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本活动经验的小学数学活动教学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数学基本活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积累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的定义、重要性和经验积累的策略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的定义小学数学基本活动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和思考等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讨论、数学探究等多种形式,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讨论等活动,可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制定科学的活动设计方案开展小学数学基本活动,需要制定科学的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设计方案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确保活动内容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2. 注重活动过程的引导与激发在开展数学基本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活动设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基本活动质量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兴趣。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数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参与活动的重要动力,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数学非常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挑战自己,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的挑战性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挑战,但又不至于太困难而放弃。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挑战中不断积累数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来积累数学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来积累数学经验。
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还可以相互合作完成一些数学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及时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可以指出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分析
2020年30期┆207随笔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分析梁冬香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才能有好的高大建筑,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承担的责任可谓重大。
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与小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充分结合起来,使小学生学之有物,具体直观,从而产生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深入挖掘学习潜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本文就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具体做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活动经验;方法 一、教学方案中侧重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设计低年级数学教学涉及数的认识、计算、图形的认识与应用、统计与概率的感知等,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测量、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方向与位置、教的认识、表内乘法、统计、时分秒;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对称、加减法、可能性、乘除法、混合运算、生活中的大数、吨的认识等等。
这些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低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受生活经历的影响,耳濡目染,不自觉地参与很多数学活动,比如,买东西,拿的钱够不够,差多少,余多少,出门往哪儿走是学校?出门遇见的第一个人是熟人还是生人?等等。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计时,要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经验积累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方法,让学生运用活动经验积累活动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教师针对低年级小学数学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具和平台的运用,通过虚拟场所,创设情境,更加接近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尤其是让小学生把积累活动经验与快乐的游戏紧密结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有凝聚了小学生的学习探究好奇心理。
教学设计要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知识板块和具体活动因地制宜的科学设计,不能一概处置,就是同一个类型,也要不断创新。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摘要】数学活动经验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考中培养其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和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利用生活实施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基于此,本文将以分数加法为例,简单谈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经验,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分数加法;分析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4-183-01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就需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促使其在活动中理解知识,以此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1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及应用意识。
感性认识是具有学生个性意义的过程性知识;情绪体验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应用意识包括“数学实用且有价值”的观念,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并能够拓展数学应用领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理性精神,继而形成创新能力,则就应当让学生积累丰富且有效的活动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2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和类型2.1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征主要有四点:一是个体性。
即数学活动经验是属于个人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有明显的学生个性特征;二是实践性。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实践活动必然无法形成有效的活动经验;三是多样性。
因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同学生的活动经验是不同的;四是发展性。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一个学生在特定学习环境中或某一阶段对数学知识的认识,随着认识的加深,活动经验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小学生数学有效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几点体会
小学生数学有效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几点体会一、计划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需求和学生年龄,提前计划好需要进行的基本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形式和时间,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充分发挥教学效果。
二、多元化形式:基本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游戏活动、竞赛、小组讨论等。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个性化体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点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体验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比如设置多个难度级别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并完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果反馈:基本活动的重要宗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或困难,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合理的结果反馈帮助学生进步,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活动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的评价形式及时了解到学生情况,以评价结果为基础进一步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让活动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形成有效反馈。
六、认真备课:基本活动的组织要做到精心准备,从确定活动目标、确定实施方案、准备教学材料和资源等方面进行认真备课。
对于每个活动,教师需要提前思考,精心准备,避免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和差错。
七、注重班级氛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维持轻松、友爱、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
以上七点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效基本活动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广大数学教师及家长有所启示。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基本活动的实施质量,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松北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黄丽萍,非常感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为我们创设了这次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下午的活动由两部分组成,首先观看两节课的视频,本来应该给大家呈现的是两节课的现场教学观摩,但由于培训时间和地点等客观原因,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等因素,把现场教学改为观看录像,课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还请各位老师谅解。
播放视频后由我们团队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论坛交流。
在座的各位都可谓数学界的行家里手,我们团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更多的是学习、历练、通过这次活动提升我们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
