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行为和态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研究
随着社会对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社会心理 学将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它将探讨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 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发展
从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到实证研 究的历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个体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人际互动和沟通等。
任务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心理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心理学的关系
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而社 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 研究社会情境中的心理现象。
指个体对某一社会客体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
社会态度的结构
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组成。其中,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和理解 ;情感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对态度对象所采取的行动倾向。
社会态度的类型
根据态度的强度和稳定性,可分为强烈态度和微弱态度;根据态度的指向性,可分为内隐 态度和外显态度。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跨文化研究
网络社会心理学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 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 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心理和行为研究,为跨 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 指导。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 ,网络社会心理学将成为一个 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将探讨网 络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如网络成瘾、网络暴力、虚拟 社交等。
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 够理性分析群体意见和观点,不盲目跟从他人。

《社会心理学》课件

《社会心理学》课件

3
权威性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探讨权威性对个体社会认知和决策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影响
1 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 2 社会影响的类型及其 3 社会影响与自我实现
作用
预言
解析社会影响的心理机制
和基本原则。
剖析同伴压力、权威性和
研究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
诱导性广告等不同类型的
和自我期望的影响。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未来的研究 重点
展望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未来 研究方向和重点。
社会心理学对个人和社 会的发展意义
阐述社会心理学对个人、群 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探索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影响的力量,发现社会心理学的奥秘。
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定义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揭示社会影响和集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法,解读人类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社会心理学对自我及他人 的影响
探讨社交心理影响个体行为和他 人互动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组织与领导 中的应用
研究群体合作、领导风格等对组 织绩效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 的应用
深入分析消费者心理以及广告与 宣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结束语
社会心理学在当代社会 发展中的地位
探讨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 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地 位。
个体与群体
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基础
探讨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及其原 因。
群体心理学概述
研究群体行为和动态,了解社会 互动的心理过程。
社会标准化的心理学机制
剖析群体中的倾向性和个体行为 的变化机制。

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 ppt课件

社会态度(社会心理学)  ppt课件
协调的认知数量*认知重要性
ppt课件
14
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
– 改变认知,使之与自己的其他认知 保持一致
– 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与其他 认知一致
– 增加新的认知,使原有的认知矛盾 得到合理解决
ppt课件
15
*认知失调及其解释
(1)决策后认知失调 决策几乎总会引起失调,因为我们不得
不在几个选择中作出决定 提高我们选择的对象的评价,或降低对
ppt课件
29
(二)角色扮演法 (三)团体影响法 (四)活动参与法
ppt课件
30
七、偏见
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能够减少偏见?
ppt课件
31
1 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对某一个体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 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偏见的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
– 刻板化——是把同一个特征归属于群体的每 一个人,而不管群体成员中的实际差异。
行为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 受到情境中的压力,或者考虑到行为的 结果对自身不利,可能会改变行为的方 向,表现出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ppt课件
6
三、态度的形成过程
1 模仿与服从:态度形成始于两种方式,一 为自愿的不知不觉的模仿,另一是屈服于 外界压力的服从。服从是人们为了获得物 质与精神报酬和避免惩罚表现出的相符行 为。
ppt课件
8
四、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 社会环境影响 主要通过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
和约束,各种思想观念的宣传和教 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的 熏陶等方式进行。
– 这种影响具有选择性、持久性、多元 性、宏观性
ppt课件
9
2 家庭的影响
– 家庭的教育和抚养方式具有决 定性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概论》课件

《社会心理学概论》课件
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 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息,包括社会知觉、刻板 印象、归因理论等。
社会影响
研究个体如何受到他人的 影响,包括从众、服从、 群体压力等。
社会行为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 行为反应,包括人际互动 、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 等。
详细描述
心理咨询中,社会心理学原理如人际关系理论、自我概念理 论等被用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同时,咨询 师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技巧和方法,如角色扮演、行为疗法等 ,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行为和思维模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认知过程
探讨个体如何加工、解释 和理解社会信息,以及如 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 断。
社会影响过程
研究个体如何受到他人的 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他人 ,包括从众、服从、权威 等。
社会行为反应
探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 行为反应,包括人际互动 、群体行为、传播行为等 。
CHAPTER 02
个人特质
个体性格、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等因素也会影响社会情感的表
达和体验。
社会情感的作用机制
心理调适
社会情感能够调节个体的心理 状态,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情
绪波动。
社会互动
社会情感是促进个体间互动和 交流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建立 和维护人际关系。
行为驱动
社会情感能够激发个体的行为 动机,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 现目标。
归属感
指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 ,表现为对集体、组织 或团体的认同和忠诚。
社会情感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文化背景

