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
天安门
午门
太和门
太和殿
金銮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堆秀山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上古穴居而野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 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 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 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 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隋:统一后的城市建设
• 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 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 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两 座城均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为东西二京。 • 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 桥)。它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 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 1,宫殿的布局 严格的中轴对称 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 左祖右社
前朝后寝
• 2,陈设 华表
石狮
吉祥缸
嘉量
日晷
铜龟,铜鹤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 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 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 (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 始称故宫。
中国古建筑简介
杆栏式
19
门饰:
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外宅门在东南角。屋宇式院门
20
门饰:
根据主人的地位等级不同,四合院大门分 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 门、如意门、墙垣式门等。除了王府大门 外,一般不建在四合院建筑的中轴线上。 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为做官人家使用的大 门,大门距门楼外檐较远。 蛮子门和如意门为一般人家使用。
14
“勾连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顶前 后檐相连,连成一个屋顶。
歇山式的变种——十字歇山式
15
16
柱梁架构: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柱梁构架贯穿中国宫殿建筑的始终。木 结构主体中,梁柱最重要,墙是辅助性的,起分隔室内外 的作用,因此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墙倒房不塌”。梁架 结构复杂,做法变化多,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穿斗式、 抬梁式、井干式,此外南方民间也有一种杆栏式结构。
9
歇山式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歇山 顶也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五品以上官 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单檐歇山式顶。
10
悬山顶 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屋顶 左右屋檐出山墙),又称挑山。 悬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
11
高度:以高为贵,不可逾越。 《礼记》中记载有“天 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之说。这 里的“堂”,指的就是台基。 材料:所用材料取决于建筑的等级,石为上砖为下。
装饰:台基的装饰很丰富,台基周围的栏板望柱,其花 纹、装饰等均受等级制约。
4
紫禁城太和殿的台基高八米,是目前宫殿 建筑台基最高的,须弥座台基(最高形制)
七、中国古建胶凝材料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掺入有机胶凝材料, 如“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等 ,用到了糯米 、桐油、血 料、明矾等有机材料。 这些有机材料还可以加入到三合土中去。 八、采用桐油或糯米汁拌和明矾与石灰制成的胶凝材料,其粘结性 非常好,常用于修补假山石,至今在古建筑修缮中仍在沿用。
古代建筑
其余
其余
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 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 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古代建筑常见的分类 有:宫、殿、门、府、衙、埠、亭、台、楼、阁、寺、庙、庵、观、阙、邸、宅等。
收分、侧脚
中国古建筑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 是根部(柱脚、柱根)略粗,顶部(柱头)略细。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 要柱做出收分,既稳定又轻七,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各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 为3厘米,假定柱根为27厘米,那么,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营造算例》规定为 7/1000。
面宽与进深
每四棵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宽”,又称“面阔”,深为“进深”。若干个单间面宽之和组成一栋 建筑的总面宽,称为“通面宽”;若干个单间的进深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古建筑面宽(指明间面宽)的确定要考过虑到许多方面的国素,即要考虑实际需要(即所谓适用的原则), 又要考虑实际可能(如木材长短、径寸等因素),并要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间面宽的确定还要 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考虑面宽时,必须使用门口尺寸符合门尺上“官”“禄”“财”“义”等吉字的尺寸。 次间面宽酌减,一般为明间的8/10,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为柱高的1/5或柱径的2倍。 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为台明出沿,对应屋顶的上出檐,又称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为上出 檐的4/5或檐柱径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为上出檐的3/4。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展开全文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节概述我国---以木构架为主;外国---以石料为主。
