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听课记录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一)

一节课,讲课时间比较长,是否可以适当压缩内容,多给学生留一些自习的时间?
听课记录
一年级2 班
学科
数学
授课题目
数一数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听课
教师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锻炼学生的胆识;
二、以歌曲《数鸭歌》导入本课;
(1)、引导学生观察游乐场中的树木有几棵?
(2)、告诫学生数树木的方法是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数;
三、引导学生数图中的6只小鸟,数小鸟的方法是从上往下数,或者从下往上数两种;
四、告诉学生,大树排列的整齐,小鸟排列的不整齐,数不够整齐的有做标记的方法来数,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五、引出原点图,说明用圆点图可以数较多的物体的时候比较方便;
六、板;
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不整齐的物体:用圆点图;
好处:按顺序,用做标记的方法数,不会重复,不会遗漏。思路完整,过程清晰。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表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曹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地滚。(放实物投影上演示。)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听课记录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二)

九、带领同学做书上的练习题,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板书:《数一数》;
听课建议
老师表情夸张,动作、神态不够自然,以后还要在讲课上,多下功夫。
五、向小朋友们提问:同学们是怎么找到数字宝宝的?是按什么顺序找到数字宝宝的?
六、老师及时总结找数字宝宝的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从上往下数,数到几就是几;
(2)从下往上数,数到几就是几;
(3)从左往右;
(4)从右往左;
(5)对不规律的要学会用做标记的方法;
七、老师指出最简便的方法是圆点图,当物体较多或不规律的时候,我们用圆点图,既简便又不会出错;
听课记录
一年级2 班
学科
数学
授课题目
数一数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听课
教师
教学过程
一、提出上课要求,正式开始上课;
二、用儿歌《数数歌》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三、提问学生,刚才《数数歌》中都有哪些数字宝宝?
四、课件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让小朋友观察游乐场里面都有什么?让小朋友们找一找,数一数,数字宝宝都在哪里?
《 11~20的认识 》一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表

学校
班级
课题
执教者
课堂教学过程
点评
(一)谈话导入
教师手持一把小棒,以谈话的方式自然引入新课,询问学生如何快速知道手里小棒的数量,引导学生回顾“十”的概念,并顺利过渡到今天的学习主题——11~20的认识。
(二)新知探究
11~20各数的组成
利用小棒感知:教师先示范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数,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11~20各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亲子互动作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用家中的物品摆出11-20中的任意一个数,并说出它的组成和读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
教学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实物操作、课件展示、计数器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
整体评价
本节课是一堂成功的一年级数学课,教师充分准备,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通过实物操作、计数器演示和课堂游戏等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也注重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整堂课节奏紧凑,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堂游戏
快速抢答: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其组成和读法,通过游戏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书本练习:完成书本P76的做一做,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15篇一、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三、授课地点:[教室地点]四、授课内容:1 - 5的认识。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园里动物的图片,有1只大象、2只长颈鹿、3只猴子、4只孔雀、5只小兔子。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数出每种动物有多少只吗?”- 学生们积极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2. 新授。
-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 - 5的数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每个数字。
- 利用小棒,教师展示1根小棒表示数字1,2根小棒表示数字2,依次类推,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 请学生上台用小棒摆出相应的数字,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
3. 练习。
-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例如,3个苹果对应数字3。
- 发放练习纸,上面有一些简单的写数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课堂小结。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1 - 5这几个数字,强调数字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听课记录2。
一、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三、授课地点:[教室地点]四、授课内容:比多少。
1. 情境创设。
- 教师拿出3个苹果和2个橘子,放在讲桌上。
问学生:“同学们,看看老师这里的苹果和橘子,哪个多,哪个少呢?”- 学生们开始观察并思考。
2. 新授。
-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将苹果和橘子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发现苹果多一个。
- 引出“多”“少”“同样多”的概念,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解释。
- 展示课本上的小猪和木头、小兔和胡萝卜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3. 课堂活动。
- 请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不同数量的学具(如小方块和小圆片),让他们互相比较多少,并说出结果。
- 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 巩固练习。
-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数量的图形,如4个三角形和3个圆形,让学生判断哪个多,哪个少。
-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可以比较多少。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
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 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
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
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 9 : 00 )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
(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
(师:演示)
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
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 同桌” 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1。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本次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主要讲授“数量的大小”。
老师在上课前充分准备,以乐趣的方式和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对数学更有兴趣。
首先,老师利用一些与孩子们熟悉的物体,如图形、动物、水果等来开展数量的大小比较。
老师先出示几类物体,然后要求学生将它们按照数量从大到小排列,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很快的完成这一项任务,老师也表扬学生们反应敏捷。
接下来,老师将不同物体的数量相加,要求学生通过演算法来进行计算,老师把计算过程用动画形式展示,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也给予鼓励。
再次,老师展示了一些从小到大的数字,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来排列,孩子们能够正确的完成这一任务,老师也表示很满意。
最后,老师通过举例子让孩子们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并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孩子们积极参与,有的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有的孩子用动作来表达,老师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次听课,孩子们对数量的大小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拓宽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有了新的进步。
本次听课让孩子们收获颇多,也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老师也很满意孩子们的表现。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认识钟表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 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 9 : 00)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生:有 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生:按 1、2、3 …… 11、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 同桌” 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1精品文档你我共享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说明:对于a来说,b在a的右边;对于c来说,b在c的左边。
因此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3、“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情景图提问:苹果的上面是什么?(2)你还可以怎样说?(让学生多说说,不规定说的方式,要求说完整话)4、“想想做做”第6题看图数一数,红花的左边有几多花,右边有几朵?5、摆一摆。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通用7篇)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听课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生:小松鼠!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生:松果!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
(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
(出示数学卡片)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25+4=29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7、带学生做游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练习四、课堂总结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现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小学听课记录

