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区域优势、区域分工理论,试以某城市为案例,分析其在区域分工中的特点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区域优势、区域分工理论,试以杭州为案例,分析其在区域分工
中的特点和问题
杨加利规划11乙1191710234
(一)区域特征
近几年来,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杭州始终把推进城市化摆在重要位置,市第九次党代会做出了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和重大举措,包括萧山、余杭撤市设区,调整高新区、滨江区管理体制,调整之江旅游度假区和西湖区管理体制建立西湖风景名胜区,开展两轮撤乡(镇)建街、撤村建居,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十大工程”和西湖综合保护等重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杭州的城市化建设。这些都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是杭州区域创新建设必须把握的大环境。具体表现在:
1.城市定位奠定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点
杭州着眼于“浙江省省会城市、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从浙江、中国、世界这三个不同层次为杭州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也决定了杭州区域创新体系范围和内涵。对浙江而言,杭州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须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增强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和集聚辐射能力,真正发挥领跑作用。对中国而言,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必须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合作,提升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新经济网络中的节点区位优势,拓展腹地辐射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对世界而言,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必须以国际化为先导,发挥独特风景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为世界有影响的休闲之都。杭州城市定位的三句话实际上为杭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定下了基点,从长远来看,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必须从三个层次来满足杭州发展需要,即要满足于浙江省区域中心发展的要求,要满足于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发展的需求,也要满足于打造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需要。
2.“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突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气质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以具有时代特征、又有本地化特点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文化力,是决定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杭州市九届党代会提出的“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杭州人文精神,反映了新世纪杭州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体现在杭州的创业发展观念、机制和环境之中。精致和谐,是从杭州历史人文特色中提炼出来的;大气开放,则是根据当前改革开放的现实和杭州未来发展的要求,对杭州人文精神的新概括。“大气开放、精致和谐”概括了杭州的人文精神,也决定了杭州区域创新体系的气质风格,即区域创新体系必须是一个开放、兼容的系统,是一个立足于长三角区域互动合作的系统,是一个与杭州工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系统,是一个设计精巧、内涵丰富的系统。
3.经济快速发展夯实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
近年来,杭州积极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有效地整合了各种资源和力量,促进杭州工业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总量迈上了新台阶。2003年,克服SARS和高温缺电的不利影响,杭州完成工业增加值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198.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很快。按照国家新的高技术产业划分标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技术产业总产值469.48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同时,杭州市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底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06家,其中省级491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和17.2%。高新企业UT斯达康进入全球1000强。2003年,杭州软件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实现软件及相关业务收入70亿元。
2003年,杭州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69个,比上年增长48%;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增长93.3%,其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8个,大项目协议利用外资12.66亿美元,占全部协议利用外资的63.3%。外商投资项目已经从简单的加工组装向上、下游延伸,出现了制造中心、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一体化的趋势。工业兴市战略取得显著进步,为杭州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区域创新体系夯实了基础。
4.产业布局明确了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
建设“两港五区”(新药港、信息港、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
发区、高教园区、临平工业区、江东工业区),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心区,是加快推进大都市、新天堂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杭州要抓住浙江省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机遇,充分利用杭州所处的有利地理位置,把杭州打造成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区位中心区”,进而打造成环杭州湾产业带的“产业中心区”。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特色传统产业为基础,以“两港五区”为重点,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良性互动载体,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化、产品结构高级化,构筑先进制造业新高地。2003年正式启动占地25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园区。
杭州以发展信息产业、医药产业以及环保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心区的发展布局已经明确,同样将成为杭州创新体系的产业发展重点。
同时,杭州积极实施“五大战略”,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要服务于这五大战略。开放带动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必须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工业兴市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要服务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必须为建设大都市、新天堂注入新鲜动力;环境立市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必须服务于生态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旅游西进战略要求区域创新体系为杭州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提供支撑,坚持大杭州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综上所述,杭州的区域创新体系要从杭州的城市定位出发,结合杭州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路,努力建成具有杭州特色、与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人文精神相一致的区域创新体系。这个体系的区域特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紧紧围绕以“两港五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建设,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体系;能为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有效服务的创新体系;与长三角区域互融,有利于培育环杭州湾产业带中心区的创新体系;以城市信息化为目标,与社会信息系统相配套的创新体系;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服务的创新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二)基础和现状
1. 知识生产的基础条件较好,技术创新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