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af5f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7.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研究目标】1.了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时间。
3.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研究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研究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自主研究1.农业的发展1)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江淮和江南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一江水,养活半个中国”的谚语。
2)南方各地普遍种植水稻。
3)棉花的种植,也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江南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江南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棉织业也发展起来。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定窑,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景德镇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北宋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规模扩大,设计先进,配备了火药武器。
3.商业贸易的繁荣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街市到处可以开设摊位;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的商业区称为“街市”。
2)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海禁,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二、合作研究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三、复巩固1.大米的优良品种,是宋代从哪里引进的(。
)B.越南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C.景德镇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C.临安4.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是()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南方重视兴修水利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四川地区的()A.交子5.下列对宋代的社会生活描述不正确的是()A.小站晚上去吃宵夜。
B.___看见了乡村的货郎。
C.___在开封,晚上不敢出门。
D.开封的早市很热闹。
答案:D四、综合提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df07d6e53a580217fcfe1f.png)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及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学习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入新课】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1.农业的发展(1)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2)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
(3)棉花的种植,也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北宋时, __________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棉织业也发展起来。
(2)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__________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北宋________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规模_______,设计________,配备了________。
3.商业贸易的繁荣(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
街市到处可以开设_______;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的商业区称为__ _____。
(2)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合作探究】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66252852458fb770b56fa.png)
2.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
A、宋朝B、隋朝C、五代D、唐朝
3.我国棉纺织业兴起于()
A.北宋初期B.北宋后期C.南宋初期D.南宋后期
4.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A.越南B.朝鲜C.印度D.日本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
四、合作探究
一、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②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③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④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⑤统治 者采取了 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⑥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①宋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多.
②宋朝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南方.
③太湖流域已成为宋朝重要的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类别
表现
农业
的发展
农具的改进
发明了秧马、牛转翻车
农作物品种的推广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
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7808c9b52acfc788ebc98c.png)
14. 下表为汉至南宋北方农户数目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农户数目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西汉
西晋
唐代
宋代
北方
965
149
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参考答案:
类别 农业 的发展
表现
粮食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苏湖成为粮仓
作物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
D.江浙和四川
8. 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 ) A.杭州 B.苏州 C.景德镇 D.明州
9.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B.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言语中。”(唐·杜牧)
主要的原因是( )
A.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 B.宋朝造船业发达
C.外国人热衷于中国贸易
D.沿 海地区人民常年出海经商
17.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诗)
C.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环节三:合作探究 材料一: 宋代商业高度发达,今日之生活很多都能在宋代找到源头或雏形,如商业一条街、 连锁店、24 小时营业店等。相国寺除了搞讲座培训之外,也搞大型商业活动,向社会开放做展 销会使用。每月五次,名曰“万姓交易大会”。 材料二: 课本 P29《北宋形势图》 P45《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三: 课本 P46《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C. “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D.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 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 《 宋代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fc2753866fb84ae45c8dcb.png)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2、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学习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农业的发展(1)从唐朝中晚期到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大批南迁,带去了,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2)由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
(3)宋朝时期,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
(5)宋代后期,棉花的种植,也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制瓷业和的成就尤为突出。
(2)北宋时, _______、___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3)南宋后期,也发展起来,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河北,河南汝窑,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__________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5)广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6)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
南宋的海船规模_______,设计________,配备了________。
3、商业贸易的繁荣(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人口多达百万。
(2)街市及宅巷内到处可以开设_______,出现了早市和。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加以管理。
(4)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5fa1f69eae009581becb7.png)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理解并记住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阅读课本知识找出并记住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学习重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以及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难点: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自主学习一]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1)南方较少;(2)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
2.表现:(1)从越南引进,成熟早,抗旱力强。
(2)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长江下游和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5)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6)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城市:(1)最大的是和杭州。
(2)出现了早市和。
(3)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2.海外贸易:(1)、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半岛和非洲东岸。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加以管理。
3.纸币产生:(1)产生: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合作探究]1.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目标一达成]1.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在城中见到许多阿拉伯人C.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D.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2.如果你是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你所乘坐的中国商船可以到达 ( ) ①朝鲜②拉丁美洲③日本④阿拉伯半岛⑤非洲东海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3.内江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9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e66d96b7360b4c2e3f6498.png)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2.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重点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1.时间:从至。
2.原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1)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和劳动力。
(主要原因)1(2)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3.区域开拓: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的开发。
4.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1在江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说明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
2.表现2“苏湖熟,天下足”。
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
苏指苏州,今江苏苏州一带,太湖以东。
湖指湖州,今浙江湖州一带,太湖以南。
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精耕细作,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这句话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3景德镇原名昌南镇,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
昌南镇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通也很便利。
北宋时,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宋真宗时,这里进贡的瓷器都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
到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有瓷窑三百座。
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出产的各类瓷器,大量远销各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9153be524de518964b7da2.png)
2. 出现:____宋前期,______地区出现了“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____宋时,________发展成与_______并行的货币。
1/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纺二织)业手工业1_在__两宋宋时南,方__非_方常的繁丝荣织业胜过____方。_____、___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___宋后期,___________兴起,_______棉纺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_________。
1. 名窑:河北____窑、河南_____窑;2.北宋____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______。
3.南宋时,__________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1. _____、______、_______的造船业世界领先.