苏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小学听课记录篇一: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一年级数学上听课记录:认识钟表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 A :钟表表面,时间9 :00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生:有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生:按 1 、 2 、 3 ?? 11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同桌”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听课人:时间:节次:下午第二节执教: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一、汇报预习交流“我会填”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可以写成()+()= (),还可以怎么写?二、谈话导入1.我们已经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现在老师说一个数,谁来说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17、14.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都表示十几,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这样的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10有关的加减法,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三、新课教学1.出示例题图。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课题名称:分与合授课老师:XXX听课班级:一年级一班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地点:XX教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分与合的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与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分与合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与合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分与合的关系。
故事内容如下: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分享了一个苹果。
小明吃了苹果的一半,小红也吃了苹果的一半。
那么这个苹果是怎么分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分与合的兴趣。
2. 呈现新知: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了分与合的基本概念。
老师拿出一个苹果,告诉学生这个苹果可以分成两半,也可以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苹果。
然后老师又拿出两个苹果,告诉学生这两个苹果可以合成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四个苹果。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与合的过程。
3. 学生探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每组四个学生,每个学生手里有一个苹果。
老师要求学生将手中的苹果分成两半,然后再合在一起。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分与合的方法。
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分与合的方法。
4. 巩固练习:老师布置了一些关于分与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练习题包括:有多少种分法?有多少种合法?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了学生对分与合的理解。
5. 小结与反思:课程结束后,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首先,老师强调了分与合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掌握。
其次,老师总结了分与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最后,老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上册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上册)第一课:数的认识这节课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数。
她告诉我们,数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的。
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量。
然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物品,要我们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我们听了老师的解释后,都明白了数的概念。
第二课:数的序数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数的序数。
她告诉我们,序数是用来表示事物在某个顺序中的位置的。
老师举了一些例子,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让我们明白了序数的概念。
我们随后进行了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课:数的比较在这节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她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数的比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课:数字0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数字0。
她告诉我们,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表示没有物品或没有数量。
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让我们明白了0的意义。
我们随后做了一些练习,练习使用0进行计算。
第五课:加法在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她告诉我们,加法是两个数的合并,可以用加号表示。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加法的例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我们很开心地发现,通过加法,我们可以得到更大的数。
第六课:减法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进行减法运算。
她告诉我们,减法是找出两个数的差,可以用减号表示。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减法的例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我们学会了用减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第七课:加减法的综合运用在这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她告诉我们,通过加减法,我们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带有加减法的综合题,让我们动手解决。
通过这次练习,我们掌握了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第八课:数的组成这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数的组成。
她告诉我们,一个数可以由几个数字组成。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数字的组合,让我们找出组合后的数。
我们进行了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一、教学内容:本课中,老师主要教授了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数字0-5的认知和认读,包括数字的写法、数量的理解以及数目的认读。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课后掌握数字0-5的外形及数量,并能够正确识读这些数字。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5,并能够正确念出这些数字;2. 能够正确识读0-5的图形形式;3. 能够简单应用数字0-5进行数量的对比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在课前,老师进行了数字0-5的图像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图形来熟悉数字的形态。
2. 导入老师通过幼儿园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熟悉数字0-5的外形,然后引导学生念出这些数字。
3. 新课呈现老师通过数字卡片逐个展示数字0-5,辅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或对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数量。
4. 讲解老师结合数字卡片和计数棒,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计数运算,并举例说明数字0-5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应用练习。
5. 练习老师设计了多样性的练习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数字0-5的书写和识读能力。
6. 总结在课堂的老师进行了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练习以巩固知识。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老师通过数字卡片、计数棒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字0-5的书写和认读。
五、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数字0-5的书写和识读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与建议:老师指出,学生对数字0-5的书写和认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练习,家长要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认读数字,并进行相关的锻炼练习。
老师也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化对数字认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数字运算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听课记录一、导入阶段老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动态的桃子分给两个小猴子,然后引出“分与合”的主题。
这样的导入非常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分”的概念。
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明白“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强调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
2. 老师接着引入“合”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部分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合”就是几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的意思。
老师再次强调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手势表达的方式理解“分”与“合”的互逆关系。
3. 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分与合”的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与合”的过程,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4. 老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
三、总结阶段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分与合”的概念和规律。
然后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分与合”的关系和规律,加深学生的记忆。
最后老师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良好,学生的参与度高。
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直观的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与合”的概念和规律。
同时老师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了数学知识的过程。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练习题的设置上还需要更加多样化,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老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数学知识。
同时老师也注重了教学反思和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年级听课记录表40篇

