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沪东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沪东

沪东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沪东

沪东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沪东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沪东“7·17”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沪东2001年7月17日上午8时许,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对抢救伤员、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做了明确指示。

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立即率领经委、公安、消防、卫生、民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赶到现场,在全力进行抢救工作的同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及时取证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有效保护。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同志、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广钦同志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等单位领导于事故当日赶赴上海,组织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防科工委、监察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全国总工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了沪东“7·17”特大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有序地开展了事故调查工作,并对事故的善后工作进行了协调和指导。

在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等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有关单位领导和职工耐心细致的工作,善后工作积极稳妥,确保了社会稳定。

通过现场勘察、查阅资料、讯问证人等多方取证和科学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并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

9月5日,领导小组正式形成了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一、600t×170m龙门起重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龙门起重机主要参数及主梁提升方法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和行走机构等组成。

该机的主要尺寸为轨距170m,主梁底面至轨面的高度为77m,主梁高度为10.5m。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龙门起重机倒塌事故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龙门起重机倒塌事故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龙门起重机倒塌事故
1.事故概况
2001年7月17日8:00左右,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的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主梁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龙门起重机的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和行走机构组成。

该起重机轨距170m,主梁下底面至轨面的高度77m,主梁高度10.5m,长度186m,重约3050t(含上、下小车)。

正在安装的主梁分别利用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以及主梁17号分段的总成(高87m,重900多t,迎风面积1300m2,由4根缆风绳固定)与自制塔架作为2个液压提升装置的支撑架,采用同济大学的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工艺技术进行整体提升安装。

2001年7月17日早7:00,施工人员按施工指挥人员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

现场测量员利用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放缆作业。

放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

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内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东“7·17”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沪东

沪东“7·17”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沪东

沪东“7·17”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沪东2001年7月17日上午8时许,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对抢救伤员、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做了明确指示。

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立即率领经委、公安、消防、卫生、民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赶到现场,在全力进行抢救工作的同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及时取证并对事故现场进行了有效保护。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同志、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广钦同志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国家电力公司等单位领导于事故当日赶赴上海,组织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防科工委、监察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全国总工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了沪东“7·17”特大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有序地开展了事故调查工作,并对事故的善后工作进行了协调和指导。

在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等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有关单位领导和职工耐心细致的工作,善后工作积极稳妥,确保了社会稳定。

通过现场勘察、查阅资料、讯问证人等多方取证和科学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并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进行了反复研究。

9月5日,领导小组正式形成了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一、600t×170m龙门起重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龙门起重机主要参数及主梁提升方法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和行走机构等组成。

该机的主要尺寸为轨距170m,主梁底面至轨面的高度为77m,主梁高度为10.5m。

主梁总长度186m,含上、下小车后重约3050t。

正在建造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梁分别利用由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主梁17#分段的总成(高87m,重900多t,迎风面积1300m2,由4根缆风绳固定。

塔机事故案例及分析

塔机事故案例及分析

塔机事故案例及分析一、概述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是建设施工中常用的大型设备,多年来塔机发生的倒塌事故多数出现在塔机装拆过程中,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如何来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下面通过普通塔机倒塌事故的分析。

1、起重机失落事故:是指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高空坠落,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事故。

失落事故是起重机械事故中最常见的,也是较为严重的。

2、起重机脱绳事故: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索中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

造成脱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重物的捆绑方法与要领不当,造成重物滑脱;吊装重心选择不当,造成偏载起吊或因吊装中心不稳造成重物脱落;吊载遭到碰撞、冲击、振动等而摇摆不定,造成重物失落等。

3、起重机脱钩事故:指重物或吊具从吊钩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脱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吊钩缺少护钩装置;护钩保护装置机能失效;吊装方法不当及吊钩钩口变形引起开口过大等原因所致。

4、起重机断绳事故:因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起升限位开关失灵造成过卷拉断钢丝绳;斜吊、斜拉造成乱绳挤伤切断钢丝绳;钢丝绳因长期使用,又缺乏维护保养造成疲劳变形、磨损损伤等达到或超过报废标准仍然使用等造成的破断事故。