下面我们一起观看由松北区万宝小学张文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接下来我们来观看由平房区佟宁宁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刚才和大家一起观看了两节课,下面结合这两节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这两节课有如下共同的特点,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资源,落实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以活动为中心”,注重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如:《可能性》一课,课开始,教师就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引入,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在猜测、表达、交流中归纳,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同结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个概念。
我们还可以看到,张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猜测,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简单地给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评定与验证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通常只是关注到学生的数学基本知识的获取情况,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技巧以及数学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经验的获取缺乏策略性的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各科的教育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主要根本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一些实际操作的活动来获取数学经验,以便于课堂上知识的吸收,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活动;经验策略与方法引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依据国家所提出的课程标准中四个基本法为依据,教师严格遵守基本目标进行教学,但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为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技能培训,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活动的情况。
这类现象所产生的弊端,可能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兴趣,信心不高,难以确切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其次还会影响老师在课堂中数学知识的传授效率,导致教学出现偏差。
例如一些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举步维艰,影响了学生积累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就学生的兴趣入手,找到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去帮助学生在基础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学习能力。
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概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一概念在很多年前已经由数学教育家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指的就是教师除课堂教学之外在课外开展的实际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思维,使课堂中所讲授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相结合,这类活动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将所学数学知识与自身兴趣有效融合为一,在这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把握不同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环节,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时候需要教师予以正向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极高的教学素养,能够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中去有效利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化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陌生感[1]。
基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徐华内容提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经历数学活动基本经验【现状分析】《课标》在其总体目标阐述中写道:“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在这一目标的阐述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的、事实性的知识,还包括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属于个人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中关注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但当前教学中对数学活动经验关注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缺失之一:备课中缺乏重视现实教学中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只停留在对学生数学客观性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分析上,停留在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分析上,很少能从数学角度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分析与联结。
数学学习的类似性使得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认同性,这些带有个人认知特征的经验在学习新知识时没有受到重视。
在考虑如何学习新知中,更多的关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略活动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是当前备课学情分析中的一个普遍缺失。
缺失之二:课堂中缺乏关注首先,“唯分数”至上的教学观,让老师不愿把时间浪费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种对提高考试成绩帮助不大的“低效”行为上。
例如: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研究任意三根小棒能否构成三角形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在常态课中往往被取消或大大减缩活动时间。
直接得出结论后,通过大量的巩固、变式及提高练习,似乎更能提高考试成绩。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分析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的直观感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活动经验,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基本活动1:图形的辨认与描述活动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培养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辨认能力,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活动设计:1. 认识基本图形: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分辨并说出各个图形的特征。
2. 描述图形: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图形,如边的长短、边的形状、角的个数和大小等,通过语言描述,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验总结:这一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常见图形的观察和辨认能力,通过直观的观察和简洁的描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认识和描述图形的方法。
二、基本活动2:图形的组合与拆分活动目的:通过图形的组合与拆分活动,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拼凑和分解能力,提高其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构成的理解能力。
活动设计:1. 图形的组合:提供不同的图形卡片或切纸板,让学生自由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如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拼出房子、花朵等。
2. 图形的拆分:给学生一些图形拼图或拼板,让他们观察图形的构成,学会按规定的线条将图形分解为几个基本图形,如将正方形拆成两个三角形,长方形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等。
三、基本活动3: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活动目的: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活动,培养学生对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变化的认识,提高其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设计:1. 图形的平移:利用图形卡片或图形板,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平移活动,让他们通过手动操作,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学会描述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累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讲堂教课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简介课题由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 、“数学基本技术” 、“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
课程目标的变化 , 惹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有关问题的考虑和研究。
反省讲堂教课,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自己的重视,忽视促进学生生动开朗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
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代替,数学活动经验单调和不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课程目标的变化 , 讲堂教课的现状,惹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有关问题的考虑和研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累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讲堂教课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研究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课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踊跃实践中累积数学活动经验,真实提高数学修养。
课题界定: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引导下,经过对详细事物进行实质的操作、观察和思虑,从感性向理性飞腾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它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包含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应意图识三种成分。