一年级听课记录表40篇1. 课程名称:数学上课日期:2021年9月1日上课内容:数字0-9的认识上课笔记:老师介绍了数字0-9的形状和读法,我们要认真记住每个数字的写法和读法。
2. 课程名称:语文上课日期:2021年9月2日上课内容:认识拼音上课笔记:老师教我们认识了拼音的基本发音规则,我们要多读多写,掌握好每个拼音的发音。
3. 课程名称:英语上课日期:2021年9月3日上课内容:认识字母A-Z上课笔记:老师教我们认识了字母A-Z的形状和读法,我们要多听多读多写,熟练掌握字母的顺序和发音。
4. 课程名称:科学上课日期:2021年9月4日上课内容:认识四季上课笔记:老师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我们要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5. 课程名称:音乐上课日期:2021年9月5日上课内容:认识音符上课笔记:老师教我们认识了音符的形状和音高,我们要按照音符的指示,唱出正确的音调。
6. 课程名称:体育上课日期:2021年9月6日上课内容:跑步训练上课笔记: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跑步训练,我们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式,提高体能水平。
7. 课程名称:美术上课日期:2021年9月7日上课内容:画画基础上课笔记:老师教我们学习了画画的基本技巧,如用线条勾勒形状和运用色彩表现物体,我们要多练习,提高绘画能力。
8. 课程名称:品德与生活上课日期:2021年9月8日上课内容:友善待人上课笔记:老师讲解了友善待人的重要性,我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做一个友善的人。
9. 课程名称:自然上课日期:2021年9月9日上课内容:认识动物上课笔记:老师介绍了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10. 课程名称:健康与安全上课日期:2021年9月10日上课内容:交通安全上课笔记:老师讲解了交通安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己的安全。
11. 课程名称:数学上课日期:2021年9月11日上课内容:认识加法上课笔记:老师教我们认识了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我们要多做加法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表汇编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
数学听课记录
教者
班别
一(2)
记录者
题目
认识图形
时间
第12周
第1节课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师:你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有同学知道叫正方体。)
生1:为什么球爱滚?
《 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表

《 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题
执教者
课堂教学过程
点评
导入新课:
教师以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作为引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学生对球体与平面圆的区别,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表现出对立体图形的好奇和兴趣。
新课讲解:
球体讲解
教师拿起球体模型,通过旋转展示球体的全貌,并详细解释了球体的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的,没有平面,表面上的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学生被邀请用手触摸球体,感受其圆润和光滑,增强了对球体特征的直观认识。
正方体讲解
在正方体部分,教师突出了正方体六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并引导学生想象从一个顶点出发沿三条棱走会回到起点的特性。这种互动讲解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正方体空间结构的清晰认知。
操练巩固:
教师分发立体图形模型的复制品给学生,让他们亲手操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手中模型的特点。学生积极参与,用丰富的语言准确描述了各自手中的立体图形,表现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能力。
实际应用:
通过“寻找立体图形”的游戏,学生被鼓励在教室中找出与所学立体图形相对应的物品。学生成功指出了书架、水杯、地球仪等物品与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展示了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总结回顾:
教师总结了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强调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立体图形在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动画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实例,体现了对立体图形价值的全面认识。
长方体讲解
教师展示了长方体模型,并指出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个长方形,且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三维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数学听课记录
教者班别一(2)记录者
题目认识图形时间第12周第 1 节课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
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小组探讨。
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景导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二、分类感悟
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
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
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
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
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赶快行动吧!
学生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