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复习课件 (2)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复习课件 (2)

分 裂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 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
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影 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
考点 3 欧洲联盟(识记、理解)
西
(1)美国给予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马歇尔计
欧 经 济
原 因
划); (2)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 采取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的 (主要原因); 原 (3)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因 (4)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世
界霸权地位确立
11
考点 5 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识记)
(1)美国的扶持(一些军事订货); (2)二战后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原因 (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拉美人民维 护国家主权
的斗争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 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 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 一直由美国控制 巴拿马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23
综合训练
1.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 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
(C)
A.推行军国主义 B.成为政治大国 C.经济实力猛增 D.推行明治维新
24
2.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希望改变中苏关系, 当时有人画了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
B 其“共同之处”主要是( )
A.都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D.都力图称霸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共26张PPT)

美国援助欧洲的 物资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飞机将援助 物资空运到西柏 林
3.德国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 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 国”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 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 称“民主德国”或“西 德”。
4.德国的分裂影响: 使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冷战的军事表现 (一)请同学们阅读 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 1.北约的成立, 2.华约的成立; 3.冷战的结果; 4.冷战引发的危机。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 冷战
导入新课:“铁幕演说”冷战的信号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 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 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 ……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1946年3月英国首相 丘吉尔《和平砥柱》
马歇尔
合作探究:阅读三则材料,探究冷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战后美国实力简表
经济 军事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工业生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2/3。 194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 800亿美元。空军、海军量天下第一。在全球有484个军 事基地。垄断着原子弹。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1.北约组织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 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条约》规定: “对欧洲或北美之一一个或数个 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 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可采 取包括武力在内的行动”。
款援助这两个国家。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

部编历史九年级冷战知识点

部编历史九年级冷战知识点

部编历史九年级冷战知识点冷战知识点1945年至1991年间,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

冷战是一种非武装的、政治与经济上的对立与斗争,双方之间没有直接战争,但世界各地的冲突和对抗都被看作是冷战的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冷战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代表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导者。

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开始逐渐加深,形成了导致冷战爆发的基础。

2. 冷战的核心冷战的核心问题是意识形态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

苏联试图推动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革命,而美国则试图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3. 大国之间的对峙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峙由于一系列事件而日益增加。

其中包括: - 西柏林封锁:1948年至1949年期间,苏联封锁了进入西柏林的道路和铁路,以试图迫使美国和其盟国放弃对该地区的控制。

然而,美国通过空运物资和援助支持了西柏林,最终使苏联无法达到目标。

- 韩战:1950年至1953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而美国支持韩国。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导致与美国的直接对峙。

这场危机使双方险些爆发核战争,但最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4. 冷战的全球范围冷战不仅在苏联和美国之间存在,而且涉及到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后来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包括: - 华约:由美国领导的北约,主要成员是欧洲国家,在冷战期间成为遏制苏联和保护西方利益的关键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由苏联领导的东方集团,主要成员是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卫星国,对抗美国及其盟国。

5. 冷战结束冷战于1991年正式结束,主要原因有:- 1985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改变苏联的状况。

【文库精品】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单元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文库精品】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单元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单元复习
整合一二战后西欧国家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
(1)相同点: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不同点
①西欧国家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二战后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较快,成效显著;日本自身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于西欧,但注意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加上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迅速发展。

②西欧有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传统;日本是在二战后受惩处过程中被强制推行民主改革的。

③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西欧提供了大量的直接经济援助;美国在朝鲜战争开始后的大量军需订单,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整合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比较
整合三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整合四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状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华复习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完美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华复习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完美

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
A 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
)
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
B.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
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D. 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自主学习
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
① 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②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华约的建立: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 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实际 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五.冷战的结果: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 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对抗: ①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危
机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② 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③ 80年代,美国制订“星球大战计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导言: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
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 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 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 对峙局面。
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 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变化。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也遇到了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与此同时, 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关对税必壁要垒的和。货币障碍
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雨果
多,这—些—因联素邦严德重国阻总 理阿登纳 碍了经济发展。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 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济的进一步发展。 (1)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 (2)“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日本 (3)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的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崛起 (4)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5)20世纪70、80年代,政治大国欲望。
德”。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
北约与华 约”。
约对峙 (2)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
“北约”针锋相对。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立 容 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评 (1)积极作用: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
价 (2)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典型例题】
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带助恢