一我国古建筑发展演变1 商代:木构架已形成2 秦汉阿房宫:屋顶、屋身、台基3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寺庙、塔、石窟建筑。
例如:河北赵县安济桥(605~617)隋李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15层密檐塔,现存最古老的塔(532)北魏4 唐代---五代十国---宋元:古建筑发展的成熟期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架(857)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高66.6米(1056)辽代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现存最早的观象台,元代5 明清: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例如:天坛,故宫,颐和园,明陵二特点民族风格1 南方:墙、屋面薄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观轻巧2 北方:墙厚,屋面重,用料粗壮,外观厚重3民族特点,等级制度:1)屋顶---- 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开间------11、9、7、5、33)色彩-----金、黄、赤、绿、青、兰、黑、灰、白宫殿民居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一、建筑外形1、屋顶----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屋身-----木构架,柱承重,墙不承重3、台基-----普通石台基,须弥座台基(做成多层雕刻丰富),栏杆,台阶二、建筑结构的特征1、木构架-----穿斗式:用穿枋把横向柱串联形成屋架;用斗枋把纵向柱联接形成框架台梁式:柱上搁梁,逐层缩短、加高,梁上搁柃条,柃条上排缘条,形成屋面举架做法2、斗拱------结构、装饰都起重要作用,是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将跳出的屋檐重量传给柱子,其组成为:升、斗、拱、昂、翘、坐斗3、单体建筑特点---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暴露结构,有利于通风、维修)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便于艺术加工如: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梭柱-----柱上下端有收缩如梭形卷杀----拱端切削成柔美曲线外形三、建筑群体布局特点-----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都面向院子。
中国古建筑史资料文档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一节 宫殿
一、宫殿的起源及其演化
我国现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据史书记载, 此处是商汤建都的西亳所在。此后一直大隋朝,改用“三朝五门”的周制。 所谓五门,是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乃外朝— —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歧山风雏南周宫室,已明显 成为对称布局,围成几组院落的建筑群。如图: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
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社会:人们以群居的形式居住,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 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求。其中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两种: 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 房屋。晚期,穴居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居住方式。
(四)古代建筑的色彩有一定的等级从金-红-绿-蓝-青-黑依次递减。 从春秋起不断发展大致到明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手法。但随着民族和 地区的不同又有若干差别。
第二讲 城市建设
发展概况 古代,城市是奴隶主和封建主对劳动人民进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据点,
也是统治集团的安乐窝,同时,城市有集中体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 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古代都城为了统治者的安全,有城与郭的设置。所谓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郭 的规模对于一个城市的安全更为重要,于是从汉以后,只发展后者,各个朝 代赋予城、郭的名称不一:或称子城、罗城;或称内城、外城;或称阙城、 国城。 筑城的办法,夏商时期出现了版筑夯土城墙,但夯土易受雨水冲刷,唐以后 用砖包夯土墙,明代砖的产量增加,开始普及。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 许多城市设有两道以上城门,形成”瓮城“。城墙每隔一定距离,突出矩形 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射击敌人,这种墩台称为敌台或”马面“。 一、规划思想 1、城市的概念: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为主通常是政治、 文化、经济中心反映了国家的发展。
专题四-项目二-中国古建筑文化鉴赏
59
中轴线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 这条中 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 ,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 极为壮观。
17 2021/2/20
(六)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
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18 2021/2/20
(六)彩画 彩画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 2.旋子彩画
3.苏式彩画
19 2021/2/20
1.和玺彩画:装饰图案大部分为象征帝王之尊的龙,其次 是凤、吉祥草等。这种彩画的等级最高,多用金粉描绘, 最为金碧辉煌。
25 2021/2/20
(七)屋顶
26 2021/2/20
(七)屋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 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27 2021/2/20
(七)屋顶 2.歇山顶 ——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 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 所以又称 九脊顶。
3.苏式彩画:将梁、枋合 起来作为画屏统一绘制 构图,在开口朝上的半 圆形画框(即“包袱”) 中画出主题内容,题材 多为风景、花鸟、人物、 故事等。
苏 式 彩 画 喜 鹊 登 梅
24 2021/2/20
(七)屋顶 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突出的部位,我国古代工匠设
《中国古建筑》知识点
《中国古建筑》知识点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风格。
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中国古建筑的形式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整体布局和均衡美。
