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强调“建设具有强大

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

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的表述与论断一方面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任务,另一方面更加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信。新时

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乎社会主义的旗帜、关乎社会主义的方向、关乎国家的政

治安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要深入

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彰显的新变化,扎实地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建设。本文就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做了见到那的探讨,以供相

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

1、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特拉西于1797年提出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将希腊语里的“理念”和“逻各斯”合

并而来,意指关于观念的经验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认识论的重要发展,而且因为它与启蒙运动有着思想联系,具有了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意义,体现出一

种顺应历史发展的、自由革命的进步思想。此后,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等

德国哲学家丰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在深入剖析、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形态是指在每一个时代占统治

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现存经济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和表现,是构成现存社

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是现存统治关系的组成部分。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及以后的著作中,马克思又提出,意识形态是系统地、

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

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列宁出于实际斗争的需要,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这一说法,在他看来,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假的意识形态”,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看,意识形态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占统治地位的

物质关系和经济关系在思想领域的延伸,即统治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现实表达为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另一种就是现实存在

状态为非统治地位的各种“观念体系”,即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

流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说都是思想和观念的体系,属于上层建筑,二者由于主体或

载体在社会统治中的地位不同而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随着主体或载体统治地位

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可消解为非主流,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可上升为主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夺取政权执政往往是从确立指导思想、确立意识形态

话语权开始的;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也是以舆论阵地被攻破、意识形态主导权丧

失为标志的。”从这个意义看,意识形态领域就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斗争就是政治之争、主义之争。

2、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1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系统学、

及时跟进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统筹理论学习、宣传、研究工作,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群众头脑,做到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真正用以指引全党全国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