2.
2.北宋______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__。
经
3.南宋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_。
济
重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心
城乡商业 1. 商业城市兴起:①最大的是______和______;②_____以及________之内到处_____开设店铺;出南 现了_____市和_____市。
教学过程
海 1. 宋代是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______国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____、___ 外 2. 中国商船近至_____、_______,远达_________和__________ 贸 3. 朝廷_____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加以管理。 易 4. _____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______地位。 货 纸币的产生 币 1. 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增长。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6a351967ec102de2bd8967.png)
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
原因过程。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理解经
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1 / 3
2.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 D.钱塘江流域
3.右图是北宋纸币钢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
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研究
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物品出现在中国不同的时期。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②司母戊鼎③《天工开物》④“交子”⑤麻沸散
A.⑤②①④③ B.②⑤①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⑤②①③④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3 / 3。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美教案+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58e3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2.png)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要正确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和融合的史实,知道是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同时,学生还要知道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而本课属于经济变化部分的内容,学习好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知道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课共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分别讲述了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发展的表现,而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三个子目之间联系密切,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整体上,宋代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农业发展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都已依靠南方,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转引自《统编版初中历 史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七年级下册,第130页,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
) 由方人oXfitJt 方:HM-:至走来末年.中央财政敢入尤论2. ®军财或收入依*命方.寿匕依*血方.东向”纹:队为收了家钢财政放入的*.4*.•—4A <tt; t>*nAA.«»M»)设计意图:此部分,是通过图文史料,让学生感悟到南宋时经济 重心已经完域了南移。
同时,也在引导学生把视觉从微观的经济领域 转换到宏观的经济格局上来。
过程:接着,再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定)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定)](https://img.taocdn.com/s3/m/c8c447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3.png)
(政策倾向) 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
与现代社会联系:
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要重视科技进步
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1.出现时间:北宋前期
2.使用区域:四川地区
3.名称:交子
4.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发展:南宋时期,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原因: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2.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
3.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的出现
海外贸易
1.地位: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3.对外贸易的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管理机构:市舶司
5.国家政策:鼓励海外贸易
6.财政收入: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自学导航】
类别
发展成就
粮食作物首位(引入越南占城稻,培育优良品种,政府推广)
2.众多名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
3.瓷都: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发展为瓷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801f54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5.png)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背景: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从_____________ 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
2.概况(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福建和________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3)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表现(1)粮食作物: _____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 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I ------------------------------------- *1水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北宋时;:的传入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 ;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1方。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和川蜀一带。
【合作探究】“苏湖熟,天下足”是自宋朝开始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1)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宋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结果。
【探究归纳】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基础梳理】1.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f5807643323968011c924f.png)
导学案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诗)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2.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 1 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3.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
早在宋朝时期为了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5.张小明同学选用了如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推断,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二、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出关键词,认真作答,巩固学习成果。
作答完毕订正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3afd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b.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导学案:《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探究历史的变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物质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
【教学过程】一、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提起兴趣。
二、呈现:通过PPT、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
三、讲解:向学生介绍宋代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
1. 经济政策:a) 重商主义政策:宋代推行了一系列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商业发展,提倡市场经济。
b) 发展农业:宋代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广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2. 经济特点:a) 商品经济发展:宋代的商业繁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各种商品进出不断。
b) 工商业发展: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商品贸易繁华。
c) 货币经济发展:宋代实行纸币制度,提高了人们的交易效率。