造成吊装绳破断的主要原因多为吊装角度太大>120度,使吊装绳抗拉强度超过极限值而拉断;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或仍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捆绑吊装重物造成吊装绳破断;吊装绳与重物之间接触处无垫片等保护措施,因而造成棱角割断钢丝绳而出现吊装绳破断事故。

5、起重机吊钩破断事故:吊钩破断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

造成吊钩破断事故原因多为吊钩材质有缺陷,吊钩因长期磨损断面减小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或经常超载使用,造成疲劳破坏以致于断裂破坏。

6、起重机挤伤事故: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二个物体之间,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事故。

起重机械事故案例

起重机械事故案例

起重机事故案例及分析(初稿)目录案例一、铁岭市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 (3)案例二架桥机倾覆事故 (7)案例三、门座式起重机倾覆事故 (11)案例四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别重大事故 (15)案例五、施工升降机事故 (19)案例六、远安县“5•21”较大起重伤害事故 (23)案例七大风吹袭门机出轨机毁坏起重伤害事故 (26)案例八邯郸崇利制钢“9.11”起重伤害事故 (27)案例九载荷脱出坠落造成伤亡 (30)案例十载荷坠落造成伤亡 (31)案例十一大港金属结构厂李××死亡事故 (33)案例十二违章指挥引发的事故 (37)案例十三:上海某船厂717事故 (38)案例十四 5.30事件 (38)案例十五京沪高铁2009.8.19事故 (39)案例十六,山东一起起重机事故 (41)案例十七江苏某船厂一台900吨门式起重机事故 (43)案例十八塔机变幅失控事故 (44)案例十九长沙市“上海城”升降机坠落特大事故. (46)案例二十吊钩冲顶坠落事故 (48)案例一、铁岭市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2007年4月18日7时53分,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

起重机械在吊运60t钢水包过程中倾覆,钢水涌向一个工作间,造成正在开班前会的32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866.2万元。

图1.1 事故现场图片图1.2 事故现场惨烈场面图1.3 事发惨烈现场1.事故的直接原因:炼钢车间吊运钢水包的起重机主钩在下降作业时,控制回路中的一个联锁常闭辅助触点锈蚀断开,致使驱动电动机失电;电气系统设计缺陷,制动器未能自动抱闸,导致钢水包失控下坠;制动器制动力矩严重不足,未能有效阻止钢水包继续失控下坠,钢水包撞击浇注台车后落地倾覆,钢水涌向被错误选定为班前会地点的工具间。

图1.4 钢水包脱落示意图(转自新京报)图1.5下降接触器联锁的常闭辅助触点2.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的炼钢车间无正规工艺设计,未按要求选用冶金铸造专用起重机,违规在真空炉平台下方修建工具间,起重机安全管理混乱,起重机司机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车间作业现场混乱,制定的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

上海沪东造船厂600吨龙门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故案例分析解读

上海沪东造船厂600吨龙门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故案例分析解读

4.施工现场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实是 事故伤亡扩大的原因
(2)安全措施不具体、不落实。6月28日由工程各方参加的 “确保主梁、柔性腿吊装安全”专题安全工作会议,在制定有 关安全措施时没有针对吊装施工的具体情况由各方进行充分研 究并提出全面、系统的安全措施,有关安全要求中既没有对各 单位在现场必要人员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关于现场人员如何 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条款。施工各方均未制定相应程序及指定 具体人员对会上提出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落实。例如,为吊装 工程制定的工作牌制度就基本没有落实。
3.吊装工程方案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是事故的 重要原因
由电建公司第三分公司编制、电建公司批复的吊装工程方 案中提供的施工阶段结构倾覆稳定验算资料不规范、不齐全; 对沪东厂600t龙门起重机刚性腿的设计特点,特别是刚性 腿顶部外倾710mm后的结构稳定性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 对主梁提升到47.6m时,主梁上小车碰刚性腿内侧缆风绳 这一可以预见的问题未予考虑,对此情况下如何保持刚性腿 稳定的这一关键施工过程更无定量的控制要求和操作要领; 吊装工程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制后,虽经规定程序进行了 审核和批准,但有关人员及单位均未发现存在的上述问题, 使得吊装工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在重要环节上失去了指导作 用。
2.施工合同单位有关情况
2000年9月,沪东造船厂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 与作为承接方的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东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600t×170m 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合同书。合同中规定,甲方负责提供设计 图纸及参数、现场地形资料、当地气象资料。乙方负责吊装、 安全、技术、质量等工作;配备和安装起重吊装所需的设备、 工具(液压提升设备除外);指挥、操作、实施起重机吊装全 过程中的起重、装配、焊接等工作。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知识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知识