社会心理学PPT_图文

社会心理学PPT_图文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关注群体和社会 )
斯特克:“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 ,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三)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
潘菽:侧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 发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 的科学。
勒温(1890—1947), 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 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 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 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 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华生(1878—1958)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0年获 得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就学于杜威、安吉尔、 唐纳尔森和洛布,1903年获得该校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 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心理学领域的领 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1920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 改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直至1945年退休。但在20世纪20、30年 代,他还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产生 了很大影响。
的技巧、谈话与提问技巧、追问技巧) 2、问卷法
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一段对话: 来访者:我感到他咳嗽是在针对我。 咨询家:我知道你是确实是感觉到了,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来访者:我感到很不安,我很在意他的声音,我难受极了。 咨询家:你感到很难受,不安,但又无法摆脱,感到很无奈是吗? 来访者:是的。不仅如此,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不进去。 咨询家:学习不进去? 来访者:我脑海中在他咳嗽时会胡思乱想,认为他可能是恨我,故意的。 咨询家:你有什么理由认为他咳嗽就是针对你的呢。 来访者:我想可能是我拒绝他的求爱缘故吧? 咨询家:现在我们试想一想,他咳嗽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态度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态度

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一)态度的功能 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识或理解
(二)态度的作用 社会性判断、耐力、学习效果、工作效率
适应功能
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 形成后起着更好适应环境的作用
自我防御功能
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从中受 到贬抑时来保护他们自己
价值表现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一 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
4、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满意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
态 值
价值是态度的核心 价值就是态度的对象对人的意义
经济的价值。认为生活的主要目的是财产的得失。 理论的价值。力求在知识系统内发现新东西。 审美的价值。把美作为人生的根本意义。 权力的价值。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支配他人。 社会的价值。认为最有意义的工作是增进社会福 利。 宗教的价值。把精力放在追求神秘的东西上。
态度
attitude
主要内容
态度的定义及其分析 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
态度的定义及其分析
(一)态度的定义
(二)态度决定于价值
情感因素
个人对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情感,也 就是个人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验
意向因素
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 的准备状态
分析
三者发生矛盾,起主要作用?
认识或理解功能
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建构实 施手段的参照框架,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
态度的作用
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 2、态度影响耐力 3、态度影响学习效果 4、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
哈斯托夫
2、态 度 影 响 耐 力
兰伯特等
效忠态度
3、态度影响学习效果

社会心理学行为和态度ppt

社会心理学行为和态度ppt
我们得态度能够预测我们得行为:(1)如果把“其她因素得 影响”最小化;(2)如果态度与预测得行为(比如对投票得 研究)紧密相关;(3)如果态度就是强有力得(以某一些事提 醒我们牢记这点)。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得所想所感与我们得所为会紧密相gy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
19 名 劫 机 犯 对 美 国 得仇恨令她们制造了 9、11自杀性恐怖事 件,这说明了极端得 态度可能会导致极端 得行为。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也有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改变态度会导致行 为得变化。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威克(Allan Wicker)得研究 更表明人们表现出得态度很难预测她们得各种 行为。如: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行为与我们表达出得态度之所以不同就是 因为二者都受到其她因素得影响。
一个社会心理学家找出了40个令她们之间关系复 杂得因素(Triandis,1982;Kraus,1995)。
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影响行为得其她因素——让其 她所有条件恒定——那态度可以精确地预测行为 吗?
简而言之,我们似乎会倾向于根据自己得听众来调整 我们得讲话内容,并且在说过以后也会相信这歪曲得 信息。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聚焦:语言变成信念
心理学家雷一海曼(Ray FIvxnan, 1981)描述了 一个瞧手相得人就是如何来说服自己相信手相术 有用得。
我十多岁得时候开始瞧手相,以贴补魔术表演与心灵感应 得收入。开始时我并不相信手相术。但我知道要顺利 “叫卖”我就必须首先相信。几年来,我成了一个手相术 得虔诚信徒。一天晚上斯坦利、杰克斯——一个我尊敬 得专业心相大师——巧妙地建议我,如果故意将手掌上得 掌纹与书上描述得相反,那将就是一个非常有趣得实验。 我照这样接待了几个客户。令我惊奇与恐惧得就是,我得 解释像以前一样成功。从那时起我对这种说服我们(包括 “瞧手相”者与客户)得巨大力量产生了兴趣。当事实并 非如此得时候,这种力量会让我们说服自己它得确就就是 这样得。(p、86)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15
一、社会学习论
–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 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 联想
•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 强化 •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 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5
二、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 体决策等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性、生育、经济、伦理、教育等。 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23
四、精神分析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
–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 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
个体层面
2
人际层面
➢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课件第6讲 态度与行为