四、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来探究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
1.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2. 学生分析文献和资料,讨论宋代经济的影响因素,并归纳总结。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
五、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提出问题:宋代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2. 学生思考并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宋代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政策。
【延伸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的税收政策,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对比。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宋代的商业中心和商业活动。
3.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宋代的货币制度变迁。
【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短文,并附上资料和图表。
【板块设计】本节课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引入、呈现、讲解、探究和拓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设计(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8da99549649b6648d74748.png)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学习目标1.知道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南方经济的发展。
2.分析和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二.自主学习(一)农业的发展1、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答: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北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表现:①从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东南。
南方农民还培育许多优良品种。
②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南方普遍种茶树;到南宋后期,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比较先进。
2、制瓷业:五大官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造船业水平高,领先世界。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海船配备。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①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和。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
③广州、泉州是世界大商港。
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有。
⑤四川地区出现“”。
2、宋代海外贸易,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纸币“交子”的出现(1)出现原因:①商贸的繁荣。
(主要原因)②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出现时间及地区:前期,地区。
(3)出现的意义:促进了的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中期开始南移;到时最后完成。
三.合作探究1.宋代南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发展的表现?2.宋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3.北宋的景德年间,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如果想买一匹马需要130斤中的铜钱,十分不便。
于是成都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纸币—交子。
这些交子“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最初交子在货币流通中相当于活期存款单。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30025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1.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习题(含答案)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1、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在这里,匈奴是指()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2、岳飞抗金的典型战役是()A、郾城大捷B、平型关大捷C、淝水之战D、昆阳大捷3、金后来把都城迁到()A、上京B、会宁C、兴庆D、燕京4、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事件是()A、澶渊之盟B、南宋的建立C、宋金议和D、金把都城迁到中都5、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地方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战乱长期不息D、民族政权并立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学习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2.知道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你能够找出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吗?2、北宋从越南引进的新稻种是什么?粮食作物居首位的是什么?哪里成为丰饶的粮仓?北宋推广的经济作物有哪些?3、两宋时期哪些手工业成就突出?北宋时期哪里的丝织业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海南岛兴起的什么行业种类较多?宋朝烧制瓷器的有哪些地方?后来发展成瓷都的是哪里?造船业发达的是哪些城市?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什么?南宋的海船配备了什么先进仪器?4、宋代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商业繁荣的表现是什么?著名的商港有哪几处?中国的商船近至哪里?远到哪里?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北宋前期,哪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名称是什么?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什么时期开始?什么时期完成?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五、学习小结我的问题与收获: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检测题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五步问题”导学法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
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预习
(一)农业的发展
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使农业生产发展加快,逐渐超越北方。
1、从引进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了东南地区。
2、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4、宋代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
5、植棉地区,由北宋至南宋初期的广东福建发展到南宋后期的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纺织业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棉纺织业工具先进,种类多。
2、制瓷业:
朝时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
的造船业发达,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水平。
北宋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
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辐射到乡镇的商业区称为。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越前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加以管理。
宋代时,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
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在重要地位。
北宋前期,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四)经济重心南移
从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特别地区。
三、小组合作
1、唐朝中后期以来,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3、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4、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在我国古代经济南移的过程是怎样的?
四、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成果
1、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2、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这样发达?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五、巩固拓展
1.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A.水稻
B.小麦
C.小米
D.玉米
2.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
A.辽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长江以南
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
A.海南岛
B.邢窑
C.景德镇
D.越窑
4.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
A.渤海地区
B.黄河流域
C.长江沿线
D.东南沿海
5.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执行削藩政策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主持变法
6.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完成是在()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什么流域。
(2)材料二指宋朝进行的什么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哪些著名的大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