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
灵璧一中 语文组
一、考点解析
• 古代文化常识
文化(culture )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难以下一个
精确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切非纯自然的东西都可以称 为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宗教信仰、风 俗习惯、文学艺术以及各种制度等。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 (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 花”。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桂榜: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 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杏榜:为公布会试考中者而发的榜。因为当时 正值阳春四月,杏花绽放,故称“杏榜”。会 试放榜,可谓“杏榜题名”。 金榜:殿试揭晓的榜。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 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考 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 特点:新题3分 细碎 考查识记能力 • 方法:积累(课本、专题练习、课外阅读、网上查阅) • 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继承发扬文化传统,是每一
个公民的光荣使命。
2、提升文化内涵,有助于文言文理解,有助于诗歌鉴赏理解。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一、天文历法 二、人物称谓 三、古代职官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古代军制
明清科举简表
科别
内容
项目
考场 主考人 参加者 中者名称
日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院试
府、县 各省学政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两次
案首 - -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童生试 明、清两代时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 入学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 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 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 州、厅)试与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录取者为生 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岁考、科 考则为考核已入学的生员的考试。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 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 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 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 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 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 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 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 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 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如:《明史·章懋传》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 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 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 常识
察举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 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 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 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如:《聊斋志异·促织》中“邑有成名者, 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 童生试。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诸生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 习的生员。有时也指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监生。 如: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贡生 在乡试中,没有考中举人,但成绩尚可,取入副榜 直接送往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贡士 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 一名为“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 “状元”。也就是说,贡士比举人高一级,比贡生差不多 高两级。 监生 是国子监学生的统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 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 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 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 称捐监。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
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 子寺。在元、明、清三代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 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
注: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
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 “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 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桂榜
杏榜
金榜
解元
会元Biblioteka Baidu
状元


榜眼


探花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一)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 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 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 (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 称“举人”,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三)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四)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 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金榜题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 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 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 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 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二、中国文化常识之
(一)科举制度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