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目录
模糊数学原理及其应用
目录
摘要
1.模糊集的定义
2.回归方程
3.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3.1隶属函数
3.2隶属度
3.3最大隶属原则
4.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
5.应用案例——模糊关系方程在土壤侵蚀预报中的应用
5.1研究的目的
5.2国外研究情况
5.2.1
5.2.2
5.3国内研究情况
5.3.1
5.3.2
5.4研究的意义
6,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给出了模糊集的定义,对回归方程式做了一定的介绍。并且介绍了隶属函数,隶属度,隶属度原则,以及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的联系与区别。
本文给出了一个案例,是一个关于模糊关系方程在土壤侵蚀预报中的应用,本文提出针对影响侵蚀的各个因素进行比较,找出影响最大的一项因子进行分析应用。
关键字模糊数学回归方程隶属函数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
1.模糊集
1).模糊集的定义
模糊集的基本思想是把经典集合中的绝对隶属函数关系灵活化,用特征函
数的语言来讲就是: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度不再是局限于0或1,而是
可以取从0到1的任一数值。
定义一
如果X是对象x的集合,则X的模糊集合A:
A={(x, μA(x))| x∈X}
μA(x)称为模糊集合A的隶属函数(简写为MF)X称为论域或域。
定义二
设给定论域U,U在闭区间[0,1]的任一映射μ
A:
μA:U→[0,1]
x→μA(x),x∈U
可确定U的一个模糊子集A。模糊子集也简称为模糊集。
μA(x)称为模糊集合A是隶属函数(简写为MF)。
2).模糊集的特征
一元素是否属于某集合,不能简单的用“是”或“否”来回答,这里有一个渐变的过程。[1]
3).模糊集的论域
1>离散形式(有序或无序):
举例:X={上海,北京,天津,西安}为城市的集合,模糊集合C=“对
城市的爱好”可以表示为:
C={(上海,0.8)(北京,0.9)(天津,0.7)(西安,0.6)}
又:X={0,1,2,3,4,5,6}为一个家庭可拥有自行车数目的集合,模糊集合C=“合适的可拥有的自行车数目的集合”
C={(0,0.1),(1,0.3),(2,0.7),(3,1.0),(4,0.7),(5,0.3),(6,0.1)}
2>连续形式
令X=R +
为人类年龄的集合,
模糊集合A=“年龄在50岁左右”则表示为:
A={x ,μA (x ),x ∈X }
式中μA (x )=4)1050(11-+x
2. 回归方程
1>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是对变量之间统计关系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指具有相关的随机变量和固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
回归直线方程
若:在一组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的数据(x 与Y )间,通过散点图我们可观察出所有数据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这样的直线可以画出许多条,而我们希望其中的一条最好地反映x 与Y 之间的关系,即我们要找出一条直线,使这条直线“最贴近”已知的数据点,记此直线方程为(如右所示,记为①式)
这里在y的上方加记号“^”,是为了区分Y的实际值y,表示当x取值xi=1,2,……,6)时,Y相应的观察值为yi,而直线上对应于xi的纵坐标是
①式叫做Y对x的
回归直线方程,相应的直线叫做回归直线,b叫做回归系数。要确定回归直线方程①,只要确定a与回归系数b。
2>最小二乘法
用各个离差的平方和M=Σ(i=1到n)[yi-(axi+b)]^2最小来保证每个离差的绝对值都很小。解方程组?M/?a=0;?M/?b=0,整理得(Σxi^2)a+(Σxi)b=Σxiyi;(Σxi)a+nb=Σyi。解出a,b。
在我们研究两个变量(x, y)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成对的数据(x1, y1、x2, y2... xm , ym);将这些数据描绘在x -y直角坐标系中, 若发现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令这条直线方程如(式1-1)。
Y计= a0 + a1 X (式1-1)
其中:a0、a1 是任意实数
为建立这直线方程就要确定a0和a1,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将实测值Yi与利用(式1-1)计算值(Y计=a0+a1X)的离差(Yi-Y计)的平方和〔∑(Yi - Y计)2〕最小为“优化判据”。
令: φ = ∑(Yi - Y计)2 (式1-2)
把(式1-1)代入(式1-2)中得:
φ = ∑(Yi - a0 - a1 Xi)2 (式1-3)
当∑(Yi-Y计)平方最小时,可用函数φ 对a0、a1求偏导数,令这两个偏导数等于零。
(式1-4)
(式1-5)
亦即:
m a0 + (∑Xi ) a1 = ∑Yi (式1-6)
(∑Xi ) a0 + (∑Xi2 ) a1 = ∑(Xi, Yi) (式1-7)
得到的两个关于a0、a1为未知数的两个方程组,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出:
a0 = (∑Yi) / m - a1(∑Xi) / m (式1-8)
a1 = [n∑Xi Yi - (∑Xi ∑Yi)] / [n∑Xi2 - (∑Xi)2 )] (式1-9)
这时把a0、a1代入(式1-1)中, 此时的(式1-1)就是我们回归的元线性方程即:数学模型。
在回归过程中,回归的关联式是不可能全部通过每个回归数据点(x1, y1、x2,
y2...xm,ym),为了判断关联式的好坏,可借助相关系数“R”,统计量“F”,剩余标准偏差“S”进行判断;“R”越趋近于1 越好;“F”的绝对值越大越好;“S”越趋近于0 越好。
R = [∑XiYi - m (∑Xi / m)(∑Yi / m)]/ SQR{[∑Xi2 - m (∑Xi / m)2][∑Yi2 - m (∑Yi / m)2]} (式1-10) *
在(式1-1)中,m为样本容量,即实验次数;Xi、Yi分别任意一组实验X、Y的数值。[2]
最小二乘法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