(1)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
制 过 利国家”。
度 程 (2)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

助贫困学生。
建 内 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开创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

九年级历史书15课笔记

九年级历史书15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书第15课的部分笔记,涉及的内容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对峙
1. 冷战
(1)定义: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盟友变为对手。

除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以外,两国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对抗。

这种对抗被称为“冷战”。

(2)表现:
* 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旨在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苏联则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反击“杜鲁门主义”。

* 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国家,旨在稳定西欧经济和遏制苏联。

苏联则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推动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

* 军事上: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以应对苏联的威胁。

苏联则建立华沙条约组织(WTO),以维护在东欧的影响力。

2. 热战
(1)定义:除冷战外,美苏之间还发生了一些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这些战争被称为“热战”。

(2)影响:热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局势。

二、多极化趋势
1. 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格局逐渐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这意味着世界不再由单一大国主导,而是由多个大国和力量中心共同影响。

2. 表现: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尤为明显,当时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笔记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笔记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笔记
以下是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的笔记,供您参考:
第四课:冷战与非对称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
1. 定义: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期间美国与苏联及其盟国之间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对峙。

2. 背景: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其他大国势力受到削弱。

3. 表现:
政治上:两大阵营的形成,如北约和华约;
军事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
意识形态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

4. 影响:
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国际关系紧张;
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
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二、非对称世界格局的演变
1. 定义:非对称世界格局是指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而其他大国实力相对较弱,无法与之抗衡的国际格局。

2. 美国的单极企图: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控制国际秩序。

3.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如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以及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国际法的发展,多极化趋势逐渐显现。

4. 非对称世界格局的影响:
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博弈更加激烈;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国际法的作用逐渐增强;
发展中国家在争取自身权益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表格版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表格版复习提纲】
②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①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的科技成就;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保障内容
实行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保险以及教育资助等
制度建立
原因
①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原因
①东欧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
②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
③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④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僵化,
剧变实质
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催化剂
1991年,“八一九事件”加速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开始时间
1985年开始改革
改革内容
①先进行经济改革,结果失败。
②后进行政治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
引发人民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
东欧剧变
概念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政权垮台,从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承认中国
建立同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加强。
赫鲁晓夫改革
地位
苏联的第一位改革家(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改革)
改革内容

九年级下册历史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冷战知识点冷战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长期对抗。

这场对抗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九年级下册历史冷战知识点。

一、冷战的定义和起因冷战指的是1945年到1991年期间,苏联和美国之间展开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冷战的起因可追溯到二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领导人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不同理念和意图导致了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1. 制定冷战对抗策略:美国提出“遏制政策”,力图遏制苏联在欧洲和亚洲的影响力扩张。

苏联则推行“社会主义阵营”政策,试图推广共产主义。

2.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一个旨在帮助战后欧洲经济重建的计划,被称为“马歇尔计划”。

苏联及其东欧盟国拒绝加入,进一步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对抗。

3. 西柏林封锁:1948年,苏联封锁了前东德与西柏林之间的通道,试图将西柏林完全围困起来。

这导致了柏林封锁危机,美国和其盟国则通过空中投送物资来支持西柏林。

4. 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支持朝鲜,美国支持韩国。

这场战争成为冷战的一个具体冲突,也标志着冷战进入了热战阶段。

5.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使得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达到了最高峰。

经过一番紧张的谈判,避免了全面核战争的爆发。

三、冷战的主要对抗领域1. 欧洲:冷战时期,欧洲成为苏美两大超级大国的争夺地。

东欧国家的共产主义政权得到苏联的支持,而西欧国家多数围绕美国的领导建立了资本主义体制。

2. 亚洲:亚洲是冷战的另一个重点领域,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美国试图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而苏联则提供了帮助。

3. 第三世界国家:冷战时期,许多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成为苏美两大集团的争夺对象。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通过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来争夺这些国家的支持。

四、冷战的结束和影响冷战的结束可以追溯到苏联于1991年解体和柏林墙于1989年倒塌。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课件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 峙的世界
第16课 冷 战
第16课 冷 战
学考点击
本课重点知识是冷战,我们可以从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
表现来掌握。
政治 经济 军事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 计划
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至此, 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
第16课 冷 战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 (2)美国的称霸野心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4)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原因划的实质是什么?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干涉别国内政,遏制苏联,加紧 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第16课 冷 战
1.冷战不是武力战争。 2.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华约组织的成 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3.冷战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