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总结词
操作机械设备时,应遵循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 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
操作机械设备时,应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人员安全。操作人员应经过专 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和维护要求。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在检查和维护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设备的磨损、松动和腐蚀等问题,
事故原因
操作工人未经过专业培训,对冲压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不了解,导致误操作。
预防措施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确保员工熟悉机械操作规程,配 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
案例二:某工地起重机倒塌事故Fra bibliotek事故描述
某工地一台起重机在吊装作业时发生倒塌,造 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
起重机安装不规范,安全装置失效,同时操作 人员无证上岗。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分 析及安全管理知识
目录
•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介绍 • 机械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机械安全管理知识 • 机械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 机械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总结与启示
01
机械安全事故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工厂机械伤害事故
事故描述
某工厂操作工人在操作冲压机时,因违规操作导致手 部被压伤。
04
机械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
01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 好状态。
02
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 安全事故。
03
建立设备维护和检修记录,追踪设备的维护情况。
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与技能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和安全意识。

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

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

该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在使用塔式起 重机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 保安装质量,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事故原因
经调查发现,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不规 范,基础不牢固,导致在吊装过程中 发生倒塌。
案例二
事故经过
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的塔式起重 机在吊装作业过程中发生倾覆,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
经调查发现,塔式起重机的设计存 在缺陷,同时操作人员未按照规程 操作,导致倾覆事故发生。
案例分析
该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在操作塔式起重机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3 塔式起重机事故原因分析
设计制造缺陷
塔式起重机设计不合理,如结构强度不足、稳定性差等,导致设备在实际使用过 程中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
制造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如材料不合格、焊接不牢固等,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 中出现断裂、坍塌等现象。
维护保养不规范,如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修等, 导致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操作人员技能不足
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培训,对 塔式起重机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不 了解,容易发生误操作或违规操作。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设备的安全 性能和操作规程不够重视,导致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安装使用不规范
塔式起重机安装不规范,如基础不牢固、安装位置不合理等 ,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倒塌等事故。
使用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如超载、违规操作等,导致设备 损坏或发生安全事故。
维护保养不到位
塔式起重机维护保养不及时,如润滑不良、电气元件老化 等,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
强化维护保养制度
总结词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

