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押题)物理 专题八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2019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压轴题汇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751d333c1ec5da50e270e1.png)
2019年高考物理压轴题集锦含答案解析1.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 R ,自转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恒量为 G ,如果规定物体在离地球无穷远处势能为 0,则质量为 m 的物体离地心距离为 r 时,具有的万有引力势能可表示为 E p = -GrMm.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它是在地球大气层上空地球飞行的一个巨大的人造天体,可供宇航员在其上居住和进行科学实验.设空间站离地面高度为 h ,如果在该空间站上直接发射一颗质量为 m 的小卫星,使其能到达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并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则该卫星在离开空间站时必须具有多大的动能? 解析:由G 2rMm =r mv 2得,卫星在空间站上的动能为 E k =21 mv 2 =G)(2h R Mm+。
卫星在空间站上的引力势能在 E p = -G hR Mm+ 机械能为 E 1 = E k + E p =-G)(2h R Mm+同步卫星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有 G2rMm=m ω2r 故其轨道半径 r =32ωMG由③式得,同步卫星的机械能E 2 = -G r Mm 2=-G2Mm32GMω=-21m (3ωGM )2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离开航天飞机的卫星的机械能应为 E 2,设离开航天飞机时卫星的动能为 E k x ,则E k x = E 2 - E p -2132ωGM +GhR Mm+ 2. 如图甲所示,一粗糙斜面的倾角为37°,一物块m=5kg 在斜面上,用F=50N 的力沿斜面向上作用于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g 取10N/kg ,sin37°=0.6,cos37°=0.8,求:(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将F 改为水平向右推力F ',如图乙,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F '才能使物体沿斜面上升。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1)物体受力情况如图,取平行于斜面为x 轴方向,垂直斜面为y 轴方向,由物体匀速运动知物体受力平衡0sin =--=f G F F x θ 0cos =-=θG N F y解得 f=20N N=40N因为N F N =,由N F f μ=得5.021===N f μ (2)物体受力情况如图,取平行于斜面为x 轴方向,垂直斜面为y 轴方向。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e06badee06eff9aef807c5.png)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天宫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0日3位航天员为全国中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物理课.已知“天宫一号”飞行器运行周期T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天宫一号”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地球的密度; (2)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 (3)“天宫一号”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 【答案】(1)34gGRρπ=(2)v =h R = 【解析】(1)在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2MmGmg R =, 地球密度:343M M R Vρπ==解得:34gGRρπ=(2)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运行的速度,2v mg m R=v =(3)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r R h =+, 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2224MmGm R h TR h π=++,解得:h R =2.半径R =4500km 的某星球上有一倾角为30o 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1kg 的小物块在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始终与斜面平行.如果物块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3μ=,力F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沿斜面向上方向为正),2s 末物块速度恰好又为0,引力常量11226.6710/kg G N m -=⨯⋅.试求:(1)该星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2)要从该星球上平抛出一个物体,使该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至少需要多大速度?(计算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答案】(1)242.410M kg =⨯ (2)6.0km/s【解析】 【详解】(1)假设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物块在力F 1=20N 作用过程中,有:F 1-mg sin θ-μmg cos θ=ma 1小物块在力F 2=-4N 作用过程中,有:F 2+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且有1s 末速度v=a 1t 1=a 2t 2 联立解得:g=8m/s 2. 由G2MmR=mg 解得M=gR 2/G .代入数据得M=2.4×1024kg(2)要使抛出的物体不再落回到星球,物体的最小速度v 1要满足mg=m 21v R解得v 1=gR =6.0×103ms=6.0km/s即要从该星球上平抛出一个物体,使该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至少需要6.0km/s 的速度. 【点睛】本题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重力加速度是联系这两个问题的桥梁;第二题,由重力或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3.某课外小组经长期观测,发现靠近某行星周围有众多卫星,且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行星周围,假设所有卫星绕该行星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天文观测,测得离行星最近的一颗卫星的运动半径为R 1,周期为T 1,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
【新课标Ⅲ卷】2019届高考物理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新课标Ⅲ卷】2019届高考物理押题预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c0da9c89eb172dec63b740.png)
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物理(考试时间:55分钟试卷满分:11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41412781He+N O+H n →中,n 的数值为A.18B.17C.16D.815.2018年12月12日由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引力范围时,通过变轨先进入绕月圆轨道,再经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其中A、B 两点分别为近月点和远月点,如图所示。
已知月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绕月圆轨道半径为r ,忽略地球引力的影响,则嫦娥四号探测器从B 点飞A 点所用的时间为16.两只相同的电阻,分别通以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和方波形的交流电,两种交流电的最大值相等,且周期相等(如图所示)。
在正弦波形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 1,其与方波形交流电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Q 2之比Q 1:Q 2等于A.1:2B.2:1C.1:1D.4:317.小明同学在练习投篮时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放置的篮板上,篮球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篮球从抛出到撞击篮板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在空中的时间可能相等B.两次抛出的水平初速度可能相等C.两次抛出的初速度竖直分量可能相等D.两次抛出的初动能可能相等18.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含解析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83708659eef8c75ebfb37e.png)
