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1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fa3907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e.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引导学生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一)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二)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三)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五)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彩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鸟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一天,小宇放学回到家,爸爸又喝得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码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小宇家的事,探讨:(―)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交流点拨: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05db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8.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在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中,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律知识和应用的全面教育。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他们的法律素养,并促进他们在法律领域的职业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们的教学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展示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学生反馈。
一、教学设计目标我们的教学设计的目标是:1.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了解并遵守法律规定。
2.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指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法律领域,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4. 通过案例研究和模拟法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法律基本知识:学生将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层级体系、法律的构成要素等。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对法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 法律文书写作:学生将学习如何撰写法律文件和合同文件。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写作能力。
3. 法律研究方法: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法律研究,包括法律文献的查找、法律案例的分析和法律问题的解决。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研究能力。
4. 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法庭辩论和案件的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三、教学方法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1. 讲授法律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和理论。
2. 案例研究:通过学生阅读和分析真实案例,帮助他们了解法律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辩论和案件审判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dddb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f.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XXX教学设计方案单元:我们与法律同行适合年级:七年级辅备教师:无研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目标: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
1、学生课前自主研究,进行预。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反思及批注第四单元:我们与法律同行课题:10.2我们与法律同行主备教师:XXX课时:1课时课时重点、难点: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教具准备:图片、材料学与教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在古代戏剧里,忠奸斗争,势成水火,忠臣常常落在下风,眼看要遭奸佞毒害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柄尚方宝剑赫然出匣,奸臣俯首,大快人心。
提问:“尚方宝剑”代表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尚方宝剑代表着正义、公正和法律的力量。
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
XXX引出: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依法办事,自发地学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
二、讲授新课目标探究一:学会依法办事出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提示: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教师归纳: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见课件)出示材料:在中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
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想一想: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实现靠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出示“中国式过马路”图片,设问:“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思考,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出示有关“小宇家庭矛盾”的一组图片,问题:你认为XXX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探讨分析:学生续写结果可能是多样的,但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XXX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了自己和妈妈的合法权益,一类是XXX采取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遇到的问题,如离家出走等。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fa1ac9964bcf84b8d57b8c.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我们与法律同行》包括“学会依法办事” 和“树立法律信仰”两部分。
而“我们与法律同行"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七年级“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点和升华点。
引导学生从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律信仰等方面,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设计立足于《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 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依据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法治意识m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二)教学目标♦悄感、态度与价值观U标: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U标: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U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关键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控能力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其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
三.教学理念基于学情的调査,以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
“一例到底”层层设问和深挖追问,学生在不断质疑.探短思辨过程中,在有效“习得”的基础上,掌握依法办事的要求以及感悟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坚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四.教学方法通过选取学生生活中实际使用的“共学单车J M绕“共学单车”贯穿整课, 以“一例到底”为探究方式,以有思维禽量和思维价值的问题为载体,本课将深刻的理论蕴含在鲜活并有争议点的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质疑、探究、思辨、感悟中明白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树立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我们与法律同行》优秀教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dfaf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8.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了解法律的分类和特点;2.了解和学习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条文的运用;3.学习和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4.培养学生的审时度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入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法律的分类和特点:介绍法律的分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法律特点和适用范围;3.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条文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公正、公平等,以及法律条文的解读和运用;4.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5.审时度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审时度势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法律案例或新闻报道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二、讲授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5分钟)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介绍法律的分类和特点(20分钟)介绍不同领域的法律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法律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四、讲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条文的运用(20分钟)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条文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解读和运用法律条文。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六、角色扮演(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审时度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10分钟)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今后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