⒉ 施工现场组织协调不力 在吊装工程中,施工现场甲、 在吊装工程中,施工现场甲、乙、丙三方立体 交叉作业,但没有及时形成统一、 交叉作业,但没有及时形成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 机构对现场进行严格管理。 10日 机构对现场进行严格管理。7月10日,在主梁提升前 仓促建立了“600吨龙门起重机提升组织体系 吨龙门起重机提升组织体系” 仓促建立了“600吨龙门起重机提升组织体系”,职 责不明,分工不清,施工现场总体调度与协调不够, 责不明,分工不清,施工现场总体调度与协调不够, 致使施工各方不能相互有效沟通。 致使施工各方不能相互有效沟通。乙方在决定更改 施工方案,放松缆风绳后, 施工方案,放松缆风绳后,未正式告之现场施工各 方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甲方也未明确将7 17日的作 方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甲方也未明确将7月17日的作 业具体情况告之乙方,导致沪东厂23 23名在刚性腿内 业具体情况告之乙方,导致沪东厂23名在刚性腿内 作业的职工死亡。 作业的职工死亡。
续⒉ 合同中规定,甲方负责提供图纸及参数、现 合同中规定,甲方负责提供图纸及参数、 场地形资料、当地气象资料。乙方负责吊装、 场地形资料、当地气象资料。乙方负责吊装、安 技术、质量等工作; 全、技术、质量等工作;配备和安装起重吊装所 需设备、工具(液压提升设备除外);指挥、 );指挥 需设备、工具(液压提升设备除外);指挥、操 实施起重机吊装全过程的起重、装配、 作、实施起重机吊装全过程的起重、装配、焊接 等工作。丙方负责液压提升设备的配备、布置; 等工作。丙方负责液压提升设备的配备、布置; 实施液压提升工作( 实施液压提升工作(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是丙 方的专利)。丁方负责与甲方协调,为乙、 )。丁方负责与甲方协调 方的专利)。丁方负责与甲方协调,为乙、丙方 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等。 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等。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案例一:塔式起重机坠落事故事故背景:工地上,一台塔式起重机在进行吊装作业时突然坠落,导致3名作业人员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不合理的起重机安装:塔式起重机安装时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导致安装不稳定。

起重机安装时应该合理确定基础和支撑结构的尺寸和材料,确保足够强度和稳定性。

2.起重机超负荷:起重机上吊装重物时超过了其额定起重能力,导致起重机失去平衡。

作业人员应该根据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能力和工作要求,合理选取和安装吊具,并确保严格按照额定负荷进行吊装作业。

3.不恰当的操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按照起重机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操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起重机操作证书,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规程操作。

事故教训:1.确保起重机的安装和调试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不得懈怠。

2.根据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能力和工作要求,合理选取和安装吊具,并确保严格按照额定负荷进行吊装作业。

3.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效的起重机操作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案例二:电动葫芦故障导致工人受伤事故背景:一家工厂内,一名工人在使用电动葫芦进行吊装作业时,葫芦突然掉落,导致工人头部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维护不当:电动葫芦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导致葫芦关键部件出现故障。

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2.葫芦质量问题:电动葫芦质量不合格或存在隐患,导致葫芦出现故障。

企业选择购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格的产品。

3.操作不当:工人在使用电动葫芦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事故教训:1.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

2.企业选择购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格的产品。

3.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故案例分析2001年7月17日上午8时许,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一、600t×170m龙门起重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龙门起重机主要参数及主梁提升方法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和行走机构等组成。

该机的主要尺寸为轨距170m,主梁底面至轨面的高度为77m,主梁高度为10.5m。

主梁总长度186m,含上、下小车后重约3050t。

正在建造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梁分别利用由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主梁17#分段的总成(高87m,重900多t,迎风面积1300m2,由4根缆风绳固定。

以下简称刚性腿)与自制塔架作为2个液压提升装置的承重支架,并采用同济大学的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的工艺技术进行整体提升安装。

2.施工合同单位有关情况2000年9月,沪东造船厂(甲方,2001年4月与中华造船厂合并组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沪东厂)与作为承接方的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乙方,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分公司上海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公司)、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丙方,同济大学和上海市科委共同建立,以下简称机器人中心)、上海东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方,沪东厂三产公司)签订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合同书。

合同中规定,甲方负责提供设计图纸及参数、现场地形资料、当地气象资料。

乙方负责吊装、安全、技术、质量等工作;配备和安装起重吊装所需的设备、工具(液压提升设备除外);指挥、操作、实施起重机吊装全过程中的起重、装配、焊接等工作。

丙方负责液压提升设备的配备、布置;操作、实施液压提升工作(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是丙方的专利)。

3起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案例分析

3起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案例分析

2017年07月3起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案例分析彭新华(青海省特种设备检验所,青海西宁810008)塔式起重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违规安装施工、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造成塔式起重机倒塌的较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塔机的倒塌事故给塔机司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企业的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如何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是相关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下面对3起倒塔事故进行分析。

