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苯甲酸乙酯制备的应原理和方法。

2.掌握分水器的使用及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

3. 进一步练习蒸馏、分液、干燥等基本操作。

4. 学习空气冷凝管的使用。

基本原理:

Ph-COOH + C 2H 5OH H 2SO 4/环己烷 PhCO 2C 2H 5 + H 2O

由羧酸和醇在酸(硫酸、对甲苯磺酸)催化剂下直接酯化是实验室制备羧酸酯的主要方法。

试剂:

苯甲酸 6.1g(0.05mol) 无水乙醇14mL(0.25mol)

浓硫酸 2.0mL Na 2CO 3 粉末 无水CaCl 2 环己烷15 mL 实验步骤:

1、加料:于100 mL 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1g 苯甲酸、14 mL 乙醇;10 mL 环己烷、2 mL 浓硫酸,摇匀,加沸石2-3。

2、安装分水回流装置:在电热套上先安好圆底烧瓶,然后再圆底烧瓶上装上分水器,并从分水器上端小心地加环己烷至分水器支管处。再在分水器上安上回流冷凝管(要用铁夹将回流冷凝管夹好)。

3、加热回流:在电热套上逐渐加热至回流。开始回流的速度要慢些(否则易形成液泛:在加热回流过程中,气体从下往上流动。当上升的气体的流速增大至某一数值,液体被气体阻拦不能向下流动,愈积愈多,最后从冷凝管上端溢出,称为液泛)。回流时间约2h ,随着回流的进行,在分水器中分为两层。逐渐分出下层液体的总体积约为10 mL (注: 根据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的组成,分出10mL 共沸液体,大致可分出1mL 水,即1g 水)。记录分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 + H 2O 24CH 3CH 2OH CH 2 = CH 2 + H 2O

24

170℃

出的共沸物体积,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现象:在保持原有加热温度下:不再有气体上升、液体回流)。

4、中和:在烧瓶中残留液冷却后将其倒入盛有20 mL冷水的烧杯中,搅拌下分批加入固体Na2CO3粉末中和残留液中的酸(硫酸、苯甲酸)至中性。即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中性。

5、分离、干燥:用分液漏斗分出粗产物(注意需要那一层液体?苯甲酸乙酯的密度为1.05),(省去乙醚萃取水层)。将粗产物放在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干燥的标准是什么?)

6、蒸馏:将干燥后的粗产品倒入在50 mL圆底烧瓶中,加2-3粒沸石,装上蒸馏头、温度计(250o C)、空气冷凝管,加热,收集211-213 o C馏分。

7、称重、计算产率:纯苯甲酸乙酯密度1.05,bp为211-213o C。

注意事项:

1、在回流的初始阶段,加热不要过猛,防止液泛发生。

2、可以根据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的组成和反应生成的水的量,大致计算分水器中的三元共沸物体积。为确保将反应体系中的水除尽,共沸物的体积不应小于理论计算值。

3、用固体Na2CO3粉末中和残留液中的酸时,要分批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中性。不要剧烈振摇防止乳化。

思考题:

1、本实验采用何种措施提高酯的产率?

2、为什么采用分水器除水?

3、本实验何种原料过量?为什么?为什么要加环己烷?

4、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常用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有哪些?

5、在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