本课题指在讲堂教课中,依据小学生的年纪认知特色,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累积数学活动经验,探访促进小学生累积数学活动经验而采纳的一系列详细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研究目标:1. 从问题剖析,教课预设,讲堂实行,评论总结,反省改良等方面下手,建立合理的实验过程,努力探访该课题研究在学科教课方面的价值。
2.整理出一套较完好的小学数学四大领域鉴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教课方案建议3.发掘、整理出一批合适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有效累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课的典型事例。
4.剖析目前小学讲堂教课现状,踊跃试试“展开有效教课活动累积经验” 的实践,调整平常教课视角、方法、策略,研究有益于学生累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门路、方法,形成一套可操作能推行的教课方式。
“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
“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渗透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丁明娟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基于新的教学内容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教学实践的需要以及数学教学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即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维目标中“四基”的要求,正好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
一条是知识技能,另一条是思想方法。
知识技能是数学的“双基”,思想方法与活动经验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然而,一些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教学驾轻就熟,而对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的渗透或不重视,或重视但不知该渗透什么,如何渗透。
为此,前年在我区举行的“中小学几何教学衔接”教学研讨活动中,由光明学校的周建兰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下面就以这节课中的一些教学片断,谈谈 “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渗透,抛砖引玉,以求各位同行不吝指正。
【引入片断】师:为了配合祝桥镇的建设,光明学校大门前的三个花坛也要重新整修了,这就是整修后的效果图。
师:你认识它们吗?能挑你自己熟悉的图形说说它的特征吗?(学生回答,教师随时板书并引导)师:你们真棒,那谁能猜猜,这三个花坛哪个面积最大呢?(生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添上板书)转化 师:真聪明!现在让我们用方格纸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
(出示方格纸,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在这个引入片断中,主要渗透了:1、经验的激活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面积”时就已经知道:不规则的图形可以通过割与补的方法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
因此,在这引入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主动得出答案,这样一个过程,其实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的一次检验。
2、转化思想转化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一个问题转化成为另外一个问题来解决。
小学数学学习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学习基本活动经验1.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基本活动经验首先是“数学“的。
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研究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主要是统计关系),也就是说与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无关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其次是“经验”的。
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再次是“活动”的。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的《数学教育学》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包括抽象思维、数学证明、数学解题在内的整个数学教学活动都是“数学活动”,这样就过于泛化。
我们所说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至于“基本”,《数学》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称作“四基”。
2、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特征有四个:个体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属于个人的,它有明显的学生个性特征。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
实践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离开实践活动就不能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
多样性:学习群体针对同一数学对象,尽管学习环境等外部条件相同,但每一个学生仍然会有不同的活动经验。
所以。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多样性。
发展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反映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的认识,是感性的、非严格性的,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获得的活动经验会不断变化、不断发展。
而且个体的活动经验在群体的“经验交流”中会相互补充。
相互充实,丰富、发展个体活动经验。
3、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类型小学数学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是帮助学生能为抽象的数学找到具体形象的原型,增进数学理解。
根据从事数学活动的不同模式,数学基本活动的主要类型有:(1)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知识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有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很多高阶的数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术、几何、代数等知识。
通过反复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扎实的基础,为日后的高阶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多样化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数学运算、推理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数学问题,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在教授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测量不同区域的面积,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从而深入理解面积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的成效分析-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的成效分析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
回顾、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有时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世界上的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所以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
才能让学生领悟“理论型”数学,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提炼升华,得到全新的理念,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升华,我谈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型”的数学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时期,只有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方向,才能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之上,如果脱离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难度很大,也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包裹”在生活这个“外衣”之下,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案例1:在教学几何与图形中的《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中,教者尝试将长方体的顶点、棱,还有面都融入到房屋的建构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一下如何做一个小小“工程师”。
采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如何先确立顶点,再连成线,最后铺上面。
让学生直观地从二维空间转换到三维空间的思考中去,同时可以清晰地让学生描述出三条相交的线便是顶点,由两个相交的面构成棱。
此外通过教师事先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棱可以分成几组?面呢?通过演示而得到的结果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思维也更显得丰富、生动。
二、让学生体会“操作型”的数学旧时的教育更加强调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因此,很多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是什么”,而不明白“为什么”。
如果学生只有对知识一种感性的认识而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那么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就无法摆脱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束缚,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将永远不会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尝试
在生 活这 个 “ 外衣” 之下 , 从 而更 加 贴 近 学 生 的 内心 世 界 。
案例 l : 在教学几何 L j 冈形 巾的《 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 》
一
课r f 1 , 教 者尝试将长方 体的顶点 、 棱, 还 有 都融 入到房
分析 : 这个问题要考虑到长方体和 方体的体积公式 , 此外 , 还必须邢解 降低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正方体 的体积 。但
交 的线便是顶 点 , 山两个丰 H 交的 构成棱。
此 外通过 教 师事先 提 问 , 引导 学 生得 出结论 : 有 几个顶 点 , 几 条棱 , 几个 ? 棱 可 以分成 几组 ? 呢? 通过 演示 而得到 的结 粜 更易 于学生 的I 解, 学生 的心维 也更 得 卞富 、 生 动。 二、 让学生体会“ 操作型” 的 数 学 …时的教育 更力 l 1 强 调老师教什 么 , 学生学 什么 , 因此 , 很 多学 生 的 维 只 停 留 住 “ 是什么” , 不 明白“ 为什么” 。如 果学 生 只 有对 知识 一 种 感 性 的 认 识 而 没 有 卜 升 刮 理 性 的 认
传递 的, 只能靠亲身经历 。所以必须让学生亲 自参与 。才能
让 学生领悟 “ 论型” 数学 , 在感性知识 的基础 卜 进 一 步 进
行提 炼升华 , 得 剑伞新 的卯念 , 让学生 的数学思 维在数学基 本活 动经验 的荩础 卜 进一步得到升华 , 我谈几点感受。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察、 思考 、 发现 、 比较 , 揭示 出感性经验背后 的理性 、 抽象 的 数学经验 , 让学生获取具有概括性 、 普遍性的数学概念 。这
理 论 探 索
