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类文阅读含答案
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d28d2f242336c1fb95e93.png)
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
(略)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你们小组的问题清单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
(原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这句诗本来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
在课文中指: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又快又多,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人们的美好理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问题右以引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
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在晚上,打开电灯,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
手机QQ,手机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
高铁和飞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0f54f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3.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呼唤.(huàn)潜.(qiǎn)水的.(dí)确B.哲.(zé)学兰.(lán)花总.(zǒng)和C.联系.(xì)依赖.(lài)大概.(gài)D.获.(huó)得物质.(zhí)探索.(suǒ)二、看拼音,写词语。
1.20世纪,人类居住的星球rì yì()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如果没有水和空气,rèn hé()生物都不能生存。
3.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ào mì()。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登上()潜入()创造()探索()洞察()改善()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句中有一对近义词和,二者的区别是,我们可以说:哥伦布了()新大陆,菜特兄弟()了飞机。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画“”的诗句出自盛唐边塞诗人的《》,原本是形容,后来经常被用来形容,句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
3.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这句话是将和进行比较,强调了。
五、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这里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2.“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3.“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完整版课件(含课后题答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完整版课件(含课后题答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https://img.taocdn.com/s3/m/8c3abb71b9d528ea80c77963.png)
这里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第一个设问句强 调了人的作用,人是万物之灵,能够运用自 己的智慧创造呼风唤雨的20世纪。第二个设 问句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正是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才有了飞速发展的20世纪。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 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写作方法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 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在本文中, 通过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作比较,说明了科技创造生活 这一主题。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会使事物的特点、作 用更加突出。
课文结构
总起概括: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 的世纪
回应疑问:依靠科技呼风唤雨 事例证明:科技改变生活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现 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科 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改变?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 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 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 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202X
7.呼风唤雨的世纪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当你与同学通电话时,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你是否感 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是的,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今天我们就去了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 化。
我会认
huàn
呼唤
qiǎ
n潜力
bó
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d28d2f242336c1fb95e93.png)
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
(略)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你们小组的问题清单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
(原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这句诗本来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
在课文中指: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又快又多,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人们的美好理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问题右以引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
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在晚上,打开电灯,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
手机QQ,手机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
高铁和飞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2cde98376baf1ffd4fad85.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hū huàn() chéng dù() shì jì()ào mì() wù zhì()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依赖.(lài nài)潜.入(qián qiǎn)哲.学(zhé zé)船舶.(bó b ǎi)3.填字组词,使破折号前后的词语搭配恰当。
(所填的字不重复)改()——工作、方法改()——缺点、错误改()——样式、策略改()——环境、生活4.选词填空。
依赖依靠(1)和过去的贫苦落后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上要学会自立,不能()别人。
(2)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①用“”画出人类的发明。
②你对“地球村”的理解是:(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竟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①用修改符号改正一处词语错误和一处标点符号错误。
②这几句话属于()句。
A.设问 B.反问 C.疑问③这几句话改成“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好吗?为什么?6.下列问题的特点是什么?请选一选,并回答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A.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C.引发深入的思考(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2)“呼风唤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0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4e532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7.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阅读与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①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
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问题清单:(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第三自然段的诗句开说说引用此诗句的好处。
(2)你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现代生活中的哪些发明?(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举一个例子)答案梳理:(1)课文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图“问题清单”中3个问题提问的不同角度连线。
