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14df4d300912a216147929cc.png)
廣東南音
什麼叫說唱音樂?
說故事的人,
或稱說書人. 半說半唱, 或只說不唱. 用簡單音樂作伴奏, 節奏用. 常見種類: 蘇州評彈, 廣東龍舟, 南音.
廣東南音
半說半唱性質.
題材多是歷史故事(例如“火燒
明清朝起於Βιβλιοθήκη 東流行.古稱“木魚”連環船”)或愛情故事(例如“客 途秋恨”, “微之憶薛濤” 等) 以往多由盲人演唱, 盲人稱為 “地水”, 故稱為“地水南音”.
工尺: 合 士 乙 上 尺 工 反 六 五
簡譜: s, l, t, d r m f s l’
音名: G, A, B, C D E F G A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二)
南音的音樂形式
基本上每句七字,
但因應音樂變化
可加襯字補充. 調性有兩種: 正調與乙反調 . 正調: 合士上尺工六五 s, l d r m s l 乙反調: 合乙上尺反六乙 s, t d r f s t 速度: 慢板, 中板與流水板. 樂器: 古箏, 椰胡, 木魚, 拍板.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一)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0679dd208a1284ac85043c0.png)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及其传承与发展摘要:说唱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其历史悠久,是以讲演故事为主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1949年建国之后,又被称之为曲艺音乐。
说唱艺术具有鲜明的传统音乐特色,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门类,是集音乐、文学以及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形式。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地位传承发展1 说唱音乐的历史地位1.1说唱音乐的社会价值说唱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涵以及内在品质上面,例如塑造事物的真善美,弘扬美德,摒弃丑恶的事物。
说唱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在作品的创作题材方面也多取材于生活。
说唱音乐虽然不像文学艺术那样以语言的方式直观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但是它却是以细腻的手法以及独特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作品的深刻内涵。
说唱音乐艺术歌颂人性的美以及人类的美好品德,生动的塑造人物形象,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表达。
封建社会中,知识的传播并不是那么普及,而说唱音乐艺术就更多地担任了传播知识的使命,其将大量的文学作品改编成了说唱音乐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没有条件获得知识的现实下,得到了很好的获得知识的途径。
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也能够获得教育,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的真善美。
1.2说唱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说唱音乐不仅是传统艺术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知识的源泉。
它在选材方面,多直接取自人民的日常生活,其题材十分广泛,有的来源于民间小调,有的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成为说唱音乐表演形式,还有的是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收而来。
在这些艺术门类相互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交融,相互促进地发展着,这其中多蕴含的知识养料,大幅度提高了说唱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说唱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民俗价值,这是由于说唱音乐来自于民间且长期流传于民间,因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通俗易懂,贴近人民生活是说唱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创作的语言方面,也多使用的是地方方言,所以说唱音乐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例如福建南音、京韵大鼓、苏州弹词以及山东琴书、四川金钱板等等。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4b612ea3b0717fd5360cdca4.png)
以上这些特征表明,将芗曲说唱划归为鼓书类和牌子曲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因而,两分法虽然使得说唱音乐的分类简洁明了,但是这种分类法却不能涵盖我国说唱音乐的所有种类,因而有待进一步修正。
二、我国说唱音乐分类宜采用三分法
笔者认为说根据说唱音乐的历史沿革、传承流变以及存见曲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我国说唱音乐可以分为三类,即鼓书类、曲牌类和杂曲类。(下文中为了论述方便,笔者将其称为“三分法”)吴文科在他的《中国曲艺通论》中,按照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将说唱艺术分为说书类、唱曲类、和谐谑类三种,[16]并将其中的唱曲类划分为鼓曲类、牌子曲类和杂曲类。他为说唱艺术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于我们研究说唱音乐分类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吴文科的分类旨在从宏观上对所有的说唱曲种进行分类,其关注点不仅仅限于音乐,分类侧重的是“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吴文科的分类,并不完全适合于音乐学教学和研究。比如,他将笔者分类当中的“鼓书类”曲种,按照“说”和“唱”所占的比重的不同,分别归到了说书类、唱曲类当中了。我们研究说唱音乐的形态特征时,关注的是其音乐部分,因而音乐特点相同的曲种,无论其“唱”的部分在实际作品当中所占比重是大是小都不宜进行这种分割。而且,说唱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这种分割有时会给分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笔者所熟悉的乐亭大鼓,其现状是既有以说为主的长篇书目,又有以唱为主的中短篇书目,并没有沿着单一路线发展。按照吴文科的分类,就要将乐亭大鼓这一说唱曲种,划归到两个大的类别当中了,即分别划归到说书类和唱曲类的鼓曲类当中。这样的划分也违背了说唱音乐分类的原则,并且对于我们音乐学教学和科研而言,也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笔者的分类中,对于吴文科分类当中的所提出的说书、唱曲、谐谑三种“审美创造功能特点”不做严格的区分,而着重以历史渊源和音乐特征为依据来进行分类。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98b4386b1ed9ad51f01df295.png)