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发言和思考问题;2.记忆度评价:通过布置相关的习题或作业,检查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应用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反思度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b00ba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c.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难点: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3.准备时间:约1课时(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如法庭、警察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维护权益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de05312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a.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我们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法律的认识相对较浅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自觉遵守法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培养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院、警察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接着讲解法律的作用,如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以自己寻找实例。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dcd98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d.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法律的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从而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法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阐述理由。
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法律的作用、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22a28bc77da26924c5b01f.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成长第二框题《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材分析】本框包括“学会依法办事”和“我们与法律同行”两目。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方面,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后面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
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但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成年人需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3.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扞卫法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PPT软件【教学准备】预习,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前车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人惨被后车司机打。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e6a5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4.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目标导学一:树立法治意识
活动一:谈古论今——孝公之问
2000多年前,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有一天,秦孝公问商鞅:这些制定出来的法律,如何让老百姓遵守呢?这一问被当代学者称为“孝公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难题”或“孝公之问”。
要解决“孝公难题”,让“纸上的法”变成“现实的法”,治本之策、当务之急就是培育人们的法治意识。
(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宣扬宪法的权威,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教师讲述: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特别强调:法律至上。
活动二:漫画解读
问题:这两幅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提示:漫画反映了一些人法律至上的意识明显不足,遇事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这是缺乏法治意识的现象。
活动三:法治与道德
(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树立法律信仰)
思考: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我们与法律同行 -市赛一等奖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我们与法律同行 -市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b2022db5901020206409cd9.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谢晋
【教育价值】
1.自我成长:增强法治意识,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学会依法维权。
2.我与他人的关系:以法治思维,用法律手段尊重、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树立法律信仰,敬畏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建设。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2.能力目标: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能运用法治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知识目标: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学习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法)
依法解决问题(用法)
我们与法律同行
提升道德水平
树立法律信仰
(尊法)
内心崇尚与坚守。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dfa4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f.png)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
2.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保护公民权益、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行为。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阐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学思政课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分析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阐述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行为的规范。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法律的关系,讨论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案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的作用,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法律概念和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书面作业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研究一个法律话题,如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并准备一份报告。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f830ca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d.png)
10.4.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教学目标】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做法;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抗疫情》谈一谈:从中得出什么感悟?教师总结: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怎样依法办事、怎样肃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树立法治意识活动一:名言举例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思考:法治意识的内涵是什么?知识点:1.法治意识的内涵是什么?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活动二:抗疫中的中国民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公安民警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警魂:在抗疫一线,他们与医护工作者并肩战斗;在社区村组,他们昼夜坚守;在国门口岸,他们严防风险输入……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守岗位、英勇奋战,筑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
《我们与法律同行》精品教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7af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精品教案教案:《我们与法律同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3.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2.视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停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购物时要保留发票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法律规定的作用。
2.提出问题(10分钟)提问:“你们觉得法律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总称,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3.探究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0分钟)通过课件和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政权制定和保障的一切社会规范的统称,是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所公布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等。
4.学习法律常识(3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的分类: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
(2)违法行为:盗窃、抢劫、诈骗等。
(3)法律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
(4)法律的适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要遵守法律。
5.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累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法律的定义、作用和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
同时,向学生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我与法律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他们在生活中如何遵守法律,并思考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
《我们与法律同行》优秀教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c0ca67dd36a32d737581c0.png)
明理 践行 立德 树人
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 课堂小结(2
分钟)
归纳、梳理 知识点。
拓展空间:(5 分钟)
1.引导学生探讨在学习法律方 面、在遵守法律方面、在依法 维权方面、在思想道德方面的 具体行动 2.引导学生作好成果展示(尽 量关注更多学生)并点评
学生成果展 示(做法写 在过关本上 并幻灯展 示)
1. 展示卢梭的 名言
1.学生思
2. 图片:杜绝旅游中的不文明 考、小组合
行为仅仅靠法律行吗?
