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一轮复习《探索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联系
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特别提醒: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 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 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新研究成果:当人类睡着后,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大脑,脑脊液随即进
入,对大脑里β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副产品进行清除。这也能解释为什么
人一觉醒来,会感到头脑清爽,而熬夜、失眠则让人头脑昏沉。该研究
成果表明
( A)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物质世界按其固有的规
律运动变化着 ③人的感觉究其本质也是一种客观实在 ④科学研究的
的关系
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四个概念: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
物质、运动、 遍的,客观规律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要遵循
静止、规律 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 (一)物质和运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___人__类__社__会___也具有客观的物 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客__观__实__在__性___。
( D)
A.物质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4-33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chuangxin/cx_index.html
客观存在 ≠ 客观实在
共性:唯一特 区 性(客观实在 性)
既不能创造, 可以被改造,有生 【高考警示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必须全面理解、准确把 别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握,不可片面化,否则会犯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错误。高考对这一 也不能消灭。 有灭。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问题的考查往往通过提供具体情景,要求考生仔细辨析。如: ( 1)2008年广东单科卷以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观点为背景材 “客观存在”包含“客观实 联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 料对物质概念进行考查,其辩题“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在”和精神、意识现象。 抽象 系 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 观实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仅仅一字之差,对考生的心理素质是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 很大的考验。 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 存在” , “客观存在”不 (2)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化, 2011年江苏单科卷中“万事万物是不 现。 一定是“客观实在” 。 关系。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的转化。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与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线
第 3页
物质具有可知性 (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 清了界线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哲学的本义、起源、产生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派别
★
1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系原理及方法论
考查意识的作用。
8、★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第 二
世界是 物质的
存在 方式
1.物质的概念、唯一特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 决定 意识
课 物质是 1.运动的概念、地位(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探 究
1.理解“四个概念”,即: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2.明确“五个原理”,即: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规律原理及方法论(尊重+主观能动+两结合)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物质概念、唯一特性、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本专题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专题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 1.考情分析:
其方法论
高频考点:左侧标记★知识
3、★意识的产生、本质、生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会出现,频率较高;
理基础、内容和形式、特点 2.命题预测:结合科学探索(如空间站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方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国家政策转变
法论
(重大计划、法律制定实施等)考查物
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规律与发挥
高三政治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方法论】坚持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绝对运动与相对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的统一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提醒】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 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获取信息、解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万有引力 新陈代谢 价值规律
3.商人有的亏损破产,有的赚钱 营利
4.社会的新制度最终一定会代替 旧制度 5.人的认识也总是从不知到知,从 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
商品经济有规律
社会发展有规律 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认识发展有规律——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 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世界是物质的。
易错提示:
误区一: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存在性。 误区二:客观实在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误区三: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 误区四: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形而上学
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 承担者 。脱离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的观点。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 定时期,其根本______ 一________ 参照系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特殊 的运动。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_____ (2)运动的性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________ 绝对的 。 因而运动是________ (3)静止的性质 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________ 相对的 。 静止是________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________, 相对主义 和________ 诡辩论 。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C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解析]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强调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蕴含的哲理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一致,C符合题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体现的均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不一致,A、D不符合题意。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的是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不一致,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G网络集4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5G 传输速率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从哲学角度看,5G通信的出现( B )A.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B.是人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的产物C.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表明客观规律会因人们的需要而改变[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A、D错误。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
故选B。
3.2020年4月,在某某考察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对此,我们的理解正确的是( A )①认识正确与否需要实践来检验②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人们可以通过正确的理念直接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④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将决定人类实践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这说明认识正确与否需要实践来检验,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②正确。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部编版必修
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是因为其尊重了客观规律,说 明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 自主 确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③符合题意。认识规律是改造世界取 解答 得成功的前提,但不能说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①错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 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④错误 本题通过说明大禹治水的道理,考查学生的科学认知与求真务 核心 实素养的同时,也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尊重规律和利用规律,作 素养 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自然界 客观存在
社会 物质器官
决定 统一性
物质
[特别提醒]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如正确的、错误的、真实的、虚幻的、梦境、宗 教观念等),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 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
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②只有把握事物
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由人有意识地建构而成
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人只能尊重规律,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
【答案】 (1)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提示:×。规律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 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3)提示:×。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非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9课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侧重强调 持自己的存在,世界 物质离不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开运动 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
典例2 (2021·湖北高考)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
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
为君留”等。这表明
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
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九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 要求 神论立场。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
定唯物主义信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核心 素养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D.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A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 更好改造客观世界,此说法过于绝对; C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