在古代,中国的建筑师通常会根据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来规划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力求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整个建筑群体通常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即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注重木结构和悬挑梁的应用。
木结构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经济、坚固、灵活和环保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中悬挑梁的应用也十分常见,它通过木制梁木柱的组合,将建筑物的重力转移到柱子上,形成空间上的跨度,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第三,中国古建筑注重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装饰和雕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都会在柱子、门窗、屋顶等部位进行雕刻,以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雕刻的主题通常涵盖了历史、宗教、民俗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四,中国古建筑也注重园林景观的融入。
中国园林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物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学体验。
在园林中,人工湖泊、假山、花草树木等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与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最后,中国古建筑也注重风水理念的应用。
风水理念是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认知和运用。
在中国古建筑中,城市规划、建筑位置、建筑形态等方面都会考虑风水因素。
比如,一些建筑物的主入口会面向水源或者朝向山脉,以获得良好的能量流动和自然气息。
总之,中国古建筑是一种独特而精美的建筑形式,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美的追求。
它的特点包括注重整体布局和均衡美、建筑结构注重木结构和悬挑梁的应用、注重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注重园林景观的融入以及注重风水理念的应用。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
(三)物产的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物产丰饶, 为建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
二、中国古建筑发育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至少下面几个方面 都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天人合一 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天与
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 通的,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统一,人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才能利用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北方的建筑偏重保暖,除了房屋朝南之 外,还使用火坑和较厚的外墙和屋顶。 北方建筑当中的常见的“合院”形式也 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既可防风、防沙, 又可提供安全保障。在黄土高原一带所 挖的窑洞冬暖夏凉,人们就干脆住在窑 洞当中,这在潮湿的南方是难以想象的。
南方的建筑重视通风和防雨、防虫,如 屋顶采用坡顶以便排水防漏;墙壁薄、 窗户多,以便散热、透风;房前屋后注 重绿化以便乘凉挡雨;有的地方甚至使 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
3.西周建筑 木构架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砖瓦的出现和使用是西周在建筑史上的 突出成就。
形成著名的“三朝五门”格局,成为此 后历代帝王宫殿建筑的蓝本。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朝阳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 “高台榭,美宫室”:邯郸的丛台、临
淄的梧台、楚国的章华台 斗拱在此时初具雏形 鲁国人公输班(即鲁班)是此时最著名
筑大量采用红色宫墙和黄琉璃瓦。
(五)元代建筑
元代建筑粗犷豪放,北方官式木构建筑 上甚至使用未经过细致加工的粗大木料。 木结构建筑的斗拱变小,装饰性增强, 减柱法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
五、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 现存的古代建筑多数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都是这一时期建筑 的代表。单体建筑的标准化与建筑群布 局的成熟是明清建筑的显著特征,而园 林建筑则是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
3.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社会。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构造要素。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的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
2. 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
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节古代建筑概述
略有凹形弧度。又名四阿顶。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及造型
(二)、古建筑的造型 2、屋身(屋顶)
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 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 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 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 与垂脊间有四条戗 (qiang) 脊。(即四 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
3、色彩的应用
4、人文内涵丰富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四)、环境装饰和谐自然
建筑与环境互相映衬
追求虚实互应,曲折尽致, 达到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境界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及造型
(一)、古建筑的等级制度
统治者为了保证理想的社会秩序和
完善的建筑体系,制定的一套典 章制度或法律条款,要求人们按