(物理)高考必刷题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一宇航员在某未知星球的表面上做平抛运动实验:在离地面h 高处让小球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他测出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 和落地时间t ,又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己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 o (2)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3)该星球的质量M(4)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最后结果必须用题中己知物理量表示)【答案】(1) v 0=x/t (2) g=2h/t 2 (3) 2hR 2/(Gt 2) (4) t【解析】(1)小球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x=vt , 解得从抛出到落地时间为:v 0=x/t(2)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有:h=12gt 2, 解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2h/t 2;(3)设地球的质量为M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 , 由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得:mg=2MmGR 所以该星球的质量为:M=2gR G= 2hR 2/(Gt 2); (4)设有一颗质量为m 的近地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2Mm v G m R R=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2MmGR,解得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如图轨道Ⅲ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可以筒化为以下模型: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圆轨道Ⅰ(离地高度可忽略不计),经过轨道上P 点时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该椭圆轨道Ⅱ的近地点为圆轨道Ⅰ上的P 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Ⅲ上的Q 点.到达远地点Q 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飞船质量为m ,同步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当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为r 时,地球与卫星组成的系统的引力势能为p GMmE r=-(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忽略地球自转和喷气后飞船质量的変化,问:(1)在近地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的动能是多少?(2)若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已知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中,经过P 点时的速率为1v ,则经过Q 点时的速率2v 多大? (3)若在近地圆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可以到达离地心无穷远处),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3v (相对于地心)至少是多少?(探测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 【答案】(1)2GMm R (22122GM GM v R h R +-+32GMR【解析】 【分析】(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公式进行求解; (2)根据能量守恒进行求解即可;(3)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详解】(1)在近地轨道(离地高度忽略不计)Ⅰ上运行时,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即:22mM v G m R R=则飞船的动能为2122k GMmE mv R==; (2)飞船在转移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由能量守恒可知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势能的増加量:221211()22GMm GMmmv mv R h R-=--+ 若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经过P 点时速率为1v ,则经过Q 点时速率为:22122GM GMv v R h R=+-+ (3)若近地圆轨道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离地心的距离无穷远),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即:2312Mm Gmv R =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相对于地心)至少是:32GMvR.【点睛】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同时注意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3.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科学家乘坐“嫦娥N号”飞上月球(可认为是均匀球体),为了研究月球,科学家在月球的“赤道”上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经过时间t1,物体回到抛出点;在月球的“两极”处仍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物体,经过时间t2,物体回到抛出点。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 :14种热考题型 专题08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题型抢分卷(含答案).doc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 :14种热考题型 专题08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题型抢分卷(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3b1cca00c22590103029d11.png)
专题08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一、考法分析和解题技法考例1 (2018全国III卷,T15)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 : 1B. 4 : 1C. 8 : 1D. 16 : 1【答案】C【考法】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计算或开普勒第三定律。
考例2 (2018全国II 卷,T16) 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N m /kg -⨯⋅。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10kg/m ⨯B. 123510kg/m ⨯C. 153510kg/m ⨯D. 183510kg/m ⨯【答案】C【解析】设脉冲星值量为M ,密度为ρ,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222Mm G m r T r π⎛⎫≥ ⎪⎝⎭,34π/3M M V r ρ==,代入可得:153510kg/m ρ≈⨯,故C 正确。
【考法】天体运行规律及应用:求天体密度。
考例3 (2017课标卷Ⅲ,T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 .周期变大B .速率变大C .动能变大D .向心加速度变大【答案】C【考法】卫星、航天器的变轨问题。
三、试题预测预测1 如图所示,有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大球体.从中挖去一个半径为R 2的小球体,并在空腔中心放置一质量为m 的质点,则大球体的剩余部分对该质点的万有引力大小为(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A .G Mm R 2B .0 C.4G Mm R 2 D .G Mm 2R 2 【答案】D 【解析】若将挖去的小球体用原材料补回,可知剩余部分对m 的吸引力等于完整大球体对m 的吸引力与挖去小球体对m 的吸引力之差,挖去的小球体球心与m 重合,对m 的万有引力为零,则剩余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等于完整大球体对m 的万有引力;以大球体球心为中心分离出半径为R 2的球,易知其质量为18M ,则剩余均匀球壳对m 的万有引力为零,故剩余部分对m 的万有引力等于分离出的球对其的万有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2281⎪⎭⎫ ⎝⎛R Mm G =G Mm 2R 2,故D 正确.运用“填补法”解题的关键是紧扣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先填补后运算,运用“填补法”解题主要体现了等效思想.【考法】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计算。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押题试卷(八)物理参考答案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押题试卷(八)物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4b2dc704a1b0717fd5dde4.png)