1事故描述事故1、某建筑施工工地安装的QTZ315塔机,独立高度29m ,安装高度22m ,塔机基础为标准节预埋。

塔机司机接班后进行例行安全检查和空载试验,吊过3斗灰,均未超载,塔机转到东南方向时突然倒塌,塔机司机从司机室跳到沙石堆上受轻伤。

事故2、某火力发电厂发电设备改造工程安装的QTZ5013塔机,最大起重力矩630KN.m ,最大起重量6t ,独立起升高度36m ,最大工作幅度50m ,安装高度40m ,超过独立高度无附墙架,基础为新型专利的活动基础。

塔机在吊装发电设备模板时超力矩,整体倾覆,塔机司机死亡。

事故3、某建筑施工工地安装的QTZ80塔机,最大起重力矩630KN.m ,最大起重量6t ,独立起升高度41.2m ,最大工作幅度56m ,安装高度32.5m ,塔机基础为标准节预埋。

塔机在吊运钢筋时超力矩,并且与建筑基础模板钩挂,塔机司机违章起升吊钩,致使塔机标准节从第一节底部断裂,整体倒塌,塔机司机死亡。

2事故现场勘察事故1:(1)塔机基础底架由安装单位自制,转场移机后未经检验投入使用;(2)塔机从第一节标准节开始整机向东南方倒塌,塔帽、配重臂倒在新建的三层楼板上全部变形,塔机起升臂位于楼房的另一侧地面指向西南方,全部变形;(3)塔机基础底架与第一节标准节主弦杆外的螺栓连接件焊接处撕裂,西侧两个连接件脱落,一个连接件焊缝有一侧虚焊,另一个连接件两侧焊缝有陈旧性裂纹;东侧连接件撕裂,高强度螺栓未脱落,连接的良好,连接件为安装单位自制并焊接;(3)塔机吊钩位于回转中心25m 左右,吊钩上未吊重物;(4)塔机在转场安装前重新涂装油漆,撕裂处周边油漆保存完好;(5)塔机司机受轻伤。

吊装作业事故案例

吊装作业事故案例

3. 吊装工程方案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是事故 的重要原因。吊装工程方案中提供的施工阶段 结构倾覆稳定验算资料不规范、不齐全;对沪 东厂600t龙门起重机刚性腿的设计特点,特别 是刚性腿顶部外倾710mm后的结构稳定性没 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主粱提升到47. 6m时, 主粱上小车碰刚性腿内侧缆风绳这一可以预见 的问题未予考虑,在此情况下如何保持刚性腿 稳定的这一关键施工过程更无定量的控制要求 和操作要领。 吊装工程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制后,虽经 规定程序进行了审核和批准,但有关人员及单 位均未发现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吊装工程方 案和作业指导在重要环节上失去了指导作用。
• 事故原因: • 1、直接原因 • 该吊车的卷扬液压 系统和副卷扬机机 械故障是造成事故 的直接原因。
• 2、主要原因 • 吊车司机对吊车的 性能不了解,没有及 时发现该吊车存在 的事故隐患,致使吊 车“带病作业”,是 造成该起事故的主 要原因。
事故吊车
• 3、次要原因 • 起重工孙某、王某在钢管 起吊后,没有按规定与吊 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是造成该事故的次要原因 • 4、管理原因 • 项目部对外租车辆管理不 到位,吊车租入和使用时 检验和检查不细,没有及 时发现吊车本身存在的缺 陷。
案例2、建设公司2000年“11.3” 起重吊装伤害事故
即将 吊装 到位 的炉 管
卡 环 与 钢 丝 绳
炉管坠落后现场
2000年11月3日,天津乙烯项 目裂解炉施工现场。原第七工程公 司某起重班指挥30吨塔吊,吊装F型 炉管。因吊点选择在管段中心线以 下,同时未采取防滑措施,造成起 吊后钢丝绳滑动,管段急速下沉900 毫米,在强大外力作用下,使钢丝 绳在卡环处断裂,钢管坠落。将刚 从裂解炉直爬梯下到地面准备换氩 气的电焊工付某挤压致伤。

