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经济社会资本过剩探析

乔小明

【摘要】经济社会用来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的资本的数量,是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当超过一定限度后,资本就会出现过剩问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经济危机;二是大量虚拟资金的出现与广泛的流动;三是贫困人口的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当今中国存在着资本过剩的潜在危机,必须加以认识和防范。

【Abstract】The amount of capital that economic society invests in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When it exceeds a certain limit,there will be excess capital,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economic crisis,the emergence and widespread flow of a large number of virtual funds,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oor popul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re is a potential crisis of excess capital in China today,which must be recognized and prevented.

【关键词】资本过剩;经济危机;生产;再生产

【Keywords】excess capital; economic crisis; production; re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3-0120-03

1 引言

资本过剩最直接的体现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通常是由于商品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导致的危机。要想认识和防范资本过剩这种危机,应该把握好以下方面。

2 资本的界定

关于资本如何界定,在学界还存在较大的分岐与争议。从起源看,资本首先是一种物资,资本是作为生产力的要素的形式出现的。它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的载体,也是推进生产力不断前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资本又是承载着社会关系的載体,资本集中体现了在既定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强调资本的物质性,还是强调资本的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资本的概念被分为两个不同的流派。

主流西方经济学强调资本是种物资。他们认为,资本是种投入生产体系中,维持体系不断运转的生产性要素。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教材《经济学》所提出的,“美国等发达工业经济大量使用建筑物、机器和计算机等,这些生产要素称为资本,即一种被生产出来的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由经济过程本身产出的耐用的投入品”“资本在本质上意味着时间的耗费和间接的生产手段。事实上,人们在很早以前已经认识到那些间接的,或者是迂回的生产手段,通常比直接的生产手段更加富有效率”“如果人们愿意储蓄——节约眼前消费以备未来消费,那么社会就能够将资源用于新的资本形成”[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资本的社会关系属性。“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2]。尽管资本包括各种各样具体的形态,如货币、生产资料、厂房、基础设施等,但是,资本本质不是这些,或者说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好像是说,我们可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看到各种颜色的马,但是,“马”这个概念所指的,不是一个白马或者黑马。在马克思的理解中,资本也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品,而是借助于这个物品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关系。资本是一种关系,是通过一种物品所体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也正是资本的本质是种“关系”,而不是一种“物”,所以,资本的存在对于社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作为生产要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作为一种客观性的生产关系,制约和影响着经济生活,规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应该认识到,这些关于资本的定义具有统一性,无论是强调资本是一种客观的物,还是强调资本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资本是一种用来增值的价值基础上的。为此,无论是外在变现的货币,还是机器、设备、知识资本等方面,都是资本的外化的形式与借用的形态。一种产品,之所以成为资本,是因为这种产品不是作为直接的消费品,而是作为再生产的一个新的起点,作为增值的工具。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3]。

此外,这些理解有一定的“通约性”。他们都是与消费相对立的生产性投入,而且都具有价值增值的能力,这个共通之处可以理解为资本的扩张本性,而两者的区别在于理解这种扩张本性的来源[4]。从根本上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的形势发生一定改变。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是消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的进程。最为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品表现出来的“买方市场”经济的形成。

3 资本的生产过剩

我们肯定地认为存在资本的生产过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这个过程。

一方面是资本狭义上的过剩。既然资本是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这种投入就是种风险。在这里,风险的意思不仅仅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政治上面的风险,而是单单发生在经济领域的风险。这种风险,就是经济学所描述的“惊险的一跳”。因为,资本为了实现自身增值,需要通过生产环节,借助于市场来实现。但是,从价值的生产到实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风险来自于多个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着生产的无限扩张与人们有效购买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指出过的,也是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只是资本过剩或者是资本危机的一种情形。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癌变,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

另一方面是资本广义上的过剩。资本具有客观性,因为它是一定的社会存在。同时,资本也具有一定选择性。因为判断一种产品是否是资本,主要在于这产品最终的消费的情况与形式。如果是投入在再生产过程中,作为一种增值的手段,则是资本;反之,如果这种产品没有被投入在再生产过程中,而是直接被消费,则不是资本。为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处理好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关系是决定资本与否的重要环节所在。要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但是,如果不是出现了奇迹,能够转化为资本的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使用的物品,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的物品,即生活资料,所以,一部分年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总之,剩余价值之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5]。就是说,用来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的资本的数量是有一定的客观性的。尽管这种客观性到现在也很难用标准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建构出来,但是这种数量是存在的。不过,也正因为既存在,又难以明确,不好把握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对于投入多少资本,或者说决定多少资本投入在生产与再生产的体系中,也就决定了资本有超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客观需要的可能性。为此,资本的生产过剩是完全可能出现的。

4 资本过剩的表现形式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资本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

第一,经济危机是资本过剩的首先一种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