北京专家2019届高考模拟押题试卷(八)物理参考答案14.BA .光电管的极限频率由光电管本身决定,与入射光的颜色无关,故A 项错误;B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hv =W +E k 知,由图二可得甲乙两束光遏止电压相等,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等,即两束光的频率相等,故B 项正确。
C .光电子从光电管的右端逸出,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a 为b 到,故C 项错误。
D .由图二可得丙光遏止电压较大,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根据光电效应方程hv =W +E k 知,丙光的频率较大,如果乙光是黄光,则丙光可能是紫光,故D 项错误。
15.AA .同步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00公里,是个定值,而三颗卫星的高度约10万公里,根据GMm r 2=m 4π2r T 2,得:A 正确,向心力与星球的质量有关,所以B 错误;C .第一宇宙速度是绕地球运动的最大速度,则三颗卫星线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C 错误;D .若知道万有引力常量G 及卫星绕地球运转周期T 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但不知道地球半径,所以不能求出地球的密度,故D 错误。
16.B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故竖直方向上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水平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故选项B 正确,所以支持力垂直于斜面,且M 在水平方向上有位移,做了功,选项A 错误;M 动量的变化量等于M 合外力的冲量,m 对M 的冲量的水平分量等于M 动量的变化量,故选项D 均错误。
当m 加速下滑时,系统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地面的支持力F N <(M +m )g ,所以C 错。
17.CA 项,由于(U m2)2R ·因此原线圈输入电压有效值为1002V ,副线圈输出电压有效值为102V ,电压表V ,故A 项错误。
B 项,R 0处出现火警时,R 0电阻减小,副线圈回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流表A 的示数增大,故B 项错误。
C 项,R 0处出现火警时,R 0电阻减小,副线圈回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而副线圈输出电压不变,故总功率增大,故C 项正确。
2019高考物理专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测试题(答案及详解)
![2019高考物理专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测试题(答案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feb65ea4028915f804dc2ff.png)
2019高考物理专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2012年10月25日,我国将第十六颗北斗卫星“北斗-”送入太空,并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东经110.5°。
由此,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将首先具备为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其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
关于这颗“北斗-G6”卫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这颗卫星轨道平面与东经110.5°的经线平面重合B.通过地面控制可以将这颗卫星定点于杭州正上方C.这颗卫星的线速度大小比离地350公里高的天宫一号空间站线速度要大D.这颗卫星的周期一定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度世界8项科学之最,在XTEJ1650-500双星系统中发现的最小黑洞位列其中,若某黑洞的半径R约45km,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其中为光速,为引力常量),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A.1010m/s2B.1012m/s2C.1011m/s2D.1013m/s23.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某一时刻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行速度大小v a<v b<v cB.运行周期T a>T b>T cC.向心加速度犬小a a>a b>a cD.所受向心力大小F a>F b>F c4.专家称嫦娥四号探月卫星为“四号星”,计划在2017年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科学探测月球地貌,资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
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的平均密度为.月球可视为球体,“四号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仅根据以上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月球质量B.万有引力常量C.“四号星”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D.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5.设想在地球赤道平面内有一垂直于地面延伸到太空的轻质电梯,电梯顶端可超过地球的同步卫星高度R (从地心算起)延伸到太空深处,这种所谓的太空电梯可用于低成本地发射绕地人造卫星。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Word版含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1b7fd9aeaad1f346933ffa.png)
专题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在星球M 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 轻放在弹簧上端,P 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 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 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 –x 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星球M 的半径是星球N 的3倍,则A .M 与N 的密度相等B .Q 的质量是P 的3倍C .Q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 的4倍D .Q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 的4倍【答案】AC【解析】A 、由a –x 图象可知,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变形式为:k a g x m =-,该图象的斜率为k m-,纵轴截距为重力加速度g 。
根据图象的纵轴截距可知,两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又因为在某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即:,即该星球的质量2gR M G=。
又因为:343R M πρ=,联立得34g RG ρπ=。
故两星球的密度之比为:,故A 正确;B 、当物体在弹簧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0的一瞬间,其所受弹力和重力二力平衡,mg kx =,即:kx m g=;结合a –x 图象可知,当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压缩量之比为:,故物体P 和物体Q 的质量之比为:,故B 错误;C 、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a =0)时,它们的动能最大;根据22v a x =,结合a –x 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物体P 的最大速度满足,物体Q 的最大速度满足:2002Q v a x =,则两物体的最大动能之比:,C 正确;D 、物体P 和物体Q 分别在弹簧上做简谐运动,由平衡位置(a =0)可知,物体P 和Q 振动的振幅A 分别为0x 和02x ,即物体P 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20x ,物体Q 所在弹簧最大压缩量为40x ,则Q 下落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时P 物体最大压缩量的2倍,D 错误;故本题选AC 。
华中师大附中2019届新高考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八)物理试卷
