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
Nonsense syllable
测量方法的改进
Complete memorizing method Saving method
遗忘曲线(forgetting curve)
13
遗忘曲线
14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吗 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15
实验心理学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属性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
2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Psychology has a long past, but only a short history
The best method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Method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a series of steps
32
ExaminBiblioteka d the role of sugges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hearing satanic messages in rock-and-roll recordings presented backward to 65 undergraduates. Ss were placed in 1 of 3 groups:
Result: Learned maze faster when alone, than when in a group
cp 21
研究举例
验证假设(普遍性程度)
不同的情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 儿童
形成理论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1. 实验,是指通过______、________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____、_____、_____的科学方法。
2.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_____________,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_____________。
3.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相关研究法和观察法一样,是一种基于___________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它从理论上或也是无法确定____________的。
5.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 S. Pierce)指出,除科学方法外,还有另外三种确立信念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确立信念的科学方法,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_____________。
7.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
他们是:___________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______________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____________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_____________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8. 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对于_____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更好地控制___________;实验可在其他实验室中_______________。
9. 心理学研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二、选择题1.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C) 保密原则 (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2.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三、名词解释1. 观察法2. 相关法3. 实验法四、简单题1、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2、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白学军版实验心理学(国内最新最全,比郭秀艳朱滢的更好) 第1章 实验心理学概论课件
学习交流PPT
33
扩展阅读:如何阅读研究报告?
• 结果
• 作者的结果意外吗? • 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 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能得出的启发和应用是什么?
• 讨论
• 谁的解释能更好地说明数据,是我的还是作者的? • 对于结果的启发和应用方面,谁的讨论更有说服力,我
的还是作者的?
学习交流PPT
缺乏适用性、难重 复、调查者偏见
访谈法 面对面交流
方法灵活 了解他人观点
调查者偏见 依赖被试的自知力
调查与 施行标准化测验 测验法
搜集大样本数据 标准化测验
措辞和问题呈现影 响回答
限制群体
实验法 操纵某些条件,分析 检验因果假设
缺乏生态学效度
因果关系
可评价实验处理效果 无法控制所有因素
学习交流PPT
• 行为主义
• 华生
• 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的科学
• 托尔曼
• 认知地图
• 斯金纳
•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学习交流PPT
25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 扩展
• 二战期间,人员选拔测验 • 工业心理学 • 实验社会心理学 • 实验儿童心理学
学习交流PPT
26
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
• 以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实验研究,揭示大脑的认知加 工过程。
学习交流PPT
可能的结果: ➢接受该理论 ➢修改该理论 ➢否定理论 ➢发展一个新理论
29
心理学实验程序
1
选择问题
2
形成假设
3
选择被试
4
实施实验
5 解释结果与检验假设
6
撰写报告
学习交流PPT
实验心理学的性质第一章引论.doc
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一章引论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一)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研究方法)(二)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内容1、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涉及心理学实验的一般原理)2、阐述实验法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
(如何在具体领域中应用实验方法)(三)心理实验及其特点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
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一)实验中主试与被试主试:实验者,主持实验的人,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二)自变量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三)因变量因变量即行为变量,也就是被试的反应,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对象。
(四)额外变量额外变量是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它是要被严格控制在恒定水平的,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的种类及有效性:1、刺激特点自变量2、被试特点自变量3、环境特点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当自变量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并导致行为改变,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
(自变量是有效的)因变量的信度、效度与敏度及种类1、因变量的可信度即信度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而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3、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反之就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两个典型例证: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低限效应(floor effect)4、因变量的种类(1)反应速度(2)反应的准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机率(5)反应的强度额外变量的控制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如不控制额外变量,就会弄不清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由额外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而就不能得出结论。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聊聊暑假,反思自我
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实验心理学》能做什么?到底要怎么做? 又该如何设计实验?
实验心理学
把实验法应用于心理问题是心理研究史上 无可比拟的伟大事件!
—波林
实验心理学
“一位心理学家可以对心理学任意领域、 任意分支感兴趣,可以专门从事工业心理、 医学心理、教育心理或知觉心理、记忆心理、 思维心理、以至社会心理的研究,但是他们 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确切的掌握了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应当如何科学 地考察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这就是证明实验 心理学的重要性。”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喝水的原因 病情的原因
工作的原因
饮食的原因
肾结石
运动的原因
奶粉导致肾结石事件”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中国好声音”?