课件第6讲 态度与行为

3
实验三
研究者通过控制实验对象的环境因素,观察这些 因素对实验对象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实验研究结论总结
01
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其态度的影响和制约。
02
情境对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影响
实验结果还表明,情境因素对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影响。在
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即使持有相同态度,其行为反应也可能不同。
偏见的影响与后果
偏见的影响
偏见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行为和决策 ,可能导致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对待。
VS
后果
长期存在偏见可能导致社会不和谐、冲突 和分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负面影响。
05
态度与说服
说服的基本概念
定义
说服是改变或影响他人态度或行 为的过程。
目标
说服的目标通常是改变受众的态度 或行为,或者增强受众对某一观点 的接受程度。
行为强化态度
反复执行某一行为可能会强化对其的 态度。例如,经常锻炼可能会增强人 们对健康生活的态度。
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态度和行为通常是一致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与他们的态度一致。例如,拥有环保意识的人更有可 能采取环保行动。
行为和态度的不一致性
有时,人们的行为可能与其态度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社会压力、 缺乏意志力或信息不完全等。例如,尽管有环保意识,但人们可能仍然使用一次 性塑料制品。
方法
说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 口头交流、书面沟通、多媒体展示 等。
说服的效果与影响因素
效果:说服的效果可以体现在受众态度的改变、行为的改 变或对某一观点的接受程度提高等方面。
影响因素:说服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受众的 个人特征、说服者的权威性、信息的呈现方式等。

【精品】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PPT课件

【精品】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PPT课件
社会认知取向——信息加工 应用研究的加强 国际合作研究的开展(文化差异)
(二)、国内
1、20S --1949 评介阶段
陆志韦《社心新论》(1924) 1948年社会学者孙本文著《社会心理学》上下册,全书六编、30章,内 容自成一较完整体系,理论与实用并重,是我国第一本较全面的社心著 作
二、社会化的内容--文化
文化(culture):人类群体或社会共享的成果,是人类在社会历史 实践中创造的社会遗产。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知识、技能与经验 价值观(value)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否有价值 规范(norm)在具体情境下如何思考、体验、行动的期望
法律、道德、风俗等
社会化内容的另一种分类
态度 Attitudes
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四、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西方 1、孕育阶段(1908年以前)

古希腊哲学中孕育着社会心理学思想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环境塑造(理想国) 本能


2、诞生(1908年)
2、解放后到1980年 停顿阶段 3、1981--重建与复兴阶段
1981年夏,在北大召开了第一次社心座谈会
82年10月成立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后改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第二章 社会化
Socialization
一、什么是社会化
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对每一角色规定了一系列责任与 义务

医生:救死扶伤
教师:教书育人
职业道德
3、个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就要学习并符合相应的角色期望