![华中师大附中2019届新高考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八)物理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393642c02020740be1e9bdb.png)
华中师大附中2019届新高考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八)物理试卷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00,一个小轻环C(质量忽略不计)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 B 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 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 的两侧。
已知小环甲和小环乙的质量分别为m m m m 2==乙甲、,不计一切摩擦。
现在调节A 、 B 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则图中β角等于A .450B .530C .600D .75016.如图所示,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粗绳长为2a ,质量为2m ,两端悬于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a的两点而悬垂静止,其重心与天花板距离为b.现施加一外力F 作用在绳的最低点C 并将绳缓慢地拉直至D 点,则 A .绳的重心降低,重力势能减少了⎪⎪⎭⎫ ⎝⎛-a b m g 432 B .绳的重心升高,重力势能增加了⎪⎪⎭⎫ ⎝⎛-a b m g 632 C .绳的重心升高,重力势能增加了⎪⎪⎭⎫ ⎝⎛-a b m g 432 D .绳的重心降低,重力势能减少了⎪⎪⎭⎫ ⎝⎛-a b m g 632A . B.18.如图所示, 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 和一个电阻箱R 改装成电流表和电压表,甲、乙两个电路是改装后的电路。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1b6edf7e45c3b3566ec8b93.png)
(物理)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2018年是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高速发展年,是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 ”.例如,我国将进行北斗组网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全年发射 18 颗北斗三号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图为其中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飞行的示意图.已知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地球质量为 M、半径为 R,引力常量为 G.(1)求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ω;(2)求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1;(3)北斗系统中的倾斜同步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夹角,它的周期也是T,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请比较h1和 h2的大小,并说出你的理由.【答案】( 1)=2π3GMT 212;( 2)h1=4 2R( 3) h = h T【解析】【分析】(1)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可以求出静止轨道的角速度;(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静止轨道到地面的高度;(3)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出倾斜轨道到地面的高度;【详解】(1)根据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可知: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 2πTMm2π2(2)静止轨道卫星做圆周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有:G2= m( R h1 )( )(R h1 )T 解得:h =3GMT 2R124π( 3)如图所示,同步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共面,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夹角,但是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轨道的圆心均为地心.由于它的周期也是 T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GMm2( R h 2 )=m(Rh 2 )( 2 T) 2解得: h 2 = 3 GMT 2R42因此 h 1= h 2.1) =2π GMT 2R (3) h 1= h 2故本题答案是:(;( 2) h 1 =3T4 2【点睛】对于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说,都借助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求出要求的物理量.2.a 、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a 为近地卫星, 度为 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b 卫星离地面高( 1) a 、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 2) a 、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 --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答案】 (1) 2R R ( 2)速度之比为8 Rg, 162 ;gg7 【解析】【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 ;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 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F 引 F 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 GMm mgR2a 卫星GMmm 4 2 RR 2T a 2解得 T a2RgGMm4 2b卫星(4 R)2mT b 2·4R解得 T b 16Rg(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F 引F向,a 卫星GMmmv a 2 R 2RGM解得v aRb 卫星 b 卫星 GMm mv 2(4 R)24R解得 v bGM4RV a 所以2V b2 2( 3)最远的条件 T a T b解得 t8R 7g3.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的重力,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 M ,自转周期为 T ,引力常量为 G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 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 0.① 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称量,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F 1,求比值 的表达式,并就h=1.0%R 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 若在赤道表面称量,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F 2 ,求比值的表达式.(2)设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为r 、太阳半径为 R s 和地球的半径 R 三者均减小为现在的 1 .0%,而太阳和地球的密度均匀且不变.仅考虑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现实地球的 1 年为标准,计算 “设想地球 ”的 1 年将变为多长?23【答案】( 1) ① 0.98 ,②F 21 4 R 2F 0GMT( 2) “设想地球 ”的 1 年与现实地球的 1 年时间相同【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出比值的表达式,并求出具体的数值.在赤道,由于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等于重力,另一个分力提供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根据该规律求出比值的表达式(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周期与轨道半径以及太阳半径的关系,从而进行判断.解:( 1)在地球北极点不考虑地球自转,则秤所称得的重力则为其万有引力,于是①②由公式①②可以得出:=0.98.③由① 和③ 可得:(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又因为,解得从上式可知,当太阳半径减小为现在的 1.0%时,地球公转周期不变.答:(1)=0.98.比值(2)地球公转周期不变.仍然为 1 年.【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在地球的两极,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在赤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等于重力,另一个分力提供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4.