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知识点冷战是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略较量。

本文将对九年级历史下册关于冷战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冷战的定义与背景冷战,指的是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与美国之间,以及其所领导的两个阵营它们之间的世界军事和政治对抗。

冷战的背景是二战结束后,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并且随着苏联和美国的崛起,两大国在意识形态、经济模式上的差异也使得矛盾进一步升级。

二、冷战的主要阶段1. 第一阶段:争霸到高度紧张对抗(1945年-1953年)二战后,美苏两强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上的矛盾逐渐明显,通过伊朗危机、希腊内战等事件,它们之间的摩擦不断加剧。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更是将两大阵营彻底对立,冷战进入了高度紧张对抗的阶段。

2. 第二阶段:相互遏制的格局(1953年-1962年)随着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苏联的政治态度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这一阶段,冷战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国际形势的缓和和和平共处。

然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再次使两大超级大国陷入了危机和对抗。

3. 第三阶段:缓和期和冷战的终结(1962年-1991年)此阶段冷战的对抗有所缓和,苏联和美国提倡缓和盘活,多次进行高峰会谈讨论军控、裁军等议题。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冷战的态势。

最终,在苏联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冷战画上了句号。

三、冷战的影响1. 世界格局的重塑冷战期间,世界被划分为冷战的两个阵营,分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格局严重阻碍了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2. 军备竞赛的加剧核武器的出现加剧了苏美两国之间的紧张对峙,并引发了军备竞赛,世界进入核威慑的时代。

冷战时期,两国为了争夺全球霸权而不断扩充军备,这对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3.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冷战期间,为了争夺全球的影响力,美苏两国都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军备竞赛,这也间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冷战是指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之间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对抗和敌对态势。

它从1945年开始,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

冷战期间,世界队伍主要分为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两大集团。

本文将就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冷战背景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格局重构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后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成为冷战两大主要国家。

此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即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1.2 意识形态对立的加剧冷战的起因主要是源于苏联和美国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苏联奉行社会主义,主张国家控制经济,强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美国则奉行资本主义,倡导市场经济,强调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

二、冷战时期重要事件2.1 柏林封锁与空中桥头堡在冷战初期,苏联试图封锁柏林,隔断西柏林与西方国家的联系。

然而,美国采取了空中桥头堡的方式,通过空运物资和人员来支持西柏林。

这一事件使得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封锁策略产生了有效的回应。

2.2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对美国构成了直接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核威慑的对抗。

最终,双方通过外交谈判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

2.3 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冷战期间的一场重要冲突。

苏联和中国对北越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美国则支持南越。

这场战争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抗议,也成为冷战阵营之间的一次代理战争。

三、冷战的结束与影响3.1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使得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相继解体,冷战的主要元素之一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苏联于1991年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3.2 冷战对全球战略格局的影响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通过核武器的威慑保持了相对的军事平衡,使得全球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然而,冷战的存在也导致了一系列小规模战争和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地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和破坏。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一、冷战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二、原因:苏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三、冷战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47年3 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成立北约(以美国为首),成立华约(以苏联为首)。

四、苏联的对策: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

(影响)五、德国的分裂:1.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成立东德(苏占区)和西德(美英法占领区)。

2.1948年爆发柏林危机。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欧洲的联合1.战后经济发展:表现:持续繁荣原因: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②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走向联合:原因: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过程:20世纪50年代,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六国);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3.影响:①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②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③提高了国际地位;④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美国经济的发展1.表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3.过程: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放缓。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三、日本的崛起1.表现: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原因:外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②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和导学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结合课件呈现的相关材料,教师讲解“冷战”的背景:二次大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

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

美国被苏联视为潜在的防御对象。

美苏国家战略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教师提问: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让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作答。

部编人教版九下知识要点复习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2)

部编人教版九下知识要点复习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2)

编九下知识要点复习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一、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主要知识点(一)冷战的发生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美国的状况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美国认为它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4.苏联的状况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

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5.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