说唱音乐宋元时期,伴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得到突出的发展,形式丰富,而在这些说唱艺术中,史料记载和作品流传较多的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和货郎儿。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鼓子词鼓子词流行于宋代,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其结构特点是在一个节目中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鼓子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说有唱说唱相间,歌唱部分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属说唱音乐类。
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的形式歌唱多种曲式。
如北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比鼓子词进了一大步,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它流行于宋元时期。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所创。
其曲牌来源于当时的唱赚,词曲及当时的民歌,诸宫调是在唱赚的基础上再创造的。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讲唱者自己击鼓,以笛,鼓,拍板等伴奏。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此段描写张生赴考后,莺莺思念成疾,对红娘叙述其郁郁之情,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
以元稹的《莺莺传》为,全曲采用14个宫调,基本曲牌151个,293个变体,共444歌曲牌,它是一部音乐丰富的诸宫调作品,是宋元时期说唱艺术成熟的标志。
货郎儿最初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歌曲形式,后又演变为一种说唱艺术。
起源于民间小商贩为了招揽顾客的叫卖声调,声调渐渐发展为一个民间曲牌。
可见“货郎儿”的源起是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着密切联系。
其叫卖音调被不断加工后称为《货郎儿》,后也被作为曲牌用于元杂剧和剧曲中。
陶真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宋代唱陶真的是“路岐人”,其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它的题材与歌词比较通俗。
说唱音乐的类别
![说唱音乐的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c9ac8955a58da0116d174917.png)
京韵大鼓
一、曲种简介 二、曲种名家 三、代表作品 四、基本风格特征
一、京韵大鼓曲种简介: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南部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 于清末形成。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 过很多名称:
1. 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 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
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 4. 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宣统
三年(1911)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 合的伴奏小乐队。
京韵名家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并起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改学大鼓,光绪二十六
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美、演唱 风格朴素自然见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新思潮的影响, 白云鹏等人曾演唱过《大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新曲目。 与此同时,旗籍票友张云舫曾将京韵大鼓改革成“改良大 鼓”,其特点是:编写了新曲词,多属诙谐幽默的题材;唱 腔高低多变、滑稽可笑;击鼓法加上了忽轻忽重不时画圈的 夸张动作。后被称为“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韵的一个支 派。演员有富少舫、崔子明、叶德霖、杜玉衡等,经常演唱 《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滑稽 曲目。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德庆 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京音纯正、 咬字清晰、刚劲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2. 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 “京音大鼓”。
3. 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 名称为“京韵大鼓”。
资料记载情况
梅兰芳在《谈鼓王刘宝 全的艺术创造》一文中 记载:“刘宝全说‘怯 大鼓’是从直隶河间府 传出来的,起初是乡村 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 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像 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 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 到城里来作场。”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9942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d.png)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高迪,是中国说唱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喊麦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而备受瞩目。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喊麦歌曲,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吧!1.《燃烧的青春》。
这首歌曲是高迪的代表作之一,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人仿佛置身于燃烧的激情之中。
2.《中国有嘻哈》。
作为中国说唱音乐的先驱者,高迪在这首歌曲中表达了对中国嘻哈文化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
歌曲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说唱的风格,展现了高迪独特的音乐魅力。
3.《梦想的声音》。
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4.《勇敢的心》。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节奏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勇敢的赞美和对坚持的敬佩,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5.《自由飞翔》。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让人仿佛感受到了自由飞翔的快乐和幸福。