假设在半径为R 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这颗卫星在距该天体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为 T,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G,求 :(1)该天体的质量是多少 ?(2)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 ?(3)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答案】 (1)4 2 (R h)3;3 (R h) 34 2 (R h)3;(4) 4 2 (R h)3 GT 2(2)2R 3; (3)RT2GT R 2T2【解析】【分析】( 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 2)根据密度的定义求解天体密度;( 3)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列式求解;(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详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m22=m(R+h)Gh) 2 ( RT解得 : M=4 2 (R h)3①GT 2(2)天体的密度 :M 42(R h)3 3 ( R h) 3GT 2ρ= =4=GT 2 R 3 .V33R(3)在天体表面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故 :mg=GMm ②R2联立①②解得 : g=42(R h)3 ③R 2T 2(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mg=m④联立③④解得 : v= gR = 4 2( R h)3.RT 2【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卫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地面附近重力又等于万有引力,基础问题.5. 某课外小组经长期观测,发现靠近某行星周围有众多卫星,且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行星周围,假设所有卫星绕该行星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天文观测,测得离行星最近的v 2R一颗卫星的运动半径为R 1,周期为 T 1,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G 。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2019届高考物理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65f1a0326c175f0e7cd1379a.png)
培优点八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万有引力与航天”几乎每年必考,以选择题为主。
近几年的出题主要集中在天体质量、密度的计算,卫星运动的各物理量间的比较,以及卫星的发射与变轨问题。
2. 几点注意:(1)考虑星球自转时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万有引力的分力,忽略自转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2)由v =GMr得出的速度是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而发射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要符合三个宇宙速度;(3)卫星在运行中的变轨有两种情况: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
典例1. (2018∙全国I 卷∙20)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 =12 Hz (周期T =1/12 s ),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212112(2π)m m Gm r f r =,212222(2π)m m G m r f r=,r 1+ r 2= r = 40 km ,联立解得:(m 1+m 2)=(2πf )2Gr 3, B 正确、A 错误;由v 1=ωr 1=2πfr 1,v 2=ωr 2=2πf r 2,联立解得:v 1+v 2=2πf r ,C 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D 错误。
【答案】BC典例2. (2018∙全国II 卷∙16) 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N m /kg -⨯⋅。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10kg/m ⨯B. 123510kg/m ⨯C. 153510kg/m ⨯D. 183510kg/m ⨯一、考点分析二、考题再现【解析】设脉冲星值量为M ,密度为ρ,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222Mm G m r T r π⎛⎫≥ ⎪⎝⎭,34π/3M M V r ρ==,代入可得:153510kg/m ρ≈⨯,故C 正确。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8eb3f1af1ffc4fff47ac54.png)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2,16(2)速度之比为2【解析】【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MmGmg R = a 卫星2224aGMm m R R T π=解得2a T =b 卫星2224·4(4)bGMm m R R T π=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a 卫星22a mv GMm R R=解得a v =b 卫星b 卫星22(4)4Mm v G m R R=解得v b =所以 2abV V =(3)最远的条件22a bT Tπππ-=解得87Rtgπ=2.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影响,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角速度相同的圆周运动(图示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的质量为2m,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求:(1)A星体所受合力的大小F A;(2)B星体所受合力的大小F B;(3)C星体的轨道半径R C;(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答案】(1)2223Gma(227Gm(37(4)3πaTGm=【解析】【分析】【详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A星体所受B、C星体引力大小为24222A BR CAm m mF G G Fr a===,则合力大小为223AmF Ga=(2)同上,B星体所受A、C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2222222A BABC BCBm m mF G Gr am m mF G Gr a====则合力大小为22cos 602Bx AB CB m F F F G a =︒+=22sin 603By AB m F F G a=︒=.可得22227B BxBym F F F G a=+=(3)通过分析可知,圆心O 在中垂线AD 的中点,22317424C R a a a ⎛⎫⎛⎫=+= ⎪ ⎪ ⎪⎝⎭⎝⎭ (4)三星体运动周期相同,对C 星体,由22227C B C m F F G m R a T π⎛⎫=== ⎪⎝⎭可得22a T Gmπ=3.牛顿说:“我们必须普遍地承认,一切物体,不论是什么,都被赋予了相互引力的原理”.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引力,都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122=m m F Gr 万计算,而且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势能,若规定物体处于无穷远处时的势能为零,则二者之间引力势能的大小为12=-p m m E Gr,其中m 1、m 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 r 为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指的是两个球心之间的距离),G 为引力常量.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 (1)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2)为了描述电场的强弱,引入了电场强度的概念,请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请在引力场中建立“引力场强度”的概念,并计算该星球表面处的引力场强度是多大?(3)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是多少?(4)如图所示是一个均匀带电实心球的剖面图,其总电荷量为+Q (该带电实心球可看作电荷集中在球心处的点电荷),半径为R ,P 为球外一点,与球心间的距离为r ,静电力常量为k .现将一个点电荷-q (该点电荷对实心球周围电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从球面附近移动到p 点,请参考引力势能的概念,求电场力所做的功.