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6.冷战经济的表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二)德国的分裂1.背景: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柏林危机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物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九年级历史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冷战知识点冷战是二战之后全球的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峙和竞争。

冷战主要是由于苏联和美国作为二战胜利的两个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冲突和对抗所导致的。

在九年级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冷战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二战后的全球格局变化,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冷战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一、冷战的起因与背景冷战起因于二战后东西方阵营的冲突与矛盾。

一方面,苏联是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试图扩展其社会主义势力范围;另一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并遏制苏联的扩张。

东欧剧变、德国的分裂和朝鲜战争等事件加剧了东西方的对立。

二、冷战时期的对立与对抗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之间展开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立与对抗。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形态对立:美国主张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苏联推行社会主义集权制度,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了大量的冲突与对抗。

2. 经济领域的竞争: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重建战后欧洲经济,苏联则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并在军事上进行现代化建设。

3. 军事上的对抗:较量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军事方面,美国和苏联展开了核武器竞赛,导致了冷战时期全球军备扩张。

三、经典冷战事件回顾1. 阿尔及利亚战争:这场战争是法国殖民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争取独立而发动的自由斗争,也是冷战时期与殖民主义的斗争相联系的经典案例之一。

2. 虞格·雅尔塔会议:这是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总书记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市举行的会议,讨论欧洲战后格局的重要会议。

3. 越南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插手、支持南方傀儡政权的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冷战直接冲突的一个重要节点。

四、冷战的结束与影响冷战结束于1989-1991年之间,主要原因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

冷战的结束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1. 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从而削弱了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冷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冷战
德 国 分 裂
德 国 被 分 区 占 领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通过飞机将援助物资 空运到西柏林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的成立
1949年5月,美国联合加 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 《北大西洋公约》,成 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 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简称“北 约”。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 美国为实施此项计划,于1984年4月成立战略防御计划局。
故又称“星球大战计划”。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美国为实施此项计划,于1984年4月成立战略防御计划局。 ……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200多万,国防预 军事 算超过800亿美元。空军、海军力量天下第一。
在全球有484个军事基地。垄断着原子弹。
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图
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
……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 画:苏联人对美国 人说“你最好别惹 我!”
苏联的针锋相对
• 经济上: 1949年,建立“经互会”
• 军事上: 1955年,成立“华约”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 兰等8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 织,简称“华约”。
冷战的焦点
越南战争(1961—1975年)
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3月提出关于建立反弹道 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美国政府于1985年1 月4日正式公布。因此项计划扩展到宇宙空间并涉及 太空武器。故又称“星球大战计划”。主要内容为: 美国将在太空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激光、粒子束、 微波等)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反弹道导弹的多 层综合防御系统,拦截并摧毁袭击美国的战略导弹。 美国为实施此项计划,于1984年4月成立战略防御计 划局。1993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结束“星球大战计 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知识梳理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1)原因①二战结束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

②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是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原因。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2.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一方面,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了西欧的门户,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

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

(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

(3)西欧国家认识到,要在美苏两国之间保证自身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密切合作,以期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2)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3)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4)二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

3.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正确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2)消极: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脱离实际,主观主义,急躁冒进,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思维导图】
第16课冷战
【课程标准】知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知识。

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定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开始: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表现
(1)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形成: 1955 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5.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知道欧洲的联合和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知识,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

1.欧洲的联合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给予了大量的援助。

②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积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
①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②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战后的美国
(1)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原因: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3)新经济:20世纪90 年代以后,出现了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点的“新经济”。

3.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②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④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

(2)崛起: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
大国。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2)建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3)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程标准】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苏联解体。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东欧剧变。

1.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并进行经济改革。

(2)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措施: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结果: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总体效果不佳。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2)结果:1991年底, 苏联解体。

4.东欧剧变
(1)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政策。

(2)表现:20世纪80年末,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万隆会议、非洲独立进程、拉美维护主权斗争的知识。

1.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 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4)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5)意义:形成了“万隆精神”;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2.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展开:首先在北非展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高潮; 1960 年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3)殖民统治结束: 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1959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 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单元总结
重点知识(1)冷战的表现;(2)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时间、评价
易错易混(1)冷战并不是放弃了武装干涉,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西欧、防御苏联、称霸世界;(2)欧洲走向联合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联合自强;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难点突破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目的是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致使共产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