6.《未来的路》。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7.《激情燃烧》。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激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8.《心中的歌》。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以上就是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内容,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高迪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希望高迪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喊麦歌曲,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音乐惊喜!。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a3dad8c5da50e2534d7fb9.png)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摘要:说唱音乐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
说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出现。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顺序,简要的说明了说唱音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以及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沿革一、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
变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
唐代早期的变文和南北朝“唱导”一样,是以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的讲经形式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事的。
它首先出现于佛寺禅门,是把佛教经典艺术化、形象化的产物。
僧人为了使深奥的佛理经义通俗化,逐渐加进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出现了专门讲唱故事的俗讲僧。
到了中晚唐时期,长安城内许多寺庙经常进行俗讲,盛况空前。
除俗讲僧外,当时还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又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大大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唐初传奇张鷟的《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便与变文散韵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而且描写细致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也接近变文的风格。
中唐是传奇繁荣的时期,也是俗讲、转变、说话盛行的时期。
此外,从唐代传奇到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等白话小说,它们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也是跟变文相通的。
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变文,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八相押座文》,颇类似于戏曲的脚本 , 它们那种讲唱间杂的形式 , 与戏曲的唱白体式已很接近。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b6e424437e21af45b307a8cb.png)
中国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
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
唱赚的曲本叫“赚词”。
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鼓子词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
说唱音乐形成与民歌区别的探析
![说唱音乐形成与民歌区别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1d54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7.png)
说唱音乐形成与民歌区别的探析在音乐的发展史上,说唱音乐起源于黑人文化,具有其奇特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时间不长,但仍然能够很好地触动人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说唱音乐与民歌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下面将对此进行探析。
首先,说唱音乐的节奏感更明显。
相较于传统民歌,说唱音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在旋律上也更加随意,常常变换多样,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冲击力。
而民歌则更注重旋律的优美,通过歌唱的方式展现出各民族的特有风情。
其次,说唱音乐的歌词更加真实生动。
在说唱音乐中,歌词的刻画往往更加真实、生动,充满对生活、社会现实的体悟和反思。
而民歌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道德、风俗的精神,对象也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特定群体。
此外,说唱音乐还涉及社会话题。
说唱音乐通常会涉及到各种社会话题,如家庭、教育、歧视等等,旨在通过音乐的形式影响社会、传递价值观念。
相较之下,民歌则更注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递,表现出各民族的传统美德。
尽管如此,说唱音乐与民歌之间仍然有所交集。
说唱音乐的旋律往往是从民歌中提取出来的,有时说唱音乐的歌词也会涉及到一些传统文化元素。
这种交集也反映了民歌传统与时尚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如《古老的房子》等。
综上所述,说唱音乐与民歌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节奏感、歌词意义和社会话题上。
两者在表达形式和音乐元素上有所不同,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说唱音乐也是在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青年文化的独特风貌。
这种有机融合的交汇,也将使说唱音乐和民歌更加契合、鲜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音乐、文化和时代的需求。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cee6a45c850ad02de80415b.png)