【答案】(1)1v =2)2=M E G R '引;(3)2v =4)11()W kQq r R=-【解析】 【分析】 【详解】(1)设靠近该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速度大小为1v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12v mMG m R R=解得:1v =; (2)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 E q=设质量为m 的质点距离星球中心的距离为r ,质点受到该星球的万有引力2=MmF Gr 引 质点所在处的引力场强度=F E m引引 得2=M E Gr引 该星球表面处的引力场强度'2=ME GR 引 (3)设该星球表面一物体以初速度2v 向外抛出,恰好能飞到无穷远,根据能量守恒定律22102mM mv G R-=解得:2v =; (4)点电荷-q 在带电实心球表面处的电势能1P qQE k R=- 点电荷-q 在P 点的电势能2P qQE kr=- 点电荷-q 从球面附近移动到P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21()P P W E E =-- 解得:11()W kQq r R=-.4.2019年3月3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宣布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即将收官,我国对月球的探索将进人新的征程。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60e0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真题汇编(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假设在半径为R 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这颗卫星在距该天体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天体的质量是多少? (2)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3)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答案】(1)2324()R h GT π+; (2)3233()R h GT R π+;(3)23224()R h R T π+;【解析】 【分析】(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2)根据密度的定义求解天体密度;(3)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列式求解;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 【详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 2()Mm R h +=m 22T π⎛⎫ ⎪⎝⎭(R+h) 解得:M=2324()R h GTπ+ ① (2)天体的密度:ρ=M V =23234()43R h GT R ππ+=3233()R h GT R π+. (3)在天体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 mg=G2MmR ② 联立①②解得:g=23224()R h R Tπ+ ③ (4)该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 2v R④联立③④解得:【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卫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地面附近重力又等于万有引力,基础问题.2.某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轨道半径为r ,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在某时刻航天飞机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的时间.【答案】t =或者t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角速度的表达式,卫星再次经过某建筑物的上空,比地球多转动一圈.解:用ω表示航天飞机的角速度,用m 、M 分别表示航天飞机及地球的质量,则有22MmGmr rω= 航天飞机在地面上,有2mMG Rmg =联立解得ω=若ω>ω0,即飞机高度低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t -ω0t =2π所以t =若ω<ω0,即飞机高度高于同步卫星高度,用t 表示所需时间,则ω0t -ωt =2π所以t =. 点晴:本题关键:(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解出角速度;(2)根据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到重力加速度表达式;(3)根据多转动一圈后再次到达某建筑物上空列式.3.在地球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质量为m 的物体P 置于弹簧上端,用力压到弹簧形变量为3x 0处后由静止释放,从释放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x 0,上升过程中物体P 的加速度a 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期末冲刺万有引力定律培优训练解析版)高一物理期末冲刺必刷专题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期末冲刺万有引力定律培优训练解析版)高一物理期末冲刺必刷专题训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6662e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4.png)
C.根据
由于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轨道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可知同步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C错误;
D.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大于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
可得
可知它的向心加速度大于月球的向心加速度,D错误。
同步轨道速度小于近地轨道速度 ,所以卫星在转移轨道经过 点速度肯定小于 ,故A错误;
BC.根据
卫星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所以卫星两次经过 点时加速度相等,在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卫星的加速度比为 ,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
卫星在转移轨道周期应为
故D错误。
故选B。
4.(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四))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球状星团NGC6712中的首颗脉冲星,并命名为J1853-0842A,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上,该脉冲星自转周期为 毫秒。假设该星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引力常量为 。已知在宇宙中某星体自转速度过快的时候,该星体表面物质会因为缺少引力束缚而解体,则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卫星在转移轨道经过 点的速率可能等于
B.卫星在转移轨道上经过 点时加速度等于在同步轨道上运动时经过 点的加速度
C.卫星在近地轨道与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D.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动时的周期等于
【答案】B
【详解】A.卫星在转移轨道 点加速才能进入同步轨道,则在转移轨道上的B点的速度小于在同步轨道速度,根据
A.它的工作轨道只能在赤道上空的固定高度
2019届高考物理金榜押题卷1【word版】.doc
![2019届高考物理金榜押题卷1【word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29bab384254b35eefd348f.png)
2019届高考物理金榜押题卷(1)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物理习题册内,A4纸上方书页总质量为0.3kg ,A4纸下方书页总质量为0.5kg , A4纸与书页之间、书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取210/g m s )( )A . 4NB . 5.6NC . 2.4ND . 3.2N15、如图所示,某人在水平地面上的C 点射击竖直墙靶,墙靶上标一根水平线MN 。
射击者两次以初速度v 0射出子弹,恰好水平击中关于z 轴对称的A 、B 两点。