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

预防措施——钢丝绳
• 1. 故障分析 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每根钢丝绳的受力情 况非常复杂,因各钢丝在绳中的位置不同,有的 在外层,有的在内层。即使受最简单的拉伸力, 每根钢丝绳之间受力分布也不同,此外钢丝绳绕 过卷简、滑轮时产生弯曲应力、钢丝与钢丝之间 的挤压力等,因此精确计算其受力比较困难,一 般采用静力计算法。

起重车体很重.在运行时惯性很大.与 起重机正常运转时立刻反转急刹车,会使整个运 行机构产生很大的扭矩.有损于传动系统.严重 时使传动轴扭断、还可能使车体扭斜变形;反转 急刹车还会使齿轮联接系统发生猛烈冲击,损伤 齿轮,造成设备事故;反转急刹车还会使电功机 产生很大扭矩和很强的电流,严重的会烧坏电动 机。 • 反转急刹车还会使空中吊物发生摆动造成吊 物坠落。所以,在工作中,除遇有为了避免发生 事故的特殊危险情况以外 ,不允许反转急刹车。
• 2 准。是指被吊物“落点准”、“到位准”和 “估重准”。要做到“落点准”,操作人员必须 对吊物所需通过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有准确的 判断,并充分考虑起重机的性能和运动惯性。在 操纵手柄时,要把握回零位的提前量,使吊物能 平稳准确到位。
对大型构件、机器、设备的起重安装,有时要 求精确到毫米,这就是“到位准”。这时吊钩起 升或下降要“微动”,只有充分掌握起重机性能, 并有一定经验积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 钢丝绳中的最大静拉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Pmax≤Pd/n 式中:Pmax——钢丝绳作业时可以承受的最大静应 力; Pd——钢丝绳的破断应力;
n——安全系数。
Pmax=(Q+q)/(aη)
式中:Q——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
q——吊钩组重量;
a——滑轮组承载的绳分支总数;
η——滑轮组的总效率。

天车事故及案例

天车事故及案例

10.天车排水方法:“首先将天车开到排水处,将排 水管对准接水器,然后响铃计时12秒,最后拨动桥 下照明灯开关12次”,观察是否有水排出。
11.吊运物体通行时,物体距地面最低高度需达两米, 以保证人员安全。
12.操作人吊运物品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应站立 在有逃生空间(通道)的位置。
整理ppt
49
5.歪拉斜挂不吊;
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件的不 吊;
7.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 吊;
整理ppt
45
“十不吊”规定
严禁超规范使用起重机,必须遵守起重机安 全管理规程中的“十不吊”规定。 8.带有棱角刃口物品没有钢丝绳防切断的保 护措施不吊; 9.埋在地下或水中的物件不拔吊; 10.指挥人员违章指挥不吊。
整理ppt
46
其它
1.开车前应观察周边,鸣铃示警至少3S后方可开车。 2.起重机起动要平稳,并逐档加速。 3.起重机大、小车或主、副钩运行至接近终点时,应 降低速度,严禁用终点开关做停车手段使用,也不允 许打反车达到制动目的。
整理ppt
47
其它
4.每班第一次起吊重物时(或者载荷在最大额定起重 量时),应在重物吊离地面约0.3M后,将重物放下 以坚持制动器性能十分正常,确认可靠后继续起吊。 5.严禁起重机悬吊重物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当起重机 在吊着重物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6.同一跨度内有多台起重机工作时,两台起重机之间 必须保持大于5m的距离,以防碰撞发生。
的行车双板钩单侧脱落,导致铁水包失去拉力,瞬间侧翻倾覆 。事故造成2人死亡,13人 受伤
整理ppt
6
• 13名受伤人员,2名因个人原因且病情较轻已转院治疗,剩下的11位病人中,其中 6位是重症烧伤的病人,除了大面积烧伤外,还有严重的吸入性损伤,其中有一位 大面积烧伤病人,烧伤面积达到99%,其他5名重症病人在20至50%烧伤。