经典实验举例
吉布森和沃克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经典守恒实验
经典依恋实验
经典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他人助长
(2)程序变量
是指由于实验程序不当引起的 无关变量。 实验程序因素具体包括:设计方法的选择、被试的分派、被试 反应的测量、实验日期的安排、实验的顺序等。 顺序效应:由实验刺激的呈现顺序不同导致不同实验结果的效应。 顺序效应有两种形式: 次序效果:由于实验次序不同而混淆自变量效果的现象,包括练习效应与 疲劳效应 例:在“视觉与听觉刺激反应时”研究中,若先一起测完听觉反应时 ,后测视觉反应时;则反应时的差异的原因不清? ——思考:这种差异可能由什么原因引起? 遗留效果:是指由于实验次序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种条件对另一种条件的遗 留影响。 例:研究两种药物A、B的不同效果。若一种为兴奋剂,一种为镇静剂 ,则一种条件影响另一种条件导致遗留效果。在学习实验中这种效果 较突出。如用两种记忆策略记忆英语单词。先用任何一种策略都会影 响另一种策略。 顺序效应的克服方法:ABBA法 和 拉丁方法 A B C B C A C A B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老师划)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实验心理学所讲的实验法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2、自然观察法:使用自然观察法时,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
实验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3、实验具有三个优点:(1)在实验的方法中,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可以充分地进行精密的观察.(2)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别人可以验证它。
(3)系统地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此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4、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放映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自变项).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依变项)。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而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或外扰变项)。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5、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称为因变量,也就是反应变量、或反应测量。
对于被试者的反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测量:(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5)反应的强度。
6、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者所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就称为指示语.主试者在给出指示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严格确定给被试者什么样的指示语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的要求。
2、在指示语中,要把被试者应当知道的事交代完全,试者要求被试者所做的事,可能是他从未做过的,要说明将要给他呈现什么,要他怎样做等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复习用)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论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探讨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问。
2、实验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实验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是以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所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第二章传统心理物理学1、什么是心理物理法?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即运用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2、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60年,费希纳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作为标志着心理物理学诞生的标志。
3、什么是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程序上)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4、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绝对阈限的方法要点哪些?第一,采用最小变化法测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应按渐增(记为↑)和渐减(记为↓)系列交替的方式呈现。
第二,为了保证测量阈限的准确性,一般需要选择15—20个随机的起点.第三,一般由主试操纵自变量,被试根据主试操纵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口头报告是否感知到刺激的存在。
出现转折点后该系列实验结束。
第四,每次起点应有所不同第五,最后计算出所有转折点的数值的平均数就是测量的绝对阈限。
5、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计算被试差别阈限的操作步骤有哪些?第一,分别求出阈上限和阈下限(T+、T-)平均上限T+=(64.5+66.5+64.5+63.5+65.5+65.5)÷6=65平均下限T-= (69.5+60.5+62.5+60.5+69.5+60.5) ÷6=60.5第二、求绝对差别阈限(DL)上差别阈65-64=1 下差别阈64-60.5=3.5 (1+3.5)÷2=2.25 第三、求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叫做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即:2.25÷64=0.035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6、什么是平均差误法?这个方法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1、定义 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 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观测指标 (1)准确性(正确率或错误率) (2)速度 (3)刺激的强度水平 例如:在学习实验中,通过不同难度的智力测验题 目 (4)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者能做出某种反应的次数。 (5)反应的强度
3、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 1 ) 操 作 定 义 ( operational definition ) (Bridgman,1972) 操作定义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 下定义。 如:规定“疲劳”是从事某种体力运动之时间数, 用从事某种体力运动1小时、2小时、3小时…作为 疲劳的不同程度(一般、有点、非常…)的指标。 “饥饿”:先在一段时间内不让狗吃食物,之后 再测量它会吃多少食物。
3、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2)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的好处 第一: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第二: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 正确性。 第三:操作定义可以减少一门学科所用的概念或 变量的数目。
4、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因素的水平 :变量的每个特定的取值 (3-5个 )
自变量变化范围:指自变量取值的上限、下限。 例:研究学习焦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自变量变化间距:指自变量水平之间的强度差异。 例:噪音对阅读的影响 • 确定自变量间距的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水平(检 查点)能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赫尔姆霍茨(Helmholtz) 1821~1894
费希纳(Fechner)
1801~1887
心理物理学
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今天 开始阶段是与冯特的工作相联系,这一阶段 可称为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传播和发展阶段。心 理实验发展的第二阶段,前期主要受到行为主义 的影响;后期主要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 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 主试的期望 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 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 被试间设计 &被试内设计被试 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被试 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 8. 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9. 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 立体镜 —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 深度知觉仪 —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 速示器 —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 记忆鼓5. 警戒仪 —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 镜画仪 —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 眼动仪 —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 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 工效学摘要 医师索引 心理学文摘2. 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 摘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反应时1. 反应时研究历史1. 