忽略空气阻力,则两次子弹( )A.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同B.击中A 、B 点时速度相同C.射击时的瞄准点分别是A 、BD.射出枪筒时,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相同16、如图所示,高为h 的光滑绝缘曲面处于匀强电场中,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竖直平面,一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从曲面底端的A 点开始沿曲面表面上滑,到达曲面顶端B 点的速度大小仍为v 0,则( )A.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为12 mghB.A、B两点的电势差为mgh qC.小球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D.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为mg q17、如图所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改变,A为交流电流表.在变压器原线圈a、b两端加上不变的正弦交变电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只将S1从1拨向2时, 电流表示数变小B.只将S2从3拨向4时, 电流表示数变大C.只将R的滑片上移, R1的电功率变大D.只将R的滑片上移, R2的电功率减小18、北斗二代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35颗卫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导航系统,比GPS还多5颗。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5df90b14b73f242326c5f39.png)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 表示地球的半径,g 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0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N 表示人对秤的压力,则关于g 0、N 下面正确的是A .0N g m =B .202R g g r= C .R N mg g= D .N =0 2.2016年1月5日上午,国防科工局正式发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此次成功命名,是以中国元素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达到22个。
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与月心的距离为r 时,重力势能可表示为p GMm E r=-,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月球质量。
若“嫦娥三号”在原来半径为R 1的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其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 2,已知:月球半径为R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A .202111()mg R R R -B .22111()mgR R R - C .22111()2mgR R R - D .202111()2mg R R R - 3.2016年9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其轨道进行控制、调整到距离地面高h =393 km 处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对接,景海鹏和陈冬雨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当天宫二号在预定轨道正常运行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宇航员在天宫二号内可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B .天宫二号运动周期大于24 hCD .天宫二号如果要变轨到高轨道则需要加速4.如图所示,A 、B 两卫星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相同,此时两卫星距离最近,其中A 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
2019届高考物理 专题八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
![2019届高考物理 专题八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精准培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ff5f97224a7302768e9939d2.png)
培优点八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万有引力与航天”几乎每年必考,以选择题为主。
近几年的出题主要集中在天体质量、密度的计算,卫星运动的各物理量间的比较,以及卫星的发射与变轨问题。
2. 几点注意:(1)考虑星球自转时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万有引力的分力,忽略自转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2)由v =GMr得出的速度是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而发射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要符合三个宇宙速度;(3)卫星在运行中的变轨有两种情况: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
典例1. (2018∙全国I 卷∙20)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 =12 Hz (周期T =1/12 s ),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212112(2π)m m Gm r f r =,212222(2π)m m G m r f r =,r 1+ r 2= r = 40 km ,联立解得:(m 1+m 2)=(2πf )2Gr 3, B 正确、A 错误;由v 1=ωr 1=2πfr 1,v 2=ωr 2=2πf r 2,联立解得:v 1+v 2=2πf r ,C 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D 错误。
【答案】BC典例2. (2018∙全国II 卷∙16) 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N m /kg -⨯⋅。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10kg/m ⨯B. 123510kg/m ⨯C. 153510kg/m ⨯D. 183510kg/m ⨯一、考点分析二、考题再现【解析】设脉冲星值量为M ,密度为ρ,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222Mm G m r T r π⎛⎫≥ ⎪⎝⎭,34π/3M M V r ρ==,代入可得:153510kg/m ρ≈⨯,故C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优点八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万有引力与航天”几乎每年必考,以选择题为主。
近几年的出题主要集中在天体质量、密度的计算,卫星运动的各物理量间的比较,以及卫星的发射与变轨问题。
2. 几点注意:(1)考虑星球自转时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万有引力的分力,忽略自转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2)由v =GMr得出的速度是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而发射航天器的发射速度要符合三个宇宙速度;(3)卫星在运行中的变轨有两种情况: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
典例1. (2018∙全国I 卷∙20)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 =12 Hz (周期T =1/12 s ),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212112(2π)m m Gm r f r =,212222(2π)m m G m r f r=,r 1+ r 2= r = 40 km ,联立解得:(m 1+m 2)=(2πf )2Gr 3, B 正确、A 错误;由v 1=ωr 1=2πfr 1,v 2=ωr 2=2πf r 2,联立解得:v 1+v 2=2πf r ,C 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D 错误。
【答案】BC典例2. (2018∙全国II 卷∙16) 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N m /kg -⨯⋅。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10kg/m ⨯B. 123510kg/m ⨯C. 153510kg/m ⨯D. 183510kg/m ⨯一、考点分析二、考题再现【解析】设脉冲星值量为M ,密度为ρ,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222Mm G m r T r π⎛⎫≥ ⎪⎝⎭,34π/3M M V r ρ==,代入可得:153510kg/m ρ≈⨯,故C 正确。
【答案】C典例3.(2018∙全国III 卷∙15) 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 : 1B. 4 : 1C. 8 : 1D. 16 : 1【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 ,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P =16R ,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Q = 4R ,根据开普勒定律,232364P PQ QT R T R ==,所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T P ∶T Q = 8∶1,选项C 正确。