某船舶修造企业起重机吊装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某船舶修造企业起重机吊装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Being able to be impulsive means that you are still passionate about life, and always impulsive means that you still don't understand lif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某船舶修造企业起重机吊装作业事故案例分析2011年7月23日,浙江某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在厂区2#船坞进行吊装作业时,由于工人违规操作,导致在起吊的过程中一名工人被吊重物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事故发生经过2011年7月23日13时左右,甲公司搭载部安排起运班组长卓某、起重指挥员汪某到厂区2#船坞进行吊装作业。

汪某站在坞底,将1只装满废钢的垃圾料斗用四根钢丝绳系好,由蔡某驾驶的60T门座式起重机吊到坞外。

随后,位于坞外的卓某把钢丝绳解下,系到2只空的垃圾料斗上,指挥蔡某将2只垃圾料斗同时吊到坞底,在离坞底地面约2米左右的高度时,卓某离开指挥位置去阴凉处休息,由汪某接替指挥。

等垃圾料斗放到坞底后,汪某发现这2只垃圾料斗呈倒v字型摆放。

随后,汪某通过对讲机指挥蔡某再次起吊,试图将垃圾料斗摆放平整。

在起吊的过程中,受起重机拉力作用,垃圾料斗斜向运行,撞在了汪某胸口处,汪某当场被撞倒在地,悲剧就此发生。

事故发生后,甲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受害者送往医院抢救,并在事故现场设置了警戒线,保护好事故现场。

随后,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二、事故伤害分析1.伤害方式:起重伤害。

2.伤害性质:挫伤。

3.致害物:铁质垃圾料斗。

由甲公司自制而成,尺寸规格相近,成梯子型(侧面图),高1.22米,宽0.95米,上底2.20米,下底2.0米,钢板厚度约10mm,每只料斗重约700公斤。

4.不安全行为:汪某在指挥起重机起吊时未对自己所在位置的安全性作出正确判断。

5.不安全状态:起吊时吊钩与吊重物重心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以致在拉力作用下垃圾料斗斜向运行撞到汪某。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别重大事故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别重大事故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别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1年7月17日8时许,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 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

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该起重机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和行走机构等组成,该机轨距170m,主梁底面至轨面的高度为77m,主梁高度为10.5m,主梁总长度186m,含上、下小车后重约3050t。

正在安装的主梁分别利用由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及主梁17号分段的总成(高87m,重900多吨,迎风面积1300m?,由4根缆风绳固定)与自制塔架作为2个液压提升装置的承重支架,并采用同济大学的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的工艺技术进行整体提升安装。

2001年7月17日早7时,施工人员按施工指挥张某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通过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作业(据陈述,调整时,控制靶位标志内外允许摆动20mm)。

放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外缆风绳减小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至恢复至原状态。

通过10余次放松及调整后,陆侧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弛状态。

此后,又采用相同方法和相近的次数,将江侧内缆风绳放松调整为完全松弛状态。

约7时55分,当地面人员正要通知上面工作人员推移江侧内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还有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在向外侧倾斜,直到刚性腿倾覆,主梁被拉动横向平移并坠落,另一端的塔架也随之倾倒。

(二)事故原因分析1.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吊装主梁过程中,由于违规指挥、操作,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情况下,放松了内侧缆风绳,致使刚性腿向外侧倾倒,并依次拉动主梁、塔架向同一侧倾坠、垮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
故案例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起重机吊装过程倒塌事故案例分析2001年7月17日上午8时许,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一、600t×170m龙门起重机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龙门起重机主要参数及主梁提升方法
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和行走机构等组成。

该机的主要尺寸为轨距170m,主梁底面至轨面的高度为
77m,主梁高度为10.5m。

主梁总长度186m,含上、下小车后重约
3050t。

正在建造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主梁分别利用由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主梁17#分段的总成(高87m,重900多t,迎风面积 1300m2,由4根缆风绳固定。