天文学——贝塞尔( 人差方程式 —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 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 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3. 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2. 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 , 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 刺激不止一个知道的 3. 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 简单—复杂 反应时任务2. 速度—准确性 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 刺激 变量4. 机体变量即 被试 变量4. 减数法 &加因素法附和 假设或猜想 ,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一个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所有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结果的 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唐纳斯7减数法 &斯滕博格7加因素法只要求做 单一的反应 ,并且两者是 固定不变 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 ,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 不同的反应 ,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 分析信息加工过程 (即每个阶段的 加工时间 )A 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 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 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 加因素法—证实 不同加工阶段 的存在,辨认它们的 先后顺序 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1. 绝对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 差异 感受的刺激 2.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 最小变化法( 最小可觉差法 、序列探索法) 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 恒定刺激法( 正误法 )—选定几个 固定 刺激 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 平均差误法(均误法、 调整法 )3. 韦伯定律△ 0 m =c△ 0差别阈限大小 0刺激的强度水平 C 韦伯分数4.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e =Klg 0e 心理感觉的量值 K 固定的系数 0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 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 感觉量b 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 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幕指数6.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 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
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1、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第一章:绪论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
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
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15.交互作用:指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存在了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6.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所接受的实验条件。
单盲实验:17.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摘要abstract、题目title、引言forewor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summary、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endix18.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实验心理学总结—理论部分
实验心理学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1.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三个代表人物:(1)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操作的量化方法。
①贡献:a.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b.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三种方法)。
②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a.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心理测量学)。
b.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2)冯特:首先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①著作:a.《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一起常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b.《生理心理学原理》,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②贡献:a.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b.研究方法(试验方法)。
c.培养人才。
③影响:宣告诞生。
(3)艾宾浩斯:用实证方法研究记等高级心理过程。
①著作:a.《记忆》。
b.《心理学概述》(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着长期的过去)。
②贡献:a.证明了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b.从根本上变革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实验情境)。
c.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高级心理过程量化)。
d.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③影响:对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二.科学属性1.非科学的方法:注意凝聚、先验、权威。
2.科学方法的特点: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自我校正。
3.认识误区:①实验心理学万能论:a.科学方法本身都是有限的,因此实验心理学不可能是万能的。
b.心理学的学科特殊性更强调了实验心理学不可能是万能的。
②实验心理学背离真实生活:a.实验室环境可以与真实生活不尽相同(相同的内在过程)。
b.实验室研究更有其优势(更可控、更具说服力)。
c.并不会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是生活中去。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第一章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1.费希纳德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①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该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2.冯特他是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为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开创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
冯特的《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和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常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1873-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在其后的20年间完成巨著《民族心理学》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实验室是真正意义上用于研究而非用于演示的实验室3.艾宾浩斯1885年出版《记忆》1908年,出版《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漫长的过去”出于此书贡献:①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②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创造性的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③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如节省法④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一)科学方法的特征1.非科学方法的特点:确立信念的方式:①权威②注意凝聚③先验2.科学方法的特点:①经验观察;②能够自我校正;(二)实验心理学研究举例法国农业工程师林格尔曼拉绳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内社会懈怠/社会浪费社会懈怠效应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叫社会惰化作用、社会惰化。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9世纪以前,真正的科学心理学还没有开始。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研究者是由哲学家、医生或生理学家兼任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辩。
1879年,以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一、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海德堡附近的一个牧师家庭。
19岁进入杜宾根大学学习医学与哲学,后转入海德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广泛涉猎了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并对生理学产生兴趣浓厚。