问题清单提问角度问题1:引用诗句的好处?联系生活提问问题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什么?针对写法提问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针对内容提问3.读完全文,你也来提一个问题(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并请说明提问角度,在选项前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5f92f9daef5ef7bb0d3c12.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83499db84ae45c3a358c82.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例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身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例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部编人教版】新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新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3380e4f121dd36a32d8277.png)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7cec95de87101f69e3195e3.png)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4fe83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7.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类文阅读含答案类文阅读-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寻找快乐的小獾(节选)朱惠芳一天,小獾.(huān ɡuàn)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小獾走呀走呀,听见路边有一棵快要干死的小野花在喊:“小獾,请你救救我!”小獾把一片草叶卷成一个筒,捧来清水,轻轻洒在小野花身上。
小野花喝足了水,挺直了腰,脸儿变得鲜艳了:“谢谢你!这个花瓣是我身上最香最美的一瓣,送给你。
”一片粉红色的花瓣轻轻飘下来,小獾把花瓣藏好,又踏上了寻找快乐的旅程。
忽.(tū hū)然,小獾看见前面有一张蜘蛛网,一只小蜜蜂不小心撞.(zhuànɡ chuànɡ)了上去,正在拼命挣扎。
小獾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用力一拉,把小蜜蜂救了出来。
小蜜蜂感激地说:“谢谢你!这一小罐蜂蜜送给你。
”小獾藏好蜂蜜,又忙着去寻找快乐了。
小獾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地上传来轻轻的呻吟声。
原来是小蚂蚱在草丛间练习跳远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伤了。
小獾背起小蚂蚱,把他送回了家。
小蚂蚱的妈妈非常感激:“小獾,这根风铃草送给你!”天色晚了,小獾带着花瓣、蜂蜜和风铃草回到了家。
看着这三份礼物,想起小野花、小蚂蚱和小蜜蜂的笑脸,小獾惊奇地发现,自己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就是快乐吗?”小獾自言自语地说。
他尝了尝蜂蜜:“原来,快乐就是这样甜。
”小獾躺了下来,把花瓣盖在身上,深深地吸了口气:“原来,快乐就是那么香。
”微风吹动风铃草,传出“叮叮当当”的轻响,小獾闭上了眼睛:“原来,快乐就是那么好听。
”小獾就这样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
(选自《最哲理的童话》)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2)小心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仿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4.小獾在寻找快乐的途中都遇到了谁?他都做了什么?5.小獾找到自己的快乐了吗?他的快乐是什么?【参考答案】1.huān hū zhuànɡ2.自言自语小心翼翼3.示例:我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大声朗读课文。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3038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6.png)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③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分别指、和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画“”的句子在表达上不够简洁,改为“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更恰当。
( )(2)文中引用古诗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让我们更形象地体会到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取得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变化之大。
( )(3)科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画“——"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4.读完选文,你还有哪些疑问呢?把你的疑问写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
“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了小叶子来了。
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全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8820f2dceefdc8d376ee32eb.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全面)一、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大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靠(_____)也许(_____)舒服(_____)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洞察:_______________“地球村”: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分别指的是:_______和_______。
5.请用“~~~”画出第二小节的中心句。
6.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猎人海力布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把..打猎回来,总是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
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海力布,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并告诉他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深山里各种动物说的话。
统编版语文4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习题+类文阅读(有答案)
![统编版语文4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习题+类文阅读(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2a369ba1aa8114531d948.png)
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 huàn 获 huò赖 lài 潜 qián亿 yì索 suǒ质 zhì哲 zhé兰 lán 素 sù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唤()()()意料腾()()雾归根()()1.这个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2.他即使有孙悟空的本事,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三、选词填空。
发现发明1. 科学家()了许多先进设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2.妈妈()天阴下来了,马上把窗户关了起来。
改变改善3.经过老师的指导,他已经()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4. 村里通了公路后,农民的生活得到了()。
四、按要求回答问题。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请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2.那时没有...骑车。
(用加点字写一句..收音机,也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话)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句中“美好的愿望”指的是。
4.“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写出你对这句话的感受是:5.物质生活人类的在改变着和科学精神文化生活(连词成句)第一课时答案一、唤---huàn 获---huò赖---lài 潜---qián亿---yì索---suǒ质---zhì哲---zhé兰---lán 素---sù二、忽如一夜春风来风雨出乎云驾到底1.出乎意料2.呼风唤雨三、1. 发明 2.发现 3.改变 4.改善四、1.设问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2.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3.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5c6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9.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寄托、托付 )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 (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把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去。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_)(2)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_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明天的太阳城①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明天的太阳城(节选)
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
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
D.表示插说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
【参考答案】
1.A
2.尽管但
3.示例:房屋的形状还像彩色的蘑菇,像高高的圣诞树。
4.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总分
5.(1)√(2)×(3)×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
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
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
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
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
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4.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参考答案】
1.(1)无稽之谈(2)无奇不有(3)络绎不绝
2.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
3.示例: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运用数字描写,具体写出了巨伞之大。
4.B C
5.因为美国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