照片,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1)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不管什么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
释世界的统 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尊重 题,多以意义类、措施类考查
一性在于它 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解一切从实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与
的物质性;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和内涵,能够 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
2.表达无神 认识和分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性与普遍性。在复习备考中,
劳动使人直立行走 劳动促进人思考问题
劳动产生语言
①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②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③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原始图腾
核心考点 一、世界的物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
链接名师导学P166 典例2、3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考点 一、世界的物质性
2、世界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产生看,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房屋、飞 机、高速公路、铁路、桥梁、转基因食品、…… 这是否意味着自 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 —结论—(我启们示房)屋:是人根类据虽水然泥表、面砖上瓦创所造具了有很的多属东性西造,出但来是的人,们造改出造飞自机然,是 因物为的利基用础了和前金提属等是物客质观本存来在的的属自性然物。及不其能属说性我和们规用律水,随不便可捏能捏随就心可所以当 房欲凭屋空用创了造。。转这基说因明食人品类也出是现根后据,生物自的然基界因仍组然成是的客固观有的规、物律质,的创,造不一定 的以条人件的使 意他 志重 为新转组移合。,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 ②人产生后,自然界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 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必修4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PPT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50张)
高考一轮总复习 • 政治 • 人教版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本__质__的____、必然的、_稳__定__的_____联系。 特别提醒:1.规律与现象的区别:现象是外在的、表象的,看得见、摸得着, 是具体的;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看不见、摸不着,是抽象的。 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 造、改变或消灭它;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物质和运动
智慧备考:2021年高考将延续以往的命题特点和风格,这一部分知识仍是复习的重点。备战 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世界统一于物质。 (2)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十九大的最新理念”考查尊重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命题点
考向扫描
真题举例
考向3 物质决定意 2016·课标全国卷Ⅲ·23
识
2013·课标全国卷Ⅱ·23
物质和意 识
考向4 作用
意识的能动
2019·课标全国卷Ⅰ·40(2) 2017·课标全国卷 Ⅰ·23 2016·课标全国卷Ⅱ·23 2015·课标全国卷Ⅱ·39(1)
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 其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还多次以非选 择题形式出现,与规律、实践等知 识结合考查
智慧备考:本命题点是高考考查重点。备战2021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最新科学实验活动,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形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等知识。 (2)依托科学新发现、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等,考查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考查真理与谬误的 关系。
哲学与文化知识框架复习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 适应经济基础 状况规律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 义社会
—改革
社
会
人
历
民
创造了物质财富
史
群
历史的创造者 创造了精神财富
的
众
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主
要
体
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基本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内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观
决体 定现
方法论
指导
哲学
具体科学
基础 基
本
问
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划分 唯物主义(古代、近代、现代)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最重要方面)
唯一标准
唯心主义(主观、客观)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划分 唯物主义(古代、近代、现代)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最重要方面)
唯一标准 唯心主义(主观、客观)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知识框架复习
哲学
活的灵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三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B.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解析:选D。
中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是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的表现,D 项正确。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们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这些发现表明( )A.宇宙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质B.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形态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D.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解析:选C。
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C项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 项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说法错误;人们不能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3.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因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是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的原因,应排除。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按照市场经 济运行的规律办事,公司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6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是 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 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该公司在经营 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析研究市场,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研发新产品,取得了成 功。(6分)
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注意:1、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 2、规律不能被改变或创造,只能认识和利用
★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小结:
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 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主体 动中有静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运动
静止
静中有动
普遍性
规律
客观性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
1.4个含义: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2.2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2个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探究一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 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 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 审设问 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 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 审 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 题 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的重大战略任务。
①范围: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 系;尊重规律与主观 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②层次:依据(为什 么——原因、意义) ③其他信息:“学习 型政党”——把握规 律性 “面对……形势” “为了……” “提出……战略任 务”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 1 ) 物 质 的唯 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 观实 在≠ 客 观存在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 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 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
质上都是物质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个性)≠物质(共性)
(2022 ·广东高考真题)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 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 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由 此可见 ()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物质性 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本课重要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 包括感性认识形式,还包括理性认识形 式 。
主观形式 上看 这两种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形式 从意识的 的主 主观差别 观性 上看
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 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从意识的 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 主观特征 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哲学的基本问题
02 知识建构 思维导向
本课脉络
(1)哲学的起源
(2)什么是哲学:①本义
②从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看
1.1 追求智慧
③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第
的学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关系
一
哲学
课
(4)具体科学的含义、分类
时 代
1.2 哲学的基 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分歧 ②基本观点 ③基本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基本派别)
基本形态
内涵
评价
古代朴素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否认神创,本质正确;只是猜测,
唯物主义
(如水气火土等)
缺乏科学依据,复杂问题简单化
唯 物 主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克服直观猜测,丰富发展;具 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 上的唯心主义
精
(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神
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精
马克思
华 主义哲学
1.3 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①阶级基础 ②直接理论来源 ③自然科学前提 ④社会科学前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必修4第2单元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夯实基础 探究命题 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三维解读•定位高考
(明确考点+认清考情+备考有道=把握高考,高效备考)
第二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维导图·易错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夯实基础·探究命题
明确考点·把握主干
思维导图·易错明辨
(基本知识+内在联系+清除易错=知识通透,运用自如)
思维导图
【即时校对】 ①人的意识 ②客观实在 ③物质的 ④客观物质性 ⑤社会 ⑥固有的根本属性 ⑦承担者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 学。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 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6.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所以,可以离开物质谈运动,也可以离开运 动谈物质。(× )