活动经验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活动经验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而活动经验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实践操作、亲身参与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活动经验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活动经验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认识数学,通过活动来理解数学。
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操作、观察、总结,逐渐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活动经验教学法,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活动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活动经验教学法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1.操场教学数学教学可以利用操场空间进行教学活动,例如通过比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在操场上进行几何图形的寻找和认知活动,或者进行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实物操作通过提供真实的实物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来认识数学知识,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4.场景模拟通过活动经验教学法,可以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经验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1.充分准备教学素材在活动经验教学法中,需要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素材,包括实物、游戏、活动用具等,以便于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参与和实践。
2.灵活设计教学方案3.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在活动经验教学法中,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1. 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探究,从中获得经验。
可以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几何图形,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 引导学生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数学问题中的现象,并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图形,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图形的性质,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
3. 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能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分享想法和经验。
5. 创设情境与真实背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与真实背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授面积与周长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6. 运用游戏和竞赛:游戏和竞赛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锻炼基本活动经验。
7. 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数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电脑、投影仪、软件等多媒体工具,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8. 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通过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不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实践机会、引导观察与描述、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基本活动经验的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摘要: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必须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获得,通过学生亲身实践、经历和思考,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得以积累。
通过对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案例的剖析,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效策略
一、选题背景
荷兰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研究所的达朗其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做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第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从摆桌子到形式计算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学生套用现成的算式去做。
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做数学”的含义。
在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由原来“双基”教学,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应该关注的目标之一。
数学活动经验对着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展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活动教学,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数学活动教学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一般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数学活动”的六个基本理念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这个时期的数学活动以外部的实践操作活动居多,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发现中体会数学知识产生的原因,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三、“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案例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堂课的教学里,教师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层次:(1)教师出示例图1,说明图意:把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3)怎样列式计算?(板书:6÷3=2)
(4)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边提问边板书: 有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个)所以商2分掉了几个?(6个),所以在被除数6的下面写6。
分完了没有?(刚好分完)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
(5)小结导入:把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我们已经会分了,如果添上1个梨你会分吗?
第二层次:(1)出示例图2,说明:把7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
请你实际分一分。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演示)启发:剩下的1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里还能分到一个梨吗?最后分的结果是什
么?(每盘放2个,还剩1个)板书:7÷3=
(3)谁能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计算?被除数是几?除数是几?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几个?所以商几?写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分掉了几个?被除数7下面写几?7个梨分掉6个还剩几个?强调说明:7个梨分掉6个,还剩1个,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1”我们叫它”余
数”(板书:余数。
跟读两遍)
(4)教横式写法7÷3=2……l。
并强调: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读作”商2余1”。
再让学生再齐读一遍。
(5)指导读算式,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
第三层次:进行大量的类次3×()﹤7,以及“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训练,还有观察式子让学生找出余数规律的题目。
四、案例评析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程序化训练上,忘记了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学生未能理解“余数”概念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真正含义。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自我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自主再创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不断获得、积累经验,分析、理解、反思经验,从而获得发展,真正体验到“做数学”、“现实数学”“再
创造”这三个过程。
可以对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做如下调整:
(1)让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豆子,用纸片当做盘子,进行分豆子的活动。
(2)要求“把10豆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请同学们分一分。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10÷3=3……1(与10÷2=5
上下对齐)并齐读算式。
通过引进了“分豆子”的活动,不仅学生获得了平均分的直接经验,而且通过实物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在学生的活动经验与数学概念、过程、规律建立了相对应关系,深刻地理解了“余数”的概念。
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同时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累积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这些经过概念化和形式化的基本活动经验因融入学生心灵处而获得
生命的活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亲历过程”,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潘洪建.活动学习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0.
[2]王建磐.中国数学教育:传统与现实.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徐爱明.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初探.数学教育论
坛,2010(33).
[4]陈玉英,谢发超.运用核心问题教学,发展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教学通讯,2011(1).
[5]张苾菁.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人民教
育,2010(11).
[6]汪路霞.注重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累积. 教育科研论
坛,2010(3).
[7]黄加卫,姚云翔.“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综述.中学数学研究(江西师大),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