从音乐史角度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与演变【摘要】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可以说不了解中国说唱音乐,就不可能了解中国音乐的深层美学含义和全面把握中国音乐的整体面貌。
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说唱音乐,本文从先秦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时期对说唱音乐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说唱;成相;俗讲;变文说唱也称“曲艺”,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以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体裁,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我国的说唱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经历了萌发、生成、发展、变化、再发展的曲折过程。
最初是在先秦时期,出现了古代神话故事、寓言、笑话、叙事民间歌曲等,并且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体现出了具有情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叙述性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巨人的时代,就其学术繁荣、士贤辈出而言,只有古代希腊群哲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这一时期宫廷已有了为君王娱乐的乐人“倡优”和“瞽蒙”,并产生了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成相”。
“成相”原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古时人们在进行舂米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成相篇》是荀子模拟民间音乐形式而填的一首长诗,《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成相杂辞”是当时的一种曲艺形式。
东汉时的“说书俑”、“说唱俑”以及“小说”、“杂说”男性俳优表演等等,都具有了说唱之雏形。
汉代民间艺人称优人、俳优,他们擅长讲唱民间故事,多带滑稽讽刺意味。
“乐府”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汉乐府中大量的叙事性民歌,更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是以第三者身份叙述故事的,其唱词以五字句贯通,偶而加进七、九字等句式,与现代唱词非常接近。
佛教的讲经活动和道教的诵经活动此时也十分活跃,并且对中国的说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说唱艺术的艺术特色
![谈说唱艺术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8f1ff3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6f.png)
谈说唱艺术的艺术特⾊2019-03-10说唱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1949年第⼀次成⽴的“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就以“曲艺”⼀词概称我国的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种⽂学与⾳乐相结合的表演艺术的总称。
它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活,包括说故事、说笑话、说唱故事和唱故事,其中前⼆类只说不唱,后⼆类有唱有⾳乐伴奏,具有⾳乐性,称说唱⾳乐,⼜称曲艺⾳乐。
说唱艺是我国民族⾳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唱⾳乐和民歌的差别在于:民歌是⼈民⾃我抒发感情的⾃娱性艺术形式,⽽说唱⾳乐是以说、唱、做(即表演)来讲述故事供⼈们娱乐消遣的表演艺术。
说唱和戏曲虽同为表演艺术,前者是不化妆为剧中⼈的、以第三者⾝份来唱故事;后者是多⼈分⾓⾊扮演故事。
因此,说唱和民歌、戏曲虽然在某些⽅⾯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说唱⾳乐的艺术特点1、说唱⾳乐和民歌在创作、传播、传承⽅⾯都有相似之处,即有⼝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只是说唱⾳乐的创作多为民间艺⼈的创作,并有部分⽂⼈笔头创作。
传承则以师徒相传为主。
2、在叙事中抒情,更多地反映市民⽣活情趣、意识和愿望。
3、⽂学与⾳乐的⾼度结合,说与唱的⾼度结合。
在说唱⾳乐中,唱词担负着叙述故事、塑造⼈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基本任务。
它以叙事体为主,时⽽以第三⼈称叙事、褒贬,评论,时⽽以第⼀⼈称为故事中⼈物代⾔。
采⽤散⽂和韵⽂结合的⽂体,⼀般说时⽤散⽂,唱时⽤韵⽂。
⾳乐要将故事唱清楚,并将唱词内蕴的思想感情、⼈物性格予以充分的表现。
⼆者紧密配合。
在形式上采⽤说唱相间,⼜说⼜唱,似说似唱,说与唱⾼度结合,因⽽⾳乐具有较强的吟诵性。
各曲种均⽤当地⽅⾔演唱,结合地⽅民间⾳调,具有鲜明的地⽅⾊彩。
4、表演形式简单灵活。
多数由演唱者⾃操乐器边唱边表演;常由⼀⼈⾝兼叙事者和故事中数个⾓⾊。
有坐唱、站唱、⾛唱三种形式⼆、说唱⾳乐与民歌、戏曲的关系民歌、说唱⾳乐和戏曲⾳乐在我国民族⾳乐传统形式中,都是以歌唱为主的。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d2baa129915f804d2b16c17f.png)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琵琶等。鼓词的曲调多来自各地的民间音乐。北方的许多大鼓,多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叫卖货声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早期鼓词多为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之类,可连续说唱数十日之久。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兴起了“段儿书”的形式,并大量减少了说的部分,以唱为主。
牌子曲类的曲种有河南大调曲子、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扬州清曲、广西文场、湖南丝弦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二人转的曲牌。二人转与一般说唱曲种的表演形式有所不同,它是在东北大秧歌与河北莲花落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表演时载歌载舞。由于这一特点,有人将它划归为“走唱类曲艺”或小戏。二人转确实有类似戏曲的方面,如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但就其叙事与代言频繁转换这一点来看,它可以划归为说唱。同时,就其音乐结构来看,它也可以划归为牌子曲类。但它与许多牌子曲类曲种又有所不同。那些曲种中多使用明、清时调俗曲作为曲牌,而二人转则更多使用当地的民间音乐作为曲牌。二人转音乐丰富,有曲牌三百多支,常用的有四五十支,分为主调、副调、专调和小帽小曲四类。小帽小曲是在正式唱二人转之前唱的,为正式演唱前的准备,如[茨儿山]、[月芽五更]、[九反朝阳]等。副调作为主调的调剂,有时换用一下,以引起新鲜感,如[大救驾]、[大鼓四平调]等。专调吸收自其他民间音乐,在唱段中往往专曲专用。例如[羊调]是《蓝桥会》中蓝瑞莲在井台上向魏公子诉苦时专用的曲调,[哭糜子]是《阴魂阵》中的专用曲,[绣戏]等专曲,[绣戏]等专曲则是在特定情节中必用的。主调是二人转音乐的主要部分,使用得最为频繁。学会了主调,就可以唱出一个完整的段子。主调的编排过去也有一定的程式,如:[胡胡腔]——[喇叭牌子]——[吱儿调]——[文嗨嗨]——[武嗨嗨]——[快流水]。[胡胡腔]适于作为开场音乐使用。其曲调活泼、明快,唱时可载歌载舞,并有众人伴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好听的中文说唱rap