在海德堡作生理学研究时,冯特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开始出现。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他阐述了关于新心理科学的思考和建议。
在这本书里,冯特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
这本著作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一起常被看作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63年,冯特出版了《人与动物的心理讲义》,该书所探讨的许多问题都是实验心理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1873—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冯特晚年兴趣发生了转变,在其最后的20年间完成了10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1920年8月31日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病逝于莱比锡,享年88岁。
(二)研究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据统计,冯特的学生中有116人研究心理学课题,其中34人成为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如霍尔(Hall, G. S.)、卡特尔(Cattell, J. M)、铁钦纳(Tichener, E. B.)等等。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第一章实验方法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7.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8.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9. 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比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13. 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16.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17. 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18. 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19. 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20. 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21. 心理物理学: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物学,中心问题是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也叫最小可觉差24. 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而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25. 最小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科学研究是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科学具有客观性和严密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人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一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
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偏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第二节科学与实验一、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1.费希纳德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
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①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
该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2.冯特
他是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为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开创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
冯特的《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和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常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73-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在其后的20年间完成巨著《民族心理学》
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实验室是真正意义上用于研究而非用于演示的实验室
3.艾宾浩斯
1885年出版《记忆》
1908年,出版《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漫长的过去”出于此书
贡献:①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②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创造性的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
③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如节省法
④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
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
1.非科学方法的特点:
确立信念的方式:①权威
②注意凝聚
③先验
2.科学方法的特点:
①经验观察;
②能够自我校正;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举例
法国农业工程师林格尔曼拉绳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内社会懈怠/社会浪费
社会懈怠效应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叫社会惰化作用、社会惰化。
社会浪费现象是因为集体工作中的“责任扩散”引起的。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历程:观察—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
三、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一)观察法
1)分类:①自然观察法②个案研究法③调查研究法
2)预防被试反应性的技术:无干扰观察、无干扰测量
①无干扰性观察:主要是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研究者(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与无干扰观察相对的一种观察技术是参与性观察,即研究者参与到被试的生活中,对之进行研究的一种观察方法。
②无干扰测量:研究者间接测量被试的行为产物或结果
3)评价:
优点:直接和描述性
缺点:①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
②有时,观察法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
③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
④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
(二)相关研究
1)正相关:一个变量增加时,伴随另一个变量的增加
负相关:一个变量增加时,伴随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高相关:并不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低相关:低相关并不是不存在相关,而仅仅是反映了其相关关系所依据的前提假设没有被满足。
2)评价:
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缺点:①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研究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
②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改进方法:①将相关研究建立在观察研究基础上
②利用交叉——滞后法
(三)实验法
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1.实验假设和推论
假设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的未经证实的论题
2.实验变量
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统称为实验变量
自变量是指在实验中是由实验者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因变量是指实验中被试对自变量操作反应的实验反应值,即实验者观察和记录的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
控制变量亦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潜在因素或条件。
3.实验控制
实验控制是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2)实验的结果:
1.实验符合假设
2.实验不符合假设
常见的实验不符合假设的形式:零假设
出现的原因:①实验者作出的猜测——自变量是导致某种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错误的,而零结果是正确的。
②实验者没有对自变量进行有效的操纵。
即使在因变量恒定的条件下,如果因变量的测量范围受到限制,使测量结果只能停留在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则零结果也会发生。
分别为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3)评价: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
③实验法离不开较低层次的描述性方法的支持。
四、实验研究伦理/原则
1)一般原则:实事求是、严谨审慎
2)道德原则:
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
③保护被试避免伤害
④保密原则
五、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数据整合和撰写研究报告(一)确定课题
1.选择课题
(1)实验需要
(2)理论需要
(3)个人经验
(4)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2.确定实验类型
实验分为: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3.提出假设
(二)选择被试
(三)确定实验控制
控制是实验的精髓所在
(四)数据整合
资料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五)撰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