照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来确定建筑
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
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及造型
(二)、古建筑的造型 2、屋身(屋顶)
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 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 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如果说 上述四种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 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 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二)、庭院式的组群结构
“长幼有序,内外有别”
前后院串联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
采用均衡对称式,沿纵轴线、横轴线 进行设计 “一进院”“二进院” “三进院” “四进院” “五进院”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建筑概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构造之系统,与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与、巴比伦、伊琴、美洲、与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创造之进退,而不自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构造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与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根本构造与部署之原那么,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XX、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与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构造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构造技术上之取法与开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一、于构造取法与开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构造法,更因此构造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
(完整版)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潮
❖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元代 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 殿。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 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
第一次发展高潮
❖ 西元前221年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 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 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 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 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
❖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 时期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第二次发展高潮
❖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 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 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 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大朝正殿”,俗称“金銮殿”,使用了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象征六合寓 意王道 古建筑庑殿顶
❖ 庑殿顶是古代建筑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一 般只有宫殿建筑才能采用。庑殿顶的四角垂 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条屋脊代表 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万物 汇聚中央。四角、八角攒尖顶含有四面八方 的意思;六角攒尖顶象征上下左右前后六个 方位,这种屋顶是“六合”的象征。
❖ 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 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 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 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据考古发掘,约在 距今六、七千年前
❖ 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在夯土技术、 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 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 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西元前二十一世 纪夏朝建立至春秋、战国
(完整版)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详细)
(完整版)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详细)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1、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课件-PPT
2、纵深布局:
(1)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组合主要是沿纵深方 向布局。沿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 的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
1.对称式:
2.半对称式:
3.不对称式:
(2)当建筑群 规模较大、内容 复杂、功能多样 时.,通常将纵 轴线延伸,并横 向展开,组成三 、五条轴线并列 的组合群体。
特点:柱头搁置梁头, 梁头上搁置檩条,梁 上用矮柱支撑较矮的 梁,叠层而上,梁的 总数可以达到3~5根。
(2)穿斗式
在汉代画像石中已可见穿斗式构架房屋 的形象。这种构架多用于南方地区民居和较小的 建筑物,长江中下游地区至今还留有大量明清时 期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叠梁式、穿斗式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王府大门
王府大门是屋 宇式大门中的最高 等级,按等级分有 五间三启门和三间 一启门两种。
五间三启门