【答案】C1.如图,地球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和形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1、r 2之比为1 : 4,不计地球和行星之间的相互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8年 B .地球和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 : 2 C .由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至少再经过87年,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连线之间D .经过相同时间,地球、行星半径扫过的面积之比为1 : 2 【答案】B【解析】地球和行星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1 = 8年,根据32113222r T r T =解得T 2 = 8年,A 正确;根据22Mm v G m r r=可知1221v v =,B 错误;根据122π2π2πT T t -=可得87t =年,C 正确;天体半径扫过的面积为2π2πS r θ=⋅,而2πt T θ=,联立解得2πtr S T =,三、对点速练故经过相同时间,地球和行星半径扫过的面积之比为1212S S =,D 正确。
2.(多选)2017年8月我国FAST 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两颗太空脉冲星。
其中一颗星的自转周期为T (实际测量为1.83 s ,距离地球1.6万光年),假设该星球恰好能维持自转不瓦解;地球可视为球体,其自转周期为T 0;同一物体在地球赤道上用弹簧秤测得重力为两极处的0.9倍,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该脉冲星的平均密度ρ及其与地球的平均密度ρ0之比正确的是( )A .23πGT ρ= B .3πGT ρ= C .202010T T ρρ= D .202010T T ρρ=【答案】AC【解析】星球恰好能维持自转不瓦解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222πMm G m R T R ⎛⎫= ⎪⎝⎭,又34π3M R ρ=⋅,联立解得3πGTρ=,A 正确;设地球质量为M 0,半径为R 0,由于两极处物体的重力P 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02M mP GR =,在赤道上,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200202π0.9M m G P m R T R ⎛⎫-= ⎪⎝⎭,联立解得2202040πR M GT =,地球平均密度002030πM V GT ρ==,C 对。
3.(多选)一探测器探测某星球表面时做了两次测量.探测器先在近星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测出运行周期为T ;着陆后,探测器将一小球以不同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测出了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与抛出速度v 的二次方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 、b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以上信息可求得( ) A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baB .该星球的半径为bT 28a π2C .该星球的密度为3πGT2D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4aT πb【答案】BC4.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
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假设量子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如图所示。
已知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m 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图中P 点是地球赤道上一点,由此可知( )A .同步卫星与量子卫星的运行周期之比为n 3m3B .同步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1nC .量子卫星与同步卫星的速度之比为nmD .量子卫星与P 点的速度之比为n 3m【答案】D【解析】根据G Mm r 2=m 4π2T2r ,得T =4π2r3GM ,由题意知r 量=mR ,r 同=nR ,所以T 同T 量=r 3同r 3量=n 3m 3,故A 错误;P 为地球赤道上一点,P 点角速度等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根据v =ωr ,所以有v 同v P =r 同r P =nR R =n 1,故B 错误;根据G Mm r 2=m v 2r ,得v =GM r ,所以v 量v 同=r 同r 量=nR mR=n m ,故C 错误;v 同=nv P ,v 量v 同=v 量nv P=n m ,得v 量v P=n 3m,故D 正确。
5. 某试验卫星在地球赤道平面内一圆形轨道上运行,每5天对某城市访问一次,下列关于该卫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角速度可能大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 线速度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高度一定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D. 向心加速度可能大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A【解析】设卫星的周期为T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0,则有0002π2π552πT T T T ⨯=⨯+,或者0002π2π52π5T T T T ⨯+=⨯,可解得卫星的周期056T T =或者054T T =,即卫星的角速度可能大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也可能小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A 正确;由卫星的线速度v =所有卫星的速度小于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 错误;卫星的高度越高则周期越大,由A 选项解析可知,卫星的周期可能大于也能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所以卫星的高度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C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Mm Gma r =,向心加速度2GMa r=,卫星的高度高于地面,所以其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D 错误。
6.(多选) 2015年12月10日,我国成功将中星1C 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如图所示是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卫星远地点P 距地心O 的距离为3R 。
则( )A .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大于3gR 3B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速度最小C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9D .卫星经过远地点时加速,卫星将不能再次经过远地点 【答案】BC【解析】对地球表面的物体有GMm 0R2=m 0g ,得GM =gR 2,若卫星沿半径为3R 的圆周轨道运行时有GMmR 2=m v 23R,运行速度为v =GM 3R =3gR 3,从椭圆轨道的远地点进入圆轨道需加速,因此,卫星在远地点的速度小于3gR3,A 错误;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速度减小,所以卫星经过远地点时速度最小,B 正确;卫星经过远地点时的加速度a =GM R2=g9,C 正确;卫星经过远地点时加速,可能变轨到轨道半径为3R 的圆轨道上,所以卫星还可能再次经过远地点,D 错误。
7.“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其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围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将会变小B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围绕地球的运动动能将会变小C .“天宫一号”的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答案】A【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4π2r T2,解得:T =4π2r3GM,由于摩擦阻力作用,卫星轨道高度将降低,则周期减小,A 项正确;根据GMm r 2=m v 2r,解得:v =GMr,轨道高度降低,卫星的线速度增大,故动能将增大,B 项错误;根据GMm r 2=ma ,得a =GMr2,“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则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C 项错误;完全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体的压力为0,而地球对他的万有引力提供他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D 项错误。
8.2016年2月11日,科学家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由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是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