![好听的中文说唱rap](https://img.taocdn.com/s3/m/0b736b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5.png)
好听的中文说唱rap在当代流行音乐界中,中文说唱rap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融合了说唱和嘻哈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许多优秀的中文说唱rap音乐家涌现出来,他们的歌曲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
首先,我们来谈谈杨和苏。
这两位新一代中文说唱rap音乐家凭借他们的独特音乐风格和才华洋溢的表演,成为了年轻人中的偶像。
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入人心。
例如,他们的一首代表作《浪费》中,歌词描述了青年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放纵和迷茫,歌曲中穿插着高潮迭起的rap段落,给人一种强烈的音乐冲击感。
这首歌曲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除了杨和苏,还有一些其他的中文说唱rap音乐家也不容忽视。
例如,这两年来比较火的音乐人求远和华不对称,他们的歌曲给人一种很强烈的震撼感。
他们的歌曲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歌词直接刺痛人心。
一首代表作《在青春的末路上》中,他们描绘了年轻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这种音乐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也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除了这些新一代的中文说唱rap音乐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老一辈的音乐人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例如,MC HotDog,作为中国嘻哈音乐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歌曲充满了对社会现象和生活环境的思考,歌曲旋律独特,节奏明快。
一首代表作《麻辣烫》中,他以犀利的rap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击中了大家的要害。
他的音乐不仅具有娱乐性,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讽刺和思考,引人深思。
好听的中文说唱rap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年轻人表达自我和释放情感的方式。
当我们身处喧闹的城市中,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生活压力时,好听的中文说唱rap音乐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的情感,找到自我。
它既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总结来说,好听的中文说唱rap音乐在当代年轻人中十分流行,它融合了说唱和嘻哈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f4f1e8650e52ea541898af.png)
[收稿日期]2019-07-15[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校级课题“仫佬族依饭节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编号:1076501819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美琳(1990-),女,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脉络探究谢美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和田010010)摘要:说唱音乐是音乐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战国时期的说唱文本《成相篇》被称为说唱音乐的鼻祖,在中国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所发展,明清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延伸出诸多地方剧种,到了近现代时期走向衰落。
新时期说唱音乐要自我革新,才能有效地保存这一音乐形式。
关键词:说唱音乐;发展脉络;探究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19)05-0015-03说唱音乐的萌芽极其久远,且生生不息。
说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历经两千多年,新时期说唱音乐只有创新,才能传承发展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在中国的起源关于说唱音乐起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学者的观点大致三种类型。
其一起源于市井文化说,为表达感情和娱乐即兴而发。
如《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北方民歌文献,“帝令燕往视之,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这一观点种得到了部分中国音乐学者、专家的认可。
其二,起源于模仿说,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而创作。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
”及“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模仿论在中国音乐文化史上得到普遍认可。
其三起源于巫术起源说,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普遍信仰巫术,相信巫师的能力是巨大的,她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治病救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精神生活。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以定群生。
”及“昔阴康氏之始,故作舞以宣导之。
”[1]很多学者、专家将巫术说定义为最符合说唱音乐的起源,原因是巫师在做法事之时,都伴随着乐器、舞蹈、歌声,这符合原始音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也是当下说唱音乐的重要特征。
第五讲说唱及戏曲音乐欣赏
![第五讲说唱及戏曲音乐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f4f25f7f90f76c661371a9b.png)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 弹唱”。
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
欣赏《新木兰辞》片段
唧唧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 惊闻可汉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卷卷都有爹 名字,老父何堪征战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 长,我自钗环是女郎。
