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
![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d840c0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9.png)
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伶官传序译文及注释翻译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告诫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56fbd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6.png)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自从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国度常存,到今天也有无数百姓,各属各派。
这其中多家族规模大,有众多子孙,有唐之五代,晋之三朝,宋之分析,元之辩明,明之分统,清之万历,以及部分国家的变革更迭,史学上的记载未尽全穷。
原文:自古以来,中国内地的国家一直存在,直至今日,仍有无数人民,各具其特色,形成众多的家族,其中的一些家族拥有可观的规模,子孙众多,其间有唐朝的五代,晋朝的三朝,宋朝的分析,元朝的辩明,明朝的分统,清朝的万历,以及一些后来国家的变革,史学界对其记载并不完备。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精编版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47de41376baf1ffd4fad01.png)
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b7f31ef87c24028905fc3d5.png)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出处或作者: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14db2d27d3240c8447efaf.png)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
”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
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93e54159ec3d5bbfc0a740a.png)
伶官传序的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 “梁朝是我的仇家。
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
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 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精品文库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7818c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d.png)
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岂非:难道不是…吗原:推究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盛:用…装负:背着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兴国:使国家兴盛亡身:使自身灭亡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莫:没有谁及:等到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为:被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独:仅仅,只是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聪明英勇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吗于是作伶官传;。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db0b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3.png)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原文】《伶官传序》宋·欧阳修呜呼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②,岂非人事哉! 原③庄宗④之⑤所以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⑦者⑧,可以知之⑨矣⑩。
世言(11)晋王(12)之(13)将终也,以(14)三矢(15)赐庄宗,而(16)告之(17)曰:“梁(18),吾仇也;燕王(19),吾所立(20);契丹(21)与吾约为兄弟,而(22)皆背晋以(23)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24)也。
与(25)尔(26)三矢,尔其(27)无忘乃(28)父之志!”庄宗受(29)而(30)藏之于庙(31)。
其(32)后用兵,则(33)遣从事(34)以一少牢(35)告庙(36),请(37)其矢,盛以锦囊(38),负(39)而前驱(40),及凯旋(41)而纳(42)之。
方(43)其系(44)燕父子(45)以组(46),函(47)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48),还矢先王,而告(49)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50)已灭,天下已定,一夫(51)夜(52)呼,乱(53)者四应。
仓皇东出(54),未及见(55)贼(56),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57),不知所归;至于(58)誓天(59)断发,泣下沾襟,何其(60)衰(61)也! 岂(62)得之难而(63)失之易欤(64)? 抑(65)本(66)其成败之迹而皆自(67)于人(68)欤?《书》(69)曰:“满招损,谦受益(70)。
”忧劳可以兴(71)国,逸豫(72)可以亡(73)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74)也,举(75)天下豪杰莫(76)能与之争; 及(77)其衰也,数十伶人(78)困之,而身(79)死国灭(80),为(81)天下笑(82)。
夫(83)祸患常积于忽微(84),而智勇多困(85)于(86)所溺(87),岂独(88)怜人也哉(89)!【注释】①呜呼: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
②天命:古人把王朝的盛衰归之于天命。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7b7cbfa1c7aa00b52acb71.png)
伶官传序的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
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
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
《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
![《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317aee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a.png)
《伶官传序》文言文翻译《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翻译/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162e9d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a.png)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伶官传序的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天命,岂⾮⼈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晋王之将终也,以三⽮赐庄宗⽽告之⽈:“梁,吾仇也;燕王,吾所⽴;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 尔其⽆忘乃⽗之志!”庄宗受⽽藏之于庙。
其后⽤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 盛以锦囊,负⽽前驱,及凯旋⽽纳之。
⽅其系燕⽗⼦以组,函梁君⾂之⾸,⼊于太庙,还⽮先王, ⽽告以成功,其意⽓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夫夜呼,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卒离散,君⾂相顾,不知所归。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皆⾃于⼈欤?《书》⽈:“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然之理也。
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伶⼈困之,⽽⾝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也哉!作《伶官传》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 “梁朝是我的仇家。
⽽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归顺了梁朝。
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亲未了的⼼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
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让⼈肩背着它,⾛在队伍的前⾯。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绳⼦捆绑起燕王⽗⼦,⽤匣⼦盛着梁朝君⾂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的时候,那强盛的意⽓, 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个军⼈在夜间⼀声呼喊,叛乱精品⽂库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五代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对照
![五代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f3d641d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2.png)
五代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对照一原文阅读: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译文或注释: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完整版)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完整版)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e6810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0.png)
(完整版)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9cbf3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f.png)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这正说明了欧阳修编写这部史书的用意。
这篇序文与其说是写伶官,不如说是写庄宗。李存勖是一位英武果断之人,打仗时勇谋兼备。作者写他由盛转衰,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烈。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这正是陆机在《文赋》中讲的“立片言以居要”。应该说,欧阳修的历史观比薛居正深刻,他认识到了“人事”的重要性。然后,作者回顾历史,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这段描述,言简意赅。随后,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重点。“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又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犹如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开头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然否定了天命之说,但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开始总结历史教训了。他先引用古书上的话,意在告诉读者,这个道理古人已经知道,庄宗没有记住前贤的话。然后作者道出自己的体会:“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读者至此,会很自然地想起另一位先哲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都有些相同的见解。
乃:你的。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及译文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7081f8d5bbfd0a795673f4.png)
伶官传序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本求源,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你,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以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等到凯旋而纳放回之。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丝带,这里指绳索,函用木匣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2021年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2021年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c7fbbf561252d381eb6e06.png)
伶官传序欧阳光明(2021.03.07)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
(完整版)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完整版)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3045c807cd184254b3535a4.png)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
[1]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97c4f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6.png)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伶官传序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完善高中文言文,史论,序文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译文及注释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展开阅读全文∨文言现象通假字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2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名词作动词⒈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⒉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名词作状语展开阅读全文∨内容和结构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word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d3d29f33687e21ae45a971.png)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原文:标题: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或出处: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或注释: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
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
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
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
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兴国:使国家兴盛亡身:使自身灭亡
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