自我明辨:物质决定意识,认识的运动变化决定于物质,所以不能离开物 质谈运动,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前者会导致唯心主义,后者会导致形而上 学。
7.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 自我明辨: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应尊重、顺应、 保护自然。 8.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 自我明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夯实基础·探究命题
(整合知识+探究命题+备考有方法=高考动车,快捷通达)
微考点一 物质和运动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专题06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必修4)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观
总特征
唯物 辩证法
发展观
根本 矛盾观 观点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一)联系的含义 (二)联系的普遍性
①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浙江在传承宋韵文化的过程中,立足浙 江整体,用综合思维系统谋划省域宋韵文化传承“任务清单”,利于宋韵文 化在本省传承。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浙江重视地方的作用,地方结合 实际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传承宋韵文化,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了整体的发展。
方法论:
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联 系,建立新的联系。
✔• 人们可以建立新联系。 ✔• 人们可以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新联系。 ✔•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 ✖•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联系。
✔•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新联系。 ✖•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新联系。
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联系的 多样性
原理 方法论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主观、客观、内部、外部、有利、不利)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T • 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F • 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提示:周围事物。
F • 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提示:人为事物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 含 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义 区 过程 别
状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 态 件的和永恒的
(1)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 联系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 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 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 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密不可分的。物质的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①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②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
观事物和现象的③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 人类社会。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 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物质、运动与规律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
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 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两层意思: 欢它,它都客观存在。
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关键 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 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2.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
既不能被创造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
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
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 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 佐证( ) ①人们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 ②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③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 ④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简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 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运动和静止
比较 运动 静止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 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 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 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事物在一定条件和 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⑤
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⑥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 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⑦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 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⑨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 否认相究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
什么错误?
提示: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表面(即把思维运动
的主体看作是意识的观点)。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①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②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③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例2
(2011·浙江文综)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
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
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 表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A.①② C.②③ [解析]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③④ D.①④ 该题考查学生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材料反映
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②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与材 料意思不符合。③④反映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故选B。 [答案] B [点拨] 意思。 本题易错选A。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材料的
(2011·南宁测试)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010年9月17日报道,
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 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
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区别开来要注意: 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 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
(1)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
概括,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
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2)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
(2)规律的普遍性: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
须⑤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
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⑦利用规律,改造客观 世界,造福人类。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如图所示:
(1)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①哲学上的规律和具体规律。哲学上讲的规律,是
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不同于具体规
律。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 个别的关系。 ②规律和规律性现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 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需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 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 象。客观存在并非客观实在。
例1
(2010·海南单科)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
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
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 )
问题探究3:规律和规则有什么不同?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人们
在符合规律的前提下制定的行为规范。
要点一
正确理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
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
一特性,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必然联系,说明它 具有强制性。想问题,办事情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 到规律的惩罚。
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
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 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A.①② C.②④ [解析]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①③ D.③④
本题较为简单,哲学上“物质”和“事物”是共性
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故应选 ①②,即A项。 [答案] A [点拨] 本题选错的原因在于未弄清哲学物质概念和物质具 体形态之间的关系。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
(1)区别:物质是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
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联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 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与物质 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 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三项说法均错误。 [答案] D
[点拨]
本题易错选A。其原因在于“客观实在”理解有误。
要点二
全面理解物质、运动、规律、静止之间的
关系
1.物质和运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
[解析]
①错,规律具有客观性,只可认识、利用,
不可改变。③夸大其词,认识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
[答案] [点拨] D 易错选A。其原因是未认识到①夸大了主观
规律不一定就能造福于人类。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
能动性,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要点三
关于对“规律的客观性”的正确理解 (1)规律的存
1.规律客观性的含义: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
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②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③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的绝对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
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④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2)静止的相对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