清纯淡雅盛小云
许多人说盛小云生来就应该是唱评弹的。舞台 上的盛小云秀丽温婉,眼神灵动,嗓音清脆,宛 如画中人。她使你想到小桥流水和街巷深处的园 林。 年轻的盛小云,唱评弹已经23年。这23年, 她亲历了评弹复苏、繁盛、发展的历史。评弹流 淌在她的血液里,这门古老的艺术,早已溶入她 的生命。35岁的盛小云,是评弹界和书迷公认的 最优秀的演员之一,获过的奖数不清。盛小云还 多次赴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演出,在中国 台湾演出时更是轰动一时,被称为“从画上走下 来的苏州美女”。
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
二、与戏曲音乐的不同
音乐在表现方法上以叙事和代言相结合,以第三人称 为主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相结合的表现方法。由一两 个演员运用语言和音乐模拟多种人物来叙述讲故事的形 式,要模拟书中人物的口吻、姿态和性格,把书中人物 的音容笑貌准确生动的刻画出来。从事说唱艺术的演员 不能象戏曲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只能是“跳进跳出”, 大量的情节只能是靠叙述。与戏曲音乐的区别是:“演 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而弹词是“说法中的现身。”戏曲 音乐的任务是要塑造人物和表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说 唱音乐主要是讲唱故事而决定。
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
6、杂曲类 这一类和牌子曲类的曲种有共同点,即,都是从民歌小曲和戏曲而 来的曲牌。区别是杂曲类的曲种即使具有几个曲牌,但在一个唱段中 也不把几个曲脾联成套曲,而是只用一两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如浙 江莲花落、湖北太平年、山东四平调、天津时调、湖北小曲、榆林小 曲等。 7、走唱类 这一类的特点,是带有歌舞色彩的流动性表演。演员边走边唱,并有 大动作的走场,所以叫“走唱”。例如安徽的《风阳花鼓》、湖北的 《三棒鼓》、四川的《车灯》、《盘子》、东北的《二人转》等。
课题研究论文:音乐论文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课题研究论文:音乐论文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bad89fba3b3567ec112d8a7d.png)
音乐论文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一、说唱音乐及历史沿革说唱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用说、唱及表演来讲述故事的综合艺术形式。
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同为表演艺术,都以歌唱为主,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
民歌产生最早,而说唱音乐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成晚于民歌;戏曲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又吸收了说唱音乐的某些元素。
中国的说唱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周代即已萌芽,可追溯到《荀子?成相篇》。
汉代乐府诗中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南北朝的《木兰词》,也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说唱形式。
曾出土的汉代“说书俑”,生动地表现了汉代说书的形象。
而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以寺院里的“变文”为标志。
到宋、元时期,说唱音乐进一步发展,达到到成熟的阶段。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发展到鼎盛阶段。
二、宋、元时期历史文化背景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发达,城市兴起,人口的集聚,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为市民音乐生活提供了基础,也为说唱音乐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宋元时期城镇里的瓦子勾栏为说唱艺人提供了专门的、固定的演出场所。
“书会”的盛行以及文人参与唱本编写等,使说唱音乐达到了成熟阶段。
三、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主要形式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高度发展,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一)陶真陶真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它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
其歌词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乐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鼓。
宋代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盲人。
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一般认为是明清“弹词”的前身。
(二)鼓子词鼓子词流行于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以唱为主,因起原始形式以鼓作伴奏乐器,故称作“鼓子词”,后加上丝竹乐伴奏。
其音乐简单,仅用一首曲调反复吟唱。
鼓子词有一种只唱不说、结构简单、无故事情节的形式,反复用一个曲调分别吟唱一年四季或十二个月景色的,如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另外一种是说唱性的叙事性鼓子词,说与唱相间来叙述故事,现存的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eda7db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6.png)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摘要】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广泛流行。
本文从说唱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宋代和元代说唱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在文化意义上的影响和传承。
在结论部分指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独特的音乐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展现自身情感和态度的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
说唱音乐的流行程度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社会意义、流行、起源、发展、特点、表现形式、影响、传承、文化意义、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内涵、音乐文化、发展、重要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诗词、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吟唱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故事。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娱乐、民间传唱和宗教仪式等场合,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这种音乐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歌唱,而是通过快速的唱腔和流畅的演唱技巧来展现情感和节奏感。