2024年度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课件

2024年度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课件

2024/2/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大量数据,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7
02
社会认知
2024/2/3
8
社会认知的概念与特点
2024/2/3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 感知和理解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包括主观性、整体性、互动性、情境性 和动态性等。
2024/2/3
21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社会态度的形成
受到遗传、环境、文化和社会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社会学习、模仿、认 同等机制逐渐形成。
社会态度的改变
可以通过说服、宣传、教育、奖惩等手段来改变个体的社会态度,其中认知失 调、社会比较、情感卷入等是影响态度改变的重要因素。
2024/2/3
22
社会态度的测量与评估
14
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后果
影响因素
社会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个性、价值观、能力等)、环境因素(如文化、社会制度、群 体氛围等)和情境因素(如时间、地点、事件等)。
行为后果
社会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包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对个人而言,社会行为可能影响其自我认知、情感状态 、人际关系等;对社会而言,社会行为可能影响社会秩序、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同时,社会行为的后果也会 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选择和动机。
13
社会行为的动机与目的
2024/2/3
动机理论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社会行为的内在原因,是社会行为产生 和持续的动力。动机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期 望理论等。
目的性
社会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人们通过社会行为想要 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不同的社会行为可能有不同的 目的,如追求个人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实现自我价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面子效应 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的要求接 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
小结
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态度 不完全决定
态度
行为
一定程度上
态度
行为
导读大纲
态度何时决定行为?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读后感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自我展示理论
出于某些重要的原因,我们会表现出一定的 态度,以使我们看起来一致
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 的趋向。在现实社会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 的事物处处可见,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 致内部的不一致,因为人可以把这些不一致的 事物理性化,而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
但是倘若人不能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这 一点,也就达不到认知的一致性,心理上就会 产生痛苦的体验。
认知失调 指个体所拥有的多种认知元 素彼此冲突、相互对立(两种认知的冲突 或由一种认知推衍出一种结果和其他的认 知相冲突) 。
与预测的行为紧密相关
强有力 行为自发 思考态度
不完全决定
态度
结论
行为
导读大纲
态度何时决定行为?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读后感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
态度紧跟随行为
态度会影响行为 行为也会影响态度
行为决定态度
角色扮演
当我们扮演一种新的社会角色时,起初我们可能觉得 很虚假,但是很快我们就会适应
社会心理学导读
第四章 行为和态度
导读大纲
态度何时决定行为?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读后感
态度
态度attitude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 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 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 觉或者行为倾向中。
态度的ABC理论
感觉 affect 行为倾向 behavior tendency 认知 cognition
从管理行为来达到管理态度的目的
……
公司的企业文化
多落实到行为,而不是背诵小册子
……
定期检查工作计划与现实的距离!
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
思考是简单的,行动是困难的,而让一个人的 想法付诸行动则是最难的。
——歌德
行为意向模型(费希本和艾赞)解释了 态度为何与行为的关系时强时弱:
1、提出了“行为意向”这一中介变 量,而“行为意向”取决与有关行为的 态度和规范。
2、规范是社会或群体接受或允许 的行为的准则。
3、个体有关具体行为的信念影响 态度和规范。
行为-结果的关 系的信念
态度
群体与社会规 范的信念
规范的知 觉
感知的情景或内在约 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 意
行为

行为意向模型
态度与行为——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
自我协调理论
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自己某 些行为是合理的
自我知觉理论
假定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
自我展示理论
印象管理
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常常能:
给自己带来社会和物质的报酬 让自我感觉良好 让我们的社会身份更有保障
没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为了避免 这一点,我们表现出与自己行为一致的态度
自我展示理论
补充内容!(自我展现)
人们主要的特殊表现策略有5种:
逢迎 (ingratiation) – 拍马屁(最为常见)☺ 恫吓 (intimidation) – 纸老虎 自我抬高 (self-promotion) – 装牛X 显示 (exemplification) – 装纯真/装高尚 恳求 (supplication) – 装傻/装可怜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 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为的工具。
这表明人们擅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 于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
小结
不同情境下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
自我展示理论:
比较适用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控制自己行为
不协调理论:
比较适用在当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不协调时,我们通 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动合理化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或对象选择其 中的一种或几种。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策略也有不同的偏好 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某种策略达到目的
社会心理学家琼斯(E.E.Jones)等人1982年
自我 协调 理论
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
当两种想法或信念在心里上不一致时就会 感到紧张
主要用来解释行为和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几乎无法实现
当我们观察个体总体的或通常行为而非单独 的某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 会变得更加明显。
1、一般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一般行为 2、具体态度能够有效预测特殊行为 3、态度测量与实际行为的间隔时间越短,态度与行为就越一致
小结
态度何时是有效的?
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自我知觉理论:
比较适用在当我们的态度不坚定时,我们通过观察 自己的行为和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导读大纲
态度何时决定行为?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读后感
读后感 行为和态度的关系:
态度
行为
自我和情境
工作和生活的应用:
人员招聘
多了解过去的行为而不是当前的态度
……
团队管理
态度决定行为吗?
研究态度就是为了预测行为
内在态度会影响外在行为吗?
多大程度上? 什么条件下?
我们都是伪君子吗?
公交车上让座 听课的态度 烟草广告
行为和态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什么?
态度实际上什么也决定不了!
很难预测 “道德伪善”
当道德与贪婪同处在竞技场中时,通常是贪婪大获全胜
我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 间一致性
决策后不协调
当做出重要决策后,我们经常会过高地评 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从而减 少不协调
买房,挑股, 选择配偶 在做出决策后主观上会夸大收益,忽略风险
自我知觉理论
倾听自己的语言,则可以了解自己的态度;观察自己 的行为,则可以提示自我信念有多么坚定。
屁股(角色)决定脑袋(态度)?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语言何时变成信念?
人们经常用语言来取悦自己的听众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 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
忽悠的最高境界就是忽悠自己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
行为决定态度
登门槛现象 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 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