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曹刿论战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7622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f.png)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从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信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_PPT完美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8030ee0029bd64783e2c9b.png)
字词检查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字词检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字词检查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
6.战于长勺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指曹刿
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
大败
驱车追赶
车轮碾出的痕迹
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guì ) 2.又何间(jiàn )焉
3.肉食者鄙( bǐ ) 4.弗(f ú )敢加也 5.小惠未遍(biàn)
6.小信未孚( fú ) 7.公与之乘(chéng)
8.战于长勺( sháo) 9.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 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fú )战 14.牺牲玉帛 (bó)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 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 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 长勺之战。
背景链接
鲁国
齐国(齐襄公)
纠
逃
小白 (齐桓公)
何以战 以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指齐军)
(凭借) (按照) (把)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1720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f.png)
读清字音
曹刿( ɡuì ) 鄙( bǐ ) 玉帛( bó ) 登轼( shì ) 旗靡( mǐ )
又何间焉( jiàn ) 辙乱( zhé ) 小信未孚( fú ) 小惠未遍( biàn )
军队
指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吃肉肉食的人者。谋这之里,指又当何权者间焉?”刿曰:浅“陋肉。食这者里指鄙目,光未短浅
找出文章中描写战争过程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在“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当鲁军刚获胜,庄 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 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 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 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参与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诫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d786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c.png)
积累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
2.从: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3.之:肉食者谋 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积累一词多义
4.以: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5.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6.信:小信未孚 必以信
7.安:衣食所安
积累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 2.一鼓作气
• 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 • 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代词,指应 战这件事。
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同乡的人。
吃肉的人。 指当政的人。
参与。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鄙陋,目光 短浅。
拜见。
译文
他的同乡说:“都是当政的人谋划的事 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那些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
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 如何评价的?
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 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能够一战 的主要条件?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曹刿论战
文体简介《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 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 史官左丘明所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468年)。《左传》是重要的历史 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 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积累古今异义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a241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b.png)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6a70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c.png)
. 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句:小大之狱
狱 今义:监狱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 例句: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②一词多义。
何以战(介词,凭、靠)
以 必以分人( 介词,把 )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故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从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呢? 从“其乡人曰”一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 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 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 “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 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决策妙处的理解。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握准了两 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 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 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
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 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 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 谓兵不厌诈,这是必须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 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 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 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①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
省略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
“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
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 “以何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PPT教学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bab5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d.png)
1.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
(1)论战前准备:
曹
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论从战指挥:
刿
齐人三鼓——反击
论 战
下视探望——遂逐 (3)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敌疲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 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战于长勺(
下视其辙(z
登轼( 而望
望其旗靡(mǐ)
彼竭(jié)我盈 (yíng)
辨析词义
齐师伐我 指鲁国
又何间焉 参与
肉食者鄙
鄙陋。指目 光短浅
衣食所安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有“养” 指猪、牛、羊等 的意思 祭品
虚报
何以战
即“以何”, 凭什么
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 服
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所以) (缘故,原因)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3.忠之属也 忠: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公与之乘
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词类活用
5.下视其辙 下: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7.必以情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请见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
战前准备:
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评价:
备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c5a68f0740be1e640e9a57.png)
2、巩固文言知识
下边每组句中红色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作出牺牲 (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小大之狱 ( 案件
)
越狱逃跑 ( 监禁罪犯的地方 )
3、虽不能察,必以情 ( 实情 ) 以情动人 (感情 )
4、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于人民 (忠诚 )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这里指目光短浅
)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为人所信服。 )
6.遂逐齐师。
( 追赶,这 )
下列每组红色字的含义是否一样?