在当时,说唱音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与推崇。
通过说唱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宋元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说唱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更是人们对于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的生动表现。
1.2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是一种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音乐形式。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传播者。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歌颂英雄、批判社会弊端、抒发民间情感等方式,说唱音乐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说课稿:中国说唱音乐
一、说大纲:
《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学大纲》提出欣赏音乐第一,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第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第三,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地音乐教育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地听觉审美感受。
第四,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高中音乐教育主要以音乐欣赏教学为主,欣赏中国说唱音乐是其中的一课重要内容,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高中《音乐欣赏》第六單元的《说唱音乐》,本单元內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三种类别的说唱音乐,(民间说唱类、曲艺说唱类、现代说唱类)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说唱音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国说唱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不同种类的说唱音乐艺术特色。
本课将主要欣赏民间说唱类中的东北二人转、曲艺说唱类中的常德丝弦和现代说唱类中的流行歌曲的rap。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了解中国现代三种类别的说唱音乐,(民间说唱类、曲艺说唱类、现代说
唱类)学生至少能掌握每种类别当中的一种说唱形式。
如:东北二人转、常德丝弦或流行歌曲中的rap。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介绍民间说唱类中的东北二人转。
三、說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齡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当前艺术发展形势,积极引用教材外的音响资料对教材内容作了更详细,更全面的补充。
这里我采用了讲授式、启发式、示范法、聆听法、讨论法、评价法和情感陶冶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來理解音乐。
本课选用的教具有小快板和电子琴。
五、說教学程式
首先我用自己自编自导的小快板说唱表演引入课题。
这里采用的是教师亲身示范法,用时5分钟。
(说明:小快板说唱的内容是歌颂我们一中新风貌,伴奏乐器为小快板和电子琴。
)其目的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自然地导入到课题;其三: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一个暗示。
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课题。
第一步:教师简介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历史,这个内容只要学生了解就行了,因此采用快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用时2分钟。
第二步:介绍今天的主要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类别的说唱音乐:民间说唱类(如:小快板说唱、小帽、相声、东北二人转)曲艺说唱类(如:苏州弹词、京韵大鼓、长沙评弹、常德丝弦)现代说唱类(如:摇滚说唱、流行歌曲中的rap)。
用时1分钟。
第三步:将重点难点提到第一位,是介绍民间说唱类中的东北二人转。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东北二人转以及东北二人转的表演特点和音乐旋律特点,甚至让学生能够学唱一小段。
这里我采用了聆听法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刘和刚演唱的一首《东北二人转》,从中了解什么是东北二人转。
然后再让学生观看一段东北二人转的节目(选自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的《说事儿》中的一段),采用启发式、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东北二人转的表演特点。
接下来教师再采用示范法演唱一段东北二人转的曲调,要求学生采用听唱法聆听和模唱,感受东北二人转的旋律特点。
用时20分钟。
第四步:简单介绍曲艺说唱类中的常德丝弦。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常德丝弦现场表演的几幅图片,启发学生掌握其表演特点。
通过欣赏常德丝弦《常德人》,启发学生说出其音乐特征。
用时5分钟。
第五步:单刀直入地介绍现代说唱类中的流行歌曲中rap。
采用聆听法直接让学生欣赏周杰伦的歌曲《夜曲》中的一段rap,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流行rap,相信学生非常喜欢和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说唱,这里教师采用情感陶冶法盛情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请学生模仿表演一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是:在最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再掀起一段高潮。
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己总结这种说
唱形式的特点。
教师再作小结评价。
用时10分钟。
第六步:迅速浏览和回顾所学内容。
用时2分钟。
最后,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流行新歌《千里之外》,学生共同歌唱。
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氛围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