以下简称刚性腿)与自制塔架作为2个液压提升装置的承重支架,并采用同济大学的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的工艺技术进行整体提升安装。

2.施工合同单位有关情况
2000年9月,沪东造船厂(甲方,2001年4月与中华造船厂合并组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沪东厂)与作为承接方的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乙方,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分公司上海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公
司)、上海建设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丙方,同济大学和上海市科委共同建立,以下简称机器人中心)、上海东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方,沪东厂三产公司)签订600t×170m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合同书。

合同中规定,甲方负责提供设计图纸及参数、现场地形资料、当地气象资料。

乙方负责吊装、安全、技术、质量等工作;配备和安装起重吊装所需的设备、工具(液压提升设备除外);指挥、操作、实施起重机吊装全过程中的起重、装配、焊接等工作。

丙方负责液压提升设备的配备、布置;操作、实施液压提升工作(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是丙方的专利)。

丁方负责与甲方协调,为乙方、丙方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等。

2001年4月,负责吊装的电建公司通过一个叫陈春平的包工头与上海大力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力神公司)以包清工的承包方式签订劳务合同。

该合同虽然以大力神公司名义签约,但实际上此项业务由陈春平(江苏溧阳市人,非该公司雇员,也不具有法人资格)承包,陈招用了25名现场操作工人参加吊装工程。

二、起重机吊装过程及事故发生经过
1.起重机吊装过程
2001年4月19日,电建公司及大力神公司施工人员进入沪东厂开始进行龙门起重机结构吊装工程,至6月16日完成了刚性腿整体吊装竖立工作。

2001年7月12日,机器人中心进行主梁预提升,通过60%~100%负荷分步加载测试后,确认主梁质量良好,塔架应力小于允许应力。

2001年7月13日,机器人中心将主梁提升离开地面,然后分阶段逐步提升,至7月16日19时,主梁被提升至47.6m高度。

因此时主梁上小车与刚性腿内侧缆风绳相碰,阻碍了提升。

电建公司施工现场指挥张海平考虑天色已晚,决定停止作业,并给起重班长陈忠林留下书面工作安排,明确17日早上放松刚性腿内侧缆风绳,为机器人中心8点正式提升主梁做好准备。

2.事故发生经过
2001年7月17日早7时,施工人员按张海平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通过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进行放缆作业(据陈述,调整时,控制靶位标志内外允许摆动20mm)。

放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外缆风绳减小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至恢复至原状态。

通过10余次放松及调整后,陆侧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驰状态。

此后,又使用相同方法,和相近的次数,将江侧内缆风绳放松调整为完全松驰状态,约7时55分,当地面人员正要通知上面工作人员推移江侧内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还有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在向外侧倾斜,直到刚性腿倾覆,主梁被拉动横向平移并坠落,另一端的塔架也随之倾倒。

3.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事故造成36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

死亡人员中,电建公司4人,机器人中心9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博士后2人,在职博士1人),沪东厂23人。

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约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三、事故原因分析
1.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调查组在听取工程情况介绍、现场勘查、查阅有关各方提供的技术文件和图纸、收集有关物证和陈述笔录的基础上,对事故原因作了认真的排查和分析。

在逐一排除了自制塔架首先失稳、支承刚性腿的轨道基础沉陷移位、刚性腿结构本体失稳破坏、刚性腿缆风绳超载断裂或地锚拔起、荷载状态下的提升承重装置突然破坏断裂及不可抗力(地震、飓风等)的影响等可能引起事故的多种其它原因后,重点对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有关专家对于吊装主梁过程中刚性腿处的力学机理分析及受力计算,提出了《沪东“717”特大事故技术原因调查报告》,认定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吊装主梁过程中,由于违规指挥、操作,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情况下,放松了内侧缆风绳,致使刚性腿向外侧倾倒,并依次拉动主梁、塔架向同一侧倾坠、垮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