三间一启门
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又 称“广梁大门”,等 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 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 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 式。
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在等级 低于广亮大门,其余构 造与广亮大门相同,只 是规模不及后者,一般 应用在品阶稍低的官员 宅邸。
3.空间需求复杂不能得到满足
(二)木构架结构体系:
1.木结构的结构组成
在木结构体系中,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 分被称为“大木作”,它是木结构形体和比例尺 度的决定因素。其由柱子、梁、檁、椽、斗拱等 组成。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的承重部分。
A、柱子: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附:柱子的分类
角柱:四角的柱子 檐柱:前后檐处除了
角柱以外的柱子 中柱:处于脊下的柱
子 金柱:檐柱以内凡不
在屋脊位置的都是 金柱 山柱:在山墙内直通 屋脊的叫山柱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共71页文档
44、卓越的人一大优道。——苏联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一、中国古代 建筑概述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中国古建筑(宫殿)概览
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上有五座楼,人
们习惯叫它五凤楼。
• 明清两朝,冬天 在这里颁发次年 的历书,遇有大 规模的出征或凯 旋献俘,皇帝就 在这里发布命令 或受“献俘礼”。
• 平面呈“凹”字 形
太和门
太和殿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内最大的一座大 殿。“太和”二字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得到 协调的意思。太和殿建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 八年),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为皇极殿,清顺 治时始称今名。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重建的。殿高35.05米,面积达2377平方 米,是封建时代最尊贵的一座五脊重檐庑殿式的 宏伟建筑。全殿由72根巨柱支撑,金碧辉煌,为 我国最大,最壮丽的木结构大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一、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 宫殿简史
• 宫:秦以前居住建筑通用名;殿:原指大 房屋。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 建筑的专用名,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 地方。
• 宫殿是我国古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艺 术价值最高的建筑,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 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一、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华表、石(铜)狮、日狮”,狮子是“兽中之王”,其 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凤凰是“鸟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 王”。
日晷:象征皇权,表示控制着宇宙时间。
嘉量:我国古
时的标准量器, 含有统一度量衡 的含义,象征着 国家统一和强盛。 也有表示皇帝公 正的含义。
中和殿
保和殿
• 清代每年除夕和 元宵,皇帝在此殿 宴请王公贵族和 文武大臣。乾隆 年间,把三年一次 的殿试由太和殿 移至保和殿举行。
亁清门
亁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坤宁宫东厢房
御花园
神武门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ppt课件
54
▪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具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特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 2、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 与布局
▪ 3、独特的单体造型 ▪ 4、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 5、写意的山水园景
55
56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 木构建筑以木材构成各种形式的梁架,并作为整 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主体,墙壁只起围护作用, 多数不承担荷载,故有“墙倒屋不倒”之称。
7
江苏武进淹城遗址(春 秋时小国淹国的都城,
有城墙三圈)鸟瞰
8
3、秦汉-南北朝
▪ 秦 古建走向统一化、大型化,为汉代打下基础。 ▪ 汉 形成我国古代建筑第一个高峰。木架建筑渐趋
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发展。叠梁式、穿斗式 木结构形成,多层木架建筑普遍建造。斗拱普遍使 用,但形式不统一,未定型。屋顶形式多样化:悬 山顶、庑殿顶、攒尖、歇山、囤顶等。岩墓出现并 盛行,石拱券墓,石梁板墓在东汉开始流行,石雕 艺术发展。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坛庙陵墓,西汉都 城长安城面积约为AD4cent古罗马城的二倍半。 ▪ 三国、晋、南北朝 建筑技术主要是继承和运用 汉代的成就,由于佛教的传入使得佛教建筑大发展。 高层佛塔出现,如洛阳永宁寺、登封嵩岳寺、新疆 赫色尔石窟、敦煌、大同、云岗、龙门等。
59
60
61
2)木构架体系之穿斗式
▪ 穿斗式:又称立贴式构架,也称穿逗架、穿斗架。 其特点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密, 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 穿枋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平行的两组木 构架之间,也是用横向的枋与檩连接。
▪ 穿斗式构架的优点是可以使用细木料,山面抗风性 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 混合式构架:即叠梁式与穿斗式混合使用的构架形 式。一般是在房屋两端的山面用穿斗式而中央诸间 用抬梁式的,称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法。多见于南方 民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 篇和入门篇,主要介绍古代建筑发育的 背景、历史演变过程、古代建筑的特征 与基本构件、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 学习了这一章,我们对中国古建筑历史 渊源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古建筑的 特征和构件将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气候的影响