1.威齐武师之伐师我(√ )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四、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1、我眼中的 曹刿
2、我眼中的 鲁庄公
总结曹刿的形象特征:
曹刿: 一位爱国的下层谋士,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 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 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 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 人所称道。
曹 刿 论《 战左
传 》
是我国第 一部编年 体史书
《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 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传说是鲁 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公羊传》,《谷梁 传》合称“春秋三传”。
您的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故事内容。 3、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鲁庄
公。
一、检查学习效果
1、读、背课文
下列句中红色字与原来的常用义不一样,请 解释。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下边每组句中红色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作出牺牲 (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小大之狱 ( 案件
)
越狱逃跑 ( 监禁罪犯的地方 )
3、虽不能察,必以情 ( 实情 ) 以情动人 (感情 )
4、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于人民 (忠诚 )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这里指目光短浅
)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为人所信服。 )
6.遂逐齐师。
( 追赶,这 )
下列每组红色字的含义是否一样?
1.威齐武师之伐师我(√ )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四、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1、我眼中的 曹刿
2、我眼中的 鲁庄公
总结曹刿的形象特征:
曹刿: 一位爱国的下层谋士,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 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 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 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 人所称道。
曹 刿 论《 战左
传 》
是我国第 一部编年 体史书
《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 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传说是鲁 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公羊传》,《谷梁 传》合称“春秋三传”。
您的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故事内容。 3、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鲁庄
公。
一、检查学习效果
1、读、背课文
下列句中红色字与原来的常用义不一样,请 解释。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ppt课件(85页)
![《曹刿论战》ppt课件(85页)](https://img.taocdn.com/s3/m/e2a3446427284b73f24250a6.png)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 军作战。庄公将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 可以。”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攻了。”
驱车( 溃败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 车前的横 追赶) 木 痕迹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追赶 追击
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 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 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 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 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倒下
埋伏
推测,估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它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 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车轮 痕迹混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第三段: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
探究交流
2.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5. 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探究交流
目光短浅。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 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 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
6.鲁庄公认为作战前需作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任何 评价的?(用原文句子回答)
——(宋) 朱 熹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驱车( 溃败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 车前的横 追赶) 木 痕迹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追赶 追击
矣。”遂逐齐师。
齐国军队大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 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 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 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 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倒下
埋伏
推测,估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它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 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车轮 痕迹混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第三段: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
探究交流
2.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5. 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探究交流
目光短浅。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 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 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
6.鲁庄公认为作战前需作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任何 评价的?(用原文句子回答)
——(宋) 朱 熹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08e94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7.png)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司马迁) 《汉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班固)
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 文义。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 的战略思想。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 物形象。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 得当的写作特点。
察: 明察 以: 1、介词,按照 。 2、介词, 之:助词,的。 凭借 则:就。从:跟随。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来审 理)。”曹刿应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 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 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其:代词,这样,如此。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既: 已经 夫: 发语词 克:战胜。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
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靠的是 士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 竭: 消失。彼:那,指敌方。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第二次击鼓 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 们的士气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而我军士气高涨, 因此战胜了他们。
见: 求见,拜见。 乡人:同乡的人。
远谋: 深谋远虑。 乃:于是、就。 之:代词,指这件事。
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 “那些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为何去参 与呢?”曹刿说:“那些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 深谋远虑。”(曹刿)就入朝拜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疏通 文义。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 的战略思想。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 物形象。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 得当的写作特点。
察: 明察 以: 1、介词,按照 。 2、介词, 之:助词,的。 凭借 则:就。从:跟随。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 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来审 理)。”曹刿应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 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 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其:代词,这样,如此。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既: 已经 夫: 发语词 克:战胜。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