作讨论 分
3. 辨一辨:法治时代是否要提 享交流心得
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与体会。
4. 课外拓展阅读:依法治国和 2.并选代表
以德治国相结合
发表本组的
四、怎样树立 5. 普法进校园的图片
观点。
法律信仰? (养 能力
二、怎样学会 依法办事?(7 分钟)
三、树立法律 信仰的原因 (4 分钟)
1、展示青少年法律淡薄的数据 2、你怎么看待 7 岁的小学生骑 行共享单车? 3、探究与分享:小宇应该怎么 做?为什么?(请从下面的做 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4、展示向居委会、妇联、当地 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的事例 5、展示遭到破坏的共享单车图 片、广场舞扰民的事例 6、教师点评并展示知识点:依 法办事,就要树立法律意识;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 法规;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 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尽量关注更多学生) 1、 展示公务员向宪法宣誓的
通过梳理知 识点,帮助 学生形成知 识体系。 培养学生判 断思维能力 和概括问题 的能力以及 解决问题的 能力
小试 牛刀 我练 我行
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练习题,教师点评、指导解 题方法。
1.学生自主 思考,完成 练习题 2. 小组互 评互改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d284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f.png)
中学思政课“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设计第一章:法律的含义与作用1.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含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法律的特点、作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法律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法律的作用。
第二章:宪法与国家法律体系2.1 导入:通过讲解宪法的地位,使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让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关系。
2.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2.4 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一部自己感兴趣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内容并简要介绍给他人。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导入:通过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2 教学内容: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3.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第四章:法律与道德的关系4.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补充。
4.2 教学内容:介绍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知道法律与道德在社会中的共同作用。
4.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法律与道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第五章: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5.1 导入:通过讲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如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5.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六章:法律遵守与法律保护6.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遵守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遵守法律的意义。
6.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6.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和维护自己的法律权益。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0ea4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b.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我们与法律同行》的教案。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将探索法律的基本概念,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主要内容;2. 掌握法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定义和内容;2. 法律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片,介绍一个现代社会的场景,例如一个交通拥堵的情景。
询问学生对这种情景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造成拥堵的原因。
2. 深化(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交通秩序是如何维护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违反交通规则,以及对于违法行为应该如何处理。
教师在板书上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
3. 学习法律的定义和内容(3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以及它对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4. 探索法律的作用(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观点,并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5.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讨论的问题,总结出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惩罚违法行为等法律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判断某个具体行为是否违法,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6. 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这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牢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和正确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对于法律定义和法律作用的理解是否准确;3. 学生的思辩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对法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91d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9.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性。
2.掌握常见法律知识,如法律的源泉、法律的分类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法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法律的基本功能。
3.法律的分类:学习普通法和大陆法两种主要的法律体系,了解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
4.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等。
5.学习常见法律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和解决办法,如合同纠纷、盗窃等。
6.法治观念的培养:通过讨论和展示教育影片,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观念,强调法律对每个公民的约束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法律的基本概念:a.引用相关案例,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兴趣。
b.带领学生讨论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讲解法律的源泉和分类:a.介绍法律的源泉,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b.分析普通法和大陆法两种法律体系的差异和适用范围。
3.学习法律的重要性:a.分析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等。
b.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每个人的影响和约束作用。
4.学习常见法律知识:a.根据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和解决办法。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解决法律纠纷。
5.培养法治观念:a.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教育影片,展示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b.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法治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6.总结和展望:a.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法律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和影响。
b.展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法律、担当社会责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师讲解法律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2.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视听教具,如教育影片等,呈现法律知识的具体内容和案例。
《我们与法律同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们与法律同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90246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9.png)
《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掌握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法治认识和法律素养。
导学内容:
1. 什么是法律?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如何培养法治认识和法律素养。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法律的观点(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学生们可以就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步:探讨法律的作用和意义(20分钟)
1. 教师介绍法律的定义和基本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享。
第三步:探讨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个人权益的珍爱和社会秩序的维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展示讨论结果。
第四步:培养法治认识和法律素养(20分钟)
1. 教师介绍如何培养法治认识和法律素养;
2. 学生们列举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恪守法律的经历,并分享感悟。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进修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法律知识的视频或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法律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可以参与法律知识竞争或模拟法庭活动,提升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会依法办事;认识了要树立法律信仰;明白了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小公民。
环节四随堂练习
课件展示
布置作业完成导学方案
环节五:收获反思
C、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这时他拨打了报警电话
出示图片舞民跳舞有错吗?谈谈你的看法。
宪法的相关规定
阅读教材101页的探究与分享,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播放视频宪法宣誓
出示图片宪法修改前后对比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探究二树立宪法信仰
补充: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探究一学会依法办事
阅读教材101页的探究与分享,讨论以下问题:
1、小宇爸爸的做法对吗?
2、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A、小宇和妈妈一起将爸爸痛打了一顿。把爸爸打成重伤
B、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很害怕,躲到了同学家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现在身心尚未成熟,自我保护的能力还比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更需要学习法律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3、树立法律信仰,增强学生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如何树立宪法信仰?
阅读教材102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法治与道德的关系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拓展空间完成教材103页的内容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授课人:班级:时间:
课题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课标依据
“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律信仰”两目,引导学生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等,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今后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学习重、难点
1、学会依法办事
2、树立法律信仰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
教法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学习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知法学法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守法。通过学习法律,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环节二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课本100页运用你的经验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这些做法有什么样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