球 瓶。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 仿古风盛行,仿造的天球瓶更属 宫廷大型陈设用瓷。除了传统的 青花品种外,五彩、粉彩等彩绘 天球瓶也开始出现,而最为珍贵 的斗彩却很少应用于天球瓶上, 其最主要原因在于,斗彩向无大 器。乾隆朝国力强盛,弘历又极 爱珍瓷雅器,于是天球瓶这一斗 彩大器也就由景德镇御窑厂奉旨 烧造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