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靠的是 士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 竭: 消失。彼:那,指敌方。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第二次击鼓 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 们的士气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而我军士气高涨, 因此战胜了他们。
见: 求见,拜见。 乡人:同乡的人。
远谋: 深谋远虑。 乃:于是、就。 之:代词,指这件事。
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 “那些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为何去参 与呢?”曹刿说:“那些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 深谋远虑。”(曹刿)就入朝拜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29f6c22f60ddccdb38a05f.png)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可以可以牺牲牺牲参与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含有杀灭害虫的成分如烟草含有烟碱鱼藤含有鱼藤酮菊科植物除虫菊的花含有除虫菊素这些植物经提取加工后即可制成植物杀虫剂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小知识:春秋三 传:
公羊传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第2页/共63页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6)小信未孚( fú )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第8页/共63页
刿 guì
间 jiàn 帛 bó 孚 fú 遂 suì
目光短浅,但勇于纳谏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 力量
第37页/共63页
讨论:第二段
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讨论:第三段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2、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 战机什么时候? “辙乱”“旗靡” 是怎么发现的? “彼竭我盈”之时 下视其辙,登轼
第28页/共63页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小知识:春秋三 传:
公羊传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第2页/共63页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6)小信未孚( fú )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
第8页/共63页
刿 guì
间 jiàn 帛 bó 孚 fú 遂 suì
目光短浅,但勇于纳谏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 力量
第37页/共63页
讨论:第二段
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讨论:第三段 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2、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 战机什么时候? “辙乱”“旗靡” 是怎么发现的? “彼竭我盈”之时 下视其辙,登轼
第28页/共63页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9356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8.png)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23d3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4.png)
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勺之战背景
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 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 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 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 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 和避难于莒(jǔ)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 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 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 子小白。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 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 乃入见。 (曹刿)于是进宫廷拜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凭借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不 独自占有 拿
恩惠
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鼓、逐: 以逸待劳,沉着果断。
2. 句 式 特 点 —— 四 答 , 得 出 人 物 特 点 :
曹刿__远__谋___、鲁庄公__鄙____。
3.重点句子——齐人三鼓。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既克,公问其故。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第二节:
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战于长勺。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公将鼓之。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
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 败。
人物活动线索: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一、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每个民 众,他们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 弗敢加也,必以信。”
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 定要做到诚实可 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神灵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
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他 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 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 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 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 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 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 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公将驰之。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 刿曰:“未可。” 曹刿说:“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 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曰:“可矣。”遂逐齐师。 (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背诵第二段的方法 1 概括第二节
1 .作战地点、方式→作战的策略: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虽然不 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 情理。”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一类 可以凭借
请让我
曹刿答道:“这才是(对人民)尽
本职的事,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背诵第一段的方法 理清段落思路:
1 . 时间→战争起因→战前讨论: 取胜的法宝: 取信于民,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2句式特点——三问三答,曹刿问鲁庄公答, 得 出 人 物 特 点 : 曹 刿_____远__谋、 鲁 庄 公 ______鄙。 3重点句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的
讨伐
将要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请求 (庄公)接见
谋划 这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件
参与 呢
事 目光短浅
能远谋。” 乃入见。
深谋远虑 于是 入朝、进宫
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 国。 公将战。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见。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 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 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 (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 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 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 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朗读课文,订正读音
曹刿请见 guìjiàn 肉食者谋之 shí 又何间焉 jiàn 肉食者鄙 bǐ 弗敢专也 fú 小惠未徧 biàn 小信未孚 fú
忠之属也 shǔ 公与之乘 chéng 齐师败绩 jì 下视其辙 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 mǐ
准确理解文章大意: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同“遍”,遍
牛羊等祭品
弗及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虚报
实情
令人信服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赐福、保佑 察,必以情。” 明察 按照 实情
的案 即 件使
问:“何以战?”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去同齐国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
庄公答道;“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 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背、视、望
知己知彼,后发制人。
2 句 式 特 点 —— 一 答 , 得 出 人 物 特 点 :
曹刿 __远__谋___、鲁庄公___鄙___。
3重点句子—— 夫战,勇气也。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主要人物: 曹刿--------鲁庄公 战争双方: 齐国(侵略.非正义)-------鲁国(正义) 事件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 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 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 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 清(它的情况),怕的是在此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齐军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 以才下令追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