北方的建筑偏重保暖,除了房屋朝南之 外,还使用火坑和较厚的外墙和屋顶。 北方建筑当中的常见的“合院”形式也 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既可防风、防沙, 又可提供安全保障。在黄土高原一带所 挖的窑洞冬暖夏凉,人们就干脆住在窑 洞当中,这在潮湿的南方是难以想象的。
筑大量采用红色宫墙和黄琉璃瓦。
(五)元代建筑
元代建筑粗犷豪放,北方官式木构建筑 上甚至使用未经过细致加工的粗大木料。 木结构建筑的斗拱变小,装饰性增强, 减柱法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
五、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 现存的古代建筑多数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都是这一时期建筑 的代表。单体建筑的标准化与建筑群布 局的成熟是明清建筑的显著特征,而园 林建筑则是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
用建筑模型和图纸进行建筑设计的人。
(三)唐朝建筑 1.建筑风格雄浑质朴 2. 木架构体系的最终成熟 3.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传统建筑的转变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既有 对隋唐建筑风格的继承,又出现了多种 建筑风格交融共存的局面,是中国建筑 的转变期。
(一)五代十国的建筑 (二)宋代建筑 《营造法式》 将作监
(一)单体建筑标准化 (二)建筑群布局的成熟 (三)建筑技术上的进步 《园冶》,《鲁班经》、《闲情偶寄》、
《扬州画舫录》 (四)繁复的内外装饰
(五)建筑名家辈出
明清建筑名家众多,其中有蒯祥、冯巧、 梁九、雷发达等。
宏大建筑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成熟期
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代,是我国传统 建筑的成熟期。
(一)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 寺、佛塔和石窟。
(二)隋朝建筑 赵州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 大运河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运河工程。 宇文恺是历史上第一位崇尚“天人合一”,认为天与
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 通的,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统一,人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才能利用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指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 的根本。在天、地、人之间,人是中心。 在神与人之间,同样以人为中心。
南方的建筑重视通风和防雨、防虫,如 屋顶采用坡顶以便排水防漏;墙壁薄、 窗户多,以便散热、透风;房前屋后注 重绿化以便乘凉挡雨;有的地方甚至使 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
(三)物产的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物产丰饶, 为建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
二、中国古建筑发育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至少下面几个方面 都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过重要影响。
(三)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在建筑上的体现就是中国 传统建筑形式的类型多样、五彩缤纷, 如宫、殿、堂(厅)、室、房、楼、阁、 台、园、苑、榭、轩、亭、舫、庙、塔、 陵等。
(四)重伦守礼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等级,建筑的 大小、造型、结构、材料、装饰、色彩、 砖瓦等都有等级的要求。
其次,在建筑布局上也有严格的礼制要 求,如平面布局上的“主座朝南,左右 对称,强调中轴”的原则。
2.商朝建筑
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夯筑技术,加 上工具的改进,已能建造规模较大的宫 室和陵墓,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的 组合最迟在商代已开始定型。
3.西周建筑 木构架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砖瓦的出现和使用是西周在建筑史上的 突出成就。
形成著名的“三朝五门”格局,成为此 后历代帝王宫殿建筑的蓝本。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朝阳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 “高台榭,美宫室”:邯郸的丛台、临
淄的梧台、楚国的章华台 斗拱在此时初具雏形 鲁国人公输班(即鲁班)是此时最著名
的建筑匠师
(二)秦汉时期的建筑
屋顶形式更为丰富,斗拱已普遍使用, 木建筑结构的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三种方法已十分清晰,砖瓦的使用更为 普遍。
一、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一)人类最早的居所——天然洞穴
(二)原始社会的早期建筑 1.工具的改进 磨制石器
2.黄河流域的早期建筑
在黄河流域,最初的建筑是地穴式的, 后来改进为半地穴式,最终发展为完全 的地面建筑,出现了夯土、木骨泥墙、 石灰抹面等技术,木框架初现端倪。
地面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建筑已开 始脱离原始阶段。
3.长江流域的早期建筑
长江流域出现了主要是从巢居发展而来 的干栏式建筑,即用木柱架空居住面, 再在居住面上盖木构架的房子。
河姆渡人还会制作各类木质工具,会制 作各式榫卯,并熟练的用榫卯建造房屋。 这里发现的“榫卯结构”遗迹是迄今为 止最早的。
(三)夏商西周建筑
1.夏朝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夏代晚期的 大型宫庙遗址,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 早的宫庙建筑遗迹。
(五)趋吉避凶
对“吉祥善福”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渗 透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筑因伴随着 人们的起居,往往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 “趋吉避凶”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变
依据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特点,可将其 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形成期(原始社会 至夏商西周)、朝阳期(春秋战国与秦 汉)、成熟期(魏晋与隋唐)、转变期 (五代、宋、辽、夏、金、元)和高峰 期(明清)。
宋代建筑的外观和色彩更富于变化,开 始出现精致的雕刻和彩画。
宋代城市布局一改过去的里坊制,开始 了沿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
华林寺大殿位于今福州市屏山南麓,建 于北宋乾德二年(964),是中国南方现 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三)辽代建筑 创造性地使用了“减柱法”和“斜拱”。 (四)金代建筑 更多地采用减柱、移柱等技法。宫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